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08年中考作文“温暖的时刻”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一、真题再现

25、请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分)

注意:①、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②、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二、写作指导:

今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可以说同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作文进一步接轨,命题时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让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话说。今年的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时刻”,强调特定的时间,考生要选好自己所要写的那一刻的情况,当然关键要看前面的修饰语“温暖”内涵的确定了。“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这类情感极为丰富的作文,选材时首先要摆脱那种“爸爸关心”“妈妈呵护”的平常题材,学会从“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照顾”以及雪灾、地震灾区的人民在得到全国人民的关爱和帮助时的内心感受等方面取材。继而要学会挖掘新颖角度: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来;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

三、范文引路

温暖的时刻

今天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压抑。没有了往日朗朗的读书声,也没了平时面红耳赤的争论声。大家都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小强同学相依为命的母亲(小强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昨天与世长辞,只剩下他和姐姐两个人了。

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当一个孩子正需要母爱的时候-----再过98天就要中考了,他的母亲却身患癌症而过早的离开了他,这叫小强姐弟俩今后怎么过呀!

在我们这个班级体里,欢乐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全班同学的,小强失去母爱的痛苦也不是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全班同学的痛苦。小强从门外走了进来,他臂上带着黑纱,两眼红肿,拖看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挪进教室,大家抬起头看着他,看着他坐在座位上。整整一个上午,全班都格外沉重。

中午,吃过午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围聚在小强周围,有的人用安慰的眼光望着他,有的人欲言又止,叹了口气,还有的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强站起身,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看了大家一眼,朝大家笑了一下,走了出去。这不是普通的一笑,这是一个孩子在失去母爱时,强装出来的笑,为的是安慰大家,怕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一笑,表示他能够挺过去。我坚信,他一定能挺过去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给小强捐钱吧!”大家齐声回答:“对!我们大家一定供他到毕业。”一毛,两毛,五毛,一元……一张张纸币放进了小强的铅笔盒。小强回来后,看着他铅笔盒里的钱,又看了看同学们,同学们都向他微笑。

下午第一节课,又有不少人放钱在小强的桌上,还有一个笔记本。小强打开了本子,本子里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不是快乐的晚宴,而是奋斗,磨难;再奋斗,再磨难。”本子里还有同学们珍贵的赠言。小强看了,眼里噙着泪水,提笔在本子最后写道:“我是初三(1)班的一个成员,我的心将和五十三颗心融合在一起……”

在这一时刻,我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那就是爱,当小强受到挫折时,全班同学用金子般的心去温暖他那颗已经冰冷的心。我看到的不是五十四个同学,而是五十四颗金子般的心紧紧地,紧紧地靠在一起……

那一刻,好温暖!

点评:

本文所写的内容实际上属于社会、学校、家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就会给人带来温暖的主题。本文通过写小强母亲去世后得到全班同学关心和帮助这件事,表现了小强所在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温暖的班集体,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班集体的热爱之情,赞颂了团结友爱的精神。结尾一段,总结了事件的意义,用形象而精辟的语言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温暖的时刻

2008年伊始,片片雪花划过江南,掀开了新年的序幕。

正当南方的人们在为这早以从脑海里消失了的字眼——雪——而深情欢呼时,一场30年未遇的灾难也随之而来,老天爷似乎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们也又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瑞雪兆丰年”,而今却再也没有为之欢呼。说来也是一种讽刺,好不容易盼来的雪却是如此:打开电视机,南国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雪,雪,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竟真实地展现了我们南方人的面前,简直不敢相信。树枝被折断,果菜被覆盖,屋顶被压塌……

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同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1] [2] 下一页

我懂得了那山一般的母爱

别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却认为:“母爱如山,父爱如水”。天真的我一直认为妈妈像大山,一直压着我,让我喘不过气来。她也像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性,而且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懂得了那山一般的母爱。

那天,我写了一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妈妈面前,兴冲冲地拿出作文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满以为妈妈会夸奖我,可妈妈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便又开始了她的“第二工程”——炒股。我看着她,失望顿时爬满了我的心头,刚才的高兴劲也被一股脑抛到了九霄云外。唉!真扫兴。

那天我早早地睡了。第二天照例是妈妈叫我起床,我却发现了异样:妈妈的眼睛怎么肿得像个桃子似的,声音也充满了疲惫。怎么回事呢?是刚哭过?还是又失眠了?可我又转念一想:哦,可能又是昨天炒股炒得太晚了,没睡好。我没太在意,匆匆忙忙地起床了。

下午,我打开电脑,却发现“我的文档”里有一份新的稿件,我点击查看,原来是我的那一篇作文,是妈妈……

我的记忆里又闪过那双肿起来的眼睛,那疲惫的声音……。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有点潮湿。我连忙拿出作文本,翻到那一篇作文。作文明显被人改过,妈妈熟悉的字迹出现在我眼前。妈妈不仅在我作文中的错别字上划了个圈,还将我的不优美的句子修改了一下,甚至给我的作文添加了一个更完美的结尾。昨天是我错怪她了,妈妈并不是不在乎我的成绩,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默默地关注着我。

我的眼眶顿时充满了眼泪。我的脑海里重复出现着今天早上妈妈的样子。我紧紧地抱着作文本,甚至感觉到了妈妈的体温。我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温暖。那,就是母爱的感觉。

是的,妈妈并没有过分地宠爱我,但她永远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我指路。一直不懂事的我,今天才明白,妈妈给予我的是如山一般深沉,如海一般博大的爱。

作文方法——怎样写人

作文方法——怎样写人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网 整理)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网 整理) 老师点评 开头点题,中间叙写苦练情景和参赛场面,最后回应文题。一个小学五年级同学能写出这样布局合理、语句流畅的文章,实在难能可贵。这篇习作还说明,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潜心钻研,刻苦练习。

2009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教你如何写出好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晋平公让人造了一张琴,大弦、小弦全部一样。让师旷(名叫旷的乐师,古代著名音乐家)调弦校音。调了一整天,总是弹不出和谐的音调。晋平公责怪师旷。

师旷说:“琴,它的大弦好比是君主,小弦好比是臣子。大弦、小弦的作用不同,配合起来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现在您把弦都弄成一样,那就失去它们应有的职能了,这难道是乐师所能调好的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

1、文以意先

(1)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材料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重要的是“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须从角度来;“自选文体”,“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要求的是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而不是没有文体的“四不像”。此外,材料作文往往还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真情实感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2)审读材料,明确主题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按余闻的话说,就是“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可见,正确审读材料,仍然是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关键。因此,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审读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摘取中心词句法。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比较明确的材料。即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提示性的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

②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对材料中涉及的人物、行为以及结果等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通常,概括这类材料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根源等。

③寓意透视法。主要用于寓意型的材料。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等形式出现,它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这类材料主旨隐藏在材料中。要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善于从中联系现实生活,由物及人(社会),挖掘其中的含义。

你来试一试: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师旷调琴》我们可从上文找重要句子,抓住“配合起来”“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失去了它们应有的职能了”的短语句子来理解,很快就确立起了中心:社会和谐,需要人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配合;互利共赢;协调发展;讲大局,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2、巧妇找米下锅??材料

①北宋文代武职;②身体各器官协调运作;③球场上前锋后卫各司其职;④阴阳相合,还有如“蚂蚁分工合作”“女子十二乐坊”“社会分工不同”等。

郑晓龙作文素材来源

①自然;②古今中外人事;③格言。例:写“诚信”,自然:信风;燕子春来秋去;春华秋实。

人生:尾生抱柱;荆轲刺秦;重庆谈判;“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百万还款,红心鸭蛋,教授剽窃,官僚腐败……写“默默奉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感动中国人物,数年来默默赡养孤寡老人;中国母亲;面子工程,作秀……

二、作文模式

①题目:材料的的中心语作标题;

②首段:三行内点明题目,开头缘材料,生发解释标题。

③主体段落: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一定要回扣材料)。

例如材料: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其他例子:“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知羞耻成人》)

其他例子:人要学会感恩和宽恕。感恩是生命中婀娜的线条,铭记别人的赐予会使生命变得厚实而绚丽,宽恕是森林中的一缕阳光,叶缝中透过的温暖会融化最寒冷的冰,化成水,成为滋润生命的养料。

幼稚的孩子总是记着屁股上爸爸留下的“五指山”,却忘记了寒风中父亲坚实的臂膀为自己挡住刺骨的冷风。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用幼稚的语言伤害过父亲爱我的心,当我为父母的一点错误而任性发脾气的时候,感恩和宽容早在我的心中荡然无存。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唯有会感恩会宽恕,才能领会生命的真谛。在生命是河流中,我们记住的应是同舟共济,忘掉的应是彼此不愉快的碰撞。(《感恩和宽恕》)

④结尾段

04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05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06认清客观形势,不盲目模仿他人

07出事了吧

08“抗震救灾”中延伸出坚韧、团结、奉献、信念、生命、爱心、感恩等主题。

历年高考作文实现了“文以载道”的目的,指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好的结尾一定要归结到人生。

优秀作文模式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标题(中心句):甘于寂寞

首段:在很多人的眼中,寂寞总是个贬义词,人们躲避着孤独、寂寞,追逐着热闹、辉煌,但是,我却认为,寂寞包含生命丰富的营养,我们应该面对寂寞,体验寂寞,甘于寂寞。

主体段落:

寂寞能使心态平和。闷热的天气需要一阵冷风,一场凉雨。浮躁的心需要饮一杯孤独和寂寞的茶,让心跳回复平稳,心灵沉淀得净洁澄明。“高速”的生活节奏,让人步履匆匆,纷扰的世间万象,使人眼花缭乱,功名利禄的喧噪,诱惑得人心率杂乱不整。这时,我们应该暂时放慢脚步,左手拉着孤独,右手领着平淡,沉静地走进林间幽径,独自面对一处风景,拨弄着其中的奥秘。或者泡一杯绿茶,静坐在窗边,放飞思绪,想一想“我是谁”,独自回味一下逝去生命的酸甜,体会一下人生的意义。寂寞,会让我们心态平静如水,目光明亮如雪,让生命返璞归真。

寂寞能让智慧闪光。寂寞,并不只是生存环境的孤独和凄苦,不是在庭后花前月下孤独的吟唱着一首悲凉的词曲。环境的寂寞常常让心灵更加丰盈。单调能清除意识的杂乱,理清思维方向,目光更加敏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牛顿听到了从树上落下的苹果,他发现万有引力;李白与清风明月对饮,洒下一路长歌;曹雪芹听着西山的虫唱,数着飘落的红叶,酝酿出不朽的《红楼梦》。寂寞是雨后天空中挂着的一道彩虹,是人生路上的美丽风景,甘于寂寞,会让你变的睿智,变的聪慧,变的成熟。

寂寞能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许寂寞的人才懂寂寞的美。人生有热闹,有辉煌,但灿烂过后是寂寞,正是不同的感受丰满了人生。寂寞中有孤独,有消沉,有苦闷。但这正是这蛰伏的痛苦洗礼了自己的灵魂,在寂寞中参悟,在寂寞中坚守,在寂寞中隐忍,在寂寞中磨砺着自己的灵魂,提升着生命的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寂寞擦过的眼睛才能穿透浮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寂寞的锤炼的身躯,才有了钢铁般的意志。在寂寞中蓦然回首,才看到生命的真谛,活出人生的意义。

结尾段(归结到青少年人生):

寂寞如随行的影子,伴我左右,随我终生。认识寂寞,珍惜寂寞,不拒绝、虚度寂寞,人生会更加完美,生活才是一个完美的旅程。

优秀例文:

自豪,我的祖国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巨大的震动裂开了祖国母亲那美丽的面庞,这一时刻,时间凝固了,定格的是一张张恐惧的脸。地震,震伤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古老民族,吸尽了她的泪水,扯牵了她的疼痛;然而,地震却震不碎她的心灵,震不垮她的情怀……?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胡总书记和温总理赶到灾区发出的第一声号召。忘不了温总理迎着风雨、踏着泥泞赶到灾区时那焦急的眼神;忘不了他看到遇难学生的一排排书包时,含泪的双眼;忘不了他带病向人民子弟兵呼喊:“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忘不了他抱着失去双亲的灾区孤儿,坚定地说:“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把人民装在心中。一位外国记者说:真不敢相信,那位站在瓦砾前双手沾满泥土的老人,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温总理,时刻牵挂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好总理,怎能不让我为拥有这样的领导人的祖国而自豪!?

一位母亲,结束生命的姿势令人不解,她双膝跪地,像是在祈祷什么。等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的身躯已经僵硬,却好像在保护着什么。当救援人员在她身下狭小的空间里,找到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一切答案都明了了。医护人员马上打开婴儿身上包裹的被褥,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手机和一条已编好的信息: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如此温暖的话语。拥有这样的母亲,叫我怎么能不为祖国而自豪!?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捐款捐物,有的志愿者甚至辞退工作亲自到灾区帮助救援。学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医院的医生护士,此刻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人!身边的好多同学掀起捐款热潮,踊跃为灾区人民献上绵薄之力,不惜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零花钱;全国各地的采血站、移动采血车的门外更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人们脸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神情,但只有一种是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含义:希望。全国各地的捐款、献血、义演、关注……不一样的表达,同样的爱心。拥有这样的人民的祖国,叫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

地震,震碎了祖国的山河,却震不断祖国的意志和情怀。在大地震中,伟大祖国所涌现出的公仆情、人民情、亲情、友情、师生情……融合成一股宏大的动力,推动着祖国勇敢地站起来,并继续向前进。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叫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

自豪啊,为我的祖国!?

名师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为祖国自豪”这一论题,从三方面展开(分别展现“公仆情”“亲情”及“人民情、同胞情”)。作者熟知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发生的一系列细节,笔下文章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内容翔实,点与面有机结合。“内容”项可得20分。结构完整,字里行间融入了深情(如开头一段的“地震,震伤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古老民?族……?”以及下文的“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如此温暖的话语”等);“叫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一语反复出现,增强了感染力。“表达”项也得20分。“发展等级”从“材料丰富”“文句有表现力”两个点上计分,得20分。?

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这个积累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像本文作者一样,平时积累多,考场上自然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内容上就会呈现出“丰富”?的状态。

低头行走的时光

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我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诉说,才能够略去曾经的那份心情与感受。

而这样的姿态,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又是怎样倔强的存在于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夹缝中,迟迟不肯放弃的呢?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拥有迥然不同的存活方式,亦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心高气傲的年头。

总之在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里,彼此都在独立的存在。拥有着零碎的片段。

就好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六月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个阒寂的夜晚突然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视线落进黑暗深处,回想起习题册上印的“天下好题,一网打尽”之类的字眼,莫名的想到即将而来的考试而毫无缘由的滋生出一种绝望。试图抵抗却无力维护。

于是只能在即将再次昏睡的时候,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维持淡然的表情,唯恐泄露一点点的张慌。那样的一个举动就仿佛是一种会无限扩大的困扰。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无法丢弃的羁绊以及别人手中追击自己的武器。

而别人,也包括洛然。

我还记得洛然在那个晚上轻唤我的时候,我是怎样不知所措与口不择言。他说,

—云琦。最近怎么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呢?身体不舒服么?还是学习有困难了?

嘴边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好像在婉约的提醒着我的懦弱与失败。

—你才有病吧,没事的话,少来烦我。

—谢谢。可以么?

就算是在一起三年,也请你现在离开,可以么?

而实际上,一切都是可以的吧。即便而今我常常惭愧于当时焦躁的脾气。但实际上,就是因由这样一段可笑的争论,使我们在短暂的僵冷与分道扬镳之后,与彼此的轨迹终是越走越远的错过了。其实,曾经的温暖一直都在熟悉的地方遥遥相望,只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迫着自己拒绝去行走而已。

当时间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推移而来时,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定格。

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明天以及未来。可以说我是一种行走着的疯子。莽撞蛮干的,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还有不喜欢的事物。

不是不曾拥有目标和梦想。

一直记得,初一的时候,在给一家杂志投稿子的时候,我一笔一划的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地址。就好像在用心以及全部的热情去篆刻梦想的纹路。我记得我跑过小镇的那条泥泞的土路时,夏日里的蝉鸣铺天盖地的袭来。盛大而喧嚣。如同当时我无法平静的心情。那样一种心情,渴望被肯定,同时又惧怕着被拒绝。经常会在那段时间里,在梦中模棱两可的感知到某种事物的降临,写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蹩脚的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最终的最终我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种结局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中。既不是果断的回绝也不是赞扬与采用。

那,我该怎么办?

在这后来一直安心的写些文字。在晚自习教室微弱的灯光下,做那些耀武扬威的试题。书本或者杂志覆盖在我的桌子上。在杂志上偶尔翻阅到某某大赛讯息的时候。总会看很久然后翻过。

“有时间要参加那个呢?”“我如果参加,应该会入选吧”......

就是这样骄傲而自负的。坚信。

就是这样胆小而无知的。流盼。

却又一直不肯丢弃的,湮没在所有情感之下的梦想。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督促,一直都在很单一的读一些名著和传记。

时至今日,已经多年没有再去翻起了。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出版社,喜欢的版式。在前不久在书店看到时,早已更换了表皮的风格,而我一起寻不回来的是,那些书里曾经讲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时光。

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很迷恋郭敬明。兀自的一个人进入了思想的误区。

然后又一个人在迷宫中摸索到了出口。

只是在做作的仰望天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姿势其实是很僵硬。

只是在写大段大段华美的文字的时候,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写?

在那之后,看三毛的。看张悦然的。看海岩的。看余秋雨的。

那些萧索而自由的旅程。那些淡定而疼痛的微笑。那些曲折而扣人的情节。那些厚重而沧桑的文化。

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展。扬起手臂,切割光线,暗影之

一丝悲哀上心头

走进菜市场的大门,放眼望去,是一排排,一筐筐,一堆堆时令的蔬菜。现在的季节区分不是那么明显,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吃到新鲜可口的蔬菜,不管是来自大棚,还是更温暖的南方。但今天我的话题不是吊人胃口的蔬菜,而是那挂在水泥柱上一叠叠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时时想把它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但少了一份沉重的心情,是写不出来它带来的沉重的代价的。

当你走近摊位时,主人不是给你介绍他摊位上蔬菜的品种,而是双手迅速递给你一个已经被他搓开的塑料袋,省去了我们的麻烦,特别是冬天或是雨天,是多么有经验的生意人啊。回到家里,把一样样的蔬菜拎出来,数数桌子上的空袋子,多的时候有十多个,少说也有好几个,怎么处理,这本身是一种一次性用品,顶多也是留着装一下垃圾,按说它没有更多的用途。有时只有把那些小的,或者是脏的随手扔进拉架桶里,抹去了它应有的一点功能。想象不出一年下来,加上商场里购物的袋子,房间里会堆出什么样的效果来,是一座山,还是铺满房间?再考虑它的永久效能,它待在房间的年数竟要比我们人类都长,那是一个怎样的噩梦呢?还是留下以后从实践中回答吧。

平时能省去的,我尽量不去用他们馈赠的袋子。这还能让卖菜的主任回赠一句:谢谢。谢自己什么呢?为他们节约了一个塑料袋吗?还是为了子孙后代做自己应尽的义务呢?但有时也看个别年老或年轻的一代为了一个袋子大动干戈的大有人在。年纪大还可以原谅他们没什么环保意识,或者他们根本不需要为社会的将来思考什么。那年轻的呢,又是何想法,这是我应该有的,我买了你的东西,你应该让我感到满意的服务,天真和幼稚已经不能加他头上,简直是无知的辩解。时常想自己是杞人忧天的后代,难道地球少了你一个人,就不转圈了吗?难道你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可以挽救整个地球?要不就是你的脑子出了问题。

看看小区里的垃圾桶里,有三分之一应该说是更多的垃圾是跟塑料有关的.塑料垃圾袋只是其中的一种.有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是假设有一天美国人离开了中国的小商品,会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说是否有人写过一篇,假如世界的人特别是中国人不用塑料袋,会是什么镜头在演绎,也许还没有人尝试写.但带给我们的冷思考是会很多的。同一片蓝天,同一块土地,想象不出多年以后,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斥着塑料制品,那是一幅何等壮观的画面,隐隐感到这个恐怖的镜头离我们越来越近。上级的文件一张接一张,下面是照例你行我素的,互相推委,他们也在用,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什么可以回收,可以降解,跟我们没有关系。有时在路上看到购物者从商场出来,别人盯牢他手中的购物袋,让他或她觉得似乎那是一种荣耀,一种自豪。悲哀,多么沉重的悲哀,国人什么时候会敲醒头脑来反省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无知。今年六月前政府要截止商场无偿提供购物袋,可实行吗?让人有点怀疑。制造者的黑心,用者的无心,都是文件空子留下的空白。

资源是一天天少下来,有害的物质是一天天的多起来,人的脑子是充满智慧,一种资源的枯竭总会有另一样资源代替,我们只是几十年的生命,走过。,路过,眼睛一闭,你还能看到什么,匆匆的过客,不能看清楚什么,也不能去改变什么,睁开一只眼睛,闭上一只,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自己惬意的人生吧。上代人的思想传给了我们,我们继续他们的接力棒,那何时是结束呢?也可以说有开头,根本没有结尾,只有等到地球在宇宙消灭的那一刻……

今天六月,国家已经禁止无偿提供塑料袋了,走进超市,手捧许多东西倒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是一个体面人所应该做的。可以说许多的地方都已经这样做了,但到了菜场,还是无动于衷,该用袋子的时候一个也不差。我曾询问一个摊主,他说别人在免费使用,我们收钱了,谁来买我们的菜?认识程度是有差异的,文化方面,还有城乡差距,这条环保的路还要慢慢走,究竟有多长?只要人类还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想,都应该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