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小巧精致的粽子也准时来到了我家“做客”,而肉粽子也自然被我奉为“上宾”。

节日的早上一觉醒来,我捂着空空如也的肚子走到餐桌旁,望着盘子里摆着的花花绿绿彩绳系着的粽子,眼睛都望穿了。爸爸猜透了我的心思,忙拿了几只粽子放入锅中,我催促道:“快点啊!我已经等不急了。”

从小我就特爱吃肉粽子,每次都有些“急不可耐”。终于,爸爸把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了上来,我一边用眼睛在粽子间“扫荡”,一边大声地叫道:“哪种颜色的绳子包着的是肉粽子?”爸爸妈妈也拿不准,没办法我只能看运气了。我伸出手,刚想拿那只用蓝线捆着的粽子时,发现已经被妈妈拿走了,我一把把粽子“抢”了过来,嬉笑着说:“我想吃这个。”妈妈笑着说:“小馋猫,就知道你想吃肉粽子。”听了妈妈的话,我难为情地吐了吐舌头。

总算要开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准备解开棕叶,可谁知炙热的表面却把我的手烫得缩了回去。妈妈看到了,一句话也没说,忍着烫,轻轻地为我解开了粽子。我不禁又一次惭愧起来,都这么大了,连这种小困难都还得让妈妈帮我。终于,粽子的庐山真面目出来了,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爸爸妈妈的粽子“皮肤”都泛着喜人的黄颜色(肉粽子),唯独我,是个可怜的“白面书生”——我最不想遇到的白粽子。见此情景,爸爸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爸爸说:“看来你是真没口福啊!既然肉粽子是绿线的,就把绿线的粽子留给你吃吧。”与此同时,爸爸已经把他的粽子和我的交换了,而妈妈也把她粽子里的肉馅挑了出来给我。此刻,我的内心泛起涟漪,泛着阵阵香味的粽子,此刻也似乎更变得诱人了。

在这飘荡着淡淡的粽子清香的端午节中,包含着的,其实是父母对我浓浓的爱啊。端午节就要过去了,但父母对我的爱将会永远在我家“做客”,永不消逝。

点评:小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记叙了端午节全家吃粽子的情景,透过这件普通的小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老师 李可前)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初一(2)班 张运星

粽子之情

外婆做的粽子很香,就像坐在冬天的太阳下懒洋洋地嗅着阳光的味道一样的舒适,就像下雨的夜晚看见稀稀疏疏的星光一样的窃喜,就像放下负担一样的安心。

过年的时候,欢喜的气氛无时无刻不笼罩着家,我笑眯眯的看着每一个人,突然看见外婆端着一个大袋子急急忙忙跑过我的眼前,“外婆,你去哪啊?”我穿着拖鞋踢踢踏踏地走过去问她,不知道是不是我踢踢踏踏的声音太大声她没听清楚还是她根本没听到。我只好又踢踢踏踏地去找她。只见她跑进家里已经搬空的四楼里,我不得其解的跟着她,一进门就闻到沁人心脾的香味。

“哇,外婆,你在这里干什么啊?”我突然的说话声显然是吓到了外婆,于是她差点把她手上的东西摔到地上。外婆说:“哎呀,你干什么啊?进来都不出个声音!”我围着外婆铺在地上的神秘材料转了几圈,歪着头看着她。“这个啊,是粽巴叶子。”外婆指着几张大大的绿油油的叶子告诉我,“这个是五花肉,这个是黑糯米......”外婆一个一个指着告诉我。“啊,你要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是啊。”外婆把粽子叶放在腿上,一点一点往上加材料,就像一个黑色的金字塔。“外婆,你要包多少啊,干嘛不叫小姨和妈妈来帮忙啊?”“哎呀,她们没空啊,我一个老老的包就好了啦。”外婆用手指拨了拨头上银白色的碎发,笑着对我说。“哪里,外婆才不老呢。”我抿着嘴笑。

我看着外婆包的一个一个的粽子,不禁也想动动手,“外婆啊,我也包一个玩好不好啊?”“你试试呗。”我也有模有样的学着婆婆的样子包,虽然过程是差不多,不过结果还是大相径庭的,我的不是包不好要不然就是缺一样材料,我气愤地说“哎呀,不包了不包了。”外婆无奈的看着我说:“包着个东西啊,是不能着急的,要用心去包的啊。”

我看着外婆包的每一个粽子,把它们都想象成一个又一个红红的爱心,我们把外婆用心做的粽子吃下去,心里也就暖和和的了。

粽子情

记忆中的五月初五,没别的,只有满屋子的粽子香,或许这也注定了我与粽子间的不解之缘吧!

很小很小的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端午节。等到了那一天,外婆总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自以为这就是生平最大的乐趣。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将芦叶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绳扎好,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看着,我也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于是,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将芦叶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芦叶卷得不行,漏洞百出,害得糯米满地都是,到了扎绳子时,又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外婆就会开心地笑着,并认真地教我,于是形状各异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了…… 待粽子香飘满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点的时候,没有时间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飘香时,品尝几个。不过,此时心境不同了。有一次,天真的我曾这样问外婆:“为什么要送粽子给屈原呀?”外婆笑笑说:“他很善良而且爱国呀!”于是,我开始了解屈原的品质,屈原的精神内涵。之后,品尝着清香醉人的粽子,静静地体味着历史的沧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而现在,端午节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已不能在家中与父母团聚了。回想起童年包粽子的趣事,回味着外婆的那句淳朴的话,我顿时百感交集,一阵阵的甜蜜也会涌上心头……

去年端午节,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然在忙着。我悄悄地坐下来,像小时候那样,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于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 仔细一看,跟以前包的差不多,技术没有太大长进。

我又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一种熟悉的滋味涌上心头,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如芦叶般的清香脱俗!

家乡的粽子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时候。

每到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要包粽子。这个风俗起于何时我也说不清。听大人们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汨罗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江里,以防鱼呀什么之类的东西把他的尸体给吃了。就这样,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就成了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包粽子要用箬叶,箬叶长在山上。端午前夕,山里的村民们就背着竹筐到山上采摘回来,挑到市场上卖。人们就到市场上把箬叶买回家里。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就把箬叶拿出来,放到水里浸湿、洗干净,然后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节那天就摆上桌,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粽子,那感觉就像过年一样,热热闹闹,多么有意思。

说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户都端着个桌子,摆出几张凳子,把洗好的箬叶,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里。那些村姑村妇们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聊着天,嘻嘻哈哈的,显得多么快活。她们手里拿着一片箬叶,中间对折成一个漏斗形,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折好的箬叶里,压紧、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个三角形样,用草席捆好,十个十个为一提,包到百来十几个的时候就打住了。这时,她们提着包好的粽子回到屋里烧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费时的工夫。你必须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一边烧水煮。待柴烧完后,你得给它加柴;水烧干了,还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为止。这样前后花费的时间大约要一两个小时。要是火力不足的话,煮上个三五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棱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还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样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馅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掺和包煮的;有红枣的,也有花生米的,总之多种多样。粽子里面放些小苏打或硼石之类的防腐剂,煮出的香味可浓了,吃一口又香又韧,味道好极了。

我最爱吃粽子。一口气能吃它三五个还不够瘾。妈妈说我是个“粽子宝”,我才不管她说这么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时候。故乡的粽子啊,令我多么怀念。

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文学色彩的文艺性说明文。习作以家乡的粽子为说明对象,分别从粽子的来历、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式样与品味等几个方面着重描写和说明。习作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结尾抒发了小作者对故乡的粽子怀念之情。

外婆的粽子

我从小就爱吃外婆用糯米做的各式小吃:糯米饭、糯米糍、粽子……总之,只要是外婆做的我都爱吃。其中,我对外婆做的粽子情有独钟。

在我的家乡,粽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深绿色的苇叶中包着雪白的糯米,馅儿是肥猪肉、芝麻、花生等,吃起来黏而不沾牙,肉香扑鼻;另一种比较特别,也是我的最爱,不知外婆用什么方法使里面的糯米变成了棕色,馅儿可以随便加自己喜爱的,可以醮糖或醋吃。外婆称它为碱水籺。

每逢端午节或者在广州的姨妈回来探亲时,外婆就会马不停蹄地准备包粽子的材料:苇叶、糯米、馅料等。一大早,外婆就带着我去摘苇叶,新鲜的苇叶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呢。十多斤苇叶被外婆一张张洗干净,用开水煮软后,整齐地晾在一旁。而包粽子的糯米是外婆亲手栽种的,她说自己种的糯米做粽子才够黏,才够香。馅儿有花生米、绿豆、红豆、芝麻……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外婆昨晚经过民主“投票”,才准备这些馅儿的。我最佩服她有满足我们不同口味的能耐。

包粽子前,外婆一个人包揽所有的准备工作:洗粽叶、洗糯米、剁馅、炒馅……从不用别人插手。外婆在厨房一个人忙前忙后,一会儿工夫,屋子里便弥漫着粽子馅料的浓浓香味。

“包粽子啰!”外婆、姨妈、妈妈、舅母等围着一盘热腾腾的冒着香气的馅料,开始包粽子,嘴上还不停地谈孩子,说趣闻。说一回笑一阵,这时笑得最开心的是——累得满头大汗的外婆。外公去世得早,外婆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女拉扯大。如今,儿女们各奔东西,工作繁忙,几乎没时间回家看看,现在能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外婆能不高兴吗?

我也凑过去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苇叶围成一个“小船”,轻轻铺上一层泡得洁白的糯米,用手指在糯米床中间挖一条长沟,在沟里放上一条亮晶晶的肥猪肉,撒上一些自己爱吃的豆子,再盖上一层糯米把它们藏起来,然后小心地给粽子穿上绿衣裳,用力缚上长腰带。这样,一条有款有型的粽子便诞生了。我还特意给它留下一条“长尾巴”作记号,等煮熟后好好享受自己的杰作。

外婆又一阵忙碌之后,桌子上就摆满了香喷喷的粽子。一家老小或是狼吞虎咽,或是细嚼慢咽,不时对外婆的手艺啧啧称赞。外婆笑得合不拢嘴,在一边忙着给将要回家的儿女摘青菜、装粽子。她说:“你们大城市里,哪能常吃到家里这么正宗的粽子?……”

我突然明白了:外婆所包的粽子如此美味,是因为里面浸透了外婆对儿女的浓浓的爱。

粽子的遐想

粽子的遐想

我从小就喜欢吃粽子,尤其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我的外婆是南方人,她包的粽子大大的,长长的,中间高高的突起,像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外婆说,这是她家乡粽子的做法。每当这时,外婆的眼神里就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婆包粽子时候可忙了,她头一天就先将要用的糯米、绿豆、花生、板栗洗好,用清水泡上。买来的粽子叶,总要洗净后放在清水中泡,包的时候,先将两、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放上经过浸泡的糯米,再放上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撒上几粒花生和板栗,还要弄点绿豆什么的做点缀。包好的粽子即光滑又整齐,裹粽的绳子被打成花结,就像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一样,美丽极了。

我常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吃?为什么粽子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外婆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一个叫屈原的人,他有高尚的人格,刚正不阿,为国尽忠,最后投入了汨罗江。为了怀念他,后人兴起了包粽子祭祀的习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外婆还告诉我,与她的家乡比邻的越南,也有吃粽子的风俗,她还吃过越南的粽子呢。

后来,我查了有关资料,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只是做法和吃法有所不同。原来粽子没有国界,吃粽子成为人们感情的一种寄托。我发现,在我的家乡,粽子是节日不可缺少的点缀。乡村的供桌,城里普通人家的饭桌,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粽子。原来,小小的粽子里竟然蕴藏着如此浓厚的家乡情结。

我慢慢地长大了,外婆也早已离我远去。但是,粽子留给我的记忆是那么的令人回味。从小在粽子浓郁的清香中熏陶,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对人与人之间那种永恒的眷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人们喜欢吃粽子并不是一种必然,但相同的东西或许总能表现出一种相同的思绪。吃粽子是一种民间习俗,这习俗当中包含不仅了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崇敬,也包含了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包粽子

包粽子 三(5)班 邹军豪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片片苇叶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几枚红枣几颗心,祝你开心又顺心……”当妈妈读到这篇短文时,我便知道端午节来了。 端午节那天,妈妈准备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应了。 我和妈妈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着地到菜场上买包粽子的原料,妈妈精心挑选了一些粽叶,买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说要吃肉粽,妈妈笑呵呵地说:“好好好!小馋猫,给你做肉粽!”转过身去买了二斤猪肉和一些红枣赤豆。 回到家,妈妈叫我把粽叶先洗干净,烧上水,然后把洗干净的粽叶轻轻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粽叶放到盛满冷水的盆里浸泡一会。妈妈解释:“这样叶子不会发黄,碧绿碧绿的叶子包起粽子来可漂亮了。” 粽叶准备好了,接下来该拌馅了。妈妈把肉切成小方块,倒上若干酱油、鸡精、盐拌匀,腌制半小时,让它入味。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买来的糯米、红枣、赤豆分别洗干净,最后按照比例把红枣、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红红的红枣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锅闪闪发光的珍珠玛瑙。 开始包粽子。我搬来小板凳,坐在妈妈身边,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粽叶里抽出一张比较大的粽叶,打算包一个小粽子。我先把叶子裹成一个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轻轻用手压一下,三角粽的形状出现了。我手忙脚乱地把叶子沿着三角粽的轮廓绕呀绕,可是粽叶好象不听使唤,我用力过猛,叶子碎了,还好米没有漏出业。我胡乱地往粽子上绕线。这哪里是粽子呀!简直是个“伤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来。 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包成了一个看起来顺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学。最终,我和妈妈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杰作,我满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淡淡粽子香 浓浓父母情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小巧精致的粽子也准时来到了我家“做客”,而肉粽子也自然被我奉为“上宾”。

节日的早上一觉醒来,我捂着空空如也的肚子走到餐桌旁,望着盘子里摆着的花花绿绿彩绳系着的粽子,眼睛都望穿了。爸爸猜透了我的心思,忙拿了几只粽子放入锅中,我催促道:“快点啊!我已经等不急了。”

从小我就特爱吃肉粽子,每次都有些“急不可耐”。终于,爸爸把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了上来,我一边用眼睛在粽子间“扫荡”,一边大声地叫道:“哪种颜色的绳子包着的是肉粽子?”爸爸妈妈也拿不准,没办法我只能看运气了。我伸出手,刚想拿那只用蓝线捆着的粽子时,发现已经被妈妈拿走了,我一把把粽子“抢”了过来,嬉笑着说:“我想吃这个。”妈妈笑着说:“小馋猫,就知道你想吃肉粽子。”听了妈妈的话,我难为情地吐了吐舌头。

总算要开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准备解开棕叶,可谁知炙热的表面却把我的手烫得缩了回去。妈妈看到了,一句话也没说,忍着烫,轻轻地为我解开了粽子。我不禁又一次惭愧起来,都这么大了,连这种小困难都还得让妈妈帮我。终于,粽子的庐山真面目出来了,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爸爸妈妈的粽子“皮肤”都泛着喜人的黄颜色(肉粽子),唯独我,是个可怜的“白面书生”——我最不想遇到的白粽子。见此情景,爸爸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爸爸说:“看来你是真没口福啊!既然肉粽子是绿线的,就把绿线的粽子留给你吃吧。”与此同时,爸爸已经把他的粽子和我的交换了,而妈妈也把她粽子里的肉馅挑了出来给我。此刻,我的内心泛起涟漪,泛着阵阵香味的粽子,此刻也似乎更变得诱人了。

在这飘荡着淡淡的粽子清香的端午节中,包含着的,其实是父母对我浓浓的爱啊。端午节就要过去了,但父母对我的爱将会永远在我家“做客”,永不消逝。

点评:小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记叙了端午节全家吃粽子的情景,透过这件普通的小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老师 李可前)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初一(2)班 张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