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社火,是过年时候最欢乐的活动。十五那天,社火闹翻了天。我吃完早饭,就跑出去看社火。我一早来到街上,看见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每个人脸上都挂上了幸福的笑容。突然,远处响起了鼓乐声,那是社火队过来了。走在最前面是彩旗队,鲜艳的彩旗映入人们的眼帘。跟在彩旗队后面的是社火“身子”,一位“县太爷”走在前面,两个“衙役”分别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护卫着“县太爷”,他们趾高飞扬地走着,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县太爷”的后面紧跟着两个大狮子,狮子舞着、扭着,神气极了。我想靠近仔细看看,但“膏药匠”护着场子,不让靠近,这使我非常失望。秧歌队和腰鼓队出场了,锣鼓震天,歌声飞扬,迈着整齐的步代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扭着热情的秧歌,大街小巷成了欢乐的海洋......声声欢呼,阵阵喝彩,久久回荡在古浪上空.社火队已经走远了,但我还是久久不愿离开......指导老师 李忠勇

看龙灯

正月初四 ,我和妈妈,还有公公婆婆舅舅他们一起去王家井拜年。听姨婆婆说那天村子里要舞龙灯,我和弟弟从来都没看到过,乐得又蹦又跳。

吃过午饭,我就听见了“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从远处传来。“龙灯来了!”小舅招呼我们,还给了我们每人一箱鞭炮。我们三姐妹捧着鞭炮兴奋地跑了出去,外面已聚了很多人。

鞭炮声越来越响,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向前钻。只见几个穿黄衣黄裤,腰间系着红绸带,手里拿着竹竿的叔叔从村头过来了。小舅和村民们点着鞭炮,一下子就万项齐发,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了天空。我好奇地问妈妈:“他们是干什么的?”妈妈说:“他们是开路先锋队。”不一会儿来了一群腰鼓队,她们身穿红衣红裤,腰间还挂了个鼓,腰板挺得笔直笔直。她们敲敲打打地一路前进,神气得不得了。紧随其后的是彩旗队,每个都扛着一面旗。正在这时,一条大青龙迎面而来,两根胡须往上翘着,张着大嘴,露着四颗老龙牙。龙背上有许多只龙船,每只都插着花,坐着金童玉女,装饰得挺漂亮的。龙身上的鳞片晶光发亮,龙尾也向上翘着,像是要腾空欲飞,挺神气的。一群浩浩荡荡的舞龙队身着黄衣黄裤,用一根木棒擎着青龙绕村而过。接着紧跟着一支乐队,有的吹唢呐,有的敲着钹,吹吹打打。嗬。后面还有一条黄龙呢!装饰跟前面一条差不多。

我真想去看舞龙灯,不过,该回家了,真遗憾。

外婆的腰鼓队

外婆参加腰鼓队了。

十月二日,爸爸妈妈去看望外公外婆,我看外婆打腰鼓的机会终于来了。

我一到外婆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听外婆村里腰鼓队的情况。于是,外婆津津不味地告诉我:“我参加的这个腰鼓队叫做“老年人腰鼓队”。这个腰鼓队有 21 个人,你都得叫婆婆,一个婆婆是打钹的,也是领头的,其余二十个便是打鼓的。我们每天晚上七点钟要去那个老年剧场排练。我们这个腰鼓队当中,最小的也有五十五岁了,最大的都有七十多岁了。”

“哇!”我惊叹,又问了一句“那么你们穿什么衣服呢?”

“我们平常都穿着普通的衣服,不过表演时,我们有两套服装,一套红,一套白,脚上还配有一双白舞鞋。”外婆说。

晚上七点,外婆换了一双平常训练时穿的黑舞鞋,背着腰鼓便精神抖擞地却了老年剧场。我也紧跟着外婆到了剧场。过了一会儿,人都到齐了,就快要开始打腰鼓了,我赶紧找了个最好的位置坐了下来。

打鼓的都排成了一列,打钹的站在最前面。“嚓嚓!”两下,开始了。腰鼓队的婆婆们踩着整齐的步子,和着钹声,十分有节奏的打了起来。“咚啪,咚啪,咚咚啪,咚啪……”这振奋人心的鼓声、钹声不断地回响在剧场里。突然,一字形的队列变换了,变成了长方形,左右各一弄。两队人相互交叉着穿了过去,还应着鼓声大声地喊“嗨!嗨!嗨!”这场面,真有气势磅礴的味道。接着打钹的走到了中间,原先两列队伍瞬间以打钹的为交点变成了十字形。打鼓在原地转着圈儿打。忽然,又以打钹的为圆心,打鼓的围成了圆圈。每个队员不仅要绕着打钹的打鼓,同时,还要转着圈。真像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自转呢!还有许多种好看的队形,都怪我平时积累我够,我也形容不上来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婆婆们的腰鼓队,完美的队形,铿锵地鼓声,我由衷地感到: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她们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也总算看到了外婆打腰鼓。外婆参加的腰鼓队正是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快、改革开放政策好的一个缩影,愿我的祖国愈加繁荣昌盛,也祝我的婆婆们身心永远健康!

指导老师:胡益文

腰鼓队

“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咚恰咚恰,咚咚恰咚恰……”楼下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了热情而奔放的腰鼓声,像夏日的骤雨,密密集集在燥热的空气中铺散开来。准是腰鼓队来“巡回演出”了。虽然没有看见队伍,但是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身挎红色的腰鼓踏着秧歌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腰鼓,顾名思义,是一个红彤彤的小鼓,吊在腰间的,有两面鼓面。就那么根长长的红绳子,连接着腰鼓,背在腰肩。还有两个小鼓锤,敲一敲的。羽的婆婆也是腰鼓队的一员。这腰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婆婆一背上,就年轻活泼了许多,还像是一个小姑娘,扎着蜻蜓似的红头绳,跳一跳的。

在羽的记忆里,总是在天空晴空万里,太阳明亮而不刺眼的时候,婆婆会带顶小红帽子,穿上平底布鞋,背上小腰鼓就出去和腰鼓队的那帮老太太集合练习敲腰鼓了。不一会儿,渝高公园那边就会传来清晰而有节奏的腰鼓声。打鼓的打鼓,击锣的击锣,很有节奏的敲着那单一的老曲调,老是听,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腰鼓队平时练习的时候会总呆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大热天儿还是飘飘绵绵细雨,总会在公园那个树影繁茂的林荫地练习,夏伴蝉鸣,冬伴寒风。偶尔,腰鼓队也有表演。表演那天,婆婆她们一行人穿着很鲜艳的衣服,脸上的腮红凃得十分夸张,兴高采烈的在大街上排好方队走着。不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边走边敲,羽不知道她们去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是给大家表示“唉唉唉,我们来了!”呢,还是想给大家展示她们独特的习俗呢?反正能把众人涣散的目光凝聚到她们一行人中来。婆婆很满足,每次表演回来,都带回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羽一直认为婆婆打腰鼓很不错,她也很喜欢腰鼓,经常抱来玩儿,拿着鼓锤叮叮咚咚的敲着她自己的乐曲。不像婆婆她们敲得那么千篇一律,小孩子嘛,乱敲都很活泼,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童真与纯真。这时,婆婆总会欣喜的坐在一边,拍着手说“小羽乖,小羽也喜欢腰鼓”之类的话。最初,羽的婆婆总是教羽她们腰鼓队里的节奏和曲调,每当那时羽总会大喊大叫“不要不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接受培训。弄得婆婆也无可奈何,只有由她去了。羽坐在一旁暗自高兴,敲得更是不亦乐乎了。

羽其实很喜欢她婆婆的。尽管婆婆爷爷更偏心喜欢羽的表姐凯茜。不是因为羽不乖,后来人家羽上学后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哩!婆婆爷爷更喜欢羽姑姑的女儿—美籍华人凯茜,可能是老人家喜欢姑姑的原因吧,因为姑姑在美国,离家远,又能挣很多很多的钱。而羽的爸爸,在中国,又要陪他们俩老人家,还要天天出去赚钱,怎么着啊?!所以只好在家里研究经济,还卖卖氙气灯和红酒,但要是股市一翻脸,一天几乎没有收获。差不多,在羽她们家,钱决定地位,钱就是地位,地位就是钱。可怜啊……尽管如此,羽还是很喜欢婆婆爷爷他们的。她那时还很小,有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婆婆削一个桃子给她吃,爷爷抱抱她,婆婆爷爷就喜欢她。婆婆给羽削过桃子,爷爷也抱过羽,所以羽相信婆婆爷爷是爱她的。

羽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都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婆婆买了好大一袋子的水蜜桃,装在红色的塑料口袋里,袋子晃一晃的提回来。婆婆有点胖,宽宽的背影贴在厨房的墙上,被放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有几分慈祥,颇有点俄罗斯的胖奶奶的味道。婆婆是在洗桃子。好美得桃子啊!柔柔嫩嫩的,还有一团晚霞般柔和的红,上面还有女孩子脸上那种毛茸茸的细毛,密密的,可爱极了,馋得羽直流口水。她趴在桌边,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剩下的那一盘桃子望。婆婆端着一盘还在滴水带着桃子出来了。她一屁股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沙发那一截就立马不由自主地凹了下去。婆婆背靠着沙发,拉过垃圾桶,拿起一个细毛上还带点儿水珠的蜜桃,削了起来。羽的目光来了个360°大转弯,追随到婆婆的手上。婆婆右手拿着水果刀,左手拿着桃子,桃子在婆婆的手上旋转着,皮儿也就一圈一圈地被削了下来。婆婆削水果的技术极好,皮儿削下来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刚刚好,又不会断,很长。羽有时就把这些水果的皮儿拿来打扮打扮自己,缠在脑袋上,像长了两条长长的卷卷的辫子。婆婆是没看见吗?若无其事的继续削着。一会儿,婆婆终于抬起了头,桃子也削好了,白白生生的,甜得好像在滴水。“小馋猫,早看见你啦,来吃吧!”婆婆把削好的桃子往羽手上递。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抱着桃子,左看右看,然后不顾一切的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变成“爱不释嘴”了。这桃子的口感果真没辜负它的外表,入口时,果肉又细腻又滑润,还很嫩,软软的,

学腰鼓

前几天,我们学校开始组织三年级学生练习敲腰鼓。我很兴奋,因为这一天我期盼已久了,经常看到高年级学生敲腰鼓的样子,我很羡慕。腰鼓发下来了,我心想,我要好好对待每天在学校练腰鼓的时间。周一那天,学校开始练腰鼓。我手忙脚乱地把腰鼓的带子系上了。校长说:“把排站好,然后仔细看大姐姐跳。”大姐姐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大换点”,我们就认真地做了起来,可是我们怎么做也有做的动作不到位的地方。过来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有的人心里却想着:什么校长吗?搞这个东西干嘛!而我心里却想着:“一定要努力”这五个字,满头是汗的我努力地做着。一天一天地做着……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因为今天要选参赛的队员啦!我那悬在嗓子眼里的心怦怦的跳着,紧张地不得了。到了三年四班了,我们做了一遍二拍的“大换点”、四拍的“大缠腰”、一拍的“大换点”、四拍的“缠腰过裆”,我做的很认真,可惜我没有被选上,也许我的一些动作做得还不够熟练吧。我那在嗓子眼里的心虽然放了下来,但还是在心里暗暗地哭着。虽然这次没有被选上队员,但老师说了,还有第二次机会,我心想:我要努力练习,在第二次选队员中,我一定能选上的!铁岭市第十一小学三年四班杨睎尧

争看民间艺术汇演

盛世龙年,新春吉祥。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上午9时整,濮阳市2012年元宵节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在市中心广场的南端隆重举行。我们全家进行总动员,争看民间艺术沿街展演盛况,真是不虚此行。

汇演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旨在活跃元宵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同时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全市科学发展、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花车媲美,锣鼓喧天。各单位、社区和民间团体的表演人员,组成了一支阵容庞大的表演队伍,舞龙、舞狮、高跷、杂技、秧歌、旱船、腰鼓、盘鼓、花车等,各种具有民间浓郁特色的艺术表演一一登台、精彩亮相,使濮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节日气氛。一辆辆装饰华丽的彩车光彩夺目,一面面铿锵的锣鼓咚咚作响,一面面艳丽的彩旗迎风飘扬……热闹欢腾绕城游:自中心广场南门始沿建设路向东至金堤路,沿金堤路向北至胜利路,沿胜利路向西至开州路,历经两个半小时。

龙狮翻腾,人山人海。为参加这次活动,各系统都选调了精兵强将,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刻苦排练,大多以横幅队、形象大使队、军乐队、礼仪队、彩车队、卡通人偶队、舞蹈队等组成了一只只长龙,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分享幸福欢乐,形式多样的展示着濮阳市人民的飒爽英姿!也为龙乡人民带来了美好文化艺术享受,吸引数万名群众前来观看。

此次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借着“一创双优”东风,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充分展现了濮阳市民间艺术文化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巨大热情,激发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信心和决心。明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看大阅兵感想

伟大、激动人心时刻终于来临了,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0个生日。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中冉冉升起,60声震动的鸣响谱写了21世纪盛世的华章。 我们的祖国从1949—2009年,一条60年的漫漫长路经历风雨历程与丰盈收获,百废待兴的中国发长成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排排整齐矫健的标兵穿过天安门前,意气风发的海陆空手军不辱使命接受人民的检阅,英姿飒爽的女兵为我们带来了一到亮丽的风景线,一架架神速的飞机从不同的机场出发接受天安门的检阅,一列列信息化机械化的部队驻入世界新建的行列,他们为了监督社会发展,人民安定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祖国国防的强大、国家的繁荣,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安塞腰鼓的表演,丰之喜悦,春天的故事绘制一幅幅雄伟蓝图。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多少志士人人呼豪担惊戒律,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六十年前,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六十年的风雨中,在中央领导人的领导下我们放飞理想、奉献青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走进了跨世纪新时代。 火花的舞蹈,盛开的牡丹,发展的农业,巨大的稻穗,五谷丰登。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祝愿你永远年轻祥和、幸福安康。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的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搏击着,急速的搏击着,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他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他使你惊异于那民衣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站立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锤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简直像是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又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元宵看戏

元宵看戏 我爱过节,因为我这人天生爱热闹。于是我日日盼望着天天都是节日。可是,除夕、春节一眨眼就过去了。幸运的是,我们这一带对元宵节也是格外地看重。往年,每到元宵晚上,镇政府都要组织提灯晚会,老老小小都格外开心。我们拿着自做的各式灯笼,跟着大部队出发。场面非常壮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好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算得上是家乡最最隆重的游行了。我们从镇小操场出发,队伍里有按故事人物扮演的高跷队,身着民族服装的腰鼓队,色彩艳丽的扇子舞队,炫目耀眼的提灯队组成,敲锣打鼓,边唱边舞,边跳边前进。队伍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们,有的看得不过瘾,索性挤进了队伍里跟着游行了。我们围着镇绕一圈才结束。可惜今年天公不作美,老是下雨,灯会就变成了看戏。可是,我们还可以去看戏,这可乐坏了我们。演戏时间短至2到3天,长至一星期多,我们可以趁机溜出去热闹热闹了。离看戏还有个把钟头,我就吵着要爷爷陪我过来了,爷爷也只得答应了。老远我就看见剧院门口已布置一新,一条条长长的彩带,一个个红色的大灯笼挂面了整个剧院,横一条,竖一个,连一旁的大树上竟也挂上了灯笼,令人眼花缭乱。大人们也是早早地赶来了。大概想趁着亲人团聚之际,好好聊聊家常。瞧,那两位大婶,话儿像打开的闸门似的,说个不停,再看看她们的脸上,个个都挂满了笑脸;小孩子们早已找到了伙伴在舞台上下跳跃着,敏捷得如同一只只猴子。过了一会儿,后场开始了:锣鼓响起来了,道具摆出来了,可大家还照样说话的说话,跑动的跑动的,热闹非凡。“娘娘驾到,王爷驾到!”原本还是热闹非凡的人群一下子熄了生息。今天上演的是越剧《王老虎抢亲》。“正月十五是元宵噢噢噢,人山人海闹莹莹。我与好友来打赌,男扮女装看花灯……”只见花旦甩着个大袖,一边宛转地唱,一边还翘起莲花指,莲花小步轻移轻动,让戏服的彩带,衣摆和袖子都飘然荡起,给人的感觉,好像他们的脚都离开地面,轻轻地飘着。我们这些小孩,看舞台上的人穿了戏服,扮了戏相,一心一意演戏的那些神情,那些动作,都是在生活中不曾见过的,觉得多么地新鲜呀!可时间一长我们就不看台上演戏了,偷偷地爬到台上边沿处,时不时拿眼睛看看台下,看一下灯光处攒动的人头:戏迷们在台下伸长脖子,也好像有无形的手在前面向前拉着。嘴也张着,脸上的肌肉和嘴角,随着台上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一个个专注无比,那些定睛看戏的神态和动作,犹如一尊尊塑像。一听见小贩见缝儿插针地喊叫:“买好吃的罗!”我就急忙摸出已热乎乎的几元硬币买了小吃,边看边吃,那情景,真过瘾呀!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一边看戏一边评论。这个是什么戏里的什么人物,那个又是哪一出戏里的哪个人物。于是我就多少掌握了一些知识。平时一到八点半左右就像睡觉的我,竟撑到戏结束(一般11点左右)才跟着大人回家。天天有好戏:《白蛇传》、《五女拜寿》、《王老虎抢亲》、《碧玉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天天都精彩。于是,我更盼望着明年的元宵快点来到。 浙江省上虞市下管镇小六一班 徐天乐指导老师王华娟 联系电话15258531830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习作

看彩灯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那天晚上,妈妈带我去看彩灯,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商城宾馆的五楼。我居高临下,只见下面人山人海,把人行道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期盼着彩灯的到来。

只见队伍中有人喊:“来了,来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老年腰鼓队,她人个个精神抖擞,又是敲鼓又是跳舞,我们看得直喝彩。紧接着,又有许多灯车向我们走来。有梦里水香、金鼠闹春、福娃迎奥运、天通号……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最喜欢的是福娃迎奥运,五个福娃分别站在四周,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北京看奥运会,我们在北京等你们!”各个大彩灯间的方队的表演也让人大饱眼福、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