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艺术三绝”青海的“艺术三绝”地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学校:吧浪小学年级:六年级姓名:叶发芳青海省塔尔寺有闻名遐迩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然而当我读了《可爱的青海》一书后,我觉得我的家乡青海也有值得夸耀的艺术三绝,现在就让我介绍给大家吧,同样是青海人的你也为因为我的述说而感到自豪。第一绝:河湟谷地的“花儿”为什么真的那样红。河湟文明历史悠久,民风民俗醇美,文化灿烂多姿,河湟的“花儿”不是一种花,却胜过花的芳香,它是河湟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曲。它的语言朴实、生动、演唱自由,多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联唱,乐调丰富,旋律独特。与豪放的蒙古乐调相比,河湟“花儿”有一种悠扬轻柔的情调;与细腻曼妙的江南小调相比,河湟“花儿”则多了一种苍凉深沉的内涵。它是现实生活培育出的花朵,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感见长。河湟“花儿”经久不衰,流传广泛,无论春夏秋冬,河湟处处弥漫着“花儿”芬芳,青海也由此被称为“花儿的海洋”。第二绝:在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学宝库中,珍藏着一部足以与世界文化精品相媲美的瑰宝—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它被誉为“世界史诗之王”、“东方的荷马史诗”。千百年来,这部史诗在藏族群众中广为流传,格萨尔王的英雄故事让我们为之震撼,这也是我们坚强不屈的青海精神。第三绝:神奇的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将宗教文化的庄严肃穆与民间艺术的纯朴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宗教艺术。热贡艺术从诞生到今天,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在青藏地区影响广泛。它在金色的山谷里孕育,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绽放,香飘四方,堪称藏族文化宝库中一个璀璨的明珠。热贡艺术以绘画为主,包括雕塑、堆绣、建筑装饰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唐卡和壁画,内容以反映佛祖故事、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为主。你觉得我介绍的这三绝怎么样,应该算是我们青海的艺术三绝吧,如果你还想对他们有更详细的了解,敬请你打开《可爱的青海》,那里面有你想知道得很多知识。有兴趣的话,书的最后附有《青海省情三字经》,三字经就是对整本书内容最好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你了解青海,成为一名“青海通”的最佳途径。我引用几句话来表达我最终读后的感受:天地间、有大美、我青海、显奇伟、山恢弘、地广袤、人文萃、风光好……青海有太多的知识让你去了解了,让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吧,长大后为青海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为青海的家乡人争气,让我们的青海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更加繁荣昌盛。指导教师:罗长龙电话:13997202282

游香格里拉

游香格里拉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云南的丽江旅游观光。丽江有三大著名景点:一、香格里拉,二、玉龙雪山,三、泸沽湖。

第二天,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经过四个小时的艰苦跋涉,首先来到了香格里拉,我们首先又来到了香格里拉的著名景点:纳帕海草原。

根据导游的介绍,我了解到了:纳帕海也称为纳帕海草原,藏语是被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位居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部七公里处,海拔有三千二百七十米,面积约为四十一平方公里,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保护的重要湿地,主要保护世界濒临灭绝的黑颈鹤;也是整个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亚高山沼泽草甸;是茶马古道的马帮在云南的最后一个休整之地;纳帕海旅游景区还包括依拉、达拉、春宗、归青等各四个旅游景点,纳帕海草原是游客到香格里拉必游的旅游景区之一。

纳帕海草原是季节性湖泊,香格里拉坝区的数十条河流皆汇入其中,湖水通过纳帕海草原西北部的九个落水洞流入金沙江,春夏季节为草原,秋东季节为海。

纳帕海草原春夏时节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此时,游人们徜徉其中,一定能感悟到物我皆一的境界;春天,金色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蔚蓝的天空,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予人忘情于天地间无限制的遐想;夏天,在草原,清脆响亮的牛铃声伴奏着黑颈鹤的欢歌,谱成了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的华美乐章。

这里奶茶飘香,美酒醉人,迎来了八方宾客。游人们骑马、射箭,住帐篷、木屋,吃风味烧烤,参加篝火晚会,观赏民族歌舞,领略藏族丰富多采的民风民俗。

后来,我还去了纳帕海草原骑马,驰骋于大草原中,说不出的惬意。然后,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香格里拉。

我爱藏文书法

我爱藏文书法我爱藏文书法听妈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很喜欢写写画画,尤其喜欢写字。那时候写的歪三扭四的,哪像字呀!但妈妈为了鼓励我,经常说我写的特别棒,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的爱好—书法。自从上了学以后,我的藏文老师就成了我的书法启蒙老师,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字迹不仅整齐,而且字体特别漂亮,我很羡慕,也想象着有老师那样的字该多好呀!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写好字,正所谓“字如其人”。这些对我影响很大。平时抄写笔记,写作业,我从来不马虎,常照着老师的字迹,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好每个字。后来,我的字也经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去年我们学校开办了藏文书法兴趣班,老师在招学生入班,我第一个报了名。头一天进藏文兴趣班,我被那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华丽藏式装修深深吸引住了。墙上还贴了很多图文并茂的藏族民风、民俗,以及著名的藏族建筑的展板。还挂了很多藏族著名作家的唐卡。一张张整齐的藏式矮桌和垫子。一下子调起了我写好藏文书法的兴致。讲课的是我的偶像—索朗旺姆老师。老师来了脸上充满了和蔼可亲的笑容,跟往常一样一点儿也不严肃,她首先讲藏文历史,说:“在松赞干布时期,西藏有文字,但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办法发布政令,没有办法书写法律,也没有办法和周边邻近的国家进行书信联系。所以派吞米•桑布扎到印度学习。他经历千辛万苦来到印度,整整学习了3年,才创造了今天的藏文。”听到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学好藏文书法的信念。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竹笔饿写藏文字的木板,它有个有趣藏文名叫“江新”。学习了竹笔的握法和在“江新”上拉线,再写字。第一次使用这些东西,还要经过它那些一道道的程序,同学们觉得手忙脚乱的。我们以前都是用钢笔写字,这次在板子上拉线,有的同学不耐烦了,私底下有了低低的声音。我心里也想:“有钢笔,有纸,为什么不用这些,这么啰嗦!”觉得很委屈。老师看到我们,微笑着鼓励道:“只要在“江新”上写过字的学生,将来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老师的一番话,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再也不嘟囔了,只是认认真真地拉线、写字、洗板。拉线、写字、洗板。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在成功背后,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种种经历。在藏文书法兴趣班里一个学期的书法学习,对我来说,不但藏文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所以我很高兴!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学校再办个汉字书法兴趣班那该多好啊!我想,写好书法是发扬祖国文化传统,从小培养自己对祖国的文化更热爱。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德吉卓玛

云南,一壶泡不开的苦丁茶

这是一片令人一见 钟情的绝尘净域,这是一方美绝人寰的旷古奇境,

这是一个魂萦梦牵的人间天堂,这是一座媚惑迷离的梦幻家园。

这里的宗教神秘深邃,这里的风情异彩纷呈,这里的景观壮丽炫目,这里的文化渊源深厚,这里的民风淳朴古雅,这里的传说美丽动人……。

云南就象是一片神话捏就的土地,七彩之云幻化成绚丽缤纷的自然景观和地理人文。大理的风情,丽江的古韵,石林的造化、雪山的宏伟,草原的壮美。都令人沉醉迷恋,使我的灵魂在碧水蓝天、神秘古韵、纷繁天国间自由徜徉,不知今夕是何夕。

云南,悠悠民歌撩起我积淀已久的情思,不眠的花乡,像一首绵长的诗驻脚在我的梦里,雪域冰川,使我的灵魂在长久的跋涉后涤荡尘埃舒缓疲惫。神秘的文化,万物有灵的崇拜,仿佛有一个声音从天籁处传来:“不如归去……”

风 花 雪 月 逛 大 理

大理,一直是我想象中的一个神秘古国。苍洱毓秀蕴育了大理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金庸笔下多情的段王爷更是为这块古老的土地涂上了一抹难以言喻的瑰丽色彩。

刚上车,美丽的白族导游,就指着头上的帽饰自豪地说:

“这就是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四个美景,帽上的白边,帽中的花饰,帽旁垂下的穗子及整个帽子的造型分别隐喻了“苍山雪,上关花,下关风,洱海月”这大理四景。

我们首先驱车来到大理古城。大理西靠雪峦万纫,镂银洒翠的苍山,东朝波涛万顷,横练蓄黛的洱海,山海之间是百里平川,银苍玉洱营造出一派牧歌式的田园气氛。迎面耸立的大理古城门,饱经沧桑却威仪庄严,南北城门楼遥相呼应。没有想象中灿烂辉煌的建筑,平实古雅的青砖黛瓦却令人感到别样的亲切自在。千米之遥的主街道宽阔通达,街两旁植有清一色的樱桃树。春暖花开之际,犹如一条柔美的丝带拴着南北两座雕梁画栋的城门楼。古风古韵诗意盎然典雅之至,阳刚柔美沧桑妩媚兼收并蓄和谐浑然。

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各种充满地方风情的工艺品琳琅满目。一条清冽平缓的溪水穿城而过,临溪而立提篮卖花的白族老妇人脸上挂着恬淡宁静的笑容。虽然街上游人如织,但整个天地却仍让人感到一种“不知唐宋,无论魏晋”世外桃源式的舒缓和宁静。这里是简约素净的,岁月已滤净了浮华张扬,显现出如一睿智老者般的从容淡定。这里是要放慢脚步,带点慵懒的姿态行走的地方。不禁令人想起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这里悠闲的充满东方古韵的生活情调也吸引着老外的目光。西方有位哲人说:“街道,是人类文化冲击和汇合的河流。”古城中的“洋人街”便是这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好诠释,一间间的咖啡屋,小酒吧,西餐厅,一块块写着“洋文”的招牌,使这条“洋人街”在充满民族色彩之余又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异国情调。

遥想当年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以大治大理富国兴邦,始使这个南诏政权得到空前发展,使得这里的文化古韵源远流长。

如今,岁月的浪潮淘尽了浮华营碌的人事,曾经的南诏王朝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曾受南诏王异秉寻敕封的苍山却仍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相互辉映,共争日月。

苍山是大理城的一道翡翠屏障。正是苍山的钟灵毓秀才使大理国地灵人杰。

我们坐在了上苍山的缆车上。脚下重重叠叠地覆满各种树木,感觉象滑行在辽阔的绿色海洋上。晨风抚面,湿润清凉。

曾何时,艳丽的朝阳不见了踪影,空气中迷漫着水雾。脚下原始森林的植物,不管巨大还是微小,每一种都生机勃发,骄傲于自己在物竞天择中的幸存。那种苍翠碧绿的是让人沉溺的绿色,是恣意流淌要淹没人的绿色。

薄雾如絮如纱如梦如幻,缠绵在群峰腰间,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穿行在云雾之中,空气清新,仿佛能听到树叶轻轻的吐呐呼吸,鸟儿在林叶深处的呢喃是夏天的森林最清新的童话。

人在缆车上视角转变,思维情感也发生变化,离红尘三千丈人油然而生一种苍茫寥廓悠远明净的意境。俯瞰苍洱大地,见奇峰异石,林泉飞瀑,青碧璀璨,座座山峰莽莽苍苍,峰峰相连,山间雾岚缭绕、神奇诡秘、变幻莫测;上山前还浮云漫卷、如缟如素、似霞似锦。到了山腰的寺庙却寒气逼人,开始下起雨来。下山时更是大雨滂沱,天地见一片雨雾迷蒙。朵朵伞花抵挡不住雨水酣畅淋漓,热情慷慨的倾注。苍山在盛夏酷暑之中馈赠给游客一阵醍醐灌顶的清凉。苍山莫测的云雾中,据说最为著名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传说南诏国王之女与猎人相爱,逃到玉局峰顶结为夫妻,

公主难耐高山寒冷,猎人便到海东罗荃寺盗取法师冬暖夏凉的袈裟,被罗荃法师打入洱海化为石骡,公主望夫不归,忧郁而死,精气化为云,每当此云出现,洱海便浊浪排空,这是公主要吹开海水,看看葬身海底的丈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间情爱感天动地的传说更增添了苍山柔情浪漫的韵致。

苍山经夏不消的白雪是大理著名四景之一,据说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盛夏时节山腰苍翠欲滴;最高峰颠仍萦云载雪。白族人从山顶取“阳崖古雪”调上蜜汁乌梅便是沁人心脾的清凉饮料。杨开庵《滇南月节词》大理《五月卖雪》;“五月滇南烟景别,清凉国里无烦热,双鹤桥边人卖雪,冰碗啜。调梅点蜜和琼屑。”

古人云:“溺水三千,取一瓢饮。”苍山洱海的千古钟灵,万千毓秀,我惟愿取一瓢饮之。

挂 在 心 尖 的 湖 水——纳 帕 海

香格里拉这名字本身就充满神秘的诱惑。从大理到香格里拉有5个小时的车程。一大早汽车就奔驰在滇藏公路上,晨雾在高原宽阔的平地上潮水般漫涌,道旁森林层层蔓蔓地格外丰茂翠绿。

远处雪山在旭日下飘渺如海市蜃楼,美得眩目。自然的壮丽令人屏息,然而一座座土垒的民居,和车窗外急闪而过的一个个或荷锄或放牧的农夫,苍桑黎黑的脸庞却显示着生活的艰辛。大片大片丰饶的玉米土豆更让人感叹人类生存的伟大。途中汽车加水,只见一间低矮破败的木板房前几个衣衫褴楼的傈傈族孩子正仰着肮脏的小脸,睁着一双双如湖水般清澈明净的眼睛望着车上的陌生人,一贫如洗的屋内潮湿肮脏没有任何东西,唯见几根柴火在小小的火塘里奄奄一息地明灭着。对他们来说山川的秀美远不如衣着光鲜的游客吸引人,更没有他们身上携带的糖果糕点诱惑人。

远远地看到山坡上用汉语和藏文写着的“香格里拉”这几个字了。导游说我们去的纳帕海是高原人没见过海但向往大海,因此把许多地名取为海。纳帕海其实是季节性的湖泊,一年之中半年碧波荡漾,光影斑斓,半年绿草如茵,丰茂葳蕤,但无论是水的蓝还是草的绿,这都是一个使人心情微澜,柔波四起,陶醉迷恋的地方。

策马倘徉在草原上,微风送爽处牛羊安闲地吃着草,天的尽头是连绵的雪山,碧蓝的天幕成了一个巨大的锦缎宝盒,雪山是装在其中的一块块璀璨的宝石。浮动的白云兀自辛勤地擦拭着这绝无仅有的人间珍宝。人在这沁人的绿和炫目的蓝色中似乎也变得纯净透明了。灵魂随着风飘向远方,远处的吗呢堆、经塔、村庄、牛羊……所有的一切都虚幻了。那样的时刻惟想有那么一个人就那样伴着自己一直走到天荒地老,一直走到天之涯地之角。记得沈从文有一句话:“云南望天比别的地方更易体会什么叫白云苍狗。”是呀,白云苍狗、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人类留住幸福快乐的愿望却永远是那样的强烈执着,人类向往自由长久的思想却永不停息。

我的意识在纳帕海的草原上静止了,身在草原,心在云天外,我已无暇分辨这一切究竟是梦是幻抑或现实。依稀记得齐豫有一首歌叫《一面湖水》:“有人说/高山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的一颗眼泪/那么说/我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你心尖的一面湖水/一面湖水/。纳帕海是挂在我心尖的湖水,我愿在此看斜阳蓝天,赏绿树碧嶂,让湖水濯尽心灵的疲惫。

沧 桑 松 赞 林 寺

在香格里拉的另一个景点就是去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噶丹松赞林寺,汽车在翠锦般的绿野上奔驰。倚窗远眺,风吹草低,牛羊相依,平林漠漠,莽野葱茏,远峰在望,近水迤逶,经塔民居,农俱庄稼。到处都充满了昂扬生机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令人遐思万千。

宗教文化是滇南最有魅力的文化之一。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庙宇,也是藏传佛教有名的十三林之一。是藏族人民心中的一块圣地。

站在寺的大门下抬头上看,这座远离尘嚣依山而建的喇嘛寺庙在一级级的石阶的衬托下,显得庄严雄伟,气势恢宏。厚实凝重的黄土高墙。色彩炫丽,雕梁画栋的廊柱檐壁与破败,颓圯的“康参”在烟雾缭绕中散发着一种肃穆神秘、奇异瑰丽而又苍凉雄浑的光芒。这座由岑寂幽奥庇护着的祖址,历百年风霜洗礼,受百年香火供奉,听百年诵经之声祈佑的庙宇,确实已成了每个藏民心中的圣殿。

沿阶而上右侧有一间间废弃的“康参”,黄土夯成的厚厚的土墙上蔓生着茸绿的苔藓,残垣断壁上是一丛丛的杂草,门牌上介绍的曾有的辉煌与眼前的寥落相形之下,显露出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无情和文化的纵深渊厚。

来到寺庙的大经堂前,但见大门紧闭。导游说,大门从不轻易打开,只有得道高僧才有资格从大门入内。我等凡夫俗子只能从侧门出入。门口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巨大的“生命轮回图”藏族导游在旁絮絮讲述隐喻的佛宗教义。跨入寺内,大经堂内的穆肃让人不敢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