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天,我与川北医学院的大学生到乡村“三下乡”,为村民免费体检身体,还给村民表演文艺节目,我非常荣幸地成为演出的节目主持人。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姑姑当书记的小乡,与这些“象牙塔”里的天之娇子一道返乡探亲,于一路嬉戏中不觉已到孩提时伴我度过春夏秋冬、曾留给我许多童年趣事的故乡小河。

伫立小河边,哪个长相非常像《红十字方队》中的江南的大学生吴迪诗姐姐(与我一起主持节目)碰了碰我胳膊,疑惑地问:“黎冰小弟弟,这就是你常跟我提起的那条美丽的故乡小河?”她的话语打断我的无穷憧憬与追忆。

迪诗姐姐乃城中小姐,但对乡下有特浓的情趣。

演出还没有开始,还有一段闲暇,我与迪诗姐姐谈起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特别是故乡的那条小河,留给我的无穷回味。我口若悬河的“龙门阵”,居然惹得她神思翩跹,执意着定要与我一同前往村前的

小河边,亲眼目睹给我留下无穷回忆的小河的风采。我答应了。

“唉——”当我们一到小河边,举目望去,眼前的一切令我不由得发出哀叹,随之而来的心情便万分地沉重起来。现在,对比过去与眼下的此景此情,我将如何向身边的迪诗姐姐说明交待小河已经逝去的那许多的美好呢?

乱石飞舞,平涸滴泪,树木枯萎,面目全非。小河往昔的神韵已不复存在。那里,只有碗口粗大的浊水汩汩流动着,在鸣咽,在哭泣,在向远方归来的游子诉说她不幸遭遇的一切……

然而,我的思绪终究被小河过去的神韵牵扯着,竭力去追寻一个又一个儿时的梦幻。

仲夏,荷花飘香、小麦泛黄的时节,写过这篇《想送儿子去乡下》的我老爸硬是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呢,还能够安居乐业,做完作业后就邀约几个小伙伴一块到小河里捉鱼摸虾,这项活动成了我们暑假寻乐的一大趣事。每每捉鱼摸虾归来,拎起小石块,围住一群群觅食产卵的鱼儿,一石掷下,待波浪平静,少说也有三五条鱼浮出水面,拿回家摘块菜叶包上,让外公丢进柴火中烧熟后,蘸上盐,那味儿极鲜极美。

炎夏季节,水涨潮了,酷热的足音步步逼近,小河热闹喧嚣起来。骑牛的小娃儿们把牛儿撵到小河中,或给牛儿洗身,或给牛儿搓背。然后光着屁股骑于牛背,分成“南北派”,打起水仗来,有的钻下牛肚,比谁溺水时间长。那种只有乡村娃儿才体味到的乐趣,比在城头去公园看“水怪”、玩“过山车”不知惬意多少倍。

夏天的尾歌里,当金镰割出第一片收获的希望,河边那些叫不出名的野树已挂满了串串诱人的果子。其中有种叫“牛奶子”(一种野果,形状象牛奶头)的,至今叫人记忆犹新。伙伴们把牛儿朝收割后的稻田里一赶,奔到树下,摘取果子剥开来送往嘴里,一吮,甜甜的,笑意倾刻缀满了黝黑的脸庞。

最难忘的是冬天,屋外银装素裹,大自然的一切仿佛都停滞了。只有小河溪水清清,潺潺流动。这时,邻居好冬泳的李八爷,便隔三差五的叫上我:“走!冰娃子。随我下河去,我给你捉条鱼儿炖汤喝”。李八爷入水不到半小装兜里已足有五六斤重的鱼了。……

阔别故乡四年,怎肯信梦中依恋的小河蒙受如此大冤?而眼前的事实,禁不住令我伤神落泪。

那年大兴乡镇企业,河的上游建起一家造纸厂,大量高浓度的工业污水排入河中。污水所流之处,石头泛黄,鱼虾也噩运难逃,一群接一群被毒死,漂浮于滩口、河边。小河水被切断抽进厂里,作高炉冲洗用水,小河干龟裂。所幸深点的地方偶尔有几只鱼儿游动,于是又有人用炸药或高压电烧,直至鱼虾绝种,河床受损,树木枯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下游几百户人家吃水困难,健康受害……

小河淌着,在哭泣,在诉说,向人们讨还着公道。

我痛心,我呼唤,还我梦萦魂牵的故乡河。

李老师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

我在上书法培训班的时候,担任书法指导老师的李老师,利用到下课的间隙,为我们讲述了她的一些童年趣事。特别是运动会,我对他们那时候的运动会非常羡慕,甚至感觉比我们现在绍兴的儿童公园还要好玩。绍兴的儿童公园没有创新,老是这么几个人成分游乐项目。他们的运动会却是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刺激,一年比一年有创意,一年比一年精彩,惊心。

先来介绍一下李老师吧。李老师原本是外地人,近年来因书法非常优秀,所以来绍兴文理学院聘任书法学院教师兼我们书法培训班的指导老师。她童年时期住在一座名叫“五泉山”的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村内。村子里有一所小学,李老师六年的小学生涯就是在这所小学里度过的。那时候,李老师和她的同学们最期盼的两件事就是运动会和秋游了。

在运动会的那一天,运动员们早早地来到操场上,开始最后的训练。半个小时之后,“啦啦队员”们排着队陆续入场。他们有的带了扑克牌,有的带了自制小玩具,有的竟然带来了一些农家活儿,有的甚至带来了一块亲自动手做的牌子,上面写着“XXX,必胜!”几个大字……

精彩的比赛开始了!随着裁判的发令枪“呯”一声响,场上的运动员们便开始大显身手,耀武扬威,台下的啦啦队员也开始玩了,有些人在打扑克牌,有些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有的人拿出自己带来的农家活开始做,有的人闲着没事人干,索性拿起自己制作的牌子,并且嘴里大声吆喝:“XXX,必胜!XXX,必胜!”这可真是:“台上尽展功,台下闹哄哄呀”!

中午,同学们全部都吃自己带来的食物,有干菜,猪肉,小鱼,小虾,小螃蟹等。吃完之后,同学们便继续玩起刚才还没有玩完的游戏来。这时候,就连运动员们也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当中。

下午,同学们把还没有举行过的运动项目做好之后,运动会便在一片欢声笑话之中结束了。运动员们和啦啦队员们告别完之后,便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这美好的一天自然也就快结束了。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些运动项目可不是跳远,跑步,跳高等死板的名称,而是“超过你!”“飞得更高”“永不比你差”等那些听了就会产生一种一定要超越对方的勇气和毅力的特殊名称。怎么样,够酷吧?

还有一件令李老师期盼的事就是一年一度的秋游了。在秋游的那一天,学生们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带许许多多的食物,而是带去一大堆的农具,比如镰刀、箩筐、大剪刀等等。因为秋游是秋天去的,农作物都成熟了,他们要到目的地——五泉山上去收割农作物,准备度过一年四季中最不美好的一个季节——冬季。他们有的用镰刀“咔嚓咔嚓”地割下一排排的稻田;有的用手拔下一节节豌豆,并剥开,取出里面的果实(有的不剥开);有的用棒子打各种树上的果实,并用箩筐在树下接住。他们不时地用手去泉眼下接一手清澈的泉水,要么洗手,要么直接喝下去。所以每一次秋游,李老师和她的同学们都是或手拿,或肩背着一大箩筐的农作物满载而归。

乡下人家,虽然不如我们城里的人富裕,但是生活却比我们城里人要有趣得多!

我与祖国共成长

闲暇的时候,喜欢翻翻旧日的照片,回顾流逝的美好时光。这一次,我产生了新的想法:若把我的照片和妈妈那个年代的照片进行对比,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NO.1打电话VS寄信

先看看这张吧:照片上年幼的我,正趴在电话机前打电话呢!大概是电话那头的小朋友讲了什么好玩的趣事吧,照片上,我那红彤彤的小脸蛋儿正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呢。电话真是个好东西啊,能让远隔千里的俩人通过小小的话筒传递真情。

妈妈那时是怎样呢?哦,这儿有一张妈妈读书时的黑白照片。可能是黑白照片的缘故吧,照片上天空看起来是那样的昏暗,而妈妈,正在这昏暗的天空下踮起脚尖,将一封寄给外公外婆的信投进邮筒。我想妈妈把信寄出后,大概又开始一天天的等待回信了吧。

从这两张照片不难看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短短三十年间,祖国在信息传递方面急速发展。从飞鸽传书到兴建邮局,再到座机、手机的出现,以及现在E-mail、互联网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而这一切进步,都是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一个真切见证!

NO.2土屋VS高楼大厦

OK,继续欣赏吧。嗯,这张挺不错: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女孩站在家中的客厅里,满脸欢喜,摆了一个可爱的POSE。瞧瞧那客厅,漂亮的木地板,图案精美的壁纸,美观实用的家具,精致的照明灯……不用说,照片上那小女孩就是我啦!你可以想想,居住在这样漂亮的房屋里,该是多么惬意,多么舒适,又是多么温暖啊!

一旁妈妈的相册里,静静地躺着这样一张照片:妈妈穿着打满补丁的布衣布鞋,倚在外婆家的土墙边,眼中略带一丝忧郁。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土墙凹凸不平,让人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这又该是多么寒酸、窘迫……

的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乡村的面貌,人们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座座摇摇欲坠的土屋到一幢幢坚固美观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是在短短三十年间发生的,让人再一次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

NO.3电视、电脑、mp3VS跳房子、抓籽儿、捏泥人

找啊找啊找照片,我说照片啊,你又何必和我玩捉迷藏呢?嘻嘻,终于找到你了!这一组照片可把我平日的娱乐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张拍的是我这“小电视迷”趴在电视前的馋样;瞧瞧瞧瞧,这张是我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健步如飞”的情景;哦,还有这张,我这个小歌迷耳朵里塞着耳机,正一脸陶醉地享受音乐呢!看吧看吧,我这小家伙享用的可都是高科技产品呢!

和俺的一比,老妈的娱乐方式可就太落伍了!你看这几张黑白照片上,有妈妈和她的同学用粉笔在地上画几个格子跳房子的情景;有妈妈把玉米籽儿串成一串玩“抓籽儿”游戏的情景;还有张妈妈正在专心致志地捏泥人……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这差距可大着哩!

再次看着这些照片,我陷入了沉思……良久,我在笔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改革开放,真真切切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正如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在不断成长着。“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少年,我们,也会随祖国一同成长!

游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一生写过许多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富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连外国学者也来朝圣! 我也非常仰慕,读过他的不少作品,其中记忆最深刻的是《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这些趣事使我对鲁迅的故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游玩了绍兴——鲁迅故里。 一进古街,就看到一座青年时代的鲁迅塑像正抽着烟,一脸的严肃,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沉思。走在古街上,踏着脚下凹凸不平的方砖,望着周围的房子,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自己也是当年绍兴城的孩子。很自然地想起了鲁迅那年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和贫穷。往前走古街一旁有一扇红漆大门,我们踏过门坎来到了正堂,只见正堂上写着“林翰”两个大字。爸爸更正说:“这是以前写的,要反着读翰林”!指从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儿指鲁迅的爷爷曾是翰林学士。正堂下有古木椅,前两个是长辈坐,下面是左右各一排,是按男左女右的顺序。 我们随着观赏人群来到了一间房门前,那里摆放着许多食物,不用说就是储藏室了,只见正前面有个大缸是酿酒用的,可以酿出许多上等酒。地上有块玻璃,直通地下,可以储存大量食品!最具有文学色彩的要算是书房了,书柜大大小小的书排列的整整齐齐,有《史记》、《三国志》、《东周列国志》……一旁还有着文房四宝,不禁让我联想到鲁迅认真练字的身影!最后还观赏了少主房、厨房、佛室…… 走出鲁迅故居,来到一家小吃店,在小吃馆里,我们品尝着绍兴的有名特产—茴香豆。别提有多香了,令人回味无穷,嘴里嚼着茴香豆,使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身穿长袍,嘴里不停地嚼着茴香豆,还念着“之乎者也”的古文呢! 一天的绍兴游,时间很短暂,但我觉得收获很大,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仅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还领略到了绍兴的人文美。

乡村趣事多

乡村趣事多 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崇实园)401班 朱真迪宋朝的诗人翁卷有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那么,四月的乡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随着周正元去一探究竟。“快到了!快到了!”看着前面隐隐约约探出头来的是一片郁郁葱葱,几个农民不知在忙些什么,我不禁说道。到了周正元舅公家,我们就发现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听说这只小狗很可怜,前脚骨折了。但我没有看出什么异样。然后,我们就去“劳动”了。趣事一:采桑椹周正元的外婆带领着我们一起去采桑椹。紫里带红的桑椹一个个挂在桑树上,犹如一个个小朋友那红扑扑的脸蛋,正调皮地向我们微笑。走进桑林深处,外婆突然间对我们说:“你们小心一点,这里有可能会有蛇!”“啊!”周正元的妈妈顿时尖叫起来。在采了几个桑椹后,我们马上离开了这片“地雷区”,每个人还是硕果累累。趣事二:采集“茅茅针”在学习了第24课《麦哨》后,班里掀起了一股采集“茅茅针”的热潮。学校草坪上怎么可能有呢?于是,在乡下的我们便开始采集“茅茅针”了。我们在外婆的指导下采了好多根茅茅针,在剥开好多层后,里面在一些像棉花似的东西里,有一些绿色的茎,我和周正元各尝了一根,按照书本上写的那样吮了吮,甜甜的、凉凉的。我心里想:我终于尝到了茅茅针的滋味了。哈!这下能在班里同学面前好好炫耀炫耀了!乡村趣事多,还有更多的趣事让你慢慢去探索、发现,睁开你的眼睛仔细寻找吧!

乡村趣事多

宋朝的诗人翁卷曾经说过:“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那么,五月的乡村又是怎么样的呢?我随着周正元去一探究竟。“快到了!快到了!”看着前面隐隐约约探出头来的金黄色的田野是一片郁郁葱葱,还有几个农民不知在忙活些什么,我不禁说道。到了周正元舅公家,我们就发现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听说这只小狗很可怜,前脚骨折了。但我没有看出什么异样。然后,我们就去“劳动”了。趣事一:采桑葚周正元的外婆带领着我们一起去采桑葚。紫里带红的桑葚一个个挂在桑树上,犹如一个个小朋友那红扑扑的脸蛋,正调皮地向我们微笑。走进桑林深处,外婆突然间对我们说:“你们小心一点,这里有可能会有蛇!”“啊!”周正元的妈妈顿时尖叫起来。在采了几个桑葚后,我们马上离开了这片“地雷区”。虽然我们离开了桑林,但还是硕果累累。趣事二:采集“茅茅针”在学习了《24课麦哨》后,班里掀起了一股采集“茅茅针”的热潮。学校草坪上怎么可能有呢?于是,在乡下的我们便开始采集“茅茅针”了。我们在外婆的指导下采了好多根茅茅针,我和周正元各尝了一根,按照书本上写得那样吮了吮,甜甜的、凉凉的。我心里想:我终于尝到了茅茅针是怎么样的,原来是——剥开好多层后,里面在一些像棉花似的东西里,有一些绿色的茎。哈!这下能在班里同学面前好好炫耀炫耀了!乡村趣事多,还有更多的趣事让你慢慢去探索、发现,睁开你的眼睛仔细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