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散文家,我会写一篇散文来赞美老师;如果我是作家,我会写一篇文章来赞扬老师;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画一副传世佳作来歌颂老师;如果我是歌唱家,我会写一首美妙的曲子献给老师;如果我是......

我的老师,是一个关心同学,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五十几岁,中等身材,有点偏胖,饱经风霜的脸上却有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那一头偏红的头发微微卷起,衣着朴素,简单大方。

我的老师十分关心学生。记得有一次,放学之后,我的肚子早已打起了鼓来。于是,我和同学就来到了学校旁的小卖部去买了火腿肠吃。我们走着走着,碰见了几位老师。出于礼貌,我们都上前去向他(她)们问好,老师们会意的点了点头,并提醒我们早点回家,别在路上逗留太久。而陈老师却走了过来,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孩子,你怎么吃这样没有营养的食物呀!你可知道它们是怎么被人们所制造的吗?那些厂家全是用不合格的猪肉来做的,一点也不干净,吃了可是会生病的呀!你千万不能吃太多哟!”我听了之后,感到老师的话多么温暖呀,它就像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全身,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无比温暖。

老师不仅关心学生,而且对工作无比认真的态度让我们无比敬佩。

那是我们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下午考完试,老师就把试卷拿回了家,第二天却都改还好了,发了下来。而且改得一丝不苟,没有丝毫差错。我们都大吃一惊:怎么昨天考的试卷,今天一大早就发下来了?我们班可足足有89名同学呀!老师怎么能改得完呢?后来,才从知情的小向的口中得出,老师批改试卷到深夜11点多钟,这是我才发现老师炯炯有神的双眼黯然神伤;卷卷的红发里冒出了几丝白发;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

啊,老师呀老师!您就像一根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就像园丁——劳累了自己,让我们茁壮成长!陈老师,你真好!你关心学生、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让人佩服!

记一位散文人和他的散文事业——笔怀杨羽仪老师

记一位散文人和他的散文事业

——笔怀杨羽仪老师

二○○四年,我还仅仅只是一名念初三的中学生,十三四岁的光景,初涉文学,尚懵懂无知。在那之前,在可追溯的记忆中我所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也不过38公里开外的姑妈家里。在心智未开的孩子眼里,这个世界的辽阔与精彩可以透过电视机匣子去获知,但这获知的一切仍不易在孩子脑中形成具体的存在。我正是这样一个很晚开窍的孩子,浩瀚的宇宙在我眼里,曾经可以无限小。小,小到只是故事书里那一个个陌生而拗口的地名,小到从家里走到学校的那截沙土路段,我都会抱怨脚酸。

不记得是听到哪位老师说过“文人走遍天下”这句话。但现在想想,颇似有几分道理。

我正是因了写作的关系,才有幸从生活所在无名的小镇去到广州,“走走”这个广阔的“天下”。而我要写的这位主人公,正是一位文人,走遍天下并创作了许多的散文精品。或许可以说他是“走遍天下成文人”的,是大自然的美神和祖国江山的灵性,呼唤他的灵魂为之写作的。

就在那年年末,广东省最为知名的青少年刊物《少男少女》杂志举办了首届“少男少女”杯广东省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而我有幸成为了参赛的一员。广州市龙口西路550号的广东文学艺术中心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这本杂志幕后真实存在的知心的工作人员。我与《少男少女》杂志编辑有过写信的交流。这机缘,想必是当时生成的。

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午,现场作文比赛成功举办;下午,我们这些参赛小选手在三楼文联礼堂听作家讲座。

给我们开讲座的,其中就有杨羽仪老师。

杨羽仪老师这一生坎坷不平,杨羽仪老师这辈子去过太多地方了,祖国的万水千山差不多都让他寻访了个遍。上面这几句话当然不是当初听杨老师讲座时的感慨,而是后来读杨老师的散文作品以及别人作品里的杨老师,我总结出来的。

杨老师跟我们中学生谈写作。他说,写作源于生活,只有真切记录生活经历和体悟的文章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文章才是好作品。为了向大家详析他的观点,杨老师举了他的几个创作经验为例。一个是他与文友的一次采风活动,三人乘坐小木筏,顺流漂下,一路记录的见闻和

感想。他回忆到,他们三人最终写出来的文字在风格和思想层面个方面差异很大,但都真实表露了各自的内心世界;那次采风活动,收效极佳。一个是关于洪水和灾民房屋的故事(可惜这个故事我已记不清了),最后一个例子,是他写一种家乡食物“糯米鸡”的故事。

在讲那次采风活动的时候,我听的最是津津有味。我想象着:一排木筏,三个人在上面,受性格和文风的影响,这三人在木筏上是站是蹲还是坐、表情如何、姿态怎样、内心的思考都是不同的。木筏缓缓漂移着,树身叶影、光与声音,渐变无穷。

讲“糯米鸡”,现场的氛围渐趋颠峰。

羽仪老师说他怀念小时侯吃过的一种美食,“糯米鸡”。这种食物很美味,外是口感柔软的糯米,内藏一块质鲜味香的鸡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肉类总是奢侈品,所以这种美味的“糯米鸡”一年里吃不到几回,大多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小羽仪的童年记忆里,是很馋“糯米鸡”的,一想到它,就会流口水。长大后的羽仪回到故乡,却发现年幼时魂萦梦牵的美味的“糯米鸡”完全变了样,变得名不副其实。那糯米几乎不纯是糯米,吃起来不糯不粘牙,原来是混杂一般的米,口感大不如前。一口咬下去,也没发现里边那块神秘的鸡肉,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白猪肉,猪肉皮上竟还有几根白铮铮的猪毛!羽仪的这篇文字我没有读到,但听着他说,却仿佛真的进入了他的情感世界:对这人非物也非的世间的些许感伤,带着怀旧却有啼笑皆非的情绪写下这遥远记忆中的美味。那一刻,几十岁的羽仪老先生在我眼中,仿若一个惆怅的孩子。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羽仪老师是在身一罹患绝症的情况下,受邀来给我们开讲座的,否则,我定会倍加细心地聆听,吸取到更多有益与创作的知识。当初给我们开讲座的还有著名作家金敬迈老先生。金老师年岁比杨老师高得多,他的头发全白了,但却是满面红光、神采奕奕的整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童”形象:而杨老师相形之下,很少白发,但面容可比金老师苍黄多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谁会将他与“癌症”这个可怕的词联系起来。从杨老师带病给我们开讲座的事情可看出,他心系散文事业的同时,也不忘关心下一代。因为他最清楚,下一代人的成长关乎到散文事业未来的命脉。以上这些是我

假如我是老师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语文老师,因为我比较喜欢文学,语文老师那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一直令我钦佩。

假如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当我走上三尺讲台,我将少一分严肃,多一分微笑;少一分强制,多一分沟通。我看着学生一双双闪亮的求知的眼睛,我心里升起一股激情,我要用精辟的讲解,去赢得学生的尊敬。我的每一节语文课,一定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去滋润那一颗颗童稚的心灵。

假如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用不俗的谈吐、优美的文章影响他们,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学善思,他日成才。

假如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要让他们和李白交友,和苏轼一起吟词,和曹雪芹共患难,和莎士比亚去“较量”,我要让他们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慢慢体味文章的乐趣。

假如……

(绍兴县柯桥小学教育集团柯北校区寒春班盛律律指导老师茅寒春)

解释人们在澳洲为什么写散文而不写一部书english+翻译

这是一篇论文我在澳洲上学时,老师布置的。我把它发到这里来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以下。

When people send messages to their friends, most of them do use poetry(散文).

people use poetry because they think poetry is easier to read than a novel, poetry has short lines, they can tell people information more clearly, and people won’t get lost in the letters. Sometimes people use a big novel(一部书) to tell people information and tha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read because people are easily to get lost in it, and novel sometimes uses a bit drag, so that if it’s very important, people can’t get information quickly, and not clear enough. That’s why most of people choose to use poetry, but not novel.

I would like to choose to use poetry too, don’t you?

翻译版:

在澳大利亚,大部分人使用散文。

他们使用散文是因为他们认为散文读起来比一大部书读起来要简单,为什么呢,因为散文拥有既短而又清晰的信息,并且人们不会穿行。否则,他们会在一大部书中的字母里迷失,穿行。有时澳大利亚人们也会使用一大部书来告诉人们信息,那样就会使人们用很长时间去读它,因为人们会很容易在一大堆字母里丢掉,而且一大部书中会有些拐弯抹角,所以如果这是一件很紧急的事件,人们会把时间浪费掉在费心思读懂文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用散文或诗歌,而不是一大部书。

我也会选择用散文或诗歌,你呢?

散文断想

1

我一直很喜欢散文这种文体。

2

我始终很讨厌议论文,因为我觉得它束缚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必须沿着命题者的思路,循着他人的足迹将文章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我相信所有喜欢这种文体的人纯粹是因为它好写,只要用一大堆废话套话加上典型事例,是个人都可以把它写好。这就没意思了,因为我始终认为文章是用来抒写性灵的,而不是一种考试拿分的工具。

3

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也许这让我和散文轻松地联系到了一起。我喜欢这种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充满着自由气息的文体。议论文就像沙滩上的贝壳,被海水洗涤后,冲散到沙滩之上,永远只能记录着海浪的声音,而散文就是冲散贝壳的海水,时涨时落。它是自由的,是不羁的,它可以让我表达出自身所有的感受,可以毫无顾忌地写下去。

4

我看过的第一本散文集是鲁迅的《朝花夕拾》,从此,我便开始爱上了这种文体。文字其实是人类灵魂的闪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往往都是些自由散落的思想,而散文就帮助他们能让自己的灵魂找到寄托,于是,鲁迅将他对旧中国的批判与不满,对人性的深刻解剖跃然纸上,将伟大的思想留给后世深深品味,给与人们深刻的反思。

从此,我就认为,散文是思想的载体,是人性和内涵的体现。之后,我渐渐喜欢上了余秋雨的散文,他的散文给了我另一种享受。那是深深蕴藏着的文化底蕴,从山川游记到人文素描,从历史评论到现实点评,都含有一种浓郁的文学气息。他有着很好的语言功底,于是,他的散文让人读起来总是有种深深打动人心的赏心悦目感。

于是,我对散文又有了一种新的的理解:它是文化涵养的体现。无疑,我更加喜欢这种文体。

5

记得赵丽宏老师曾说过;“散文最真实地展现了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散文其实也是反映我们生活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它能让我们的心情和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是喜或悲,都无所谓。也许在很多年后我们回忆起从前的事情时,也只有这么一种文章会让你觉得温暖。

6

很多人都喜欢看小说,我也喜欢,但我从来都不喜欢写小说。

看着别人编的故事,我会随之觉得开心或者是感伤,但是,要是自己编出了一小段插曲,我反而会感觉到别扭,或许这是我写多了散文的后遗症吧;因为我始终都喜欢写一些真实的东西,对于编故事很不习惯。

有许多朋友在看过了我的文章之后说,按照我的语言素养,写小说或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我只想打一个比方:散文和小说的关系就好比是一块甜酒巧克力,里面的甜酒固然香醇可口,但在这之前你只有将外面的巧克力吃掉才能品味到最后的香甜。香醇的甜酒就是小说,它能赢得大部分人的热爱,但是散文是那层巧克力外壳,你只有吃掉它,或者说理解透它,才能品尝到小说的甜美。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散文还是小说的一个基础呢。

7

我依然喜欢这种干净透明的文体。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