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写不出”的作文

“哎——”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我抱怨起来,“谁叫我成绩好呢,一点头绪也没有。”原来,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有个市级的作文比赛,要去参加,还特地挑了几个作文底子挺好的女孩子去写作文参赛,当然也包括我。现在我正为这事烦恼着。

“写人?写事?写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嘛?真烦人,真想不写。”我嚷嚷。可语文老师吩咐的事情我们都不太敢违抗,所以我们都照班主任的意思办事,作文也不得不写了。可我抓破头皮,费尽脑筋,还是想不出一些新鲜点、能获奖的新题材,我的笔在作文纸上流露不出一丝文墨。在这个时刻,我认为我是一个双手残废,大脑长满草的人,我的笔是一支完全没有笔墨的笔,好像此时此刻我真不懂得如何去写作文。

这个市级的作文比赛带给我又大块又重的石头朝我心里砸去,搞得我整天想为父母争点面子,为学校争点光,为自己争点光彩,可那“石头”压得我不知怎样去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去拿奖,总想写些新鲜点的题材去写作文,想来想去都找不到。真是“本想攀一把,谁知滑一段。”

我面对着几张一片空白的作文纸,想:要不然,写最普通的吧,又没有什么题材可写。“对呀!最普通的作文就是最新鲜的作文。于是,我随意地挑了一盏小台灯作题材,把平时的眼光换了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小台灯,把我看到的东西和我所知道关于小台灯的资料统统写下去,只是把这些东西稍微夸张了一点,写成了一篇想象作文。我用心读上几遍,纠正错别字,把不通顺的句子改成通顺,最后再写上个简短的题目。“大功告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是这样吗?如果用平时的方法不能到达目的地,可以把看事情的角度转一转,换一换,用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也就是换了另一条路来到达目的地,不也能够走到目的地吗?所以我们看待事情不能只用一种角度去看待,需要用多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你说,这样不就能全面地解决问题了吗?

五年级的第一篇日记

五年级的第一篇日记

文 / 小涵 记人 类作品 2007.09.05 星期三 天气:晴 昨天是我心情最糟糕的一天,因为我们班将第一次做班委改选。竞选的前一天晚上,我准备得很努力,很认真,用了2个多小时把那篇竞选稿背的滚瓜烂熟,一字不差,之所以那么拼命去背,是因为我希望在第二天的竞选中脱颖而出,直到很晚很晚的时候我才进入梦乡。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了,没有像往日一样呆在床上看电视,而此时此刻,我站在阳台上,对着朝阳又读了一遍我准备了好久的竞选稿,那时我是多么想当上班长啊!我来到学校,也并没有和同学斗闹,而是坐在座位上安静的读书,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当上班长,下课时,我想了好久,周作和胡宇格都竞选班长,我有些泄气了,一个是四年来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好班长,一个是语文优秀,成绩突出的好朋友。我扪心自问:“我比得过她们吗?到时候同学们不选我怎么办?”我不敢往下想了,第一节课到中午,我都思考这个问题。下午第一节上课前有的同学问我:“你竞选什么?”但让我没想到的事,我说出了与自己内心相反的答案。“我不竞选。”我忽然间觉得我没有资格与她们比拼,无论是成绩,是劳动,还是认真负责的精神我都不如她们。当我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组织竞选时,望着七十人的笑脸,我不禁流露出一丝又一丝的悲伤,可能同学们没有看见我每次走下讲台时,站在我们班的墙脚那里,在我的眼睛里渗出了泪水,我哭了,觉得自己很没用,我将离开五年六班的讲台,去做一个不能帮老师分忧愁的普通学生,我不再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而是一个没人理会,没人在意的普通学生,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时,我把眼泪偷偷藏起来。但竞选后的新班长竟然是胡宇格和罗涵,我不敢相信,胡宇格上台演讲并没有掌声,我也知道同学对她有偏见,包括我,有些同学说:“她只有2票,老师为什么选她当班长?”还有的同学说:“老师不说只选一个吗?也有胡宇格啊。”从来不和同学争官的我,也莫名其妙的生气了,看着胡宇格那得意的样子,我竟然说了一句:“不就是当个班长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天下学回家,我又生气,又伤心,把书包仍在了地上,躺在床上哭起来,那天我哭了很久,心里别扭极了,想想今天还和胡宇格说了“学习,学习,致敬,致敬。”现在坐在书桌前的我想想都感觉可笑,其实我在胡宇格的身上发现了我的影子,我们对生活的看法,而且她和我一样的优秀,可爱,活泼,天真,最像的就是性格的倔强,我们一样拥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从不服输,争强好胜。其实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有太多太多地相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肩并肩走在马路上,有人说我们像姐妹,你不知道我当时多么高兴。因为我们一样,以前我们是好搭档。也许我们经常吵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但我觉得越来越离不开你了,生气了,没有人给我讲笑话。今天我想明白了,与其自愿自艾与你赌气,不如打起精神来,与你比一比,在此刻我想对胡宇格说“对不起。”这三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含义,我们还是做最好的搭档吧,还做最好最好的姐妹吧!(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我的网页现在不更新了???)

中学生优秀作文6篇

当 官 不 易

湖北省公安县梅园中学七(8)班 汪洋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包青天”似的好官。可是老话说得好:“当官难,当好官更是难”。在这方面我可是有了深刻体会。

话说班长、各科委员整天呼风唤雨,威风极了,我看了很是羡慕。我为了也能当上官,可是千方百计呀!这不机会来了,新学期一来,干部全部“下岗”了,我趁机游说,终于,老师随手给了我一个“信息技术组长”的头衔。官虽小,也是官嘛!我相信通过努力工作,就能加官升职了。这时一群口喊“有福同享”的朋友来了,我只好承诺他们犯错误时,绝不记“黑名单”。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为了竖立本官的威信,我决定把本官手下的“钉子户”首先处决了。“某某,你今天交作业了吗?”“啊?忘记了,我马上补,别让我上‘黑名单’。”为了大公无私的形象,我把他立即记上了“黑名单”,一交上去他就挨了老师一顿臭批,而我则被他扔了多枚“口水弹”,一个字:“惨”,当官难呀!

“1、2、3……”还差一个,糟,是我“有福同享”的朋友,怎么办?记上“黑名单”伤感情,不记的话自己“包青天”形象受损,两种感情在心中冲突,最后还是咬咬牙记上了“黑名单”……很快,他被叫老师上去,下午他就给我一封“绝交书”,当官真难呀!

这时,我发现朋友们都疏远了我,而且每日操劳,早餐时间留下来点人数,连碗粥也没买上。最后我等不到飞黄腾达就主动向班主任辞职了。

可是没过几天,那群“有福同享”的朋友又来找我了,“有什么事?”“汪洋,你还不知道啊,现在你可是双喜临门了。老师决定按座位分官,你所在的座位被分到了生物组长的头衔,而且以前美术委员嫌组长不公正,我们也选你为美术组长!”……

天!当官难,当好官更难!看来我这当好官的梦想还要多多磨练啦!

指导老师:黄艳 作者:汪洋(学生)

第一次感受克服紧张的快乐

湖北省公安县梅园中学七(8)班 汪洋

四年级时我英语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参加了剑桥英语培训基地的补习班。当时我是一名插班生,插入三年级学生的补习班,而我是四年级的学生,往补习班的学生中一站——鹤立鸡群,可我英语成语却不及他们一半厉害。我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使自己英语成绩不再受同学们的白眼。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有了明显的进步,并拿到了一份奖状。补习老师见我有进步,就叫我上台说说自己的学习经验,可我毫无准备,一下子让我在两个班一百来人的面前讲学习经验,脑袋突然之间变得空白了,我紧张得在台上说了些什么都不知道,每一秒都如过了一年,同学们也听得一头雾水。下台后效果十分糟糕,出现了冷场。我也很失望,自己对自己说下次绝不这样。

时间飞逝,转眼又过了一个学期,我在英语补习班里不仅保持了自己的学习名次并前进了几名。又到了师生总结的时候,老师讲完后,微笑着问:“还有哪位同学想发言?”我胸有成竹地举起手。老师说:“好,请汪洋同学上台讲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上台拿起话筒时老师眼里露出担忧的神情。我伸出自己的左手对老师做了一个“OK”的手势。可当我在台上站好后,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似乎都在说:汪洋真的行吗?我一看这情形,心里也没把握,又开始紧张了。小腿发抖,手在微颤,脑袋“轰”一下又没有了头绪,开口想说:“大家好!”却张口没了声音,一秒、二秒、三秒……似乎呆十秒钟,脑子里的东西才慢慢飞回来,我对自己说:“不要紧,我能行!”。我深深地吐了口气,大声说道:“大家好!我叫汪洋,英语最难学的便是记单词,我学习记单词有以下几种方法……”我事先准备好的话脱口而出,不知不觉讲了五分钟。下台同学们不时为我鼓掌,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原来的紧张也被轻松取代。

原来紧张并不可怕,可怕地是不知如何面对和克服,只要你善于驾驭它,就可以找到放松自己的办法,那么紧张就会成为你迎接挑战和迈向成功的一匹快马!

指导老师:黄艳 作者:汪洋(学生)

记一个不愉快的时刻

湖北省公安县梅园中学七(8)班 汪洋

当我在街边看见卖小鸭的,总会走上去对挤在一齐的小鸭们喊一声:“单单。”看见卖鸭人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我才会离开。有一次一位同学看见我又在对鸭子喊:“单单。”同学问我:“单单是谁?”单单说起来只是一只小鸭,只是我总是念念不忘它。单单之所以叫单单,是因为我当时买它时只买了一只,它很孤单,所以叫单单。

单单很平常。买它时它正和同伴们挤在卖鸭人的竹筐里玩,卖鸭人顺手一抓,就抓上了单单这只外表普通的小鸭。单单外表一般,它黄羽毛、黑眼睛、黄扁嘴和两条小黄脚。它很通灵性,我一喊“单单”,它就嘎嘎叫,所以从不担心它不见了。单单平时被装在一个纸盒里,它吃稀饭、米,开始不习惯,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悲剧后来发生了。放暑假,由于我们要去乡下奶奶家玩,单单没人养,只好也带去了。到了乡下,它的“绅士”风度就显露出来了,它平时不和其它鸭子玩,只偶尔在一起,它也不愿住在笼里,总是独来独往。白天它就在门前空地玩,晚上喊一声:“单单!”单单就回家了。不愉快的时刻越来越近,直至到来。一天单单出去玩,可傍晚也没有回来,我在门口大喊:“单单!单单!”单单却没出现,大家分别去找也没找到。妈妈后来告诉我说它成了白天鹅,舅舅说它被猫咬死了。我和其他的孩子们都相信单单变成了白天鹅飞走了。可我渐渐长大了,发现舅舅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但我却更希望单单真成了白天鹅。

路边又有卖鸭子的了,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去买,其中是否也会有小朋友和我一样经历这样不愉快的时刻呢?

指导老师:黄艳 作者:汪洋(学生)

难 忘 的 风 景

湖北省公安县梅园中学七(8)班 汪洋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难忘的风景。它既不是车水马龙的城市,也不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更不是群峰连绵的大山,而是富有田野情趣的乡村。

瞧!日落时分,乡村里的人们纷纷从田间回家了。连外出寻食的鸡、鸭和鹅都不再喧哗,默默排队回家,太阳把它的红光也撒在这些家畜身上,让它们都变成一只只闪着光彩的神鸡、神鸭和神鹅了。忠厚的狗和顽皮的猫都在此时安静下来,开始围着主人转起来。孩子的风筝也告别云霞,恋恋不舍地回家。屋后的竹林沙沙地响,唤着外出觅食鸟儿回巢过夜。

天边,缓缓地升起了炊烟,与被太阳染得通红的云霞缠绵。天上的晚霞变化万千,先是一位穿红连衣裙的少女骑着一匹枣红马,飘着飘着,忽然不见了,只剩下一条大灰狗奔向天边,好像要把月亮找出来。

天慢慢变暗,星星出来了,和月亮捉着迷藏。月亮把皎洁的月光洒下乡村田野,给田野镀上了一层银辉。乡村里的小虫子们好象约定了时间,开始它们的演唱会。欢快的小溪在田间流淌,为小虫子们不知疲倦地伴奏着。稻田里的稻子被习习的夜风吹的轻轻摇摆,好象被虫子们的歌声所陶醉。

乡村里静极了,鸡、鸭、鹅、狗、猫都睡了,花儿小草也睡了,人们也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好象可以听到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的窃窃私语。

啊!乡村你虽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怡人的宁静;没有森林的生机,却有独特的风景;没有大山的粗犷,却有诗意的风光。乡村,你优美的风景让我难忘。

指导老师:黄艳 作者:汪洋(学生)

水 仙 成 长 小 记

湖北省公安县梅园中学七(8)班 汪洋

有什么花能比荷花还高雅?有什么花能比玫瑰还美丽?有什么花能比桂花还芳香?那就是水仙。

春节前几天,妈妈兴致勃勃地带回两只鹦鹉和三株水仙,并美其名曰:“鸟语花香”。我咋一看觉得水仙它平平淡淡,毫不惊人。长而黛绿的叶子,白又细的茎,还有个白色的茎团,茎团下是如老人胡子般的又细又密的根。妈妈手忙脚乱地把它们置于一个大瓷盆中,再把鹅卵石垫于盆底,固定水仙,又把水倒于盆中,直至把水仙的茎全部覆盖,把它放在客厅的茶几上。难道这就是人们口中的水仙吗?我在心中想这叶如葱、茎如蒜的水仙在清水中能活多久?

又过了几天,我漫不经心地看了它一眼。不料,这水仙一改几天前的常态,十分精神,在阳光下叶子油光发亮,显得兴旺挺秀,柔中带刚。呈奶白色的茎团也已分裂,还有细细的纹路使它和茎相连。叶更加苗条,茎更加粗壮,三个茎团分裂成四个了,把大盆快塞满了。我又给它们加了水,心中暗想:看来水仙这水中仙子确有不同寻常之处,对它们起了敬佩之心。

爆竹声更加频繁,夜夜烟花飞天,人们都在家门口贴了福字,眨眼间,春节即将到来,可水仙还没开花,只有了一两个烛心似的花苞,可它就是不开,让人眼瞪着干着急,亲戚都来了好几批,可它却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春节后第一天,随着在我家做客的堂妹大叫:“开了,开了,水仙开花啦!”我连忙去察看,果然,水仙花不负众望开花了!其花之艳、香之浓、气之雅,可以说是我前所未见,无法表达。花朵冲破花苞皮,绽开了好几朵,每个花苞都是如此,争奇斗艳,美丽无比。水仙花每朵都有六个似雪般的花瓣,每片洁白的花瓣还围绕着一个金黄的花盏,花盏上又有一些长又嫩黄的花须,远看如白雪围金盏,近观如白纸捧黄砚,细瞧如白玉盘置金杯,花形婀娜,花香浓郁,美极了,真不愧为水中的“凌波仙子”。

“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遥间爆竹知更岁,家家户户水仙香”。春节过后水仙枯萎了,让人惋惜,只留下一缕淡淡的余香。喔!水仙,我们明年见。

指导老师:黄艳 作者:汪洋(学生)

我 喜 欢 聆 听

湖北省公安县梅园中学七(8)班 汪洋

我喜欢聆听。听那春天田野中的蛙鸣、夏天烈日下的蝉叫、秋风落叶中的瑟瑟、冬天融雪的淅沥,还有叽叽喳喳的鸟叫、溪水潺潺的婉转……这些声音无一不具风韵。午睡时我躺在床上屏住呼吸,细细听,一场大自然的演奏就拉开了序幕。

听,像有一只小虫嗡嗡飞来了,不错,这是一只淡墨色的小虫,它停在窗台上,拍打着白纱似的翅膀发出一阵金铃般的声音。“呼呼”的风送来了一只似乎冻僵的麻雀,它凄惨地叫着“啾啾啾……”,偎依在火炉旁的猫也“喵喵”叫唤着,惊动了一只躲在树上的鸟,它发着如提琴般长而低缓的“呱呱”声。风又发出尖锐的长啸,树摇曳着枝叶,发出“沙沙沙沙……”

风把雨篷刮上天,“铛铛哗!”地在空中飞了一段时间,落在一辆车上,司机的叫骂声也被风吹散。

“啪啪!”火炉中飞出了一两点燃烧的火星。“砰砰!”门被风狠狠关上,又随着“吱”的一声拉开,又撞上,反复多次,乐此不疲。外面也“乒乒……”地传来了几滴雨声。

风越来越大,掺杂着汽车的“笛笛”的喇叭声,小贩的吆喝声汇成了一种像是杂乱无章的交响乐。两三点的雨声如“叮叮”的钢琴的节奏快了起来。“吱!”的刺耳的刹车声又划破空中的风声。“呜——”轮船的轰鸣声如这首交响乐的最后一个乐符……

慢慢地,声音小了下来,雨星儿更加稀疏,最终全没有了。太阳冲破乌云的防线,把一抹阳光洒了下来,麻雀变得好象十分欢畅,飞上天空“喳喳”地合唱,如一曲欢快的迪斯科。风也可爱了,撩动鸟儿的羽毛,又落在初蕊的茶花上小憩,站在枝头上的八哥也“怯”地欢叫着。缓缓的,风儿没了它的踪影,只留下茶花枝叶的微颤……

哦!大自然,你这神奇的指挥家,我就是你忠实的听众,永远聆听你指挥的乐曲!

指导老师:黄艳 作者:汪洋(学生)

(责任编辑:齐老师)

2006年云南省及昆明市中考优秀作文(13篇)

荐评教师:郭红春(中考阅卷教师、本刊特约编辑)

【作文题目】

(1)打开 __

(2)我们曾经唱过:“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鲁迅曾经以“早”为座佑铭激励自己。

古人曾经说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人这样说:“秋天方能成熟的果实,在夏天就早早摘取,它一定是青涩的。”

请以“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两题任选一题。若选择(1),请先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如书本、往事之门、心灵之窗、记忆画册、历史画卷……完成题目,然后写作。若选择(2),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的校名。

【阅卷场报告】

用真情实意方能打造高分作文

――云南省2006年中考作文阅卷心得

郭红春

今年云南省中考语文阅卷工作于7月12日结束。笔者有幸参加了作文的阅卷、评分工作。下面简要地给大家谈点心得体会。

一、对作文题目的认识。今年云南省中考作文仍采取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其一是半命题作文“打开__”,可补充的内容范围极广,既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既可以叙写事件,也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述史论理;既可以编故事,写人记事,写成记叙文(或小说),也可以借景、借物抒情,写成散文,还可以就事、就史提炼观点,说理议论,写成议论文。考生选写此题的比例大致占85%以上。其二为话题“早”,考生对该话题内涵的理解并不困难,但写作的难度却很大,原因是“早”不便于叙事写人,不便于托物抒怀,即使展开议论也易落入俗套。所以选写此题的风险很大。

二、考生作文印象。

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数篇

把握感情,认知事物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宋国

人物:管仲、鲍叔牙

内容:面对穷困,鲍叔牙慷慨大方,赠让钱财。面对小人诬陷,鲍叔牙仗义执言,助其仕途;面对别人挑拨离间,鲍叔牙始终一笑了之,不以为意。回想这一切,管仲知道自己欠鲍叔牙太多太多,但当宋王向管仲提议让鲍叔牙做宰相,管仲认识到宋国宰相一职之重,便摇头:“叔牙虽心善,但过于嫉恶如仇,暴躁。“有人将这话传到鲍叔牙,他大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没错,要是我当了宰相,首先要杀你这小人!“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照亮前方,驱除黑暗。

第二幕

时间:民国元年

地点:广州粤都

人物:孙中山、孙眉

内容:中华民国成立,广州粤都总督一位尚没人选。此时,有人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推举其哥哥孙眉就位。的确,孙眉在革命中屡建军功且为人稳重,深受群众爱戴。但孙中山发电通告:粤府总督一职重要至极,非孙眉所能胜任。本来,兄弟共事乃是好事,但目光长远的国父却毅然从大局着想,作出这一决定,为后人树立榜样。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的认识事物的旅途指明方向,不被困于感情旋涡。

第三幕

时间:大雪纷飞的午后

地点:西藏一高原上的哨岗

人物:将军、营长、哨兵

内容:年迈但仍魁梧的将军来到海拔四千多米的一高原哨岗慰问士兵,当问及一哨兵的服役年龄已超规定时,将军寒声责怪营长:“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还会让他呆那么久?“营长低头,不吱声;哨兵张张嘴,在营长目光注视下也没说什么。一位军长低声打破这寂静:“将军,哨兵是营长的弟弟……“营长说:“这岗位总得有人守……“将军慢慢地庄严地举起右手,向营长和哨兵郑重行军礼。周围的人也一起,向营长和哨兵行礼致敬。

画外音: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摆好感情天平,作出理智而明确的决定。

结束语

感情,是一种奇妙而

2005年河南优秀高考作文评析3篇

2005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评析

撰稿/刘志刚(466711河南省淮阳县安岭镇一中语文组 电话:0394-2751966)

全国卷I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析:

这是一个复合型话题作文题目,“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是经常使用的词语,在生活中,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实例很多,因此同学们写作时一般不会有材料贫乏的感觉。比如:奥运会刘翔夺冠出人意料;连战大陆之行出人意料;银行加息出人意料;高考作文题目出人意料等。这些的事情都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出人意料能够让人体会到瞬间的惊喜,能够让人感觉到柳暗花明的希望,能够让人嗅到一种欢欣的味道,能够触动了我们许多的思绪。

某一件事情的成功,对于不太了解它的人来说可能是意料之外,但对真正了解它的人来说就是情理之中了;一件事情的成功(或失败)之前,在人们看来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但在它成功之后,经过对这件事情发展过程的详细分析,人们就会不难发现它的成功(或失败)应在情理之中。

所以只要语文基础扎实,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功底,这篇作文应不是很难写的。不过以下几点却是同学们不得不重视的:

1、必须过好审题关。只写“意料之外”或者只写“情理之中”都会造成偏差,同学们必须在审题时把二者看成一个问题来分析。

2、符合文体要求。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作文试题的文体要求,二是写出来的作文符合该文体的要求。本试题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一旦选定文体,写出来的作文就得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

3、感情要真挚,思想要健康。感情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作文要写真情

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篇博文引起的话题

我刚刚洗完碗,为原本脏兮兮的碗变成了“白马王子”而感到欣慰。照例我很快登上了我那童话世界般的博客,就算是没有文章发表,我也经常上来看一看,到好友那儿去踩一踩。在这清爽夏风伴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夜晚,增添了我的好心情,我的手轻快地点击着。突然,我发现“朔阿淡云”阿姨给我留了一句话:“阿姨把你写进我的博文了,你来看看。”是吗?我感到十分的好奇。“我进了阿姨的博文?”

随着我轻轻的点击,我迅速的来到了“朔阿淡云”阿姨的博客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篇题目为:“由一个小学生的博客所想到的”的博文。阿姨在这篇文章中谈到了,一个即将入读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博文吸引了她,通过 “感恩—父爱如山”、“生命感悟”、“令我十分感动的那一刻”等博文,看到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她在博文里说:“从这个小学生的博客里我更加看到了一对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

“朔阿淡云”阿姨还列举了她一个上海朋友在孩子问题上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她夫妻俩工资不是很高,但为了培养女儿从进高中到读大学,由于成绩不理想前后花了15万元,在大学里每月还要二千元的生活费。就是这样女儿还是不理解,对自己的家庭“觉得没有脸面”感到“郁闷!”。她朋友的“心凉透了,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懊悔之中。”

“孩子们是无辜的,责任在于家长。在孩子成长历程中错误的教子方法,忽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忽视塑造孩子的魅力人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接触到这些十分痛苦而且深深内疚事情的原因。”阿姨的语气显得很沉重。

这篇博文有53人阅读、34人评论。由此引起了关于:怎样教育孩子和家长责任的话题。

李成义网友说:“……我以为,最重要的反思方不是教师,而是家长,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什么苦都吃,就是不让孩子吃亏,长期以往孩子的依靠心理产生了,进而这种心理形影相随到大学毕业。”“余言未尽”网友说:“如今的孩子太自私了,从不考虑家长的钱也是一点一点辛辛苦苦赚来的,省吃减用、积少成多、谨小慎微攒起来的,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的素质有天籁之别。也让我们看到了对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的网友说:“救救孩子,但愿这样的呼唤不仅仅只是口号。”有的网友还认为:“孩子无错!一摊泥巴,大人捏成啥样就是啥样。当然,这里的大人,不单是父母、老师,还有光怪陆离的社会。”

林晓网友问:谁之责?大家都是这样认为:从小就不应当溺爱孩子,在注重孩子的学习、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和习惯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恩父母,才会自立成才,才会珍惜生活。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关心的话题。而我们就是这个话题的主角,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个话题;理解我们的父母;理解辛苦的劳动。我们也会长大,我们也将成人。

如今的孩子是家长们关心的焦点,因为我们是他们的下一代,家长们不希望我们走弯路,不希望我们成为没有理想没有志向的人,也不希望自己辛劳的付出而得不到理解,不知道感恩。现在我更加能够理解了我妈妈经常说的一段话:你就好象是一棵小树苗,我们就是小树苗上绑的那木桩,小树苗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是要培育和扶持的,如果发现你的缺点和问题不指出、不改正,那你就会长成一棵歪脖子树,不成材的树。

如今的我们容易产生这样的毛病——叛逆心理,你这么说我就那么做,即使吃了亏还不醒悟。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告诫我提醒我以后,我还是按我的意思去做,自以为是,结果吃苦头了,到现在想起我都后悔死了。父母的帮助和经验,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我们不能意气用事,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尊、自律、自强。

我们也是一张白纸,如果很小的时候不将图画画好,长大了再来重画,习惯也是很难改的啊!过于的骄宠和放纵只会害了我们!亲爱的叔叔阿姨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