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底世界

当我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张贝壳床上。珍珠做的房间里我发现这是海洋的底部。

走出房间妈妈正在做饭,爸爸正在看报纸。啊,好美是一座水晶宫,在我的记忆里住在海洋里的只有美人鱼,没想到自己竟然也可以住在海底。好兴奋啊!

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玻璃管道,透过玻璃管道我看见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小鱼在快乐的“散步”,一条条漂亮的海草在舞动着优美的身段。啊,好美的海底世界;好美的珊瑚;好美的小鱼。我爱海底世界!我忍不住兴奋地喊着:“爸爸妈妈,待会我们去外边玩吧,求求你们了,好吗?我好喜欢这个新家啊。”爸爸:“既然你这么想出去,那我们就出去玩吧。"

我们走出了宫殿。猜一猜我们穿着什么泳衣?告诉你,我穿的是一件美人鱼套装。我们玩了捉迷藏游戏,一开始我还高高兴兴的,可后来我却闷闷不乐,因为我每次都输,于是我大叫:“不玩了,不玩了。每次都是我输,一点也没意思,不干了,不干了。”突然,来了一条大鲨鱼,我吓的都不敢出声了。原来鲨鱼不想吃我们,它是海底的“守护鱼”它告诉我们有一条大船捕走了好多鱼大家都好害怕。于是我自告奋勇的报名要救出鱼儿们。于是大鲨鱼驮着我飞快的来到大船底下。我拿出一条剪刀把大船的渔网剪开了。等鱼儿们都逃走了,我才放心的走了......

当我醒来发现这已经不在是一场美梦了......

世界因爱而美丽

高三作文:世界因爱而美丽

爱,是风中飘飞的柳絮,在寻找心的港湾,生命的方向;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它能消融人们心中的冰冷;

爱,是花间滚动的露珠,滋润着美丽的生命。

是的,爱是美丽的。当世界选择了我们,我们便有了一颗火热的心;当我们选择了世界,世界便因我们而美丽。

爱世界,让我们学会珍爱生命。当邪恶的法轮功将魔爪伸向天真可爱的刘思影时,当无助的小女孩呼喊妈妈,救救我时,我仿佛听到了上天无奈的叹息,那是对生命的惋惜。要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上帝的宠儿,我们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选择了一个神圣的使命珍爱生命。是的,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却不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那是上帝对我们的恩惠。无论人生是怎样的风景,无论生活如何的暗淡,要相信生命永远是美丽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命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用爱去呵护,定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爱自己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会爱他人。因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只有关爱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并深深的爱着它,可我们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爱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样才会收获永恒的美丽。当我们在父母怀中任性撒娇时,别忘了孤儿院中那一双双闪动的明眸,那时写满渴望的眼神,寄托着对爱的企盼;当我们吃着麦当劳,喝着香醇的牛奶时,别忘了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他们在忍受饥饿的折磨,在等待我们的援助;当无情的海啸袭击印度洋时,看着被洪水淹没的房屋,望着两只紧握的手被海浪无情地拆散,我听到了他们心中无助的呐喊,我感受到了那一颗颗冰冻的泪滴,在海中慢慢消融

充满幻想的美丽世界

充满幻想的美丽世界假期里,我读了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我深深的被其中奇妙的故事情节说吸引了。这本书描写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会说话的小白兔,坠入一个奇妙的地下世界。在这里,喝一口水可以使人变成巨人,再喝一口水又可以变得非常矮小。她还遇到了一群稀奇古怪的人和动物;三月兔柴郡猫疯帽商渡渡鸟大海龟,还有神气活现的扑克牌老K与红桃王后等等。在这个疯疯颠颠的世界里,爱丽丝是唯一保持理性头脑的人。历尽艰险之后,爱丽丝猛然苏醒,原来自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一切奇遇都不过是幻想而已。《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由于其大胆离奇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众多读者,不愧被誉为“才华横溢的胡说八道”。作者刘易斯.卡洛尔,万万不曾想到吧,区区一则哄小孩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所做的怪梦,竟然如此这般大红大紫。文中的爱丽丝,有着一颗灿烂的童心,活泼天真,喜欢幻想,爱动脑筋,充满好奇心。她身上无不散发着一种童真。正是这种童真,才让这篇故事读起来别有趣味,十分精彩。这本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奇怪有趣。那里的人说话让人捉摸不透,那些爱丽丝吃了或喝了能变大变小的水,小蛋糕和大蘑菇。文中奇幻的历险,可爱的人物,生动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幻想的美丽世界,与爱丽丝一起冒险。对于爱丽丝,对于那个奇怪而又神秘的兔子洞里发现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但我们的梦想永远不会熄灭。让我们一起去编织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梦想吧。大连庄河市第三十中学一年七班

美丽世界

生活像一道平淡的语文题,它要求你一天只写一个字,如此叠加,我曾对人说过。

依然是一个平凡的早晨,睡梦中我听到耳边传来清脆的“叮叮”声,起身寻去,发现是几只小鸟在啄着窗玻璃,我激动不已,因 为童话中的公主,她每一天的早晨都是这样开始的。于是我打开窗,让第一缕阳光爬进屋内,阳光中感到肌肤在慢慢变暖变柔,我不禁笑了起来。

饭后靠窗坐下,我抓住起床时的美好心情不放,小心翼翼的藏着。作业做到累时,稍转过身,望向窗外。那里有一张我最熟悉的相片,有山有房子有树有花还有只小狗。我细细的看着这些,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张不变的照片,那山似乎又变绿了许多,古朴的祠堂,墙上的红泥掉了些,点点斑驳,但飞檐却仍然有棱有角,更增添了古韵。冬至将至,那棵儿时经常攀爬的老皂角树,一片一片的叶子依依不舍地往下掉,落到我家的小狗上,于是它打着转,抬头看那一片片落叶,呜呜呜地叫着。我突然有股冲动,想拿起画笔,将这些描下,我想如果绘下它,定不会输给毕加索的画像,因为它古朴平淡隽永,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啊!

我欣慰于我的这一发现,大自然竟也有摇曳多姿的色彩。

母亲端来水果,让我不要累着。我看着母亲的脸,虽然留有岁月的痕迹,却让母亲看起来更有成熟女性的魅力。今天才发觉,母亲是非常注意她的美丽的。她的眉毛一丝不苟地画过,口红的颜色既不暗淡也不张扬。我笑着说,你真漂亮。母亲的脸也微红了起来,绽开了笑容。

晚上,我安静地躲进被窝,拧开床头灯,粉红的灯光打在蚊帐内,天花板上我亲手贴的夜光星也正闪闪发光,原来这也很美丽。我小心地掏出那份心情放在枕边,听它轻轻地跟我说,美丽就在身边。

美丽的心情能让夜晚发光,映照出美丽的人生。尽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时袭来,想想总有天晴的时候,想想那不变的山山水水,和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自己的心情美丽起来。

我要说生活虽然是一道平淡的语文题,但一天一个的文字,你照样可以让它幻化成最优美最隽永的文章,只要你肯发现。

[评]作者截取一天生活的几个片断,早晨,饭后,晚上,娓娓道来,有的简而精,有的详而博,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文字,阳光般的心情,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为什么有的同学笔重如山,难抒真情呢?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别太苦了自己的思维,用庄子“出世”的精神过孟子“入世”的生活吧。

美丽新世界

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了。

研究所里空荡荡的,也许,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告别吧。

透明的穹顶外事火辣辣的太阳,里面倒是始终温和如春。

说到春,Spring,教科书上早就删去了这个概念,以免孩子们无穷无尽地问:“什么是春?”

什么是春?

我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一篇《春》,很久以前的古董了,早就忘了具体的内容,可是印象中还有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是春风骀荡时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清脆,是初见柳树新芽的欢喜,是暖意融融时俯身见滚滚流水的畅快。

是春。一个美丽的季节。

而不是日复一日研究所里恒久的温度,不是被烈日晒到干裂的河床,不是大雨倾盆洪水成灾,亦非寒风凛冽冰凉彻骨。

如果现在还用“季节”这个名词,那么也就只有冬夏。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飒爽,那三月天那五月花,统统被一视同仁,什么春什么秋俱成高挂烈日刺骨寒风。

没有诗。或者说,没有您年轻时轻吟出的优美诗篇。

妈妈,您若看见,会哭泣么?

妈妈,我还记得家乡。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记得家乡连绵的青山,苍翠的茶园,飘香的桂花,环城的清河;记得儿时在河边数一路的柳、满树的花;记得站在山顶时满眼绿色时的满心欢喜;记得蔚蓝天空和夜幕下满天星辰。

很多时候和同事谈起过去,他们多在城里长大,碧水蓝天本就不多见。我们一起唏嘘赞叹,沉浸在想象和回忆中,然后休息结束,继续投身研究。

没有人去问以后,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以后,在这气候极端异常的当今,一个孤孤单单的山区小镇,又有什么以后。

妈妈,直到我考上大学,直到我进入国家研究所,直到我最后出国,我都没有再回去,再回去看哪怕一眼,看一眼我从小到大奔跑过的河岸、山丘、茶园……

起初是不能,后来是不敢。

我和同事一起在大厅里看研究报告,看到一个昔日的江南水乡面临干旱的情景,我默默地转过头去。

真的,妈妈,不要说我怯懦,我是真的不敢回去,我害怕看见陌生的家乡,看见我们研究事例中一般的“死城”。

我只能闭上眼,沉浸在回忆中,下一刻再加倍地工作着。

妈妈妈妈。如果还能再见到你,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样地等着我,好不好?

妈妈,你记不记得在我小时候,气候变化已渐渐被各界所关注,会议开了又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一个地方因旱灾奄奄一息,另一个地方的人一边叹息一边照常大手大脚地用水;即使一个国家就此消失,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其他地方的人仍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而现在。现在。

各国空前地联合在一起,终于不再让经济和政治成为屏障,却只是为了弥补无法挽回的过错。

人类总是这样,不管在小事还是大事上,直到事情最后才肯觉悟。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很可怜,他们有便利的电子阅读器,却没有一本可以捧在手里抚摸的纸质书;他们可以读着“绿叶发华滋”,却很难见到一棵真正的,美丽的树;他们有最缤纷精彩的虚拟世界,却身处一个离不开进化期的现实社会。他们的世界时多彩的,却也是苍白的。而他们的未来……

还有多久的未来?

当过去繁华的滨海都市成为永远的“亚特兰蒂斯”,当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失去了最后一片雪白,当茂密的森林永远地成为过去,当淡水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当这世界版图已为见惯旧版图的人们所陌生。

哪还有长久的未来!

妈妈,其实我不想说当初,可是又忍不住和你发牢骚。

当初,如果在世界尚未至如此地步的当初,大家都能够清醒一些,能多付出一些,能多爱这地球一些,现在是不是会不同?

妈妈,每次在研究所里化验水样,分析土壤,和同事讨论新观点等等,常常会因为生物不停的变异而发现原有的结论被推翻,然而整个小组甚至全研究所,都要一起再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持续几天不休息并不奇怪,然而我们并不累,也没有人想停下来,眼下的工作比睡眠重要千万倍。

有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短暂打盹中,听见一位华裔女同事低低地念着一首中国诗: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这地球!

哪有什么累?什么累都比不上这地球的危在旦夕!

研究所的大厅里,长久地挂着一张地球的全视动态图——其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图像了——一个巨大的,美丽的,温柔的水蓝色星球。

惯例似的,我们每次匆匆路过,总会在这张图下放慢脚步,敬畏地,而又眷念地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