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写作不能生搬硬套!

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①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注〕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

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长沙卷)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长沙卷)

2007年中考作文长沙卷

题目:1.留点感激在心中

2.我想化作

(补全题目再写)

要求:

1.两题任选一题写作;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一)

追求美好情感,培养良好道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重点。从2006年的“爱的传递”到今年的“留点感激在心中”,长沙市中考作文题紧紧扣住了这一主旋律。从形式上看,延续了近年命题的特点,依然采用二选一(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这种限制与开放并举的风格,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又有利于发挥考生特长、激发考生兴趣。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可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感激”的解释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动笔前先要把“感激”与“感谢”“感动”的意义区分清楚,与之相比,“感谢”情感色彩较轻,“感动”题材范围偏大;另外,考题与“感激”又有所区别,命题者是想让考生在情感日益淡漠的现实下,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奉献。从这个角度说,文章所表达的应该是对“感激”的崇尚与赞美。写作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写让你感激的人或物,一定要交代“留点感激在心中”的原因。

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如喜欢写散文的同学,可用排比段的形式,写出要留点感激在心中的种种理由,如从“心存感激是珍惜自我”“心存感激是回报他人”“心存感激能共建和谐”等这样的角度切入,展开时则可从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的感激入笔,再由物及人;写这类文章要善用修辞,让语言闪现出文采与理性的光芒。当然也可以用小小说或故事的形式构思,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方法,从埋怨中引出,在怨恨中展开,于感激中收束,通过波澜曲折的故事,展示心存感激的美丽与意义。还可以用日记体形式写作,将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因感激而变得美丽的片断与画面组合到一起。

三要巧妙展示感激的美丽。写清感激的美丽与重要意义是文章的重点,只有抓住生活中那些曾经触动过你的典型事例,心灵之水才会源源不断,为了达到“写出真情实感”的目的,一定要合理地运用一些描写手段,力求综合运用肖像、心理、动作等描写方法,把情节写细,把人物写活。做到以上三点,文章应该算得上新颖充实了。

(二)

生活在经济腾飞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想象极为丰富。也许你希望能够化为一只小鸟,去感受翱翔蓝天的自由;也许你想化为一滴雨露,去感受大海的壮阔;也许你想化为流动的星河,去感受宇宙的神奇。一百位考生可能有一百种想法,这便是考题的妙处。题目难度不大,但要写出光彩却不容易。写作之前得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愿望是否健康积极呢?想法很多,但并不是想到的都能够成为素材,还得考虑这种愿望是否符合生活常理,是否符合中学生的身份。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透过这个愿望,抒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展示美好的心灵与崇高的追求。这是文章成功的基础,否则容易进入思想消极的写作误区。比如,你是一位网络迷,你梦想化作一条“网虫”去感受网络的新奇与刺激,行吗?你贪图享受,希望化作拥有神笔的马良,用神笔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物质享受,行吗?

二、愿望是否新颖独特呢?想法很多,但切忌随意。你得考虑,这种愿望是否能够触动你的情感与灵思,比如,你爱好音乐,可用“我想化作贝多芬”为题,通过各种美妙乐曲来写音乐给自己营造的幸福生活;如果你爱好诗歌,可用“我想化作千年的月”为题,通过对与月亮有关的诗人与诗句的联想,想象出一幅幅底蕴丰富的精彩画面。当然,你若是为了追求环境的美化而想化作一片绿地,为了世界的和平而想化作一叶橄榄枝,内容也会不同寻常。

三、愿望是否美丽动人呢?如果说好的愿望是写作成功的基础,那么怎样将愿望写得美丽动人则是成功的关键。展开时,要讲究情节的曲折性,要将自己之所以想化作这些人或物的原因与过程交代得真真切切,要将自己心中的这个梦想描绘得美不胜收。比如你想化作一名诗人,那就得引经注典,让语言文采飞扬;你想化作自然的使者,精美的景物描写也就必不可少。总之,要学会运用景物、心理、肖像、语言等描写方式,对梦想与愿望进行精雕细琢。(萧珞)

07年长沙中考作文佳作一:留点感激在心中 留点感激在心中

长沙考生

生活是一曲多彩的旋律。有歌声,觉得悦耳;有嗓音,觉得尖利;有笑声,觉得欢快……而今令我感激的则是那沙哑的吆喝声。

“来喽!补鞋喽——”好不容易有一次睡懒觉的机会,却被那吆喝声吵醒,烦死了!我在床上抱怨着,这难听的吆喝又打断了我的美梦。今天,一定得想个办法捉弄一下他。很快,心头便有了“妙计”。

下午,我看着在不远处补鞋的那个老头儿,随手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双破得不能再破的鞋,小心翼翼地换上“新”鞋,然后装出一副难过的样子走过去说:“补一下这双鞋。”我指着自己的脚,手指有点儿抖。那老人抬起头,他的脸色是那样苍白,额头上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王”字,两鬓白发苍苍。他顺着手指看着我的鞋,笑了笑说道:“这双鞋你是怎么弄破的?”我支支吾吾地说:“是刚才踢球时弄破的。”“怎么?没摔着吧?”他问道。我竟一时答不上来。他接着说:“这双鞋得明天才能修好。你明天下午再来拿。”看他那认真的样子,我偷偷地笑着走开了。

第二天,为了不让他看见我,我便绕了个大圈子去上学。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去拿那双鞋。 [1] [2] [3] 下一页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深圳卷)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深圳卷)

2007年中考作文广东深圳卷

作文题目:我想起了

。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500字至1000字的文章。1.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深圳市今年的这道考题,容易激起考生的写作热情,可以说,目之所触,耳之所闻,心之所想,情之所系,均可入文。从2005年的“

的滋味”到2006年的“让

走进心灵”到今年的“我想起了

”,深圳市中考作文题风格鲜明,这种风格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保证考试公正公平的原则没有变,命题者一直坚守着半命题作文这一独特的阵地;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珍惜生活、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思想内涵没有改变。不过,越是看似容易的考题,越容易出现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问题。想让文章与众不同,得注意三个问题:

一、怀想的对象要与众不同。虽然前面讲了此题的写作范围很广泛,但并不意味想起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写什么就能写好什么,还得考虑所想的内容是否新颖独特,是否能让你下笔生辉。相比之下,想起孙悟空、林黛玉等文学人物,会比想起同窗好友特别;想起李白、杜甫等诗人,比想起兄弟姐妹独特;想起历史长河里的画面,比想起身边的风景新颖。

二、讲述的故事要鲜活如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记忆也是如此,秋风轻轻吹,眼角闪着泪,这也许便是回忆的滋味。要将这种感觉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得注意情节的曲折性。你之所以记得这么深刻,也许正是相互之间曾经有过美丽的误会,有过曲折的经历,有过难忘的伤感。这种过程写得越曲折细腻,情感才会越浓郁芬芳。

三、表达的手法要丰富多彩。考场作文,总得有独特的光亮。就这道考题而言,不同的内容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如你想起的是李白等诗人,那就得巧妙地引入玄宗亲迎、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等历史典故,引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让文章底蕴丰厚,让文字文采飞扬;如果想起的是那长白山的雪景,那就得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将那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状描得美不胜收。做到了这两点,文章自然就文质兼美了。(罗小君)

07深圳中考作文佳作:我想起了《天净沙·秋思》 我想起了《天净沙·秋思》

深圳考生

古道

一条古道,伸向历史的深处。我想起了荆棘路上铺满白雪的沧桑。读懂古道,等于读懂一部厚厚的历史。古道是岁月留下的一条长长的印痕,红色的骏马,扬起诗歌的语言,凹凹凸凸的路,平平仄仄的风,唱响诗人的笔。古道,不仅通向远古,它的触须,深入一匹瘦马的内心,探询亘古的乡愁。古道是留在恋人心中的一条长长的飘带,满怀感情的语言,在车轮声声中呓语。

古道醉了,绿苔绿了,古道笑了,鲜花开了。古道是一条河,映出太阳与云霓,映出悲欢离合的爱情,映出世道沧桑。在这条河里,我自由来往,如同无拘无束的鱼儿。古道是涌在大地上的一条藤蔓,拥抱大地。古道是诗人留下的叹息,冗长无奈的叹息。诗人,是古道上的一个音符吗?是一支狼毫吗?在季节里留下一个长长的疑问。西风无语。

西风

一声雁叫,送来凛冽西风。谁早已横刀立鸿,意欲力劈秋色。田野的蟋蟀移居屋内,朝北的窗也被泥巴堵塞。西风,独自在户外怒吼,无孔不入的本领在农家的泥墙面前,惨败成一团破絮。日子一天深似一天,西风愈演愈烈。他一手撑开渐浓的暮色,一手裹紧单薄的衣衫,深邃的目光凝视远方。狂傲的西风中,隐隐有春的号角在响。他抖擞精神,策马而奔,炯炯的双眼,射出两道炽热的光芒。

瘦马

它在马致远的小令中“哒哒”而来,惊飞一个安逸的梦。那片荒草,铺展了多么遥远的历史纵深,让我与那匹瘦马在今天不期而遇。追赶什么?一种姿势,是那样的不肯放弃,一瘸一拐也不停留。心呢,是否已被风雨浸透?来路已成苍茫,前途也是漫漫。你从哪个驿站出发?唯一的方向竟成了无法挽回的错位。从此,那生硬的公文,抑或是温情的家书,便成了永远没有下文的悬疑。你是哪位战神的铁骑?一羽冷箭,使你丧失了英雄的气质,人生的溃败让你无法回归生命的本真。你是一个被历史甩在身后的失落者,还是一个激昂的勇士奔驰在时间的前沿?瘦马不语,一如既往,走着自己的孤独。它的记忆里有春天的明媚,桃花的艳丽。它的前方,响彻一声的呼唤,那是它一生丰盈的瞩望。瘦马走在一幅秋风吹落夕阳的惆怅里。同样干瘦的旅人,忍不住一声长啸。古道空旷,寂静无声。

 [1] [2] [3] [4] 下一页

怎么写好文章(转载)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写作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