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去过人称“天堂”的苏杭吗?你去故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吗?你去过美丽的永福镇明德小学吗?我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现在,就由我来给你们当“导游”,来参观一下这所美丽的校园吧!

走到大门口,你会看见有深红的瓷砖上镶嵌着几个大字—“永福镇明德小学”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大字旁边是我们学校的功臣之一—大门,为什么呢?因为呀,大门每天都像两位铁将军一样守护着我们全校师生的安全。大门里面的右边是我们学校的功臣之二—门卫老师,他们也是每天和铁将军一起守护着我们的学校。门卫室的旁边是一条宽阔的水泥道,水泥道的两旁是两条绿化带,看,它们多像两条碧绿的丝带呀!往前走,就是我们学校的综合楼了,综合楼里是功臣之三—老师和校长的办公室,还有远教、微机、仪器、少先队活动室……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文化宣传栏,我们可以在那里,学到我们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宣传栏旁边是我们的公寓楼,我们每天晚上和中午都在自己的小床上编织我们天真活泼的梦想。公寓楼后面是食堂,每天在食堂里工作的人就是学校的功臣之四—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我们每天必要的三餐都是他们住给我们吃的。食堂旁边是一块绿草如茵的草坪,草坪上有许多石桌石凳,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在那里和朋友聊天、看书,放松压力。公寓楼旁是教学楼,这里,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场所,一到上课,同学们都会唱着动听的歌儿,的到来,帮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去寻找知识的乐趣。教学楼前,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每当下课铃一响,操场就变成了一片欢乐的乐园。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一个美丽的校园;一个充满欢笑的校园;一个培养祖国新一代的校园!

我爱爸爸

我读了《可贵的沉默》一课,我也沉默了。昨天清早,我爸爸还冒着雨给我送衣服和雨鞋来,那时,我刚起床,门卫阿姨就来叫我领衣服,我走到学校大门,爸爸匆匆递给我衣服和雨鞋,并叮嘱我下雨天不要淋雨,然后,说要到建路工地去打工,就匆匆地往回走了。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七八里山路,来回一趟,不容易呀!我双手捧着衣服,那衣服还留着爸爸的体温,我穿上衣服,全身都暖暖的。

雨停一会儿,又下一会儿,我想象着爸爸在雨中干活的情景,能不沉没吗?爸爸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谁也算不出来。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爸爸对我的爱,爸爸最需要什么呢?我想着想着,对了,爸爸让我不要淋雨。我一定要注意安全,预防疾病,锻炼身体,让爸爸少为我担心,爸爸还让我好好读书,我应该读好书,多学知识,让爸爸为我感到高兴。我还要亲手做一张美丽的生日卡片,在爸爸生日那天送给他 祝他生日快乐。我要让爸爸知道我是多么爱爸爸。

做个遵纪守法的文明青少年(讲演稿)

对于“法纪”这个名词,大家不陌生,但你是否感觉到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维持着国家地区的长久安宁呢?假如没有法纪的规限,任由人们随心所欲,那最终引发的是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当遵纪守法已经渗入了你的思想深处,已经成为你的习惯,那么一切的平安顺意,幸福快乐就会降临。社会就会安定,人民就会快乐。而在学校同样有着各种规章制度,它们有着重要意义,它保证着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受干扰,让每个学生感到安全,而且可以明白所享有的权利与应履行的义务,让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充分享受教育的权利。

可惜,在我们当中,也有部分同学不理解校规的意义,不明白学校依法管理的权利,总觉得是一种束缚,比如课堂上顶撞老师,在校园课室中乱扔垃圾,对门卫叔叔骂脏话,这些现象都是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的,更有损《中学生守则》的威严,是与国家所倡导的法治精神相冲突的。不配文明市民的称号。东莞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东莞市也正在打造“文明东莞”的城市品牌,是使东莞市民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意识达到更高的要求,让东莞真正成为一座民风朴实,民情温和,民意文明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花园城市。东莞的经济可以创造无比优美的生活环境,但要塑造具有高尚品格,高度文明意识的市民,还需长久的努力。在场的各位,我们应该努力地让法纪观念,文明意识在我们的头脑里生根。做个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从领导老师管理的文明自觉的好学生。别让课堂上的老师生气,别让管理的班主任费心,别让清洁阿姨劳累,别让优美的校园添乱,别让我们快乐的生活打折扣。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一起努力,把规章制度装在心上,把文明礼仪展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做个快乐的学生——一个让家长,老师放心的文明青少年。

考试与作文

(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

穿衣服的尴尬

人人都有自己烦心的事,就说说我吧,为了漂亮穿衣服太薄感冒了,妈妈说我受寒了,要穿厚衣服,于是就非要我穿一套我非常不想穿的成人的衣服。虽说妈妈这是对我好,可是这件衣服把我弄得特别尴尬。我的个子很高,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不属于我这个年龄的东西:后跟高达一分米的高跟鞋、长长的铅笔裤、女士西服、全黑羽绒服、高跟长靴······我告诉妈妈:“妈妈,我觉得这些衣服不适合我,这太过成熟了。”而妈妈却说:“哎呀!没事没事,你看你的个子那么高,穿些小孩的衣服我倒觉得不好看哩。别说了,什么成熟不成熟的,你这孩子······”妈妈的碎碎念我怕极了,只要妈妈一开口就停不下来的。我只好不情愿地穿上那崴脚的高跟鞋,套上落地的铅笔裤,披上不仅颜色单调而且又厚又重的黑袄,挎上一个黑色单肩书包去上学,真头疼! 在路上,小区里原本跟我有说有笑打成一片的叔叔阿姨一直不和我说话,而且老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那我,好尴尬,我叹了口气,来到公交车站牌边。等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我上车刷了一下IC卡,然后找了个空位坐下。刚坐好我就听见售票员大妈在窃窃私语:“一个大人咋刷学生卡?!”被误会了,唉······到站了我要下车,而有一个小朋友急匆匆地跑到后门上车,她边挤边对我说:“阿姨!让一下!我要迟到了!阿姨!让一下!”听到这里,车上认识我的人全笑了,又被误会了······我无奈地来到学校门口,我刚要进去,门卫忽然冲着我大喊:“哎哎哎!你有事吗?家长没有老师证明不能进校,出去出去!”周围有好多人围着我们看热闹,我的脸火辣辣的。我拿出语文书说道:“叔叔,我是学生,不是家长,请让我进去。”门卫一头雾水:“你······是学生?!唉,进去吧进去吧。”再次被人误会。天哪!我头疼死了! 上了一上午的课,放学时老师要我留在办公室,说有事要跟我讲。等了一会,张老师来了,她对我说:“王萌啊,你今天怎么穿得像个大人啊?你的个子本来就高,再穿上高跟鞋,我都觉得你像个老师了,呵呵。”我说:“老师,这是我妈叫我穿的,我也很不愿意穿。”老师笑了:“我估计都有小孩叫你阿姨了,有没有?”我很奇怪:“老师你怎么知道?”老师说:“呀!没想到我真猜对了!”我和老师都笑了起来。 中午我回到家立刻换了一套运动服。我照了照镜子,嗯,我还是这样穿好看!把衣服收拾收拾,我把衣柜里的那些不该属于我的衣服整理好,都还给了妈妈。 我的衣服我做主,我有我的风格,我有我的品位,对于那些不适合我的成人的服装,我还是敬而远之吧!

令人敬佩的哥哥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用在哥哥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他的面貌虽然很齐全,但总是觉得很奇怪,但好在有他脸上那阳光般的笑容给这张怪怪的脸增添了不少色彩。 我很喜欢和哥哥一起玩,但哥哥那身体总是那么不给力,他很瘦弱,经常上医院,很少和我玩。他读小学的时候,阿姨还特地申请不让哥哥上体育课,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哥哥可是一个篮球迷,不让他上体育课就是要他命。哥哥不服气就背着阿姨进行晨练呢!他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的,在操场上跑步,爬杆,跳高,跳远。连门卫叔叔都开始佩服起哥哥的毅力,传授给他锻练的技巧,这一下子还真把哥哥的身子骨给练好了,现在哥哥还是他们篮球队的一员呢! 我的哥哥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记得他读初三的时候,开始迷上了打游戏机,这是阿姨买给哥哥的,原本是为了奖励哥哥能够自己把身体调养好,却让哥哥养成了坏习惯。那次哥哥在课堂上也来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被他的老师发现了,把哥哥 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如果你能在这次考试中考取年级前三名,我就把这游戏机作为奖励送个你;如果不行,就写一份检讨书,在大家面前读出来。”当时的哥哥想考班级前三名都是问题,更何况年级前三名呢!但是为了游戏机,哥哥努力的复习,准备要考前三名,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哥哥得了年级第二名。游戏机完璧归赵,哥哥把它放在书架上,做为永久的纪念。 哥哥就是这样一个人,虽貌不惊人,但想要做一件事,就没什么不会完成。我佩服我哥哥。

成长的脚印

桥曾坚固,但已坍塌;路虽沧桑,但已破旧;街曾繁华,但已波折;巷虽深远,但已変旧。唯有不变的,是那生命里留下的深深的脚印。

翻着曾经的照片,思绪回想……

我小学1年级时,什么都不懂,更不明白父母的辛苦。记得那一天下雨下得很大,同学们都走了,等到6点多了门卫室只剩下我和一个七班的同学,由于天色暗了,偌大的学校又只剩下噼里啪啦的雨滴声,身处此环境难免会感到心烦意乱,没有安全感。于是我一直跑去打电话,但现在想想,雨天接电话很不安全,还好爸爸当时没出什么事。我一直在雨中期待爸爸来的身影,还险些滑倒。那位同学和门卫阿姨看到我这样都让我进去等,我望了望硕大的雨点无奈之下也只好进去,后来爸爸终于来了,我告别那位门卫阿姨和同学,坐在了爸爸自行车后座靠着他的厚实的背回家了。回想这件事情,那个7班的同学从未抱怨过自己的父母,很懂事,可我?就只给爸爸添乱了吧。唉

现如今,我也逐渐懂事了起来,在上个礼拜我生日时,我妈妈虽提前给我买好了生日蛋糕,但却被我和同学’消灭’完了,只给妈妈留了一小块,所以第二天我便让同学陪我一起去买了两块蛋糕准备给爸妈,因为那虽然是我的生日,但也是父母的受难日,我应该懂事点,不能让父母再操心,更应该做每件事情都为父母着想一下,这样才能让父母更省心。

我想我明白了成长不止是身高,年龄,骨骼肌肉的成长,更主要的是在于心智的成长吧。每个脚印都取决于自身的内心。如果我把成长看做桥,我小学一年级时的那步脚印或许踩偏了,可现如今,我又踏实の一步步走,我也将能走到桥的彼岸,欣赏到的是那一片片美景。

一只牛奶袋引起的思索

一只牛奶袋引起的思索 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五(3)班 周婧依2010年,有一个新名词——“低碳”频频出现在了各大电视节目、报纸头条。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呵护地球,环保生活。简言之,就是节能减耗。这周我们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就是调查校园资源浪费的状况。我和几个小伙伴决定放学后,一起到校园走一走。 一放学,我们就相约走在校园中。不一会儿,我就发现,在学校花坛旁的垃圾箱内,飘出了几只塑料袋。我连忙上前,想捡起来放进去。谁知,垃圾箱内已经塞得满满的,再也装不下了。嗯,这不就是校园中的第一大问题吗?我们又去询问了学校的门卫,调查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学校的门卫告诉我们,光每天师生早餐使用的面包袋大大小小起码要一千多只。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去采访学校小超市的阿姨。阿姨告诉我们:每天从小超市里卖出的塑料包装的学习用品、食物等,是数不胜数。临出门,正好遇上一位中年级的同学,我们便上前以小记者的口气采访他对塑料袋等一次性消费品的看法。这位同学有些不屑一顾地说:“塑料袋呀,使用挺方便的呀,解决了我们不少难题。很好呀!”我说:“那你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吗?”他只说:“用完了我只要堆在垃圾堆里,不随便扔就不会有危害了。”当我告诉他,一只塑料袋虽不值钱,小的只要1毛,大的也只有2毛,可它们扔在田地里,却要使 一平方米 的庄稼颗粒无收!损失何止一两角呢?我们的国家有些地方已经缺粮了,如果再雪上加霜,那么这又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呀?别看一只不起眼的一次性塑料杯子、袋、盒等,如果埋在地里,20年也不会化掉,我们的国家13亿人口每天最起码也要用10亿吧,这个惊人的数字,就会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多大的危害呀! 这位同学听得目瞪口呆,这时他才知道一次性消费品的危害,原来方便大家的一次性塑料袋竟是个隐形杀手。 其实,我们校园中浪费资源的情况又何止这些?我们还发现,教室废纸篓内一团团的餐巾纸在告诉我们,同学们已经丢弃了环保又耐用的手帕;教室没人时开得呼呼转的电风扇、昼夜不关的教室电脑,厕所、食堂水龙头边人去水还流,这一幕幕又是在警示我们,同学们已经淡漠了节电节水的意识…… 其实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比如在学校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是一种好习惯;比如每天不喝瓶装水而是喝自己灌在水壶里的水;再比如周末在家,电灯、电脑、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就随手关掉。其实“低碳人”并不难做,只要多想那么一点,你就可以作一个名副其实的“低碳人”。 我想大声地呼吁: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美丽,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让我们都来倡导低碳生活,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春天的风是平和的,可今天的风却是疯狂的。 一大早起来,天气灰濛濛的,时而刮起一阵小风。在开始下雨的时侯,风变得越来越大。 到了傍晚,刮起了大风。在教室里做作业时,耳边一直都有“呼呼”的狂风呼啸的声音。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我们教室里的同学们和老师都震了一下。以为是闪电劈到了什么东西,大家便跑出教室探出头往外看。天啊!两个广告牌都被风刮倒了!只见一阵大风把两块广告牌吹得在空中打了个滚,然后“砰”一声倒在地上。结果一块则撞到了我们学校的围栏上,那钢板都被砸成了许多块,钢板间的夹层变成了粉身碎骨的不计其数的泡沫,在大风大雨中游荡。 老师立即带着我们下楼到现场观察。我们冒着大雨在风中穿行着。在狂风暴雨的威力下我们的伞早就投降了,变成了枯萎的荷叶。我们只好扔掉伞,紧紧拉着校服的帽子,想走快点。可是在“风将军”那力大无比的阻挠下,我们使出吃奶的力气想走快点,但还是无济于事,几乎是比八十岁的老太太走路还要慢。我们正对着风,呼吸也变得十分困难,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只好背对着风,倒着向前进。突然,又是“砰”的一声,我的头被一个什么东西砸到了,我往后一转,只见成千上万的泡沫碎片直被风从操场这一头刮到了那一头。 在“风将军”的威力下,我们半睁半眯着眼前进。透过雨水,看到一位阿姨有气无力地坐在路边,歪着头,用手捂着脚。经过询问,原来她被钢板砸到了脚,两位老师连忙扶着那位阿姨到学校门卫。看完今天发生的这一切,我们回到了班里,耳边仍然索绕着如同虎啸狮吼般的狂“疯”声……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外校五(8)班 卞厚然

我的校园

朋友,你去过人称“天堂”的苏杭吗?你去故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吗?你去过美丽的永福镇明德小学吗?我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现在,就由我来给你们当“导游”,来参观一下这所美丽的校园吧!

走到大门口,你会看见有深红的瓷砖上镶嵌着几个大字—“永福镇明德小学”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大字旁边是我们学校的功臣之一—大门,为什么呢?因为呀,大门每天都像两位铁将军一样守护着我们全校师生的安全。大门里面的右边是我们学校的功臣之二—门卫老师,他们也是每天和铁将军一起守护着我们的学校。门卫室的旁边是一条宽阔的水泥道,水泥道的两旁是两条绿化带,看,它们多像两条碧绿的丝带呀!往前走,就是我们学校的综合楼了,综合楼里是功臣之三—老师和校长的办公室,还有远教、微机、仪器、少先队活动室……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文化宣传栏,我们可以在那里,学到我们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宣传栏旁边是我们的公寓楼,我们每天晚上和中午都在自己的小床上编织我们天真活泼的梦想。公寓楼后面是食堂,每天在食堂里工作的人就是学校的功臣之四—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我们每天必要的三餐都是他们住给我们吃的。食堂旁边是一块绿草如茵的草坪,草坪上有许多石桌石凳,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在那里和朋友聊天、看书,放松压力。公寓楼旁是教学楼,这里,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场所,一到上课,同学们都会唱着动听的歌儿,的到来,帮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去寻找知识的乐趣。教学楼前,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每当下课铃一响,操场就变成了一片欢乐的乐园。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一个美丽的校园;一个充满欢笑的校园;一个培养祖国新一代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