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读了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撂不掉”,起初我不是因为它是名著,而是“童年”这个让人感到快乐而温馨的书名字让我选择了它,读完后也让我对熟悉的童年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小说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深刻内涵。实际上小说中的阿廖沙就是现实生活中高尔基的影子,高尔基用真实优美的文笔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童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坚强不屈的精神与勇敢生活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与阿廖沙相比,真是一天一地,你说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自从《童年》这本书后,阿廖沙的顽强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懂得珍惜时间,也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我们勇敢而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自信而坚强地面对遇到的困难,就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和创造灿烂的人生。高尔基在小说的开头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或许这就是高尔基透过作品要告诉我们的即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积极主动,勇于拼搏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生活!高尔基用他充满苦难的童年再次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要对任何现实不失去信心,光明总会来临。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眼前的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光明必会到来。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生的哲理却是亘古不变的,正如屠格涅夫所说:“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幸福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争取才能获得的。就让我们铭记并践行它们吧,向幸福美好的生活一起出发!'

在磨难中成长

大千世界中的我们,都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体繁它们,绕过它们,就能够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自我。

有这样一种说法,做笛子的竹子的好坏是看它们的“年龄”,说白了,就是看它经历过多少的风霜雨雪。有些漂亮的竹子无法做出好的竹笛,是因为它们是“新芽”,没有经历过磨练,容易被损毁;反之,坚硬的竹子,即使不太好看,它们经历过、磨练过、蜕变过,这样才能做出好的竹笛。

我没有吹过竹笛,分辨不出它们的好坏,但我依然能够理解它们的艰辛和困难。不过这儿是南方,没有那么多的风霜雨雪来让我经历,我所说的,是我换乐器的那段时光。

我原本吹的是萨克斯,但因为种种原因,妈妈让我换现在的这个乐器——双簧管。双簧管很难,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这是个冷门乐器,相对的,这也是个热门。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后者——毫不犹豫的。不过没几天就后悔了。双簧管很难学,甚至很难吹响。“啪——”当我吹了半个小时的哨片竟一声也没吹响时,我懊恼地把哨片摔在地上。那段时间,我不愿碰它,不愿提起它,甚至一听到“双簧管”这三个字也会掀桌子撂凳子。但当我完全冷静下来时,我知道我错了。我应该有耐心,我能做到的!我拿了一片新的。十几分钟后,我终于吹出来了。再半小时后,我已经掌握了吹响的技巧。当然,这还不够,我坚持到现在,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一次而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

在磨难中成长,成长着。

磨难中洗尽铅华 风雨中绽放奇葩

磨难中洗尽铅华 风雨中绽放奇葩磨难中洗尽铅华风雨中绽放奇葩-------记参观特教中心有感记得一个周五的下午,我校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特教中心进行参观,刚一步入校门,身边就被一种很特别的气息围绕着,校园里不像别的学校一样,有朗朗的读书声,但却有着一种更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弦。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不幸的残疾儿童。这些特殊的群体,看不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听不到美妙的旋律、甚至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抛弃自己,而是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去笑对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向世界证明了:我能行。特教中心的老师更是可敬。他们面对着这特殊的群体,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呵护着这些孩子们,辛勤的守护与培养着这些特殊的人才。听小姨说,特教中心正与她们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目的是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学会针灸、推拿、按摩等技术,将来好能服务于社会。乐观、向上、活泼是他们热爱生活的写照,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快乐与悲伤,但却比我们有更多的耐性;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天真与浪漫,但却比我们有更大的毅力。磨难中洗尽铅华,风雨中绽放奇葩。同学们,让我们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认真学习,为将来能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共同努力吧!第六小学五年四班徐睿鸿

感谢生活中的磨难

感谢生活中的磨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孟子说过的话。 自古圣贤多磨难。很多时候,往往没有经历磨难,难成大器。表面上看,磨难的日子是苦涩的,可怕的。它可以使一些人意志低迷消沉,无法奋起。但磨难可以说又实在是我们生活中最真诚的朋友。因为真正促使你成熟,促使你坚强、再接再厉、百折不挠,能够鞭策你取得更大进步的不是别人,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 有时候,人生中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而是人生的酸苦,司马迁在备受曲解,遭到宫刑的情况下,发奋著书,写下经典史书《史记》;李时珍如果不是三次落榜,决心从医,他可能就不会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小仲马也是在多次退稿再投,受挫不馁的情况下,终于撰写出世界名著《茶花女》。古今中外,在成业上有建树、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名之前大多数都经历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感谢生活中的磨难。感谢生活中的磨难,给我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胜利的奇迹。 我们每一次战胜磨难的过程,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胸无大志的人,只是将磨难看成了洪水猛兽,患得患失、自暴自弃,最终也只能虚度了光阴,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红花感谢绿叶;蜜蜂感谢花朵;大树感谢太阳、大地、雨露,正是它们的存在、奉献、馈赠,才能使红花、蜜蜂、大树造福人类。人生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我要感谢所经历或将要经历的磨难,它带给我力量,让我积累经验,使我坚强振作起来。磨难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没有磨难的社会无法进步,没有磨难的人类无法存活。我们今天的繁荣是祖先一代代不怕艰险、无所畏惧、披荆斩棘发展过来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磨难到进步的历史。 所以,我要感谢生活中的磨难!

读《国外家庭的磨难教育》有感

读了《中国少年报》上的《国外家庭的磨难教育》一文,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写的是:国外的一些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进行磨练,从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德国,6至10岁的孩子就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至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理草坪之类的劳动。我们和国外的孩子相比,相差真是太远了!我的小妹妹竟然还要让父母帮助洗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都不会做。我的自理能力虽然比妹妹强了一点,但是我却没帮助父母做过一件家务事。因为爸爸妈妈不让我干这些事,只要我好好读书、考个好分数就行了。 最近,我又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中日学生在内蒙古举行越野夏令营,中国学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生存能力远不如日本学生。难怪日本人说:“你们这一代远远不是我们这一代的对手!”我看了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缺乏坚忍的意志顽强的进取精神,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一个国家要振兴也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小孩子基本上是自己吃饭。而我看到周围的小孩儿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喂饭,甚至还经常看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我有一个表妹,今年5岁了,却一直由父母喂饭吃,如果让她自己吃,要么光吃菜,要么把饭粒洒一地。 我想,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家庭有意为孩子创造生活的“逆境”,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培养了孩子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做法我们应该借签。“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说明我们的前人也深深懂得磨难使人成才的道理。 为了成才,为了强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去接受一些“磨难”和“风霜”吧! 沈家门小学 四(3)班 龚宣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