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妈妈在地铁一号线上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古诗。这些古诗里面有我会背的,也有我不会背的。妈妈高兴的说:“我们选一个我们都不会背的诗,竹里馆来比赛,看谁能在三站路背完,好不好?”我说:“好的,一备开始,背!”我于是我开始背了起来,小声的说:“竹里馆 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下车了,妈妈问我还背出来了,我说:“背出来了,只不过不熟。”妈妈下车后背了出来,简直是滚瓜烂熟。而我背的结结巴巴的,跟我妈妈相比简直没有可比性。转二号线的时候我看见没有一个古诗,我希望地铁里经常摆一些有知识的牌子。

名师点评:小作者的作文写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但不能够把这个故事讲述得有血有肉,也就是无味。作文里讲述了自己和妈妈一起比赛背诗的故事,这件事情很不错,可见作者的妈妈平时很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以及在沟通中学习,很不错。但是,作者写得有一点繁琐,那首诗其实没必要写出来,显得有点多余了,其他的其实还行,不过,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不够哦,加油,老师相信你可以的!

(快乐学堂特聘教师:应老师) 2011-10-26 11:27:06

古诗文里的故事,让我陶醉

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影响下,从小,我就喜爱朗诵古诗文,并常常陶醉于其中,乐而忘返。

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团圆,恍惚之间,我竟走入了东坡先生“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思乡情绪中。

中秋佳节,他独自一人,却无法与亲人相聚。所以,他举杯问青天,明月究竟几时会有?又埋怨月圆时分,他却与亲人离别。我陶醉于其中,与他一起感伤月亮的不公,她“不应有恨”哪!但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终究唤醒了我。是啊,何不带着美好的愿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锦瑟,她是谁?商隐前辈,那是你的意中人吗?所以你会“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因为太思念她了吧,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无情的事物也因你的痴情而变得有情,想必,它们也和我一样,陶醉在你“此情可待”的追忆里了吧!而我更是可惜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清照,这是一位令我敬慕的女诗人。我常陶醉在她“误入藕花深处”的池塘中,与她一起“争渡,争渡”,看着“惊起一滩鸥鹭”,我不自觉的就心情舒畅。有时,想着她“日晚倦梳头”“人比黄花瘦”的憔悴面容,我心生怜惜,不禁也“欲语泪先流”。即使曾经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如今的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失去了以往相亲相爱的丈夫,怎能承受得住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亲爱的夫君,你该陪在我的身旁,许我一个依靠的肩膀啊!我沉浸在那痛苦中,多想替清照这样呼唤啊!

古诗文里的故事,充满了怎样的魅力?我竟能如此的的陶醉于其中!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我与书的故事说起我小时候与书的故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在两周岁时,我阿姨是小学教师,当时她教二年级,于是把二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拿出来教我背诗,理解每首诗的意思。阿姨每天晚上都把诗先读一遍,然后她读一句我也跟着读一遍,我在睡觉之前就能背上了,我在床上准备睡的时候又把今天学的那首诗背了一遍才睡,第二天穿衣服的时候又背了一遍,就这样日复一日,别人把二年级的知识学了一半时候我就把古诗文诵读里的古诗全部都背上了。说起我现在与书的故事,那可真说不完。举一个例子:有一天晚上是星期五我坐在床上看书,看呀看呀一直看到晚上10点左右,爸爸和妈妈都睡了,我还在那儿看,妈妈见我房间的灯还亮着便叫我关灯睡觉,可我还在看,爸爸就用命令的口吻说到:“快关灯睡觉,明天上午还要写作业呢!”我只好关灯睡觉。我看的这本书名叫《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我十岁生日一位同学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故事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但也机智、正直。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想尽办法去玩。因为故事非常精彩,所以我很喜欢看。还有一次也是看这本书发生的事情。我和爸爸去黄圩看风筝比赛,在车上我又翻起那本书看,爸爸看见了对我说:“坐车上不能看书,要不然眼睛会近视。”我说:“就再看一篇!”我看完一篇就把书收起来了。爸爸目睹了这一切就对我微笑。我看见爸爸的微笑已经明白了。这些故事都说明我上小学知识多了可以自己看书了。这些都是我与书的故事。我记得高尔基说过这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真的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古诗文伴我成长

古诗文伴我成长古诗文伴我成长从小到大我就非常喜欢古诗文,因为古诗文读起来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其中还蕴含了许多道理。让我受益非浅,所以古诗文成了我成长的精神食粮。小时候,妈妈教我古诗文。她先教我学会诗文,再把诗意讲给我听,我喜欢听是妈妈总能把一首首古诗文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给我听,故事可有趣了。其中有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春思》、《望天门山》;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卖碳翁》、《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有贺知章的《咏柳》……等等。妈妈用这种方法让我又快又好地记下了诗文,还让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妈妈的教导下,我上幼儿园中班就会背好多古诗,甚至会背一些古诗文了。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对我刮目相看,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上小学后,语文课上,金老师又结合课文给我们教了许多诗,比如:《赠汪伦》、《望洞庭》、《独坐敬亭山》。还教给了我们白居易的三首词《忆江南其一》、《忆江南其二》和《忆江南其三》。老师仔细地教了我们原词,又让我们理解词意,让我对诗人为什么对江南情有独钟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这些古诗词既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就这样,这些古诗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而且现在学习紧张作业又多没过多的时间学习古诗文了。于是妈妈干脆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可爱读了!每次都是爱不释手,里面好听的古诗读了一遍又一遍,如今这本书就放在床头上成了我睡前的必读之物,读这它我就会进入甜蜜的梦乡。现在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其中三分之二的诗我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会像妈妈那样讲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夸我学有所得,同学羡慕我学古诗有一套。正是因为对古诗的喜爱,是我受益非浅,当我遇到不开心的烦心事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使我豁然开朗;当我吃东西吃不下想丢弃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使我改变做法:当我取得成绩止步不前甚至骄傲自满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是我能正视自己,更加发奋努力;当我遇事搞不清谁是谁非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让我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古诗文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认知的能力,陶冶了我的情操。我喜欢它,因为它是我的精神食粮。我感谢它,因为它伴我不断成长。我相信古诗文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大的作用,使我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安西路小学四五班唐子晴

青春热点:初三.没有故事的故事

没有故事的故事

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迷迷糊糊掉进了初三的圈子里。紧接袭来的是中考。

似乎我们成了套着脚镣独舞的舞者,整日游离在文字边缘。来不及去品味是什么滋味就已被ABC扯走了。

早春的风拂过,丝毫没有宜人之意。纵使没有东风般寒冷,刮一下也足以使人拢紧衣襟。

公元二零零七年三月一日,无声有寒的日子降临。

书桌里满赛着书,尽管收拾的整整齐齐,找上一本也要花上好一会。桌面上书堆如小山。对于那些厌倦了初三烦躁的学习生涯的学子来说倒也图了清静。只能透过隙缝看到人的闪影,大可不必担心老师的余光落到自己身上。

第一天校领导就下了道无比威严的圣旨。早上6:20到教室自习。不得有误。晚自修上三节。天哪!我苦命的求学之旅!课间众将纷纷倒下,嘴里嘟哝着我的睡眠啊!

第一节班会课老师就不断灌输着中考还有一百多天,今年中考竞争力特强......为此,我们只有以勤自强......【省略了N句类似的话】......以勤补拙。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完着句话便潇洒地迈出教师的门槛。台下的同学交头接耳,渐渐沸腾了起来。

......

时间跳到开学的第二个星期:

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做灌水。这两天风又刮得厉害些了。在室外站上一会就冷得直打寒颤。杯子里装的是下午的水。自修下课已是十点了,口渴难熬,只得把这比四周温度还凉的水灌下,和着门外的风,咕噜咕噜地。从外到内的冷,真是入木三分。

猛地记起自修课的情景: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某一男生在自修三偷偷去领夜宵。数学老师【校领导】慧眼发觉了其喷喷香的鸡腿。

后来,两个鸡腿纷纷做自由落体运动,均拥入垃圾桶怀中。老师在讲台三狠狠地把他数落了一番。足足十分钟。还告诫同学同学们很多很多禁止的法令法规......同学们则各做各的事儿去。当然,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一大堆一大堆的作业拔山倒树般跌过来。哪有闲暇去顾及与己无关的事儿了。

我们的灵魂只窝藏在文字之间,只能在笔尖听到灵魂絮语。

一切都是那么繁忙。

本以为,我们是一群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没想到也伏在了中考的脚下。而且服服帖帖的,或许在内心都有不少骚动,但书本的重量也把它压得重重的。

昨天在中考资料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初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人生不会因中考而中止。

是的。人生不因中考中止,可是初三却会成为终点。如果说考不上,意味着什么?未来真的只能是梦。可望不可及的梦。冰说,如果考不上,她就得到广东去打工。我不知道该跟她说些什么。或者说我从未想过如此严峻得问题。玲说,她真得很想逃避,逃避中考。她说,她不想去写那些自欺欺人的文字。可是,考场上的作文就必须得内容积极向上。这阵子她一下课就开始背她古诗文【因为老师说古诗文能让文章文采飞扬】。或者说一些稀奇古怪得话。她说,如果考不上怎么办?或许她的这个问题比冰得还直接。我说,你疯了啊,怎么会考不上?我们考不上,全校就没几个考上啦!玲闷闷地说,万一失手呢?沉默沉默再沉默。

晚上自修下课快要睡觉了的时候,梅突然说她要去厕所温书。我吓了一大跳。她声称一定要把中考拿下。这句话是每个人都想说的吧。

或许初三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

古诗中的童趣

望着乡间袅袅升起的炊烟,不禁思绪纷飞,脚下的古道,积水映照着爬满了天边的晚霞。不知曾今有多少的孩子,在这片物是人非的土地上嬉戏玩耍过。手里的古诗集在风中摆动着它那略微卷起的封面,仿佛在说着什么,用手翻开,泛黄的书页上,记载着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属于另一个时代的孩童的故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安静的湖畔边,拂提的垂柳挑逗着醉人的春烟。忽然,一阵稚嫩的笑声打破了这里的静谧。暮色尚未四合,奔跑而归的孩子们拖着满是泥点的鞋子,兴冲冲地从家中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他们嬉笑着、奔跑着,在东风的帮助下,一个又一个各式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骄傲的飞舞着,偶尔有一个风筝卡在了高大的老槐树上,孩子增么扯也扯不下来,便不嫌脏地坐在地上哭鼻子,等其他人来帮他或让爸爸妈妈带着他上集市上再买一个新风筝。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风筝飞入了空中,也有的孩子在小树旁痴痴地望着漫天的风筝,嘴里竖着风筝的个数,结果时不时的呼唤总是打乱了他们的计算,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开始。

太阳看厌了这种景色,慢慢的将阳光从这个地方给带走了。饭菜的香味将还没有玩够的孩子们唤回了家里,各家的门口,一个个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搓着脏兮兮的小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晨的山下,年幼的牧童骑着黄牛,手里挥舞着细细的柳条在林间走着。四面无人,牧童放声歌唱了起来,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清脆的水声在大山里回响着。黄牛踩在铺满落叶的地上,枯叶破碎的声音便发了出来。

太阳越来约大,知了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多。牧童将黄牛放到了河边喝水,而自己停下了歌声,悄悄地走近了一颗松树,想要捕捉正在休息的知了。只见他用一只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和鼻子,生怕自己的呼吸会吓跑眼前的小东西。

忽然一颗绿油油的野果禁不住自己的重量从梢头掉了下来,砸在了牧童的头上,伴随着一声惊呼,知了也不知去向。牧童嘟着嘴,拿起了掉落的野果,一边吃着一边朝河边走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夏日,荷花盛开的小塘里,一个胖胖的小娃撑着小船,驶进了浓密的荷塘中,随手一摘,便得到了几颗圆润漂亮的白脸。小娃满脸的笑容,稚嫩的笑声传出了荷塘 。荷塘的主人循声而去,吓的小娃扔下了偷采的白莲,慌忙地撑着下船往荷叶中躲,却不知身后的浮萍开出的小道早已泄露了他的踪迹。

散落的白莲,散开的浮萍,荷塘的主人笑了笑,回到了荷塘旁的木屋中去。

……

合上书本,回忆着方才不着边际的幻想,不禁浮起了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古诗中的童趣倒是比现代的什么都要令人神往呢!我披着厚厚的月色,一路小跑回到了老家的庭院。

古诗文改变了我

古诗文,令人陶醉;古诗文,使人入迷;古诗文,激励人奋发向上。古诗文真有魔力。他奇迹般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我爱古诗文!我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吃饭时总会掉饭、剩饭,浪费了很多粮食。每次妈妈说我,我总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有一天,我学了《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古诗后,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下种粮食,豆大的汗珠会滴滴答答地流下来,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种粮食太辛苦了。每一颗粮食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为以前浪费粮食感到很难为情。从那以后,我就慢慢改掉了浪费粮食的坏习惯,不剩饭、不掉饭粒了。吃饭时想吃多少就盛多少,把饭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有时还跟妈妈比赛谁吃得干净呢!通过诵读古诗文,给我了很大启发。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知道了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愚公移山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卖油翁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了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古诗文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它时时在提醒我、教育我。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为了一件小事闹翻了,心里十分生气。这时,我想到了孔子的“九思”一—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见得思义。比起古人,我为一件小事与同学争吵,破坏了我与同学之间多年的友谊,实在肤浅,真是不应该!最后,我主动道歉,“化干戈为玉帛”,与那位同学又和好如初了。我爱古诗文,我爱这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愿这颗名垂千古、源远流长的明珠能够永远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惠安县张坂中心小学501班

跟着古诗游南京的活动感想

六早晨,我和妈妈来到了凤游寺小学参加先锋网上作文栏目组“跟着古诗游南京”的活动。我们此次旅游的路线是秦淮民居游。从高岗里出发,认识了高岗里,同乡共井,谢公祠,孝顺里,五福里,鸣羊里,水斋庵三五巷,钓鱼台一二三巷。参观了古钟秋陈列馆,刘芝田故居和程先甲故居。经过了甘露桥,来到了大小百花巷,参观了安徽的泾县会馆和糖坊廊河房,还看了有850年历史的古井。最后来到了东长干公园,结束了一天的活动。 这次活动感受最深的是:老师教我们背诵《乌衣巷》,告诉我们王谢两大家族的历史。还告诉我们王谢两家及后人共同使用一口的故事。老师还说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让我了解这些典故的由来。秦淮河边的文化知识是很丰富的。下次还想再参加这样的活动,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