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江苏高考拔尖作文集锦 2004-06-28 13:44:00

扬子晚报

江苏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高考作文历来佳篇满目,今年也不例外。现经请示,在高考查分之后,在不涉及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的前提下,公布数篇拔尖之作,以慰读者企盼之心,以利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

这些佳作,均有“机智”的构思。何谓“机智”?王蒙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高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非得有个性、有创造性不可。我在“好”中选“好”时,主要着眼于该文有没有一点其他考生没有涉及的东西,有没有一点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很大、很重,常常是轻轻一瞥,即如电击石开,迅速揭示出生活的深层意蕴。

这些佳作,文化视野都比较开阔,作者能围绕构思的焦点,在文学艺术的天地中神游,在生活万象的缤纷中送目,在人生哲理的烛照中凝思,然后“万取一收”,将有价值的材料凝聚于构思的焦点之上,从而迸发出令人炫目的殊光异彩。

这些佳作,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并能展示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写人时,能点睛,能传神。叙事时,能开合,能兴波。议论时,能分解,能剖析。故而800余字中,山外青山,花明柳暗,谈笑风生,潇洒自如,给人不尽之余味。

如此评价,是否夸张了?请君细读诸篇,定会有自己的判断。

或曰:这几篇能代表江苏40.5万考生的水平吗?我以为:能。因为这些拔尖之作是从许许多多佳作中精选出来的。江苏高考作文有一片辽阔的“高原”,自然会突兀起数十座“高峰”。站在“高原”之外,无切身之感受,是很难估量江苏少年学子的才思和风采的。

我是江苏人,高考阅卷20余年,每年都为江苏的年轻人感到骄傲,为地灵人杰的江苏省感到自豪。妄自菲薄,何益于快马加鞭?

当然,冷静的审视也是必要的。综观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有几点必须引起中语界的重视。

第一,由于连续6年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结果许多考生的“文体观念”淡薄了,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便是“四不像”。哲理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玄而又玄。抒情也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飘飘忽忽,言之无物。我在此恳切呼吁:江苏中语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

第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若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来,我省的高中作文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今年有一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诗名句来证明“水灵”、“山稳”,用大量的名人轶事来证明“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诚为可惜。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当今学子,不但要留连古代的山水,更要关心现实的山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放时代新声。

第三,要讲求质朴的文风,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今年有一些高考作文,滥用排比、对仗,随便地挥霍色彩,简直写成了新的“骈体文”。此风不可长。“楷书”尚未写好,就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最高的文采,乃是“内涵的文采”,希望中学作文教学要在返璞归真上苦下功夫。

愿江苏的山水更美。愿江苏的高考作文更加沉稳,更加灵动。2004年6月20日于白云园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佳作一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

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点评: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应当注意的是,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都是为作者所驱使,而非作为文章之装饰。因此,显示了作者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来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素养,是不可随便模仿的。(骆冬青)

佳作二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我还想借此指出的是,高中生,一定要立足于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学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当为第一要务。(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雨仁)

佳作三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

的确,中华文明给人的印象的确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但我认为,这种沉稳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是一种以最稳健的方式更新自己的能力。中华文明是山,但却是一座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的山,真正的中国人,既是仁者,也是智者。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阔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受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的确,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中国文明曾经趋于保守与自闭。当西方探险者乘风破浪,开辟新时代时,中国人还无虑地生活在自己季季葱郁的“山林”中。但,正是这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更新与生长中永葆特性的“山”的品质,使中国人在经历时代震荡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发展的道路,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迹早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中国是稳健中发展的仁者。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智慧。寿哉,仁者!

点评:面对颇富哲理的作文题,小作者相当沉稳而又胸有成竹地选择了规范议论文的形式,颇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

作者十分自信地确立了“中华文明”这个大主题,而且清醒地舍弃常规战术:拉长阵线,将“文明”的内涵作横向的铺展。作者机智地选择了最典型的事例,使得“文明”这个很大的、很抽象的、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有所附丽,议论时显得举重若轻。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母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分析颇为精准,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对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也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眼光。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厚重、风格笃实大气的难得的佳作。(卢惠红)

佳作四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构思的机智。面对“话题”,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象,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是构思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分钟了”的紧张感、紧迫感,面对作文题的惶惑感,静下心来后的沉稳,计上心来后的喜悦,无不写得神情毕现、惟妙惟肖。第三个特点是语言的幽默、老练。说的是心里无比紧张,用的却是口语化的、似乎是嘻嘻哈哈的语言,幽默、得体、生动、流畅。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语言表达以及超过800字以后的篇末点题,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镇定和从容。(张中原)

佳作五水的成长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的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的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

渐渐的河流明白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他们涌起河水,静静地舔着大山的脚底,好让大山站麻了的双脚放松放松。

儿女也明白了,他们端着一盆温热的水,放在刚下班回家的父母脚边,为他们脱下鞋,用水温润着父母的双脚,用手感受他们趾间的粗糙。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那种微笑。

渐渐的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

终于,河流来到了入海口,曾经雀跃灵动的它,汇入了深沉的大海,学着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此时百万吨级的轮船载着货物载着旅人在它广阔的洋面上行驶着。

点评: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作者构思十分精巧、生动。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文章清新自然,思路明晰,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杨洪承)

佳作六画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题记

张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她对张副市长很是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张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张副市长开口同意。

张副市长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正在家里画兴正浓呢,“得意楼”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一听是位“画友”,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作完,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捡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百竹图”、“一等奖”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机灵”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摸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点评:此文的主人公是市长夫人。作者在市长夫人身上着墨并不多,只是在开头简略地介绍她“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只是写了她在听了孙老板要买画的事后说了一句话:“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然而,就这寥寥几笔,一位贤内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这就是构思的巧妙之处。仔细想想,在市长的家里,市长夫人一般也是不会跑到“前台”来的,然而,在许多事情上,她们却往往在“幕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看来,作者这般来布置人物,也是有生活依据的。(高朝俊)

佳作七水边的女人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海棠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当你写下“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时,你的灵动已无法更变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纨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汝——水边的女人……

点评: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小作者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内,写出这样构思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实属难能可贵。(居正忠)

佳作八灵动与沉稳

在市长的办公室里,坐着三个人:市长,王灵动与马沉稳。王、马二人为某机关“一把手”与“二把手”候选人。王灵动,以聪明善辩,交际能力强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马沉稳因老实憨厚,沉着稳重的作风获得了市长的青睐和支持。

市长要通过面试和实际行动来确定王灵动与马沉稳的最终地位。谁最终能够赢得“一把手”这个宝座呢?市长也没底。市长现在进行面试。王灵动立刻给市长倒茶、点烟,然后又回到座位上,而马沉稳则毫无动作。市长心里有了想法了。

首先,市长让王、马二人谈谈如何领导好这个机关,并对其中一些问题如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与相应解决措施。王灵动先发表了观点,说:“我如果当上‘一把手’之后,首先,我得谢谢市长大人。是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先得好好孝敬你。其次,我当上‘一把手’之后,首先要狠抓狠管,必要时辞掉那些没有作为的干部,我不能让人在这里滥竽充数。对于腐败问题要绝不手软,该处分的一定处分,该送走的一律送走。市长大人,你看怎么样?”市长摆摆手,对马沉稳说:“老马,你说。”马沉稳说:“我其实也没多大能力,但是,无论‘一把手’还是‘二把手’我都会尽力干,并把它干好。这点请市长放心。无论是谁,都要为机关,为咱百姓服务。对于那些腐败现象,要先做好模范作用,宣传法律知识,让那些尚未发展起来的能够自制。我相信,我们的同志都是好的。”市长没吱声,过了一会儿,给了王、马二人各100元钱,让他们在半小时内花完。半小时后,王灵动先到了,他给市长提来了上好的龙井茶叶,又给市长买了一双新皮鞋,领带也买了“相思鸟”的。这当然不止100元钱,市长心里有数了。王灵动也笑了。因为马沉稳还没来,市长让王灵动先回去,等候通知。40分钟之后,马沉稳大汗淋漓地跑了进来,连门都没敲,市长问:“钱花完了?”马沉稳嗯了一声。市长没再说什么就叫他走了。因为他从窗户里看见门卫老张门口放了一张新床和一把新电筒。

几天后,选举结果贴出来了:“一把手”,马沉稳;“二把手”,待定。

点评:本文根据命题来演绎话题,在短小的篇幅里描述了市长考察选拔机关一二把手的有趣经历,通过言行的对比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候选人的不同性格和形象。在施政方略上,“王灵动”巧舌如簧,逢迎媚上;“马沉稳”憨厚老实,实话实说。作者特别设计了市长让两个候选人在半小时内花完100元钱的“即兴考试”情节,“王灵动”溜须拍马,自以为得计;“马沉稳”办事务实,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不同的言行显示了不同的个性,折射了不同的灵魂。篇末简洁地揭示了考察选拔候选人的结果。全文语言直白,不加褒贬,在原汁原味的描述中诠释着作者对“灵动与沉稳”的感悟,表露着作者对这个敏感话题的鲜明态度。(薛明德)

佳作九《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点评: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在考场上严酷的制约条件下尤为难得。此文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骆冬青)

责任心

责任心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请以"责任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拟,题目不限。思路领航

1) 责任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会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国家。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终无所成就;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 可以由材料中的企业联想到国内企业经营的现状:有的企业倒闭、破产、被合并,固然有经营不善等原因,但缺乏对企业产品的责任心不能不是一条重要原因;而另外的企业却蒸蒸日上,则是因为它们对自己产品极度负责的缘故。

3) 责任心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努力学习,力求上进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不制造噪音、不乱扔废物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的表现。

4) 每一个人都肩负着责任生活着:父母有培育子女的责任,我们有赡养孝敬父母的责任,警察有维护交通的责任等等,是责任心使这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5) 责任心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是责任心使我们刻苦学习,是责任心促使工人日夜奋战,等等。也谈责任

关键构思

1.由国外企业家有责任心的事例联想到国内企业普遍的责任心淡薄。

2.由责任心对企业的重要性联想到对国家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件平凡而真实的事。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普通的6层楼房,就在最近,收到了来自英国的一份函件,提醒此楼业主,该楼80年的设计年限已超过,敬请注意。原来这座楼房始建于1917年,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

经历了80多年,远隔万里的设计单位居然仍对自己的"产品"这样负责!这座楼当时的设计者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建筑工人、工程师大概也都走了,然而人不在了,责任却没有丢,这个设计所的多少批职员,一批批肩负起责任,又一代代传给后来的人。远在异国的这样一座小楼,始终有人对它负责,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令人赞叹。

这样的一种责任感,是保证产品质量、事务所信誉的最好保障,正是对自己的产品负责,用户心理才踏实,用得放心,用得满意。事务所信誉高,才使得事务所80多年不倒闭,一直经营到今日。对于商家,信誉是最宝贵的,而信誉就是责任心强的最好体现。中国的绝大多数品牌为什么冲不出国门,其根本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商品缺乏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保证不了质量和服务。而中国知名品牌海尔,能在世界市场中立住脚,凭的就对对商品的责任心。海尔的质量是一流的,服务也是一流的。海尔对每件售出的产品都会进行跟踪服务,定期发函、打电话到用户家里,或者直接上门检修。就是这样一种对产品对用户负责的责任心,才使得海尔这个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心不仅对企业非常重要,同样地,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连最起码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都没有,那就更谈不上什么素质,也谈不上什么文明了。一个大学生在取自己的自行车时,不小心碰倒了一排别人的自行车,他趁别人不注意,骑上自己的车就走了。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时,许多人起身时不拿自己垫在地上的纸,使得天安门广场上一片凌乱,这些行为似乎并不少见。外国人说咱们没有素质,说到底,就是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

一个文明的国度,不能只是经济、政治、文化的领先,还应该有全民精神上的文明。而提高人们的素质,要从增强每个人的责任心开始。[NextPage]青年应有责任心

关键构思

1. 将责任心与国家兴亡、社会发展相联系。

2. 论析社会人士责任心匮乏的现象,提出呼吁。

凡人无论做什么事,若是没有责任心,必定是做不好的。因为"天下无难事",只要有"有心人";并不是说一件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不难,所以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怎样才算是有责任心呢?就是要各人在自己的任务里竭尽其心力。譬如我是一个读书的,就要将我所学,完全拿出来适用于社会;或置身军界,或从事教育,都要不负所职才对。因为不尽职,事绝对做不好。比如一个军官不理事,那么他手下的兵必定要捣乱;一个教师太懒惰,那么他教的学生必读不到书。不负责任所生的恶影响,是如何的大啊!尧说:"天下若有一人饥,如己饥;天下如有一人寒,如己寒。"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他们的责任心是何等的大!我们应该效法古人才是啊!

现在有一些人,简直以为自己同社会无干,虽有高深的学问知识,很可以为国家办事,但他总不肯做事,常常只以独善其身为本务,自谓"安贫乐道","隐士",高尚之人"。唉!这是只就一方面说。能安贫的人,固是很高尚;但是如果人人都安贫,人人都隐居,国家岂不是没有做事的人了吗?做事的人都没有了,邻国岂有不来侵扰的吗?外国的兵来时,又有谁去抵抗呢?其祸之剧烈,真非寻常啊!并且所谓隐士,大多是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不做事而隐居,并湮没一生,真是可惜呀!我们求学,就是为的适用;若不用它,又何必下这番工夫去学呢?并且如果贤人不做事,做事的就只有小人了;小人自利私图,国事必定要弄坏;弄坏了时,徒恨其人之奸,而不知道自己诿卸,自己不为有以致之,真是不知术啊!从前伊尹不是曾经说?quot;余,天民之先觉者,余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孟子说:"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都是惟恐把国事弄坏,以身任国的人。成汤之兴,不是伊尹的力吗?假使伊尹不出仕,成汤兴亡尚莫能定,人民将永远憔悴于桀之虐政下了,这关系真不小啊!

况且人为国家一分子,国乃众人之结合。国弱就要受他族的欺侮;亡了呢,就要为他国的奴隶了。我们甘愿为他们的奴隶吗?若不愿为人之奴隶,何不以我之才来治国呢?若果人人能尽其力以为国,国岂还长长衰弱吗?

现在社会上做事的人,不过敷衍了事,只要把钱哄得到,何曾真真尽责。所以外国人到我国来,看见我国人遇事推诿的这种举动,就以为难与其事图成。唉!我国古人也常以任重道远的话相告诫、相砥砺,到今天乃为外国人讥笑,真是莫大的耻辱!我们还不奋起、洗去它吗?要洗去它,就非要人人有责任心不可。青年们呵!赶紧养成你们的责任心呵! 这是我的责任

关键构思

1. 以"这是我的责任"这句话为线索组织文章。

2. 围绕着"我"当班长时责任给"我"带来的烦恼展开情节。

我常常回想初二开学时的那次班会,那次永难忘记的班会。当全班同学都举起右手,选我当班长的时候,我的心情至今无法形容。大家那种信任和鼓励的眼神,让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那么重。

事实比我想像中的还要糟。第二天早上,我刚到班级就看到有几个好朋友在吃零食,不知在什么的驱使下,我便跑过去说:"你们怎么能在学校吃零食啊?快收起来!"几个朋友一愣,便气鼓鼓地而又无可奈何地收起了零食,有一个好朋友红着脸说:"小欣,咱们可是好朋友,你可别告诉老师啊!""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的。不过,下不为例!"我坚定地说。这时候,从背后传来几句冷嘲热讽:"爱出风头!""好管闲事!"我扭过头来,心平气和地说:"这是我的责任!作为班长,应承担的责任!"他们不理解地笑了,我的心里,又酸又苦,不是个味儿。

从这以后,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他们像存心跟我过意不去似的,在我满怀希望的时候 ,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底。我在操声上,一圈一圈地跑,一个人独处的日子,漫长而又难熬。没有赞扬,没有夸奖,那一个个莫名其妙的眼神,一声声漫不经心的议论,却能给我带来一次次莫大的震撼!我错了吗?不!没有错!我是善意的,是真诚的,是热情的。"这是我的责任,尽好自己的责任,哪怕全世界都批评你,你也该有做人的标准!"这经常这样对自己说。

伴随着这样的鼓励,我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漫漫长日。运动会上,到处都有我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送水送茶的影子;大扫除的时候,我依旧要等到教室被清理得一尘不染时才宣布"解散";遇到难题时,同学人最爱问我,因为我总能不大厌其烦地帮他们解答;遇到困难时,他们总喜欢亲热地喊我一声:"嘿,班长,来一下!"我们的关系,日益融洽了,往日的隔阂也渐渐消除了。记得那个学期末,我们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我们捧着奖状,欢呼着,雀跃着,别提多高兴了。"班长,你这么任劳任怨就不求回报吗?"同学们感激地问道。我微笑着说:"不求回报,这是我的责任,作为班长应尽的责任。"他们高兴地叫道:"这个班长,我们选对罗!"

"这是我的责任!"它伴着我走过苦闷与欢乐,走过哭泣与微笑,它目睹了我的全部悲与喜,是我走向成功的见证,有力的见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还会记得这句话,这句永远值得夸赞的话,坚守着它,就像坚守着我做人的原则,在遇到困难时,别忘了问自己一声:"你尽责了吗?"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

学雷锋好榜样,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当使我并不知道,这样做的价值,直到今天我才真的明白雷锋的品格将永远绵延下去,雷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当年的雷锋同志让座的情景,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是有些人去挖掘它,有些人没有挖掘它而已。当你在乘公共汽车时,你有没有看见到让座这一情景。其实着一幕就在你我身边。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与妈妈乘公共汽车到姥姥家,当在车上时,有一个年老的老人正提着一篮鸡蛋,路很难走,车子摇摇晃晃,老人在车上艰难的站着。这时一个年轻人站着。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给这位老人让座,顿时我真的感受到雷锋的精神没有灭,他的丰碑永固。雷锋,一个无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每天省吃减用把自己存下来钱寄给那些贫穷的人。[[阳光行动]]播出了一个感人的节目:一对被遗弃的小女孩,而他们以拣破烂为生,生活极其困难,无法供养孩子读书。于是他们向[[阳光行动]]节目组求助,节目组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小女孩的命运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在无数个素不相识的叔叔阿阿姨,爷爷,奶奶的资助下,孩子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当这个女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时,他怎能不感觉到爱心的伟大呢?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的阴霾,播洒下阳光。如果说幸福似水,爱心与幸福是相依相伴的啊!雷锋虽死,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绵延下去,他永远丰碑永固。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三月里,和风送暖,春光明媚,我们在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这大自然美好恩赐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个月所特有的价值,那就是我们要纪念一位战士,一位普普通通,却给我们带来极大影响的战士,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却从不图回报的战士,一位精神永驻我们心间,一直激励这我们奋勇前进的战士:他就是雷锋——一个名字响铛铛的人物。当提起“雷锋”这两个字时,有的同学会叹息,现在“雷锋”已经少之又少了。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单独行走,因为他们觉得这世界上的坏人太多了。可这都错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雷锋不但没有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近了,活雷锋随处可见。每当听见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雷锋”的故事。”记得有一天,我和同学在校园里散步,穿梭在欢声笑语之中,突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我们。几位低年级的小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捡着地上的废纸、杂物。当我走过去时,那几位小同学去却跑开了。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雷锋。是啊,我们校园里的“小雷锋”越来越多了!高年级的同学为小弟弟小妹妹们抬水;操场上有了杂物,许多同学主动去捡;小同学抬着本簿艰难地走着,高年级的同学边去帮忙……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校门口的那条马路,车流量非常大。许多中午回家吃饭或放学回家的小同学也不管车,直接跑过去,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一天放学,我随着人流来到了马路旁,两位交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可有些车还是不听,横冲直撞。突然,我面前的车停了下来,我随着人流过了马路,回头有望了望,那车等同学都过去才过去。我想,那司机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一天,我和奶奶坐公共汽车回家,车上人多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时,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奶奶走了上来,望着满车的人,有些惊讶,但还是颤颤巍巍地往里挤。这时,一位穿着雪白羽绒服得漂亮阿姨站起了身,对着老奶奶说:“大娘,您坐着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老奶奶经不住劝,坐了下来。可当我下车时,那位漂亮阿姨还没有下车。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不管是同学、司机还是普通的乘客,他们都有这种雷锋精神,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雷锋叔叔用它的行动告诉了我们。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同学们,让我们学习雷锋叔叔,在有限的生命力,做一个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雷锋”吧!向雷锋学习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雷锋式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的最好,还会额外做许多。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而会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给这样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获得成功,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雷锋精神与爱心我们今天的所谓学雷锋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每年三月五日的学雷锋活动更多带有一些纪念色彩,所以有了俗语:“雷锋叔叔三月来了四月走”。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行为当中,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是从他的具体行为认识的,这样人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比较狭隘具体,把扶老携幼、扶微救困、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理解为学雷锋,这当然是误解了。雷锋精神自然朴实无华,并不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它体现雷锋同志的人生理念。雷锋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之所以无法象他那样做到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理念无法达到像他那样忘私的地步。我们用伟大形容雷锋同志,也说明不是人人能达到雷锋精神,我们只能有一部分行为达到雷锋精神的要求。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要求大众普遍象雷锋同志那样付出去帮助别人,这样的话,雷锋的平凡就不可能成为升华到伟大。时代在变,我们国家进入商品交换时代,曾经的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这就不可避免使传统的雷锋精神受到挑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但是,体现雷锋精神的行为并不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今天人们所说的爱心实际是雷锋精神的另外一种说法。雷锋精神是一种爱心表达,但雷锋精神所表达的爱心是更加具体和真实,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爱心却很抽象广泛,每一个人可以随意创造体现爱心的方式,不象雷锋精神那样体现在雷锋同志的具体行为当中。我们必须接受时代的变化带来对传统雷锋精神的形式否定,承认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也是一种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有偿服务,爱心本身体现着社会存在无偿服务的雷锋精神,所以,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无私的帮助,不是什么事都要有偿服务。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每一个都具有象雷锋同志那样无私奉献精神,而是每一个人能做到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我们微不足道的帮助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大问题,这不是能用价值衡量的。fan wen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简家塘。时光倒流半个多世纪,这一带也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田畴层叠,阡陌交错,但自然景观的秀美却掩盖着世事的不平。童年,他痛恨却又坚强。他痛恨当时的帝国与封建主义社会,痛恨欺压农民的地主、劣绅,痛恨自己年龄太小,只能眼看着受侵略,而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抵抗这一切!但是,面临坎坷和曲折,庚伢子没有沉沦,毅然走进了学校,为以后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雷锋最崇尚的人是保尔·柯察金,从他身上,雷锋学到了“向往崇高,拒绝平庸,岗位平凡无妨,做人不能平庸”的做人原则。正像他在雷锋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边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青年,他激情一生,奉献一生。雷锋精神从此显现!雷锋精神是好心,为别人驱散寒意;是学会宽容;是面对困难奋力攀登;是对自己的前程竭尽所能;是对母亲的疲累感到心疼;是心灵中指路的明灯……但是,老天总是如此的不公平!当他倒在那作木方子下的那一刻,死神在召唤他!雷锋,他最后呻吟着,挣扎着,他要挣脱死神的魔爪!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还想留下,为人了服务!雷锋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就像那冉冉的太阳,地宇宙中永恒!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以后雷锋的故事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如今,雷锋精神不仅在中国传唱,连外国的学生也“学雷锋”,在美国,学雷锋已经成为学校对学生是否毕业的一项考核标准。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申请大学时想要在这方面打动招生老师,六七十个小时为“学雷锋”是远远不够的!40多年来,全世界都在在历程弘雷锋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啊!雷锋,我们的兄弟,我们的榜样,“你的精神就像一滴特殊的油,能覆盖整个海洋,使世界变得更加平静!”是的,雷锋属于中国,属于东方,也属于全世界!雷锋属于昨天,属于今天,也属于明天!雷锋精神如同一面火红的战旗,将永远在我们队伍 的前头迎风招展,猎猎飘扬。雷锋精神永驻我心中四十三年前有一个人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他就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43周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会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模范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入伍后,他刻苦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苦练杀敌本领,以强烈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为党分忧,把自己积存的钱全部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想法为党多做工作,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入伍不到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正值雷锋题词发表之际,重学雷锋事迹,深刻领悟雷锋“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人生哲学。雷锋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目标远大、追求执着;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雷锋勤俭朴素,有艰苦奋斗之心,无贪图享受安逸之念,奋斗者、奉献者的光荣本色常新,雷锋谦逊谨慎、不骄不躁、严格律已、宽厚待人、和蔼友善、团结共进,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雷锋刻苦学习,奋进自强,凝结成传播甚广的“钉子”精神;雷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顾大局,守纪律,始终是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从小我就在“学习雷锋”的歌声中长大,他的精神时刻都在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就连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也把雷锋的画像高挂其中,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有人说,雷峰是三月来,四月走。我想这是一种极端的错误思想。雷锋的精神是伟大的、无限的,正如雷锋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想这才是我们学习雷峰精神关键所在。 ......我们学雷锋的目的是要发扬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大家都能这样做了,那么世界将充满都能这样做了,那么世界将充满爱,这个爱、是无私的、真诚的、永远不变的。充满爱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令人向往的呀!所以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工程的全面启动,我们离这样的目标会越来越近。雷锋精神在我心里筑成了一座道德的金字塔,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岁月磨去了棱角,变的老道而圆滑。从儿时头扎蝴蝶结,脖系红领巾,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唱着“学习雷峰好榜样”的歌,转眼便到中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马上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公交车让座----关心邻里----见义勇为----捐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心灵里的站立是永恒的,一生都受益。“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果实,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拥有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今天,雷锋仍然是中国人民心中光辉的楷模,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雷锋式的人物,人们继承和发扬着雷锋精神,又不断把新的内容丰富到雷锋精神中,如今“雷锋精神”已经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人人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象征,学习雷锋活动推动了中国整个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虽然,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将近40多年了,但是,雷锋精神却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时至新旧交替之际,千千万万的雷峰依然活跃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延续着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读书散记——读《飘》有感

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读书散记

——读《飘》有感

关于爱情

癫狂了几天,终于把上下两册《飘》全部读完。合上书时,我心头竟一片清明,夹杂着释然和无法言喻的爱恨情仇,不断往返于悲喜之间。现在,闭上眼,我都能触摸到斯佳丽、瑞特、阿希礼之间那段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受到亚特兰大燥热的气息。一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被战争浸染得无比亢奋的岁月,逶迤而止,它有着旷古的缄默,我却嗅出了文字背后的不安,像是一场鲜活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得不说,爱情永远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不同作者笔下,也能得到不同的演绎。在形形色色的爱情中,我总是无法找到一种令我叹服或是称心如意的状态。看了《飘》之后,心里像是被某种不可预知的情愫悄悄擦亮了,有着微微的茫然,更多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阿希礼,追求一种梦幻式的生活,总是苦苦的寻觅战前安宁和平的世界,那个有音乐、诗歌、书籍,独属他的天地。他总是活在回忆中,怀念那悠闲的岁月,怀念乡间那些温暖宁静的黄昏,怀念十二橡树庄园里柔和清亮的笑声。他向往的爱情也是安宁而平和的——两个人能相互理解便足矣。哪怕他也曾激烈地拥抱、亲吻过斯佳丽,眼里有过深深的绝望和疲惫,但我相信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出于一位兄长对妹妹的无奈、喜爱,而并非爱情。他,瑞特,嘲弄和讽刺永远是他的主打风格。他虽深爱着斯佳丽,却迟迟不肯表现出来,最终这段爱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粗糙,直至消逝。她,斯佳丽,曾爱过两个男人却一个也不理解。她既不理解总是活在回忆中的阿希礼,也无法了解瑞特醉酒后的嘲弄之外,那份绝望而深沉的爱。最终把他们两个都失去了。

我曾是“爱情唯一论”的坚定拥护者,然而看罢此书,心却有些微微动摇。诚然,人是多情的动物,漫漫长路上,能令你怦然心动,陷入疯狂爱恋的人定不止一个。正如某哲学家所言:你遇到的人会越来越好。因而,你也将越来越难定夺谁是最好的,你总是无法预见未知的岁月。当斯佳丽不顾一切、信誓旦旦地在烧烤派对上想跟阿希礼私奔时,她十六岁的心是否想过,她对阿希礼究竟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她又是否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遇见瑞特并爱上他,而发现她其实根本不了解阿希礼?未知的旅途总是充满诱惑。但斯佳丽最终两个男人都失去的结局告诉我们,爱上自己不了解的人,或是不了解爱自己的人,永远是个悲剧,这样的情感,终究会无疾而终,抑或是被时光消磨殆尽。

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背后,除了爱情,还有道德伦理、家产财富、法律体制、社会舆论……这些强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我的婚姻观也绝对不等同于我的爱情观。一个人,她可以爱上不止一个让她心动的人,但能够与之结婚的,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人。面对有些强大、不可扭转的因素,不是人人都有私奔的勇气,因而总会有人选择向婚姻妥协,并不忘聊以自慰——我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我一直忘不了《飘》中的一个细节:埃伦在死之前仍不忘她一生唯一爱过的人——表哥菲利普,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读到这儿,我感到万分震撼,更多的,却是悲哀和心酸。“震撼”的是这份被岁月埋没,深藏在心底的爱原来如此刻骨铭心,爆发出来定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悲哀和心酸”的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生死离别,敌不过封建制度。像几乎所有的南方女人一样,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平静地承担起生儿育女、持家的责任。看似安宁平和的生活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和决然。

第一次感到,原来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幸福而圆满的,它跟人生一样,总是存在残缺和黑暗的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很后悔我曾无数日夜沉醉在那些古韵诗词中看似完满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和焦仲卿戏剧化的殉情,在一个最富想象的年龄,看着让人迷醉。从不论真假,从不辨修辞,只是一心向往。天真地在心中暗摹柳永与杜牧的深情。二十四桥,枝间明月,箫声空遥,金风玉露。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杨柳堤岸,晓风残月。

我很后悔那些模糊的意象牵引了我的目光。而在多么迟的时间,我才手捧《飘》,开始将真实的爱情映入眼帘。爱情或许真的只是一

我的生命

在人类中我是一个失败者,不是我技不如人,实是命不由已。生命似空气中一颗尘士,只能随风飘

荡,又似水流中一棵浮萍,只能随波逐流。命运在岁月的浪涛中浮沉,真羡慕脚踏实地拙壮成长的小草

,要以绿化一块大地,为人类奉献一份新鲜的氧气,我不去来生富贵,也不能求今生幸福,因为生命终

会结束,我已似一棵枯萎的小草,要在生命结束前凝聚最后一口真气,绽放一朵光芒之花。

人才论

一个经历过一两次失败而重新站起来的人被称作硬汉,一个经历过一两次失败而成功的人被人称作

能人;一个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而不气馁的人被人称作疯子,一个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而成功的人被人称作

天才;一个想走一条没人理解的路求成功而失败的被称作冒险者,一个想走一条没人理解的路求成功而

成功的人被称作为冒险家;一个思想愚钝而碌碌无为的人被人称作笨蛋,一个思想聪明而记忆敏捷的人

被人称作神童,一个思想愚钝的笨蛋经过努力干出丰功伟绩事件成功后被人称作奇才,一个思想聪明的

神童经过光环压力得不到发展平台发挥潜能而失败后被人称作庸才。

失败是每个人都不欢迎的,每当失败来临就像恶魔缠身的恶梦。我认为人要想成功就应该想悟失败

。可是如果人人都成功了,人人都当了老板,那就没有人来做员工;人人都想超越上司,那谁来做下属

。这样社会就失去了平衡,所以说自己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人为失败牺牲。大自然是公平的,大自然赐

于大地草木,食草动物如果食草动物不断繁殖,将会吃光所有的草木。为了维护大地平衡,大自然赐于

大地食肉动物来控制食草动物数量再让食肉动物互相残杀来维持生态循环。大自然为了维护社会平衡赐

于社会成功令牌和失败令牌赏善罚恶,社会为了检验人类为人安排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错误的道路,

成功令牌放在对确道路的终点,失败令牌放在错误道路的终点,在社会不论有多富有多贫人人都会在投

资实践中检验自己投资理论的对错。人的每一次征途要是选择对确的道路,社会会举起成功令牌返回投

资并封赏财富,要是选择错误的道路,社会会举起失败令牌没收投资并惩罚重来,用竞争财富剌激人的

强富弱贫来维持社会贫富循环。

人要想成功就要以赛跑来同他人公平竞争。要不懈努力地最先跑到成功的终点,那就可以得到比别

人多的财富,要是跑慢了等到了成功的终点财富已经被先到者抢光了那么成功也失败。

最先成功者虽然得到了财富,但是那些走错道路,成功太晚没有得到财富的失败者都成了饥饿之士

,对成功者手中的财富虎视眈眈;还有一些没有参加这场竞争的人士也向成功者手中的财富投来扫猎般

的眼神,所以说创业难守业也难。这些人部分人士对成功的财富发动争夺战不仅成功者手中的财富有被

撕分的危险,而且这些争夺者都想成为最大的赢家,这些人之间又会爆发尔奸我诈的排除异已争斗,这

让又一场爆发的财务争夺战变得更加复杂化。这样的财富争夺战造成了人性的质变,形成人心的险恶,

酿成社会的混乱,弹奏世态的炎凉。

人有生死,命运有起有落,竞争有成有败,财富有得有失,社会赐于成功者财富并不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完的宝藏,成功者要想在社会生存就必须一次又一次用财富去换生存物质,财富最终回归社会,一

个拥有财富资本的人是不会坐吃钱光等着财富储库亏空再饿着肚子去找财富。而是投资财富于社会,再

从社会盈利财富,可是财富不是挥之即去呼之即来的如果投资不慎就会成为财富一去不复返,留着等待

悔当初的失败者。一个身无分文的落魄者是不会坐着等死的,经历过在社会没有钞票叫天天不应,求地

地不灵的感受,饥饿得全身每个细胞充满着对钞票的渴望,让失败者懂得要想不再落魄就要在社会中成

功得到财富,如果怕失败而放弃追求成功,那注定会一生落魄,为了改变命运,落魄者会选择一个行业

集中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做一个满脑子一门心思想着成功的要成功者,追求一步一步达到成功白手

起家的目的。做不成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莫过于魏武帝曹操。1、大气。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曹操的气质,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然而曹操始终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2、可爱曹操是很可爱的。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制的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会见宾客。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道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杯盘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这些细节,是一部对曹操不太友好的《曹瞒传》告诉我们的,其本意是要给曹操扣上“佻易无威重”(轻俘)的帽子。然而我从中读出的,却是曹操的率真风趣、洒脱随和。曹操确实风趣。他喜欢开玩笑,常常正经事也用开玩笑话说。据《三国志•毛玠传》,建安十七年机构改革时,有人要求裁并东曹,其意在排挤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东曹掾毛玠。曹操的回答却很幽默。他说,日出东方,月盛于东。东西,东西,人们总是先说东而后说西,为什么要裁并东曹呢?结果,被裁并的是西曹。这就既改革了机构,又保护了毛玠。战场上的曹操也很可爱。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听说曹操亲自出场,都争先恐后伸长了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告诉你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只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可爱,还很洒脱。作为朋友的曹操更可爱。曹操喜欢开玩笑,也喜欢会开玩笑的朋友。太尉桥玄是最早赏识曹操的人,和曹操算是“忘年交”。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曹操在祭祀桥玄的文章里就讲了一句笑话,说当年桥老曾和他“从容约誓”:我死以后,路过我的坟墓,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只鸡来祭一祭,车过三步,你肚子疼起来可别怪我。这就比那些官样文章的悼词可爱得多,情感也真实得多。3、说真话曹操最可爱同时也最遭人嫉狠之处是他说真话。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要讲些假话的,至少要讲官场套话,何况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讲真话,或讲得像真话,不做官样文章。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原本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称得上“政治纲领”四个字的,却写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话,一点官腔都没有。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可以说,曹操这个家伙,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4、宽容。曹操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但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很多与他为敌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过了。魏种,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张邈反叛时,许多人倒戈跟随了张邈,曹操却十分自信地说:只有魏种是不会背叛我的。谁知魏种也跟着张邈跑了,气得曹操咬牙切齿:好你个魏种!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不得你!但当魏种果然被俘时,曹操却叹了一口气说:魏种是个人才啊!又任命他去当河内太守。毕湛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被张邈扣押,曹操便对他说:令堂大人在张邈那里,你还是到他那里去吧!毕湛跪下磕头,说自己没有异心,感动得曹操流下眼泪。谁知毕湛一转身连招呼都没打一个,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张邈。后来,毕湛被俘,大家都认为他这回必死无疑。谁知曹操却说:尽孝的人能不尽忠吗?这正是我的到处要找的人啊!不仅不治毕湛的罪,还让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鲁国相。这两件事,都记载在《三国志武帝纪》正文,也应该可信。甚至对于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曹操也很看重当年的情谊。陈宫和曹操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曹操出任兖州牧,就是陈宫的功劳。后来陈宫死心塌地地帮吕布打曹操,被俘以后,也死不肯投降。曹操便叫着他的字说:公台,你死了不要紧,你的老母亲可怎么办呀!陈宫长叹一声说:陈某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是死是活,全在明公您了。曹操又问: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呢?陈宫又说: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后,老婆孩子是死是活,也由者明公看着办了。说完,头也不回,昂首就刑。曹操流着眼泪,为他送行。陈宫死后,曹操赡养了他的老母,还帮着把他女儿嫁了,对他们家比当初是朋友时还要好。《三国志》里面,没有陈宫的传,这是记载在《吕布传》里的。裴松之注引《典略》,则说得更详细。5、英雄无奈是多情曹操是儿女情长的人。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享受天伦的时间不多,因此对家人的感情特别珍惜。据《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临终前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我一生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惟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曹昂的生母刘夫人早逝,便由没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抚育,丁夫人也视为己出。后来曹昂阵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又常常哭着骂着数落曹操:把我儿子杀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烦,便把她打发回了娘家,因此去世前有这样的说法。其实曹操还是做过努力的。他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她的布,动都不动,理都不理。曹操便抚着她的背,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问: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还是不理他。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气之暴躁,为人之凶狠,做到这一步已很不简单。何况曹操还让丁夫人改嫁,不让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6、改革家曹操和诸葛亮一样,既是新秩序的建设者,又是旧制度的改革者。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说,曹操在北方,诸葛亮在蜀国,都“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在我看来,曹操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这个新秩序从阶级关系讲,是庶族的;从意识形态讲,是法家的。因此,它和曹操这个人一样,也是要打折扣的。因为历史证明,最适合帝国的统治阶级,就是庶族地主;最适合帝国的意识形态,却不是法家思想。隋唐以后的政治路线,既不是袁绍的“士族儒家”,也不是曹操的“庶族法家”,而是“庶族儒家”。但这只能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369年试错之后才能实现,以司马家族为代表的士族政权也有历史的必然。曹操既超前又失误,岂能不败?7、古今罕见的旷世奇才千百年来,曹操可能是被议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至今仍然有人为他争论不休,可谓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但是,没有一个人质疑曹操的才干。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见何去非《何博士备论》),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千古以来,除了毛泽东之外,少有其匹。即便是不喜欢曹操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曹公兵机智算,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虞世南语。见《唐文拾遗》卷十三);即使是他的敌人诸葛亮、刘备也不得不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见《出师表》);而伟大领袖毛泽东更是坦言:“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鲁迅先生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8、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才《三国志》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后人誉其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武双全、文艺兼亥之人。曹操的才能多种多样,《三国志》记载“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除了是文学大师,曹操还是一代书法家,在音乐上也是造诣极深。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汉朝末期,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南朝的书法评论家梁瘐肩在其《书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玉灌,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把它们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著《书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按理说,他也是个书法大家。张华《博物志》说:“恒谭、蔡邕善音乐,……太祖皆与埒能。”,这说明曹操所具有的音乐才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曹操喜爱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他喜爱的是何种音乐呢?据说他不喜欢呆扳、少变化的雅乐,而喜爱形式多变、活泼生动、各具特色的俗乐:即一人领唱,三人和唱,或一人吹管、一人弹弦,一人打节拍,同时主唱……“魏武帝尤好之”;这种清新、悦耳,摇曳多变的音乐,刺激了曹操的创作欲望。因而,“曹操创制了大量俗乐歌辞,成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俗乐歌辞的文人诗人”。凭曹操的音乐才能及作歌辞的质与量,我们称他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当之无愧的!曹操一生创作颇丰:明代胡应麟在《诗薮·杂编》中说:“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当首于此。”据有关考证说,“后代流传的曹操著作有十九种之多。”,“曹操创作的数量雄视一代,因而充分发挥了震烁、影响一代的作用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曹操,人人都说他是一位奸雄,都不喜欢他,但是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乱世的枭雄。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他的诗歌流露出他的胸襟和抱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他胸怀壮志,真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现在你应该看清楚曹操了吧。这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很深入人心,让人难以忘怀,这个角色也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多疑才能更好的生存在那个世界里,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任何人,今天他是你的部下,明天他就会是你的敌人,所以不能相信任何一个人。他的修明政治使北方的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个强势国家。他军纪严明,一丝不苟,在没有诸葛亮之前,百战百胜,统一了混乱的北方。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选官标准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从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历史功绩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说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政治成就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可以去听那个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诚于西面的汉献帝;李傕等人祸乱长安,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漠然无视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吴魏合作击杀关羽后孙权上表劝进称臣,曹操也不听:“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没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来,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来曹真、张郃、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一年十七班

知荣辱树新风

“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八荣八耻人人须知……”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使我想起了“八荣八耻”。 热爱祖国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对祖国的尊敬和爱戴。俗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哀关系到每一个国民,人人都有责任为国家奋斗出力。每个人在世上,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来服务。父母.老师,还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它们就是最值得我们热爱和敬重的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造就了足以傲视世界的繁荣富强。劳动都是创造,都是奉献,都值得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团结互助,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我们在追寻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常为人处事之中,真诚待人.严格自律。我们要远离不良的诱惑,养成高尚的情操。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顽强拼搏.勇于开括的崇高精神。 八荣八耻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知荣辱树新风

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八荣八耻人人须知……”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使我想起了“八荣八耻”。热爱祖国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对祖国的尊敬和爱戴。俗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哀关系到每一个国民,人人都有责任为国家奋斗出力。每个人在世上,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来服务。父母.老师,还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它们就是最值得我们热爱和敬重的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造就了足以傲视世界的繁荣富强。劳动都是创造,都是奉献,都值得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团结互助,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我们在追寻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常为人处事之中,真诚待人.严格自律。我们要远离不良的诱惑,养成高尚的情操。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顽强拼搏.勇于开括的崇高精神。八荣八耻值得我们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