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作文题汇总2003温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特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2003淄博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下列一首歌的歌词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心中有一个太阳,我心中有一个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 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总有温柔的话送耳旁。 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 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 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黯淡无光。 要求:请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结合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2003年广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中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鞭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小鸟的智慧让我们敬佩,小鸟的简单令我们羡慕,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请以“智慧简单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提示:考生可以从“智慧简单勇气”中任选其中一个为话题写作,也可以任选其中两个话题写作,还可以三个全写。2002年宁波市中考作文话题“母爱”2003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目《人生储蓄罐》2003成都: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003苏州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牵挂》 作文题型是命题作文,题目为《牵挂》,要求学生写一篇体裁不限,字数为500左右的文章。2003长沙作文:二任选一第一题是“风雨中的——”,第二题为有关亲情、友情等内容,由学生自行命题。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第一题杭州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24.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自信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不断进取的信心,有永不退缩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只有充满自信,你才会不断发展。

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江西省2003年中考作文题: “和”字,字祥义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 请以“和”为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003年广东湛江中考语文作文题在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再自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如音乐、读书、挫折、爱……)填到所选作文题中的横线上,然后作文。(70分,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

题目:(1)生活因____更精彩

(2)生命因____更精彩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2003年浙江丽水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在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淘天罪行逐渐被揭露时,是“王选们”(王选:侵华日军细菌战诉讼案中国原告代表)追求真理的百折不铙让人感动。当“九八”洪水奔流而至时,是抗洪将士的奋不顾身让人感动,当“非典灾难不幸降临时,是白衣天使的无私无畏让人感动----感动是成功时师长的一声提醒,感动是失意是老磉的几句安慰,感动是善待老人、呵护幼小、拯救危难、见义勇为,感动是一个微笑、一句善言、一件寒衣---生活中,我们实在有太多的感动!面对感动,你一定会有深切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选取你感受最深的材料写作,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3、不要在文中出现你所在学校的名称,以及老师、同学或你的真实姓名。2003南京中考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不计回报,功高盖世不张扬个性,然而泥土却被我们忽视,面对泥土你会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题目中必须有“泥土”两字。常州市二○○三年中考作文题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为什么每天都有许多人在看世界地图,而只有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说?有些人几乎天天见到猫晒太阳,可为什么只有斐塞司一人发现了日光疗法?可能我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其实在很多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科学发现如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又何尝不如此呢?请以“多想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550字。⑥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2003年浙江金衢两市作文题四、作文(共60分)(一)小作文(10分)26.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一段对话。200字左右。甲同学:真羡慕你啊,作文写得这么好。乙同学:哪里,我还很不够。甲同学:乙同学:甲同学:真谢谢你,给我介绍了这么好的写作经验。乙同学:不用谢,这只是我的一点写作体会罢了(二)大作文(50分)27.保持整洁的环境,要从我做起;珍惜宝贵的友情,要从我做起;赢得别人的尊重,要从我做起;炼就强壮的体魄,要从我做起;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要从我做起;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要从我做起……是啊,只要从“从我做起”,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请以“从我做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徐州市中考作文以“获取”为话题。广东南海作文话题”瞬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当____的时候”或以“责任”为话题2003青岛市中考语文作文题:1.老师,你_____2.这事真让我_____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习作,有提示语2003年深圳中考作文题

一个中国学生在日本的一个果园参观,看到每棵收获结束的果树上都留着几个果实,学生很是纳闷。农场主人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原来这些果实是给鸟儿留下的。试卷要求考生以《留下》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文体不限。 连云港:给自己一个微笑。山东济宁市中考作文以“真情“为话题江苏盐城市2003中考作文试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 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注意]: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浙江省台州市2003年初中语文毕业、升学作文题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贵州省黔东南2003年中考作文题: 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重庆: “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以《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正面写也可以反面写;可以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除诗歌外,学生可以任选体裁。 2003辽宁中考作文题作文要求

餐桌是一种文化,是卫生、健康标准的体现,是人们喜怒哀乐发生的地方,也是人们历史与未来的见证。请考生围绕“餐桌”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体裁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无锡2003年中考作文题:三、作文(60分) 思路提示: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读中外名著其实是在跟大师对话,能使我们获得很多的启示,充实自己的生活。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能懂得实干比信念更重要……请以“——读××××有感”为副标题,自拟题目,就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文章)谈一点体会和感想。 要求: ①可就文中人物、事件、写法等谈体会,观点要明确,材料要详实。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想,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为便于别人阅读,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湖北省2003中考作文话题为“以人为本”湖北省鄂州市中考作文《我最欣赏的一种品质》2003年河南中招语文考试作文六、作文。(40分)

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友善是心平气和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温暖”活动……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

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2003年贵阳中考作文题“新”为中心的话题2003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我想唱首歌》2003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见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与物。那么,请说说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对“喝彩”有自己的认识,也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要求:

1.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思想内容积极向上;

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写出区(县)、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2003北京海淀区中考语文作文

请你仔细观察题为“僵持”(鸟与蚯蚓)的这幅漫画,根据画面自拟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可以对画面进行描述、说明,也可以根据画面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还可以展开联想,发表议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3安徽省中考作文试题: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根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笑狐狸:饿疲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 请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要忘了拟个题目。(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4)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天津2003年中考作文题 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书”这个话题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200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作文题 为迎接来年的春天,北雁在寒风中展翅南翔;为拥抱梦中的蓝天,松柏在峭壁上盘曲昂首;为到达胜利的彼岸,小舟在风浪里扬起白帆;为书写新生活的篇章,下岗女工支起了再就业的地摊;为实现与世界的融合,中国打开了尘封的国门……。自然进程、社会进步、个人成长,无不体现着适者生存、适者发展。请你以“适应”为话题作文。可叙可议,可诗可文。题目自拟,字数在350个左右,写诗不要少于15行。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作文题 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凯旋归来。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 “唉!”马说,“我以为它能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谁知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完了。”“一点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驴也深有同感。 是啊,人生中的这些“不精彩”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可是,正是由于这些“平凡”、“不精彩”,才孕育了成功与伟大。 请以“感受平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

在小时候,我没感觉到时间有多么宝贵,你看: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又有60秒。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所以我从来不懂得珍惜时间。 后来,我上了小学,知道了要珍惜时间,知道了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可是怎样才能珍惜时间呢?我心里没数自从我看到了华罗庚爷爷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从这句话我不由想到了雷锋叔叔,他的”钉子精神”不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说明吗?在电影开始的几分钟时间,他总是拿出书来读,这样日积月累,他所得到的知识不就比别人多了许多了吗?我想或许是这样才使雷锋叔叔迅速地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战士。 自从我看了这句格言后,我也总把生活中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例如:每天放学回家离吃饭时间还有十分钟,过去我总是一会到家就休息,而现在我总是把这十分钟利用起来,翻一翻字典,尽管只会学两三个字,可日积月累,1个月就可以多学100多个字。我相信只要我做一个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007游戏_007yx.com) (天天在线_ttzx.com)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江苏: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

北京:《北京的符号》

以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为北京符号,写一篇以“北京的符号”为题 的文章。

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广东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山东:有一首诗,诗的大意如下:“当人们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的时候,把星星当做宝石,认为它光洁无瑕,当踏上星星却发现它布满了尘埃、土渣,和地球一样的复杂”,请以此为题,写一篇除诗歌之外的作文。

浙江: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湖北: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四川:《问》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津: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湖南:以《谈意气》为题,对字典里“意气”的三种解释作个阐述。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福建: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重庆: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安徽:“读”读人生,读父母。

江西:请以“燕子减肥“为题,写一则话题作文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辽宁: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湖北:《楚天都市报》提供: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全国卷Ⅰ: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这时,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但由于能力不够,结果又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全国卷Ⅱ: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为60%,01年为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是18.3%。

请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升格启示之七:内容单薄

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腹有诗书文自实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周国安

[真题回放]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60分)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病文展示]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人可以远离或者抛弃金钱和权位上的任何一样事物,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吃”这个字眼,正所谓吃、穿、住、行,“吃”为先嘛!

我国也是古今中外的美食国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国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我国可以一饱口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在我国不光现代人们注重吃,早在古代时,我们的先人们就特别注重吃了。就说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吧!大家都应该知道苏轼他特爱吃肉吧!他对吃肉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哦!他说炖肉要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才油而不腻,口感鲜美,他经常在朋友来家做客时,亲自炖肉给客人品尝,就因为如此,他炖的肉被称作 “东坡肉”了!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不少人也为之爱不释手。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大家都看过《大长今》吧!我看这部片子特别的诱人,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多么的好看、新颖,而是因为通过这部片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菜、三个熟悉食菜,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手吃后,后辈们才可以动手吃饭,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匙久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别人说不懂礼貌。当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中食物吃下才可以开口。长辈放下器具停止吃饭后,后辈才可以放下器具,就算你已经吃完也不行……

啊!看呀!世界是如此之大,饮食的文化也是如此的复杂有序。吃也是一门学门,包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哦!

所以要吃就吃出文化,吃出内涵来!

[升格思路]

本文被评为二类卷中,得分51分。其优点是口语气息浓郁。作者就像一位善于煽情的导游,引导我们走进饮食文化的长廊,他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吃文化的内涵,如“就说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啊!看呀!”等句子,有效地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其不足是作为一篇谈“吃的文化内涵”的作文,文化内涵并不足,尤其从第二段看,如果作者多一点关于吃的知识积累,如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文章内容就要充实很多。

[升格佳作]

吃的文化内涵

●扬州一考生

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充饥解渴,还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美食之国。从古至今,周公吐脯、酒池肉林、东邻劝九、兰亭雅集、文正划粥、洪武屠牛,这些关于“吃”的典故无不显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吃,包涵着情感的交流。拿脍炙人口的“东坡肉”来说,先不管味道怎么样,菜名就透着文学气息,听着就让人好感顿生。苏东坡不仅是大诗人,大画家,他还是懂得生活的美食家,在贬谪黄州的日子里,每当朋友来访,他就会围裙下厨,亲自炖肉与友人品味。他曾写诗介绍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座人边吃边聊,谈琴论曲,赋诗饮酒,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在“吃”中淡化和消解,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吃,包涵着礼仪的传承。前一阵热播的《大长今》,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这部片子特别诱人,不在于它内容多么新颖,画面多么唯美,而是从中领略了韩国人“吃”的礼仪。在韩国,每顿饭至少要有五个菜:两个生拌、三个熟食,必不可少的是汤,一家人吃饭同吃不同桌。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勺匙与碗壁相碰的声音,筷子与汤匙之间的声音等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不懂礼貌。嘴里含着饭菜时,不可以开口说话,就算有人问话也必须将口

2007甘肃省兰州市

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题目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家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以“兰州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题解读

跟2006年一样,今年兰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先来说文题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 准确的立意

相对来说,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我们必须读懂材料,才有望写出符合要求的应考作文。材料作文怎样审题与立意呢?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其次,生活是双向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相反,当你一味地埋怨生活之时,生活也会越来越逆反你。据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材料中第一个年轻人的心态,那么无疑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你有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由此确立的中心也是切合题意的。2. 恰当的文体

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定”。考生可选的文体有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考生在作文中不妨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是得高分的首选。这种文体既能明确亮出文章观点,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又适于展示考生的文采。当然了,如果你擅长记叙,那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出正确的人生态度。

下面说文题二。“兰州的韵味”是一道文化含量较高的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往往很大,对于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怎样富有成效地写出兰州的“韵味”呢?

1. 准确理解题目含义

认真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及要求,是我们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作文的成败。“兰州的韵味”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韵味”,“兰州”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何谓“韵味”?这是我们写作之前必须要理解清楚的。这里的“韵味”应该是指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地域特色,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饮食习惯、民情风俗、建筑风格等等。只有把兰州这一城市这些方面的精神、灵魂写出来,才算你写出了兰州的“韵味”。

2. 在选材上下工夫

选材上,本文适宜从不同侧面选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画面,不宜仅从饮食上选材,这样会使得文意过于狭窄。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兰州盛产土豆、牛肉面和主持人。其实,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兰州的韵味”,也不失为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土豆的朴实、经济实用,体现了一种“韵味”;牛肉面更是兰州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最为普遍的家常便饭了;说到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像采访高端的水均益、新闻联播的李修平、综艺节目的朱军、天气预报的裴新华。等等,这都算是兰州的骄傲了,他们的成功折射出兰州的文化底蕴。当然了,能够表现兰州韵味的,远不止这些,再如:可爱的兰州话,大气而有品位的“飞天”舞剧,饮誉华夏的《黄河母亲》雕塑,别具内涵和韵味的街道,堪称兰州名片的黄河水车、《读者》等。俗语云:“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兰州还以瓜果闻名天下,这也是兰州比较

2008浙江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看似平常最奇崛

为弥补话题作文在选题时过于宽泛的不足,避免考生“套话”式的八股文写作,2008年浙江卷将沿用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更改为标题作文,但仍加上提示语,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以期让考生以比较熟悉的方式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浙江卷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的试题以“都市”“乡村”为关键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与去年众多家电视台策划的“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空间问题,即城市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乡村孩子到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热点节目有关。(《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刊登过此类文章)试题保持了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同时,设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看似平常最奇崛”,因为对生存空间的感受与思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

“触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抚摸着感受)。“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都市”“乡村”,是每一位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都市有都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生于都市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着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感受着都市的快节奏与新气象……生于乡村者,时时刻刻感受着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体验着迷人的牛哞、袅袅的炊烟、质朴的乡情……这一切都会引发考生的感悟。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都市与乡村正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都市,因为都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从都市走向乡村,或许是为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寻找心灵的闲适与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看来,就内容而言可以写一写“人的诗意栖居”“平凡生活之美”“都市(乡村)在发展中失去了些什么(如环境恶化)”“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哪些变化”“我期待都市(乡村)的明天是怎样的”“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看城乡融合”等。再就写法而言,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阳台上的遗憾》《说村落》《乡村的瓦》《乡村的风》《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等都可供参考,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精选一个点、一个意象切入题旨,并在字里行间融入深情。

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如果兼写“都市”“乡村”而平均分配笔墨,自然有违题意,但可以用“都市”反衬“乡村”或以“乡村”反衬“都市”,表现“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喜有忧”“时时对另一种生活环境心怀向往”“城市应反哺农村”等主题。具体可借鉴作家韩东的《回忆黄昏》——该文先多角度描写乡村黄昏之美,赞美黄昏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得到了休息,用无言的美景劝慰着人心;接着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现代城市的喧嚣繁杂、城市中人的浮躁功利,与乡村中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表明城市中黄昏的美感、启示已被忽略;最后写自己只能在“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中回忆起“另一个黄昏”(即乡村的黄昏),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安详生活的追求。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有较宽广的写作内容,与去年的“行走在消逝中”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从生活出发的题目,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考生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从而有效检测考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命题人特意在“为题”两字下加上着重点,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

评分细则

一、关于命题与题意的说明

1. 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