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早就学过了,但真正喜爱上鲁迅的文章还是高中之后。开始并不是很喜欢鲁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体会文章的美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看的书籍的积累,越来越感到还是鲁迅的文章写的最好。喜欢读《朝花夕拾》,闲暇时看看,真的很享受,里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鲁迅思想成熟的过程,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还有鲁迅的感情世界......

我很小时候就经常听妈妈讲鲁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文学家。这次读了《鲁迅全集》,我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用他的笔墨诉说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胆等,他是一位战斗作者,他用笔在与不平的社会战斗着,为穷人打抱不平,打击恶官僚,贪官污吏。

《鲁迅全集》告诉我,鲁迅年幼时家境尚好,家有一个二千余亩的百草园,相传里园里长满了野草,但却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他在泥墙根上蹿下跳地捉蚱蜢,挖类人形的何首乌(相传吃它会长生不老),还不停地在井口上与小朋友跳上跳下。正是因为这一点,家人认为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书屋学习。等鲁迅稍大一些时,家境开始渐渐地贫寒,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而误了上课,而被老师用戒尺打了掌心,于是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要早到。他在三味书屋读五年书,深受老师喜欢。作文网:home.sanwen8.cn

鲁迅对日本人深恶痛绝。他敢打,用笔墨通达日本人的“走狗”;他也敢骂,用文章来痛骂那些贪财爱荣的官僚,和狗仗人势的大恶人。因为他的弟弟娶了个日本女人,而且生活非常地奢侈,鲁迅大发雷霆,并与周作人断绝兄弟关系。

读了《鲁迅全集》,留给我的是对鲁迅无限的敬佩和怀念,他不仅是个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混乱的思绪终于用活跃的文字表达出来,虽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灵写照,但却是让我心境平浮的东西,在此,我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文坛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一直不敢谈及鲁迅先生,因为那深入骨髓与血液的敬畏,因为惭愧于自己内心的荒凉和粗糙。但读了他的诸多文章,又不得不令我想谈谈他。于是,我要写写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谓此文缘起。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上小学时学他写的《三味书屋》一文,他的“时时早,事事早”,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再后来,学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一系列文章之后,更加深了对他的理解。再后来,读了他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读完之后,总有一种忧郁,愤懑的心情和一筹莫展的情怀。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让我发自心底的佩服。不管身处何地,都不忘忠心报国。他弃医从文,想用文章唤醒中国人,可当时腐败的中国,已完全麻木,谁还会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丝爱国的气息呢?肖邦曾说:“爱祖国高于一切!”这句话充分印证在了鲁迅先生身上,在他的字典中,“爱国”是头等重要之事,先把这件事做好,再考虑其它的事也不迟。最终,在五十多岁时,因终日积虑而得了不治之症,与世长辞了。从他的文章中,总能读出一些饱经风霜,看透世俗的味道,但也不乏抱有一丝希望,尽管是如此渺茫,尽管很难实现。我读《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这样想过:那里是写着先生的成长史的,从少年到青年,重要的片断,差不多都留在了那里,然而他却未写那些惨烈的生活,如故土的灰色,虽笔下不乏沉重的影子,但依稀可以感到先生对乡俗中野性的力量的依恋。但也丝毫没有放弃他那沉闷的风格,鲁迅先生打量旧我的时候,好像也有一点无奈,但他坦然直视自我,不乏也看看其中之“美”:长妈妈的憨态,藤野的慈悲,范爱农的耿介,都是人间少有的闪光。长夜漫漫,在冷冷的人世间上,假使仅存有这微茫的光点,那也是一种幸福了。而现代社会,无法说,也不知从何说起。鲁迅先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是持一种超然的,反讽的目光,有时虽说记得都是一些琐碎之事,并无宏大存在,但我却窥见出了诸种切实的东西,虽说年少时的欢乐中还夹杂着丝丝隐痛,但即便存有痛感,也弥散了多半吧!这毕竟不如中年时的伤痛打击大,先生的傲骨之中透着一骨刚毅之气,有着人本的魅力。心中的鲁迅先生,大抵就如上述吧!

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呐喊》等等。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鲁迅的故居。

“鲁迅祖居”里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正中央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老先生只收八位学生。当年上课都要从自己家带桌椅,鲁迅坐在东北角。他的桌子上有一个字——“早”,这个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在这里玩游戏。

鲁迅的一生离不开文章,就在他逝世前的第三天,还人主病痛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由于父亲的长年生病,家里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所以鲁迅决定学医。但不久他就意识到,医学只能挽救身体,并不能挽救人的想法和意志。于是,他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鲁迅还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名言,语文书里曾经有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卡分的功夫用在工作上。”古诗集里曾经有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不是一个词汇

鲁迅不是一个词汇我所说的鲁迅,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鲁迅”。那时的鲁迅不在是一个作家的名字而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重要词汇,一个包括了政治和革命内容的重要词汇。“文革”是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只是在语文课本里上尚存一丝文学气息,文革时期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教材课本中,只有两个人的文学作品: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还有毛泽东的诗词,让生活在那时代的孩子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名叫鲁迅”,全世界只有一位诗人名叫“毛泽东”。那时的“鲁迅”已经从一个作家变成了一个词汇,一个代表着永远正确和永远革命的词汇。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无聊透顶。除了写批判文章时需要引用鲁迅的话,其他时候鲁迅的作品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不知所云。也就是说鲁迅作为一个词汇时对我是有用的:可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时候,让我深感无聊。“文革”之后,鲁迅不在是一个神圣的词汇,他回归为一个作家,也就回归于争议中。很多人继续推崇鲁迅,也有不少人开始贬低和攻击鲁迅。鲁迅在中国的命运从一个作家到词汇的命运再从一个词汇、一个作家的命运,其实也折射出中国的命运,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可以在“鲁迅”里一叶知秋。童年时期的鲁迅由于家庭的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代起就亲近下屋人民。他的外祖母生活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了解农民的生活,长时期居住农村。在他们之间没有互相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关爱。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我,接触过许多作家的作品,有伟大的作品,也有平庸的作品。当我阅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时,一旦感到无聊,我就会放下这部作品,让我没有机会去讨厌这个作家,可是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很多时候会学到关于他的作品,这使我不得不去一遍又一遍的地去阅读,因此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上了初中之后,我换了新的班导老师。王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一部作品的讲解都很详细,就像是把那个作家的思想、灵魂,完完全全解剖了呈现在的眼前,也就是因为这样,让我对鲁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上初中之后再次重新接触鲁迅的作品,当天晚上,我开始在灯下阅读这些我最熟悉的也最陌生的作品。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狂人日记》——我已经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另外一些没有才华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这些作家费力写下了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有一位作家这样评价鲁迅的文章:“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迅猛,就像子弹穿过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孔乙已》是我那天晚上阅读到的第三篇小说,我沉浸在鲁迅清晰而敏捷的叙述里。,《孔乙己》与其它作品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童年时期的鲁迅因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在我们刚刚学的课文《社戏》中鲁迅的童年生活真实的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感到我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去偷菜的画面有在一次重现在眼前。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从鲁迅先生的作品里让我对中国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了我看到当时怎样衰落的一个封建社会,在他的作品里我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在次呈现在眼前。鲁迅使我对文学作品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这一刻我深刻的体会到:当一个作家成为一个词汇以后,其实是对这个作家的伤害。鲁迅作为一个作家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个词汇是一个让我对文坛有了新认识的人。海南省儋州市,初一四班吴海玲指导教师:王石镇

鲁迅全集读后感

鲁迅的文章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早就学过了,但真正喜爱上鲁迅的文章还是高中之后。开始并不是很喜欢鲁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体会文章的美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看的书籍的积累,越来越感到还是鲁迅的文章写的最好。喜欢读《朝花夕拾》,闲暇时看看,真的很享受,里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鲁迅思想成熟的过程,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还有鲁迅的感情世界......

我很小时候就经常听妈妈讲鲁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文学家。这次读了《鲁迅全集》,我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用他的笔墨诉说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胆等,他是一位战斗作者,他用笔在与不平的社会战斗着,为穷人打抱不平,打击恶官僚,贪官污吏。

《鲁迅全集》告诉我,鲁迅年幼时家境尚好,家有一个二千余亩的百草园,相传里园里长满了野草,但却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他在泥墙根上蹿下跳地捉蚱蜢,挖类人形的何首乌(相传吃它会长生不老),还不停地在井口上与小朋友跳上跳下。正是因为这一点,家人认为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书屋学习。等鲁迅稍大一些时,家境开始渐渐地贫寒,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而误了上课,而被老师用戒尺打了掌心,于是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要早到。他在三味书屋读五年书,深受老师喜欢。作文网:home.sanwen8.cn

鲁迅对日本人深恶痛绝。他敢打,用笔墨通达日本人的“走狗”;他也敢骂,用文章来痛骂那些贪财爱荣的官僚,和狗仗人势的大恶人。因为他的弟弟娶了个日本女人,而且生活非常地奢侈,鲁迅大发雷霆,并与周作人断绝兄弟关系。

读了《鲁迅全集》,留给我的是对鲁迅无限的敬佩和怀念,他不仅是个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混乱的思绪终于用活跃的文字表达出来,虽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灵写照,但却是让我心境平浮的东西,在此,我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文坛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一直不敢谈及鲁迅先生,因为那深入骨髓与血液的敬畏,因为惭愧于自己内心的荒凉和粗糙。但读了他的诸多文章,又不得不令我想谈谈他。于是,我要写写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谓此文缘起。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上小学时学他写的《三味书屋》一文,他的“时时早,事事早”,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再后来,学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一系列文章之后,更加深了对他的理解。再后来,读了他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读完之后,总有一种忧郁,愤懑的心情和一筹莫展的情怀。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让我发自心底的佩服。不管身处何地,都不忘忠心报国。他弃医从文,想用文章唤醒中国人,可当时腐败的中国,已完全麻木,谁还会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丝爱国的气息呢?肖邦曾说:“爱祖国高于一切!”这句话充分印证在了鲁迅先生身上,在他的字典中,“爱国”是头等重要之事,先把这件事做好,再考虑其它的事也不迟。最终,在五十多岁时,因终日积虑而得了不治之症,与世长辞了。从他的文章中,总能读出一些饱经风霜,看透世俗的味道,但也不乏抱有一丝希望,尽管是如此渺茫,尽管很难实现。我读《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这样想过:那里是写着先生的成长史的,从少年到青年,重要的片断,差不多都留在了那里,然而他却未写那些惨烈的生活,如故土的灰色,虽笔下不乏沉重的影子,但依稀可以感到先生对乡俗中野性的力量的依恋。但也丝毫没有放弃他那沉闷的风格,鲁迅先生打量旧我的时候,好像也有一点无奈,但他坦然直视自我,不乏也看看其中之“美”:长妈妈的憨态,藤野的慈悲,范爱农的耿介,都是人间少有的闪光。长夜漫漫,在冷冷的人世间上,假使仅存有这微茫的光点,那也是一种幸福了。而现代社会,无法说,也不知从何说起。鲁迅先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是持一种超然的,反讽的目光,有时虽说记得都是一些琐碎之事,并无宏大存在,但我却窥见出了诸种切实的东西,虽说年少时的欢乐中还夹杂着丝丝隐痛,但即便存有痛感,也弥散了多半吧!这毕竟不如中年时的伤痛打击大,先生的傲骨之中透着一骨刚毅之气,有着人本的魅力。心中的鲁迅先生,大抵就如上述吧!

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呐喊》等等。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鲁迅的故居。

“鲁迅祖居”里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正中央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老先生只收八位学生。当年上课都要从自己家带桌椅,鲁迅坐在东北角。他的桌子上有一个字——“早”,这个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在这里玩游戏。

鲁迅的一生离不开文章,就在他逝世前的第三天,还人主病痛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由于父亲的长年生病,家里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所以鲁迅决定学医。但不久他就意识到,医学只能挽救身体,并不能挽救人的想法和意志。于是,他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鲁迅还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名言,语文书里曾经有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卡分的功夫用在工作上。”古诗集里曾经有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