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的长征》有感

周三下午,我们五(2)班与五(4)班一起去电化教室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我的长征》。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受益匪浅。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小小年纪的王瑞与爸爸、姐姐、姐夫一同加入中国红军以及他们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使我深深地被感动的是王瑞那三个字:“跟着走。”在一次战役中,王瑞的父亲被炸伤了,最后不幸牺牲。王瑞只是与姐姐忍痛把父亲埋在了红军前进的道路边。再通过彝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时,王瑞姐姐所在的医院遭到了狂轰滥炸,敌人占领了医院,当王瑞所在的部队打败了敌人时,王瑞冲进小屋找到了姐姐,而姐姐却永远也睁不开眼睛了,王瑞抱着姐姐的遗体大哭了一场,把姐姐埋葬在高坡上。此时的王瑞已经遭受了很大的折磨,可是他还是毅然继续跟着红军走。接着,灾祸又一次来临:王瑞的姐夫在飞夺泸定桥一战中,率领几名战士冲锋,不幸掉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再也找不到了。王瑞这时已经痛不欲生了,可是他为了红军胜利,还是选择了跟着走,这令我十分感动。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灿烂的明天需要我们用勇气和智慧来开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知道这美好的现在是来之不易的。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肩负起建设美好祖国的重任,让我们继承,红军革命精神,踏着革命先烈的道路走,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往哪里走?”“跟谁走?”

——观影片《我的长征》有感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一系列长征题材的影片,其中《我的长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我的长征》以一个红军小战士“瑞娃子”的亲身经历来再现长征的整个过程。影片巧妙地截取了瑞伢子一家,详细地描写了他一家四口在长征中的历程。“瑞娃子”是影片的主人公。他是跟我们仿佛年纪的一个孩子,影片中对他的刻画很细致,把他的一些情绪和感觉非常好地融合在整个长征的过程中,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他失去亲人、兄长、战友的痛苦。瑞娃子的家人情、血液情、部队情、社会情、民族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影片中有好多场景值得我们回忆、值得我们思考、让我们震撼。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过湘江的时候,瑞伢子逆着人流而行,我知道他这个时候找不到方向;后来他父亲叫他“跟着走”,就是他找到了方向;再后来过湘江的时候,毛泽东出现了。瑞伢子问怎么走,他父亲说“跟着走”,非常含蓄地把一种“跟着党走、跟着毛主席走”的思想,告诉了我们。遵义会议后,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摆脱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翻雪山、过草地、解救贫苦百姓、飞夺泸定桥……敌人的炮火是猛烈的,却始终摧不垮战士们勇敢的心;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但依然撼不动他们对革命胜利前景的憧憬。为了革命,他们甘愿献身,为了新中国,他们不惧死亡,他们用热情和鲜血缔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

我几年前去世的太爷爷参加过红军,记得他每次回忆起长征的时候总是泪眼汪汪,一连串就一个“苦”字。他说那时候所有的粮食集中起来先给马吃,马吃完了拉出来的东西洗洗干净,还有半颗粒的,那才是人吃的;皮带煮煮也是大家一起吃,还有皮鞋。要是放上点野菜什么的,简直就是美味佳肴了。过雪山的时候全部粮食必须扔下去,吃雪。在长征途中,战士的死亡也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根本没有人会特别在意。难道他们不正是因为心中有那美好的憧憬、认为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吗?

看完电影,有个同学说:我现在眼睛都是红的,整个看片过程中一直在哭。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亲人的离失、个体与自然的搏斗,我觉得非常震撼。影片把我们拉到那个年代,看革命者怎样在领袖的指挥下去跋山涉水、去寻找光明。其中一个镜头让我很感动,战士们举着枪往前跑的时候,有一排绿绿的草,小孩子坐在那里在想“我们要往哪里走”,感觉到无助,但是他们心中是充满希望的。影片让我感觉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对光明的向往,还有他们那种很坚强的意志力。给我带来的动力是,我一定要去看看那段历史,去翻一下书,找一些东西。

当然,历史再也不需要我们去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但是,在和平的建设年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应该怎么走?跟谁走?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由我们这些子孙后代去继承、延伸。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这伟大的长征精神,紧紧跟着党中央走,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进取的人,为祖国母亲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次坞镇大桥学校 602 班 俞瑾珂

指导老师 孟江英

观安全教育有感

今天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节目在抗震小英雄林浩和童星林妙可合唱的《我和你》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林妙可说的摸着这块金牌就像巧克力一样。她说的时候我捧腹大笑。 让我最惊讶的是一个瘫痪的老人收养了四个孩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只有七岁,他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洪水来临,洪水涨得很快,一下子就涨了一米多,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必须爬到葡萄架上等待救援。可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就在这时老人想出了用“飞夺泸定桥”的方法,于是他们用梯子和木板搭出了一座“桥”,顺利的过去了。到了葡萄架下老人有些体力不支,但还是在坚持,随着孩子们“一、二、三”的口号,他们终于爬上了葡萄架。没想到只过了五分钟飞机就来了,他们获救了。 这让我懂得了坚持就会成功!还有团结力量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