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知识的海洋。在好的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寒假里我就读了意大利人德·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爱的教育》主要讲的是意大利的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把他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系列故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告戒我们如何去感恩和爱。里面有父母写给他的劝戒、启发性的文字,有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精彩的励志故事……。在里面你可以体验到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等美好的精神。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女老师之死》。有一句写的非常好的话,说的是女老师临终前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泣血呼唤:“亲爱的老师,你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你的学生。现在你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亲爱的老师,再见了!我会永远珍藏你留给我的那些美好回忆!”。短短的文字,真切的表达出了师生之间的浓浓深情,让我看了眼泪都掉了下来。还有《爸爸的话:我的妈妈》和《妈妈的话:我的爸爸》讲的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苦口婆心,而且不被孩子理解的事,教育我们要行孝而知礼。我建议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特别是那些不尊敬师长和同学的学生们。我想只要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父母和老师那博大、真切、无私的大爱!'

我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是交往的桥梁。

世界上语言有很多,如英语,汉语,德语,韩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最广泛的是英语。每个国家的人平均都会两种语言以上的语言,所以语言对人类有这很重要的意义。

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在人类口中不知不觉的“变了味”。例如汉语,中国有泱泱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可是如果让每个民族说汉语,差不多会说出五十多种味道来,不光是民族,南北两方人民说出的话更是不一样了。

作为小学生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要说好普通话。可是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尝尝把“我”称之为“偶”,“同学”说为“童鞋”,“什么”变成了“虾米”,还有很多。尽管这只是一种流行语言,但是也是语言上的大错误。

“像”字用于图像,好像,相似等意义;“象”字用于形状,样子,可千万不要弄混了哦!

记得有一次,爬山回来想写一篇作文,想写上山时口渴了,有一个“老大娘”借了我水喝。写作文时却写成了“老太狼”借了我水喝。有时还会把“子”写成“了”,把“了”写成了“子”。

不管是我,还有些商店,饭店,旅店,服装店。。。。。都把成语中的字做了改变。商店买蚊香做广告时写成了“默默无蚊(闻)”服装店写的是“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旅店写的是“留恋往(连忘)返”。

在看一些大型晚会时,主持人也会说错字的读音,把“给(ji)予”读成“(geiyu)”的错误。那时真想让他们下台从一年级重新念书,还教育我们说好普通话,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写过错字,读错过字的发音,还是先从自己做起吧。

文字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密不可分为什么还要把文字读错,写错?绝不可以让错误误导人们,不要被错误蒙蔽双眼,可不要将错误发扬下去。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你,我,他,以及全世界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这其中的一分子。

凌河小学五年级:王文靖

我与语言文字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随之越来越充实,也同时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对传统的语言文字进行了一定影响,网络用语就是一大弊端。

网络用语越是语言文字的“变异版本”,源自于同音,同型字和网络信息的利用将传统的语言文字进行一定修改,久而久之,网络用语便成了让人越来越难懂的“火星文”。

网络用语在网络中节制使用,在现实中禁止使用便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用语的弊端。但如今许多成年人却不了解网络用语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如果任其在现实中使用,便会发生混淆,比如在交谈中与写作中穿插,不仅要受到老师的批评,还会影响本应根深蒂固的汉语根基。

我曾经就受过网络用语的影响,还无知地把网络游戏给扔到了作文当中,最后被请家长教育我不能过度沉迷网络,也正是经过了这次深刻的教训,即使我仍喜欢网络游戏,也再不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到现实中来了。

很久以前不仅是报纸还是杂志,电视上也出现过对网络用语的评论,网络用语虽然能简洁化汉语,加快网上聊天速度,但绝不可忘记经过千百年来演化而来的汉字,古人文化的精髓,不能让我们这些后辈给破坏了,许多带有利弊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共同的节制,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传统的语言文字需要我们共同保护,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即使眼前的霓虹灯在光彩绚丽,也不应忘记曾经给予我们光明的烛光。

在文字中堕落---我愿意

一个个文字犹如一涓涓细流,

然后汇聚成长篇或短论,在键盘的敲击下流涌出来,

呈现在荧屏里来自天南海北喜欢它们的陌路人,

于是这些人知道了:这 个 人 也 喜 欢 在 “创网”上 涂鸦。

我喜欢文字,

因此无论何时总是进行着文字浴,

管它阴云漫天,管它阳光灿烂。

只需一张纸,一只笔,把自己的思想理成层,整成段,琢磨成篇,在“创网” 上发表,等待,等待。

像农人耕田播种,铧犁往往复复,然后倾注许多和辛劳沾上边的词语。

但这些并不重要,因为文字跳跃的时候我已感到快乐;种子下地的时候农人 已预约到了幸福。

我喜欢文字,尽管应试教育的奴隶主说我已堕落。 此外,课桌上下不在拥挤着让人心烦意乱的习题作业。 或许于他者这有点不像话,但我喜欢这美妙的文字――跳动的音符。咦?桌兜怎么还没满?课桌上怎么还这么多空隙?好象心还不颇烦,反倒别有一番盎然情趣。好吧!再放上几本吧:《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羊脂球》、、、,还没满?再加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一本《古今汉语互译》、、、恩,差不多了。至于他人的“拯救”我会从容的回应他:拯救?笑话,我不需要,在文字中堕落――我愿意。

我的文字触动了谁?

写在前面:握笔的瞬间,我感觉到了几许生疏,笔杆苍凉,我似乎听到它挣扎的窸窣声。很久没有才思如喷泉般汹涌而上的感觉,这几天,我都在强迫自己寻回当初的自如、利索。

我一页页地翻看从前的文字,那些熟悉的墨迹,刻下了彼时的青涩。我没有像很多人一样羞于面对自己曾经稚嫩的文字,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个过程,一个珍贵且值得回味的过程。而我此刻在想,这些因急于成长而缺乏成熟的文字究竟触动了谁?

我久久地看着那些鲜艳明亮的“优+”,回想起当初捧着作文本那雀跃的心情,就像捧着一个梦,一个如琉璃般易碎的梦,小心翼翼地。然而,挥笔写下“优+”的老师能懂吗?字里行间藏着的不仅是文采,不仅是思路,即使我确实被这些形形色色的桎梏所束缚。那一笔一划是我临摹心灵的痕迹啊,是我述说给未来的故事啊,是我祭奠年华的乐谱啊。在应试教育中长大又投奔于应试教育的老师们,掺杂的太多的现实,也许无法透过社会这块巨大的屏障看穿我的文字,又也许他们仅能轻轻窥视,窥视那颗似曾相识的赤子之心。我的文字能触动您吗?我敬爱的老师。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才有了起色,在荣耀感的推磨下,我才试着削尖自己的笔锋,到了初中才终于造就了我那对比于周遭同学略胜一筹的文笔,才知道范文是这样炼成的。同学纷纷借阅我的作文,而我换来的却是一句句令我不知所措的评价。“太有深度了”,“看不懂”,“你想表达什么啊?”……起初,我还竭力地解释,我希望大家能懂,懂得那些渗透于作文纸的立体的感受。渐渐地,我对于这种问题只会付诸一句“我的心情”。是我的心坎太深不可测,还是我用心去写,却没有人会用心去读?那些所谓的深度,所谓的看不懂的文字,只是我从心中掏出的感受,那是深刻,而不是深度。那些在我脑中划下痕迹的点点滴滴,我还能轻描淡写吗?与我成长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的同龄人,由于太过浮躁的性格,似乎并不因与我的经历碰撞而产生共鸣,反而在强烈的撞击下各奔东西。我的文字能触动你吗?我亲爱的同学。

我必须说,以上说的并不是指所有人,令我欣慰的是,依旧有那么几个人愿意与我携手游走在情感的罅隙,阡陌小径亦如林荫大道。

我仍在思疑,我的文字触动了谁?

窗外阒然,空寂得听得见星星眨眼的声音。一篇篇,一遍遍,我的文字坠落一地,在我脑海里。杂乱无章的,翻天覆地的,是我的思绪,被那些文字揪紧的思绪。我终于听到了它们的呢喃,吟出了一首青春的诗,并不华丽,只是它太真实,跳跃于空气间,撼动着我的心灵。于神经处蹦起,于血液中融合,无尽地流淌,蔓延全身。我顿悟,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触动的,是我自己,一个生于开学际平凡个性张扬低调要强爱哭大方小气真实虚伪善良邪恶天使与魔鬼结合的真实个体。

秒针的嘀嗒声把我从沉思中抽离,我的怀想沦落得一片苍茫,可是我那因触动而于心潮漾开的涟漪,依旧一圈圈地扩散开去,无边无际。

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汉字是我国一门悠久的历史文化,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文字的出现给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语言在政治上,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政令畅通;在经济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消除方言隔阂,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繁荣;在文化上,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科技上,它直接促进了计算机、通讯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影响到其他一切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教育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错别字越来越多了,有的还是故意弄成这样。比如现在的人老是把“什么”说成“虾米”,把“同学”说成“童鞋”,把“我”说成“偶”……这些虽然是一些流行语,但是对哪些刚刚学认字的孩子是十分不良的。

对了,现在还十分流行错字呢!像那些街道上的商店招牌就是个例子,卖衣服的是“衣衣(依依)不舍”,卖蚊香的是“默默无蚊(闻)”,卖电动车的是“乐在骑(其)中”……这些看多了,连我也有时候也会写错。天哪,这还是中国汉字吗?

有一次,老师把我们交上去的作文分了下来,还把某位同学的作文拿来“展示”:今天,我到我外婆家了,外婆一贝(见)我来了,就兴致勃勃的(地)跑出来迎妾(接)我。还给我敖(熬)了鸡汤,我见了两眼放光,一口气把她(它)喝了下去,肚子快被掌(撑)破了。外婆它(她)人真好……瞧瞧这一段话里就有7个错别字。逗得我们哄堂大笑,那位“创作者”只好把头埋得更低了。

不仅仅在字上有错误,在语言上也有很大的错误。有一天,我在看新闻联播,听说里面的主持人都是经过多轮选拔才选出来的,可没想到里面的主持人也这样,把倒数(dào shǔ)说成了倒数(dǎo shù)。那时,我好想帮他改正错误啊!

我好想把那些乱用错别字和老写错别字的人抓出来,好好地教育他们一顿,跟他们所以说语言与文字的重要性,让他们改正错误,使中华更加美好。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去管那语言与文字,不过,总而言之,我希望大家能重视一下语言与文

中国的文字,我该拿什么来拯救你?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文字承载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我为是这样一个民族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把文字用于骂人,但是我文字出现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骂人,不然何来文明之说?我也不知道第一个用文字来骂人的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它却让文明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甚至有些人以“出口成脏”为荣,还乐此不彼地找人比试,哀哉!呜呼哀哉!这不是让我们发明文章的祖先蒙羞吗?为何文化越来越繁荣,人类的素质越来越高,说粗话的人却越来越多,有只增不减的趋势。即使在街上随便抓一个小孩,也都是“出口成脏”,中国的教育很悲哀,成天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来进行应试教育,如若真是素质教育,难道一个小学生的素质就该是这样吗?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难道把祖国交给这样的一些人我们就能放心吗?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都干了些什么,为啥都不会管一管,到底他们有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为我们国人的羞耻心感到悲哀!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地,我觉得文明用语也需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大多数的都是独生子女,哪一个在家里不是小公主,小皇帝?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然而说粗话对别人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真正影响大的是自身,这无疑是告诉别人你的素质是如何如何地低下,是自己给自己打耳光,如若我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我也绝对不会招收这样的员工,因为会毁掉一个公司的形象,同样,这也是在打父母的耳光,这涉及到一个家教问题,有教养的人言谈举止都会是文明的。当我们自认为离“野蛮人”那个称号相去甚远的时候,我们又做了多少“文明人”该做的事情?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小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四大名著的地位至今未被动摇,它的价值在于不仅仅迎合了读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小说又有多少本能站在那样的高度?更多的却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暴力、色情充斥着整篇小说。我不知道文化部都是用来干嘛的,难道国家供着养着的都是一群只吃饭不做事的人吗?难道这就是我们学习西方开放的结果?如若真是这样,我宁可选择不要开放,其实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保守不一定就代表了落后。我们的校长在台上讲得倒是冠冕堂皇,说什么要洁身自爱,不要偷尝禁果,甚至连短裤都不允许我们穿,可是图书馆却新进了一大批言情小说,听几个被叫去帮忙写书卡的同学说随便翻一本书,里面都是肉欲横流,我不知道校长该对此作何解释,难道还想把它冠上“性教育”的美名吗?这些可是实实在在腐蚀我们精神世界的物品啊。而文字充当着小说的载体,在此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时至今日,文字已不再象征着文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的文字,我该拿什么来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