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这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发出的一则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毕业后即可担任教师的招生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年前,他考入全省高等中学的试题就是《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他以梁启超的“以教育为主脑”之说立意下笔。现在,再三权衡,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面对着滔滔北流的湘江:东侧靠着粤汉铁路。隔江望去,西岸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周围的大自然环境是那么优美。经常驰过的火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又不时传来时代的气息。

第一师范创建于一九○三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Ы惭У某南书院。同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只有一江之隔。一九一二年改称现名。它的规模、教师力量和设备,都是毛泽东以往读过的几所学校所不能比拟的。校章规定的教育方针“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即“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各种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很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У取1纠匆咽切悴牛?让?蠖?笫?咚甑暮叔衡,也一起考了进来。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皇朝变成了共和,中国却并未由此获得新生。人们在革命前所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到来,相反,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又演出复辟闹剧,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严峻的现实不允许人们长期沉浸在迷惘之中。新的一代在探索着新的出路。

毛泽东当时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他为自己规定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①。一九一五年九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这以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齑其躬(意思是: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字华生,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一九○三年留学日本,改名怀中,意思是身在异邦,心系中土。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以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而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他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假期里有时也放弃回家的机会,到板仓杨宅请教。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一九一四年,毛泽东和同学们曾组织一个哲学小组,还请杨先生担任指导。师生之间,相交甚深。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七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

这对青年毛泽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

杨昌济在长沙的学生先后以千百计,他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对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看来,杨昌济一开始便把这个学生看作“异材”的。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一九一五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从四月到八月,毛泽东共去拜访了黎锦熙近二十次。九月,黎离湘赴京,在教育部做教科书特约编辑员。两人仍书信不断,相交介乎师友之间。黎很看重他,在这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可大造”。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①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七十七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积了有好几网篮。后来送回韶山存放。一九二九年国民党军阀何键派人到韶山抄他的家,族人听到风声,就把它们连同毛泽东存放的书籍报刊一起烧掉了。一位塾师先生从火堆里抢出两册教科书和一个笔记本。

幸存的这个笔记本,是一个九行直格本。前面有他手抄的屈原《离骚》、《九歌》,后头毛泽东把它题为《讲堂录》,是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听课笔记,也间有读书札记。主要是修身和国文两门课的内容。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和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在湖南交织扎根。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在近代以来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这一批又一批的人物,绝大多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影响。他是湖南衡阳人,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晚年因隐居在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著述宏富,在学术上能独树一帜,富于批判精神。他崇尚实学,主张“理依于气”,强调“行”在认识过程的作用,颇能开一代风气之先。

近代湖南,还出了一个曾国藩,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兴将相”集团,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曾国荃等。他们也都曾受教于岳麓或城南书院。一方面执守理学,同时又师承王船山的实学。曾国藩便着力传刻《船山遗书》,糅和理学与实学,贯通内圣和外王。他镇压太平天国时打着“保卫名教”的旗号,同时又严格地整军治政。他还是早期洋务活动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一心修学储能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他一跨进一师大门,就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气氛。每逢集会,学生们就高唱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毕业生。在他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毛泽东尤其用功,还经常到杨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同时,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涤生”是曾国藩的号——引注)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看来,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稍后,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

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命题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一九一六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吮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着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一九一七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口,形同乞丐。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了纪念这次旅行,他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的课堂并不平静。

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以赞助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五月九日,袁世凯政府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时,与毛泽东过从甚密的易永畦同学因病去世了。五月二十三日,学友会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这是首长达四十行的五言古风,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它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危艰的沉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外患常同内政相联系。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开始复辟帝制。杨度等出面网罗名士,组织筹安会。湘中一度风传在京谋职的黎锦熙也被拉了进去。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九日写去一信:“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还劝黎离开北京这块“腐臭之地”,“急归无恋”。后来弄清了这是误传,他才如释重负,又驰函致歉。

反袁声浪日益高涨,就连昔日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也起而响应。毛泽东当时担任校学友会文牍,主持把三人有关时局的言论编印成《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在校内外广为散发。已从一师毕业的陈昌在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八时接润之兄书,并承赐《汤康梁先生之时局痛言》一本。”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控制着北京政权。曾参与策划护国战争的梁启超,转而致力于南北和解,以防事久引发革命危机。毛泽东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但对袁氏所培植和依赖的北洋军阀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很赞成梁氏的主张。六月下旬,他赶回韶山看望病卧在床的母亲,因南方军队在银田寺一带骚扰,被阻隔途中,越发认为政局应该稳定。

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五日,他两次写信给萧子升,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他说:“国局自上月三十日约法、国会、内阁三大问题解决后,南方相继取消独立,撤除军务院,渐趋统一。此由于南部诸英之深明大义,和段氏之中枢斡运,黎公之至诚感人,其力尤多。……中央举措,究可佩服。”这里,他把段祺瑞、黎元洪反袁的“南部诸英”列在一起来称赞。

湖南人这时驱逐了袁世凯任命的都督汤芗铭。他列举驱汤后的一些消极现象,诸如“暴徒乘机报复”,“自推长官”,无视中央而不得统一等,忧心忡忡地觉得“湘省之祸,比之辛亥为烈”,“杀机一起,报复未已。法兰西之祸,最为可惧,不意此次竟演此恶剧”。看来,在反袁前后,毛泽东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还处于彷徨时期,露出了后来一度信奉过的“无血革命”的端倪。

当时,国内报刊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人希望他下台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毛泽东却在七月二十五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而且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一九三七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这位二十四岁的师范生果然言中。

如果把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一九一六年正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前期,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后期,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他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救济时危的真理,可是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和当时的思想界状况是息息相通的。辛亥革命后几年的痛苦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件好事。旧的路子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道路。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惊醒了世人。许多人认识到,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和巩固,关键是缺少一场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也是一个根本原因。这样,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思想文化领域,主张着重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一九一五年九月,辛亥革命时当过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他撰文强调,“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之觉悟”①。

这就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由来。

很快,在《新青年》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先进青年。这个杂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铸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旧式士大夫的新人。

在《新青年》众多的读者和追随者中,就有毛泽东。当时,杨昌济为这个杂志写文章,还向学生们推荐这个杂志。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发现,毛泽东读了《新青年》后,“读韩文杜诗的兴趣降低了”①。毛泽东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的楷模。”②毛泽东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态,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为哲学便于研讨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③。这样,改造哲学、伦理学,就同变化民质、改造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相当普遍的。

一九一七年前后,毛泽东读了不少哲学、伦理学书籍。在哲学和伦理学之间,他更有兴趣的是伦理学。在他看来:“伦92二、师范生

③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摘自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馆藏资料。45

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科学。”①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记载,“余借毛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旧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这里说的是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毛泽东把它十分工整地抄录下来。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到次年第一学期,杨昌济给学生们讲授伦理学,采用的课本是十九世纪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该书由蔡元培从日文转译过来,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三年出版,约十万字。毛泽东除认真听讲外,细读了这本书,用红黑两色画了大量的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叉等符号。还在书中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绝大多数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原著的引申或批判,小部分是对原著的赞同语和章节提要。他批阅的这本书后来被一位同学借去,直到一九五○年,托周世钊还给了毛泽东。

他当时为什么这样下工夫去读这本书?毛泽东从周世钊手里接过它时,有过解释。他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毛泽东贯穿《伦理学原理》的批语的基本观点,是哲学上的二元论。他说得很明白:“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①他认为,事情有的是发生于自然的,有的是得之于人为的。后来他说自己早年信奉过康德的心物二元论,大概就是指这样的观点。

二元论的特征是调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青年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自然观方面,他说:“凡自然法则者,有必然性”,“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吾人之心灵本之自然,其范围有限,安能有一毫之创作”。这是他从原来接受的唯心主义观念中逐渐解脱出来、走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二元论的通病,是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作出唯心的解释。毛泽东也是这样。他说:“实则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管辖也”;“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

如此强调主观观念的决定作用,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有它的必然性。知识界中推崇思想革命的社会时尚,本身就容易夸大精神的作用,过分强调主观对改造社会的能力;再加上毛泽东本人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主要是孔、孟、程、朱、陆、王以及新康德派、新黑格尔派的思想。杨昌济说自己以《伦理学原理》为教本,“所讲不限于西洋之伦理学说,中国之先儒如孔、孟、周、程、张、朱、陆、王及王船山之学说,亦间取之”②。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陆(九渊)、王(守仁)学派13二、师范生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

毛泽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同此。

47

更为杨昌济推重,毛泽东当然也受到熏陶。他常和蔡和森、张昆弟等讨论宋明理学,研读过朱熹编的《近思录》、《四书集注》和《朱子语类》等,对朱熹、王守仁都很佩服。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便常用这些观点来作比较,发挥原著的一些论述。诸如“孟轲之义内,王守仁之心即理,似均为直觉论”;“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等等。

中国近代社会正处在空前剧烈的变动中,旧的传统秩序渐趋崩溃,外患内乱迭起相承,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这就使“尚动”“主变”成为人们寻找出路的重要倾向。这个时代特点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探索中,并蕴含着浓厚的辩证法色彩。一九一七年,他曾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①的观点。在《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他写道:“此世界中变化万殊。”还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考察当中,说历史从来就是一个治乱交替的过程,声称特别喜欢战国七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那些“事态百变,人才辈出”的时代。认为:“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用这个观点看当今中国,他说:“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对于中国社会,他的意思是“必须再造”,再造的办法,是“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因此,“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造社会的乐观激情。他后来从大乱求大治的想法,看来是早有伏笔的。

在“动”中求变、求新,其内在依据是什么呢?毛泽东当时特别重视两个概念。一个是“差别”。他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如阴阳、上下、大小、彼此、好恶、美丑、是非、正反、明暗、胜负等等。“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另一个概念是“抵抗”,即各种差别引起的压力和反抗。毛泽东特别赞同泡尔生提出的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称其“无抵抗则无动力”的论述,是“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他热情洋溢地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他过去那种向往社会“大同”境界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觉得即使人们真的进入了“大同”社会,“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把“差别”、“抵抗”这两个概念,和“动”、“变”及“成毁”联系起来,表明毛泽东当时的认识已接近矛盾构成事物并实现转化的辩证法观点,还多少同社会历史发展有所联系。他后来关于矛盾普遍性的理论,大体也滥觞于此。

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根本点,就是首先要把握住事物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它的意思,是在面对万千事物时,要从大处着眼,首先抓住它的根本。把根本抓住了,其他枝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以后,他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很有些像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道”(老子)、“理式”(柏拉图)、“绝对精神”(黑格尔),总之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朱熹就曾说万事万物皆源于“一本”,“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杨昌济讲课时,也特别强调,“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此所谓贯通大原也。”①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给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集中表述了对“本原”的看法。

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这样,毛泽东开出了自己的救国药方:“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封信是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八月三十一日,黎锦熙收到信后,在日记里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把“本原”落实到“人心”上面,就是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建设。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把自己这时的主张概括为两个,一个是“精神上之个人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

针对封建专制和束缚个性的三纲五常的旧道德,主张个人主义,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毛泽东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始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他认为,人类的目的在实现自我。但他在个人主义前面加上“精神”两个字,却有他自己的特色。这种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力求达到最高境界,使“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正鹄”不能只是“纯然利己”,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和价值。例如,看到自己所爱的人有难,关键的时候,“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浃,吾意始畅”。否则,自己的生活就不完满,就“未达正鹄”。依此类推,“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他甚至极端地说:“予谓人类只有精神之生活,无肉体之生活。”这种理解,已经超出了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义,包含着新道德观的萌芽。

关于“现实主义”。毛泽东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能脱离现实去追求虚幻的理想和价值,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我”。他说:“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一方面,他反对空谈,“凡吾思想之所及,吾皆有实行之义务”;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道德行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反对盲目动作。毛泽东写道:“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极高”是指追求独立不羁。“极卑”是指我终究又“一毫跳不出此自我以外之世界”。这个矛盾,他已觉察到了,但一时还不能完整地加以说明。

毛泽东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觅着、遨游着。他从中外文化里汲取营养,又闪烁着他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慧之光。他这个时候并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宇宙之真理”。夸大精神力量的唯心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无疑占有很大比重。这期间,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杨昌济的赞赏,得了一百分。

但他这时的思想并没有定型,还在探索过程中。当他写下《伦理学原理》批注时,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道:“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然未定。”既然还“茫然未定”,就得继续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这类状况是常见的。由于他坚持把改造社会、匡济民族危亡作为出发点来进行理论探索,决定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他坚持一种从我做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在进行理论探索的时候,一直特别注重自我思想修养的磨练。

毛泽东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或许,他当时的实际活动比保存下来的几篇文字表现得更富有个性和朝气,对他以后思想发展产生的作用也许也更大。

说来很有趣,毛泽东这样一位后来举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体育论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体育之研究》,全文约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杨昌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陈独秀的。他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说:“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应该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针对重文轻武的颓风,他提出一个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育锻炼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许多好处,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可以说,《体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对体育这个运动形式的研究,毛泽东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这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后来十分著名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编的一套体操。他当时采用的锻炼项目很多,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

所谓风浴,张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记载:“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概。”所谓雨浴,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顶,再返回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同班好友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①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毛泽东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他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曰: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确实一直表现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这种惊83毛泽东传(1893-1949)

①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的批语。所引这段话,是对《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的解释。

54

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对事情能“见得透”的基础上的。这是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近二十个项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学生参加,当选者三十四人,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毛泽东的胆识,半年后有过一次受到众口称赞的显露。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线向北溃退。长沙市民很是惊慌。一师位于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必经之地,随时可能遭受劫掠。学校当局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些零散溃兵途经校门口,都不敢轻易闯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张皇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毛泽东便派人去交涉,他们全部缴了枪。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

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同班同学邹蕴真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旧,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①第一师范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毛泽东的社会活动日益扩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学友会改选时,他担任总务,还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从前这两个职务都是由教员担任的。学友会会长由学监方维夏代理,毛泽东实际上主持工作。学友会开展了许多课余活动,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这年上半年,学校曾办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员上课,办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这学期还办不办?由谁来办?大家看法不一。毛泽东认为这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方维夏同意他的意见,并决定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办,由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十月三十日,毛泽东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倾吐出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的拳拳之心:

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教的是写信、算帐,都是列位自己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快快来报名,莫再担搁!

这则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毛泽东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毛泽东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进了《夜学日志》,说工人要求入学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们分发广告时,“大受彼等之欢迎,争相诘问,咸曰‘读夜书去!’”这大概是毛泽东最初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

在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正在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就是看到毛泽东张贴的《征友启事》后结识的。他们多来自农村,了解民间疾苦,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正如毛泽东后来追忆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①

从一九一六年开始,他们讨论最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他们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猛烈冲击,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生活之追求”②。发生这种“一个翻转”的剧烈思想变动的,自然也包括毛泽东在内。在这个基础上,一九一七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

要成立团体,首先得有章程。一九一八年三月,毛泽东和邹鼎丞开始起草会章。萧三的日记说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萧子升——引注)来坐已久,交阅润之所草新学会简章。二兄意名为新民学会云。”“四月八日,接二兄手书,力主子出洋。附来润之所重草新民学会简章。”“四月十三日,夜,润之来,明日新民学会开成立会。”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个星期天。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萧三、张昆弟、陈书农、邹鼎丞、罗章龙等十三人,再加上没有到会的李和笙(维汉)、周世钊等人。这样,最初的会员就有二十余人。经过讨论,通过了会章,以“新民”为会名,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团体。成立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它的会章重点强调个人修养,政治性还比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当时达到的思想水平,受杨昌济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但它和毛泽东当时的实际想法也有距离。对此,毛泽东稍后曾有一个说明,他说:“会章系鼎丞、润之起草,条文颇详;子升不赞成将现在不见诸行事的条文加入,颇加删削;讨论结果,多数赞成子升。于是表决会章的条文如次……”。①联系到萧子升后来一直不赞成激烈变革、主张温和改良的思想,被他认为是“不见诸行事”而“颇加删削”的条文内容,大致属于毛泽东当时更高远的理想追求。

三个月后,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学会的组织活动问题,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说:“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蔡和森还表示,“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①看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正是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求中国的出路的。

这时,会员多数已经从学校里毕业或即将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呢?学会成立之初,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愿“堆积”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毛泽东也认为,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开辟一个方面,对将来大有好处。“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

两个月后,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他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这年他满二十五岁。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爱的教育资料

yiyanggongzi91 实习小编一级|消息(1)|我的百科|我的知道|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核心用户春节 《爱的教育》在百度百科中为本词条的同义词,已为您做自动跳转。 爱的教育 百科名片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同名电影《爱的教育》是钟启文导演于1961 香港所拍摄。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特色人物 内容概要 名家点评 主演 剧情 《爱的教育》(原版插图版)——权威完整版 展开 编辑本段 作品简介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埃·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91年加入社会党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1908年3月11 日因心脏病猝死于博尔迪凯拉。

本书译文因其优美生动的传神,于2000年荣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编辑本段 特色人物

恩里科:小说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 编辑本段 内容概要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作者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全书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作品带有明显的引导性,它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读者对话。 编辑本段 名家点评

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撰写的,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此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与纸上,动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部分情节概括(带号为重点情节)旁边为另一个名字十月:

1开学的第一天(无概括)

2 我们的老师

配巴尼先生叫我们默写,他看见有一个脸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发热。一个学生乘着先生没注意,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默写完了先生教育我们要用功,要规矩。放学后,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请求饶恕,先生原谅了他。

2、灾难(一个不幸事件)

一个叫洛佩谛的学生,上学时在街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洛佩谛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大家都称赞洛佩谛是个勇敢的孩子。

3、格拉勃利亚的孩子

有一个来自格拉勃利亚的意大利男孩来到班级里。老师告诉同学们不管在哪所学校,同学们都应该亲如一家,不应该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就歧视他。因此,在级长德罗西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赠送礼物给那位新生并和谐相处。

4、宽宏大量的品德()

一天,班级里的三四个小孩正在取笑家庭贫穷有残疾的同学克洛西。克洛西大怒,将墨水瓶向弗朗蒂掷去,却打着了老师。卡罗纳怕克洛西受罚便替他顶罪。但最后克洛西承认了错误,老师批评教育了那些欺负克洛西的同学。安利柯由此看出卡罗纳的美好品德。

5、在阁楼上

母亲带安利柯去看望报纸上登载的穷妇人。在她住的阁楼里,安利柯发现原来她是残臂穷困的克洛西的母亲。阁楼里的物品简陋,克洛西连读书的灯也没有但仍然刻苦读书。母亲由此教育安利柯要像克洛西一样刻苦用功。

★6、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十一月:

7、清扫烟囱的孩子

一个清扫烟囱 的孩子因为不小心弄丢了自己挣来的三十个铜币,因害怕师傅打他而哭泣。几个三年级女生知道后,号召大家募捐,结果许多人都掏出钱赠给孩子,没带钱的女孩便送给孩子一些鲜花。孩子高兴地擦干了眼泪。

8、万灵节

万灵节――一个祭祀所有死者的日子。在这一天,安利柯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应该向所有的死者寄托哀思,特别是那些所有为少年儿童死去的人。

9、卖炭者与绅士

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在与烧炭工的儿子倍梯争执时,气急败坏的辱骂了倍梯的父亲,绅士知道后,逼着儿子向烧炭工和他的儿子道歉,又要求老师将他们安排坐在一起,绅士与烧炭工亲切握手,诺比斯和倍梯友好拥抱,老师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

10、我的同学可莱谛

我在散步时遇到可莱谛。他正忙着搬运木柴,还一边复习功课。随后,我跟着他到他家做客。可莱谛到家后还是忙个不停,做作业、卖木柴、为妈妈煮咖啡、照顾妈妈。当货车来了,他又忙着搬木柴。我很羡慕可莱谛的幸福――既学习,又劳动,为父母担忧。

11、纳利的保护人

驼背的纳利,身体小而弱,经常被人捉弄。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常独自哭泣。有一次,弗朗蒂欺负他,卡罗纳把弗朗蒂打得狼狈不堪,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纳利,卡罗纳成了他的保护人。纳利的母亲很感激卡罗纳,并将项链送给卡罗纳。

12、班级第一名

德罗西总是得第一。他开朗活泼,待什么人都和气总是毫不在乎地把所有的东西送给别人,像个大方的绅士。同学们都喜欢他。我嫉妒他,但后来与他形影不离。当我看到他抄写每月故事感动得哭了的时候,我由衷的敬佩他。

★13、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1859年,伦巴第解放战争期间,一小队意大利骑兵,在树林中一家农舍门口,看见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少年。带队军官问少年能否替他望望前面有没有敌兵。少年不用报酬,很快爬上树顶为军官报告侦察到的敌情,敌人发现了他便开了枪,少年不顾危险,继续侦察敌情,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少年微笑着死去。人们敬佩他并以军礼安葬了他。

14、穷人

安利柯的母亲看到安利柯在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乞丐前冷漠的走过后,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应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并告诉他穷人受施舍后的祝福会给自己快乐和健康,告戒安利柯要关爱穷人。

十二月:

15、雪球

放学时一群孩子在街上扔雪球,不幸砸伤了一个老人的眼睛,小孩们立刻逃散了。在围观的人群中,卡罗纳鼓励卡罗菲认错,但他因为害怕而不敢,人们从他慌乱的样子中了解到真相,想打他。卡罗纳阻止了他们。卡罗菲吓得哭着向老人道歉,有人要他跪着认错,老人原谅了他。

★16、少年笔耕 (叙利奥替父抄签条)(每月故事)

叙利奥家生活清苦,父亲只好利用业余时间替人抄写签条。叙利奥想为父亲分担,等父亲休息后起来替父亲抄写。由于睡眠不足,叙利奥白天经常打盹,父亲因而误解他,但叙利奥为了家庭咬牙坚持着。最后,父亲知道真相,请求叙利奥原谅,也更爱叙利奥了。

17、意志

斯达尔迪十分勤奋,尽管大家说他木头木脑,但他锲而不舍耕耘,从一开始连算术一窍不通作文错误百出到算术会解作文会写,甚至还得了奖。老师表扬他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依旧全神贯注,刻苦努力。他的父亲因此十分高兴。

一月:

★18、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库斯脱扎战役打响。我军遇到敌军的疯狂反扑,只好躲进那所房屋里。大尉命令少年鼓手送求援信件到驻扎在远处草地的部队。这位少年鼓手义无返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不料,他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但是他一点也不畏惧,向目标一瘸一拐地快速前进。最后,他终于到达了目标,完成了任务,使这一战役得到了胜利。而他,却付出了失去左腿的代价。

二月:

19、隆重的颁奖仪式

上午,督学来颁奖。德罗西仍是头等奖。一番讲话后督学将二等奖授予班上最勤奋的学生波列科西,波列科西非常感动。督学将他获奖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亲,平时虐待孩子的父亲深受触动,忍不住紧紧抱住儿子。

★20、爸爸的看护人(每月故事)

一个少年受母亲嘱咐到医院照顾离家一年后刚回国就生病住院的爸爸。少年看到病重无法说话的父亲非常伤心,尽管医院里发生的凄惨景象让他心惊,但他仍然精心照顾着父亲。后来,他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原来他认错了人。爸爸要少年和他一起回家,但少年坚持留下来照顾错人的“父亲”,直到他死去。

三月:

★ 21、血溅罗马涅(每月故事)

在一个下雨的晚上,费鲁乔刚从外面鬼混回来,而他的外婆由于瘫痪不得不在摇椅等他回来。当费鲁乔被外婆用真情感动,想向外婆认错时,突然,他家闯进了两个歹徒,当其中一个歹徒被费鲁乔的外婆认出后,歹徒就要用刀残忍伤害她,费鲁乔就用身体挡住刀,不幸遇难,但他最终得到外婆的谅解。

四月:

★ 22、公民英勇行为(义士的行为)(每月故事)

老师带大家到市政府大楼参加一个少年皮诺特的颁奖仪式。市长向大家讲述了少年的故事,原来少年以顽强的意志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勇救落水儿童。市长高度赞扬了少年,并亲自将公民荣誉奖章挂在少年胸前。获救男孩向少年致谢,人们也拍手向少年致敬。

五月: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10张)

★ 23、马尔科万里寻母记(每月故事)

为了摆脱贫困,两年前马尔科的母亲远到阿根廷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满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堂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人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又被告知母亲在图库曼,历尽千辛万苦到图库曼并找到母亲时,母亲因为思念亲人而不肯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

六月:

★ 24、客船失事(灾难)(每月故事)

几年前,意大利少年马里奥随客船从英国出发,一个意大利水手领着一个小女孩朱列塔前来与他做伴。他们聊得很投机。客船不幸遇上暴风雨,开始下沉。最后一个救生船只剩下一个位置,船长要与船同生死,女人们晕倒无法跳上救生船。片刻思索之后,少年将少女扔进海里,少女得救了,少年却随着船永远沉了下去。 编辑本段 主演

雷震 kelly lai chen ....father

林翠 jeanette lin ....lin

王引 yin wang ....lin shue-hsien 编辑本段 剧情

小学教师林学贤(王引)生病,女儿静仪(林翠)去代课,受学生戏弄,回家抱怨。学生上门道歉,静仪继续任教,她本来不喜欢教书。而林学贤因教书让妻子婉霞(王莱)不满,离他而去。现又查出肺癌,命在旦夕。静仪为学生补课,感化了毒打孩子的家长。林学贤生日,学生庆祝,婉霞也回来了,并且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道歉。林学贤去世,静仪继承父亲遗志,教书育人不倦。

幕后花絮

国语黑白时装教育影片。电懋出品,本片根据意大利作家亚来契斯的《爱的教育》改编,夏丏尊翻译,是钟启文第一部执导的作品。影片继承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情节布设传统,拍得既感人,也有教育作用,更让人看到了希望。在威尼斯影展中,本片获得好评。钟启文是电懋创办初期主政的总经理,当时最高领导陆运涛,制片主任宋淇。钟启文接受西式高深教育,倾慕好莱坞文化,又以传统文化自豪。1962年,钟启文请辞,转投丽的呼声,陆运涛...经典版本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原版插图版)——权威完整版 基本信息

作者: (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 著,王干卿 译

出 版 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爱的教育》封面 出版时间: 2010-6-1

字数: 24万字

版次: 1

页数: 328

开本: 大32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2207981

包装: 精装

价 格:26.80 元 [关于本书]

这本精装版《爱的教育》,是王干卿教授,历时十二年,经八次修订,直接由意大利古文翻译而成的权威完整版。本版本也是国内唯一荣获意大利文化奖的中译本。

该书的题目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写的。我说是以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写的并不意味着是直接出于他的手笔,依此而出版成书的。他日积月累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上写呀写呀,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到了年底,他爸爸在他的本子上加了批注,但力图保持原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孩子的语言风格。四年以后,他已升入高中。这时候,他重温自己的手稿,回忆起人和事更有了新鲜感,于是,又在手稿中加进了新的内容。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今天读一读这部书,希望能喜欢它,并从中获得教益。 [编辑推荐]

1929年,本书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

被法国《读书》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人类最佳读物”第三名。

1986年,本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

1994年,本书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

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之一。

到目前为止,本书已经被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销量超过10,000,000册

本书作者埃?德?阿米琪斯,曾经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

本书自1886年诞生后,10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也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位一定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作者简介]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是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他自幼酷爱学习,喜欢军旅生活,青年时代就成了一名步兵军官,著有《军事生活》一书。他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过一系列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但阿米琪斯还是以描写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最为见长,《朋友们》、《大家的马车》等作品在意大利脍炙人口,《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全世界的小学生几乎把《爱的教育》作为教科书来读。 [译者简介]

王干卿,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任译审期间,获意大利政府奖学金到意大利罗马大学文学哲学系进修两年,专攻意大利儿童文学,曾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儿童文学研讨会和意大利儿童文学佳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和“意大利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借调到意大利工作。2000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意大利文化周”上,作了题为“略论二十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的发言。

在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独译代表作有《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续爱的教育》,《淘气包日记》,《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流浪儿》和《意大利童话选》等十二部,和其他人合译作品十一部,曾荣获“中国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译作”头等奖,因“了解意大利文化并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功绩”于1999年获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 作者: (意)亚米契斯 著,崔振翼 改写

出 版 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字数: 130000

开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46102894

定价:¥12.50 编辑本段 目录

十月

始业日

我们的先生

灾难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侠义的行为

我的女先生

少年爱国者

十一月

烟囱扫除人

万灵节

好友卡隆

卖炭者与绅士

弟弟的女先生

我的母亲

小商人

虚荣心

第一场雪

雪球事件

探望受伤老人

小抄写员

一月

教师助理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快乐的星期四

弗兰谛退学

父亲寄语

忌妒

二月

泼来可西得奖

我的决心

玩具火车

囚犯的秘密

父亲的看护者

铁工场

小艺人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病中的老师

三月

打架

孩子们的家长

七十八号犯人

颁奖仪式

争吵

姐姐寄语

费鲁乔的血

四月

迎接国王

幼儿园

体操

父亲的老师

大病初愈

卡隆的不幸

接受勋章的少年

五月

牺牲

消防队员

六千英里寻母

夏天

聋哑学校

六月

向祖国致意

炎热的夏天

母亲寄语

乡野远足

女教师之死

感谢

轮船失事

七月

母亲寄语

考试

最后的考试

告别

争吵 编辑本段 2010版图书信息

书 名: 爱的教育

作者:(意)亚米契斯,夏丏尊 译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802039209

开本: 16开

定价: 22.00元 编辑本段 2009版图书信息

作者: (意)亚米契斯 著,夏丏尊 译

出版时间: 2009-10-1

页数: 312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6309408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中小学教辅 >> 语文阅读

定价:22.00 编辑本段 2005版图书信息

作者: [意]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著,卢坚,孟容 译

出 版 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1

字数: 130042

页数: 246

开本: 32

i s b n : 9787530943045

包装: 平装

定价:19.80

作品目录: 十月

开学的第一天

我的新老师

灾难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我的老师

在阁楼上

上学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十一月

扫烟囱的孩子

万灵节

我的朋友卡隆

烧炭工和绅士

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亲

我的同学柯莱蒂

校长

士兵

纳利的保护人

班级第一名

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十二月

小商人

虚荣心

小泥瓦匠

雪球

女老师

访问受伤者

弗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

感恩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续 —— 故事概述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安利柯怎样了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安利柯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严格的教育使安利科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从舅父赠给安利科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续爱的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安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安利科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吸引人之处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美绘本青少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4版 (2010年7月1日) 丛书名: 世界少年文学精选

平装: 148页

读者对象: 11-14岁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0125267

条形码: 9787530125267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美绘本青少版)是一部讲述对爸爸妈妈、对老师朋友、对祖国的爱的故事,是关于小孩子的勇敢、执著和高贵心灵的故事。它不仅让意大利的孩子着迷,也让全世界的孩子痴迷。人们沉浸在故事中经受着持久的感动,直到长大、变老,仍会把这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

作者:(意大利)亚米契斯(amicis.e.d.) 插图作者:李海燕 改编:孙静

绘画作者介绍:李海燕,1971年出生于中国沈阳。199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系。现为职业插图画家,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插图与卡通设计课程。199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招贴大奖赛中,《爱护树木》荣获铜奖,《鹤舞丝巾》荣获优秀奖。2006年沈阳国际花车巡游大奖赛中作品分别荣获铜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2007年沈阳国际花车巡游大奖赛中作品分别荣获金、银、铜奖。

目录

十月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

可爱的新老师 十八日

意外 二十一日

格拉勃利亚小孩 二十二日

同窗好友 二十五日

挺身而出 二十六日

贫困的母子 二十八日

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

十一月

清扫烟囱的小孩 一日

卡隆——我的好朋友 四日

烧炭工人和绅 十七日

弟弟的女老师 十日

父亲生气了(致安利柯) 十日

我的同学可莱谛 十三日

老师们和校长先生 十八日

士兵 二十二日

耐利的保护者 二十三日

优等生 二十五日

少年侦探(每月例话)

十二月

小商人卡洛斐 一日

虚荣心的惨败 五日

“小石匠” 十一日

雪中悲剧 十六日

学校的女教师们 十七日

探望受伤老人 十八日

小抄写员(每月例话)

学贵有恒 二十八日

一月

助教老师 四日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来访 十日

二月

喜悦的奖牌 四日

玩具火车 十日

朋友的秘密 十七日

爸爸的看护者(每月例话)

金不换的铁匠 十八日

可怜的盲童 二十四日

病中的老师 二十五日

三月

七十八号犯人 八日

争吵 二十日

我的姐姐(致安利柯) 二十四日

病中的“小石匠” 二十八日

四月

春日 一日

温培尔脱王 三日

幼儿园 四日

自强的体操 五日

父亲的老师 十三日

五月

牺牲 九日

消防队员 十一日

万里寻母记(每月例话)

诗 二十六日

聋哑学校 二十八日

六月

酷暑 十六日

乡野远足 十九日

夜校颁奖典礼 二十五日

七月

考试 四日

口试 七日

告别 十日 编辑本段 图书信息

书 名: 爱的 教育

作者:岳贤伦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10702396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第1缉 爱与奉献

导言

1.凝固的母爱

2.上帝的女儿

3.孤儿院献血的男孩

4.分享,让心灵开花

5.哥哥的梦想

6.邮差与路边的花儿

7.蔬菜店的老板

8.沙漠里的一罐水

9.与歹徒抗争的母亲

10.村边的两口水井

11.血脉相连的兄妹情

12.一封爱的遗书

第2缉 爱与关怀

导言

13.爱,让天使张开翅膀

14.玫瑰花的话语

15.在雨中传递的爱

16.买下爸爸1小时

17.理解也是一种爱

18.7元钱的母爱

19.师生爱的互动

20.让座的故事

21.公交车上的问候

22.把阳光带给奶奶

23.穿过针孔的爱

24.拐弯处的回头

25.妈妈般的关爱

26.直射心田的阳光

第3缉 爱与友谊

导言

27.永恒的爱

28.除草的故事

29.重拾友谊

30.对手也是朋友

31.两根蜡烛

32.艾迪的盒饭

33.与人友善

34.邻居间的误会

第4缉 爱与责任

导言

35.最后一块纱布

36.10年没有上锁的门

37.医生的职责

38.最重要的决定

39.寒风中别样的爱

40.被爱感化的孩子

第5缉 爱与尊重

导言

41.小狗的尊严

42.盖茨的小费

43.吃牛排的礼仪

44.你我都是军人

45.学校特殊的规定

46.大明星与修车工

第6缉 爱与宽容

导言

47.向他开枪的战友

48.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49.最珍贵的祝福

50.绅士的遗嘱

51.一位母亲的宽容

52.一本数学书

53.富翁儿子的梦想

54.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第7缉 爱与诚信

导言

55.华盛顿与樱桃树

56.最满意的答卷

57.两只不同号的鞋子

58.检测诚信的老板

59.卖花的小男孩

60.得了第一名的士兵

第8缉 爱与信念

导言

61.10美分的奇迹

62.母爱的呼唤

63.孩子你要做哪一个?

64.学会爱你自己

65.没有不开花的草

66.难民与神父

67.感天动地的爱

68.小泥人的梦想

69.沙漠里的一壶水

70.老师的鼓励

71.最好的倾听者

第9缉 爱与智慧

第10缉 爱与感恩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10张) 扩展阅读: 1 图书 《爱的教育》http://www.zhuoyuewangshangshucheng.com/book/14229.html 2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51068&ref=search-0-a 3 《爱的教育》(美绘本青少版)http://top-taobao.net/items/b172.html 开放分类: 名著,儿童文学,儿童读物,亚米契斯,儿童小说 我来完善 “爱的教育”相关词条: 新美南吉怀古伤今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1169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10_555 ,桃花矢 ,thxqjf ,734286517 ,天紫冰吻 ,jwq980916 ,打☆灰☆机☆ ,樱飘璃茉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yiyanggongzi91 0 0 成长任务 加速升级,快速成长。我要去参加>> 进入我的百科 登录有礼 除夕到正月初六,百科连续7天送红包啦! 每天赠送财富值、经验值各20,记得领哦!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480676 次 编辑次数:156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02-01 创建者:处处皆学问 更多突出贡献者 鼠标滑过用户名,我们有名片啦! lamiu兰缪 展开 gouamaoa 版本 csr605 版本 eggpudding2 版本 成ぁ语 版本 查看更多突出贡献者 最新动态 百科陪你过大年: 百科消息: 春节不寂寞有玩有欢乐 新春大放送百科有大奖 神秘的百科人物温馨的甜蜜祝福 动物神秘群体死亡事件 百度百科词条突破300万 百度百科“知识先锋”计划启动 不可回避的住房问题 回顾“五年计划”展望“十二五” 我的船长我的船--百科船长日志 番薯网携源创力作入驻文库 推广链接 买《爱的教育》来当当网 专业的少儿精品书店,汇聚10万世界经典童书!给孩子选好书,看当当.. www.dangdang.com 买化妆品?就上「乐蜂网」 「乐蜂网」全球化妆品直销,0运费+免费试用+全年《美丽俏佳人》.. www.lafaso.com 2011 baidu 权利声明 gouamaoa 等级10 百科高手都是从零学起的。 我就是正在学习的潜力派! 通过版本数:14081 版本通过率:91% 百科祝您新年快乐! 鞭炮响,兔年到!百科送上知识专题、春节活动、用户回馈三重新年祝福大礼,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关闭

关于读书和有你的记忆

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即使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只要有书,有你,我便可以充满希望地生存。

――题记

翻看幼年的照片,发现稚气的脸上总是眉头紧锁,如哲人的沉思。我感到体内有一种巨大的忧伤。这样的忧郁始我无法正实现实的双瞳。与外部始终保持一种疏离感。不用去思考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厄,为我带来了少年的无助与轻狂。一切的一切在我的面前踏着紫堇,掐着繁花。在处处春光明媚中穿行。留下阵阵微风与嬉笑,令人恐惧的梦魇。人无再少年。两千年的先哲就开时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流水,不知孔丘在说着逝者如斯时,有没有抬头看看天空,恰好飞过的一只孤雁,发出凄清的一声哀鸣。

无论是君王也好,乞丐也罢,终抵挡不住时间强大的力量。若想追逐时间的脚步,翻来《史记》便能清晰地看见太史公古老而悠久的诉说。但无论怎样的史料记载,这也仅仅止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一点而已,那么,历史之外的呢?关于整个世界的,整个宇宙的呢?是否有人正拿着一支笔,躲在暗黑的高处狡黠地笑着,不时咬咬笔杆子,写下一笔,关于宇宙的《史记》?

若一切都放在人类,宇宙的大角度来想,生存就了无生趣了。人终究是要死的。死后原知万事空。既是如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知道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我不应该往如此沉重悲观的角度去想。也罢,人生本来就不是我能理解的命题。生命是由种种巧合构成。我如此碰巧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背负了生存下去的使命。我要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历史,爱这个世界的人。

书籍是确凿不移的史官。但所有书籍最终都是他人所写,隐忍地染上了个人主义的气息。知道这点后,读书就不单单是在读书了。是在读一种思想,揣摩另外一个生物体的感官。说书人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每一本书中,平静而内敛地等待被一双手抚摸,开出反复的智慧的花朵。这时读者和作者,即使是相距前年,都会感到彼此内心巨大的喜悦,一种在雨天里撑着伞,和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彼此嘴角有一丝相同的神秘的微笑,点头致意的喜悦。时光在这一刻出现了小小地波动,而后又从身边跨过,毫无保留地继续前行。但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有了一条银白细小的蛛丝,将两点连接,向远方无限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由,读书时产生了学习他们语言的欲望。以便于和他/她无碍地沟通而不需借助外人的理解诠释。读翻译的作品,就不是在读作者而是读译者了。文本中的精髓也会随着另一个人的理解而打打折扣。这应该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痛心疾首。虽然我不能选择与你一同呼吸着同时代的空气,但我还有选择同一种语言的权利。

书籍的精致程度与其内涵是不成正比的。市面上封面华丽装帧精致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令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的注水猪肉。千篇一律的关于私情性欲个人感官喋喋不休的描写,让我耳畔响起艾米丽.迪金森所写的《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嗡嗡》。于是像逃难者一般逃离,当代文学所带来的空洞与硬殇。

由于无知,我不能明白这类文学形式的价值所在。仅仅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通过她的描写,我一无所获。我承认自己天资愚顿。

有的作品将着笔点落在揭示人性的丑恶,却不小心忘记说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导致了读后产生了忧郁万分的心理偏差。文学是美的。读书也是美的。若文学只能一昧发掘人性之恶,却不能导人向善,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人性是中性的,偏向哪一面全然看外部力量的引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把人拉向天平的一端。从这点来说,前人们比今人做得好。至少对肉体得关注还没有到如今诽疑所思的地步。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司汤达或者卡夫卡,都是从恶中走来,回归向善。读后心底总有一种情感的激荡。能让人这样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微乎其微的,那种模糊不清的对人性的判断,是导致内心空虚无力呻吟的根源。

虽然良莠不齐,但生于斯,就不能不对斯有一丝眷恋。对当代文学,总抱有一种期待,即使手中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但还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佩。批评也满怀善意。写作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若没有沿途路人鼓励的目光,这条路,是决计走不下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一些有共同气息的人,是欣喜万分的。比如小猪,比如骆。

初三

疯子

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清晨,竭力逃出云层的朦胧春光,显露出身形,浓郁的雾气中透出点点繁星,那是远处的街灯,在耐心地等待朝气蓬勃的你。清晨的安谧,清晨的清新,宛如城市那妙龄少女的笑靥,万分楚楚动人。晨练是增强体质的捷径,手无缚鸡之力的本人自然明智地踏着这条捷径成长。一个深秋的清晨,我晨练之后大汗淋漓,孤自一人走在返家途中。嗅着湿润的空气,感受着独特的清新,我走在雾中感到格外的安谧。

这时,前方突然飘来几句争吵声:“你干什么?”“骗子,你给我滚开!”前者音色较为低沉,声源应是个中年男子。而后者似乎较为激动,扯着嗓子在大嚷,应该是个男青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挥手将身前的白雾驱赶开来,前方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有的向圈内伸头张望,有的则是叉着双手站在一旁观望,还有的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欣赏,这都是来看热闹的人。此时乃清晨,便有诸多人在此饱览风景,可见二位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受好奇心和闲暇时间的诱惑,我挤进了圈中,看清了我所渴望看见的景象,圈内站着一位胡子拉喳的大叔和一位浑身泥渍的男青年,后者约莫二十来岁,前者大约五十左右。男青年满脸怒容地瞪视着那位大叔,围成的圈位于一个单元楼门前,观二人衣着,可能先前发生过推搡争斗。

男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处惊不变,骂不绝口,“骗子”一词使用频率愈加频繁。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已将注意力放在博取众多观众的同情心。“各位街坊,你们评评理,我有什么错?我是他叔,他才二十出头,读了大学,我看他成绩不错,鼓励他考研。我一个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仍然知道要照顾好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侄子,学习费用再高我也供。但是,这小子读了半个月,竟然对我说不读了,还说要去找工作。他还小呀,经验不足嘛,我不赞成,他竟发起疯来赶我出门。”那位大叔的悲愤牌刚一闪亮登场,众多观众立即对其产生了同情,好事者纷纷指责那位大逆不道的侄子。那小子不以为然,情绪极为激动,他大嚷道:“学习!学习!读了大学考研,考研之后还有博士、硕士,读书,我的人生被它给捆紧了。我要工作,我要交友,我不想永远都面对冰冷的书本,我要人际交往!学习!叔叔你用学习欺骗了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工作,我要活力!”“疯子,”那位大叔嘀咕了一声,劝解道:“学习,我也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习,才让你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一段美好的人生,你还小,经验不够,不适合工作。”不少围观群众听了这段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为我好?经验不足?”侄子冷淡笑道:“没错,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你有,你有深厚的骗人经验,骗了我,你用买血的钱骗我说是你做工的钱供我读书。你骗我说您不吃西瓜却把我吃剩的西瓜啃得比纸还薄,骗我说学习是为我未来更美好,从而使我背负着阴暗的现在,黑色的开端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我的伟大的骗子叔叔,你骗了我二十二年,我是在您的欺骗中长大的。骗子,世上的人都是骗子,一切都是虚假的。”所有的观众都在无奈地看着这个失去理智的青年在那儿狂发“谬论”。不少富有正义感的观众鄙夷这个发疯的青年。有的甚至在嘀咕着准备打120呼叫精神病医院,被那位大叔仁慈地用目光制止了。那位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仍在不知所云:“经验?没有尝试何来经验?你们是资深骗王。用我们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培养你们罪恶的经验,你们以经验为借口封闭我们自己却在培养经验,我们天真,因而我们成为实验品,若我们走入社会,也将成为骗子,也将下一代当作我们欺骗的实验品,这样的经验,我宁可不要,也不会将自己天真的心染进社会这个染缸。它太浑浊了,我们不敢存活于这个昏天暗地,骗子横行的世界!”一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正中众人的心灵,使原本抱着看猴戏心理的闲人都挂不住面子了,更多的人被他的举止吸引着加入了圈中,更多的人被青年的轻狂举止触动,不少好心人甚至掏出了手机,准备在他发疯暴走之前拨打120,毕竟他的情绪如今很不稳定。

那位大叔愈发局促不安,他向四周张望,嘀咕了一声:“诸位有没有医生的劳烦看一下他!”“医生?”青年的双耳比雷达还灵立即捕捉到这一词汇并借题发挥“医生,治病的白大褂?这比黑衣杀手还令人讨厌,衣服上口袋多的除了乞丐、厨师,就数医生最多,口袋装啥?一支写天书处方的神笔,一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眼镜,还有一大堆永远塞不满的钱包,孔方兄乎,多哉乎?不多也,斯文和蔼的白衣天使,转过头可以令阴险毒辣的冷面杀手闻风丧胆,我不敢生病,因为我弄不清楚他给我静

《心灵的漏洞》读后感

故事是这样的: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距他的家乡不远的南山里,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他连夜起程,沿途探询这位高僧的住处。

一日,他来到南山脚下,见一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便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可知道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处?何等相貌?”

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山上确有位得道的高僧,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处。因为他常常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世人。至于他的相貌,有人说他佛光普照,面貌清奇;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谢过樵夫,年轻人抱定了决心,不顾一切地向深山里前进。后来,他又遇见了农夫、猎户、牧童、采药人等等,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

绝望之下,他回头下山,在路上遇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便从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里。还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无奈,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赶紧喝。可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流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能盛水?怎能用它来解渴?”年轻人不耐烦道。

“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内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道:“大师可就是我要寻找的高僧?”连问数声无人应答,抬头再寻那乞丐,已无踪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有漏洞,要补上这个漏洞就要抱着一颗谦虚,慷慨大度的心,还要有平静,不浮躁的心态。也许“高人”就在你身边,只是你没有善于发现和平静的心态。我们身边一些同学的建议是完美的,当你请教别人的时候,判断别人的意见不能有任何偏袒。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努力补上心灵的漏洞,自然你就会发现在身旁有许多“高人”,学习他们成功就不在话下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成功,都能补上心灵的漏洞。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二年级的时候,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就是《小鹿的玫瑰花》。小鹿辛勤种花,自己虽然因跌伤了脚而看不到玫瑰花,却让满园的玫瑰花开进了别人的心田。黄莺飞来告诉他:花儿很红,看着它就想唱歌;微风吹来告诉他:花儿很香,它是玫瑰香风了;小蜜蜂告诉他:花儿很甜,它采到了最甜的蜜;……原来快乐了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于是,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从此,我的心中便也盛开着一朵沁香的玫瑰。今年寒假,翻开《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读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似乎看到满园尽情绽放的玫瑰,似乎闻到了阵阵的醉人花香。我才知道,这样的玫瑰不仅开放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更会绽放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毛陈冰就是在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将爱的玫瑰绽放在我们的心中。她,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远征: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到上海、第一次坐飞机到贵阳、第一次在外地陌生人家里住宿、第一次颠簸11个小时的汽车再走山路到黎平……独自一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地他乡,只是为了帮助一名和她一样有着稀有血型的农村孕妇杨昌花。她,不顾身体单薄,“救人要紧”的念头让她一再要求医生多抽一点血,甚至在抽血时出现了昏厥、虚脱依然坚持着……她,采血完成后,谢绝了院方的酬谢,悄悄离去,匆匆赶回学校,硬是不肯留下自己已经闪亮着光辉的名字!她说:“不肯透露姓名是因为‘做好事不留名,是人之常情。’”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不就是玫瑰散发出的馥郁清香吗?在这沁入心脾的芬芳里,我看到了她不顾一切,没有半点犹豫远赴异地救人的行动背后是大爱无疆的思想;在这沁入心脾的芬芳里,我感受到了她做好事不留名,默默转身离去的背影展示的是匹夫有责的精神。多么质朴的行为却又是多么高尚的品德。毛陈冰就是一朵铿锵玫瑰,一朵洋溢着朝气的玫瑰,一朵充满着爱意的玫瑰。当这样的玫瑰盛开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变得美好,温暖;当这样的玫瑰盛开在我们心田的时候,爱就会充盈整个世界。这是人世界最美,最艳丽的花朵,爱使世界变得亲如一家人,爱使是世界变得和谐温馨。我在校园里寻找这那一朵朵的玫瑰:那个水池边把水龙头轻轻拧紧的小弟弟;那个走过橱窗把脱落的图钉小心摁上的大哥哥;那个走廊上见到老师甜甜问好的小妹妹;那个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小纸片的大姐姐,在你们的身影中我见到了娇美的玫瑰,我闻到了沁人的芬芳。有一次,我做值日生,因为别的同学没空去倒垃圾,我正好擦完桌子,就主动去倒垃圾了。垃圾装了满满一袋,我不得不弯着腰,用两只手才把垃圾拎起来。为了节省时间我快步走向倒垃圾的地方,在离垃圾桶不远处,突然,垃圾袋被一支铅笔捅破了,垃圾争先恐后地冲破垃圾袋,撒满了一地,同学们吃剩的苹果核滚到了几米外,纸屑被风一吹四处飞撒,扬起的灰尘呛到了我的鼻子里。我呆了几秒钟,赶快收拾这个烂摊子。可是垃圾根本不听我的话,仍然四处飞扬,我手忙脚乱,却欲速则不达,面对一地的垃圾一脸无奈。正在这时,一个三年级的女生看见了我的窘态,她二话不说,蹲下身手脚麻利地捡起垃圾。很快,一地的垃圾被我们两个捡完了。我刚想跟她说声谢谢,她已经蹦蹦跳跳地跑远了。望到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内心仿佛有一阵春风拂过,浓浓的暖意溢满心田。她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和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不经意的给予别人的快乐中。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书前言中的那首和谐之歌:“和谐的世界和谐的心态和谐的生活方式能让人心里充满——愉快,安宁,温暖,和力量。”其实这样的爱之和谐曲总是在我们身边轻轻流淌,不需要我们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不需要说感天动地的赞言。和谐在汶川地震的废墟里不顾一切解救他人的冲劲中,它还在你俯下身送给乞丐一元钱的帮助中;和谐在毛陈冰千里迢迢去献血的义举中,它还在同学忘带文具盒时你递上的一支铅笔行为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播种玫瑰,春满人间。缕缕春风吹暖心田,爱让翠草相逢在春天,让花朵相逢在春天,让百鸟相逢在春天,让心与心相逢在春天,和谐就会常驻我们的心间。我们相逢在春天,我们播种在春天,这样,美丽的玫瑰才会永远绽放在我们心间,我们才能拥有永恒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