读书感言

读书是很高雅的事情,苏东坡故友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古语也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之事,古已有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老先生鼓励世人多读书,见多识广。

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会有很多知心朋友,因为他的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让人们敬佩和向往。

人们说;“一个人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健壮。”不读书的人他没有个性化的思想,生活就特别乏味了;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才思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同学,才能更好的求知、做人。读书,会让我们的生活添加一些文化的雅致;读书,会为我们的学习添一些巧妙与机智。

当然,读书也要思考,读书要选择,如果每位同学都能采纳老师的建议,掌握读书的方法,走向经典书籍,那学校的书香之气一定会芬芳四溢。

指导教师:黄黎明

读书还是不读书

在学校里,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歌谣:“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在以前,我们甚至认为只有不读书,才是令人愉快的。而现在和以前的旧社会相比较,是有多大的变化啊!你看,以前没读过书的,但是只要头脑精明,照样也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养家糊口。但与现在相比,那就差太远了。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假如没有读过什么书的,是特别难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的。

在人民日报中,曾出现过一刊文: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出版2000多家,而中国那么多人,却只有500多家;只有6000万人口的法国销售量近5亿册。中国作为世界出版大国,而国民的图片阅读量却如此低,这与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听后就让人引入深思。

苏联作家布罗茨基说过句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是文化大国,我们不能让它毁于我们这一代。所以,我们不能不读书。

当大家读到这里,一定会想知道读书的好处有多少吧!告诉你吧,读书的好处是数不胜数的,不信,你看:1读书可以增长见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2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其实读书有很多限处,只是等一些有心人慢慢发现罢了。所以说读书的好处很多。

在这里,我想大家都是聪明人,大家选择读书还是不读书呢?——哎!对了,大家一定都选择读书吧!

读书

今天,我读了一篇近期被媒体炒得很厉害得新闻--“美女,金钱,读书论”。

那是一位湖南的语文老师发表的内容。

老师问学生:“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总之你为了什么?”

学生回答:“读书当然是学多些科学文化知识,为考大学做准备,而读大学是为了报效祖国作铺垫啦!”

多激昂的语句阿!可是那为老师却这样回答的--“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们--读书考大学是为了你自己,你们读书补不是为了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找到 一份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喻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光明,事业辉煌,甚至可以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祖国!”

学生默语--

但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舆论各方面强烈谴责,说他误人子弟,不配做老师。

敢作敢为,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点,现在的社会,我觉得应该要多一些像这位老师的教育,面对社会的谴责,毫无逊色。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很难得的!

我不喜欢虚伪,明知读书是为了自己,但口头上却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大把的大道理,什么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人才,长大后要为祖国作贡献,让人真的受不了!而且,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很烂的吗?现在 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别人的耐心窜摸你的心理,所以做人不要虚伪,要做一个真情真我的人!

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记忆就太多了。

我三岁以下时就开始接触读书,就看一些连环画,也不读上面的字。四岁后有了课本,我就慢慢认识文字。上小学了,我读的第一部书就是《西游记》,虽然是文言文,但经常看古装戏的我勉强看得懂。我特别记得,唐僧第一次赶走孙悟空时我很讨厌唐僧的不明事理,就扔下书,结果在电视上看见师徒二人又和好了,我才打开书看。到二年级,母亲给我买了本儿童版白话带注音的《红楼梦》,虽然我读得很顺畅,但我那么小,哪懂得什么世俗道理,甚至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都不同种类的玉!后来懂了读起来真是太悲惨了,原本一个王侯贵族在当时封建社会竟会扫清库底,家人分的分,离的离,不得不让人叹息。

到了四年级,我的书籍目光移到了父亲的书房,两本厚厚的书映入眼帘。分别是《水许传》和《三国演义》。第一本我到现在还没看完,但我深深理解108位英雄好汉被当时社会所迫的慷慨激昂和英雄主义精神。三国我就读完了。最近刚播完《三国》,我也看了。真是感慨万千,我敬孔明,骂曹操,叹周瑜,赞鲁肃……还有个人最作秀,就是刘大哥了,堂堂一个皇族后裔,还耍眼泪。表面忠厚老实,心里打的鬼主意比孔明更精呢!

渐渐地我喜欢读外国名著。最开始是读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的内容一波三折,既有家国大事,又有私人恩怨。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很好,埃德蒙的忠厚,莫雷尔的善良,丹格拉尔的贪心,费尔南的凶恶……最近我又读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书中主人公阿廖莎原本想去读喀山大学,可码头和贫民窟成了他真正的大学——长期做苦工,虽然可怜,但是阿廖莎没有屈服,凭着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我还读了《王子与贫儿》、《最后一课》,都告诉我一个道理:要热爱祖国。

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关于历史的了。印象最深的是《雍正皇帝》,有辞海那么大,那么厚。里面内容丰富多彩。雍正靠权谋智慧,诛杀兄弟,龙登九五。即位后改革创新,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前清秘史》,读到努尔哈赤死了,我连叹可惜,因为他大半辈子打下的江山,还没完整就走了。读到多尔衮死了,我拍案叫好,因为他死了,顺治的龙椅就稳了。读到康熙即位,我欢天喜地,因为这样满汉就和平了……前清真是太多迷幻了。

说到漫画,我也来兴趣。《阿衰》、《爆笑校园》是最好笑的。最近流行看漫画小说《偷星九月天》,我不看的,因为老师说是黄色小说。漫画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书,但也不能太过火,要适当节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很多书,自然会比较。看了精彩的《西游记》,我会放下《阿衰》,看了复杂的《三国演义》,我会丢掉索然无味的《豌豆笑传》。我不太喜欢现代的小说,花花碌碌的句子固然很好,但是总比不上古人那带着真情实感、十分朴素的篇章。

读书使人心眼明亮。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读书有感四年级六班夏梓恒我喜欢读书,读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而且还让人学习做人的道路。我喜欢读的书比较多,《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名著之一,每当吃完晚饭后,我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很认同这个说法,就像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原本他是一个大老粗,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周瑜经常让他多读点书,可他总拿公务太忙来当借口,所以三十好几了还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孙权叫来吕蒙让他读书,但他又拿借口来让对方不让自己读书,孙权听了借口,生气地说:“什么公务太忙,你这是借口,你看周瑜事情比你多,他还能读书。”吕蒙听了以后,深受感触。开始认真读起书来。最后,他成了文武双全的将军,立下了无数战功。就拿我来说吧,以前不喜欢多读书,语文成绩比较差,自从读了《三国演义》中吕蒙的故事后,我决定向吕蒙学习。从那以后,我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抓紧时间学习,然后在房间里再阅读一些课外书。另外,不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还主动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家务。爸爸妈妈常夸我说:读书让你变了个人。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教育我好好学习的好老师。

读书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

1

读书

做父母的都对儿女说过类似的话,概括成大意差不多就是:“现在啊,抓紧时间念书,等到我这个年龄后,就知道什么是先苦后甜了。”做儿女的也颇不容易,不管愿不愿意自小便被父母定下了这个铁目标,通往这目标的路只有一条,还很窄,并且走的人也很多。不过可以走一些路况很差的捷径,比如读奥数或学钢琴什么的。这种纯粹为读书而读书也不是21世纪所特有的。当年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便能合着一本经书背得滔滔不绝。古代姑娘其实也蛮可怜的她们学这些文艺细胞颇浓的东西完全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吗?还不是为了靠这些硬专业找个好婆家。不过这些硬专业不都是一些摆得上台面,垫不了桌子的东西,小刘姑娘最后不得不落得一个被恶婆婆逼赴黄泉的下场。放到现在,拍成部电视剧肯定有不错的收视率。读书是一个对自己充实与积累的过程而绝非是作为达到目标的工具或专线巴士。 朱熹在以前提到过读书的三到,前两到有点空,关键在于最后一到,心到。既读书在为心而读。所谓用心在读说在嘴上有点抽象,不妨举一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对一个现象很费解,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在键盘上敲出的那些网络小说为什么总能把人迷得去下载成电子书放在手机或MP4里面看个不停。后来看了几部发现:也就是这些小说通常都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所构筑的,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很快将心融入其中。当你如饥似渴地读这些小说时候便做到心到了,所谓你在为你自己的需要而读,为心而读。当然在平时读教科书的时候会发觉很难将心融入,主观原因是教材根本不对你的胃口,也就是需要。客观便是你很难将心融入这些大修大改后大师手中精炼的文字中。其实读书真的像读那些网络小说那样的话也用不着朱熹提出心到的观点。可悲的是这个耳熟能详的观点真正将其运用或运用在别人身上的并不多。当年苏秦犯不着在读不进书的情况下用椎刺自己的大腿,即使到现在很多运动员还不是为读那些不为心而读的书去上海师范报了名,不顾已紧得不能在紧的训练而为去拿张毕业证。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急于求成好比吃激素,长脂肪而不长下面的肉。回想那些上世纪的著名作家作文是经常勉励自己的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需熬五更寒。”时,时间流逝而我全心投入的景象。当年李清照每欲作词便会在雨雪天戴着斗笠,披上蓑衣,循城远眺数日以寻佳句,那种为一个句好词,一个好字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种信念成为一时美谈。欧阳修则有将草稿纸贴在墙上,边读边改,改罢再读,直到一字不可再改的癖好。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对待写作的精神使得他流传于后世的作品中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斟韵。当然这些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的人并不多。就拿现在那些网络写手来说,仅因一部小说而出名后于是开始在博客里面进行每天的创作来赚取代理网站的雇佣费。他们读书纯粹为写作而读,直接忽略了积累过程以至于最后文章中漏洞百出,迫不得已只好在以后的小说中虚构出一个时代,一个世界观来掩盖自己肚中的半瓶墨水。不知他们会不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莫非经过不知难”的感叹在他们写那些科幻小说时。就拿当过一段时间中国首富作家的郭敬明(好像现在也是?)可是人家大部分钱还不是靠做生意赚来的,哪有靠流水文学创作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所得来的。 翻开论语可以看到孔子说过:“学不如及,犹恐矢之。”这是他老人家的话,我们领悟其内涵就可以了放在自己身上未必行得通,试问有哪一个学生期待过上课铃而恨下课铃的?其实读书读的应该是自己想要或感兴趣的。我很欣赏现在我们课程中的一门研究探索课,在该课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拟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加以研究。读书与兴趣应为一个共存的关系。去年S H E的SELINA在明星与演艺学业之间两头来回奔波最后还不是捧了一个毕业证书。王维为诗学画,为画学诗也让他的名字落个名垂青史。 回想当年,倒也羡慕那些文革后出现,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独树一帜发现的大师们。没怎么上学纯靠自己的兴趣,自学自乐倒也让自己名字或多或少编写到我们那些要背的教科书中。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许有许多小朋友不喜欢读书吧,可是我爱读书,因为读书能使我们认识很多字,还能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 我有一个书架。上面放满了书。有白雪公主和故事大王,有安徒生童话。学习书在中间,其中有英才教程、海淀考评,有看图说话,有练创考,还有数学书和语文书。书架的下面放着十万个为什么,每天放学我看它。 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会给我讲故事。故事有七色花,有野天鹅。现在我认识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 我现在杨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很多课外的东西。我喜欢读书。

读书

经过最近的这次调查,我有了一些想法:我觉得同学们不能只专注于一种课外读物,科普类的追求者很少,喜欢看杂志的也不多。虽然我们班每学期订杂志量在年级都能名列前茅,但是有些同学光订杂志却不看,这没有任何意义。班里有些同学特别喜欢漫画,有时候上学还带。其实,看漫画不是不行,但是不能痴迷于漫画,没事的时候随便翻翻就行。所以,那些只忠于文学的同学可以没事去看看科普书或漫画,而那些喜欢漫画的同学可以多买些文学读物来看。多多变换自己的读书爱好也扩充了自己的知识。

这几年的成长,读书成了大家共同的爱好,几乎没有一个人一天只读半小时的书了,大部分都是一至两个小时,有些“小书虫”甚至保持一天三小时左右的读书时间。我觉得,我们这个年龄最好都保持在一至两小时的时间段读书,如果一天的读书量太大,很可能会导致读完后一会儿就忘,没有精力去消化那么多知识。如果是看一至两小时的书,我们就可以空出些时间,搜索资料了。

建立了校讯通博客之后,同学们都喜欢没事往上面发文章,读书笔记也就越写越多了。同学们都会在读完书后写读书笔记,这是个好习惯。但是,却没有多少会在读完书后作批注画圈圈的,这是读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有了批注,写起读书笔记来也方便。不要求连作者的资料都要顾及到,但是至少那些多音字或者生词要处理一下。比较有心的同学还会专门准备一个本几下书上的好词好句,以便以后写文章时引用。

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书籍就会成为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读书

“谭子洛,今天下午你来我家吗?”死党在电话中问。

“好,下午见。”

我走进了死党的家门,就她一个人在家,我走进她的房间,发现她正在认真的读着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走近一看,原来她在读《古诗三百首》呢。而且我发现,死党的书桌上放着很多本书:《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20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等等等等工具书和名著。

死党看见我来了,忙放下书,我没等她开口,就指着她桌上的书籍:“这些你都要看的吗?好多书啊!”

“唉。”死党把书放到一边:“我今天就是想和你说这个。最近我妈,总给我买一些名著和古诗词,烦都烦死了。”

“你都不喜欢看吗?”我随手拿了本《红楼梦》来看。

“当然,我比较喜欢其他文学作品。”死党坐了下来:“我一看到名著就头疼,一看到古诗词就发晕,可我妈硬是逼着我看。喏,《红楼梦》,你喜欢看吗?反正告诉你,我一点也不喜欢看,我一点也看不懂,很多名著我都看不懂,只能逼着自己看懂,还有古诗词也是,读也读了,背也背了,但我始终不能明白那首诗词的意思,很多时候要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死党一口气讲出了这么多话。

“还有,听我们老师说,看不懂名著的是理解能力有问题的......可我没办法啊,其他科普书籍我都看得懂,为什么偏偏就看不懂名著呢......。死党的声音越变越小。直至完全听不见她在嘀咕什么。

是啊,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经常拿自己看过什么什么名著来炫耀,老师也说读好名著非常重要。说名著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

“不喜欢看,能看得懂吗?”我脱口而出,死党惊讶的望着我,“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把名著和古诗词看的那么重要,自己不和胃口的书,再怎么看也是没用的啊。”

“如果我们这么说的话,会被人看不起的......”死党轻轻的说。“我也这么和我妈说,名著我真的看不懂,真的不和胃口,我想我妈给我买些文学书来看,在书店,我真的一看到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就读得津津有味,可我妈说我眼界太狭小,只看科普和文学书。我真的好想我妈不要再给我买三字经看了,真的提不起一点兴趣。”

我们有自己喜欢的和胃口的书籍,自己喜欢的书,可以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和启发,自己不喜欢的书,再怎么读也是没用的,也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读书,首先要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书,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有没有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去看世界上特别出名的书,你总会有自己喜欢的书的类别,等着你去翻阅。这样一来,读书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再翻翻名著,其实自己已经能看懂并喜欢上它了。不管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反正我是这么做的。

(全文自创,以上全属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