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四、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


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姓名:胡佳菁调查时间:2008年10月29日调查目的:寻找错别字、词,病句,不规范字体,用错的0标点资料来源:广告牌问题的提出:希望人们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分析与研究:

我和调查小组的成员们到公园里大街上调查广告牌。经过调查街上的一些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有个性和赶时尚潮流,就把广告牌上的字乱改写或用谐音字词乱改成语等。

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真功夫”写成了“蒸功夫”或“针功夫”,“娱乐圈”写成了“鱼乐圈”.......这些错误在街上已经是屡见不鲜!

据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得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就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改进措施:

1.店主应该在做广告牌的时候,想想每个字的音、形、意,再相比较,就应该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意思不同,就不会乱用了。

2.店主该考虑滥用错别字对下一代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就不会发生这种错误了。感受:

现在的人们这样疯狂地奔时尚,赶潮流,就连祖先留给我们的字也不要了,亏那么多的老外还兴致勃勃地学中国的“方块字”,但中国人自己都不好好学习,可惜呀。

“特困生”研究报告

(我,黄雨洁,佘嘉琳,程嘉琪开了一个研究所,专门研究我们班的人和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作文有着落了.)

研究对象资料:

姓名:陈(这家伙打死不肯说真名)

年龄:12

主要情况:容易犯困,基本上每节课都看见他在睡觉.绰号“特困生”

研究课题:“特困生”为什么犯困?

猜想ONE:陈熬夜看球

猜想者:佘嘉琳

根据:陈是狂热球迷其爱好者是熬夜看球

猜想过程:陈放学回家,爸爸凑上来小心又神秘地对陈说:“今晚有球赛,不过要熬夜.我怕你妈妈说,儿子,帮我打掩护.”陈坚定的摇摇头:“老爸你可真聪明,但是你别想我帮你,老妈是好惹的吗?也不想想,笨!”爸爸微微一笑,好像他早料到陈会这样说,便故作可惜摇摇头:“可是如果你也能看,那你会不会帮我?”“要!!”然后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办法(反正陈他爸爸那么聪明),熬夜看球.没有睡好觉,第二天就在课堂上补瞌睡.更要命的是,而后陈几乎天天睡觉,却没有熬夜,所以陈怀疑自己换上后遗症了.(完)

猜想者发言:那一天我看见陈有黑眼圈,才想出这个故事.

猜想TWO:陈原本是猫头鹰

猜想者:黄雨洁

根据:猫头鹰总是白天睡觉

猜想过程:话说有一只猫头鹰因做很多好事善事,而被神仙奖赏可以变人.这个奖赏在猫头鹰家族是很光荣的,这个猫头鹰很严肃的思考了一晚上,思考着应该变成怎么样的人.(其实他是在模仿思考者)在第二天傍晚睡觉时,一阵昏眩让他变成了一个刚出世的男婴,这个男婴就是陈.12年,他除了一个毛病外,其他都跟真人似没什么区别,好像他本来就是人.但这个毛病叫做夜晚精神,白天睡觉.(完)

猜想者发言:是不是很好玩?我把他当作神话编.

猜想THREE:陈在做白日梦

猜想者:me

根据:陈的幻想作文很棒

猜想过程:陈的命不好,很少有几件顺心事,每天回到家就跑到自己的小房间发泄.每天晚上都在被窝里偷偷流泪,(陈:我不就是前几天得罪你吗,至于这么毁我形象啊!)恨自己的命不好,又幻想如果自己命好会怎样.想在梦中实现梦想,可惜的是陈做的梦没几个是好梦,陈好郁闷啊!第二天陈在课堂上睡着,竟然做了个好梦.陈大喜,想原来白天睡觉就会做好梦.而后天天白天睡觉,为的是求个好梦.这梦有个名字:白日梦.(完)

猜想者发言:没试过白日梦的滋味,就要陈尝尝.

程嘉琪没有参加此次讨论.

好的,此次讨论结束.

关于一个狂人的研究报告

报告领导,这是关于A号狂人的一篇研究报告,请过目:

对于他的生平经历,我真的是无语,实实在在的只能用五个字来形容:他的确很狂!

小时候,很是不懂事,“狂”出了锋芒。

两 岁:已学会偷盗技术。不知从哪个旮旯儿里摸来一袋干面,因为好奇心忒重的原因,猴急似地胡乱吞下一个尺寸约2厘米,体积约3.52厘米的块状面。狂不狂?(后来他老妈发现他面红耳赤,粗脖子大眼儿的摸样,急的就来了一招“倒拔杨柳”,紧接一个“全身运动”,才结束了他6.32秒的“无氧运动”。)

五 岁:已亲自尝试做化学实验,并且获得圆满成功。狂不狂?(老爸低温储藏的白磷被他拿出一小包紧紧地揣在小肚兜里,突然口袋着火了,他不知所措,约6.32秒之后,老妈的湿布巾才结束“实验”。“实验结论”:白磷可以让你的肚皮上拥有一枚别致而有奇怪的“勋章”。)

七 岁:已学会做厨,并且帮助妈妈做饭。狂不狂?(他的老妈正热火朝天地做青椒肉丝,结果他一块蜂窝煤就送了那到菜上西天,并取得真经:失传多年的一道名菜“引蛇出洞”又复得了!)

不懂事就这德行,懂事的时候就更牛了。

九 岁:放学回家看见几个“大块头”在欺负一个小男生,心里很是气愤,撞了上去……狂不狂?(“So…Sorry啊,尿急上厕所没注意看哦!”这是他有意识撞上去准备K架,却发现自己矮他们一个头时所说的话。走是还狠狠地咬了咬自己的嘴唇。)

十二岁:宽阔的球场上,他行云流水般地直插对方禁区,如过无人之境,后来一个飞身,再一个完美弧线,将球乖乖地送到了对方的球门。狂不狂?(赛前场上没人,做“板凳”的他硬着头皮,死要面子地请求老师让他上去热热身。)

十四岁:一次月考的前夜他还在网吧包夜上网。狂不狂?(那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他正在床上酣睡,并且笨蛋似地做着梦---夜里玩电脑感觉就是不一样,忒刺激,太爽了,嘿嘿!)

后记:我要在创网上大显“身手”了,嘿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身手”这两个字上面打引号……)虽然这不是我的写文风格,但强化他人印象的开场白还是要有的,没的法子,

关于诸葛亮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今年暑假,我看起了《三国演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只要书中一写到他的故事,我就如饥似渴地看起来,常常废寝忘食。所以,我特别想研究什么成就了诸葛亮一生的智慧,是怎样的人格魅力让一代代后人崇拜敬仰,带着这些问题我整理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包括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理想追求,以期树立自己的努力目标。 二、调查方法1、 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了解诸葛亮的一生。2、 看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听易中天爷爷品三国。3、 询问父母、亲属,了解一下他们眼中的诸葛亮。4、 看图片,了解诸葛亮的故居——隆中。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阅读 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 公元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公元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公元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公元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公元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公元234年:出师北伐,六出祁山,不幸在五丈原病逝。

谐音对对碰 ——关于“谐音”的语文课题研究小报告

课题的提出:在学习了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后,我们对“谐音”这些系统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作了关于“谐音”的课题报告。 课题的分工:资料调查员——曹巨超 撰写报告员——陈超卓 研究的过程:2007.12.30 课题分工和讨论研究 ; 2007.12.31 上网查询和上街调查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 2008.1.1 撰写,打印研究小报告 总结后报告: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找到的资料如下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有些广西人讲普通话,咬字不准,常常带明显的地方口音!普通的是将:空读成公,口读成狗,风读疯,由此闹出以下 笑话有朋友远到,一般吃饭必上一盘田螺,主人夹起一颗一看说:公的!便弃之,又夹起一个又道:又是公的!嘴里不断嘀咕:又是公的!朋友非常惊讶,心想:厉害!广西人厉害!连田螺的公母都看的出来! 也是请朋友吃饭,广西人有点感冒,发现自己坐在空调风口下,便说:我感冒,不能坐在疯狗边.讲完就换坐了,朋友不乐意了,啥意思?我是疯狗??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她马上站起来,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1.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杨柳枝 温庭筠 2.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 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清 风 满 地 难 容 我明 月 何 时 再 照 人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下联:「明月」怀念明代。檐下蜘蛛一腔丝意庭前蚯蚓满腹泥心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借写竹咏物言志。粟绽缝黄见藕断露丝飞上联谐凤凰。下联谐鹭鸶。感想与收获:在这次调查中,我学会了利用谐音可以搞笑,可以作诗,感受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五(一)班:陈超卓

关于冯姓的历史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四、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