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

我要做天才“佚名”

有一天我在看一本书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作者名字——“佚名”,作者的名字好古怪呀,文章的风格大概也这么古怪吧?我赶紧把佚名的文章仔细读了一遍,嘿,写得棒极了!更让我吃惊的是“佚名”的文章在这本书里收录了很多,虽然每篇的风格都不相同,但却同样优秀。 每个周末我都到张哲姐姐家玩,那天我随手翻了一下姐姐的二胡教材,其中一首《百花进行曲》的旋律哼着很好听。谁作了这么好的曲子?定睛一看“曲:佚名”,又是佚名!我立刻对“佚名”产生了敬意,他在我心里已经不仅仅是文学天才了,还是个音乐天才! 两次发现“佚名”让我养成了留心作者名字的习惯。后来我竟然在喜欢的漫画杂志上也看到了“佚名”的作品。他真的成了我心里当之无愧的偶像,一个千年难遇的天才。 当我在《美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上再次读到“佚名”的名字时,终于按捺不住激动,对妈妈说:“妈妈,‘佚名’真了不起,他样样都精通,是我的偶像!” “什么?”妈妈大笑起来,“‘佚名’不是个人名,而是‘名字不详’的意思啊!” “啊?”我呆住了,“就是说没有叫‘佚名’的天才了?” “可能现在没有吧,但说不定天才‘佚名’会在某一天出现呢。” “那我一定要当十年后的天才‘佚名’!” “佚名”从现实中消失了,但是想成为天才“佚名”的梦却在我心里扎了根,我给自己制定了“十年计划”。天才“佚名”,我来了!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六(4)张 燕

我观察的生活日记1000字

王筱琲  向阳小学四六班 这个暑假刚开始,我们这里就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一下子把烈日的火气浇灭了,天气也变得非常凉快,人是倍感舒爽。

下雨的时候,泡已被咖啡,坐在书房里上网玩游戏,却不禁被外面的雨声吸引过去。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沉闷的声音;雨点打在路面上,溅起白色的泡沫;雨点打在晾衣架上,发出动听悦耳的叮当声。

趴在窗台上看雨,密密麻麻的雨点如珍珠帘子,从天空中锤下来,伸手去抓一把,她缺调皮地躲开,只留一丝清凉在手心。

等雨停后,我和朋友赤着脚,到小区里的水洼里玩水。淌过雨水,我的小脚丫舒服极了,我和小伙伴溅起水花,弄得彼此身上都湿湿的,我们玩得很快乐。

雨,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清凉,也给我带来了快乐。

2.我喜欢太阳花

我喜欢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美丽无比的山茶花,但我最喜欢的是普普通通的太阳花。 娇阳下,它们个个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还散发出阵阵凊香。早晨我起了床,倒了一盆水,小心翼翼地捧去阳台,给我心爱的太阳花浇水。刚打开门,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我的花上。我说:“今天天气不错!”我走到太阳花面前,发现多了一株太阳花,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太阳花,一阵风吹来,太阳花轻轻地摆动,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戴着一顶粉色的帽子,穿着浅绿色的衣裳,美极了!这时,飞来两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围着太阳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显得更美了,我被它的美所陶醉,呆呆地站在那儿.过了一会儿,妈妈走过来说:“吃早餐啦!”这时我才清醒过来,去吃早餐。

太阳花很美吧!我喜欢太阳花。

3.1.

暑假日记

这周是暑假的第一周,一开始,我还没有从紧张的期末考试中回过神来,不用早起去学校了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整天无精打采的。爸爸妈妈又要去上班,只留我一个人在家也很无聊。

几天一过,我慢慢进入了暑假的状态,我先在网络上找到了初中作文网,就是这个网站,我发现这个网站非常不错,可以来发表自己的作文。后来我又下载了一些网络游戏,玩游戏也是非常有乐趣的。

后来爸爸发现了我在玩游戏,就建议我说,你不能把整个暑假都花在游戏上,你应该继续学习。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去外面的辅导班报了作文辅导,每隔一天都要去上作文课,后来我又自己去书店买回来几本书,平时不去上课的时候就在家里看看书。

这样,游戏、上课、看书,到初中作文网上发表作文是我目前的暑假生活,虽然已经足够精彩了,不过我期待更大的惊喜出现在暑假中。

4.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没中过奖吧,尤其是头等奖。嘻嘻,我中过,可你们知道中的是什么吗?不知道?那就让我透露这个神奇的秘密吧。

昨天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饭桌前吃晚餐。我因为身体不舒服,没胃口,所以也只喝得下一些清淡的汤。

我喝着喝着,突然尝到了一块又硬又小的东西。咦,这是什么?我原以为这是好东西,就不顾三七二十一,使出吃奶的劲儿,平明吮吸那里头的之水。一边吸,一边咽。啊,好难吃呀!一种酸酸的、辣辣的感觉悠然而生。先是刺击这我的味觉神经,然后顺着食道快速下滑,又刺击这我的五脏六腑。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我感到一股辣味在我体内翻滚着沸腾着。原本冰冷的心一下子被它搅得暖烘烘的。

我连忙吐掉这个怪东西,然后又连忙转头向妈妈哭诉。妈妈说:“这是生姜,这碗汤里我只放了唯一的一块生姜,所以你中奖(中姜)了,而且还是头等奖!”

“呜——”我听完大哭起来,嘴里还嘟囔这:“妈妈真坏!”

妈妈看着我这愁眉苦脸的样子,哭笑不得,笑得都把嘴里的米饭吐出来了。

哎,为什么想中奖的时候,偏偏不给我好运气。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却从天而降,送给我一个“奖”(姜)。

真是倒霉透顶了

5.今天开始放暑假了。暑假到了,但是暑假要干什么呢?觉得是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或许本来就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暑假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在孩子们的眼里,社会总是充满着真善美,生活是甜蜜而多彩的。在大人们的眼中,社会是有两面性的,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生活具有酸甜苦辣。为何大人与孩子的思想有那么大的差别?结论只有一个:这是成熟与稚嫩最根本的区别。

大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大人们的阅历丰富,决定了他们看东西比较全面。而孩子要走向成熟,就必定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有人说:“生活是一个大练兵场,是磨砺人的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每个人将会遇到开心的事情与悲哀的事情。悲哀的事情会使人承受巨大痛苦,开心的事物会让人拥有美好的心情。如果整日面对悲事,人容易丧失信心进而自暴自弃、颓废沉沦;而整日面对喜事,人又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正如植物不能缺少阳光与雨水一样,人的经历中不能缺少快乐和悲伤。

6.炎热的夏季往往是考验人毅力的时候,每个人的毅力不同,但求知的大门永远敞开。就看远处的你我愿不愿走进。走过了炎热,也就代表你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今天我无意中看书,看到童第周这篇课文,童第周学习十分差,但他艰苦努力,早上、晚上都合理利用学习,从最后一名成为第一名。我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这又使我想起一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么好的名言,我的精神一下子提上来了,我找到了精神需要的补品。向以往那样,我又好好学习,每天老师带我们去知识的海洋,攻破了一道道难关。得到了一份份美好的战利品。

使我坚定了信念,锻炼了意志和不断学习攀登的精神。等待下一关的挑战......

7.

呆在家里做作业,不免觉得有些乏味,除了看看书或电视,陪着外公外婆打几副牌,寻开心。妈妈对我非常苛刻,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定要让我复习语数英,说什么“马上毕业了,升初中还那么放松!”我只好乖乖认命,仅5天,就做完了作业的一半!惊人啊!我的暑假虽吁了口气,但还是“闭门自习”的,唉,倒霉!

游泳是我在夏日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在碧波里狠狠一个猛蹿,便会让那碧湛湛的、清凉的池水,凉便全身,浸透心田。虽说在游泳池里偶尔喝几口水,但在池里感觉还是很棒、很爽的!在炎热的夏,来几个狗爬式,几下蛙泳,有一种休闲时尚的感觉。

暑假,平淡中也有自在,也有快乐。无聊而快乐的生活啊!呵呵。

8.

今天,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爸爸带我到河边去玩,还带了瓶子装鱼。来到河边,爸爸坐在大树下乘凉,我呢,就在河里玩水呀、捉鱼呀。

忽然,我看见一只虾,还以为是鱼,就迫不急待地正想把它搂了起来,没想到它却跑了。我又去追,好不容易才用手把它围住了,搂到瓶子里,仔细一看,呀,原来是一只虾。这时,我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软了。我想:好不容易才把它抓住,还是把它养起来吧!接着,我又捉住几条鱼放在瓶子里,和虾做伴。

我抬着瓶子得意地往前走,不小心踩到石头上的一块青苔。只听“咚”的一声,我像一只落汤鸡,浑身是水。而且瓶子里的鱼和虾也趁此机会跑了,留下一个空瓶子泡在水里。我捡起瓶子闷闷不乐地向岸上走去。真是“偷鸡不成,反失把米”。结果我就这样湿漉漉地回家了。

平时的我,总是在学校,很少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对于大自然的很多东西,我都很陌生,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多接触接触大自然。

9.

暑假已过了一半儿,我的作业早写完了,剩下的日子里,我本想好好玩几天的,可是,家长逼着我学这学那,如果我不情愿,他们就问我是不是骄傲了,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训我一顿,讲一大堆道理,还说是为我好,真不知道他们是怎麽想的。

早上我起床,先洗漱完毕。然后,妈妈连吃早饭的时间都不给我,逼着我写奥数作业,写完就该吃中午饭了,吃完午饭,妈妈也不让我睡午觉,就让我写作文,写完后,我知道该在网上学英语了。学了三四个小时。

吃完饭,出去转一圈,回来就得冲澡,然后爸爸就催我早点睡,迎接新的一天。

哎,一天就这样模模糊糊过去了。晚上,我趴在床前,看着星星自由的眨着眼睛,心想:我今天都干了什麽有意义的事?没有啊!我进入了梦想,我做梦都在写作业。

我期待的暑假不是这样的!是劳逸结合,是很灿烂、很阳光的。并不是像考试前一样,整天挣扎在学海里,在习题中苦苦煎熬,我不要!

也许在家长们的眼里,暑假是学习的黄金时段,而在我们这些小学生眼里,暑假是放松的日子。

爸爸妈妈,请尊重我们,我的暑假,我做主。

10.

暑假的一天,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走进体育馆的大门,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喷水池前,两盆大月季傲然怒放,数百朵小月季环绕簇拥,争气斗艳,真是好一派佳景呵,东边的鲜花白似飘雪,西面的鲜花金黄如金,阳光之下,黄白交映,分外清馨宜人,喷水池傍边,还开满了雅洒脱,多姿华丽的俏月季,枝头低下来,好像一个脸红的少女。还沉静在遐想中我,突然,听见一声“嘟嘟,快过来呀”,我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妈妈在叫我,我风一样地跑了过去,妈妈给我报了暑假补习班,有奥数、作文和主持人,我开心极了,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只是报主持人课的老师没有回来,所以没有上,多少有些遗憾。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身体有些不舒服,我都坚持上课,说实话,虽然这个暑假比较辛苦,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是苦中有乐,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陪同下,在老师们辛勤的培养下,我逐步攀登知识的智慧宝塔,在智慧的世界里散步,饮着智慧仙泉,品尝智慧之果……

11.

今天我与妈妈去了乡下,我一个人在田间的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一只正在缓慢爬动的小动物进入了我的眼球。

仔细一瞧,原然是一只小蜗牛。我突发奇想,我想与这只小蜗牛一起散步。于是,我慢慢得走着,生怕这只小蜗牛跟不上。当我走了几步,回头一看,那只小蜗牛竟离我这么远。

我在它后面推了推,可它仍是那样慢慢地爬着。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

蜗牛它虽然爬不快,但是它仍旧爬着。为的就是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为的就是能完成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是怎么样完成这些目标的?蜗牛它靠自己的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学习蜗牛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生活常给人以启示,然而,生活却不会主动把"启示"送上门。生活按照它自己的模样和规律进行着,每个人都有权利从它那里获得启示。它给每个人以机会,而问题在于我们自己能不能从中去发现"启示"。勤于思索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辛勤寻找启示的人------带着悬而未决的问题去找,怀着种种疑团去找。思索生活本身,思索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你才会受到生活的馈赠。

12. 现在我们大家的功课都很忙,本该休息的时间全被占去学习,一堆堆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若你真的问我:“你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感觉大部分同学会坦白地告诉你——表扬,而并非自由。

的确,我们学习是为什么?不过是为了老师、长辈、同学的表扬。认真地写作业,考第一,上好学校,为了什么?也是为了表扬……

表扬是对我们的肯定、赞扬和鼓励,是一种心灵的必须品,有了表扬,才有我们不断的努力,才有我们光辉的成绩。

老师与长辈们是多么苛刻他们的表扬!当儿女、学生们做了好事来报喜时,虽然说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可脸上却依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嘴里用几句简单的话打发我们,给我们泼上一盆冷水。霎时,喜悦之情如灰被风一般地吹走了,剩下的是什么?只有无助的叹息。于是不再发愤,不再努力;于是失去了上进心;于是有了喜讯不愿告诉别人,让美好的东西,湮没在心底,成为永久的记忆……

我们一次次盼望家长与老师们能给我们表扬,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他们却一次次让我们失望,一次次吹走我们的喜悦,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少了一份温馨。

可是,又有谁,会真正去倾听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又有谁,会真正懂得我们的想法;又有谁,会真正给我们最需要的表扬,来填补我们心灵的伤口呢?

13. 真好又到暑假了,但暑假里的色彩,却总是那么单一,终于我今天发现,那一片蓝蓝的暑假,蓝蓝的天。

今天漫步在路上,头不由的仰望了一下天空,啊!真的好蓝,蓝的很干净,放假以来我第一次看

我会做得更好

我会做得更好

亲爱的同学们:

还记得本学期期末的“察小之星”的评选吗?“察小之星”是对每学期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察小学生的最高奖励。作为中队长,老师布置的班级工作我总是认真做好;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常常获得免考的荣誉;学校的各项常规我严格遵守,各项活动我积极参加……因此,对这次评选我是充满期待的。

老师开始统计同学的投票了,“赵立言,23票!”赵立言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我为她高兴。“陈思齐,21票!”陈思齐是班里的小妹妹,乖巧用功,我很羡慕她。“王雨萱——1、2、3……6票……”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怎么会只有六票?比陈思齐的一半还少好几票呢。那天,后来发生了什么,我都不知道了,我一直呆坐在座位上,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到。直到现在,每当我一想起这个数字,就会像被蜂蜇了似的。为此,我还偷偷地抹过好几次眼泪呢。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全班只有六位同学支持我呢?是我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还是我不关心集体,不关心同学?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关心集体的孩子。时时处处心里都装着集体,也常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最后,我终于想明白了:可能是平时我在管理班级时方法不当,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吧!

你们还记得吗?每次老师让我管理班级的时候,你们一次、两次的说话我也就算了,可是到第三次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把你们的名字记在黑板上了,因为这是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必须尽责!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把这项任务交给你们,你们能不认真地完成吗?其实,我也想用好的态度管理班级,有谁想整天绷着脸呢?但是,如果我总是笑眯眯地说:“请大家不要吵了,大家请坐好。”你们会听吗?班级需要同学来管理,否则,整个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乱成一锅粥,那样,损害的将是我们五(2)班这个集体的荣誉。你们说对吗?

以前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尽力改变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得更好,也请大家支持我的工作,让五(2)班这个集体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温暖的家。

谢谢!

你们永远的朋友:王雨萱

2009年4月


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