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H,有很多种意思,对我来说,一个H不仅仅是一个H,而是一个人,一段记忆,和我的一个转折。——题记班里有一个同学,很特殊。我叫他小H。之所以他很特殊,是因为这个小男生值得我写。——注意!他是我的同学,仅仅是同学关系!而不是朋友,更不是“哥们儿”或别的什么!(尽管他经常不识相地这么称呼)。实际上,我从来就对他没有过好感——他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真的是太糟糕了!我也更因此而疏远他。甚至,为自己与之同学而感觉到不幸!用“不幸”这个词语,可不是什么夸张修辞。先不谈论高贵的内在美,首先从外在他就根本无法给人留下好感:个子高,又壮,满脸雀斑。短头发,平均长度不超过0。5mm,胖,超级能吃。他的三围比……都不能叫三围比,那完全是等比!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他戴眼镜——那效果绝对不是“书生气”,而是“猴子看书”——还把书拿反了。这样的效果,不少成分来自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地在班级的最后几名里徘徊,当着分母——永远在“分数线”下面呆着的分母。如果,一个人的外表不怎么样,明智点的,就会努力用内涵来补救。可是,如果连内涵也不加加油,那么这个人差不多就毁了。这孩子就是,外表不怎么样,气质也不怎么样(从他走路奇怪的样子就可以看出),而内涵更不怎么样。因为他看待问题时,脑子里似乎总是少根筋。甚至他的一些思维方式,实在是让我不理解。关于思想性,最明显的是体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中,这方面我不想说太多,因为学习成绩差的人有很多,说明不了内涵。所以,咱不聊学习,聊过“日子”。Forexample:每当他做对了一道很弱智,但很花时间的题目时(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全班同学几乎都能做对),他就会超级兴奋地蹦起来,对他身边的同学,用所有能使用的词汇,包括脏话和语法很蹩脚的English,来称颂自己的NB。对自己有信心,这很好。刚认识他的时候,同学也随之附和着笑一笑,或许觉得他很可爱。但后来,同学们对他这种兴奋的表现方式疲倦了,因为他无聊的嚷嚷,可爱变成了可恶。但他的兴奋程度却一点也没有打折,所以,同学们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不会产生什么特殊感觉。渐渐地,也不搭理他了。同时,我也是发自内心地佩服他的抗干扰能力,都不爱理他了,还能保持同样的态度看待一切。可遇不可求啊!不过,要是某人光招人烦,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起码是不碍事儿。可是,他经常性地,在非常不是时候的时候出现。正如我所知道的,某某对“情侣”在一起甜言蜜语、你哝我哝,二人世界,romantic的时候,他会出现……扫兴吧?自己知道是电灯泡,却引以为豪;或者,我和某某同学聊天的时候,比如我们讨论“鸡油包和牛油包哪个好吃”。他会半路上杀出来,岔开我们的话题,让我们的嘴巴全都闲上一会儿,直到我们的小H同学观点发表完了后,说:“……关于物理老师的讲课方式,我就这么些观点,那个……刚才,你们的话题是什么来着?”而且,他超级爱拽文,拽的还是英文。可事实上,他英语不怎么样,非常不怎么样。英语(口语)不怎么样,也罢,因为地球上60多亿人里有很多人连英语是啥都不知道。可他总会在别人正确地读出一个句子时候,说人家哪个哪个词读错了,弄得别人以为自己真错了,结果一查,才发现是小H同学在扯呢——真TMD让人受不了!与我相关的,也有这样的情况:我给某某同学讲题,或某某同学给我讲题的时候,他会跳出来,打断原来所进行的一切,抢过话锋,以自己强壮的体格以及肌肉为资本,强迫别人先给他讲题。再或者,某个同学正在问我某个题的时候,他突然冲出来,连题都不带看,就嚷嚷:“别问他,他懂什么呀,问我,问我!”结果,把题抢过去,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盯着题发楞。直楞到别人把题给抢回来。但过后他会把题目要来,他还要想。上面是课余的他。而在课上,小H同学听到有意思的内容就来劲,没意思的地方就聊天。这一点我也不多表态。因为别人也有这样的。但特殊的是,他经常还会把一些老师讲的内容给听岔,或者说一些诸如此类老师不爱听的话,目的是哗众取宠。比如某时他会故意大声把英文老师讲的shabby这个词当中文念;比如某时他会把美国国父答成比尔·盖茨;比如某次他会说司马迁是他们家楼底下饭馆卖烤鸭的;比如某次他会说把圆中的“优弧”当做浪荡女子所叫的“YooHoo~”或者,某次上一节副课的时候,老师刚一进来,他就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地感叹道:“终于可以睡觉了!”——平时副科老师都不来的,因为多半被主科老师把课时给要走了,如果来,那就表示今天上这节副科。一般的,同学会用老师“闲谈”的时间写写作业或做点别的什么的。他是故意的。而且有的时候甚至很做作。如:当他看见地下有5毛钱,他会捡起来!真的交给老师去。天!真不知道是他没受过老师的表扬,还是没捡过钱。前面过了多少人,连看都懒得看,他却真的去捡,并且给老师!老师,当然也“嗯嗯,啊啊,拾金不昧,很不错,好了,赶快写作业去吧!今天的题不少……”这样地表扬他。回来以后,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全民:“我今天捡钱了!老师表扬我来着!!!XXOO,OOXX……”哎!在班里他没事就爱跟别人凑在一堆——这很好,似乎每一个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如此,但他特别的是,他不会说话。扎堆起来,往往成为笑柄,却不以为然,我曾经为这个人感到过悲哀。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屑一顾——这也正是我坚信“可怜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条真理的事实论据。最近的一次,他对我做了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或是说了什么无聊的话。具体什么我忘了,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搭理过他。其实之前我对他也是爱搭不理的,只不过这次我是一句话也不跟他讲了,也许这听起来有点像幼儿园的孩子,但我的确是认为我没必要搭理他。而他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现我对他的不屑一顾,还会像原来一样地见到我问好……当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他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会像原来一样打断我们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高谈阔论;我给同学讲题的时候,他还是会冲出来问我另一道,如:把81%的开方当9%而出现错误的超级弱智题,或者抢掉我的话锋。而种种迹象表明,他从来都不晓得自己的“多余”或者不招人待见。上帝,似乎我可以用某种中国古代军事中比较常用的武器的名字发音来形容他了: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我看杂志。内容中有宣扬“人活着,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会让自己进步,也会让别人快乐”这样的思想,我就想,这太极端了。于是我就想到了他,我们的小H同学。我认为,他没有优点。读到杂志的第二天,我开始注意他,因为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反例,来推翻这个思想。所以,我从早上就开始注意他了。让我很惊讶的是,他早上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把铅笔袋拿出来,或者是任何关于自己的事情,而是劳动!而,这天根本就不是他们组的劳动!这孩子有病——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样的,但这样的思想在脑海里像流星样,只闪动了片刻。因为后来我觉得,这么想实在太刺激我心中的那个他了。我只是为这孩子的天真和弱智而感到惋惜,但反过来想想,这一切行为的直接原因,实际上是他对自己所在的集体的热爱以及忠诚——我说服我自己,这是他的优点!没错,这点我远不如他。似乎,从这开始,我就发现了他的优点。如果说那天看杂志时,不经意的一个闪念,是我对他看法的转折点,那么,这天的事情,就是转折点后的开端。同一天下午的自习课。我听到旁边有同学嚷嚷需要草稿纸,我抬头刚刚打量了一下怎么回事,却捕捉到这样的镜头:他翻出自己的历史笔记本,从中间撕下来一页,径直递给了那个“缺”纸的人。我楞了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却为之思考了不短的时间。思考的是什么,我也忘了,但似乎隐约能记得,思考中暗含着几分自责之意。后来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话剧表演,小H同学他真的太有表现欲了。他跟老师粘了好半天,终于抢到了一个不算很重要,但比“群众演员”多几句台词的角色。他真的下工夫去练习背台词。甚至在人家说话的时候,冷不丁打断别人,然后强迫别人听他背台词。我想,全年级也找不到他这么“认真负责”的演员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比赛的那一天,他还是掉链子了——他突然忘了台词,橘黄色柔和的灯光打在他身上,看起来似乎表情很自然,可他脸颊上紧张的汗水没瞒过我的眼睛。终于,他自己临时编了一句和原稿意思相近的话,怼了上去,得以下台。我注意到,他下了台后,终于谁都没理。自己坐在一个角落,盯着连个缝都没有的木制地板,目无焦距地看着。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出他的灵魂似乎被抽空了——似乎我面前是一个犯了什么滔天大罪的囚犯。节目还在进行,其他的内容对他,和观察着他的我来讲,充耳不闻。这一忘词的细节似乎并没被观众注意到,但编这场话剧的班长却很生气,还没等小H同学自己反省够,就跑过去说:“这次我真是挑错人了,早知道老师同意我给你安个角色就是安慰你!早就应该给你安个简单的!你自己也是,没这能力就别乱揽活……”这是班长从中国现代常用的2000多个汉字中随意组合的,且没有在词句的细节上推敲的语言。但我知道,这字字都像原来贩卖黑奴用的铁烙样,印在小H心里。班长走后。他,哭了。因为自己不争气,还是因为没给班级话剧带来更好的效果?不知原因如何,但,他哭了。他独自一人躲藏在黑暗的角落落泪,也不希望任何人看见。其实,这件事情,全班同学几乎都知道,但就是没说,怕刺激他。所以。至今为止,他还以为那是一个秘密。没错,这的确是一个秘密,是我们全班都知道,却故意为他守着的秘密。因为我们在对待他冷漠的表面下,还温存着善意。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点,或者是很多的缺点,正如那本杂志上说的,人活着是应该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毕竟,这个社会上,是没有完美,是没有完人的。每个人都展现自己的优点,就足够了。自从观察他以来,我真的从他身上学到了东西,或者是启发,虽然少,可对我个人的影响真正深远。之后,我对他不再如陌路客般冷漠,但也没有虚伪地笑脸相迎。在我心中那个“可怜人”的图象符号,已成为过去式。我所庆幸的是,他并不在乎我曾经对他的冷遇,他不记仇。我不敢想象,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会怎样,我会失掉什么。我想,我应该感谢他,感谢他给了我一次改变待人的机会。给我一个素材。同时,我也应该感谢上苍,能够让我有机会改变自己看待人的方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和机会,永远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好在,上苍和小H,让我在这“逝者之逝”时,抓住了“逝者所逝”。

一文通吃百题高考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一篇文章应对千道作文题的秘诀

(一)何为“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导言】“作文”一事,人人皆知,而“作题”一说,初听令人费解。

作文与作题有何不同呢?作文者,以题求文也;作题者,以文求题也!作文是先有题而后有文,作题则是先有文而后有题。

“作文”是千百年来的常规事,“作题”则是现代社会中的新奇事!某公司悬赏三万,要为他们的那篇千字文广告写一个不超过三个字的标题。这就是“以文求题”的典例,真乃一字万金!

对于考场,这个问题更现实。有的考生,本有满腹文章,有下笔千言的本领,可是一到考场,面对那道作文题,却往往无从下手。患的什么病?医生诊断说,患的是“盲题症”:此生并非不善“作文”,而不善“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二)“作题”有何妙用?

——吃透一种 通吃各题

“十年猜题十年中”,这到底是神话还是实话?回答是:有的是神话,有的是实话!

比如,2005年的北京题目“安”。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安”字,则是神话;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和谐的时代主题”,则是实话。

“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这是几十年来,甚至是千百年来人们应考的成功对策:这种对策在考场作文中又体现得更为典型和凸出。

“吃透一种,通吃各题”是这种对策的结晶表述。讲的是,如果你吃透了一种作文材料,你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种材料“遍吃”各种作文题的本领。

这种提法,绝非耸人听闻。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也好,一千首诗歌也好,主题所向:时也,事也!

出题目的人也好,做文章的人也好,主题所向,也是时也,事也!

出题人与作文考生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享同一个“时”,想同一桩“事”。

他们怎么不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呢!

这就是我们“吃透一种,通吃各题”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作题对策(一) 标题连接法

——焊补断裂铆贴金

对策说明

“鱼抬梁”的故事出自神匠鲁班的妙笔。本来那根横梁的长度不够,与两侧的柱子搭不上肩。神匠有办法:让两侧的柱子“长出”嘴来,正好含住长度不够的横梁两端。此时,不仅横梁“够长”,而且神妙万分。

作文考场上,当你事先准备的那篇文章,与卷子上的那个题目对不上号时,你就不会想想,让作文“柱子”也长出“鱼嘴”来,正好把你那篇长度不够的文章能够“含住”!

这里的“鱼嘴”就是文章的副标题。

作文的题目由命题人制作,而文章的副标题则由考生自己神创。

副标题如同焊条,它能熔补“文不对题”时出现的裂缝;副标题如同铆钉,它能把质地不同的“两张皮”死死地钉成一体,且能把原来的缺点变成铆钉的亮点!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树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对策解密

本文作者独辟捷径,在一篇看似无关主题的作文上,只巧设了一个子标题,立刻使原文与主题对接。不信,大家不妨去掉副标题再读一遍。本来讲的是生态破坏的问题,但加上副标题后,原文的重心立即偏向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是因为没有听取智者的意见,桃花源才遭此劫难。作文不就和话题对接上了吗?妙啊!

副标题中的“智者”从何而来?作者临场虚设也!注意文中语句“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这句话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作者临场虚设。虚设理由:所有不合乎规律导致的下场都可以归入不听智者真言的下场,这就回应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之话题。

引子思考

按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把原文放到2002年高考作文题“规则”,2005年作文题“安”“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双赢的智慧”等话题作文中呢?

答:可以,胡乱开发本身就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添加副标题为“不遵守生态规则的后果”;本来桃花源人相安无事,但自从来了一批开发者后,桃花源人的日子不能安宁了,可添加副标题为“今安何在?”;……

作题训练

请试用标题连接法将下面的优秀作文按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原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落 榜

天色尚早,一大群人已经挤在榜前,一个个像鸭子被掐着脖子似的张望着,只见那榜上“薄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赫赫显眼。

“不知这蒲松龄何许人也,竟然被施闰章主考评价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将一时富贵丑态全都写活了’”一个人指着榜说道。

“施闰章可是一名大文学家,居然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想必蒲松龄日后前途似锦呀!”旁边的人应和着。

“哼,我看未必,听说这个蒲松龄并未按八股文之格式来写,他今天能登科在我看来不过是个意外,日后……”又有一个人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而此时的蒲松龄正心花怒放。他今年尚不足19岁,第一次来参加秀才考试就得了县、府、道三试第一,正如那人所说的——前程似锦,也难怪蒲松龄一路哼着小曲如醉如痴地荡回家去。

眼看乡试日期迫近,蒲松龄便急急准备好行囊去参加考试。大家都相信蒲松龄此去必是金榜题名了。

说来也是,蒲松龄接过文章题目,顿时文思泉涌,行云如流水,下笔走飞龙。他时而揣摩文句词藻,时而引经据典,不消多大功夫,一篇佳作便一挥而就。细细品味文章蒲松龄自己也禁不住赞叹起他的文采,心想这次中举想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料想呆在考场也没有益处,便早早交了卷子自信十足地走出了考场。

“考得如何?”在外等着的人们争着问道。

“笔随心走,一气呵成。”蒲松龄笑着回答。而众人已明白了八九分。

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发榜的日子。又是大群的人围着。蒲松龄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却连有关自己的半个字都没有找到。蒲松龄心中诧异,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

“为何院试第一的蒲松龄榜上无名?”有人不解。

只见那个曾经把半句话咽回去的人站了出来,摇着头,感慨道:“上次院试是因施大文学家主考,他爱才惜才,虽然蒲松龄没按八股文来写,但仍给了头名,从才学看,登科虽是出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可这样的好事毕竟很难再遇到。纵然蒲松龄文采非凡终究离开了八股文的格式,落榜岂不是合情合理?”

众人点点头,唯独蒲松龄摇着头黯然离开……

改写话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作题对策(二) 首尾调整法

——翻手为云覆手雨

对策说明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调整了开头,就相当于调整了文章的一半;而“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把结尾的重要性提到纲的高度,因此,如果再来个首尾呼应,即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迅速达到变题的效果。不信,请看以下二文,同一题材,变动首尾,话题各异。

话题一:人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深深被该剧中莺莺和张珙的爱情力量所打动。综观该剧莺莺和张珙爱情走向,实在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如果拿“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他俩的爱情,那么,他们之间从相识、相爱、离别、团圆的人生故事,正印证了这一点。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这可谓是爱情的“凤头”。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谁知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嫁给谁。这个难题也成了张珙与莺莺爱情婚姻的“猪肚”人生。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桩婚姻大事应该圆满地画上句号。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虽然,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她无计可施,被迫许嫁。这样,总算成功了吧!可是,万万想不到,老夫人硬是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真是一波三折。如许离愁,《长亭送别》一折,便为见证。

再说莺莺的愁苦。“端正好”这段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泪”字,将暮秋景色沾满了泪水,染红了秋林。唱出了莺莺离愁别恨所造成的痛苦心情。封建礼教、功名利禄以及老夫人的势利残酷,加之男尊女卑的思想,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人间的“天河”。从此,他俩的爱情婚姻又被隔开了。

如果说“长亭送别”是崔莺莺和张珙爱情婚姻过程的“猪肚”,那么,张珙最后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就是他俩“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要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剧情?一句话——这是反封建反礼教的彻底胜利,“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旨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话题二:诚信

莺莺与张珙大团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

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下张珙和崔莺莺该喜结良缘了。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两人的爱情已成事实,她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可是老夫人硬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

再说莺莺的愁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曲唱出了莺莺因为老夫人不守信所造成的与张生离愁别恨痛苦的心情。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也不守信——“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古人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莺莺是多么注重诚实守信啊!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所以,作者在剧中浓墨重彩描写莺莺的心理活动。她既恨自己的母亲不守诚信,又害怕张生一旦中举会毁弃她俩私定终身的诺言,真是左右为难。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作者并没有将老夫人写得彻头彻尾的不诚信,而是给读者和观众一个惊喜。从全剧结尾的情节来看,张珙最后中了状元。终于和莺莺正式结为伉俪。这既是老夫人回心转意的守信,也是张珙爱情坚贞的守信。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证实了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策解密:调整开头与结尾

开头一动,牵引主题;文尾一摆,升华主旨;首尾互动,主题掌控。

(1)究话题特质,抓题纲主体

话题实质是指话题的属性。题纲主体是指最能体现这一话题性质和文章主旨的人、事、物,把它放到纲的位置重点叙述描写说明或议论。

文一话题实质:过程论。作者把张、崔的恋爱过程提到纲的位置,并以“凤头、猪肚、豹尾”作喻,赞扬了张、崔完美婚姻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彻底反抗;文二话题实质:品质观。作者把最能体现这一品质问题的崔母(对待婚姻的前后态度)和张珙(考中状元回来完婚)作为叙述和议论的重点。

(2)开头破题,结尾收题。

破题指开门见山点破主题;收题指作好总结回收主题。注意:细节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不同,叙、议有别(参考两篇作文倒数第二段的区别)。

作题训练

请用以下这篇文章作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原话题:说“安”

说“安”

——慎选“安”字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改写话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作题对策(三) 观点变换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策说明

观点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乃文章之灵魂、立意之决策者,浓缩立意之精华。中心论点一变,立意自然改变。立意改变了,文题岂有不变之理?

“观点改变文题变”的依据在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横论“此”,亦可纵论“彼”;可正说“是”,亦可侧议“非”。作者似处泰山之巅,或俯览众山小,或仰可摘星辰;或侧视峰壁削,或直观风云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成岭还是成峰,转轴在于“考题”。

固06年世界杯德胜阿输意时,足球评论员说:“意大利队打败东道主靠的是实力。”(谈的是实力,重心在意大利)而阿根廷球迷说:“意大利踢的是本土,否则阿根廷也能赢。”(说的是条件,重点在阿根廷)

话题:家庭教育

文一: 人生经不起“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初生的婴孩由父母呵护着,父母也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年轻的父母为了这个婴孩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整日奔波劳累,那个婴孩在父母的设计中慢慢长大,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预定的轨道,一路鲜花、掌声伴他走过,没有经过荆棘、坎坷——荆棘已被父母手中的镰刀砍去,坎坷已被父母填平。他很优秀,是一个人才,却很脆弱,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惊涛骇浪。

父母在繁忙之中所做的“设计”会有纰漏,从而导致出现挫折。挫折对于常人来说只是小小的困难,只需稍微坚强就能挺过去。但对习惯于被设计的他来说可就难了。从此一个花季少年沉沦,一个本应灿烂的人生失去了光彩。他的父母对此束手无策,这是他们意料之外的。

雕琢了的人生很绚丽却也很脆弱。

父母不必像设计盆景般的设计子女的一生,因为人生经不起设计,人生没有草稿,一遍过后便无法回头。

“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在这次旅行当中最重要的是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让我们自己去闯,在惊涛骇浪中显我们的本色。历经坎坷,放出异彩,这才是人生,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由成功、失败、困难、磨难整合起来的人生。

盆景般的人生,绚丽夺目,却更似盆景般脆弱。

人生不是盆景,我们也无需盆景般的人生。

父母的设计,雕琢源自于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他们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然而灿烂的人生,只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实现。

父母如果真的爱我们,就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让我们冲向蓝天,在蓝天接受风雨的锤炼。我们的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森林去寻找我们的人生;如果真的爱我们,就将人生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中磨砺,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的人生。

人生经不起“设计”,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文二: 人生需要“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伤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

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于是,父母为子女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让子女在路上去寻找人生的含义。

挫折很快出现,子女开始束手无策,慌忙寻求父母帮助。可是,父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给你造成了船和桨,你要去遨游,划桨就靠你自己了。”

望着父母坚毅的目光,子女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哭闹过后,子女只能试着面对一切。

子女记着父母的教诲“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他们说:“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要自己去闯,闯过惊涛骇浪才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走在荆棘坎坷之中,接过镰刀去劈荆斩棘,接过船桨去划小船,遍尝失败、困难、磨难……

开始是艰难的。他们遍体鳞伤,身心俱疲。回头一望,见到父母关怀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他们明白了……他们更奋勇前行。

父母欣慰地笑了。

父母的设计,源自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所以他们设计了风雨、坎坷,让子女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

孩子们冲向蓝天,在蓝天之中接受风雨的锤炼;张开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和森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之中航行,绽放出人生夺目的光芒。

这都是父母真爱子女,精心“设计”子女的人生,这是爱的“设计”,这正是子女需要的。

对策解密:转换内涵,变换角度

转换主旨词“设计”的内涵,达到变换角度的目的。角度一变,文题改变。

文一是“不因材施教”的“设计”,这是站在“父母溺爱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文二只将“设计”的内涵扭转为“呵护的同时更给予真正的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角度立即发生转向——“父母教育孩子”,角度一变,文题实现。

变题训练

请把下文的观点由“爱得不当,也是一种伤害”,变为“正当的爱,是一种爱护”。

火柴姑娘遭遇风婆婆

月光如银,洒落到海滨的沙滩上,洒落到风婆婆的发髻上、眉宇间,凉凉的。风婆婆刚刚从海面上救了一条渔船,受到了渔民顶礼膜拜,正洋洋得意地跳着老人迪斯科,猛然看见草地上火柴姑娘头上着火了,说时迟,那时快,风婆婆赶紧轻嘘一口气,将火吹灭了,关切地说:“小姑娘,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自焚啊,我要是再晚来一步,你就化为灰烬了,还不快来谢我?”火柴姑娘含着眼泪哽咽着:“风婆婆,你可把我害苦了!”“什么?我害了你?你,你,你把我的一片好心,全当成驴肝肺了!这年头,唉……”火柴姑娘捂着烧伤的半边头,悲咽着:“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我所追求地就是把我的光和热全部释放出来,让我的生命在花草木中得到延续;可现在,我变成废物了!”听了火柴姑娘的一番话,风婆婆一时呆住了,“看来,爱的雨露也不能滥施啊!”去年夏天,风婆婆看到庄稼地干涸得张开大口,便邀来了雨婆婆一起布云行雨,当时自己猛吹,一时间乌云翻滚,风雨交加,田里满了,塘堰满了;看着树木庄稼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样子,风婆婆更来劲了,又猛吹了一阵,一阵狂风暴雨直刮得天翻地覆,滂沱大雨一连下了七天七夜,只见江河泛滥,江水滔滔,天地间一片汪洋,田毁房倒,人畜在水流中漂浮挣扎,真是惨不忍睹啊!一念之差,铸成了大错。风婆婆看着火柴姑娘纤弱的身躯在草地上瑟瑟颤抖,心里顿生一股愧疚之情,关切地说:“对不起,火柴姑娘!我原本想帮你,没想到反而害了你。”火柴姑娘从草丛中探出半边头来安慰风婆婆说:“风婆婆,你也不要太责怪自己,比起我的兄弟姐妹来,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他们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因潮湿而难以燃烧,我总算燃烧过一次啊!”风婆婆感动地说:“快别说了,孩子!一切都是我的错。唉,想不到献点爱心也这么难啊!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的心愿得以实现!”火柴姑娘望着满是皱纹的风婆婆亲切地说:“风婆婆,我送您两句名言,保管您再也不会犯错误了。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风婆婆高兴地说:“我懂了……”

夜深了,更深了。月儿,从漆黑的海底浮上来了。远处山谷里,一群年轻人正围绕着一堆篝火在跳舞,风婆婆攒足一口气,将火柴姑娘轻轻托起,送进正熊熊燃烧的篝火中……月儿,更亮了,黑夜,更静了。天幕上,一颗新星格外明亮。

作文对策(四)情境添置法

——绣花添蝶楚留香

对策说明

绣花大王说:“如果你想点亮众人的眼睛,花绣得楚楚动人就行;如果你还要牵引众人的鼻子,那就赶紧再添一只蝴蝶吧!”

《星星与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故事登上荧屏时,有心的观众发现剧中多出了一个滑稽军官。这不是对老舍作品的改编与侵犯吗?然而,观众不仅没有提出任何批评,反而更为新的情境大声叫好!因为它使旧制度的荒诞主题变得更加突出可见!显然,编剧在老舍的“绣花”之外再添加了“军官”这只“蝴蝶”。

考场作文中的情境添置是指,在不违背客观逻辑的前提下,对考前已备作文添“绣”额外情境,从而调动阅卷考官的鼻子,使主题由“花美”引向“花香”,最终实现考场迁移。

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还是那枝梅花

——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其中的原委,你似乎已有预感。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满腔的报国之情,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去春又来。院子里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已是花红已过,残枝犹存。

放眼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

一枝梅花承载了你生命的不幸与磨难,寄寓了你不屈的精神品格,浓缩着你难忘的复国之梦。

简评:作者巧妙借用陆游诗中的梅花为线索,选取诗人一生中的三个典型片段,演绎其不屈、高洁、执着、爱国的一生。梅花与诗人人格合为一体,主题与诗歌相得益彰。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主题鲜明。

改写话题:问

懂 你

人生的寂寞在于所有的心灵扣问都无谁能解,直到你发现懂你的人就在那……

——题记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这其中的原委,其实你心底也是十分清楚的。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可是,问苍天,问流水,你满腔的报国之情又有谁人能解?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时,院内传来风吹花落的吟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寻声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那枝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啊,那枝承载你生命不幸与磨难,寄寓你不屈与执着,浓缩你复国之梦的梅花,正穿过花枝摇曳飘下……从此,你不再寂寞。

对策解密:添加新情境

①在开头添设题记,既是点题,又是开启“问”的话题。

②一段中已有“问苍天,问流水……”与“问”有关的句子;二段中添设“问”的相似情境,增加话题份量。

③把原文开头的诗歌移置最后,作为新的情境出现,既是对诗人“问”的回答,又与题记呼应,再次点题。此时,话题的重心完全实现由赞美诗人的不屈、高洁、执着转向“问”的话题,表达了唯有梅能解陆游寂寞,唯有梅能懂诗人寂寞的主题。

对策关键词:

(1)谁?谁是承担情境添置任务的主体?如《星星与月牙儿》中的滑稽军官、本文中的陆游与梅。主体须能为话题迁移服务;

(2)做什么? 即情境设置。设置灵感从找话题关键字开始。如“问”、“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握”字等。设置时一般有正、反、侧面衬托。如以蝴蝶侧面衬托花香;以滑稽军官烘托旧制度的腐朽黑暗。本文则以“问苍天、问流水”及“梅花落地时的吟唱(隐含‘对问的回答’之意)”来表现陆游对自己心灵的扣问及寻得“知己”(梅)读懂自己的故事主题。

(3)怎么做?情境添置的原则:以载体为主体,情节贯通,且不能违背大的史实背景及损害故事固有的事实逻辑。如,本文添置不能有任何曲解主人公高尚人格之嫌疑。

(4)做得怎样?添置完毕后,从头到尾感受一下,话题迁移是否完整实现?必要时综合其他手段,如修改标题,添加题记等。

引子思考

⑴情境添置法有何局限性?

答:①多适用于叙事类作文,而对于说明文与议论文则显得力不从心;②情境添置要为主题和话题迁移服务,并且要求情节贯通,逻辑合理,这就增加了添置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与故事训练。

⑵情境添置时在原文中一时找不到添置的载体作主体怎么办?

答:可以临时虚构,《星星与月牙儿》的军官不就是临时虚构的吗?

⑶试改写《懂你》,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作文。

答:比如,以自己为载体,设置情境“我想握住诗人的手”,表达你对诗人寂寞人生的理解,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等。

作题训练

将下面情境添置到后文“转折”中去,使“转折”意韵更加丰富。

情境片段:灯下

灯下,一片寂静。黄晕的灯光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了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书页松弛地展开,有点像阳光下的白沙滩;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地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台灯的光泽本是微弱的,但在这静寂的夜,却有些夺目;由橙黄色的灯罩出发,半撑开一柄光晕而微的舞台。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热茶,洁净的玻璃杯轻巧地立在白沙滩旁,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在光伞笼罩下盘旋着,袅袅升起,最终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

修改作文: 转 折

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悲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

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部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

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小平,您好”——父亲在国庆游行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小平,您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在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

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其中有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

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董”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如白昼!我按动快门,捕捉下这拥抱的特写,这颇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啊,正是中国足球的“将相和”,打造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转折……

转折常有,感悟为难: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写在摄影作品集扉页上的话。

作题对策(五) 序言普适法

——换汤换勺不换药

对策说明

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你信不信?

病乃作题之病。作题,“捉题”也。平日作文,文思泉涌;临场作文,文思枯竭,即患作题之症。作题百种,固病症百种,百乃多之意。

药即文体之药。文体,文章体裁也。求药四方,顽固不灵,只因每换一题需换一法,或标题连接,或主词更替,或添置情境,或观点迁移。何法普适?固聪明人巧设老实法:勤练一种文体,即作百篇之题。

一种文体套用百篇之题,真可谓“换汤换勺不换药”!赶紧问:何也?答曰:“书序”。

原话题:诚信

序散文集《诚信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诚信”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因此,《诚信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诚信’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诚信”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诚信”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如若失掉了“诚信”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支持。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承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关爱、友谊、真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诚信。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一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诚信中学考场

改写话题:意气

序散文集《意气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意气”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遭遇困难时的消沉,已经适应了对意志、气概的背叛。因此,《意气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意气风发’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意气”“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意气”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意气”。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无畏的勇气与精神的支柱。如若失掉了“意气”,就将失掉作为一个能人应该得到的成功与荣誉。试想,如若丧失了意志力,困难怎会向你低头呢?克服困难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啊!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勇敢、决心、毅力以及其他一切战胜困难的武器,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意气。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不断成功的彼岸。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意气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准立意。“诚信”是一种境界,“意气”也是一种境界。本文立足于“意志”“气概”“意气风发”的义项,说明意志对于成功之不可或缺。②把“诚信”撤换成“意气”,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眼。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序散文集《完美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完美”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缺点的存在,而忘了新的自我辉煌的开创。因此,《完美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追求”“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追求”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勇气。如若失掉了“追求”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进步与享受成功的权利。试想,天下何来白吃的午餐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成功、荣誉、人生价值以及其他一切令人惊羡的果实,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追求。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追求完美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星星本身不完美,但它却让人们看到它完美的体现,是因为它在努力地折射太阳的光辉。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说明人不应消沉于固有的缺陷,而应该像星星一样,找一个发光点,不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②把“诚信”撤换成“不断追求完美”,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成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作文。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序散文集《谦逊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做人要谦逊,要多向他人学习。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谦逊”二字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嫉妒、清高、狂妄,而忘了虚心、谦逊、不骄不躁。因此,《谦逊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谦逊’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谦逊”“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谦逊”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谦逊”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尊重的心和帮助的情。如若失掉了“谦逊”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友谊。试想,有谁愿意接近一个自命清高、自高自大的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能力、学识、智慧以及其他人生难能可贵的优点,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谦逊。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谦逊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题目允许“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联想到“谦逊”,说明“谦逊”对于获取学识、能力、才华、友谊乃至成功的重要性。②把“诚信”撤换成“谦逊”,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引子思考

既然序言具有普适性,我是不是只记住一篇序言就可以了呢?

答:不可以,原因有三:①设想,全班二十名同学记的全是同一篇序言,阅卷老师连着看时会有什么想法呢?②没有一篇序言适合所有的文题,只能说大多数。如遇到命题作文就更遭了。③考前准备的序言在考场迁移过程中并非简单照搬,也要有所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因此,只记一种序言是投机取巧,并不可靠。可靠的办法是熟悉不同的序言的写法,并不断练习改编,这样,即便考场考的是命题作文,你练出来的作文水平也足够你派上用场。

作题训练

依照序言改写的方法,把上面的序言再依照下面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改写话题: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愿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对策提示:①找立意,话题中由孔子的“生有所息”联想到“奔跑人生”(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奔跑”喻“不断努力”。②把“诚信”撤换成“努力”,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作题对策(六)一文通吃百题

——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运用作题思想,一则自学成才的故事能应对2005年几乎所有高考作文题。不信?那就请试看: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话题(一) 2005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价值与位置

文题指引:“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既表现人生的追求,也表现价值的定位。在这个题目里,考生应特别注意“适合”一词,因为在对话材料中,结合生活常理,我们寻找位置的原则就是“适合自己”。一切与因“适合自己”而实现自己的崇高价值、崇高理想的事例都可以用。

作题范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

他没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他在咀嚼苦涩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既然“ABC”“XYZ”不青睐我,我何必苦苦地追求它们;既然通向大学之路已红灯高悬,我为什么还要违规硬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道通罗马。著名作家柳青说“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步履,踏出自己壮丽的人生”,我选准合适的位置,走自己的路!

他不再补习,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和校园道一声珍重,然后走进自己特有的“大学生活”。不复读,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他想,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何况年少幼稚、知识匮乏的我?学习是一生的内容,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他不会再疲于应付那八九科的功课,只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深入钻研。从实用入手,以功利为目的,从基础学起,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务必以自强的精神和力量帮助爸爸,使其过于劳累的腰身能挺直一些;一定用自立的骄傲和自豪安慰妈妈,让她少生几根白发、多添几副笑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不随千军万马冲锋过桥,却要自己闯世界、走另路,这路必然充满艰辛,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逆境的位置之上了。然而,他坚信: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只有“破釜沉舟”了,“百二秦关”才能“终属楚”。只要位置合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于是经过两年努力,他这滴水,映出了那轮自有的太阳;他这只小鸟,唱响一曲自有的音符;他这块金子,发出了自有的光泽!他成功了,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人,在他的带领下,小村成了全县科学种植的示范村。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水”,就是合适的生活位置;这“月”,就是在合适的位置上创造出的生命价值。他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追求他的追求,选择他的选择,走他自己应走的路。他自豪地说:“我不是鲤鱼,成不了‘龙’,所以没能跃过龙门,登上大学殿堂,但我是匹马,是头牛,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原野上。马有马的作为,牛有牛的用场。”

对策解密——做好框架,安插内容

框架是指话题范围,本题框架为“位置与价值”;内容是指现有的作文材料,本题材料为“自学成才”的故事。

“自学成才”乍看与话题不相符,但好在聪明的小作者把它放在“价值与位置”的思维框架中来极其概括地写,这就与话题密结情缘,相关相切了。安插的关键步骤在于“增加主词的重复率”,此文的主词无疑是“位置”与“价值”,因此,只要多方位地表现“正确的位置对价值实现的作用”,这自然就使“自学成才”的内容合理地嵌入了话题所设的框架。

变题思考

所谓“一文万题”,吃透一种材料,可以通吃所有作文题,请放飞思路,写一段话使现有之文与话题对接。

例: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作文。

答:“身边认识的人”都对他似乎都怀着一种“失望”,甚至有的人家教训不听话的孩子就会拿他作例子“再不用功,就和某某一样,考不上大学,没有出路。”但是,这些传到他的耳里却成了阵阵雷鼓,愈加响烈,便愈加压迫着他的不屈服:“我不相信我考不上大学就真的没有出路!”

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

参考答案

成功之路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多想成功的人都在苦苦追寻的问题。答案?谁知道答案?他知道!他没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因为,面对人生成功之路,答案不只一条,他

一个H(小小说)

一个H,有很多种意思,对我来说,一个H不仅仅是一个H,而是一个人,一段记忆,和我的一个转折。——题记 班里有一个同学,很特殊。我叫他小H。之所以他很特殊,是因为这个小男生值得我写。 ——注意!他是我的同学,仅仅是同学关系!而不是朋友,更不是“哥们儿”或别的什么!(尽管他经常不识相地这么称呼)。实际上,我从来就对他没有过好感——他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真的是太糟糕了!我也更因此而疏远他。甚至,为自己与之同学而感觉到不幸! 用“不幸”这个词语,可不是什么夸张修辞。先不谈论高贵的内在美,首先从外在他就根本无法给人留下好感:个子高,又壮,满脸雀斑。短头发,平均长度不超过0。5mm,胖,超级能吃。他的三围比……都不能叫三围比,那完全是等比!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他戴眼镜——那效果绝对不是“书生气”,而是“猴子看书”——还把书拿反了。这样的效果,不少成分来自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地在班级的最后几名里徘徊,当着分母——永远在“分数线”下面呆着的分母。 如果,一个人的外表不怎么样,明智点的,就会努力用内涵来补救。可是,如果连内涵也不加加油,那么这个人差不多就毁了。这孩子就是,外表不怎么样,气质也不怎么样(从他走路奇怪的样子就可以看出),而内涵更不怎么样。因为他看待问题时,脑子里似乎总是少根筋。甚至他的一些思维方式,实在是让我不理解。关于思想性,最明显的是体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中,这方面我不想说太多,因为学习成绩差的人有很多,说明不了内涵。 所以,咱不聊学习,聊过“日子”。 Forexample:每当他做对了一道很弱智,但很花时间的题目时(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全班同学几乎都能做对),他就会超级兴奋地蹦起来,对他身边的同学,用所有能使用的词汇,包括脏话和语法很蹩脚的English,来称颂自己的NB。对自己有信心,这很好。刚认识他的时候,同学也随之附和着笑一笑,或许觉得他很可爱。但后来,同学们对他这种兴奋的表现方式疲倦了,因为他无聊的嚷嚷,可爱变成了可恶。但他的兴奋程度却一点也没有打折,所以,同学们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不会产生什么特殊感觉。渐渐地,也不搭理他了。 同时,我也是发自内心地佩服他的抗干扰能力,都不爱理他了,还能保持同样的态度看待一切。可遇不可求啊!不过,要是某人光招人烦,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起码是不碍事儿。可是,他经常性地,在非常不是时候的时候出现。正如我所知道的,某某对“情侣”在一起甜言蜜语、你哝我哝,二人世界,romantic的时候,他会出现……扫兴吧?自己知道是电灯泡,却引以为豪;或者,我和某某同学聊天的时候,比如我们讨论“鸡油包和牛油包哪个好吃”。他会半路上杀出来,岔开我们的话题,让我们的嘴巴全都闲上一会儿,直到我们的小H同学观点发表完了后,说:“……关于物理老师的讲课方式,我就这么些观点,那个……刚才,你们的话题是什么来着?”而且,他超级爱拽文,拽的还是英文。可事实上,他英语不怎么样,非常不怎么样。英语(口语)不怎么样,也罢,因为地球上60多亿人里有很多人连英语是啥都不知道。可他总会在别人正确地读出一个句子时候,说人家哪个哪个词读错了,弄得别人以为自己真错了,结果一查,才发现是小H同学在扯呢——真TMD让人受不了! 与我相关的,也有这样的情况:我给某某同学讲题,或某某同学给我讲题的时候,他会跳出来,打断原来所进行的一切,抢过话锋,以自己强壮的体格以及肌肉为资本,强迫别人先给他讲题。再或者,某个同学正在问我某个题的时候,他突然冲出来,连题都不带看,就嚷嚷:“别问他,他懂什么呀,问我,问我!”结果,把题抢过去,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盯着题发楞。直楞到别人把题给抢回来。但过后他会把题目要来,他还要想。 上面是课余的他。而在课上,小H同学听到有意思的内容就来劲,没意思的地方就聊天。这一点我也不多表态。因为别人也有这样的。但特殊的是,他经常还会把一些老师讲的内容给听岔,或者说一些诸如此类老师不爱听的话,目的是哗众取宠。 比如某时他会故意大声把英文老师讲的shabby这个词当中文念;比如某时他会把美国国父答成比尔·盖茨;比如某次他会说司马迁是他们家楼底下饭馆卖烤鸭的;比如某次他会说把圆中的“优弧”当做浪荡女子所叫的“YooHoo~”或者,某次上一节副课的时候,老师刚一进来,他就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地感叹道:“终于可以睡觉了!”——平时副科老师都不来的,因为多半被主科老师把课时给要走了,如果来,那就表示今天上这节副科。一般的,同学会用老师“闲谈”的时间写写作业或做点别的什么的。 他是故意的。而且有的时候甚至很做作。如:当他看见地下有5毛钱,他会捡起来!真的交给老师去。天!真不知道是他没受过老师的表扬,还是没捡过钱。前面过了多少人,连看都懒得看,他却真的去捡,并且给老师!老师,当然也“嗯嗯,啊啊,拾金不昧,很不错,好了,赶快写作业去吧!今天的题不少……”这样地表扬他。回来以后,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全民:“我今天捡钱了!老师表扬我来着!!!XXOO,OOXX……”哎! 在班里他没事就爱跟别人凑在一堆——这很好,似乎每一个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如此,但他特别的是,他不会说话。扎堆起来,往往成为笑柄,却不以为然,我曾经为这个人感到过悲哀。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屑一顾——这也正是我坚信“可怜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条真理的事实论据。 最近的一次,他对我做了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或是说了什么无聊的话。具体什么我忘了,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搭理过他。其实之前我对他也是爱搭不理的,只不过这次我是一句话也不跟他讲了,也许这听起来有点像幼儿园的孩子,但我的确是认为我没必要搭理他。而他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现我对他的不屑一顾,还会像原来一样地见到我问好……当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他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会像原来一样打断我们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高谈阔论;我给同学讲题的时候,他还是会冲出来问我另一道,如:把81%的开方当9%而出现错误的超级弱智题,或者抢掉我的话锋。而种种迹象表明,他从来都不晓得自己的“多余”或者不招人待见。上帝,似乎我可以用某种中国古代军事中比较常用的武器的名字发音来形容他了:剑。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我看杂志。内容中有宣扬“人活着,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会让自己进步,也会让别人快乐”这样的思想,我就想,这太极端了。于是我就想到了他,我们的小H同学。我认为,他没有优点。 读到杂志的第二天,我开始注意他,因为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反例,来推翻这个思想。所以,我从早上就开始注意他了。 让我很惊讶的是,他早上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把铅笔袋拿出来,或者是任何关于自己的事情,而是劳动!而,这天根本就不是他们组的劳动!这孩子有病——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样的,但这样的思想在脑海里像流星样,只闪动了片刻。因为后来我觉得,这么想实在太刺激我心中的那个他了。 我只是为这孩子的天真和弱智而感到惋惜,但反过来想想,这一切行为的直接原因,实际上是他对自己所在的集体的热爱以及忠诚——我说服我自己,这是他的优点!没错,这点我远不如他。 似乎,从这开始,我就发现了他的优点。如果说那天看杂志时,不经意的一个闪念,是我对他看法的转折点,那么,这天的事情,就是转折点后的开端。 同一天下午的自习课。我听到旁边有同学嚷嚷需要草稿纸,我抬头刚刚打量了一下怎么回事,却捕捉到这样的镜头:他翻出自己的历史笔记本,从中间撕下来一页,径直递给了那个“缺”纸的人。我楞了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却为之思考了不短的时间。思考的是什么,我也忘了,但似乎隐约能记得,思考中暗含着几分自责之意。 后来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话剧表演,小H同学他真的太有表现欲了。他跟老师粘了好半天,终于抢到了一个不算很重要,但比“群众演员”多几句台词的角色。他真的下工夫去练习背台词。甚至在人家说话的时候,冷不丁打断别人,然后强迫别人听他背台词。我想,全年级也找不到他这么“认真负责”的演员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比赛的那一天,他还是掉链子了——他突然忘了台词,橘黄色柔和的灯光打在他身上,看起来似乎表情很自然,可他脸颊上紧张的汗水没瞒过我的眼睛。终于,他自己临时编了一句和原稿意思相近的话,怼了上去,得以下台。我注意到,他下了台后,终于谁都没理。自己坐在一个角落,盯着连个缝都没有的木制地板,目无焦距地看着。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出他的灵魂似乎被抽空了——似乎我面前是一个犯了什么滔天大罪的囚犯。节目还在进行,其他的内容对他,和观察着他的我来讲,充耳不闻。这一忘词的细节似乎并没被观众注意到,但编这场话剧的班长却很生气,还没等小H同学自己反省够,就跑过去说:“这次我真是挑错人了,早知道老师同意我给你安个角色就是安慰你!早就应该给你安个简单的!你自己也是,没这能力就别乱揽活……”这是班长从中国现代常用的2000多个汉字中随意组合的,且没有在词句的细节上推敲的语言。但我知道,这字字都像原来贩卖黑奴用的铁烙样,印在小H心里。 班长走后。他,哭了。因为自己不争气,还是因为没给班级话剧带来更好的效果?不知原因如何,但,他哭了。 他独自一人躲藏在黑暗的角落落泪,也不希望任何人看见。 其实,这件事情,全班同学几乎都知道,但就是没说,怕刺激他。所以。至今为止,他还以为那是一个秘密。没错,这的确是一个秘密,是我们全班都知道,却故意为他守着的秘密。因为我们在对待他冷漠的表面下,还温存着善意。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点,或者是很多的缺点,正如那本杂志上说的,人活着是应该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毕竟,这个社会上,是没有完美,是没有完人的。每个人都展现自己的优点,就足够了。 自从观察他以来,我真的从他身上学到了东西,或者是启发,虽然少,可对我个人的影响真正深远。之后,我对他不再如陌路客般冷漠,但也没有虚伪地笑脸相迎。 在我心中那个“可怜人”的图象符号,已成为过去式。我所庆幸的是,他并不在乎我曾经对他的冷遇,他不记仇。我不敢想象,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会怎样,我会失掉什么。我想,我应该感谢他,感谢他给了我一次改变待人的机会。给我一个素材。同时,我也应该感谢上苍,能够让我有机会改变自己看待人的方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和机会,永远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好在,上苍和小H,让我在这“逝者之逝”时,抓住了“逝者所逝”。 (责任编辑:齐老师)

《读者》创刊2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篇文章

《读者》创刊2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篇文章目录①蠢人的天堂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③如能再活一辈子④母亲的账单⑤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⑥一碗清汤荞麦面⑦手表⑧向中国人脱帽⑨夏令营中的较量⑩把信带给加西亚①蠢人的天堂(1981.01)艾·辛格

某一时,某一处,有一个叫卡狄施的富人。他有一独子名阿特塞。卡狄施家中一位远亲孤女,名阿克萨。阿特塞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孩,黑头发黑眼睛。阿克萨是蓝眼睛金黄头发二人年纪大约一样。小时候,在一起吃,一起读书,一起玩。长大了之后二人要结婚那是当的事。

但是等到他们长大,阿特塞忽然病了。那是没人听说过的病:阿特塞自以为是已经死了。

他何以有此想法?好像他曾有一个老保姆,常讲一些有关天堂的故事。她曾告诉他,在天堂里既不需工作也不需读书。在天堂,吃的是野牛肉鲸鱼肉;喝的是上帝为好人所备下的酒;可以睡到很晚再起来。而且没有任何职守。

阿特塞天生懒惰。他怕早起,怕读书。他知道有一天他须接办他父亲的业务,而他不愿意。

既然死是唯一进天堂的路,他决心越早死越好。他一直在想,不久他以为他真的死了。

他的父母当然是很担忧。阿克萨暗中哭泣。一家人竭力说服阿特塞他还活着,但是他不相信。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埋葬我?你们知道我是死了。因为你们,我不得到天堂”。

请了许多医生检视阿特塞,都试图说服这孩子他是活着的。他们指出,他在说话,在吃东西。可是不久他少吃东西,很少讲话了。家人担心他会死。

于绝望中,卡狄施去访问一位伟大的专家,他是以博学多智而著名的,他名叫优兹医生。听了阿特塞的病情之后,他对卡狄施说:“我答应在8天之内治好你儿子的病,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做我所吩咐的事,无论是如何的怪。”

卡狄施同意了,优兹说他当天就去看阿特塞。卡狄施回家去告诉他的妻、阿克萨和仆人们,都要依从医生的吩咐行事,不得起疑。

优兹医生到了,被领进阿特塞的屋内。这孩子睡在床上,因断食而瘦削苍白。

医生一看阿特塞便大叫:“你们为什么把死人停在屋里?为什么不出殡?”

听了这些话,父母吓得要命。但是阿特塞的脸上绽出了微笑,他说:“你们看,我是对的。”

卡狄施夫妇听了医生的话虽然惶惑,可是他们记得卡狄施的诺言,立即筹备丧葬事宜。

医生要求将一个房间准备得像天堂的样子。墙壁挂上白缎,百叶窗关上,窗帘拉密,蜡烛日夜点燃。仆人穿白袍,背上插翅,作天使状。

阿特塞被放进一具开着的棺材,于是举行殡仪。阿特塞快乐得筋疲力竭,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一间不认识的屋子里。“我在那里?”他问。

“在天堂里,大人,”一个带翅膀的仆人回答。

“我饿得要命,”阿特塞说道,“我想吃些鲸鱼肉,喝些圣酒”。

领班的仆人一拍手,一群男女仆人进了来,都背上有翅,手棒金盘,上面有鱼有肉,有石榴和柿子,凤梨和桃子,一个白胡须高个子的仆人捧着斟满酒的金杯。

阿特塞狂吃了一顿。吃完了,他说要休息。两个天使给他脱衣,给他洗澡,抱他上床,床上有丝绸的被单和紫绒的帐盖。阿特塞立刻怡然熟睡。

他醒来时,已是早晨,可是和夜里也没有分别。百叶窗是关着的,蜡烛在燃烧着。仆人们一看见他醒了,送来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饮食。

阿特塞发问:“你们没有牛奶、咖啡、新鲜面包和牛油么?”

“没有,大人。在天堂总是吃同样食物的。”仆人回答。

“这是白昼,还是夜?”阿特塞问。

“在天堂里无所谓昼和夜”。

阿特塞吃了鱼、肉、水果,又喝了酒,但是胃口不像上次好了。吃完后他问:“什么时候了?”

“在天堂里时间是不存在的,”仆人回答。

“我现在做什么呢?”阿特塞问。

“大人,在天堂里,不须做任何事。”

“其他的圣徒们在那里?”阿特塞问。

“在天堂里每一家有其自己居住的地方。”

“可以去拜访么?”

“在天堂里彼此居处距离很远,无从拜访。从一处到另一处要走好几千年。”

“我的家人什么时候来?”阿特塞问。

“你父亲还可再活二十年,你母亲再活三十年。他们活着便不能到此地来。”

“阿克萨呢?”

“她还有五十年好活。”

“我就要孤独这么久吗?”

“是的,大人。”

阿特塞摇头思索了一阵。随后又问:“阿克萨现在预备做什么?”

“目前她正在哀悼你。不过她迟早会忘掉你,遇见另一年轻人,结婚。活人都是这个样子。”

阿特塞站了起来开始来回踱着。这是好久好久以来第一次想做点什么事,但是在天堂里无事可做。他怀念他父亲,思念他母亲,渴念阿克萨;他想研读些什么东西;他梦想旅游,他骑他的马;他想和朋友聊天。

终于他无法掩饰他的悲哀。他对一个仆人说道:“我现在明白了,活着不像我所想的那样坏。”

“大人,活着是艰苦的,要读书,要工作,要经管事业。在这里一切轻松。”

“与其坐在此地,我宁愿去砍柴,搬石头。这种情况要维持多久?”

“永无尽期。”

“永无尽期待在这儿?”阿特塞急得乱抓头发,“我宁可自杀。”

“死人不能自杀。”

到了第八天,阿特塞绝望到了极点,一个仆人照预先的安排,过去对他说:“大人,原来是错误了,你并没有死。你必须离开天堂。”

“我还是活着吗?”

“是的,你活着,我带你还阳。”

阿特塞喜欢得忘其所以。仆人蒙上了他的眼睛,在房屋的长廊上来回走了几趟,然后带他到他家人等候的房间,打开他遮眼的布。

是睛朗的天气,阳光射进敞着的窗户。外面的花园里,好鸟时鸣,蜜蜂嗡嗡。

他快乐得亲吻他的双亲和阿克萨。

他对阿克萨说:“你还爱我么?”

“是的,我爱你,阿特塞。我不能忘记你。”

“果然如此,我们就该结婚了。”

不久,婚礼举行了。优兹医生是上宾。乐师奏乐,宾客自远方来,都给新娘新郎带来精美的礼物。庆祝七天七夜。

阿特塞与阿克萨极为幸福,白头偕老。阿特塞不再懒惰,在当地成为最勤奋的”“商人。

婚礼之后阿特塞才发现优兹医生治疗他的经过,原来他是住进了蠢人的天堂。后来他和阿克萨时常把优兹医生的神奇治疗法讲给他们的子孙听,以这样的一句话作结束:“天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然没有人知道。”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981.04)普希金(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③如能再活一辈子(1982.01)ErmaBombeck一位幽默作家答复了最难回答的问题。日前有人问我,如果我能从头再活一辈子,可有什么地方愿加改变?

没有,我回答说,但是我随后又想:如果我从头再活一辈子,我会少说多听。我会请朋友们来家吃饭,哪怕地毯有污痕,沙发褪了色。我会好整以暇地静聆爷爷回忆他年轻时的一切。

我决不再坚持夏天关闭汽车窗子,只为了我的头发刚做好,刚喷过发胶。

我会点完那支雕成玫瑰的红粉蜡烛,而不让它自己慢慢融化。

我会像孩子们一样地坐在草地上而不怕草把衣服弄脏。我会在看电视时少哭少笑些,而在观察人生时多哭多笑些。我会多分担一些我丈夫的责任。

我会有病就躺在床上,不妄想事事非我不可。我会在买任何东西,不再只因其合用、耐脏、担保用一辈子不坏。

怀胎九月,我不再恨不得早点分娩,而愿时时刻刻地深自了解我体内的生长,是我帮助上苍创造奇迹的惟一机会。

孩子猛吻我的时候,我会永远不说:“慢些,先去洗手好吃饭。”

我会更多说我爱你……更多说我抱歉……但如果能再活一辈子,我会抓住每一分钟……仔细地看,看得真切……而且深深体验人生,永远不放弃。④母亲的账单(1983.10)作者:乃粒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制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帐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帐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帐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帐单。他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O芬尼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⑤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1989.07)作者:周涛“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这句虽非至理也不出名的话是谁说的?

是我。

有一天我和几位客人聊天,谈起了不少的作家已经弃了笔,去做能赚钱的生意。他们说,你呢?你怎么看?

我就回答了这句话。

是的,人各有志,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弃了笔的作家,也许值得羡慕,但我以为未尝不值得怜悯,因为他这样做就已经承认他一生没有力量完成文学这件事。一个放弃了初衷的人,在茫茫人世间,在每日每时的变化和运动中,他有选择的自由,但他的内心说不定是凌乱的。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当初来到世上,就不曾抱有初衷,而只想凑热闹。现在热闹凑完了,也就该到别的地方凑新的热闹去了,社会永远不会只在一个地方热闹。

这种人一生在世,就压根儿没打算去做好任何一件事,而只想在所有能引起他兴奋的事中捞好处,压根儿不想能奉献什么。

这一切都发生在“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之后。失去了轰动,它已不再是社会热闹的焦点,于是,热衷于谈论《百年孤独》的人们,忍受不了哪怕只有十年的寂寞,大势已去,真是“无处话凄凉”。但是,剩下的,并非淘汰的。恰似朱老总、陈老总在南昌起义之后带队伍所经历的情状。那些坚韧的、抱业守志初衷不改的真作家们却像冷静的雪峰那样,清醒地俯瞰着世上的一切,他们看着雪水在春天纷纷离去而并不感到忧伤或孤独,相反,他们感到轻松和欢愉。

雪水自有它该去的地方。雪峰们却并不会因此”贫雪“。

有一座名叫博格达的雪峰就坐落在离我不远的位置,我喜欢远远地凝望它。它是蓝的,一种坚硬有质感的蓝。这种独特的蓝使它和天空的蓝区分开来,使我的肉眼能够看清它高耸于天空傲岸的轮廓。在阳光炽热而强烈的溅射中,它蒸腾着力量和光芒,默然无语,缓缓呼吸,有如一位无所不知的伟大神灵。

你如果心态宁静地久久凝视着它。兴许会听见它的声音,听懂它的话语呢!“喧嚣的大势已去,崇尚创造的时候已经来了。”

这声音在我心里久久回荡、深深弥漫,一直渗入血液和骨髓。我感动、感激。

我心里说,“我的神,你算看透了我了。”

多年来,我做的所有的事其实都在为做一件事做准备,所以,那些所有的事都不算事。

多年来,我东突西进、杀伐征战,仿佛有点儿战果,而实际上是我始终没有摸到那件事的边缘。

多年来,我居于喧嚣的闹市,各种叫卖声嘈杂,起哄和讨价还价的叫声震耳欲聋;真诚的声音是微弱的,它还没有离开口唇就被可怕的声浪淹没得无声无息。

我也受到过扰乱,产生过疑问。这时候我就来到一视野空旷的地方,独自凝视那座博格达神。它仿佛能够医治我的灵魂,因为我信任它。渐渐地我就平静下来,在它的那种严峻崇高目光的俯视下,反省自己,物欲的骚动又会平息下去。我想,博格达呀,你一生中究竟做了多少事呢?你仿佛什么也没做,连一步也没挪动过,你一生所做的事不过就是屹立着,永远也不垮下去。你俯视着人们,冷冷地看人们争来斗去,生老病死;一代人的利害智愚随他们的肉体埋进土里,下一代人又重新开始那老一套。他们忙忙碌碌,终生忧烦,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事,临死,到彻底休息的时候一想,原来什么也没做。??——笛声响了,时间到了。

所以人们老是想着:“要是能够重活一回多好……”重活一回的话,你愿意干什么:“干文学!”我说,“假如我有这才能。”

如果苍天不赋予我文学才能呢?“那我只好……当一个问心无愧的中国公民。”⑥一碗清汤荞麦面(1989.11)作者:[日本]玲木、立夫一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将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外。“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二迎来新的一年的北海亭,仍然和往年一样,在繁忙中打发日子,不觉又到了大年除夕。夫妻俩这天又是忙得不亦乐乎,10点刚过,正要准备打烊时,忽听见“吱吱”的轻微开门声,一位领着两个男孩的妇人轻轻走进店里。女掌柜从她那身不合时令的花格呢旧裙装上,一下就回忆起一年前除夕夜那最后的一位客人。“那个……清汤面……就要一份……可以吗?”“请,请,这边请。”女掌柜和去年一样,边将母子三人让到第二张桌旁,边开腔叫道,“清汤荞麦面一碗——!”桌子上,娘儿仨在吃面中的小声对话,清晰地传至柜台内外。“真好吃呀!”“我们今年又吃上了北海亭的清汤面啦。”“但愿明年还能吃上这面。”吃完,妇人付了钱,女掌柜也照例用一天说过数百遍的套话向母子道别:“谢谢光临,预祝新年快乐!”在生意兴隆中,不觉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北海亭的当家人和女掌柜虽没言语,但9点一过,二人都心神不宁,时不时地倾听门外的声响。在那第二张桌上,早在半个钟头前,女掌柜就已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终于挨到10点了,就仿佛一直在门外等着最后一个客人离去才进店堂一样,母子三人悄然进来了。哥哥穿一身中学生制服,弟弟则穿着去年哥哥穿过的大格运动衫。兄弟俩这一年长高了许多,简直认不出来了,而母亲仍然是那身褪了色的花格呢裙装。“欢迎您!”女掌柜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那个……清汤面……要两份……可以吗?”“嗳。请,请,呵,这边请!”女掌柜一如既往,招呼他们在第二张桌子边就座,并若无其事地顺手把那个“预约席”牌藏在背后,对着柜台后面喊道:“面,两碗——!”“好咧,两碗面——!”可是,当家人却将三把面扔进了汤锅。于是,母子三人轻柔的话语又在空气中传播开来。“昕儿,淳儿……今天妈妈要向你们兄弟二人道谢呢。”“道谢?……怎么回事呀?”“因为你们父亲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连累人家8个人受了伤,我们的全部保险金也不够赔偿的,所以,这些年来,每个月都要积攒些钱帮助受伤的人家。”“噢,是吗,妈妈?”“嗯,是这样,昕儿当送报员,淳儿又要买东西,又要准备晚饭,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出去做工了。因为妈妈一直勤奋工作,今天从公司得到了一笔特别津贴,我们终于把所欠的钱都还清了。”“妈妈,哥哥,太棒了!放心吧,今后,晚饭仍包在我身上好了。”“我还继续当业余送报员!小淳,我们加油干哪!”“谢谢……妈妈实在感谢你们。”…这天,娘儿仨在一餐饭中说了很多话,哥哥进得了“坦白”:他怎样担心母亲请假误工,自己代母亲去出席弟弟学校家长座谈会,会上听小淳如何朗读他的作文《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曾代表北海道参加了“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的作文写道,父亲因交通事故逝世后留下一大笔债务;妈妈怎样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哥哥怎样当送报员;母子三人在除夕夜吃一碗清汤面,面怎样好吃;面馆的叔叔和阿姨每次向他们道谢,还祝福他们新年快乐。………小淳朗读的劲头,就好像在说;我们不泄气,不认输,坚持到底!弟弟在作文中还说,他长大以后,也要开一家面馆,也要对客人大声说:“加油干哪,祝你幸福。……”刚才还站在柜台里静听一家人讲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不见了。原来他们夫妇已躲在柜台后面,两人扯着条毛巾,好像拔河比赛各拉着一头,正在拚命擦拭满脸的泪水。……三又过去了一年。在北海亭面馆靠近暖气的第二张桌子上,9点一过就摆上了“预约席”的牌了,老板和老板娘等呵、等呵,始终也未见母子三人的影子。转过一年,又转过一年,母子三人再也没有出现。北海亭的生意越做越兴旺,店面进行了装修,桌椅也更新了,可是,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光阴荏苒,夫妻面馆北海亭在不断迎送食客的百忙中,又迎来了一个除夕之夜。手臂上搭着大衣,身着西装的两个青年走进北海亭面馆,望着坐无虚席、热闹非常的店堂,下意识地叹了口气。“真不凑巧,都坐满了……”女掌柜面带歉意,连忙解释说。这时,一位身着和服的妇人,谦恭地深深低着头走进来,站在两个青年中间。店内的客人一下子肃静下来,都注视着这几位不寻常的客人。只听见妇人轻柔地说:“那个……清汤面,要三份,可以吗?”一听这话,女掌柜猛然想起了那恍如隔世的往事——在那年除夕夜,娘儿仨吃一碗面的情景。“我们是14年前在除夕夜,三口人吃一碗清汤面的母子三人。”妇人说道,“那时,承蒙贵店一碗清汤面的激励,母子三人携手努力生活过来了。”这时,模样像是兄长的青年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随妈妈搬回外婆家住的滋贺县。今年我已通过国家医师考试,现在是京都医科大学医院的医生,明年就要转往札幌综合医院。之所以要回札幌,一是向当年抢救父亲和对因父亲而受伤的人进行治疗的医院表示敬意;再者是为父亲扫墓,向他报告我们是怎样奋斗的。我和没有开成面馆而在京都银行工作的弟弟商量,我们制订了有生以来最奢侈的计划——在今年的除夕夜,我们陪母亲一起访问札幌的北海亭,再要上三份清汤面。”一直在静听说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眼泪刷刷刷地流了下来。“欢迎,欢迎,……呵,快请。喂,当家的,你还愣在那儿干嘛?!2号桌,三碗清汤荞麦面——!”当家人一把抹去泪水,欢悦地应道:“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⑦手表(1990.06)作者:尚贝·戈西尼

外婆的礼物太棒了,你猜也猜不到昨天晚上,我放学回来以后,邮递员来了。他给我带来一个包裹,里面是外婆给我的礼物。这个礼物可了不得啦,保证你猜也猜不到:是一只手表!太棒了!小朋友们又要眼馋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在单位吃饭。妈妈教我给表上弦,然后把表给我戴在手腕上。幸好今年我已经学会看钟点了,不像去年小的时候。要是还像去年一样,我就老得问别人:“我的手表几点了?”那可就太麻烦了。我的手表可好玩了,那根长针跑得最快,还有两根针要仔仔细细看好久,才能看它们动一点儿。我问妈妈长针有什么用,妈妈说,在煮鸡蛋的时候,长针可有用了,它能告诉我们鸡蛋煮熟了没有。

7点32分,我和妈妈围着桌子吃饭。太可惜了,今天没有煮鸡蛋。我一边吃饭一边看我的手表。妈妈说汤要凉了,叫我快点儿吃。长针只转了两圈多一点儿,我就喝光了汤。7点51分,妈妈把中午剩的蛋糕端来了。7点58分,我们吃完了。妈妈让我玩一会儿,我把耳朵贴在手表上,听里面发出的滴答声。8点15分,妈妈叫我上床睡觉。我真开心,差不多和上次给我钢笔的时候一样开心。那次弄得到处都是墨水。我想戴着手表睡觉,可妈妈说这样对手表不好。我就把手表放在床头桌上,这样只要我一翻身就能看到它。8点38分,妈妈把电灯关了。

咦,太奇怪了!我的手表上的数字和指针在夜里发光哪!现在,要是我想煮鸡蛋也用不着打开电灯。我睡不着,就这样一直看着我的手表。后来,我听见大门开了:是爸爸回来了。我可高兴了,因为我能给他看看外婆给我的礼物。我下了床,把手表戴好,从房间里跑出来。

我看见爸爸正踮着脚上楼梯。“爸爸,”我大声说,“看看外婆给我的礼物,多漂亮呀!”爸爸吓了一大跳,差一点从楼梯上摔下去。“嘘,尼古拉,”他对我说,“嘘,你要把妈妈吵醒了!”灯亮了,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他妈妈已经醒了!”妈妈对爸爸说,样子不太高兴。她问爸爸吃什么吃了这么长时间。“啊,得了,”爸爸说,“还不算太晚嘛。”

“现在是11点58分。”我很得意,因为我很喜欢给爸爸妈妈帮忙。

“你妈妈可真会送东西。”爸爸对妈妈说。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说我母亲,何况孩子还在这儿呢。”妈妈满脸不高兴地说,然后叫我上床去乖乖睡一大觉。

我回到我的屋子,听到爸爸和妈妈又讲了一会儿话。12点14分,我开始睡觉了。

5点7分,我睡醒了。天开始亮了。真可惜,我手表上的字不那么亮了。我用不着急着起床,今天不上课。可是我想,我说不定能帮爸爸的忙:爸爸说他的老板老是怪他上班迟到。我又等了一会儿,到了5点12分,我走进爸爸和妈妈的屋子里,大声喊:“爸爸,天亮了!你上班又要迟到了!”爸爸又吓了一大跳,不过,这里比楼梯上保险多了,因为在床上是摔不下去的。可是,爸爸气坏了,就像真地摔下去一样。妈妈也一下子醒了。

“怎么啦?怎么啦?”妈妈问。

“又是那只表,”爸爸说,“好像天亮了。”

“是的,”我说,“现在是5点15分,马上就要到16了。”

“真乖,”妈妈说,“快回去睡觉吧,现在我们已经醒了。”

我回去上床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动。我在5点47分、6点18分和7点2分连着又去了三次,爸爸和妈妈最后才起床了。

我们坐在桌旁吃早饭。爸爸冲妈妈喊:“快一点儿,亲爱的,咖啡再不来,我就要迟到了。我已经等了5分钟了。”

“是8分钟。”我说。

妈妈来了,不知为什么直看我。她往杯子里倒咖啡的时候洒到了台布上,她的手发抖了。妈妈可不要生病啊。

“我今天早些回来吃午饭,”爸爸说,“去点个卯。”

我问妈妈什么叫“点个卯”。妈妈让我少管这个,到外面去玩。我第一次觉得想上学了,我想让小朋友们看看我的手表呢。在学校里,只有杰弗里带来过一次手表。那只表是他爸爸的,很大,有盖子和链子,可好玩了。不过,好像家里不许他拿,这家伙惹祸了。那以后,再也没见到大手表。杰弗里跟我们说,他屁股挨了一顿揍,差一点再也见不着我们了。

我去找阿尔赛斯特,他家离我家不远。这家伙是个胖子,可能吃了。我知道他起床很早,因为早饭他要吃好长时间。

“阿尔赛斯特!”我站在他家大门口喊,“阿尔赛斯特!有好东西给你看!”

“阿尔赛斯特出来了,手里拿着面包,嘴里还咬着一个。

“我有一只手表了!”说完,我把胳臂举到他嘴里的面包旁边。阿尔赛斯特斜眼看了看,又咽了一口,才说:“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的表走得可准了,它有一根专门用来煮鸡蛋的针。而且,它晚上还能发光呢。”我告诉阿尔赛斯特。

“那表的里头呢,是啥?”阿尔赛斯特问。

“这个,我忘了看啦。”

“先等我一会儿。”阿尔赛斯特说着跑进屋里去了。出来的时候,他又拿了一只面包,还有一把铅笔刀。

“把你的表给我,”阿尔赛斯特对我说,“我用铅笔刀把它打开。我知道怎么开,我已经开过爸爸的手表了。”

我把手表递给阿尔赛斯特,他就用铅笔刀干起来了。我真怕他把我的手表给弄坏了,就对他说:“把手表给我吧。”

可阿尔赛斯特不肯,他伸着舌头,想把手表打开,我上去想把手表抢回来。刀子一滑,碰上了阿尔赛斯特的手指,阿尔赛斯特一叫,手表开了,跟着又掉到地上,那时正好是9点10分。等我哭着回到家,还是9点10分,手表不走了。妈妈抱住我,说爸爸会想办法的。

爸爸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妈妈把表给了他。爸爸拧拧小钮。他瞅瞅妈妈,瞅瞅手表,又瞅瞅我,对我说:“听着,尼古拉,这只手表没法儿修了,不过你还能用它玩。这样反而更好,再也不用为它担心了,它总是和你的小胳臂一样好看。”

他的样子很高兴,妈妈也那么高兴,于是我也一样高兴了。

现在,我的手表一直是4点钟:这个时间最好,是吃巧克力夹心小面包的时间。一到晚上,表上的字还能闪光。

外婆的礼物真了不起。⑧向中国人脱帽(1992.12)作者:钟丽思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入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验,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离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⑨夏令营中的较量(1993.11)作者:孙云晓

荐语:这篇文章曾经引起中国教育界关于中国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之所以推荐给大家,是因为这个问题万分重要———对于每一个家长和将要做家长的人。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

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逢,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

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

“蓝!”“你们还来不来?”“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

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渴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

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⑩把信带给加西亚(1998.01)(一)

《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Hubbard,最早发表于1899年。这篇百年前的文章,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翻译出来,印制了亿万份。纽约中央火车站曾将该文印刷了150万份分发出去。日俄战争期间,每一名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文章,日军从俄军俘虏那里发现了它,如获至宝,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的每一名军人、公务员、老百姓都拥有这篇文章。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任何管理学或者成功学不可或缺的经典,被一代代人所广为传诵。

实际上,这种把信带给加西亚的精神在我国一直深远流传,上溯到《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一脉相承的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和责任意识。传统的“五四”精神,更体现出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积极地前行,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勇于奉献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责任感更多地体现在敬业之中。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涵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可以说如果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都具有敬业精神,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进步,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有的人,让他把信带给加西亚,他会说出一万个不可能,并且举出种种理由支持他的观点,却从来也不会费心去考虑如何完成他应该完成的目标。敬业精神,不单单是完成日常的工作,朝酒晚五点卯报到,而是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联系在一起的,是和诚实守信、质量效率、企业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浑浑噩噩、混天度日是一种态度,扎实勤勉、日清日高又是一种态度。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普通的工作作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作好就是不平凡。这样的道理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极少有人能做到。

也许,大家已经急切想知道《把信带给加西亚》的内容,下面就是这篇传世之作。(二)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他过世了吗?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是我的工作吗?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急不急?你为什么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危险境界。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进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亟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转载】推荐认真学习——为何是我得癌症

【转载】推荐认真学习——为何是我得癌症 推荐认真学习——为何是我得癌症推荐大家看一下复旦患癌的女博士写的“为何是我得癌症”,有人把她写的八个部分贴在一起了。她分析的很多不无道理,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压力都很大,很多因素我们不能控制,但应该尽量做好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链接如下http:sinaurl.cnht6wea于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juanfudan为啥是我得癌症?病房里无论再热闹开心的场面,此言一出,气氛会在一秒钟内变得死寂凝重,一秒后,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泪,有阿姨哭天喊痛骂老天瞎眼,有阿姨捶着胸指着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没有做过亏心事为啥有如此报应。有几个病人算几个病人,没有一个能面对这个直捅心窝子的话题。除了我。我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既然病患已然在身,恶毒诅咒也好,悔过自新也好,都不可能改变我是得了癌症的事实,更不可能瞬间把我的乳腺癌像转汇外币一样转到其他地方去。无能为力而又让我倍感伤怀的事情,我索性不去想。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1】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一、习惯问题之饮食习惯1、瞎吃八吃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那个海鸥肉,高压锅4个小时的煮炖仍然硬的像石头,咬上去就像啃森林里的千年老藤,肉纤维好粗好干好硬,好不容易肯下去的一口塞在牙缝里搞了两天才搞出来。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悠长悠长的时候,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并由此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2、暴饮暴食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其二,我很贪吃。之所以叫bluemm是因为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年轻的傻事就不说了,即便工作以后,仍然屏着腰痛(其实已经是晚期骨转移了)去参加院里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个螃蟹。我最喜欢玩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虽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无论你再灵巧机敏,贪吃的后果总是自食其果。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食蛇。3、嗜荤如命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我妈认为这种饮食嗜好,或者说饮食习惯,或者说遗传,都是怪我爹。我爹三十出头的年纪就是国家特一级厨师,90年代的时候,职称比现在难混,所以他在当地烹饪界有点名头。我初中时候,貌似当地三分之一的厨子是他的徒子徒孙,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可想而知,我只要去饭店,就会被认识不认识叫我“师妹,师叔”的厨子带到厨房,可着劲地塞。那时候没有健康饮食一说,而且北方小城物质匮乏,荤食稀缺。我吃的都是荤菜。其二就是,我很喜欢吃海鲜。话说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光头家,他家在舟山小岛上。一进家门,我首先被满桌的海鲜吸引,连他们家人的问题都言简意赅地打发掉,急吼吼开始进入餐桌战斗,瞬间我的面前堆起来一堆螃蟹贝壳山。公公婆婆微笑着面面相觑。我的战斗力惊人超过了大家的预算,导致婆婆在厨房洗碗的时候,差公公再去小菜场采购因为怕晚饭不够料了。十几年之后每次提到我的第一次见面,婆家人都会笑得直不起腰,问我怎么不顾及大家对你第一印象。我的言论是:我当然要本我示人,如果觉得我吃相不好就不让我当儿媳妇的公婆不要也罢,那么蹭一顿海鲜是一顿,吃到肚子里就是王道。我在这里写这些不是说吃海鲜不好,而是在反思为啥我多吃要得病: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话说我得了病之后,光头一个星期不到,考研突击一样看完了很多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健康食疗书,比方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治愈癌症救命疗法》等等,引经据典,开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可怜躺在床上只能张嘴喂食的我,开始化疗那天开始就从老虎变成了兔子。事实证明,化疗期间去素食,简直是杀人。好在我那几十年打下的肉食基础,否则早挂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话说生死经历换来的关于化疗时候应该吃什么的经验,我会有空写下来给大家分享,最好所有所有人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是无论怎么说,像我这样切身体会的东西需要让需要的知道,免得像我这样走弯路。【2】第二部分睡眠习惯这些文字不像我平时行文blog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所以我写这个系列很慢很慢,因为我自认为这些文字比我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比我发表的所有学术文章有读者。我要尽可能控制自己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外,还要系统认真地前后回想分析一遍。现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年轻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名其妙过劳死,而得到的原因往往是所谓的专家或者周围人分析出来的。因为当事人得了这种病,苟活世间的时间很短,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行长文告诫世间男女,过劳死的更不可能跳起来说明原因再躺回棺材去。我作为一个复旦的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做我能做的事,让周围活着的人更好的活下去,否则,刚读了个博士学位就有癌症晚期,翘了还不是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这样无异于鸿毛。写这些文字,哪怕一个人收益,我也会让自己觉得,还有点价值。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其实晚睡在我这个年纪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晚睡晚出癌症。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是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后来我生了癌症,开始自学中医,看黄帝内经之类。就此引用一段话:下午5--7点酉时肾经当令晚上7--9点戌时心包经当令9-11点亥时三焦经当令11-1点子时胆经当令凌晨1--3点丑时肝经当令3--5点寅时肺经当令5--7点卯时大肠经当令当令是当值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个时间,是这些器官起了主要的作用。从养生的观点出发,人体不能在这些时候干扰这些器官工作。休息,可以防止身体分配人体的气血给无用的劳动,那么所有的气血就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当令肝脏工作了。长期以往,熬夜,或者晚睡,对身体是很没有好处的。我的肝有几个指标在查出癌症的时候偏高,但是我此前没有任何肝脏问题。我非常奇怪并且急于搞明白为什么我的肝功能有点小问题,因为肝功能不好不能继续化疗的。不久以后我查到了下面一段话:(以下一段话摘自http:www.chinanews.comjkjk-jbcsnews201003-182177196.shtml)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窦晓光介绍,熬夜直接危害肝脏。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23时至次日3时,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如果肝脏功能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因此,医生建议人们从23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1至3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得病之后我安生了,说实话,客观情况是我基本失去了自理能力,喝水都只能仰着脖子要吸管,更不要说熬夜蹦迪。因此我每天都很早睡觉,然后每天开始吃绿豆水、吃天然维生素b、吃杂粮粥。然后非常神奇的是,别的病友化疗会肝功能越来越差,我居然养好了,第二次化疗,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了。希望此段文字,对需要帮助的人有所贡献。也真心希望我的朋友们,相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古话。我们是现代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身边的干扰,那么,在能控制的时候多控制,在能早睡的时候尽量善待下自己的身体。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3】第三部分突击作业这一部分,我不知道算作作息习惯还是工作习惯。说来不知道骄傲还是惭愧,站在脆弱的人生边缘,回首滚滚烽烟的三十岁前半生,我发觉自己居然花了二十多年读书,读书二字,其意深妙。只有本人才知道到底从中所获多少。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顶着读书的名头,大把挥霍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是著名的不折不扣2w女。所谓2w女是指只有在考试前2周才会认真学习的女生:2weeks。同时,考出的成绩也是tooweak。各类大考小考,各类从业考试,各类资格考试(除了高考,考研和gt),可能我准备时间都不会长于两个星期。不要认为我是聪明的孩子,更不要以为我是在炫耀自己的聪明,我只是在真实描述自己一种曾真实存在的人生。我是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决不认输自控力不强的人。即便在开学伊始我就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好好读书否则可能哪门哪门考试就挂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把自己钉死在书桌前。年轻的日子就是这点好,从来不愁日子过得慢。不知道忙什么,就好似一下子醒来,发现已经九点了要上班迟到了一样。每当我想起来好好学习的时候,差不多就离考试也就两个星期了。我此前经常的口头禅是:不到dealine是激发不出我的学习热情的。然后我开始突击作业,为的是求一个连聪明人日日努力才能期盼到的好结果好成绩。所以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本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最高纪录一天看21个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这还不算,我会时不时找点事给自己,人家考个期货资格,我想考,人家考个cfa,我想考,人家考个律考,我想考。。。。想考是好事,但是每次想了以后就忘记了,买了书报了名,除非别人提醒,我会全然忘记自己曾有这个追求的念头,等到考试还有一两个星期,我才幡然醒悟,又吝啬那些报名费考试费书本费,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命。每次拼命每次脱层皮,光头每次看我瘦了,就说,哈哈,你又去考了什么没用的证书?然而,我不是冯衡(黄蓉的妈,黄老邪的老婆),即便我是冯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到头来冯衡强记一本书都也呕心沥血累死了。何况天资本来就不聪明的我?我不知道我强记了多少本书,当然开始那些书都比九阴真经要简单,然而长此以往,级别越读越高,那些书对我来说就变得像九阴真经一样难懂。于是我每一轮考试前的两个星期强记下来,都很伤,伤到必定要埋头大睡两三天才能缓过力气。本科时候考试是体能,然而到后来考试是拼心血拼精力。得病后光头和我反思之前的种种错误,认为我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而惯常的如男人一样大力抡大斧地高强度突击作业是伤害我身体免疫机能的首犯。他的比喻是: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一踩油门就彻天彻夜地疯跑疯开半个月。一年搞个四五次,就是钢筋铁打的汽车,被这么折腾得开,开个二十几年也报废了。深切提醒像我曾经那样在dealine之前突击作业的同志们。【4】第四部分环境问题打下这几个字,犹如土豆背得那句诗: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大到我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哪怕具体到我自身。然而,若是我不去思考与分析,怕是很多人都难能分析:我在挪威毕竟是学环境经济学的科班出身,这件事在光头的身上更极具讽刺,他的科研方向是环境治理和环保材料的研发。我是个大而化之的生活粗人,从来没有抱怨过周边的环境多么糟糕,01年去日本北海道附近呆了段时间,是佩服那里环境不错,但是却也真没有嫌弃上海多糟糕。04年的时候听到一个岗布(一个日本人)抱怨下了飞机觉得喉咙痛的时候非常嗤之以鼻,心里暗暗说:我们这里环境那么糟糕,你还来干啥?不如折身原班回去!我真正体会到空气污染是07年从挪威回国,在北京下飞机的那一瞬间,突然感觉眼睛很酸,喉咙发堵,岗布的话犹然在耳。也许,日本鬼子不是故意羞辱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不敏感,但是若是跑去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住上若干年,便深有体会。同期回国的有若干好友,我们在电话里七嘴八舌交流我们似乎真的不适应中国国情了:喉咙干,空气呛、超市吵、街上横冲直撞到处是车。这不是矫情,这是事实。这也不是牢骚,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回国半年,我和芳芳阿蒙等无一例外地病倒,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就是有个啥啥啥小手术,光头嘲笑我们,是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验室,一帮中国小耗子关到里面几年再放回原有环境,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实验室以外的病菌侵入。是,我不多的回国朋友里面,除了我,梅森得了胸腺癌,甘霖得了血方面的病。也许,这只是牢骚。除非国民觉醒,否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这个环境、这个国情。网络上查一下,就会有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公布的数据说癌症总的发病率在18010万左右,也就是每10万人中有180个人患癌症。(以下文字摘自http:www.china.com.cninfo2009-1213content_19056331.htm)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据统计,上海癌症发病率1980年比1963年增加了一倍,超过北京、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症患者,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也许我看这段文字和大家不同,因为我更加知道每个代表病人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生命和撕心裂肺不再完整的家。我并不是说,大上海的污染让我得了癌症,而是自我感觉,这可能是我诸多癌症成因的一个因素:我不该毫无过渡时间地从一个无菌实验室出来,就玩命地赶论文,在周边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机的大环境里,免疫力全线下降的时候压力过大用力过猛,加上长期积累的东西一下子全部爆发了。【5】话说十年前,本科和研究生我有一年的非校园空档,这一年里我工作、考研和去日本。除却日本之旅,我都住在浦东一间亲戚的新房里。新房新装修,新家具。开始新房有点味道,我颇有环保意识地避开了两个月回了山东。等从山东回来,看房间味道散去,我也心安理得住了进去。07年房子处理,光头怜惜那些基本没有怎么用过的家具,当些个宝贝似得千里迢迢从浦东拉到了闵行研发中心用。哪里想到,09年他开始研究除甲醛的纳米活性炭,有次偶尔做实验的时候,打开了甲醛测试仪,甲醛测试仪开始变得不正常,一般来讲高于0.08已然对身体有危险,而屏幕上的指数是0.87。清查罪魁祸首的时候,东西一样样清除,一样样扔出研发实验室检测,最后,把也家具扔出院子测,结果是,那些家具的检测指数犹如晴天霹雳。光头立刻石化。然而为时已晚,事隔半年,我查出了乳腺癌,医生对光头说开始癌症的普及教育令光头时不时脑袋里灵光里一直在闪出那套家具和那批令他愤恨的甲醛超标数据,医生说:肿瘤的肿块不是容易形成的,癌症的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害严重,机体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内基因变异累积至一定程度,癌症才能发生。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为: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化障碍)→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黏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从自然病程来看,即使过去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细胞癌,从发现到死亡也有3~6个月的生存时间。而据估计,从癌变开始(以甲胎蛋白-即afp开始低水平升高算起)发展到晚期,有至少2年时间;从单个癌细胞发展到afp升高的实际时间还要长得多;乳腺癌在临床发现肿块前,平均隐匿时间为12年(6~20年),确诊以后的自然病程也有26.5~39.5个月。也就是说,我的乳腺癌很有可能是当时那批家具种下的种子,那些癌细胞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伺机等待我体内免疫力防线有所溃泻的时候奋起反攻。光头无语,我亦无言。这是要命的疏忽,然而,谁能想得到呢?一日在病房,夜里聊天,我和光头不约而同讲到这些家具,我感慨防不胜防的同时开玩笑:说不定你那个国家专利日后卖得很火,记者会专门报道你:甲醛家具残害爱妻毙命,交大教授毕生创发明复仇之类。哪里想到光头歇斯底里哑着喉咙叫:“我宁可他妈的一辈子碌碌无为,也不想见到这种话从任何人嘴里说出来。”我突然意识到:我这句话对他的内心来说不是玩笑,而是天大的讽刺。一个终年埋头在实验室发明了除甲醛新材料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爱人却经年累月浸泡在甲醛超标的环境里,最终得了绝症。【6】我曾在rj医院断断续续住院长达半年之久,半年之内接触了大概三五十多个病友。开始住院那阵儿癌痛难忍本命不顾,后来不是那么痛了,就开始在病房聊天。我读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的课程,修社会统计、社会调查两门课不知道重复修了多少遍。幼功难废故伎不弃,自觉不自觉的病房聊天里,我就会像个社调人员一样,以专业且缜密的思维开始旁敲侧击问一些问题:这是自发的科研行为,因为我一直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得癌症。有时候问道兴头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潜伏在癌症病房里的青年研究学者。然而无比讽刺的是,现实是我是一个潜伏在青年研究学者中的癌症患者。长期潜伏的样本抽样(n&ampgt50)让我有足够的自信去推翻一个有关乳腺癌患者性格的长期定论,乳腺癌患者并不一定是历经长期抑郁的。可以肯定的说,乳腺癌病人里性格内向阴郁的太少太少:相反,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权欲、争强好胜、急躁、外向的性格倾向。而且这些样本病人都有极为相似的家庭经济背景:她们中很多人都有家庭企业,无论是家里还是厂里,老公像皇帝身边的答应,她们一朝称帝,自己说了算。家庭经济背景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来瑞金治病的人,尤其是外地人,没有强有力的经济背景,是不太会在那医院久住长治的。身边病友的性格特色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我很喜欢自己的性格,即便有次酒桌上被一个哥们半开玩笑地说上辈子肯定是个山东女响马也好不以为然。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后来生病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性格不好:我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简而言之,是我之前看不穿。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虽然我极不擅长科研,但是既然走了科研的路子就要有个样子。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我非常地迷茫实现了做副教授的目标下面该干什么,不过当下我想如果有哪天像我这样吊儿郎当的人都做了教授,我会感到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很失落。当然,我非常肯定一定地负责地说,我认识的一些垃圾无论科研能力和人品道德还真不如我。不说这些了,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扑了命上去拼,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得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我天生没有料理家务的本事,然而我却喜欢操心张罗。尤其养了土豆当了妈之后心思一下子缜密得像mintmm了,无意中成了家里的cpu,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应该什么做什么事情,应该找什么人去安排什么事情统统都是我处理决断。病前一个月搬家,光头梦游一样一无所知,感概怎么前一夜和后一夜会睡在不同的地方。后来病了,我才突然那发现光头并不是如我想象的那样是个上辈子就丧失了料理日常生活的书呆子。离开我地球照转,我啥都没管,他和土豆都能活得好好的。无非,是多花了几两银子而已。可是银子说穿了也只是银子,cpi上涨,通货膨胀,我就是一颗心操碎了,三十年后能省下多少呢?假如爹妈三十年前有一万块,基本上可以堪比现在的千万富翁身价,可是实际上现在的一万块钱还买不了当年500块钱的东西。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2007上海市

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题目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评分标准

表格

说 明

1. 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以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A、B,可以考虑满分。

3.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为C等。

5.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2007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 书写2分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 书写得1分: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 书写为0分: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 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标卷作文

一类文

记住这一天

几千几万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的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每每看着摄像机里快退的影像,我们都会不禁感叹每一天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渺小得仿佛仅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这样的一天,在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依然如此鲜明地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刻进历史的发黄书页中,散发着持久的墨香。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超出礼仪范围的惊人之举霎时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一跪,使得普通的这一天,成为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的画面。

格兰特总理在下跪的那一刻,他也许什么都没有想,他也许仅仅为历史的悲剧感到震撼和歉意,唯有用下跪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许他仅仅隐约地觉得,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在世人眼中,格兰特总理的下跪,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承认了历史错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对以前政府的罪恶行为表示悔改,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一天终于真诚地向世人宣布了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他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得这平凡的一天不再平凡。

不仅是我,还有我们所有被感动的人,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不仅造就了一个伟人,也重塑了一个民族。

简评:在短暂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高远的视野,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深刻的立意及流畅的语言实在让阅卷教师击节赞叹,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理性思考。

二类文

记住这一天

一年当中有一天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自己的生日。然而有一天比这一天更加重要,那就是自己母亲的生日。每个母亲都能准确地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以前也不曾记住这一天。

那一年妈妈的生日,我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满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却没有瞅见客人的影子。于是我纳闷了: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也没有人来做客,干吗烧这么多菜呢?我跑进厨房,问妈妈:“妈,今天干吗烧这么多的菜呀?”妈妈头也不抬,笑着说:“你这小姑娘,装蒜好了?”我反倒被问得莫名其妙,小声嘀咕着:“算了,不管了,多点菜还不好。”便进房间做作业了。

晚饭时,爸爸还破例倒了一大杯红酒,妈妈脸上堆着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我越发感到奇怪。这时,爸爸举杯对妈妈说:“生日快乐!”“啊?今天是妈妈生日?”我惊讶地问道。妈妈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眼神瞬时黯淡,而后强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以为……”

我不知道是怎样吃完饭的,什么菜都没有了味道。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那弯残月,仿佛有人故意将它的一半抹黑。上个

对高考零分作文的点评

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对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不敢“创新”的创新》的点评

(点评之前言 不知道此篇文章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还是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如果不去计较它存在的唯一的最大问题的话,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了。)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评:唯一的最大问题:题目是要求写“最新”,你(作者)对题目存怀疑,并打算绝不写创新。用发牢骚的方式引入开头,暗示读者下面将要议论“创新”是假,“不创新”是真。也算是合理的开头。)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直接议论:在老师的教学中,不创新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简单举例:“创新”将得到惩罚。)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以自己的对板桥体书法的感受为例,说明作者的“创新”遭到了反对。)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简单举例:不创新反而能有好收获。)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照应开头,表面上是合理的,但你这篇文章其实是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考试;二是不创新,所以这样的呼应又加重了错误。)

(总评:

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题目对着干,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表示作者没有跟着题目走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该把考试的情景掺和近来。你要写创新也好,不创新也好,千万不要把考试掺和近来,什么“这题目一看……”,什么“好了,字数够了,……”,这些让人感觉你在敷衍,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技巧方面:从议论文的角度看,结构是合理的,议论也是有条理的。技巧上的除了上述的忌讳以外,还有就是素材显得太简单。如果能把韩寒和你自己对板桥体看法写得再精彩详细一

不敢“创新”的创新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