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只是初一的学生,但教过我的老师却很多,在这些老师中我最喜爱的是教我语文的李老师。

第一节语文课还没上课,同学们便把目光聚集在门口,每个人都想象着新老师的形象。我自然也沉浸在无限的遐想当中:新老师一定有一头飘逸的秀发,穿着白色的连衣裙,个子最好在一米七左右……

“嘎”地一声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来,我抬起头向门口望去,呀!今天是愚人节吗?还是我在做梦?我揉揉眼仔细地盯着正向讲台走去的人,她个子还不到我的鼻梁,一件红色的上衣映得她的脸红红的,一个不及我手指长的小辫扎在脑后。我心底立马闪过一丝失望。

“同学们,很高兴能教你们,我姓李,你们以后叫我李老师吧!”看着一脸兴奋的她,我心里有些打鼓,她能教会我们吗?

一节课后,我心里的疑惑彻底没了,暗自想起一句话“人不可貌相”。她的朗诵能力让我佩服不已,课上互动又是气氛浓厚,这样的老师是我一直所期盼的呀!

这些只是我喜欢李老师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却不是这个。

我身为语文课代表,每天记作业的重任就交给了我,可我这个记性又总是让同学们等好长时间才能放学,为了这事我经常埋怨自己。李老师也知道了这个情况,下操后她站在门口把我叫出去,然后轻轻拉起我的手在人群中穿行往办公室,走在后面的我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个子矮小的老师走在人群中喊:“同学让一下”,一边拉着学生的手,那一刻我的眼睛有些朦胧了。李老师!您可知道那个您习惯性的动作带给学生的并不只是一时的温暖,而是永远的财富。

我爱李老师,爱她矮小而结实的身躯,爱她那短短的小辫,爱她那拉起同学手的习惯动作……

李老师您可知道那么爱您的并不止有我一个人吗?

(责任编辑:齐老师)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在本学期,老师带我们浏览过了许多的历史人物,然而,最让我“动心”的是刚毅果断的赵普。当我第一次学到这篇课文时,老师曾跟我们说过,赵普为人很正直,不予其他的宰相相提并论,他只读过论语而就可以帮助宋太祖治理天下,这之中,他的聪明才智让我刮目相看。喜欢这个人物,当然凭着这点是不够的。我还欣赏他的冒死荐才,为了国家,甚至是可以牺牲自我,也许,我很贪心,但是我也有一丝的希望如果国家领导中,有这样性格的人,那中国就可以更加的强大起来,但如今历史上有这样的人才,身为中国人,我很骄傲。自从认识了这样的人物,我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并且如同赵普一样,一味的支持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是对的。的确,我认识了太多的历史人物,就连家喻户晓的鲁迅都没有像赵普这样给予我一个人深刻的印象和一种超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可能,如今的社会中,有许多的人都喜欢新时代的歌星、影星,我们称这些人为偶像。但我却可以大声地说,“我的偶像是赵普!”他是我一生的榜样,他有独特的魅力,却可以把我这个在繁华时代生活的富家孩子“迷”得团团转。我很喜欢的历史人物肯定很棒吧!其实自己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喜欢历史人物,因为他的严肃刚正让我更加的去专心致志的做每一件事,因为他的坚强毅力,让我更加有信心去挑战下一次的艰难险阻!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独自品尝古人在脑海复活带来的那种清香,那会使我的灵魂綻放光华,感受生命更充实的力量。“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但是他却始终没有停止向前的步子。奋勇向前是他完美灵魂的一个衬托,翰林被贬,他没有愤怒怨艾,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很洒脱,不寄托于庙堂的庄严,不艳羡官场利禄,只喜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思想刻画在他那飘逸、豪放的诗篇中,失意时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得意时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或许别人都称赞他的诗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但是我更称赞他的人,他像天上的云气,灵动飞扬,豪气冲天,又像原野上奔驰的骏马,自由驰骋,目空一切。李白,我的一位跨时代的老师,他教会了我面对逆境时,要以一种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他让我明白生命要怎样修饰才更完美。看着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让人不得不对旧中国贫困落后感慨万分,无数的爱国者不断涌现,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日本学医时看到中国人在电影上作为看客的麻木不仁,他说道:“凡是愚弱的国民,既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再也不必以为不幸的。”随之他放弃了学医,转而从文,决心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随后的岁月中,他一直为中国民族的复兴而奋斗、而奔波。鲁迅先生也是我的另一位老师,因为他不仅教会了我在大义与小我之间应如何抉择,还让我学会用平实的行动去真正地为一个国家,为一个民族出力。我喜欢鲁迅,喜欢他那作为勇士的身躯。而在外国名人中,我最喜欢的是海明威,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积极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雄心勃勃地说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淘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但是以后的创作当中却总是事与愿违,屡遭失败,但是他用无数次的重来去中和失败,终于以一本《老人与海》获得了成功,赢得了文学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记得在该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让我振奋的话:“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不能打败他。”人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下都是不能被打败的。即使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也只是成功道路上的小插曲,坚持的人最终会走向成功、走向属于自己的天地。有那么多古贤陪我,在我的人生路中,我不会迷茫,我相信他们能给予我无限冲刺的力量。云南省昭通市威信一中英才苑156班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3)班单启帆我崇拜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比如很会用人的曹操,比如足智多谋的孔明,比如征战南北的朱棣……但我最崇拜的莫过于毛遂了。毛遂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他三年不露锋芒,才华无人知晓。按他的话说,只是没有机会展露头脚而已。所以,当平原君面对主动应召说楚的毛遂表示怀疑时,他理直气壮地说:“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没有一肚子墨水垫底,怎能如此自信?果然,等到了楚国,那十九个原先“相与目笑之而未发”的食客与他一谈话,就全被他说服了。平原君与楚王讨价还价,久无定论,于是毛遂再次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与口才,“按剑历阶而上”,“按剑而前”,先一番先声夺人的指责,再一针见血地指出,:“合以晋为楚,非为赵也”,使得楚王只有唯唯应诺。当时的楚王,哪里还有王者之尊,完全让这个赵国人掌握了主动,不得不定下了合从大计。毛遂是以此事而:“青史留名”的,而还有一个人亦是如此,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蒋干。再看蒋干,他也许确实有点才华,是读过点书,但他恰恰犯了读书人的大忌,自命清高,自己那点书上看来的纸上谈兵之策在一个高智商者的面前,顿时黯然失色,像高温下失去活性的酶一样,毫无用武之地了。你看,去时还自栩为“三寸不烂之舌”,“只消一童随行,二仆驾舟,其余不用”。可还没与周瑜交手几个回合,就已经被吴军的气势震得“惊愕,不敢多言”,甚至“面如土色”了。面子丢尽还不说,最后还被周瑜利用,充当了反间计的助手。总结起来,他的无能表现在:一,“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却对周瑜性格把握不当,误以为他是那种墙头草。这说明蒋干不能察言观色,不识人。二,临危慌乱,被周瑜一试探就表现得十分紧张,不能做到面不改色,这说明他生性懦弱,本不适合作说客。三,盲目轻信,一见到周瑜伪造的蔡琩张充的信便不假思索,信以为真,终成大错。由此可见,惟有毛遂这样的真正才子,“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才能于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否则,如蒋子冀等辈,“墻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岂不可笑?(指导老师:康剑嵘)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3)单启航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赞扬,为人所敬佩的名字——诸葛亮。诸葛亮淡泊名利,隐居山中,未出茅庐,已预见天下可分为三分,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他年纪轻轻,却已才华横溢。经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辅佐刘备,第一仗便火烧新野,出奇制胜。他不仅智慧过人,还沉着冷静,善于对客观形势调查分析,在赤壁之战中,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巧用火攻,以微弱的兵力大败曹军,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亮虽然如此聪明,却不狂妄自大,不像同样天才的庞统,抢攻夺利,诸葛亮好意提醒,他却只当是嫉妒,最终被乱箭射死。他还深谋远虑,常常能预见未来,临死前预见到魏延造反,仲达追杀,便定下了条条妙计,斩杀魏延,吓退仲达,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不仅有治国安邦的才能而且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蜀国的强盛上,他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带兵打仗,局局得胜,眼看将要逼近魏国,却无奈刘后主昏庸无能,听信谗言,将诸葛亮召回。诸葛亮却仍然坚持不懈,最终带着遗憾逝世。无可奈何花落去,毕竟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失误的时候,而且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没有听信刘备的遗言,在街亭这一重要的战役中任用马谡,结果兵败如山倒,再也没有反胜的机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成败已经不重要,我喜欢的是诸葛亮的心态,智慧。(指导老师:康剑嵘)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们来到隆中,只有那里的山冈蜿蜒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回荡。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它是一本历史小说,这本书里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然而,在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刘备。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11-23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国君主。东汉灵帝末年,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想到刘备,我就想到关于刘备的一个情节《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重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于是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等了许久,才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刘备很真诚,于是和他分析了现在的形势,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后来刘备把他当做了自己的老师,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就是因为这样,刘备的胸怀大志,真诚的心打动了我,成为了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其实,古人就处处回荡在历史的每个角落,每个人都有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打开历史的心扉,去感受历史吧。星河学校013班芦梦学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临江市外国语学校七年一班杨朔一颗星辰划过苍穹,照耀着楚霸王的帝王星陨落于历史的长河中,为他准备了舟楫的船夫知道,项羽的一句自叹“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吹散了他回家的渴望。但这不是他轻生的原因,他只不过是不想再让江东父老再遭战乱,这时一个复杂的人也简单了。那伟大的失败,使我记住了项羽。谁说他输得彻底,在与故乡一江之隔的战场上,在最后一次冲锋倒下,这反而让人记住了江东,那果然是出人才的地方。刘邦呢?那胜利的刘邦呢?人们也记住了他,在《高祖还乡》中,他尽情演绎了一个泼皮无赖的角色,论军事他不如朝信,论文采他不如张良,论人品才干,萧何远在他之上。他死后连他的吕后也篡了权。他对故乡又有几分情谊?这样一个人,怎么当的皇帝?笑,也许项羽也在痛诉,我怎么能输给他呢?项羽确实输了,输给了刘邦,但他分明又赢了,至少,他做到了一点刘邦没有做到的事情,故乡的爱。他也许在最后一刻向故乡告别过,告别宝马,告别巨戟,告别虞姬,告别故乡,回为他爱他们,人们看到了,看到了项羽的义薄云天,信守诺言,遵守道义,也看到了刘邦的无情无义,对故乡人的冷淡。在人们心中,怀念着项羽,敬佩着项羽。胜者为王败者为冠,这一名言在那一时代被改写了。更多的是对高祖的讪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真假英雄的生平中,霸王别姬,是对亲人的亲情;破釜沉舟,是对人民的友情;乌江自刎是对故乡的乡情。如此多情之人,更被人民接受,也成了一个神话。项羽失去了江山,却没有失去故乡,失去故乡的爱。他不愿自己的挫败连累故乡,独自吞下了苦果,他此时应该有句潜台词:“对不起了故乡,让你失望了,让我独自承担代价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杰、鬼雄是对项羽的评价,这也是对他情义的诠释。人们对于市井泼皮的刘邦和亡楚贵族的项羽也有了嘲笑与敬佩。无情无义的人,人们顶多把他当作一个土霸王来看待,怎么会视作真英雄呢?胜负乃兵家常事,而情义无价,情谊与情义才是决定一个终极意义上的成败。古人不远,项羽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与情义的释义,楚霸王就是我们共同的老师。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学校: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三中学班级:八年级15班姓名:高家齐指导老师:张凤玲电话:13995458856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一生以其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育下,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被尊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因此,他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志恒以专,方可成就大事。对于年青的曾国藩性格的摇摆性,他的师友纷纷提出批评。一次,曾国藩前往倭仁,唐鉴二位先辈处请教如何能静下心来,不为外物所动的诀窍,两位先生不约而同开出“静”字妙方。曾国藩随即按先生的办法去练“静”字功夫,但一静坐下来,要么“游思杂念,不能自主”,要么昏昏欲睡,毫无生气。一连几天都静不下心来,曾国藩又急躁起来,又向冯树堂请教去掉浮躁之法。在反反复复中,曾国藩终于为自己开出了后人皆知的“十二条日课箴规”,表示“从此谨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由于曾国藩加强自我督责,以破誓即是禽兽自励,因而颇有成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会把这些道理记住,并身体力行,最终取得成功。曾国藩就是这些有心人中的一位。曾国藩立“十二条日课箴规”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单单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曾国藩的恒心有多么的大,曾国藩先生原来一再强调,寻求学业精通的唯一办法没有其他,只是专而已。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无数次地证明着这句话。就正如这样我们做事也一定需要专一、恒心一样,万万不可脚踏两只船。有一些同学做事三心二意,不去立志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就会成为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在曾国藩给左宗棠的回信中也说过:“凡是准备好多事项时,就会分散精力;心专就会考虑的周全”。这说明不仅打仗需要心专,在学校学习同样需要心专。要有海纳百川的度量。在曾国藩弃军奔丧时,左宗棠骂得最厉害,曾国藩后来回忆起来心里还有余怒。但认真地想一想左宗棠骂得也不错,自己的确不该在那时负气离开湘军。曾国藩到了长沙,在骆秉章的预先传话之后,随即会见了左宗棠。曾国藩以无比真挚的态度与左宗棠交谈,毫无掩饰之情,使左宗棠很是感动,左宗棠不免疑虑,自己骂得那么厉害,对方却屈驾造访。一下子消解了左宗棠心里的不满,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于是又和好如初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意无意中做错一些事情,倘若苛刻要求别人,恐怕无人可以成为朋友,无人可以为己所用了。曾国藩拥有海纳百川的度量,才让左宗棠消除了对曾国藩弃军奔丧回家这件事的不满。大家转过头来再想一想现在的社会,我们更需要海纳百川的度量。当今社会,大家都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愿望,这本没有错。但是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大家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想别人的感受,人们就渐渐忘却了什么叫做“宽容”。而曾国藩,这位政坛上的“巨人”,他将“海纳百川”这个词语在自己的身上发挥到了极致。曾国藩在自己办事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容人之短,与人为善。他不去计较朋友以前的事情,别人做了错事,他用他那宽广的心胸去原谅对方。曾国藩做到了“谁都有可能犯错,但只要无伤大雅,只要不是心怀恶意,那么能客则客,能忍则忍,扬其优而隐其缺倘若求全责备,则世上无人才可用”这样的方针,使曾国藩的从政之路更加平坦。对于曾国藩的为人,毛泽东曾感慨“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中国现代历史上另一重要人物蒋介石也认为,曾国藩的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这两位伟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之高,足以说明曾国藩综合素质之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