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捡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吃光了。这下,我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项实验,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捉到高处,等它头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碰着蜗牛,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干事情刚开始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又从我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子,再拿来一片同样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触手具有鼻的功能。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暑假的第二天的下午,天气十分炎热。我出去买冰淇淋,我摆弄着钱。忽然看见一只蜗牛渐渐的爬上了一棵树上。我悄悄的跟了上去。“这时,我想了想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蜗牛走过的路都会有一条条线?”“它的眼睛、鼻子各在哪里呢?”一连串问号在我眼前浮现。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体验一下呢?”“对呀。” 我打算用食物来引诱蜗牛。我捉了几只蜗牛,给它们编了序号。分别拿了馒头、青菜、蚊子。三只蜗牛分别爬向自己喜欢的食物,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好像已经饿了好几天了,吃的这么快。 第二次试验开始了:“蜗牛爬行为什么会留下一调长长的线。”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捡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吃光了。这下,我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项实验,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捉到高处,等它头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碰着蜗牛,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干事情刚开始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又从我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子,再拿来一片同样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触手具有鼻的功能。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里,摆弄着爷爷送我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咦?它走过的地方会留下长长地一条线?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弄明白。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找来了青菜叶子,馒头还有虫子,然后捉了几只蜗牛,把它们放到食物面前,大概他们都饿极了,爬向自己喜欢的食物,所有的蜗牛都爬上了青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不闻不问,不大一会儿,青菜也就吃光了,我想,蜗牛应该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蜗牛爬行为什么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的壳,抽出蜗牛伸出来的那块肉,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感觉下面黏黏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我查阅书本,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留下长长的“线”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利于蜗牛的爬行。

通过一连串的实验,真是收获不少。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下事情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一天早上,我到井边打水。突然,在潮湿的地方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在爬。我连忙打完水,走到蜗牛前,蜗牛吓坏了,把头缩进它的“小房子”。我觉得有趣极了,把蜗牛抓回家。 回到家,我把水放好,就在院子里观察小蜗牛。过了好久好久,蜗牛出来了,它慢慢地蠕动。我想知道这只小东西是益虫还是害虫,就拿起打死的蚊子和白菜放在它面前。蜗牛发现了目标——白菜,连看都不看蚊子,迫不及待地吃自己的美味佳肴。我马上可以断定蜗牛是只大害虫。 这时,我发现蜗牛的尾部有一条长长的痕迹。我摸摸头,就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写着:如果蜗牛找不到好的地方睡觉或是好吃的,就可以沿着这条蛛丝马迹回到刚刚开始走的地方睡大觉。原来是这样。蜗牛的脚在哪里呢?又一个问题在我的脑袋里产生了。我看来看去也不见蜗牛的脚,便大声喊:“爸爸,蜗牛的脚的哪里呀?”“自己找一找吧!遇到小小的问题又来问我。如果这样以后怎样当科学家呀?不要遇到困难就低头。你弱困难就强,你强困难就弱。”我只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对呀!我一拍脑袋,想到观察东西除了看,还要亲自摸一摸。可我一碰蜗牛,蜗牛就缩到“小房子”里。为了不让蜗牛缩进自己的壳里,我用尖石头轻轻把壳弄烂。我一手把蜗牛肉抓起用手摸一摸肚子下,发现有许多颗小粒像小句号那么大。这就是蜗牛的脚吧!怪不得蜗牛在地上可以平稳地行驶啦!不像虫子一样一伸一缩地爬。我还以为蜗牛没有脚呢! 今天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懂得一个道理:不要遇到困难就低头。你弱困难就强,你强困难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