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记忆的方舟载着我在岁月的海洋里漂流,我的思绪飘飞,工作竞争的压力让我觉得作为教师的辛苦,也正是在这时,我明白了苦口婆心的真正含义,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对我帮助很大,是他的影响,让我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热爱,我的语文老师姓王,是一位刚毕业的教师,他热爱学生和工作,在上课时总是充满激情的讲解课文,我也很爱上语文课,可我的普通话不好,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不能和县城的同学比,他们条件优越,从幼儿园就开始说普通话,而我的带着土语味儿的普通话,常常惹得同学们大笑不已,总是读不好,我很自卑,下课后,自己躲在角落里,不和其他同学玩儿,一次,我被王老师发现了,他亲切地问:“你自己在这儿干什么?你怎么不和别人玩儿?”我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但眼里却溢满了泪水,王老师发现了我的自卑,课外活动时间,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让我背诵课文,我很快就被背过了,老师当时就说:“你真聪明!什么事情不是生来就会的,普通话可以慢慢练好的,老师相信你的普通话也会越来越好!加油!”我茫然地望着王老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到:“王老师,我真的能学会普通话吗?”“当然,你要有信心。”噢,原来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努力做得很好。于是,我就暗下决心,早上起床后先练半小时普通话,每天练习读词语,找准声调,发音到位就可以了,说得容易,可当时,做起来还是很难,过了一个学期,我还真学会了用普通话读课文,尽管怪声怪调,但敢出声的读课文了,有时,王老师叫我读课文,我的带着土语味儿的普通话,常常惹得同学们大笑不已但这时候我已学会了不在乎同学们的嘲笑了,王老师经常用鼓励的眼神告诉我“你能行!” 暑往寒来,在第二学期,我已经能比较流利的用普通话读课文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由于自己在小学时候的文字积累太过贫乏,以至于在组织语言方面很让老师头疼,作文写的不行,现在想来,那时就是不会写作文,真的,一上作文课,我就觉得头疼,没有东西可写,我那时的作文几乎全是照着作文选上搬下来的,在第二次发作文本时,我的作文本上只写了两个字“面批!”嗡!我的脑子一片混乱,心想:完了,这次完了!王老师肯定会批评我!上课铃响了,王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他环顾了一下教室,最后,目光落在了我身上,我不敢看老师,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王老师讲的什么我都没听见,最后只知道他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写作文不能抄,要写自己的切身感受,说真话,抒真情,只要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就会很好。课外你要多读书,你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些书来看,这样会积累很多好词佳句。”谢天谢地!王老师没有批评我!到现在想起来,我还心存感激,他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让我觉得自己能行!从此,我一有空就去学校的阅览室与图书室,随着阅读面的增加,我的语文写作能力也有了提高,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语文在班内考到了前五名,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呀!在整个暑假,我都在努力练习普通话,还自己结合实际写一些小小的感受,我盼望假期结束,再回到那令人向往的校园! 开学啦!上语文课啦!我心想:这次老师一定表扬我!上课铃响了,进来一位陌生的老师,怎么回事儿?新老师宣布“从今天开始,我给你们上语文,我姓王,你们以前的语文老师去青岛教书了。”哦,真令人失望,现在想来,仍觉得很遗憾,因为王老师没有看到进步后的我,如果他知道,一定很高兴!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现在还当班主任,有时候我的学生调皮捣蛋,我很生气的时候,我就想起王老师是怎样鼓励我的,于是,我把批评化作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当初我班的孩子纪律很乱,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我相信,老师与学生之间只要有爱心,那就会慢慢走向成功!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宋祖英的这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又回荡在耳际。王老师,您也一定听到了这首歌,您的学生感谢您的教育,是您成就了学生美好的明天,自己却默默无闻。我一定要向我的老师学习,把自己的爱洒向班内的每一个孩子,给他们记忆的画屏添一抹夺目的色彩!

我妈写给我的

人生来就是要读书的吗

今天偶然拉你抽屉,发现了这个,感觉很有意思,我不知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虽然这个问题对我们而言,有点幼稚,但妈妈心里很高兴,小小年纪的你就这么善于思索,这说明我的儿子真的有点与众不同,他正在慢慢成长,相信未来的你一定“无与伦比”……(呵呵……)

人生来就是要读书的吗?就现代社会而言,对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来说,回答是肯定的,人生来就要读书。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人一辈子要读的书很多,除了读书本的知识,还要读生活的,人生的,社会的,甚至读一个人的,不是有句话这么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吗?

名人遗憾自己的童年没有玩够,是在沉闷而又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受尽读书的苦……,这或许让还处在童年时期的你有了同感,同时也感到困惑。是啊,每个人的一辈子多少都会有些憾事,就像这位名人感觉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样,我不知道这位名人到底是谁,但我感觉这位名人的认知还是有点肤浅的,让人不敢苟同。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原始社会人类还很愚昧,人和其他动物差别不大,只不过聪明些,懂得如何利用工具,那时候关心的只是来自动物本能的生存,但人类进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存的技能也是从学习中获得的。我想这个时代的人生来应该不用“读书”, 因为你所谓的“读书”还无从谈起,你也不会想回到的那个时代的。而自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来,我想读书变得很重要,如果没有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学习,我想不会有如今这种高科技的时代的来临。远的不说,就说近点的,我们现在生活中用的电不是无所不在吗,当年如果没有那个科学家(名字我忘了)发现了电流,哪有爱迪生在前人基础上学习,而后发明电灯,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哪有现在我们在前人基础上学习而创造的高科技呢?

其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因果关系的,都是相对来说的。名人之所以会功成名就,成为今天所谓的名人,我想这和他当年所谓的“童年遗憾”这种付出是息息相关的,有首歌唱得好,没有人能随随便成功,正是因为牺牲他所谓的“童年的美好时光”,才得以成就他今天的事

业。有播种才有收获,不是吗?(这个道理我建议你多看一些有关伟人的书籍,这些书籍会给你很多的启示)

再次,世上没有绝对的痛苦也没有绝对的快乐,痛苦与快乐总是并存的。睿智的人善于在痛苦中寻找并享受快乐,而平庸的人,读书何谈快乐,简直就是累赘。你有没有想过,读书确实在肉体上感觉很辛苦,但肉体上的痛同时也会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呢?每当你攻克一道别人还不会做的数学难题,你会不会有一种成就感呢?当你的一篇习作得到老师的赞许,拿到班上当范文阅读的时候,你会不会有一种喜悦的心情呢?你不觉得这些快乐都是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吗?去年妈妈考报关员证,你知道的,这个证是国考中比较难的之一,记得妈妈那时店还开在文化路上,夏天天气很炎热,店里又没有空调,就一台电风扇,热得够呛,但不管怎样,妈妈还是按原计划把老师的课上了两遍,然后做大量的练习,开始反复地复习记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心里惦着的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要知道妈妈考这个都已快40岁了,体力和智力都不比年轻时候了,那段时间看书看得头很痛,身心疲惫,真得感觉好累,但妈妈还是坚持到最后。你也看到了,考场里都是些20来岁的年青的大哥哥大姐姐,我想当时像我这种年龄的考生可能再找不出第二个了,但妈妈一点也不觉得丢人,因为对我而言,爱学习有上进心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妈妈相信自己,“决心+自信+勤奋”一定能成功。后来妈妈证明了自己,考出来了,你知道吗?这件事妈妈很快乐,很享受,也很为自己自豪。

儿子,讲了那么多,希望有一天你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因为当你感受到这种快乐的时候,也正是你取得成绩的时刻,而当你取得了这种成绩,你会更加喜欢读书,从而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

妈妈于二00一年十二月十日

考试

哦,亲爱的你,你总是会如一阵风似的来,挥一挥衣袖,带走了紧张,留下了或是快乐,或是后悔。你总是会定期的来,这不,又得来了。

你总是令人摸不透,多想看看你的真正面目呀!那样,我就不用来“题海战术”了;那样,我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了;那样,我就不会为你的到来而烦恼了!

你是快乐的另一个起源,我们最大的快乐,或许就是你了。有你在的时候,总能让我们酣畅淋漓;有你在的时候,总能让我们笑得那样快乐;有你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豪。

你虽然带给了我们快乐,但任何事都不仅仅只有一面,你自然也会使我们唉声叹气。当你还未来到我们的身边时,我们就已经开始烦恼:你为什么总要来?难道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吗?你来了,我们可能会为你发呆,为你而坐上个半天,然后又是后悔……

考试呀考试,你令我们喜怒无常。不过,人的一生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类型的考试:有些是书面的,有些是内心的,还有些是……马上要到来的考试,对我们来说只是平常成绩的检测,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积累而获得的成绩,而不是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复习,难道不是吗?我虽然不知道我这次的考试结果会怎样,但只要我尽力了,那我认为靠零分也是光荣的;只要我尽力了,我不会后悔我写下的错误答案。因为只有错落,才会懂得怎样成功。我想,对待任何事都应该用平常心去面对,考试也是一样吧!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人类辛勤的园丁;你,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你!把青春献出,抚育了一个个国家栋梁,且默默无闻……

记得儿时,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步入这个陌生的小学世界,就是您,给了我无限的关怀。小时候,您教我怎样学习;小时候,您教我怎样做人;小时候,您教我怎样面对挫折……哭鼻子,是您为我递来了卫生纸,送来了温暖的安慰。摔倒了,是您心急的把我送到医务室,并说“医生,轻点。”您心急、心切的眼神,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温暖的瞬间,我从来没有忘记。或许,您早已记不起这些小事,但它们在我心里却是永恒……

记得我第一次被批评,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站好,不许动!”那时的您很是严厉,眉头紧锁,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事后您让我写书面检讨,我顿时感到委屈了。为什么只让我写,不让别人写。您的好意,儿时天真、思想简单的我,完完全全没有感受到,甚至误解……为什么要偏爱别人?直到小学毕业,您满面笑容的看着我,激动的夸赞“终于成材了。”,那时,我才真正的明白,真正明白当时受偏爱的其实是我!一直是我!因为抱有期望,所以倍加严厉!因为希望成材,所以倍加严格!您的良苦用心,我懂得了!当时您的那种心痛,我总算是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

六年级了,学习越来越辛苦。您对我的关怀也越来越多。看看我们憔悴的面容,您总是心疼地说:“学那么多干什么?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了。要注意身体……”其实,您比我们更劳累,但您已经把我们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倍加关心,疼爱。您每一个关切的眼神,每一句心疼的话语,就像一个烙印,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小学毕业考试来临,您脸上的笑容反而更多了。是真的一点也不着急吗?我曾反反复复想这个问题。直到有天,我看见您在办公室愁容满面:“这可怎么办啊,毕业考试就要来了,还是这种状况……”焦急的神情,着急的心情,皱纹在增加,发鬓渐渐泛白……然而,在我们面前,您却依然还是那么开心,自信。我不小了,我懂得,您只是不想给我们增加压力罢了,记得您说过,最好的考试宝典,就是自信,放松。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您才一个人背负那么多压力。您为什么不说出来呢?70个肩膀可以为你扛住!毕业时,对比一年级您刚教我们的时候。您变老了许多……或许有一部分是岁月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是我们留下的永远的痕迹……

初中后,第一个教师节。我匆匆赶回学校,为的就是能赶快见到您。当我默默站在3年级教室外,看着您精疲力竭地带着眼前这群孩子的时候,心中总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以前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多么调皮,多么多么让您辛苦。现在,看着眼前这些一个个像猴一样调皮的孩子们,我突然想到,他们或许就是我们以前的样子吧……这还是3年级。您是从一年级带起我的,那时,我一定非常让您劳神吧……想着,不知怎么的,突然我被拥入了怀抱“好久没见到你们了,想死你们了!”原来,您的怀抱是那么温暖……以前从来不知道,这般怀抱竟享妈妈一般,让我这样有安全感……“你怎么瘦了,啧啧啧,看着都心疼,多吃点啊……我现在还很不习惯呢,总是叫成你们的名字……”一语一言间,您的劳累,您的伟大,我心明了……一个个字,就像一个个钉子,深深的扎在了我的心中,或许永远也不能移除了……

教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一个默默无闻,但值得尊敬的职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 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多看书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多看书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先说前两个孩子,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事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的。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常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读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读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这两个孩子不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我离开这个班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四个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却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的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后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似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报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题、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都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的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最后一个……

小学已经六年级了,准确的说,小学只有最后的半学期了,好怀恋那最后一次的种种事情,最后一个和小学同学一起度过的节日,最后一个和小学朋友庆祝的生日,最后一个和小学伙伴疯玩儿的新年……让我们翻开小学的日记,重新开始我的小学的最后一个——

第一页:最后一个生日

阴历的8月23日是我的生日,因为我都是过的阳历,所以,小学的最后一个生日便是在2008年的9月22日9(那天是星期一,我把生日调到了9月20日,星期六)。那天是我的11岁生日,因为是最后一个,所以邀请的都是最好的朋友。中午刚吃完午饭,我就兴冲冲的跑去接我的朋友,到了约定的地点看见,哈!他们也好积极呢,正在等我,我和他们有说有笑的到了我的家,虽然我爸妈都在家里,但是因为这是我的生日,他们也发话了,说随便我们怎么疯!

小耗看见我家有辆跑步机,兴奋得不得了,连忙跑了过去。还把速度调到很快!但是~~由于他是第一次用这个玩意儿,还不熟悉,只见——“呀呀!哎哎~~”“怎么啦!”“咚咚,咣!”啊!哈哈,他被跑步机摔了个狗吃屎呢!我连忙跑去把电源拔掉,他那模样,真是太狼狈啦!不管怎样,他也是客人嘛,我们把他扶了起来。哎,一个男生,跑步细胞竟然这么弱,真得锻炼锻炼了!

我们那天玩得确实叫疯啊,我们从楼上玩儿到楼下,再从楼下玩儿楼上,打乒乓球(还真不是我吹,那些人根本就不会打,我一人把他们全部杀了个遍);打羽毛球,上网,“参观”(其实是借参观疯玩儿去了);跑步(我们跑好远,就为了一人买瓶饮料)!晚上在我家吃了饭,又是看电视又是玩儿,好晚了才把他们都送回家去!

第二页:最后一个圣诞节

早在圣诞节前,我们班,可以说是我们学校都刮起了一场圣诞贺卡风波,每人都要写贺卡写到手软,虽然我们班主任不怎么同意这事,但是因为这是最后一个圣诞节了,所以同学们还是继续送贺卡。我像个圣诞老人一样,买了很多张贺卡,认认真真的写好,悄悄的早到,然后再悄悄的放进那些人的课桌里,一切都只需要等待了,等待着她们看到贺卡的欣喜表情,再等待,等待她们又回送我那些精致的贺卡,我果然得到了许多张朋友们回送我的贺卡,得到了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了。这天就是圣诞节了,全班同学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但是,我们的班主任一来,就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告诉我们不许想圣诞节的事,给我好好复习,都这个时候了!”全班人都把头深深的低了下去。但是,虽说是这样,我们一下了课,就又和朋友疯玩儿了起来,不去想那些考试的事,真是快活,那是我们最痛快的圣诞节!

第三页:最后一个元旦节

元旦节放三天假,又让我们感受了一下考试迫在眉睫时放假的滋味儿,尽管这次的期末考试很重要,六年级了,当然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何况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了。不过,多谢老妈开恩,说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紧张,要放松放松,于是就给我放了半天假,而且这半天还是跟妈妈一起接待来我们家的客人。还好客人是我们的亲戚,当然没那么讲究了,只是然我和他们一起玩儿,我配他们玩纸牌,不过我牌技还真是不好,连输了三局(每句五次)。尽管我输的很惨,不过,玩儿纸牌很高兴啊,让我在复习时也娱乐了一下,还可以让我增加牌技!嘻嘻,我偷着乐吧。

第四页:最后一个……

还有最后一个新年,最后一个儿童节,一切都让我的小学日记告诉你吧,还有很多最后一个,好好珍惜吧!

我小学的种种最后一次,都值得我永远珍藏……

最后一次擦黑板

即将毕业离校,今天是最后一次做值日生,此刻是最后一次擦黑板。轻飘飘的黑板刷顿时变得沉甸甸的,挥手之间一干二净的“神擦手”突然笨拙起来,擦字比写字更慢,一横一竖地抹,一撇一捺地拭,思想的野马却不知驰骋到什么地方去了。

是想起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擦黑板的事情了。细嫩的小手捏着一只硕大的黑板刷,呆呆地仰望着辽阔的黑板,上面密密麻麻的板书仿佛夜空中缀满的星星, 不停地对着我眨眼,全然不知另一个“星球”的我,正焦急地想着怎样和它们亲密接触呢。

触手可及的字不大难擦,可以伸直手臂,可以踮起脚尖,可以跳起来。实在够不着了,就请课桌帮忙,与黑板同高,我好兴奋,微风呼呼地吹动着我的衣袂,飘飘欲仙。俯视着班级,课桌渺如书本,书本小似笔盒,触景生情,我想起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感觉做大人真好,可以感受居高处临下的美妙,多想拥有一种“拔苗助长”的秘方呀。

又想起三年级的那一回,让人笑掉大牙。家里煮了我爱吃的美味佳肴,嘴饱眼不饱地多撑了一碗饭。我腆着蝌蝌肚来到班上,黑板这块“半亩方塘”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天光云影,而是多姿多彩的粉笔字。呵呵,今天我做值日生,轮到我擦黑板了。踮着脚一使劲,“嘣”的一声,紧绷的皮带立刻松解,短裤应声落地,露出春光无限。教室里陡然发出欢笑声口哨声呼叫声, 我慌忙蹲身拉起裤子,竟不知是怎样把黑板擦完的。羞辱与尴尬刹那涨红了我的脸,在众人的讪笑下我逃跑似的溜了。唉,这都是嘴谗惹出的笑话。

无法忘怀的还是初三,忙碌自不必说,辛苦也能忍受,做值日生就左右为难了。茫然地握着黑板刷,发呆地望着黑板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写满了字,却无从下手。左边写着中考倒计时,是提醒全体师生珍惜时光的,不许动;右边写着醒目的“中考励志语”,什么“三年寒窗苦,全看六月七八九”,什么“读一读信心足,喊一喊知识满”,而且不断变化,常看常新,成为毕业班教室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更不能碰。

继续上下求索,这一角是密密麻麻的重点,有同学在记,那一角是摸底考试的答案,有同学在抄,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一处“豆腐块”,没记错,是同学上节课在黑板上做的作业,已经讲解过。我举起黑板刷在空中潇洒地划了一个美丽的弧度,“住手!”一同学大喊,“我还在订正呢。”挥动的黑板刷僵在空中,明亮的教室似乎昏暗了下来。下一节上课,老师看到满黑板的字,很是威严地吼道:“值日生怎么不擦黑板?”我呆若木鸡,无言以对,脑际叠映着小学擦黑板的糗事,此刻全都化作校园生活的味精,不应有恨。

最后一次做值日生,最后一次擦黑板,思绪和粉尘一同飘飞,星星点点,撒落在我弯弯曲曲的求学路上,没有值日生,也不必擦拭,正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青铜葵花读后感

“青铜又大叫了一声:‘葵——花!’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我含着泪读完了曹文轩所写的《青铜葵花》。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这是讲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葵花是城里的女孩,她是随爸爸来乡下的。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但天不为愿,葵花的爸爸意外逝去,可怜的她伤心极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葵花伤心,葵花那么小就失去父母亲,真是可怜。葵花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渐渐地坚强起来,如果换成我,我会怎样?一定无法承受这么沉重的打击吧!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但老天也并不是无情的,苦难过后葵花被青铜家收养,青铜与她成为兄妹相称的朋友。看来人世间随处充满爱呀,虽然伤心和痛苦是难免的,但人们的爱心却无处不在。

就这样葵花快乐的生活在青铜的家里,随然中间发生的一些事,但他们却也安然度过了。这里验证了一句人们常说的“好人有好报。”的谚语,不是吗?但老天似乎在捉弄他们,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她原来所生活的城市。从此,青铜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着葵花所在的地方……对葵花的思念,使一个不会说话的青铜开口喊出了葵花的名字。我想,身在远处的葵花一定会感受到青铜对她的思念吧。“这就是对人的思念的力量吧,作者真的是将这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将爱也写的充满生机与情意呢!”我不由得感叹道。

在这本书中,个个人物都被曹文轩描写得栩栩如生,有善良朴实的青铜,有可爱俊俏的葵花,还有慈祥可亲的奶奶……于是一幅幅充满爱、感人肺腑的画面在我眼前展开了:当葵花唯一的亲人爸爸不幸落水离开人世后,葵花却谢绝了村里最富有的嘎鱼家要寄养她的好意,然后走进了贫穷的青铜家。从此,青铜和奶奶不让她担惊受怕,不管是风吹雨打,大雪飘飘,还是三月蝗灾,他们都尽力让葵花吃好穿好。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心愿;为了葵花照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里卖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做作业,青铜捉了萤火虫做了十只南瓜灯,他全力以赴地尽了哥哥的职责,不管寻找葵花把脚刺破,还是给她做冰项链吹小洞吹得腮帮子直麻……甚至带她看马戏争夺位置被有几个孩子欺负,他都尽了一份心给葵花。

葵花也是一个天真、懂事的好女孩。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我想,《青铜葵花》这本书不是单单讲亲情,而是更教育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痛苦,不向困难低头!

爱哭的我

我是一个爱哭的女孩,感动也哭,伤心也哭,为了电影里的主角有过悲惨的经历也哭,别人开玩笑地说几句讽刺的话哭,遇到不顺心的事还哭……呜呜——瞧瞧,我又哭起来了。NO.1:伤心难过地哭语文是我最擅长的一门科目,无论是单元测试还是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时间长了,我难免会有些沾沾自喜,渐渐地骄傲了起来。记得在三年级的一次单元测试中,我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儿,试卷写得很不认真,更没有认真审题,结果考试成绩出来后,让我大吃一惊,89分!顿时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我的脸颊上流了下来。委屈?难过?还是后悔?我自己都说不出来当时的滋味,看着同学们一双双充满疑惑的眼神,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感受:教训!这真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呀!NO.2:不知所措地哭我和我们班的刘谦谦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学习上总是你追我赶,不分上下,好胜心都很强。有一次班委竞选,我们俩不约而同地竞选了班里的中队长,当时的我并没有多想,觉得她有一颗为班级服务的热心,而且也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就毫不犹豫的投了她一票。往往事情都不会如你所愿,她只是以微弱的优势落选了,没想到还没等老师宣布结果,她就已经趴在课桌上放声大哭了。下课后,同学们都跑到她的座位上不停地安慰她,当时的我真的是不知所措,突然间鼻子酸酸的,不争气的眼泪又“哗哗”地流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安慰我的好朋友,只好陪着她一起伤心难过了。感受:竞争是残酷的,赛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理解万岁!NO.3:无可奈何地哭我从小就害怕吃药,每次生病吃药我都会闹腾个不停。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让我喝药,我喝了一小口,哇,好苦!我哭着喊着,说什么都不吃药了,妈妈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让爸爸来喂我。我哭得更厉害了,爸爸气汹汹地说:“哭,哭,你就知道哭!哭病就能好吗?你是自己吃药?还是我捏着你的鼻子,给你灌下去?”看着爸爸怒气冲冲地样子,我无可奈何,哭够了也哭累了,就一把抢过药瓶,昂着脖子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爸爸妈妈看得目瞪口呆。感受:生病了就应该吃药,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NO.4:苦苦哀求地哭进入四年级,老师要求我们的作文篇幅越来越长,天真的我就一直认为文章是越长越好。这次期末考试要求我们写成长中的一件事,我的脑海里马上就想到了第一次参加故事比赛的情景,我就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作文。我当时就想:既然是写事的文章,就应该详细具体。于是我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得非常详细。写着写着,试卷都写满了,我还没写完,没办法,我只好附加了一张纸。这毕竟是考试,时间不等人,考试结束的铃声已经响了,我的文章结尾还没有写完,我顿时吓得惊慌失措,再加上监考老师一直催我赶快交卷,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苦苦地哀求老师让我写完最后一段。幸亏监考老师还算仁慈,破例给了我几分钟时间,让我写完了这篇文章。感受:“小城说雨”老师说得好:“文不在长,贵在精”,尽管我这次期末考试作文仍然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但却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训。考场作文不是平常习作,可以随心所欲,想写多少写多少,要学会灵活运用,学会压缩。瞧,我就是这么爱哭,也许是我泪腺发达吧! 妈妈说我是水做的;爸爸说我是泉眼;姥姥说我是离不开水的金鱼……哭其实也是情感的宣泄方式,人都有软弱的一面,人无完人,摔倒了,大哭一场,再站起来就能坚强地走下去。

你的大学想怎样过

十年寒窗,终于盼走了最后一个孤寂的严冬,盼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那是梦开始的地方。过完一个潇洒的暑假,我们各自奔赴自己心中向往已久的地方。

走在大学校园里,多了份稳健,少了丝稚嫩,多了份静谧,少了丝喧嚣。没有了高中时读杂志上那些描写大学生活的欣喜与羡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完全只属于自己的生活。

高中时,我们奔波于两点一线,家与学校的路上写下了多少故事;如今,我们不过是奔波于三点,宿舍——教学楼——食堂,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每天在上课前40分钟起床,然后下楼买早餐,再边吃边向教室飞奔,运气好爬个二三楼,运气不好今天的课在六七楼。中午下课后所有人再一窝蜂地涌进食堂,那场面可用浩浩汤汤来形容。就这样,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地过去,虽夹杂着些活动,可仍是觉得是在昏昏度日。没有了高中老师的督促,没有了那份拼搏的冲劲儿,一个高考过后,是被累垮了还是枯萎了呢。再也不见那个每周都慷慨激昂地制定计划的自己,再也不见那个每晚都在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再也不见那个每次都在考试后屁颠屁颠跑老师办公室的脚步。渐渐地,我才发现,我把自己丢了。

来到大学,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周围环境所同化。你开始睡懒觉,开始喜欢没课就在宿舍,开始吃方便面或是习惯了叫外卖,开始足不出户能网购的一律网购……这该怎么形容呢?迷失自我?我不这样认为,以上的这些行为是放纵的另一种形式。可你是否知道,校园的草坪上、楼顶上始终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天蒙蒙亮时就已手捧英语书开始高声朗诵;他们喜欢将图书馆当成宿舍,有书的地方就有快乐;他们要么争取第一个冲进食堂,要么等人流过去再进入;他们有明确的理想,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懂得怎样获得。在一部分学生抱怨课听不懂的时候,他们已自学得差不多;在大家都享受周末的美好时光时,他们也许会不觉辛苦地做兼职。他们永远比别人看的更远,走的更远。

我不想评论这两种大学生活,只是想说,如果是我,我会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当你一个人漫步于美丽的大学校园,你是否会被那一种静谧所感动呢?坐在草坪上,微风拂过,你的心弦是否会有一丝轻微的颤动?站在湖边,望着一排

鸭子从容地游过,你的心中又会想些什么?我觉得,我们太幸福了。学习之余能这样感受自然,沐浴在自然的气息中,远方,有朋友、家人对你的思念与祝福,还缺少什么呢?

大学,是一个伸手便能触及梦想的地方。没有什么不敢想,没有什么不敢去做,有梦便去追,虚无也是一天,充实也是一天,何不让自己在年老时还能对子孙讲那丰富的大学生活呢?

那么,你想好你的大学要怎样过了吗?

2012年3月4日下午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