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人选石驾虹桥,

天下闻名岁月遥。

仙子骑驴何处去,

至今足迹尚昭昭。

(宋·社德源)

话说当年的春天,那年方十有二岁、起于闾左,尚在年少时的鲁班,曾在鲁国的家乡小山村旁,于云蒸霞蔚之时,被一阵仙风卷入半天云中,沿东南方向进终南山,师从仙道,叩拜了南山道人,历五年而学得木、瓦、石、铁四门技艺。待伺转家乡之后,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艰而终成大道,并以所学之业作生涯,助于广大黎民百姓。功夫则日见精深,其后的一生有过许多重大建树和不少惊世的制作,人皆誉以“神匠”之称。

相传有一日,鲁班在完成了修造悬空寺无梁殿和五台山寺庙工程后,自晋国返回家乡途中曾路过赵州地界,看到城南五里处的汶河上波涛汹涌,交通十分不便。遂在一夜之间建起了这座雄伟的赵州石桥,高大无比,坚固异常。可谓“辰星璀璨通地灵,泄为河海分坤精(明?翟汝孝)。”此,跨河一桥飞架,通贯了南北交通。桥上商旅、车马如龙,桥下舟船竞渡,赵州城乃成为一方繁华宝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无不对鲁班的功劳交口称颂。

远方的客人来了,或有人问:你见过赵州桥吗?你知道它有多大吗?

又曾问:你见过天上的彩虹吗?

于是,就自豪地告诉他:赵州桥就象天上降下的一道靓丽的彩虹,彩虹有多高多大,赵州桥就有多么高大!

话说两头,就在这个时候,云游四海的众八仙飞上天庭,前去参加王母娘娘举办的一年一度蟠桃盛会,言谈中得知了鲁班建造赵州桥的壮举,不仅惊动了各路冲仙,就连玉皇大帝也不相信人间竟会有如此能工巧匠,于是立即颁旨,派八仙下凡访查。

众八仙领旨后,按下云头,在赵州桥旁慢慢降落下来,放眼一望,亦真亦幻间,;只见赵州桥犹如一条巨大的苍龙,跨卧在汶水飞溅的波涛间,若飞若动之中,大有凌空飞越之感,纵使众仙瞠目以赞。他们与迎来的鲁班拱手相见,说道:“眼见乃;为实!赵州石桥确属人间杰作,真可谓巧夺天工,天下第一!使吾等钦佩之至矣。;待回上天禀报,为尔记功。”说罢,遂拨转云头相伴而去。正行进间,张果老招手

道:“你们先且去,我却要将那鲁班一试。”便转了云头,下到洛阳皇都,约了柴王爷;

——五代时后周的周世宗柴荣①和北宋太祖赵匡胤②两人,结伴来到赵州桥边,为了亲自查验鲁班所造之桥承重的坚固程度到底如何?张果老便骑着毛驴,在驴背上的褡裢里装上了日、月;星辰;柴王爷推起了独轮小车,装了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岳名山在上,由宋皇老赵在前面拉车,自南向北而行,一同上了赵州桥。及至临近桥顶时,千钧重量下的大桥不免有些摇晃起来,鲁班见状,纵身跃人河中,只见他在桥下举单臂,一手将桥轻轻托住,赵州桥即刻稳定如初,纹丝不动了。张果老佩服得捻须发讪(sh6n),自愧弗如。于是拂袖作罢,召来祥云几朵,率众腾空而去。由此,张果老改为倒骑毛驴而行,以示永远认输,甘拜下风。同时,重.压之下有了印痕,从此在桥面上留下数处仙迹:有张果老所骑的驴蹄子印,以及柴王爷、赵老皇二人推拉小车的车轮轧下的一道深沟,还;有柴王爷因一时用力,滑倒时跪下的膝盖坑。

兴华小学三年级:张扬帆

盘山风景区

盘山风景区盘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盘山,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喜欢旅游私访的乾隆皇帝盛赞盘山风光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把盘山与江南山水比美。

盘山风景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北12公里处。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因它一峰独起,独立无依,蜂窝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于古无终国,故名无终山。三国魏时它还叫无终山。曹操《表论田畴》说:“田畴率宗族入无终山中”。因为魏国田畴隐居无终山,曾为曹操征服乌桓当过向导,但又拒绝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隐居山中,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田畴,把无终山改叫田盘山,意思是田畴曾经在山中盘桓。省略叫法为“盘山”。

盘山风景区尤其以“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著称,峰石各抱地势,竞相峥嵘。挂月峰如银钩挂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莲花盛开一样;真可谓峰峰相依,峰峰各异。从丁路莲花岭进山,夏日骄阳似火,而进山却树树木森荫,层峦碧染,万壑堆青,清风送爽,十分幽黯恬静。行不远,就见迎面巨石上刻“入胜”二字,对面西浮青岭的石壁刻有“四正门径”。

转过山弯,有一巨石如元宝,名“元宝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但只见山抛险峻,林木荫郁,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沿盘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过“仙人桥”,迎面即为千年古松“迎客松”,仪态肃穆,宛如挥手揖客。松柏丛生,一峰雄立,峰下古塔掩映,是天成寺。为唐代所建,上有乾隆御题石碑。天成寺之东,有涧水自翠屏峰跌下,状若素帛飘飞,故名“飞帛洞”;再东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为“滴水濑”。昔日此处曾有“卧云楼”,相传傍晚雨过初霁,一抹红霞,穿楼而过,真是别有一番雅境。

在翠屏峰下,游人多在“涓涓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都真想手捧一泓痛饮一番。行至少林寺东,多宝塔龙头山下的龙池,石壁上凿出一条红龙,每当微风徐来,池水荡漾,倒映池中之红龙就活了起来,犹如真龙戏水。下盘以水为胜,果不虚传。续前行,盘九道弯,过万人愁,登欢喜岭,进入以石为胜的中盘。从欢喜岭过石门,即达三成寺翠屏峰顶,一路山石错落,松出石隙,千姿百态。再往前行二、三里,即入盘山绝胜之地古中盘。只见群峦拥簇,峰回路转,深渊绝壑,叠翠堆青。寺前题咏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镌刻“万象回薄”四个大字。

过桃花洞,但见洞前石笋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壮,如大将军,名之“将军石”在此仰望盘山的主峰,能见崖头刻有“摩天”二大字,为清末军机大臣荣禄所书。正如题字所云,挂月峰为盘山顶峰,峰势上锐下削,为盘山的制高点,海拔864.4米,上有唐建定光佛舍利塔,相传每当除夕,有佛灯之光照耀。峰下有唐建云罩寺,峰巅石刻杜甫名句“一览众山小”。向下俯视,一峰形如伞盖,名紫盖峰。展目四望,苍山如海,群峦起伏。过欢喜岭,经逍遥游,来到万松寺,从万松寺东上青松岭,一路奇松怪石,林石竞秀。

盘山元宝石继续攀登,沿礁绕峰到上方寺,此处为盘山奇险之地,峭壁如削,峰巅烟云卷舒,上有悬空石,惊险奇绝,望之胆怯。石下两壁如斧劈开,名天门开,下有白猿洞、路险难行、盘山,自然景观有万千,人文景观知多少。

【景点详述】

盘山“步步有景”,名胜古迹遍布。据康熙年间《盘山志》记载,盘山名胜计有十峰、八岭、三盘、五台、八峪、九岩、十一洞、二十六名石、一淀、八泉、三井、五桥、四沟、二潭、五地、一塘、百余座塔(三座佛塔,百余座僧骨塔)、四亭、二轩、七十二寺、庙、庵。共有景点数百处。有些人文古迹虽经自然风化、侵华日军“三光政策”的毁损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现在只留下残迹遗址,但不少古迹仍保存完好。例如,天成寺、古佛舍利塔、定光佛舍利塔、进士墓、石塔林、千佛像、契真洞石窟、摩崖石刻等等,实物俱在。近几年由于天津市政府的重视,又重新修复了一些古迹。至于自然景观,如奇峰怪石、崖洞、古树、瀑布、泉池等等,更是历历在目。按照自然景物分布的特色,古人把盘山分为上、中、下、三盘。自来峰一带为上盘,劲松苍翠,蟠曲遮天,是为松胜。古中盘一带为中盘,怪石嵯峨,是为石胜。晾甲石一带为下盘,万泉响涧,是为水胜。统称三盘胜境。

由于盘山山奇景佳,吸引了历代帝王前往游览。魏武帝曹操、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巡游盘山,礼佛参禅。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便在盘山大兴土木,建立寺院,增加了人文景观。魏晋间建有少林寺,唐代建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上方寺、千像寺、天香寺、定光佛舍利塔,辽代建有古佛舍利塔,清代建有盘谷寺。清朝乾隆年间,又建帝王行宫静寄山庄。乾隆皇帝在此驻跗20多次,嘉庆皇帝驻跗7次。历代皇帝对盘山的驾临,更提高了盘山的身价。

一些帝王和文人、武将在游览盘山时,因触景生情,常常诗兴大发,咏诗作对,命名、题匾,赞美盘山景点,抒发内心情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回来,曾经带兵驻扎盘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康熙、乾隆皇帝在盘山留下的诗篇、楹联、题匾更多。武将咏盘山的诗歌也不少。唐代历任兵部尚书等职的爱国名将李靖随唐太宗东征高丽而还时,曾登盘山西台,拔剑起舞,高咏《舞剑歌》:“陟重冈兮望四围,挈霓闪兮断虹飞,嗟嗟三军唱凯归。”登高四望,舞剑断虹,气势雄迈。将军的英武气概、才华、人品,尽显诗中,也为后世留下了“舞剑台”景点的美名。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在盘山留下千古绝唱《登盘山绝顶》诗:

“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曾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何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诗中抒发对唐代爱国将领李靖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抵御外侮的雄心壮志。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盘山、吟颂盘山者更多。晋代《三国志》作者陈寿,文学名家陶渊明,北魏《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唐代诗人陈子昂、高适,明代文学家方孝孺、袁宏道、米万钟、王世贞、刘侗,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洪升,文学家王世祯、朱彝尊、高士奇、李蔚等都曾游过盘山,他们留下诗作不下千首,从不同侧面,渲染了盘山的壮美风光。

盘山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山花烂漫,燕舞蝶飞。夏天,峰峦叠翠,瀑布腾空。深秋,层林尽染,百果飘香。严冬,玉岭琼峰,青松增翠。这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众多的名胜古迹,怎能不让国内外游人陶醉其间!

盘山既是风景佳境,又是佛教圣地。盘山寺庙肇始魏晋,兴盛于唐。在唐朝鼎定之后,唐太宗为了悼慰将士亡灵而颁诏天下,在昔日交战之地,建立寺庙。于是在蓟县腹地建立了独乐寺和盘山双峰寺,后又在盘山建起佑唐寺、云罩寺、天成寺等。辽、金两朝皇帝信佛,建寺成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期,盘山有庙72座,僧众500人。而僧人圆寂后,遗骨、骨灰又要藏入佛塔,因此,盘山的佛塔、僧骨塔达百余座。这些寺庙、佛塔有的至今尚在,成了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

盘山的寺、塔,形式多样。它们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搭配协调,互相映衬。它们对于今大的游客来说,不仅具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古代建筑、雕塑、书法、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是难得的历史文物。

·天成寺和古佛舍利塔·

从盘山烈士陵园往西走四五华里,步入刻有“京东第一山”的高大牌楼,便是盘山游览区的人口处。穿过飞帛涧上的小桥,就看见西边峭壁上有两行摩崖刻字:“四正门径”、“鸣驺入谷”。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进入盘山(又名四正山)的门径,当年的帝王显贵就从这里前呼后拥、车响马鸣地进入山谷。然后经过一棵“迎客”的千年古松,沿山路而上,就到了重点景区天成寺和古佛舍利塔。天成寺始建于唐。《天成寺诗序》说:“寺门有楼,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涧泉台石,历历可数。远眺林峦攒簇,天成画图。”寺名即取“天成画图”之意。清朝康熙、乾隆几代皇帝都曾巡幸天成寺。乾隆巡游次数最多,他的替身僧就在这里出家。若遇三月初一到十五盘山桃花会时节驾幸,僧侣、百姓则向皇帝顶礼膜拜。

寺门东面有座两层六楹高脊飞檐的卧云楼。阴雨天气,白云穿楼而过或隐蔽楼身,故名。楼对面的山脚下,有小戏台旧址。是乾隆皇帝在卧云楼休息赏景时,御用戏班、乐工登台献艺的地方。步入寺门,有雕梁画栋的江山一览阁。阁通院中的曲廊。走过三间殿堂,登上坎台,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阔院落,院中有正殿,朱红的明柱,灿烂的彩顶,壮丽雄伟。殿前有两株千年银杏,干围3.1米,高25米,挺拔直立,均为雌性。正殿东侧有配殿。正殿后面是翠屏峰,古木参天,石崖壁立,石壁下有两个方形水池。池中有泉,名涓涓泉,常年不干,清澈见底。是难得的矿泉水。正殿西侧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条石台基,台基上高耸着一座浅黄色的古塔,这就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佛舍利塔。

古佛舍利塔是辽代建筑,明代重修。重修时曾发现塔内藏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塔高22.63米,边长3.38米,八角十三层。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复莲花组成。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密檐角上挂着104个铜铃,山风徐来,叮有声。塔前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柏,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树。塔西有彻公长老和尚灵塔。塔下有“善蛇洞”。传说有72条护塔的蛇。塔往西有飞帛涧。涧西可通西浮青岭。

大成寺东,山坡上有梅仙庵石洞。沿洞侧山路可达翠屏峰顶,俯视天成寺全景。

·万松寺·

从翠屏峰顶往东,过欢喜岭、仙人桥便可到万松寺。

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庙宇。旧称李靖庵,为纪念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后来认为不宜直呼前贤的名字,改卫公庵。明神宗朱翊钧为此庵题写“清心”二字,后因寺旁松树满山,清康熙皇帝赐额“万松寺”。

万松寺前有一座五层六角砖体宝塔。塔有雕花塔座和护栏,有假门假窗。在一层六转角各嵌一个五层小塔。塔顶长一松树,饶有奇趣。

万松寺山门前,矗立着骆驼形的骆驼石。山门旁墙上,嵌有五块方石,上刻“京东第一山”五个大字。

万松寺毁于日军战火。但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保存尚好。现在,万松寺又得以修复。

寺内原有一口大锅,供灾年舍粥用。据尚健在的寺中和尚说,这口大锅内可以坐下三拨16人打牌。可惜此锅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

供奉佛像的万松寺内还有供奉道人吕洞宾像的吕祖殿。据说是因万松寺夫人时,被吕洞宾用羽扇搧灭。院中现在保存完好的一口深井,也是按吕侗宾的指点挖成的,这便出现佛、道合居一处的局面。

万松寺东,有望海楼旧址。望海楼北,有普照禅师墓及塔。

从万松寺西北的山路,可达青松岭西端的舞剑台。这是唐朝名将李靖的舞剑处。站在舞剑台上,北望双峰插云,西望层峦迭蟑,南望平原千里,东望挂月峰耸峙。追思当年爱国将领在此舞剑的雄姿,环望眼前的磅礴景象,令人感叹不已。

·云罩寺和定光佛舍利塔·

云罩寺这两处古迹都在盘山主峰挂月峰。从万松寺普照禅师塔后的小路,或从舞剑台沿山脊走,经过“将军石”、”桃园洞”和封洞石门,就可到达挂月峰下。

云罩寺嵌在山崖上。唐代兴建,原名降龙庵,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因常彼云雾笼罩,明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之名。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着皇藏千叶主莲佛。清乾隆七年,乾隆皇帝从清东陵谒陵回来,曾减骑轻装,登上挂月峰巅,“谓此寺殊胜,命聋其垣,新其栋字。”云罩寺现在仅存石基断壁,有明万历十二年(1585年)所立石碑一块。

云罩寺上层东面有一条石磴小道,可容一人攀行,极为险峻。登上“喘气岩”,见“一览众山小”五个石刻大字,继续上攀,即达盘山主峰挂月峰。

挂月峰海拔高864米。其峰上锐下削,形似圆锥。仁立峰顶,极目远眺,万壑腾烟,北倚燕山,长城蜿蜒;南滨渤海,大地似锦。近看,群峰攒簇,北有北台自来峰,东有东台九华峰,南有中台紫盖峰,西有西台舞剑台,山中古树奇松,影姿绰约,白云飘浮其问。显出盘山上盘松胜的特色。

面对雄伟壮丽的景色,历代文士武将留下了不少情景交融的诗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登盘山绝顶诗》,就是千古绝唱。

定光佛舍利塔就矗立在挂月峰之颠。该塔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唐代。塔身呈三级八角形,峻峭挺拔,直插云霄,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构成。塔的中层檐下每面嵌三佛龛。塔内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传说每年除夕,或在其他月份的夜晚,有佛灯从通州孤山塔方向或别的方向飘来,绕峰飞旋,至塔止息,因而得名定光佛舍利塔。这佛灯是彗星,还是飞碟?人们说不清,但确为一种奇观。

·古中盘寺遗址和石塔林·

从盘山陵园往北,经盘山中路的北少林寺(魏晋间建)和多宝佛塔旁,过一线天,可到古中盘寺遗址和石塔林。那是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中盘守始建于唐,清康熙年问改名正法禅院。抗日时期是我八路军冀东的根据地之一。寺中尚有我军制造手榴弹工厂的遗址。1942年破日军焚毁。至今寺基尚在,还有石碑两块。

石塔林,是和尚墓塔,在古中盘寺遗址前半里处。挺立的和倒塌的石塔共20多座,实力罕见的古迹。这些僧骨塔均甲花岗岩雕凿,一般由三块巨石垒砌而成,形体很小。中间塔身刻僧人名字。塔呈方形、六角形或喇嘛肚形。有的有檐,有的无檐;有的实心,有的空心。多姿多彩,高低错落,苗为奇观。

·千像寺·

从盘山烈士陵园往东,穿越原静寄山庄残留的围墙,可达千像寺。这也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像寺始建于唐。现存唐刻千佛像、辽代《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和于像寺遗址。寺周围的巨石岩壁上,有线刻佛像百尊,最高达两米,一般1.5米左右。佛像有三四尊一组,有的独占一石。佛像面部丰满,仪态端庄,主冠博带,背托佛光,脚踩莲花,具有唐代艺术风格。

辽代《盘山千像桔唐寺创建讲堂碑》,在于像寺院中。高3米,宽:米。碑额四角有蟠螭雕饰,形容生动。碑正面铭文刚劲俊秀,被誉为“京东第一碑”,碑文记载了辽代蓟州和盘山开发情况和干像寺建寺、得名经过。

千像寺后山崖上的“摇动石”上也有线刻佛像“石旁有一洞窟。内有一尊浮雕坐佛,高约两米。这里是天津市保存的唯一的石窟。

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简介(1-15)

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辖12区6县,人口1100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人口577万。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2、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共辖八县区,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其中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郡。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避暑山庄北雄南秀,清幽秀逸;外八庙恢宏雄伟,富丽堂煌,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6月,避暑山庄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年承德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市区这方寸之地,却浓缩了国内千般美景于一身,真可谓“来到承德、游遍全国”。

3、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闻名全国的“煤都“。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从隋唐到明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大同曾数易其名,直至辽重熙 十七年(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一直沿用至今。此间,大同还曾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京)和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

在大同的历史上,曾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众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气魄雄伟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殿宇嵯峨,金碧辉煌。

4、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6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 ;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以收藏的六朝文物著称于世界。

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悬空寺一日游

天刚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到悬空寺游玩。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这座寺庙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站在悬空寺,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寺庙有四十间殿阁,而支撑它的,仅是几个木桩柱子。古人利用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迂回,虚实相生。游人无不啧啧惊叹,就连伟大的诗人李白曾到此一游时,也感叹不已,在巨石上留下了“壮观”二字。

从悬空寺向下鸟瞰,又高又险,美景尽收眼底。悬空寺多为木质结构,整座寺院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到寺庙的最高处时,我好害怕,只好弯下身子慢慢爬着前行。像似有恐高症,不敢向下眺望,只是不经意间看一眼远处,也哆嗦地直冒冷汗。

悬空寺真是集“险”、“巧”、“奇”于一体,不愧为伟大的建筑。古人没有我们现代人的工具,能建成如此规模的寺庙,真是太聪明了,让后人钦佩啊!

爱我大慈岩

我的家乡在大慈岩,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通向远方,一片片厂房灯火通明。在新的学校里,有新课桌,小朋友们在新建的教学楼里上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人在新建的工厂里有条不紊的工作着,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在新的校园里,同学们更加发奋地学习。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大慈岩了,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是大慈岩的再一特色。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大慈岩景区还有一处特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坐落在玉华湖上的一座吊桥。我曾多次到吊桥上疯狂过,每次都是意犹未尽。记得有一次,一开始,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只能扶着绳索小心翼翼地走在像是快要腐烂的竹条板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和妈妈更是害怕,一直抓住绳索呆立,不敢往前挪一步。爸爸看到这番情景,故意来回摇晃着吊桥,逗引得我们大呼小叫。舅舅更是十分“猖狂”,不仅使劲弹跳吊桥,弄的我们是寸步难行,最终在我和妈妈的威逼利诱下终于过了吊桥,这次吊桥这行我一生都难以忘怀。我们大慈岩还有很多迷人的景,如有着十里荷花之称的里叶,有着最大的明清古民居露天博物馆,还有李村的二月二都非常迷人。还等什么赶快来我的家乡看一看,游一游,乐情好客的大慈岩人一定会盛情款待你们的。

游 大 慈 岩

周末,吴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建德有名的山水胜地—大慈岩。 哇,山里的空气好新鲜呀,仿佛还带着一股青草的香味,我们一个个欢呼雀跃,三步并作两步地踩着落叶铺成的地毯,踏上又高又陡的山路。放眼望去,满山尽是千姿百态的树,它们穿着花衣裳,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树枝和树叶随风舞动,“沙,沙,沙”地歌唱,好像在对我们说:“欢迎来到大慈岩!” “叮咚……叮咚……”听,这是一支多么美妙的歌曲呀!我们不禁加快了脚步,来到了“长谷溪流”。瞧,清澈的溪水从那细细的石头缝中涓涓流出,顺着岩壁蜿蜒而下,它们在长谷中奔跑,是多么欢快,多么自由自在呀!捧起纯净的溪水,我们忍不住尝了一大口,味道有点甜。我不由赞叹道:“这溪水比新安江的水还要清、还要甜呵!” 我们继续往上攀登,山路很陡峭,我们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便来到了凉亭休息。坐在亭子里向山上望去,只见一顶顶苍翠的树冠掩映着江南第一悬空寺。它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看上去有点悬,但是仿佛又很牢固,真是鬼斧神工啊!那红色的柱子,黑色的瓦片,把悬空寺装扮得很古朴。我们终于登上了悬空寺,一阵微风轻轻地吹来,使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寺旁空地上那一棵高大古老的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它的树干有两个人抱起来那么粗,那一片片黄色的、小扇子似的银杏叶像雪花似的纷纷飘落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我向下一望,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啊,下面便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呀! 山顶上,有一尊巨大的双面佛。他可大了,一个脚趾头就有我的一只脚那么大。我们好奇地绕着他转了一圈,嘿嘿,他的前身是一尊佛像,后面还是一尊佛像,连眼睛、鼻子、嘴巴、神态都刻画得一模一样呢。他咧着大大的嘴,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长着两个大大的招风耳,仿佛是在笑哈哈地挽留我们。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色中的大慈岩又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

游江南悬空寺

今天,我和妈妈还有她的几个同事一起去大慈岩玩。我们到了那里,我看到很高的山,妈妈对我说:“爬到山顶就会看见很大的一座双面佛像,还有悬空寺。”我听了飞快地往山上跑去,我们边走边拍照片,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钟声。走进天门看到的是千年银杏树,上面挂满很多许愿的红丝带和铜钱。我们又来到双面佛像,看到那佛像好大好大,它的肚子大概能站三十多个人,它的手和脚也能站上四五个人,我们都向它拜了拜,祈求保佑我健康快乐成长,学习更上一层楼。 时间过得真快,夕阳夕下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大佛山,踏上了回家的路。 小作者用流畅的语言写了“江南悬空寺”的一次游玩,但描写不够细腻,叙述游玩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这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大 慈 岩 游 记

大慈岩又号称“江南悬空寺”,是一个佛教和秀山丽水结合完美的旅游胜地.在一个风和日丽、天空晴朗的假日,我们全家选择了大慈岩一日游。走在通往大慈岩大门的幽静小道上,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群山环绕,沧桑的古树、柔媚的杨柳、青山将绿水映衬得更加碧绿清透。时而鸟呜阵阵,时而松鼠欢快跳跃。如此优美的自然景观,着实给大慈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拾阶而上,山高坡陡。首先是长谷溪流------欢泉映入眼帘,山水从谷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了一条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上了百步阶,穿过梦樵亭来到了半闲亭,我们全家三人已是气喘嘘嘘,满头大汗,步履蹒跚。小息片刻,我们来到了地藏王大殿,此处的寺庙建筑,真是巧夺天工、奇险壮观。大殿的一半嵌入岩腹洞穴之中,一半凌架悬空,在悬崖峭壁之上,远远望去如有凌云欲飞之势;而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龙王树下,落叶纷纷,地上已是一片厚厚的黄叶,尤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地毯。善男信女,许愿烧香,络绎不绝。大殿之内,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大小佛像一百余尊,各各憨态可拘,香火萦绕。我们也买了一份“全家福”给各路神仙、菩萨虔诚的朝拜。山上还有一座巨大的双面弥勒大佛,大佛坐在山颠,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笑看人间百态,更显豁达大度。山峰陡立、岩石怪异,还有悬崖上的佛殿、走廊、山间的小溪、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树林......一切的一切都形成了大慈岩神秘而壮丽的景观。乘缆车自上而下,俯看群山,悬崖峭壁,密林清幽,让人战战兢兢,但视野开阔,景致优美,让人心旷神怡,林间灌木丛生,姿态万千,美不胜收......三(2)班 余 婕

名人故事

隋人选石驾虹桥,

天下闻名岁月遥。

仙子骑驴何处去,

至今足迹尚昭昭。

(宋·社德源)

话说当年的春天,那年方十有二岁、起于闾左,尚在年少时的鲁班,曾在鲁国的家乡小山村旁,于云蒸霞蔚之时,被一阵仙风卷入半天云中,沿东南方向进终南山,师从仙道,叩拜了南山道人,历五年而学得木、瓦、石、铁四门技艺。待伺转家乡之后,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艰而终成大道,并以所学之业作生涯,助于广大黎民百姓。功夫则日见精深,其后的一生有过许多重大建树和不少惊世的制作,人皆誉以“神匠”之称。

相传有一日,鲁班在完成了修造悬空寺无梁殿和五台山寺庙工程后,自晋国返回家乡途中曾路过赵州地界,看到城南五里处的汶河上波涛汹涌,交通十分不便。遂在一夜之间建起了这座雄伟的赵州石桥,高大无比,坚固异常。可谓“辰星璀璨通地灵,泄为河海分坤精(明?翟汝孝)。”此,跨河一桥飞架,通贯了南北交通。桥上商旅、车马如龙,桥下舟船竞渡,赵州城乃成为一方繁华宝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无不对鲁班的功劳交口称颂。

远方的客人来了,或有人问:你见过赵州桥吗?你知道它有多大吗?

又曾问:你见过天上的彩虹吗?

于是,就自豪地告诉他:赵州桥就象天上降下的一道靓丽的彩虹,彩虹有多高多大,赵州桥就有多么高大!

话说两头,就在这个时候,云游四海的众八仙飞上天庭,前去参加王母娘娘举办的一年一度蟠桃盛会,言谈中得知了鲁班建造赵州桥的壮举,不仅惊动了各路冲仙,就连玉皇大帝也不相信人间竟会有如此能工巧匠,于是立即颁旨,派八仙下凡访查。

众八仙领旨后,按下云头,在赵州桥旁慢慢降落下来,放眼一望,亦真亦幻间,;只见赵州桥犹如一条巨大的苍龙,跨卧在汶水飞溅的波涛间,若飞若动之中,大有凌空飞越之感,纵使众仙瞠目以赞。他们与迎来的鲁班拱手相见,说道:“眼见乃;为实!赵州石桥确属人间杰作,真可谓巧夺天工,天下第一!使吾等钦佩之至矣。;待回上天禀报,为尔记功。”说罢,遂拨转云头相伴而去。正行进间,张果老招手

道:“你们先且去,我却要将那鲁班一试。”便转了云头,下到洛阳皇都,约了柴王爷;

——五代时后周的周世宗柴荣①和北宋太祖赵匡胤②两人,结伴来到赵州桥边,为了亲自查验鲁班所造之桥承重的坚固程度到底如何?张果老便骑着毛驴,在驴背上的褡裢里装上了日、月;星辰;柴王爷推起了独轮小车,装了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岳名山在上,由宋皇老赵在前面拉车,自南向北而行,一同上了赵州桥。及至临近桥顶时,千钧重量下的大桥不免有些摇晃起来,鲁班见状,纵身跃人河中,只见他在桥下举单臂,一手将桥轻轻托住,赵州桥即刻稳定如初,纹丝不动了。张果老佩服得捻须发讪(sh6n),自愧弗如。于是拂袖作罢,召来祥云几朵,率众腾空而去。由此,张果老改为倒骑毛驴而行,以示永远认输,甘拜下风。同时,重.压之下有了印痕,从此在桥面上留下数处仙迹:有张果老所骑的驴蹄子印,以及柴王爷、赵老皇二人推拉小车的车轮轧下的一道深沟,还;有柴王爷因一时用力,滑倒时跪下的膝盖坑。

兴华小学三年级:张扬帆

盘山风景区

盘山风景区盘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盘山,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喜欢旅游私访的乾隆皇帝盛赞盘山风光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把盘山与江南山水比美。

盘山风景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北12公里处。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因它一峰独起,独立无依,蜂窝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于古无终国,故名无终山。三国魏时它还叫无终山。曹操《表论田畴》说:“田畴率宗族入无终山中”。因为魏国田畴隐居无终山,曾为曹操征服乌桓当过向导,但又拒绝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隐居山中,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田畴,把无终山改叫田盘山,意思是田畴曾经在山中盘桓。省略叫法为“盘山”。

盘山风景区尤其以“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著称,峰石各抱地势,竞相峥嵘。挂月峰如银钩挂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莲花盛开一样;真可谓峰峰相依,峰峰各异。从丁路莲花岭进山,夏日骄阳似火,而进山却树树木森荫,层峦碧染,万壑堆青,清风送爽,十分幽黯恬静。行不远,就见迎面巨石上刻“入胜”二字,对面西浮青岭的石壁刻有“四正门径”。

转过山弯,有一巨石如元宝,名“元宝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但只见山抛险峻,林木荫郁,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沿盘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过“仙人桥”,迎面即为千年古松“迎客松”,仪态肃穆,宛如挥手揖客。松柏丛生,一峰雄立,峰下古塔掩映,是天成寺。为唐代所建,上有乾隆御题石碑。天成寺之东,有涧水自翠屏峰跌下,状若素帛飘飞,故名“飞帛洞”;再东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为“滴水濑”。昔日此处曾有“卧云楼”,相传傍晚雨过初霁,一抹红霞,穿楼而过,真是别有一番雅境。

在翠屏峰下,游人多在“涓涓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都真想手捧一泓痛饮一番。行至少林寺东,多宝塔龙头山下的龙池,石壁上凿出一条红龙,每当微风徐来,池水荡漾,倒映池中之红龙就活了起来,犹如真龙戏水。下盘以水为胜,果不虚传。续前行,盘九道弯,过万人愁,登欢喜岭,进入以石为胜的中盘。从欢喜岭过石门,即达三成寺翠屏峰顶,一路山石错落,松出石隙,千姿百态。再往前行二、三里,即入盘山绝胜之地古中盘。只见群峦拥簇,峰回路转,深渊绝壑,叠翠堆青。寺前题咏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镌刻“万象回薄”四个大字。

过桃花洞,但见洞前石笋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壮,如大将军,名之“将军石”在此仰望盘山的主峰,能见崖头刻有“摩天”二大字,为清末军机大臣荣禄所书。正如题字所云,挂月峰为盘山顶峰,峰势上锐下削,为盘山的制高点,海拔864.4米,上有唐建定光佛舍利塔,相传每当除夕,有佛灯之光照耀。峰下有唐建云罩寺,峰巅石刻杜甫名句“一览众山小”。向下俯视,一峰形如伞盖,名紫盖峰。展目四望,苍山如海,群峦起伏。过欢喜岭,经逍遥游,来到万松寺,从万松寺东上青松岭,一路奇松怪石,林石竞秀。

盘山元宝石继续攀登,沿礁绕峰到上方寺,此处为盘山奇险之地,峭壁如削,峰巅烟云卷舒,上有悬空石,惊险奇绝,望之胆怯。石下两壁如斧劈开,名天门开,下有白猿洞、路险难行、盘山,自然景观有万千,人文景观知多少。

【景点详述】

盘山“步步有景”,名胜古迹遍布。据康熙年间《盘山志》记载,盘山名胜计有十峰、八岭、三盘、五台、八峪、九岩、十一洞、二十六名石、一淀、八泉、三井、五桥、四沟、二潭、五地、一塘、百余座塔(三座佛塔,百余座僧骨塔)、四亭、二轩、七十二寺、庙、庵。共有景点数百处。有些人文古迹虽经自然风化、侵华日军“三光政策”的毁损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现在只留下残迹遗址,但不少古迹仍保存完好。例如,天成寺、古佛舍利塔、定光佛舍利塔、进士墓、石塔林、千佛像、契真洞石窟、摩崖石刻等等,实物俱在。近几年由于天津市政府的重视,又重新修复了一些古迹。至于自然景观,如奇峰怪石、崖洞、古树、瀑布、泉池等等,更是历历在目。按照自然景物分布的特色,古人把盘山分为上、中、下、三盘。自来峰一带为上盘,劲松苍翠,蟠曲遮天,是为松胜。古中盘一带为中盘,怪石嵯峨,是为石胜。晾甲石一带为下盘,万泉响涧,是为水胜。统称三盘胜境。

由于盘山山奇景佳,吸引了历代帝王前往游览。魏武帝曹操、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巡游盘山,礼佛参禅。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便在盘山大兴土木,建立寺院,增加了人文景观。魏晋间建有少林寺,唐代建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上方寺、千像寺、天香寺、定光佛舍利塔,辽代建有古佛舍利塔,清代建有盘谷寺。清朝乾隆年间,又建帝王行宫静寄山庄。乾隆皇帝在此驻跗20多次,嘉庆皇帝驻跗7次。历代皇帝对盘山的驾临,更提高了盘山的身价。

一些帝王和文人、武将在游览盘山时,因触景生情,常常诗兴大发,咏诗作对,命名、题匾,赞美盘山景点,抒发内心情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回来,曾经带兵驻扎盘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康熙、乾隆皇帝在盘山留下的诗篇、楹联、题匾更多。武将咏盘山的诗歌也不少。唐代历任兵部尚书等职的爱国名将李靖随唐太宗东征高丽而还时,曾登盘山西台,拔剑起舞,高咏《舞剑歌》:“陟重冈兮望四围,挈霓闪兮断虹飞,嗟嗟三军唱凯归。”登高四望,舞剑断虹,气势雄迈。将军的英武气概、才华、人品,尽显诗中,也为后世留下了“舞剑台”景点的美名。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在盘山留下千古绝唱《登盘山绝顶》诗:

“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曾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何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诗中抒发对唐代爱国将领李靖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抵御外侮的雄心壮志。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盘山、吟颂盘山者更多。晋代《三国志》作者陈寿,文学名家陶渊明,北魏《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唐代诗人陈子昂、高适,明代文学家方孝孺、袁宏道、米万钟、王世贞、刘侗,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洪升,文学家王世祯、朱彝尊、高士奇、李蔚等都曾游过盘山,他们留下诗作不下千首,从不同侧面,渲染了盘山的壮美风光。

盘山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山花烂漫,燕舞蝶飞。夏天,峰峦叠翠,瀑布腾空。深秋,层林尽染,百果飘香。严冬,玉岭琼峰,青松增翠。这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众多的名胜古迹,怎能不让国内外游人陶醉其间!

盘山既是风景佳境,又是佛教圣地。盘山寺庙肇始魏晋,兴盛于唐。在唐朝鼎定之后,唐太宗为了悼慰将士亡灵而颁诏天下,在昔日交战之地,建立寺庙。于是在蓟县腹地建立了独乐寺和盘山双峰寺,后又在盘山建起佑唐寺、云罩寺、天成寺等。辽、金两朝皇帝信佛,建寺成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期,盘山有庙72座,僧众500人。而僧人圆寂后,遗骨、骨灰又要藏入佛塔,因此,盘山的佛塔、僧骨塔达百余座。这些寺庙、佛塔有的至今尚在,成了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

盘山的寺、塔,形式多样。它们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搭配协调,互相映衬。它们对于今大的游客来说,不仅具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古代建筑、雕塑、书法、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是难得的历史文物。

·天成寺和古佛舍利塔·

从盘山烈士陵园往西走四五华里,步入刻有“京东第一山”的高大牌楼,便是盘山游览区的人口处。穿过飞帛涧上的小桥,就看见西边峭壁上有两行摩崖刻字:“四正门径”、“鸣驺入谷”。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进入盘山(又名四正山)的门径,当年的帝王显贵就从这里前呼后拥、车响马鸣地进入山谷。然后经过一棵“迎客”的千年古松,沿山路而上,就到了重点景区天成寺和古佛舍利塔。天成寺始建于唐。《天成寺诗序》说:“寺门有楼,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涧泉台石,历历可数。远眺林峦攒簇,天成画图。”寺名即取“天成画图”之意。清朝康熙、乾隆几代皇帝都曾巡幸天成寺。乾隆巡游次数最多,他的替身僧就在这里出家。若遇三月初一到十五盘山桃花会时节驾幸,僧侣、百姓则向皇帝顶礼膜拜。

寺门东面有座两层六楹高脊飞檐的卧云楼。阴雨天气,白云穿楼而过或隐蔽楼身,故名。楼对面的山脚下,有小戏台旧址。是乾隆皇帝在卧云楼休息赏景时,御用戏班、乐工登台献艺的地方。步入寺门,有雕梁画栋的江山一览阁。阁通院中的曲廊。走过三间殿堂,登上坎台,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阔院落,院中有正殿,朱红的明柱,灿烂的彩顶,壮丽雄伟。殿前有两株千年银杏,干围3.1米,高25米,挺拔直立,均为雌性。正殿东侧有配殿。正殿后面是翠屏峰,古木参天,石崖壁立,石壁下有两个方形水池。池中有泉,名涓涓泉,常年不干,清澈见底。是难得的矿泉水。正殿西侧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条石台基,台基上高耸着一座浅黄色的古塔,这就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佛舍利塔。

古佛舍利塔是辽代建筑,明代重修。重修时曾发现塔内藏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塔高22.63米,边长3.38米,八角十三层。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复莲花组成。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密檐角上挂着104个铜铃,山风徐来,叮有声。塔前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柏,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树。塔西有彻公长老和尚灵塔。塔下有“善蛇洞”。传说有72条护塔的蛇。塔往西有飞帛涧。涧西可通西浮青岭。

大成寺东,山坡上有梅仙庵石洞。沿洞侧山路可达翠屏峰顶,俯视天成寺全景。

·万松寺·

从翠屏峰顶往东,过欢喜岭、仙人桥便可到万松寺。

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庙宇。旧称李靖庵,为纪念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后来认为不宜直呼前贤的名字,改卫公庵。明神宗朱翊钧为此庵题写“清心”二字,后因寺旁松树满山,清康熙皇帝赐额“万松寺”。

万松寺前有一座五层六角砖体宝塔。塔有雕花塔座和护栏,有假门假窗。在一层六转角各嵌一个五层小塔。塔顶长一松树,饶有奇趣。

万松寺山门前,矗立着骆驼形的骆驼石。山门旁墙上,嵌有五块方石,上刻“京东第一山”五个大字。

万松寺毁于日军战火。但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保存尚好。现在,万松寺又得以修复。

寺内原有一口大锅,供灾年舍粥用。据尚健在的寺中和尚说,这口大锅内可以坐下三拨16人打牌。可惜此锅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

供奉佛像的万松寺内还有供奉道人吕洞宾像的吕祖殿。据说是因万松寺夫人时,被吕洞宾用羽扇搧灭。院中现在保存完好的一口深井,也是按吕侗宾的指点挖成的,这便出现佛、道合居一处的局面。

万松寺东,有望海楼旧址。望海楼北,有普照禅师墓及塔。

从万松寺西北的山路,可达青松岭西端的舞剑台。这是唐朝名将李靖的舞剑处。站在舞剑台上,北望双峰插云,西望层峦迭蟑,南望平原千里,东望挂月峰耸峙。追思当年爱国将领在此舞剑的雄姿,环望眼前的磅礴景象,令人感叹不已。

·云罩寺和定光佛舍利塔·

云罩寺这两处古迹都在盘山主峰挂月峰。从万松寺普照禅师塔后的小路,或从舞剑台沿山脊走,经过“将军石”、”桃园洞”和封洞石门,就可到达挂月峰下。

云罩寺嵌在山崖上。唐代兴建,原名降龙庵,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因常彼云雾笼罩,明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之名。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着皇藏千叶主莲佛。清乾隆七年,乾隆皇帝从清东陵谒陵回来,曾减骑轻装,登上挂月峰巅,“谓此寺殊胜,命聋其垣,新其栋字。”云罩寺现在仅存石基断壁,有明万历十二年(1585年)所立石碑一块。

云罩寺上层东面有一条石磴小道,可容一人攀行,极为险峻。登上“喘气岩”,见“一览众山小”五个石刻大字,继续上攀,即达盘山主峰挂月峰。

挂月峰海拔高864米。其峰上锐下削,形似圆锥。仁立峰顶,极目远眺,万壑腾烟,北倚燕山,长城蜿蜒;南滨渤海,大地似锦。近看,群峰攒簇,北有北台自来峰,东有东台九华峰,南有中台紫盖峰,西有西台舞剑台,山中古树奇松,影姿绰约,白云飘浮其问。显出盘山上盘松胜的特色。

面对雄伟壮丽的景色,历代文士武将留下了不少情景交融的诗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登盘山绝顶诗》,就是千古绝唱。

定光佛舍利塔就矗立在挂月峰之颠。该塔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唐代。塔身呈三级八角形,峻峭挺拔,直插云霄,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构成。塔的中层檐下每面嵌三佛龛。塔内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传说每年除夕,或在其他月份的夜晚,有佛灯从通州孤山塔方向或别的方向飘来,绕峰飞旋,至塔止息,因而得名定光佛舍利塔。这佛灯是彗星,还是飞碟?人们说不清,但确为一种奇观。

·古中盘寺遗址和石塔林·

从盘山陵园往北,经盘山中路的北少林寺(魏晋间建)和多宝佛塔旁,过一线天,可到古中盘寺遗址和石塔林。那是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中盘守始建于唐,清康熙年问改名正法禅院。抗日时期是我八路军冀东的根据地之一。寺中尚有我军制造手榴弹工厂的遗址。1942年破日军焚毁。至今寺基尚在,还有石碑两块。

石塔林,是和尚墓塔,在古中盘寺遗址前半里处。挺立的和倒塌的石塔共20多座,实力罕见的古迹。这些僧骨塔均甲花岗岩雕凿,一般由三块巨石垒砌而成,形体很小。中间塔身刻僧人名字。塔呈方形、六角形或喇嘛肚形。有的有檐,有的无檐;有的实心,有的空心。多姿多彩,高低错落,苗为奇观。

·千像寺·

从盘山烈士陵园往东,穿越原静寄山庄残留的围墙,可达千像寺。这也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像寺始建于唐。现存唐刻千佛像、辽代《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和于像寺遗址。寺周围的巨石岩壁上,有线刻佛像百尊,最高达两米,一般1.5米左右。佛像有三四尊一组,有的独占一石。佛像面部丰满,仪态端庄,主冠博带,背托佛光,脚踩莲花,具有唐代艺术风格。

辽代《盘山千像桔唐寺创建讲堂碑》,在于像寺院中。高3米,宽:米。碑额四角有蟠螭雕饰,形容生动。碑正面铭文刚劲俊秀,被誉为“京东第一碑”,碑文记载了辽代蓟州和盘山开发情况和干像寺建寺、得名经过。

千像寺后山崖上的“摇动石”上也有线刻佛像“石旁有一洞窟。内有一尊浮雕坐佛,高约两米。这里是天津市保存的唯一的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