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无情的岁月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在如繁星般多的记忆脑海中有许多人或事早一忘到九霄云外,挥之散去了,就连那激动人心的领奖场面也朦胧了,可每当想起那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我的心就如大海,波涛汹涌。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天空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倾盆大雨如战士般冲锋直下。我欢快地打着雨伞,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小男孩闯入我的眼帘,他吃力地拄着拐杖,艰难地走着,虽然我是一个小女生,但是我的眼球骨碌碌一转,一个鬼点子还是油然而生。我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他身旁,鬼鬼祟祟的偷走他的拐杖,如离弦之箭迅速躲进墙角,心里不禁沾沾自喜:“看你还怎么走!”边想脸上乐开了花。他失去拐杖,就如鸟儿失去翅膀,无法再走,泥土溅满他的裤腿。看到这里,我心里猛然间凉了半截,下伸出援助之手,可是……

正当我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丢下手中的小雨伞飞奔而来。他,一双紫葡萄般的大眼睛闪烁着天真无邪的光芒,鼻子挺直而高昂,俊俏的小嘴上挂着天使般的微笑。小男孩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慢慢扶起残疾男孩,扬着小脸蛋,关切地问:“大哥哥,疼么?”残疾男孩用手轻轻抚摸着他,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咬紧嘴唇说:“*,哥哥不痛,谢谢你!”小男孩眨着大眼睛,挽起袖子,不顾泥土之脏,用雪白的衣袖认认真真地擦着,生怕有一点露缝。风雨无情,豆大的雨点顺着他脸颊滴落下来,他却顾不得擦一擦,“黑花”开在他那雪白的衬衫上,他也不皱一下眉头。残疾男孩用期望的目光环视着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小男孩微微一小,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他拾起地上的小雨伞,奶声奶气地说:“大哥哥,我送你回家吧!”残疾男孩一愣,嘴唇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又咽了下去。小男孩吃力地扶着残疾男孩,轻轻地为他打着伞,雨水却湿透了他的衣服,小男孩脸上露出了天真浪漫的笑容,残疾男孩也欣慰地笑了,土地上,留下了他们一大一小的脚印……

看到这一幕,我的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心里像打翻了四味瓶,酸、甜、苦、辣,直涌心头,真不知是什么滋味。脸上流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我轻轻地走过去,羞愧地说:“对不起,这都是我不好。”说完,将拐杖还给了他。他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与小男孩一块扶着残疾男孩,一路上,有多了一个小小的脚

名师点评:一件感人的事,在小作者的笔下愈显真实。文章以细节描写为主,从细微处发现了很多被忽略的情节,加以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形容性的词句修饰,突出了“我”和两个小男孩的人物形象,使之立体化,并丰富了“我”的内心活动,从恶作剧的心理到犹豫到羞愧懊悔一直到认错,表达了“我”从小男孩身上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道理并敢于反省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又突出了本文主题——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说明了“我”敬佩他的原因,含义深重。

(快乐学堂特聘教师:周老师) 2011-7-14 20:57:10

我忘不了那件事

我忘不了那件事 湖北省秭归县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六一班王雷蕾 “人没有了诚实的品质,可说是一亿两黄金也买不回来的呀!”妈妈这句话常常萦绕在我耳边,使我时常想起一件往事。曾记得,那是我九岁时的一个双休日,我一人在家,做完了作业,就想起爸爸从河南带回的一个稀奇物——小茶壶。这个茶壶很值钱,爸爸如获之宝,从不轻易拿出来用。我常常想:是否是电视里讲的紫砂茶壶呀,喝了会长生不老呢?好奇心趋使我非找到它不可。真是最珍贵的物品!我到处寻找,怎么也找不着。经过半个小时的“英勇奋战”,好不容易在书柜的最上层才找到。我细心地捧起小茶壶,仔细地看着。这茶壶好精致啊!它只有大苹果那么大。茶壶的陶瓷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一朵粉红色的荷花有十几瓣,荷花瓣儿都白里透着红,像小朋友的脸蛋儿。多么讨人喜爱。那一条条桃红色的小丝丝,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花瓣上。花瓣中间是一个没有成熟的小莲蓬,小莲蓬还穿着黄色的“小草裙”呢!我连忙抓来一点茶叶,放到茶缸里,然后把开水倒进茶壶里。哇!好香啊,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我急不可待地想尝一下味道。可我刚一伸手,手不由自主地摆了一下。“嘣”的一声响,茶壶掉到地下去了。漂亮的茶壶摔成了粉碎。瓷片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我不禁吓呆了,一时慌了手脚。往墙上的挂钟一看,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妈妈要回来了。说是迟,那时快,我拿起笤帚把碎瓷片儿扫到床底下。“吱——”防盗门开了,妈妈进门了。我的心里好像揣了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咚咚”直跳。但我故作镇静,走到门前去迎接妈妈。妈妈一边进来,一边递给我一个塑料口袋,说:“这是给你买的吃的。”我高兴地接过来,可心里胆怯极了。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故意找妈妈讨近乎。好分散妈妈的注意力。就这样过了三天,可我一直被恐惧包围着,心中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在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了《诚实贵于珠宝》一文,读后我深感自己大错特错。我越读越感到脸红。望望胸前的红领巾,她好像指着我的鼻子批评我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应该诚实!后来回到家里,我终于勇敢地向妈妈说了这件事,并真诚地道了歉。妈妈对我说:“孩子,其实妈妈早就发现了,只是想让你自己向我说,主动承认错误。其实一只茶壶碎了可以再买,人没有了诚实的品质,可说是一亿两黄金也买不回来的呀!”听了妈妈的亲切教诲,我心中豁然开朗。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做错了事,只要你态度诚恳地说真话,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坎上。

指导教师:李家玉 文章表达的感情必须真实,才能感人。《说真话真好》这篇作文真实地表达了小作者对妈妈的教诲十分感激的思想感情。小作者在习作中很有个性,以描写心理活动为主,在具体地叙述了摔碎精致的小茶壶后,心理变化的过程。先是害怕,后来一直被恐惧包围着,心中不安,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后来,小作者勇敢地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得到了妈妈的谅解,并深深地记住了妈妈的教育。自己深切地感受到:“说真话真好!”

祖国,我为您喝彩

祖国,我为您喝彩祖国,我为您喝彩固始县回民小学五(2)班郭苗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了一群白鸽......”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我内心无比激动:祖国母亲60岁了!1949年10月1日,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一个崭新的中国。60年来,祖国的变化翻天覆地,祖国的成就伟大辉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更是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全中国人永难忘怀的时刻!汶川地震,顷刻间,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一片废墟。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敬爱的胡爷爷和温爷爷走在了营救大军的最前列。记得,在抢救现场,温爷爷大喊:“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还记得,他揽着遇救的女孩,慈爱地亲吻她的额头,一字一字的说:“你们幸存活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正是这感人的话语点燃了人们心中熊熊的生命之光。解放军叔叔行动起来了,医疗救护人员行动起来了,志愿者行动起来了,市民们行动起来了......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地震震倒的是房屋,历练的是民族,让全世界都有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团结友爱的中国!2008年8月8日20时08分,又一个让全中国人激动不已的时刻!中国实现了百年的奥运梦。曾几何时,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可在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爷爷庄严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时,历史彻底改写。当奥运火炬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点燃的时候,“鸟巢”真正孵化了中华的奥运梦想。这一刻,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华人世界沸腾了!在奥林匹克圣火的光芒照耀下,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体坛健儿齐聚北京,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相互切磋。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也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享欢乐和喜悦。成功的北京奥运会,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和谐繁荣、爱好和平的中国!60年,新中国书写了一部辉煌的大书,大书里记载着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脚步。我为祖国感到自豪。祖国,我为你喝彩!评语:小作者在认真阅读《辉煌六十年》读本基础上,回忆了2008年中两件最让中国人难忘的两件事: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出了读后的感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自豪与骄傲!全文语句流畅生动,富有激情,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指导教师:杨子刚

毛泽东事迹

毛泽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这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发出的一则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毕业后即可担任教师的招生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年前,他考入全省高等中学的试题就是《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他以梁启超的“以教育为主脑”之说立意下笔。现在,再三权衡,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面对着滔滔北流的湘江:东侧靠着粤汉铁路。隔江望去,西岸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周围的大自然环境是那么优美。经常驰过的火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又不时传来时代的气息。

第一师范创建于一九○三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Ы惭У某南书院。同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只有一江之隔。一九一二年改称现名。它的规模、教师力量和设备,都是毛泽东以往读过的几所学校所不能比拟的。校章规定的教育方针“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即“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各种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很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У取1纠匆咽切悴牛?让?蠖?笫?咚甑暮叔衡,也一起考了进来。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皇朝变成了共和,中国却并未由此获得新生。人们在革命前所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到来,相反,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又演出复辟闹剧,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严峻的现实不允许人们长期沉浸在迷惘之中。新的一代在探索着新的出路。

毛泽东当时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他为自己规定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①。一九一五年九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这以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齑其躬(意思是: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字华生,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一九○三年留学日本,改名怀中,意思是身在异邦,心系中土。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以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而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他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假期里有时也放弃回家的机会,到板仓杨宅请教。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一九一四年,毛泽东和同学们曾组织一个哲学小组,还请杨先生担任指导。师生之间,相交甚深。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七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

这对青年毛泽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

杨昌济在长沙的学生先后以千百计,他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对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看来,杨昌济一开始便把这个学生看作“异材”的。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一九一五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从四月到八月,毛泽东共去拜访了黎锦熙近二十次。九月,黎离湘赴京,在教育部做教科书特约编辑员。两人仍书信不断,相交介乎师友之间。黎很看重他,在这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可大造”。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①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七十七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积了有好几网篮。后来送回韶山存放。一九二九年国民党军阀何键派人到韶山抄他的家,族人听到风声,就把它们连同毛泽东存放的书籍报刊一起烧掉了。一位塾师先生从火堆里抢出两册教科书和一个笔记本。

幸存的这个笔记本,是一个九行直格本。前面有他手抄的屈原《离骚》、《九歌》,后头毛泽东把它题为《讲堂录》,是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听课笔记,也间有读书札记。主要是修身和国文两门课的内容。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和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在湖南交织扎根。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在近代以来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这一批又一批的人物,绝大多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影响。他是湖南衡阳人,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晚年因隐居在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著述宏富,在学术上能独树一帜,富于批判精神。他崇尚实学,主张“理依于气”,强调“行”在认识过程的作用,颇能开一代风气之先。

近代湖南,还出了一个曾国藩,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兴将相”集团,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曾国荃等。他们也都曾受教于岳麓或城南书院。一方面执守理学,同时又师承王船山的实学。曾国藩便着力传刻《船山遗书》,糅和理学与实学,贯通内圣和外王。他镇压太平天国时打着“保卫名教”的旗号,同时又严格地整军治政。他还是早期洋务活动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一心修学储能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他一跨进一师大门,就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气氛。每逢集会,学生们就高唱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毕业生。在他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毛泽东尤其用功,还经常到杨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同时,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涤生”是曾国藩的号——引注)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看来,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稍后,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

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命题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一九一六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吮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着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一九一七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口,形同乞丐。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了纪念这次旅行,他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的课堂并不平静。

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以赞助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五月九日,袁世凯政府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时,与毛泽东过从甚密的易永畦同学因病去世了。五月二十三日,学友会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这是首长达四十行的五言古风,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它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危艰的沉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外患常同内政相联系。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开始复辟帝制。杨度等出面网罗名士,组织筹安会。湘中一度风传在京谋职的黎锦熙也被拉了进去。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九日写去一信:“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还劝黎离开北京这块“腐臭之地”,“急归无恋”。后来弄清了这是误传,他才如释重负,又驰函致歉。

反袁声浪日益高涨,就连昔日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也起而响应。毛泽东当时担任校学友会文牍,主持把三人有关时局的言论编印成《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在校内外广为散发。已从一师毕业的陈昌在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八时接润之兄书,并承赐《汤康梁先生之时局痛言》一本。”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控制着北京政权。曾参与策划护国战争的梁启超,转而致力于南北和解,以防事久引发革命危机。毛泽东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但对袁氏所培植和依赖的北洋军阀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很赞成梁氏的主张。六月下旬,他赶回韶山看望病卧在床的母亲,因南方军队在银田寺一带骚扰,被阻隔途中,越发认为政局应该稳定。

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五日,他两次写信给萧子升,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他说:“国局自上月三十日约法、国会、内阁三大问题解决后,南方相继取消独立,撤除军务院,渐趋统一。此由于南部诸英之深明大义,和段氏之中枢斡运,黎公之至诚感人,其力尤多。……中央举措,究可佩服。”这里,他把段祺瑞、黎元洪反袁的“南部诸英”列在一起来称赞。

湖南人这时驱逐了袁世凯任命的都督汤芗铭。他列举驱汤后的一些消极现象,诸如“暴徒乘机报复”,“自推长官”,无视中央而不得统一等,忧心忡忡地觉得“湘省之祸,比之辛亥为烈”,“杀机一起,报复未已。法兰西之祸,最为可惧,不意此次竟演此恶剧”。看来,在反袁前后,毛泽东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还处于彷徨时期,露出了后来一度信奉过的“无血革命”的端倪。

当时,国内报刊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人希望他下台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毛泽东却在七月二十五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而且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一九三七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这位二十四岁的师范生果然言中。

如果把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一九一六年正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前期,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后期,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他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救济时危的真理,可是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和当时的思想界状况是息息相通的。辛亥革命后几年的痛苦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件好事。旧的路子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道路。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惊醒了世人。许多人认识到,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和巩固,关键是缺少一场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也是一个根本原因。这样,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思想文化领域,主张着重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一九一五年九月,辛亥革命时当过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他撰文强调,“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之觉悟”①。

这就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由来。

很快,在《新青年》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先进青年。这个杂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铸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旧式士大夫的新人。

在《新青年》众多的读者和追随者中,就有毛泽东。当时,杨昌济为这个杂志写文章,还向学生们推荐这个杂志。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发现,毛泽东读了《新青年》后,“读韩文杜诗的兴趣降低了”①。毛泽东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的楷模。”②毛泽东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态,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为哲学便于研讨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③。这样,改造哲学、伦理学,就同变化民质、改造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相当普遍的。

一九一七年前后,毛泽东读了不少哲学、伦理学书籍。在哲学和伦理学之间,他更有兴趣的是伦理学。在他看来:“伦92二、师范生

③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摘自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馆藏资料。45

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科学。”①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记载,“余借毛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旧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这里说的是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毛泽东把它十分工整地抄录下来。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到次年第一学期,杨昌济给学生们讲授伦理学,采用的课本是十九世纪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该书由蔡元培从日文转译过来,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三年出版,约十万字。毛泽东除认真听讲外,细读了这本书,用红黑两色画了大量的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叉等符号。还在书中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绝大多数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原著的引申或批判,小部分是对原著的赞同语和章节提要。他批阅的这本书后来被一位同学借去,直到一九五○年,托周世钊还给了毛泽东。

他当时为什么这样下工夫去读这本书?毛泽东从周世钊手里接过它时,有过解释。他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毛泽东贯穿《伦理学原理》的批语的基本观点,是哲学上的二元论。他说得很明白:“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①他认为,事情有的是发生于自然的,有的是得之于人为的。后来他说自己早年信奉过康德的心物二元论,大概就是指这样的观点。

二元论的特征是调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青年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自然观方面,他说:“凡自然法则者,有必然性”,“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吾人之心灵本之自然,其范围有限,安能有一毫之创作”。这是他从原来接受的唯心主义观念中逐渐解脱出来、走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二元论的通病,是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作出唯心的解释。毛泽东也是这样。他说:“实则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管辖也”;“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

如此强调主观观念的决定作用,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有它的必然性。知识界中推崇思想革命的社会时尚,本身就容易夸大精神的作用,过分强调主观对改造社会的能力;再加上毛泽东本人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主要是孔、孟、程、朱、陆、王以及新康德派、新黑格尔派的思想。杨昌济说自己以《伦理学原理》为教本,“所讲不限于西洋之伦理学说,中国之先儒如孔、孟、周、程、张、朱、陆、王及王船山之学说,亦间取之”②。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陆(九渊)、王(守仁)学派13二、师范生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

毛泽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同此。

47

更为杨昌济推重,毛泽东当然也受到熏陶。他常和蔡和森、张昆弟等讨论宋明理学,研读过朱熹编的《近思录》、《四书集注》和《朱子语类》等,对朱熹、王守仁都很佩服。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便常用这些观点来作比较,发挥原著的一些论述。诸如“孟轲之义内,王守仁之心即理,似均为直觉论”;“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等等。

中国近代社会正处在空前剧烈的变动中,旧的传统秩序渐趋崩溃,外患内乱迭起相承,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这就使“尚动”“主变”成为人们寻找出路的重要倾向。这个时代特点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探索中,并蕴含着浓厚的辩证法色彩。一九一七年,他曾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①的观点。在《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他写道:“此世界中变化万殊。”还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考察当中,说历史从来就是一个治乱交替的过程,声称特别喜欢战国七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那些“事态百变,人才辈出”的时代。认为:“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用这个观点看当今中国,他说:“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对于中国社会,他的意思是“必须再造”,再造的办法,是“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因此,“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造社会的乐观激情。他后来从大乱求大治的想法,看来是早有伏笔的。

在“动”中求变、求新,其内在依据是什么呢?毛泽东当时特别重视两个概念。一个是“差别”。他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如阴阳、上下、大小、彼此、好恶、美丑、是非、正反、明暗、胜负等等。“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另一个概念是“抵抗”,即各种差别引起的压力和反抗。毛泽东特别赞同泡尔生提出的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称其“无抵抗则无动力”的论述,是“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他热情洋溢地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他过去那种向往社会“大同”境界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觉得即使人们真的进入了“大同”社会,“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把“差别”、“抵抗”这两个概念,和“动”、“变”及“成毁”联系起来,表明毛泽东当时的认识已接近矛盾构成事物并实现转化的辩证法观点,还多少同社会历史发展有所联系。他后来关于矛盾普遍性的理论,大体也滥觞于此。

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根本点,就是首先要把握住事物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它的意思,是在面对万千事物时,要从大处着眼,首先抓住它的根本。把根本抓住了,其他枝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以后,他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很有些像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道”(老子)、“理式”(柏拉图)、“绝对精神”(黑格尔),总之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朱熹就曾说万事万物皆源于“一本”,“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杨昌济讲课时,也特别强调,“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此所谓贯通大原也。”①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给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集中表述了对“本原”的看法。

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这样,毛泽东开出了自己的救国药方:“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封信是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八月三十一日,黎锦熙收到信后,在日记里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把“本原”落实到“人心”上面,就是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建设。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把自己这时的主张概括为两个,一个是“精神上之个人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

针对封建专制和束缚个性的三纲五常的旧道德,主张个人主义,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毛泽东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始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他认为,人类的目的在实现自我。但他在个人主义前面加上“精神”两个字,却有他自己的特色。这种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力求达到最高境界,使“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正鹄”不能只是“纯然利己”,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和价值。例如,看到自己所爱的人有难,关键的时候,“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浃,吾意始畅”。否则,自己的生活就不完满,就“未达正鹄”。依此类推,“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他甚至极端地说:“予谓人类只有精神之生活,无肉体之生活。”这种理解,已经超出了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义,包含着新道德观的萌芽。

关于“现实主义”。毛泽东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能脱离现实去追求虚幻的理想和价值,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我”。他说:“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一方面,他反对空谈,“凡吾思想之所及,吾皆有实行之义务”;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道德行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反对盲目动作。毛泽东写道:“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极高”是指追求独立不羁。“极卑”是指我终究又“一毫跳不出此自我以外之世界”。这个矛盾,他已觉察到了,但一时还不能完整地加以说明。

毛泽东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觅着、遨游着。他从中外文化里汲取营养,又闪烁着他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慧之光。他这个时候并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宇宙之真理”。夸大精神力量的唯心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无疑占有很大比重。这期间,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杨昌济的赞赏,得了一百分。

但他这时的思想并没有定型,还在探索过程中。当他写下《伦理学原理》批注时,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道:“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然未定。”既然还“茫然未定”,就得继续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这类状况是常见的。由于他坚持把改造社会、匡济民族危亡作为出发点来进行理论探索,决定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他坚持一种从我做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在进行理论探索的时候,一直特别注重自我思想修养的磨练。

毛泽东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或许,他当时的实际活动比保存下来的几篇文字表现得更富有个性和朝气,对他以后思想发展产生的作用也许也更大。

说来很有趣,毛泽东这样一位后来举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体育论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体育之研究》,全文约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杨昌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陈独秀的。他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说:“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应该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针对重文轻武的颓风,他提出一个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育锻炼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许多好处,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可以说,《体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对体育这个运动形式的研究,毛泽东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这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后来十分著名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编的一套体操。他当时采用的锻炼项目很多,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

所谓风浴,张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记载:“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概。”所谓雨浴,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顶,再返回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同班好友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①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毛泽东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他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曰: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确实一直表现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这种惊83毛泽东传(1893-1949)

①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的批语。所引这段话,是对《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的解释。

54

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对事情能“见得透”的基础上的。这是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近二十个项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学生参加,当选者三十四人,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毛泽东的胆识,半年后有过一次受到众口称赞的显露。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线向北溃退。长沙市民很是惊慌。一师位于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必经之地,随时可能遭受劫掠。学校当局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些零散溃兵途经校门口,都不敢轻易闯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张皇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毛泽东便派人去交涉,他们全部缴了枪。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

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同班同学邹蕴真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旧,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①第一师范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毛泽东的社会活动日益扩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学友会改选时,他担任总务,还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从前这两个职务都是由教员担任的。学友会会长由学监方维夏代理,毛泽东实际上主持工作。学友会开展了许多课余活动,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这年上半年,学校曾办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员上课,办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这学期还办不办?由谁来办?大家看法不一。毛泽东认为这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方维夏同意他的意见,并决定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办,由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十月三十日,毛泽东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倾吐出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的拳拳之心:

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教的是写信、算帐,都是列位自己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快快来报名,莫再担搁!

这则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毛泽东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毛泽东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进了《夜学日志》,说工人要求入学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们分发广告时,“大受彼等之欢迎,争相诘问,咸曰‘读夜书去!’”这大概是毛泽东最初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

在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正在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就是看到毛泽东张贴的《征友启事》后结识的。他们多来自农村,了解民间疾苦,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正如毛泽东后来追忆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①

从一九一六年开始,他们讨论最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他们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猛烈冲击,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生活之追求”②。发生这种“一个翻转”的剧烈思想变动的,自然也包括毛泽东在内。在这个基础上,一九一七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

要成立团体,首先得有章程。一九一八年三月,毛泽东和邹鼎丞开始起草会章。萧三的日记说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萧子升——引注)来坐已久,交阅润之所草新学会简章。二兄意名为新民学会云。”“四月八日,接二兄手书,力主子出洋。附来润之所重草新民学会简章。”“四月十三日,夜,润之来,明日新民学会开成立会。”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个星期天。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萧三、张昆弟、陈书农、邹鼎丞、罗章龙等十三人,再加上没有到会的李和笙(维汉)、周世钊等人。这样,最初的会员就有二十余人。经过讨论,通过了会章,以“新民”为会名,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团体。成立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它的会章重点强调个人修养,政治性还比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当时达到的思想水平,受杨昌济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但它和毛泽东当时的实际想法也有距离。对此,毛泽东稍后曾有一个说明,他说:“会章系鼎丞、润之起草,条文颇详;子升不赞成将现在不见诸行事的条文加入,颇加删削;讨论结果,多数赞成子升。于是表决会章的条文如次……”。①联系到萧子升后来一直不赞成激烈变革、主张温和改良的思想,被他认为是“不见诸行事”而“颇加删削”的条文内容,大致属于毛泽东当时更高远的理想追求。

三个月后,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学会的组织活动问题,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说:“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蔡和森还表示,“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①看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正是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求中国的出路的。

这时,会员多数已经从学校里毕业或即将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呢?学会成立之初,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愿“堆积”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毛泽东也认为,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开辟一个方面,对将来大有好处。“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

两个月后,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他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这年他满二十五岁。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奶奶是星星

小引:跟了奶奶十五年,还没有正正经经的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刚好可以借此机会为她写点什么,以便他日后逢人就可以说:“瞧,我孙子给我写过书哩!” 奶奶是星星 一、奶奶的脚 奶奶的脚仅有我的手掌那么大,胖乎乎的像那一口就可以吃下去的水萝卜。曾经我捧着她的“三寸金莲”,盯着那曾经并在一起的五个蚕豆似的趾头,心里纳闷那窄窄的裹脚布有何威力把一双大脚委屈成这般模样。而奶奶却很满意这双小脚,在她年轻的时代,姑娘们追求小脚婆同现代人追求苗条那样热情。 显然这双小脚为她带来不少荣耀,不知这是奶奶的幸事还是造物主的悲哀。奶奶的脚忙呦!从早到晚像两只钟摆不停地交替。早上起床就跑去打开鸡窝,把鸡撵出来,也不管它们愿不愿意,似乎鸡也必须懂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硬道理。接着跑进屋里,象撵鸡一样把我从被窝中揭出来,然后就急急忙忙地点燃了村子里第一缕炊烟。 二、奶奶的幽默 奶奶总是很乐观,她时不时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子逗乐自己,也感染他人。如我说“明天考试,可怎么办呀!”奶奶接过话说“考五也不怕,咱肚子里有东西就什么也不怕。”我擦去笑出来的眼泪,细细回味奶奶的话,顿悟到——充实的人是难不倒的。 奶奶有时也是固执的。就如看电视,她总是把里边的人物按好人和坏人分开。当我跟她争论某个反面人物不应归为好人时,她就红着眼给我举出这个人干过多少好事。我说不过她,只好竖起拇指夸她有个性,有见解。而奶奶会为她固执换来的成功乐个不停。 三、我给奶奶的吻 那是在初三的时候,我读到一篇关于亲吻母亲的文章,写得很感人,于是我也决定亲奶奶一口,当然我趁她不注意。把嘴唇轻轻触及到她粗硬而厚实的脸颊时,心中竟莫名的感动,刹那间的感觉至今难忘,仿佛亲到的不是脸颊,而是一颗因操劳而皱褶的心。奶奶被我的举动弄懵了,瞪大了眼盯着我,好像要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 虽然我吻奶奶时,奶奶不像书中写得那样泪如雨下,但奶奶那欲言又止的表情告诉我,她很满足。如今我每次离开家都会轻轻地吻她一下,奶奶所有的嘱托都化为一个会心的微笑和长久的目送。 四、我眼中的奶奶 奶奶是个站在灶台边,嘴里说着要为我炒菜,一阵噼里啪啦之后却无端添进半瓢水,盖上锅盖猛烧的人。奶奶是那个迈着小脚,一步步走到镇里,把我从游戏厅里拽出来,用尖尖的小脚把我踢回家的人。 奶奶是那个拄了拐杖,站在巷子口,等那辆载了她小孙子的汽车的人。 …… 奶奶就是奶奶,今年80岁了,身体健康,精神爽朗。 指导教师 苏成) [点评]: 文章从生活中选取了几幅画面,写出了我眼中的奶奶形象。 1、标题新颖。用比喻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暗含对我的关爱与影响。 2、层次清晰。用小标题的形式,既突出重点,又浑然一体。 3、详略得当。前三节写了具体的对象、事件,最后一节概括地写了几件事。 4、细节描写。如第二节写奶奶幽默的语言,第三节写我亲吻奶奶后,奶奶“瞪大了眼盯着我”的神态。 5、比喻、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的生动性。如写奶奶的脚忙“从早到晚像两只钟摆不停地交替”,写我亲奶奶的脸颊“仿佛亲到的不是脸颊,而是一颗因操劳而皱褶的心”。第四节运用排比句式扩展了事件,丰富了文章内涵。 (祁万明 评)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知识要点:1、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2、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考试说明: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2001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2001年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o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6)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12-1]家庭给了我

要求:①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可以给你理解、支持、帮助;可以给你欢乐、烦恼,甚至痛苦;长辈的爱,可以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请你选一件具体的事,写一篇记叙文。②先在横线上把题目填写完整,再作文,如“家庭给了我快乐”。③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导思: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人之所以觉得幸福,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作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可以给你理解和支持,也可能给你烦恼和痛苦;可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束缚你的发展……打开记忆的大门,寻找给你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给世人以启迪。

1、文章开篇就迅速切题,行文要有波澜,突出重点,容易使文章条理清晰(记叙可以运用倒叙),结尾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主题升华。

2、表达方式应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描写。

3、语言要做到简洁朴实,以情动人,不少于600字。

[12-2]今天你就将要初中毕业了。回首初中时代,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③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描写,议论要因事而发。④字数600-900,不足600字或超过900字,每50个字扣1分。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1、审题,体裁是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一次”决定选材只能选一件事,“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2、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3、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4、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基本合乎要求了。但如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生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在通顺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修饰,注意用词的贴切和句式的变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工整的字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得到好评。

相关阅读: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扩续缩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虚实相应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结构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选材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景物情志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引议联结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有理有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拟题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应用写作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拓展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文从字顺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自我修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一件有趣的事

童年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童年的事就像沙滩上的沙砾,道不尽;童年的事就像万花筒,转一转,五彩缤纷。在这五彩缤纷的童年里,布满了天真与无知。而这些,却成了童年趣事里的主色调。

记得九岁时的一天,在家闲着没事,就想去打羽毛球,可是家里只有球拍,没有羽毛球,羽毛球坏了,忘了买。对了,我可以自己做一个。于是我先去找来一块又小又圆的纱布,然后我去问爸爸要了支502瞬间胶水,看了看,好像少了一样什么东西。噢,是鸭毛。到哪里找呢?左看右看,没有呀。噢,对了家里不是养有几只鸭子吗,去拔它几根不就可以了吗。

我先过去抓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鸭子,正准备拔毛,鸭子生气地向我冲来,我赶紧跑,可是这只死鸭子就是穷追不舍,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鸭子,没想到被石头绊倒在地,成了个“狗啃屎”。这只死鸭子在我脚上不停地用嘴戳,还在我的脚上拉了一堆屎,真是愁死人了,害得我用了半瓶沐浴露才洗干净,真是“羊肉没吃着,反倒惹了一身臊。”

从此以后,我便不敢惹鸭子了。

南康一小三年级:庞良懿

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中第六册三单元作文:一件难忘 人教版高中第六册三单元作文:一件难忘 关于爷爷的作文:一件感人的事 关于哥哥的作文:一件悲伤的事 一件难忘的事——记事作文 编辑推荐

静下心 世界其实很美好 之前 看到过 今天再看 还是很感动

静下心 世界其实很美好 之前 看到过 今天再看 还是很感动回家的火车上,一个姐姐坐在我对面,很平静得坐着,突然之间,她的电话响了,我看着她打电话,是她的妈妈打来的,她说着说着,突然哭了出来,对着电话说:“妈,我复试没过,我好没用,研究生考不上,工作也找不着,男朋友娶了别人,妈,我怎么办?怎么办?”泣不成声。不知电话那头说了什么,就见这个姐姐哽咽着说:“好,我回家,恩,回家。”突然之间很难过,因为我也毕业了,没工作,但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我先说一个.那天过马路天桥,迎面走来一家三口.女孩打扮得非常IN,吊带衫和牛仔短裤,身材也满好,戴了一副大大的墨镜.说实话我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心想这女孩挺PL的.然后一眼扫到她的父母,我顿时大跌眼镜.父母明显是那种农民的质朴打扮,灰头土脸的,老爹白发斑驳,老娘步履蹒跚,还驼背……不过,我当时还是被那家人的一个细节打动了:女孩走在中间,紧紧地挽着两老,虽然戴了墨镜,但满脸抑制不住的幸福感。而两老则满面笑容,就是那种享受天伦之乐的感觉。说实话,网络给我们展示了社会上太多的丑陋面,什么虐待老年人啊,儿女对父母不孝顺啊,让我们觉得现代社会实在是冷漠的而庸俗的……看到这样一个时尚的女孩父母却是那么的土气,我有惊讶过,但看到女儿挽着父母的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模样,我又不禁感叹:子不嫌母丑是绝对的,可是本来儿女就该做的事,我却大发感慨,是不是过于敏感了?==========一次我在街的一个角落看到一个流浪汉,不是很脏的那种,但也确实穿得很破,他自己很慵懒地坐在台阶上,身边有两条流浪狗,围着他转来转去,看起来狗儿蛮开心,流浪汉也很惬意,时不时地摸摸狗,感觉就像一家人。我看了很感动,虽然人是无家的,狗是无主的,但无家的人收养了无主的狗,他们在一起却是很好的伴儿,都不那么孤独了,这个情景我一直很感动。============晚上街上看到一个清洁女工要收工了,她老伴来给她送盒饭很普通的场景,但是一直都记得============一年前我的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奶奶走了以后我就很怕再看见阴阳相隔的场景,昨天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了一大帮人进花圈店买那些人过世以后用的东西,走在最后的一个MM哭得泣不成声,我顿时就呆住了,想起了一年前的我也是这个样子,站在原地呆了好久,回过神来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奶奶走以后我还特别看不得再街上走着的步履蹒跚,孤身一人的老人,每每看见都觉得心酸~~~============前些年我一个人跑到乡下散心的时候遇见过一对老夫妇真的已经很老了他们就坐在自己家门口晒太阳老婆婆说她口渴了那个老公公就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去给她拿水老婆婆看着他的背影吃力的说:你慢点老公公就回头对她笑了一下就继续往屋里走没去端水当时那个老太太的表情真的很幸福很多年了我都没有忘记这一幕============坐地铁的时候~高峰期人很多挤得要命~我靠在门边~看到一个很老的老婆婆走了进来~然后一个看起来很流氓的满身纹身和很多耳环听着mp3的年轻人站起来很有礼貌的说“老婆婆你过来坐”~跟他的样子很有反差~反而让周围的人都会心一笑~觉得这小伙子真可爱~~~还有就是每次看到一对老人家牵手散步逛街都觉得莫名的感动~希望以后自己不用孤零零的===========有次路过一平时不去的地方那条路以经营汽修气配摩托车的店铺为主,脏,乱,嘈杂,人多车多.环境让人烦躁.一对恋人站马路边上说话,那男的应该是某店铺的工作人员,一身油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我走过他们身边时,正巧一摩托车从那女的身边开过,距离很近几乎是蹭过去的.那男的一把抓住女朋友胳膊往自己身后拽,确定车没碰到她后,说了句你看你,小心车.那语气特温柔特自然,夹杂着责怪宠溺种种感情,我估计演技再精湛的演员,也不太容易演得出这种口气.然后那天我心情就很好,生活处处是偶像剧啊============今天,走在路上,看见马路边一个阿姨杵(这个字是不是错别字啊?我忘了,看了半天,觉得这个字最象)着拐杖,带着狗狗散步,那只普通的小狗,不象其他出来玩的小狗那样撒欢似的往前跑,而是踩着小碎步,却又象是原地踏步似的慢慢往前走.狗狗的活力让它静不下来,但是,它又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主人脚不方便,走不快,于是,就有了这样滑稽的小狗.我只看见他们短短几分钟,心里,却突然很感动.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仇视狗,说狗乱解手,那那些随地乱解手的小孩少吗?并不是说狗乱解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比狗更聪明的人随地大小便,却不能忍受狗呢?说人会听话,长大了就好了,那也是有人教的,小朋友才知道随地大小便是不对的,同样的,有人教的狗就不会随地大小便,只有没有人教的狗才会,说半天,是狗的问题吗?是狗耽搁了人吗?============下班后在KFC看到感人一幕:走进去时,看到一个乞丐大爷坐在靠门口的座位上,心想,服务员蛮好的,不象别的地方会往外赶。然后就去排队了,隔壁队伍正好有个老外女的也在买,买了一个套餐堂吃,再买了4个汉堡带走。等我买好了准备出去时,看到老外吧刚买的套餐给了那个大爷,那个大爷感动的伸出手跟她握手,她也紧紧地握上了,然后带了汉堡走了。真后悔忘了掏手机拍下这一幕,更后悔没有也给大爷些许帮助。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复杂的让我来不及作出一些决定。真的,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与老外有差距,也许是社会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暂时收起善良,害怕善良会成为弱点。===========经常被感动,说个最近的吧——有次过红绿灯的时候,一只得了病没毛的狗狗在红绿灯时间快完的时候打算冲过马路,一个协勤阿姨呼啦吹了个哨子(特意为狗狗吹的),那个狗狗还真乖,真的就不走了。停在阿姨身边,阿姨就跟它讲,你等等再过,现在有车,乖。——我哗啦就哭了。不知道为什么。还有次,我在楼下买水,才搬到这幢楼1个月左右吧,天天打那个摊前经过,有时会买东西。那个叔叔,用生气的语调,讲“你一天在做什么啊,比刚来的时候瘦这么多了,减肥做什么,好好的年轻人”。其实我们平时基本上不怎么说话。当然,我也没有减肥,只是心情一直不太明朗。不过好感动。真的。尤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人对你这样讲。============去乐山的时候,在山下休息,有个检空瓶子的老婆婆,脊柱整个弯曲的像个句号,上肢已经完全萎缩变形了。爸爸说她是有严重的什么什么病,据说发作会很疼。很老很老的一个老婆婆。我刚好刚买了一瓶冰的脉动,里面一大块都是冰陀。真想马上喝光把瓶子给她,可是冰化的没有那么快,我只好拼命摇瓶子想让冰化快点……结果老婆婆好象看明白我在干吗了,居然笑着坐到我对面说:“不着急,我坐一会。”我这辈子最坐立不安的就是那时候了,开始玩命的晃瓶子……老婆婆就一直对我笑……后来终于冰被我喝的差不多没了,我把瓶子递给她的时候,她对我笑了,口齿不清的说:“谢谢啊,姑娘。”去了一趟乐山,我觉得我做的唯一值的事,就是尽可能快的干掉了那一大瓶冰坨脉动,虽然冰的我太阳穴疼=。=虽然那老婆婆看起来过的很艰难,疾病缠身,可是她笑的真的很满足的感觉……============3年前,在公交车上,一对中年夫妻,衣着朴素,一前一后的坐着,丈夫坐在妻子后面,他很自然的帮妻子理了理头发,然后说:“你看,又有白头发了。”然后拔下一根递给他妻子看。看了不少年轻情侣、老年伴侣的默契幸福,觉得只有这对中年夫妻的最打动我。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中间不知怎么办”,中年的恩爱最难得吧============路过居民区.一少年自屋里出来.突然,从他身后跟着跑出来个女孩儿,喊道:我想要嫁给你~当时觉得,实在是太甜蜜了~============我说一个还在上学时候的事儿某天中午,我去西湖厅打饭,排队排在最后一个,这时候有个而立之年的哥们站我后面,带一副眼镜,衣襟齐整,文质彬彬。他就突然很小声的在我耳边说话,很腼腆的那种:“同学,你好。我从这里毕业很多年了,很怀念,很久没有吃到过学校的饭菜了,你能不能用饭卡帮我打一份饭。我给你钱。”西湖厅只能用校园通打饭,不收现金的。我当时相对比较成熟的,虽是学生,但戒心还是比较重的。但他的神态表情让我很不好意思拒绝,也不像那种坏人。只不过一顿忆苦思甜饭罢了,真是师兄呢对不对,没必要度人之腹吧。于是很豪爽的对他说,哥们,这顿饭我请了,点你喜欢吃的,没什么!他一直在那很不好意思的抿嘴唇,说,不行不行,不能白吃的。等都点完,我一抽卡就跑了,他在后面追,小兄弟,给你钱给你钱!我脸都红了,一顿六七块的便饭而已算什么啊,真是的,忙说算了算了,客气什么啊!我就跑到餐厅找座吃起来了,快吃完的时候,那位兄弟过来了,探探身,说终于找到你了,你跑得真快,给、给你钱,不能白吃的,说着塞我一张五十的小黄鱼儿。我愣了,你这是干什么啊,大哥,说了这顿我请了,你客气什么啊,甭客气了!你这样搞的瞧不起我咋地。他又笑笑,不行不行的,你收下吧,学校的饭还是很不错的呀,你慢吃……边说边退着转身走了。我尴尬的笑了笑,想去追他跑远了……这件小事一直留在我心底,或许不怎么样,但是确实打动了我。每人都有那些斑驳的记忆残留,童年的、少年的;美的、丑的。也许某日某刻,你在为生活奔波劳碌之余,也能怀念起学生时代的饭菜来,想去再尝一尝呢?说不定的。============晚上7点左右的车还是比较挤的,正好看到一对祖孙上车,小家伙大约小学1,2年级,长得挺俊俏可爱的,拉着他奶奶的手一直在说个不停,然后靠门那有个姑娘给老太太让座,老太太拉那小家伙让他坐,他说什么也不肯,用整个人顶着他奶奶,让他奶奶坐下,还特礼貌的对那姑娘说“谢谢”,然后小手一拉,非常神气的站在奶奶旁边。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感动,比比那些个长到十一二岁,还要老一辈的给他们占座,坐的还挺理所当然的小孩就觉得这个男孩子太可爱了。============昨天上班时去早餐店买早餐,我前面背个大书包的小男孩跟窗口的阿姨买了一个鸡蛋饼和一个烧饼,他还特别提醒,那个烧饼要分个袋子装,买完后他就边点零钱边走,走到经常在早餐店边上乞讨的大娘跟前,把手中的五毛钱放在她的口盅里,然后把那个袋子装好的烧饼也放在了里面这真的把我震了一下,谁家的好孩子啊============这个说说自己的一件事,也就是让座的事,那个老爷爷一看身体就不好,看的出来手上刚打了点滴,我就让位给他了,其实很普通的一事,后来老爷爷下车的时候走门口了突然回头对我笑了笑还点了下头,我那个时候觉得异常的开心,虽然让座给老人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那个笑容让我很是感动,所以我一直都记得!~~============有一次在回学校的车上,看见一辆三轮车.车上堆着些杂物,像是垃圾什么的,但应该不是,忘记了.车山还坐个一个女人,男人在前面蹬车.两人都穿着很破旧,且很脏的样子.但我看见那女的脸上表情很平静,又像是种幸福.当时我就觉得很感动.人穷又怎么,穷的是金钱,不是感情.车子很快从他们旁边掠过,他们也慢慢消失.但这一幕从来没在我的脑海中消失过.============是偶高中的某一个夜晚,下了晚自习,大概是10点左右吧,我一个人骑车子回家.当时是夏天,正在下大雨,好象也停电了,路灯也不亮,我心里特别的害怕!在刚拐到一条街上时,后面过来了一辆车,我本来以为他她肯定就直接开过去了,谁知这辆车一直开的慢慢的在我后面跟着,用车灯给我照亮,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很感动,也很感谢那个不知名陌生人!下大雨的深夜,他她应该也是急着回家的吧,却愿意为一个陌生人照亮!===========有一回乘地铁,看见一个要饭的小男孩端着个碗一个个车厢地讨过来,但是他不是特别认真的那种,不会缠着人要。他走到我坐的这个车厢时,我斜对面有个妈妈带着孩子,两人在一起说话做游戏,那个小孩笑得特别开心——然后就看到这个男孩扶着旁边的一个扶手专著地看着他们做游戏、看着小孩幸福地咯咯笑……后来他也跟着笑,笑得特别开心,就好象是他自己在玩一样。再后来他好像完全忘了要饭这回事,一边笑着一边跑开了。都是孩子,但同人不同命,别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的孩子可恨在哪里,却被环境给耽误了============一个十字路口,有两个打扮非常另类的年轻小伙子在等红灯,嘴里还骂个不停,什么脏话都有.我听着特讨厌,心想怎么这么没素质.旁边还有老人呢.不注意影响.绿灯了,我赶紧骑着车子过去了,回头看了下,我惊了.那俩小伙一人搀着一个老人慢慢的走过人行道.边走边说,大爷,您慢点走.小心那些坑.老人不住的点头说着谢谢.等到过了人行道后,这俩人放开老人后,嘴里还不住的叮嘱着..老人笑着点头走了.这两个年轻人又开始继续对骂.我突然觉得其实他们没那么讨厌.嘴巴坏的人心未必坏.============不知道我母亲去世了很多年,我父亲现在仍然顿顿吃饭给我不在世的老妈盛一碗算不算?顿顿不落,很多年了。============有2位难民,虽然他们是乞讨者,但是很让我感动.第一个是90年代初的一个暑假,家里就我跟妹妹.有位中年阿姨敲门并用费解的普通话跟我们说话,我们只能猜出个大概意思:她家里遭大水,所以出来讨饭......我们俩小孩身上没钱,就舀了几碗米给她,还给她苹果,她很高兴地接了,说留给她小孩吃!第二个发生在我高中的某个暑假,大中午有位衣衫褴褛的跛腿大叔上门乞讨。但是他不要钱,只要粮食衣物之类D.奶奶翻出了一大包旧衣物给他,还请他吃饭,大叔很感激,但是怎么也不肯进我们家门,说自己身上脏.那么大的太阳他就坐在屋檐下吃了一顿饭.我记得我还好奇地问他,发大水全国都号召救助呀,怎么他们还要跑出来乞讨?大叔悲愤地说那些资助被一层层刮,到他们真正难民手上的东西少的可怜,而且都是挑剩下的.============大概每周一的早上就会有两三个人来维持公车秩序其实我挺烦他们的总是要让车按秩序开过来啊什么的搞得上车会变的很慢后来有一次我眼看721来了就像往常一样赶紧跑着冲上去(基本上我上车的时候都很挤的早点上车会稍微不是那么挤)结果正跑着感觉有人在我背上拍了一下然后一个声音说别跑那么急啊小心车啊(武汉话)因为我跑得速度很快那声音迅速变小一下子就没了当时我也没感觉到什么后来上车了静下来才意识到是应该是维持秩序的人说的突然觉得挺感动因为我不是武汉本地人这种类似长辈关心晚辈的话已经很少听到了。。。还有一次是我去动物园玩儿被蚊子咬了好多大包不知道涂的花露水有问题还是怎么的第二天起床脸上过敏的厉害巨肿眼皮都抬不起来BF就请假带我去医院打针我就像瞎子一样让他牵着我后来我们在买早餐的时候突然下了暴雨就站在一旁躲雨卖早点的中年大婶就问我怎么了我们就跟她说了情况说着说着她说这么大的雨你裤子太长了肯定会打湿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就突然靠近了弯下腰帮我把裤腿卷起来很自然好像我是她家亲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不停的说谢谢之类的她就一直很纯朴的笑容当时真的好感动============自己也做过,记得在大二的时候,深秋了,已经很冷了,看到一个老大爷,不像是一个乞丐,但是也是比较朴素的,那天晚上在路边铺了毯子,盖着被子,准备露宿街头,我有些不忍,买饭的时候,多买了一份饭,一份蛋炒饭,又买了一瓶矿泉水,热的。放在老大爷旁边,叫了声大爷,就走了。过去了4年了,当年的那一瞬间还记得,饭和水是暖的,自己的心也因此是暖的。有时候想想,你对你爱的人也好,对萍水相逢的过客也好,对他们的好是你的权利,并不是一种义务。============我的这个说不清楚怎样,不知道会不会被骂,但是当时我的确被感动了。我大三那年暑假自己打工,每天晚上下班很晚。有天下班的时候都九点多了。我匆忙往住的地方赶,那个时候很冷。在快打车的时候遇到个女人,很淳朴,还抱着个小宝宝。然后她给我说什么身上钱丢了,来看谁谁的之类的。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是骗人的,因为街上的太多了。但那个时候我的确不知道。看着她一个女的,那么冷还在大街上,那个小孩子冻的脸通红。。。那时候我身上就不到50元。我留了5块搭车,剩下都给她了。她有点发呆。。。愣了下。我就赶快走了,刚走两步看到路边卖饼的,觉得那小孩好像好饿,又买了个饼。又回去给她。这个时候那个女的有点傻了。。也许是想怎么会遇到我这么傻的吧呵呵。不过那小孩看起来真是可怜。我把饼给那个小孩,说快回家去吧,这么冷不要带着小孩在外面了。那个女的一下子就哭了。。。我当时有点吓到。然后她又把我刚才给她的钱往我手上塞,说我不要你的钱。。我当时就有点反应过来了,她应该是骗人钱的。但是她主动把钱给我我还是蛮感动的。觉得人还是有善良的一面。============一次在吃面对面2个流里流气的的两小伙,好像是附近理发店的学徒吧,头发造型也很奇怪,说话声音很大我对他们没什么好感过了会经过一个乞讨者(身体残疾,趴在小轮车上)小伙子甲想都没想就往口袋里掏了5元钱,给的时候掉了风还把钱吹到了旁边那小伙子甲指了一下,意思让乞讨者自己去捡就是了小伙子乙立刻拍了小伙子甲一下说“你给人家钱要有诚意,怎么能这样子哦”小伙子甲嘿嘿地笑着跑过去把钱捡起来双手递给乞讨者。。乞讨者连声谢过后走了。。。我愣住了。。。觉得自己挺惭愧的,小伙子一个月最多800元工资,可他们看到乞讨者想都没想就给了============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睡过了头,急急忙忙往学校赶可是自行车车链掉了,我怎么叫妈妈她也不出来(我家住四楼,她睡着了没听见)我推着车子边跑边哭,怕班主任骂,有几个民工,穿的很廉价那种西服,脏兮兮的,刚吃完饭从路边饭馆走出来看见我,就过来帮我安车链安好以后弄了满手黑油然后对我说好好学习啊很感动...============想起来自己以前把一对不认识路的老夫妇从体育公园坐公车送到七宝老街的事情...那些司机好坏,明明到老街的,看他们夫妇行动不怎么利索,都说不到的!害他们白等了一个多小时!虽然为了送他们我兜了个来回,但心里面那个兴奋呀~~~============去年刚毕业工作时候,那一阵老下雨,有时候带伞去上班,晚上下班不下雨伞就忘单位里了,有天早晨又下雨伞在单位里,在那等公交车,雨下的有点大,我就在站牌附近一棵树下避雨,基本无济于事,身上还是湿了不少,估计看起来有点狼狈...或者可怜吧,这时一个上学的孩子,十来岁的样子吧,好奇地看了我两眼,然后走到我身边努力把伞举高帮我遮雨,我急忙说不用不用,赶紧上学去吧...当时心里很感动很温暖...素不相识啊============有一次在公交站台等车,看到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妻也在等车,那个老婆婆趴在老大爷的怀中,很安详地闭目养神,而老大爷一动不动,静静地等着车,好像周围的喧嚣和他们没有关系一点。他们就这样相拥而立。。。好感动。。。============出去旅游,人生地不熟,当时下车的时候天还没亮,看到个骑自行车的大爷,就问他某某路怎么走,大爷给我们讲的特详细,过几个路口,怎么拐弯,然后大爷骑车走了。过了大概十分钟,突然听到有人喊我们,居然是刚刚那个大爷,大爷说前面经三路口施工,你们走路小心点,从旁边绕过去就行…大爷是特地折回来告诉我们这个的,当时天都没全亮,我感动的都快飙泪了…以后我也要对别人这么好…============在西单看到一对老夫妇,男的眼睛是瞎的,在过天桥的时候,老婆婆就用一根竹竿领着他过街,下了天桥,两人就各走各的,虽然看不见,但那个老爷爷却总能跟在那个婆婆身后。途中,两人没有说过一句话,我就跟着他们走了一路。。。当时差点就哭了。。。============那天中午和男友逛街,在街边一个居民楼下面的台子上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睡觉,很脏,我们动了恻隐之心,想给他点钱,可是他睡得好香啊==男友掏出钱放到了他旁边,怕别人捡走还塞到他衣服下面点,呵呵~我俩偷摸跑掉了……============发生在我妈妈身上的事..几年前了,她坐公交车回家..结果正好没有零钱了...乘务员也找不开...纠结的时候一老大爷出面帮我妈付了钱,...于是我妈一路上跟老大爷使劲道谢,然后老大爷说了一句特让人感动的话:没什么,我们总不能让国家受损失吧~~============在长春开发区坐公车,那时候有售票员,有一老爷爷刚挤上车,过了两站才到售票员那交上钱,见大爷腿脚不方便,售票员把位置还让给了他,过了会儿售票阿姨问大爷到哪下?老爷爷说去**大街,阿姨就说:哎呀!你坐错车了,应该做***路,快快快,司机开门,让老头子下车,坐错车了!还把车钱还给老爷爷了!老爷爷下车时还不忘告诉他在哪哪坐车,什么站下车……============有一次去学校上晚自习,门口卖红薯的中年妇女准备收摊回家,她推着小车突然向前冲了起来然后大喊:冲啊~!觉得夕阳里她的背影特别美……让我们记下身边的感动画面,摘下冷漠的面具,感受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友爱的灵魂……今天你感动了吗?

我的双眼在流泪,心,却在流血......

5月12日14:28分,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人们谁都没有料到,而谁也都不想发生,那就是四川的7.8级的大地震!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四川的所有人都陷入了困难中.温家保总理一听到消息就立马乘座飞机赶往四川,我看到这感人的画面时,我泪流满面!

此刻,我就有一强烈的欲望--望所有受灾人民都平安!

可是,第二天,厄耗还是传来了--北川县城生还者不足4000;汶川地震波及眉山造成9人死亡;都江堰市向峨乡发生大面积垮塌 ,向峨乡中学一栋主教学楼发生垮塌,空旷地摆放着向峨乡中学的学生遗体。因汶川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向峨乡中学截至目前,420多名学生中仅有不到100名获救......

为什么?如此善良的中国人要遭遇这些重重危机?多少人的生命编织这场悲剧?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刚刚过去几个月的那场大雪,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接踵而来的又是这场厄运.想一想那些还被埋在地下的躯体吧?想一想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吧?面对他们的是什么呀?国家地震预测中心,为什么就没起一点作用呢?

没有战争,却硝烟弥漫;没有杀戮,却尸横遍野。真的好难过,好伤心,为缅甸的风灾哀痛没完,谁曾想自己的祖国会遭如此一劫,总理哭了……我们的人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无端地被剥夺而离我们远去,揪心的痛已然传遍全身……

让我们向遇难者默哀,向灾区人民祈祷好运、平安!我们都行动起来共同献出我们的微薄的力量,共同抗灾!我真的希望有天使,保佑这些苦难的人,快点脱离危险......

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却在流血.....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前不久,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江东门的南京大屠杀 纪念管。一进大门,一个数字相当醒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代 表着被日本军官杀害了的300000南京同胞们。馆内以灰黑色为 主,首先我们参观了日本人玩杀人游戏的“工具”之一—万人 坑。一个灯光昏暗的屋内放有后人挖出遇难同胞的骸骨,据解 说员介绍,在这些看后让人纠心的骨头都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听了讲解我心中愤愤不平特别难受。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许多 日本军官用卑鄙的手段杀害了的中国人民的图片,其中有一幅 图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嘴里叼着一跟还未熄 灭的香烟,脸上布满皱纹,老泪纵横在看他的下身。天啊!除 了老人的脑袋以外,下身已经“不翼而飞”了!看到这个情 景,我的眼睛湿润了,随即想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句 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参观完了纪念馆,我心理久久不能平静,认为日本人坏透 了,他们没权利杀害中国人!更没有权利侵略我们那亲爱的故 乡-----南京! 由此我想到了大火烧北京的圆明园三天三夜。这件事我很早 就了解到,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外国人爱欺负善良的 中国人民呢?难道中国人民做错了什么?至今我才得知因为中 国人太善良了,中国人民根本不愿与外国人斗争,中国人民只 想与外国和平相处,俗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虽然是这样,但也另有隐情。当时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 先进,而是处在落后的状态中,因此被区区的小日本欺负的如 此惨。嗨,落后就要挨打呀!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不断进步,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 热爱自己伟大的、富饶的祖国。就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 中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第一条:“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 耻。”热爱祖国就应当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这不,每天早 晨七点半的升旗仪式以及半晚的降旗就能体现我们的爱国情。 立正站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双眼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国旗。在 马路上不乱抛乱仍杂物……这些不都是爱国的表现吗?在抗日 战争世纪就更为感人了,王二小聪明机智,不怕危险;林祥谦 不屈不挠、勇敢……但是也有见利忘义的卖国贼,汪精卫和王 克敏就是这样的小人,他们居然卖国求荣不知廉耻,难道他们 没有想过日本人如此残忍的残害中国同胞?我们可是中国人! 中华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历史上居然有令后人羞愧的事,就一定有值得后人骄傲的 事!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它是 光辉的史诗。国家领袖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它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队,是宣传书,是播种 机。 中国人民不会因被他过侵略而放弃前进,也不会因有过光 荣的一面而退步,相信中国一定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