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

作者:王长庆李生霞

工作单位:甘肃省天祝县天堂镇教育辅导站天堂学校

联系电话:15101395804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祝县天堂镇教育辅导站天堂学校

邮政编码:733213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教学效果,作为信息技术课具有独特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也有一定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模式;学习方法

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的指出:“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西部大开发,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西部边远农村地区,使农村的孩子也能够早接触电脑,认识电脑、了解电脑。而要做好这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就必须要研究信息技术课的独到之处。作为信息技术课具有独特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也有一定的科学方法。我是一名刚上岗不到两年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多积累教学经验,要认真研究课程特点,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以下是我这两年教学工作中体会到的一点经验,以供同行们参考、指正。

1.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坏。因此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课也有新型的教学模式。

1.1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

在课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教学有效的前提。在上课之前,多提供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其他信息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比如:在多媒体教室上政治课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十分钟时间来浏览一下网上的新闻来进行课堂的前提引入。再者,我们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知识。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我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讲完课,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这样他们在自己练习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提出,再进行单独指导。我认为这样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从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并鼓励学生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每次不管是小学三年级还是初中三年级,每当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学生们就早早来到计算机教室的门前等待我的到来,有时候我出差或停电,学生们让我在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给他们补课,看到学生们这样喜欢信息技术课。在上课前10钟我就开机房,让学生多练习上机操作。其实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他们自己动手练习,或者表现在玩游戏、看一些动画图片中,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兴趣是比较高的,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讲理论,学生得不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这样让学生感到上信息技术课也比较乏味。因此,在小学或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般上一些指法练习、画图、鼠标游戏、金山画王等教学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我在教初一(1)班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时,直接上第一课《信息世界》,利用五分钟时间讲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然后介绍了《画图》工具,开始学生们一听是理论,都看起来没精打彩,一听讲到《画图》学生们就来了兴趣。我得到这点经验之后,在给初一(2)班上信息技术课时,我就先上了《画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浓厚兴趣,看到我用计算机画的“小鸡吃食”这副画,学生们都高兴的鼓起掌来,我还将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画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他们看到画都在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并且自己也动手画起来,直到下课同学们都不愿意离开计算机教室,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学生了解电脑后,再带领大家学习一些理论的知识,学生就觉得不枯燥了。

1.3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探索

为了能使初学者较快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在给初一年级上《鼠标的基本操作》的时候,我下载了一个FLASH制作的游戏,给一个小熊猫穿衣服,旁边就有格式各样的“衣服”、“裤子”、“帽子”和“围巾”,我把这游戏分发在学生机上,学生们看到游戏都比较感兴趣,我还没说游戏怎么做,学生们都已拖动鼠标给小熊猫进行最漂亮的“打扮”。接下来又给他们介绍了一些拼图、扫雷、纸牌、三维弹球、跳棋、象棋等一些小游戏,这些游戏分别包括了鼠标的单击、双击、移动、拖动、指向等五种操作,虽然这五种操作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对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初一学生来说未必能轻松掌握。通过这种游戏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五种操作方法。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嚷着要玩游戏,看到学生这种热情的学习态度,真的是游戏带来的效果。很多时候我都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插入一些游戏,如打字练习游戏,拼图游戏,纸牌游戏,射击游戏等,这些小型的游戏渗入课堂后不仅给课堂增加了色彩,给学生带来了快乐,更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技能。

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之后,为了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相关的知识,我还通过网络,来下载一些有关教学的小游戏、照片、音乐、动画图片等素材,在课堂上分发到学生的机子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素材自己动手来完成作业。比如:在给初三学生教《幻灯片的制作》时,我就提前下载一些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分发到学生机上,然后让学生用我提供的这些素材,按自己的思路制作一个既有文字、图片,而且还有声音、视频的幻灯片。学生通过老师给出的素材,自己探索制作方法,这样远远超出了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效果。

1.4要善于发挥学生互助精神

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上课,因此培养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动手操作,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其中技能性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对课本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上机实践是学好信息技术的中心环节,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很陌生,在上机操作时不知道干什么的,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这样为每个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让几个上机操作比较好的学生作为我的“小助手”,让他们来辅导其他同学,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也锻炼了小助手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方法

教与学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有机整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呢?

2.1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动手操作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极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动脑与动手结合得很紧密的学科,其中动手实践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中心环节,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边,不如手过一边”,对于初学者来说根据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操作时,往往出现偏差,这正所谓计算机是一种智能性较强的机器,它有智能存储的功能。比如,在计算机上完成一篇文章,进行保存时,点击“文件”菜单,然后再点击“保存”选项,就会弹出保存的地址(一般默认的路径是“C:mydocuments”),选择保存的路径为D盘驱动器中,如果再打开一个MicrosoftOfficeWord进行保存时,这会它就会默认路径为D盘驱动器,而不是C:mydocuments,那么这对初学者来说就需要根据理论和教师的指导自己亲手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就可以即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能自己找出一些规律,只有动手,我们才能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理解的更深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敢动手、多动手、勤动手。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2.2要学以致用,做好知识的整合创造

我们虽然学了很多知识,但我们要学会运用,争做一个创新素质的人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比如:用Word来制作一个黑板报、生日贺卡、课程表等,用Excel制作一个学习成绩情况表、值日生表等,用画图软件绘制一副家乡美景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即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更能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学以致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以重于操作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要实现“信息技术从娃娃抓起”的目标,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才能使信息技术走向更高的领域。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经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教学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例如,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资格标准等等。对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而言,出版社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设计教材,达到国家的教育教学要求。出版社编写《信息技术》教材的操作程序是:根据国家标准确立教材的预期目标;确定教师和学生实施教材后要达到结果的评价标准;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现状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设计课程教材的结构主线;形成完整的教材方案。课程教材标准化的优点是对全体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保证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障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课程教材制度。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及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包括教育目标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课程与教学模式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师培训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等方面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着重谈谈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个问题。二、对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做法所谓课程的整合,一般是指对课程设置、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程评价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和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具体理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何实现整合,现在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当今,学科课程整舍己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热点和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努力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前瞻性。各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与创建教育强区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从2000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在2005年前,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都能上网,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推进多媒体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发展网络教育。其次,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挥后发优势,瞄准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目标,“统一规划,试点先行,全面推进,注重实效”,努力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硬件环境,如校园网的建设,即“路”;二是教学应用平台和管理应用平台,即“车”;三是教学资源,即“货”;四是“驾驶员”,也就是人(含教师和学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培训教师是关键。(二)学校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根据建网、建学、建队伍并重的原则,抓紧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教师的培训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先进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素质和科研素质;(2)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2.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之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分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阶段,首先要用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此,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试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改革,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基于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实验。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制作、开发、研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等等。四、注意“整合”的误区1、学生主体地位的绝对化倾向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相比之下,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表现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学生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讨论等。2、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沦十分强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整合”时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但是,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情境创设的技巧,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例如,有些教师在导课阶段习惯于用CAI课件播放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千篇一律,形式呆板,甚至出现“博士卖驴,三百字未见驴字”的现象,偏离教学目标。3、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准确体现教学重点,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大力气设汁的活动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效果。4、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过度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育,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整合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更要包括能力、素质等方面。敏锐的思维、坚定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渊博的知识一样是现代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理应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广大一线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领会课程整合的实质与精髓,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真正的整合应是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要用得恰到好处。五、网络学习资源标准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正受到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和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降低课程制作难度、减少课程制作成本SCORM标准倡导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平台分离的思想,为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由于课程制作和学习平台开发的分工,网络课程设计人员不必再为复杂的学习平台而苦恼,只需按照制作步骤组织好各种简单的学习资源,并将教学策略融入到课程的设计之中即可,而学习交互、协作学习、学习监控等功能都可以交给学习平台来实现。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任意重新组合,不需修改原来的学习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重复使用。从内容的角度讲,为开发者降低制作成本和难度,缩短开发时间,避免资源的重复制作,保证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资源能在任何符合标准的学习平台上互通和使用。学习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按照学习系统给出的提示选择学习内容和制定学习顺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编序和导航都是由imsminifest内容清单文件所控制,因此开发者只需修改此文件,便可轻易地调整课程的架构和呈现顺序。从平台的角度讲,它鼓励各种学习平台的开发,保证符合标准的课程导入和使用。只要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都支持符合SCORM标准课程的导入,提高了教材使用的广泛性和重用性。2、实现网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导航方式的个性化从课程设计角度讲,通过编序和导航规则的设定,能实现网络课程内容的呈现顺序的多样化,如课程目录是否隐藏,学习者是否可以任意选择课程内容;从系统平台角度讲,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所用的时间、测试的成绩,可以在平台中进行讨论和答疑。通过SN规则的设定,使网络课程能满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实现适应性学习。不同的学习者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和顺序也不尽相同。3、提高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性适应性网络课程就是在适应性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实现学习者适应性学习的一种网络学习资源。适应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进行交互,来实现学习者对资源的适应,而教师通过设计学习资源的呈现内容和呈现顺序,来实现资源对学习者的适应。可见,学习资源对于实现适应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习资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应充分应用适应性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开发,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知识单元,便于进行重新组合,设计相应的触发条件和学习顺序,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由于SCORM标准具有可适应性的特点,因此按照SCORM标准开发网络课程,可以实现课程的适应性导学、课程内容顺序的适应性调整等功能。本研究中,主要通过网络课程中编序规则的设定,来实现特定的学习功能。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时,可以将教学策略运用到课程的导航和学习顺序的设计中,通过设定前测和后测的通过值,实现网络课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来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学习者可以按照学习建议中的学习顺序进行学习,达到网络课程适应性提示和适应性导学的目的。在网络课程具体的设计中,应参照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框架设计、内容表现形式设计、学习顺序设计,并将设计开发出的网络课程导入到符合标准的网络学习平台中进行应用。以SCORM标准为代表的网络学习资源标准,为当前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途径,必将促进网络课程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1、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我国分类为10项技能,训练技能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在新的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认为这10项技能仍然是适用的,但是需要加入新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以适应教学改革思想的要求,同时开发出了学习指导技能。微格教学是一种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目的的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实际应用了镜像反馈的原理。2、教师教学媒体技能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技术引入到课堂,掌握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与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密切相关。但是对研究者来讲,往往把二者孤立起来。教学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促使教学方法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部分。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想把技术整合到教学、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都需要教师。这些都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媒体技能。当然,这种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在网络课程具体的设计中,应参照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框架设计、内容表现形式设计、学习顺序设计,并将设计开发出的网络课程导入到符合标准的网络学习平台中进行应用。以SCORM标准为代表的网络学习资源标准,为当前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途径,必将促进网络课程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临河六小:周彩霞2010、6、12、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丹凤县庾岭中学石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我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和大胆探索,目前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相对普遍的,我们也从中总结了一些实践的经验,甚至也进行了一些稚嫩的理论研究。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试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是学生自己知识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从厌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是英语老师的职责。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辅助软件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学What’syourfavouritesports时利用powerpoint软件动画设计,直观展示各种运动项目;通过上网下载,介绍部分运动明星如姚明、王楠等;通过动态感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跟随演示课件在动中学,学中动;乐中学,学中乐。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情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的展示,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着学生,给他们一个愉悦的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例如,在教Unit10,SEFCBook1A时,刚好轮到我开公开课。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我根据课文内容,以生态系统——濒危动物——拯救、保护濒危动物——环保宣传为线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学生和本地实际,精心地制作课件,创设真实生活情景。在授课过程中,我将“听”与“说”相结合,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特别在课结束前让学生观看了保护藏羚羊的MTV后,他们都深深地认识到,拯救一切动植物的濒危,就是为了拯救人类的濒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设计相关动画情景,根据任务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才智,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此次听课的老师对本节课评价甚好。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个别学习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规律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为学生创设个别化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人机对话,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设计课件,使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按横向方式对比学习或纵向方式学习循序渐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另外,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为了在教学中创设适应不同学生智力水平的辅助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能尽情遨游于英语学习的海洋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本人尝试根据教材呈现课件内容,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理解、熟悉、巩固,我把一些练习分成难、中、易三个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操练,使他们都有成功的喜悦。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和阶段进度,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整体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及其表现形式。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BaiDu等网络浏览器来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求教师的指导。当前,这种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学NewZealand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要求上网查询有关NewZealand的情况,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有效上网,并从网上查到许多NewZealand的有关信息和各个景点的风光图片。通过教师示范上网动作,学生学会surftheInternet,学会上网查找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内容,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Internet提供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学生坐在电脑前就能感受到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也方便了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题。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1、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在运用中学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应用更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帮助学生使用电脑上网获取新知识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教师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电化教育设施,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3、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信息量大、直观形象,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适度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全能的法宝,教与学是一系列的双边活动,我们教师应把握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切忌把课堂上变成教师忙于进行电教多媒体的演示课、展览课。1、由于电教的密度大、节奏快,我们就要注意可接受性原则,要保证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语境中学习英语,自觉进行视、听、说、读、写的练习。再者,现有课件往往很难找到与课改教材内容相配套的,这就要求老师自己编制,在编制课件时,要注意资料的精心选择,画面的科学衔接,语言的准确配录等等。2、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仅要辅助“教”,更重要的是要辅助“学”,而且使用要适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利用不好,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再者,网络不是万能的,利用网络开展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学习的良好品格、态度、兴趣及良好的习惯单靠网络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与好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3、发挥集体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搞单干,更不能蛮干。我们要利用集体的力量,组织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根据教材分块制作课件,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总之,现代化在不断的推进中,但多媒体的应用是一种永不会过时的有效教育教学手段。它通过一种综合的媒体形式使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学习和探索,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信息技术让地理课堂生辉

信息技术让地理课堂生辉信息技术让地理课堂生辉顺义区杨镇二中刘芙蓉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又是直观、形象生动的,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增加了教学信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即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使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益,所以,地理课堂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而熠熠生辉。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堂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及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些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让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发挥作用,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地理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地理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在目前显得尤为突出。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库,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新颖有趣的讨论情景,开展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点拨。这样做往往能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既可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争论中丰富和增长,又能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激活了地理教学。例如:讲授《中国的民族》这一节时,我先放了一段泼水节的录像,再请学生认真听讲解员的解说,思考问题: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再哪里?3、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怎样的?与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一开始就被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所吸引,继而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自觉查找资料。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我则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景观图片,由绿树成荫、花繁叶茂到不毛之地、沙漠广布,目的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对这种现象原因的探究行列中。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地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可以事先给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如台湾为什么称宝岛,它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农产和矿产)有哪些美称?在展示提纲的同时,我还把彩色动画的《台湾丰富的物产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地图来把地理事物从图中找出并分析原因。还可以收集资料,写小论文,介绍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例如08年中国四川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巨大的损失震惊了全世界。而关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发生时候如何应对、如何自救则是学生非常渴望了解和掌握的,此时把它作为一个课外作业,由学生分小组探究,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并且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播放演示。那么学生不但深入学习了地震成因、破坏等,并且掌握了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浓烈兴趣。在“气候”一节教学中,结合08年1月中国南方的大雪灾,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以及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资料,了解南方雪灾的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破坏,以及形成这种异常气候的原因。不少学生纷纷上网查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相互探讨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各个方面的感觉、活跃大脑的思维,这是单纯的运用黑板所无法做到的。因此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宽广的信息渠道,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三.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使学生自己就能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因此更好的方法是教给学生自己使用网络去查询有关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平时常说的“授人与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使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资源,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迅速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合理地将信息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亦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如学习铁路干线时,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为四个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小组发言人。确定本组的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提示学生特别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对各条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玩中学,在快乐中掌握课本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根据“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到前面指出主要铁路线的位置,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理的铁路线,读出主要铁路枢纽等。另外,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网络学生感觉在“学中玩”“玩中学”;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他们“在亲身尝试中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吸引力和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感!”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创设丰富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发挥最佳教学效应,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参考文献:[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http://www.fjmzw.com/xi/xxxi/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2]李通.北京市“中学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研究的新进展.《地理教育》2003年第1期[3]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地理课堂教学.http://www.vnetedu.com/edu/index_3.jsp?id=664

作业——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作业——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儿童情趣很浓,主动性不强,自理能力差,厌烦呆板生硬,喜欢生动有趣等方面的特点,把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巩固语文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语文能力。一、亲子型作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有限,甚至连作业都记不完整,这就要求家长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在《识字5》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喜欢猜谜语,于是抓住他们的这种心里特点,布置一些谜语识字学词作业。谜语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家长编,学生猜,也可以是学生编,同学、家长、教师猜。同时,在一定时期内举行编猜谜语的活动,即使学生有时编得不尽如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二、朗读型作业朗读作业几乎贯穿整个学期,包括假期。每天晚上让孩子把本天学习的课文读给家长听,并让家长签字给老师的检查与评价提供依据。每天读一篇故事或古诗,在周五向大家展示。一年级下学期,每个星期五布置一份朗诵录音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每人读一篇学过的文章或自选的优美诗文,星期一带到学校,利用早读和阅读课的时间放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评出“优秀播音员”。朗读型作业使学生的朗诵兴趣浓厚,朗诵积极性提高,朗诵水平有所提升高,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三、表演型作业抓住一年级学生具有喜欢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布置学生同学间和家长配合来进行情景表演,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他们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有了亲身的体验,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课文《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都是具有很好故事情节的文章,布置学生演一演;在学完《四季》、《荷叶圆圆》后,让孩子带着动作背诵给家人听。这样学生入情入景,兴趣盎然,比让他们多读几遍课文收效更大。不仅丰富了学生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四、想象型作业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自由联想、想象的机会,学生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例如: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小乌鸦,你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孩子们兴趣大增,他们编出的故事充满童稚,想象出人所料,令人惊喜。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作业,让儿童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形成,学生往往会因兴之所至,产生超越“阻碍”的力量。学生学习了《兰兰过桥》这一课后,对“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如果你是桥梁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把你设计的桥画下来,并写一段话来说明你画的是什么桥,它有什么用途。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的说:“我要设计隐型桥”。有的说:“我要设计自动感应桥”。还有的说:“我要设计多功能桥”。于是就有“机器人桥、铅笔盒桥”等等各式各样的桥,孩子们的设计出乎成人的想象,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在学完《地球爷爷的手》后让孩子想象:“如果地球没有了吸引力,地球上会变成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的说:“熟了的桃子会飞起来”。有的说:“路上的汽车会飞起来”。有的说:“人们没有办法自己想去的地方”。还有的说:“我们会被月亮吸到月球上去”。这种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发展了思维,而且进行了说话、写话和绘画等能力的训练,同时能是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即: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画、动笔写,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收集型作业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经常根据需要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这类作业也很吸引学生,他们会想许多办法来查阅资料,如上网、在书店查阅、询问家长等,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松鼠、梅花鹿、袋鼠、马、狐狸的尾巴各有什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课上交流汇报的内容确就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虽然也有没有搜集资料的学生,但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也增长了不少见识。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及课上的交流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情感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了实质性地升华。学完《识字8》后学生对谚语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就让学生课余自己通过学亲朋好友的方式积累更多的谚语,在阅读课上交流。六、观察、绘画、创编型作业一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有趣的新鲜事物。观察、绘画型作业是学生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还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培养。如教学《四季》这一课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春天的景物,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草木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学完《四季》一文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并仿照《四季》写一段话。我们在学完《画家乡》一文后,就布置孩子画画自己的家乡,仿照课文用一段话夸夸自己的爱乡;这样中观察、绘画、创编的形式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种作业。

我与网络密切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高二(2)班  姚佳

世界在进步,网络在发展,在不知不觉中,网络以陪我走

过了许许多多个春夏秋冬。网络与我可谓密不可分。

网络有利有弊,我与网络关系复杂。

我与网络就像船与水一样,船依靠水前行,船才可以造福

于他人。家中有了网络后生活也改变了。当我在生活和学习

中遇到困难时,我不用再打电话请教别人,直接上网就可以

解决问题。在家中也不用为广告而烦恼,电影电视剧可以一

直看到爽。购物也不一定要出去,在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

好挑选物品。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

网络帮助我们前行,帮助我变得更强大。

我与网络就像天空与星星,天空只有有了星星的点缀,才

会变得迷人,更加完美。以前家中还没有网络时,每次要交

作文都会用方格纸来写,既浪费纸张,又不环保,现在有了

网络,我们可以发电子稿,不用再四处奔波投稿了,只要点

发送就可以了。而在平时,可以用QQ聊天,就算是远在天边

的朋友也可以相互联系,并且可以使用视频,看到对方,不

用担心昂贵的电话费,不用担心不在服务区。而在工作中,

我们可以用网络来进行计算,进行规划,不用再担心算错的

问题了。

网络辅助我成长,帮助我改变现状,变得完美。但与此同

时,也会有许多问题。

我与网络就像健康的肺与香烟,香烟会璀璨健康的肺,对

人造成危害。网络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好处,但不免有些坏处

。在上网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对网络上瘾,例如有时我

会因为用网络看电视剧看电影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还要干

点什么事情,忘记了郁朋友的约定。不仅我这样,很多人都

禁不起网络的诱惑,现在的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网络而

荒废学业,放弃工作,有多少人因为网络而走入歧途。更有

人成为网络黑客,把网络当成伤害别人的工具,在网上发布

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这一切的一切也都源于网络。

网络不一定都是好处,也有一定的坏处,要正确对待网络

我与网络就像道路与路灯,路灯帮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在困难中找到方向。

我与网络就像羽毛球与球拍,只有球拍在,羽毛球才可以

有自己的用途,帮助我们实现生活的超越。

我与网络就像世界万物与不良讯息,不良讯息危害我们的

心灵,但一旦我们共同抵御,它便会消失。

所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而我与网络必须保持

良好的关系,趋利避害,我们一起与网络为伴,共同创造美

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