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读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什么都有。读书让我们领悟了人世间的思想与认识:思想:在读书中,我们读的认真,就会感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就是书本里的人物,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读书,可以让我们去看世界,了解国内外的时,认识许多有名的人物。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懂得精读与略读,如果对于时间少,而需要读大量的书时,应该略读。精读应该把文章透彻的理解。有时应该把好的词、句、段画下来,做读书笔记。或背下好的,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最后,希望同学们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7个方面写好读书心得

7个方面写好读书心得读书心得读书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认真的思索,参考有关的资料,联系社会实际或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总会有一些见解、体会和心得,把这些体会或心得写下来,形成完整独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与批判。总之,读书心得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与上面介绍的各种形式相比,这是读书笔记中要求更高的一种笔记形式。写好读书心得,是理解原文内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写好读书心得,需要了解其写作规律,注意其写作方法。1.要认真阅读原文读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要先读后得,要有感而发。而“读”是“得”的前提,读者之“得”则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2.要介绍读物的概况读书心得是读后之得,因何而“得”应讲清楚。这就要求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介绍“读”的内容,就是概述读物的内容要点,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后,再引出自己根据以上内容的感想。这可以说是写读书心得较为固定的格式。3.必须观点鲜明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读书心得和原作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必须紧密相连;从观点上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赞成某个作品的观点,可以在读书心得中表示拥护、支持、称颂;如果不赞成它,则可以批评、论争、斥责、反对。无论褒或贬,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立场鲜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会使文章失去说服力和吸引力。在处理原作和感想的关系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观点不同时,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扩大、缩小或断章取义,随便歪曲;另一个是观点相同时,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读书心得变成原文内容的复述。4.要重点突出读书心得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着原文的主题与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谈感想、发议论,也可以围绕某一角度、某一侧面集中抒写感想;既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内容充分发挥,也可以就书中的内容与其他读物加以比较,写自己的认识。但无论怎样写,都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注意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5.要有真情实感俗话说,情真才词切。一篇好的读书心得,不但可以使读者看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情况,还可以使读者跟着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去寻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矫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无病呻吟,非但不能讨好,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分页:第[1] [2]页

我爱读书

我四岁大的时候,妈妈就常在睡觉前给我讲故事,我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那时我根本听不懂。 六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来了识字卡片,一个一个的教我,等我全会认了,又买了一些好看的图画书来读,起先妈妈读一遍,我跟着读一遍,后来,我就把所有图画书都读了,虽然不能全懂是什么意思,可我依然很开心。 二年级时,我学会了拼音,遇到不会认的字,看一下字上的拼音就能把它读出来,实在不懂意思,就用拼音,学会了许多不会读而且陌生的字,从此书呀、字典呀都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好朋友和好帮手。 现在我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可喜欢读书的习惯依然没有变,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我还不能达到那种境界,但是我从来不怕写作文,而且暗地里还有点喜欢,我总觉得写作文就好象是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讲讲自已编的故事,好好玩!记得一次作文课,语文教师要求我们写一篇难忘的事,我不知道哪儿来的灵感,一鼓作气就写完了,而且是第一个交卷,交上去以后才想起文章中许多句子都来源于《优秀作文选》中的好词好句,老师在班上读我的文章的时候,我在底下十分害羞,虽然结构、构思都是我想出来的,但那些好词好句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不由自主的蹦到脑子里来的,这时候我才明白厚积而薄发的道理,从此我更爱读书了。 要读书,就要好读书,读好书;就要到多彩的生活中去锻炼,不断的汲取营养,积蓄能量,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啊!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我爱读书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一位不说话的知识教师,书是一包拯救愚昧无知的药品,所以我爱读书。当我才两岁的时候就看着一些讲小故事的童话书。每一次睡觉前我都要交妈妈讲一些小故事给我听。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帮我买一些非常非常有趣儿味的故事书给我看。上学前班的时候妈妈总是把书里面的东西一个一个的读给我听。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又去书店里面帮我买一些非常好看的书给我看,让我学习和理解里面的道理,让我多学习累积一些好词佳句。现在,我已经成为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了满足我的求知欲,我现在已经在读一些非常精彩的文章了,比如: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和《男生日记》;高洪波写的《悠池里的移动城堡》积《孤独的小螃蟹》;还有J.K罗琳写的《哈利.波特》......每个星期我都要到村子里面的图书馆里去看一些精彩的书,我喜欢看书是因为书里面有一些幽默的故事,还能从书里学习到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现在,在我的学习生活中,书已经是我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了。我很喜欢读书!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四年级四班

→ 点击此处输入文章标题 为快乐而读书

高尔基说:“读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这好像就是鼓励人们去读书的的最伟大的借口。但这个借口真的行得通吗?我看未必。古往今来劝人读书的文章多了去了,可到如今,似乎也无甚效果。

宋真宗皇帝的劝学文是最搞笑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哪里是读书,无非是想把像砖头一样厚的典籍铺成一条能让自己平步青云,好可以在功利场春风得意的路罢了。

陈平原的演讲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里说到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的确有些可怕,在这样一个幌子下的读书,也实在是被逼迫的紧了一点,让人不寒而栗,谁还有心思去认真品读书的妙处呢?这篇演讲词里还引过一段黄山谷《与子飞子均子予书》里的话:“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段话好像是古往今来劝人读书的真理妙谛,以至于梁实秋在其散文《书》里引过一次,林语堂也在其《论读书》里引过一次。但据我看来,这也算不了真正的读书。有这种读书的心态是好的,但不可以有这种读书的目的。设若每个人读书都是为了让自己书气充盈,言而有味,文绉绉又辞采风流,这是在是太理想化了,先且不说能否实现,只是这读书的动机便已落了下乘。那么什么才是上乘呢?难道是培根《论读书》里说的那样:“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才是上乘的读书?非也!此举说到底跟黄山谷的话是一个道理:太目的化,太功利化,太没有兴趣化。

《论语》里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时代变了,我们不需要学“古之学者”,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德行而天天在砖头般厚的典籍里打转,也不需要学“今之学者”,勤读群书,考场求售,以搏功名。我们读书其实真正的是为了兴趣。你对哪本书有兴趣,你就会去读它,在读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快乐。这就够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是为了快乐而读书。有了这个目的,你便可以随心所欲,无忧无虑的畅游于书海,尽得其乐,而后乃归。在这一点上,李清照于她的丈夫赵明诚为我们做了榜样。他们俩即使穷得要靠典当衣服来买水果和碑文,但他们俩却还是会在典当归家后边削水果,边赏碑文。边品佳茗,边校经籍,沉溺其中,不改其乐。李清照在《金石传》后续里这样描写他们夫妻俩读书的快乐:“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做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只为心灵的快乐。

因此,你可以在一个春季温暖的午后,坐在躺椅上,或是夏季晴朗的夜空,靠在阳台旁,或是秋天潇潇的晚雨,傍窗而坐,亦或是冬天寒冷的雪夜,围炉而卧。你都可以在身旁堆上一大摞书,为了心灵的快乐而悠闲的品读。你可以先拿起一本诗词集,你看了一两首觉得没意思,于是你拿起一本小说,又觉得冗长无味,于是你又翻开一本散文集,嘿,有篇文章写的十分有趣,你聚精会神的读起来,读完后又觉得其它散文不怎么样了。于是你放下它,再把眼光扫到一本哲学著作或医术脉理或科学百科上,随便你翻,随便你看,不知不觉,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得到了满足的快乐。

为快乐而读书,哪本书让你感觉不到快乐就不要读,你总会找到适合你读的书,找到你独有的快乐。萧伯纳说有些英国人是终身不读莎士比亚的,林与堂也说,有些中国学生一离开学校就终身不再读书或读诗——这是失败的语文教育败坏了我们对美的胃口。所以当你不喜欢某本书时就不要强迫自己去读,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读书。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假日里,我坐在阳台边,呼吸着晨风,感受着那和煦的阳光,手里捧着心爱的课外书,品读着精彩动人、内容丰富的文章…...让我们做个爱读书的人吧!是呀,战国时期孟尝君的母亲说过:“读书是福,如鸟之有翼也。”我对这句话颇有感受。读书能使人充实、使人进步,使人智增百倍。生活如果没有书籍,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讲故事给我听。我从故事中也明白了许多道理。那时我就经常幻想长大后自己写的书能让全世界的人看到。爸爸告诉我要想写好书首先要会认字、读好书、勤读书。于是从那时起,读书、写书就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上幼儿园时,我就在努力的学拼音、学认字。我当时写的字向小蛇一样弯弯曲曲。而老师写的字是那么的苍劲有力,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多好看的字呀!于是我就更加认真的学习写字、认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不觉我写的字终于大有进步,还可以讲比较简短的故事给妈妈听了!老师还鼓励我:“嗯,不错,再接再厉哦!”此时,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9岁时,我已经可以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非卧龙先生诸葛亮莫属了,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帮助刘备打天下。有了他在,刘备才可以战无不胜。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博览群书。正是是因为对他的敬佩,才使我读书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我的语言,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每次考试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全归功于读书。只有不断积累课外知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加上不断地努力进取,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更多生命的延伸。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让我们到书的海洋中遨游吧!与书为伴,堪称快乐人生!-----合肥市琥珀小学四(4)班赵子玉

读书

读书正如冰心所说的:“我读书奉行九个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读有意义的书,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好的文字愉悦着我们的眼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好的书籍犹如人生导师,启迪着我们如何生活,怎样做人。现代社会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虽好,电视虽好,但始终没有手捧书、眼观字、心阅读的感觉温馨,因为读书是一种对话,一种飞翔。怎样读好书呢?读书的方法有许多,但关键是要做到快慢有度,读写结合。记得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些书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扩大视野,那我们就可以“泛读”,只需了解大概,不求“甚解”;有些书可以采用“专读法”,读文章时只注意某一方面,达到高效快读,有效记忆的目的;还有些书则要采用“精读法”,熟读精思,对阅读对象作分析、理解、鉴赏,这样读过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会读书,还要做到读写结合。在读书过程中,摘录好词佳句,把感兴趣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也可以把自己读书后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甚至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记录下来,过后再寻求解决的途径,从而使读书真正成为增长见识,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古代有凿壁借光的故事,讲的是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通过邻居家从洞中透过来的烛光读起书来,他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当时匡衡的要好的多,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每天都与书为友,每一天都亲近书籍!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精彩!复旦二附中初一(2)班

多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啊!只有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接触新的知识,我们才会真正的成长起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的背后都有那么一段苦读书的“剧情”。 多读书,多读有益的书,这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进步! 我爱读《十万个为什么》,因为这本书让我读懂了前所未有的课外知识。我爱读《名人的故事》因为这本书启迪了我的思维,我爱读...... 我认为不爱读书的人太“可怜”了,他们不但尝不到阅读书籍的快乐,更体会不到书籍带来的无穷的智慧。 有一次,班主任让我们写作文,写秋天来了,别的同学都写“秋天来了!稻谷丰收了,水果成熟了!” 我觉得那根本就是千篇一律!我不这样写:“秋姑娘穿着金黄色的衣裳来到了人间,她用衣袖挡住了火红的太阳,把稻谷染成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用手衬托出成熟的果子。秋天,使农民们的笑容格外灿烂!” 老师看完我的文章,满意的朝我点点头! 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并做为范文在班中朗读,我很高兴,这都是书籍为我带来的好处!

读书

做父母的都对儿女说过类似的话,概括成大意差不多就是:“现在啊,抓紧时间念书,等到我这个年龄后,就知道什么是先苦后甜了。”做儿女的也颇不容易,不管愿不愿意自小便被父母定下了这个铁目标,通往这目标的路只有一条,还很窄,并且走的人也很多。不过可以走一些路况很差的捷径,比如读奥数或学钢琴什么的。这种纯粹为读书而读书也不是21世纪所特有的。当年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便能合着一本经书背得滔滔不绝。古代姑娘其实也蛮可怜的她们学这些文艺细胞颇浓的东西完全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吗?还不是为了靠这些硬专业找个好婆家。不过这些硬专业不都是一些摆得上台面,垫不了桌子的东西,小刘姑娘最后不得不落得一个被恶婆婆逼赴黄泉的下场。放到现在,拍成部电视剧肯定有不错的收视率。读书是一个对自己充实与积累的过程而绝非是作为达到目标的工具或专线巴士。 朱熹在以前提到过读书的三到,前两到有点空,关键在于最后一到,心到。既读书在为心而读。所谓用心在读说在嘴上有点抽象,不妨举一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对一个现象很费解,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在键盘上敲出的那些网络小说为什么总能把人迷得去下载成电子书放在手机或MP4里面看个不停。后来看了几部发现:也就是这些小说通常都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所构筑的,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很快将心融入其中。当你如饥似渴地读这些小说时候便做到心到了,所谓你在为你自己的需要而读,为心而读。当然在平时读教科书的时候会发觉很难将心融入,主观原因是教材根本不对你的胃口,也就是需要。客观便是你很难将心融入这些大修大改后大师手中精炼的文字中。其实读书真的像读那些网络小说那样的话也用不着朱熹提出心到的观点。可悲的是这个耳熟能详的观点真正将其运用或运用在别人身上的并不多。当年苏秦犯不着在读不进书的情况下用椎刺自己的大腿,即使到现在很多运动员还不是为读那些不为心而读的书去上海师范报了名,不顾已紧得不能在紧的训练而为去拿张毕业证。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急于求成好比吃激素,长脂肪而不长下面的肉。回想那些上世纪的著名作家作文是经常勉励自己的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需熬五更寒。”时,时间流逝而我全心投入的景象。当年李清照每欲作词便会在雨雪天戴着斗笠,披上蓑衣,循城远眺数日以寻佳句,那种为一个句好词,一个好字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种信念成为一时美谈。欧阳修则有将草稿纸贴在墙上,边读边改,改罢再读,直到一字不可再改的癖好。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对待写作的精神使得他流传于后世的作品中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斟韵。当然这些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的人并不多。就拿现在那些网络写手来说,仅因一部小说而出名后于是开始在博客里面进行每天的创作来赚取代理网站的雇佣费。他们读书纯粹为写作而读,直接忽略了积累过程以至于最后文章中漏洞百出,迫不得已只好在以后的小说中虚构出一个时代,一个世界观来掩盖自己肚中的半瓶墨水。不知他们会不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莫非经过不知难”的感叹在他们写那些科幻小说时。就拿当过一段时间中国首富作家的郭敬明(好像现在也是?)可是人家大部分钱还不是靠做生意赚来的,哪有靠流水文学创作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所得来的。 翻开论语可以看到孔子说过:“学不如及,犹恐矢之。”这是他老人家的话,我们领悟其内涵就可以了放在自己身上未必行得通,试问有哪一个学生期待过上课铃而恨下课铃的?其实读书读的应该是自己想要或感兴趣的。我很欣赏现在我们课程中的一门研究探索课,在该课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拟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加以研究。读书与兴趣应为一个共存的关系。去年S H E的SELINA在明星与演艺学业之间两头来回奔波最后还不是捧了一个毕业证书。王维为诗学画,为画学诗也让他的名字落个名垂青史。 回想当年,倒也羡慕那些文革后出现,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独树一帜发现的大师们。没怎么上学纯靠自己的兴趣,自学自乐倒也让自己名字或多或少编写到我们那些要背的教科书中。

读书

经过最近的这次调查,我有了一些想法:我觉得同学们不能只专注于一种课外读物,科普类的追求者很少,喜欢看杂志的也不多。虽然我们班每学期订杂志量在年级都能名列前茅,但是有些同学光订杂志却不看,这没有任何意义。班里有些同学特别喜欢漫画,有时候上学还带。其实,看漫画不是不行,但是不能痴迷于漫画,没事的时候随便翻翻就行。所以,那些只忠于文学的同学可以没事去看看科普书或漫画,而那些喜欢漫画的同学可以多买些文学读物来看。多多变换自己的读书爱好也扩充了自己的知识。

这几年的成长,读书成了大家共同的爱好,几乎没有一个人一天只读半小时的书了,大部分都是一至两个小时,有些“小书虫”甚至保持一天三小时左右的读书时间。我觉得,我们这个年龄最好都保持在一至两小时的时间段读书,如果一天的读书量太大,很可能会导致读完后一会儿就忘,没有精力去消化那么多知识。如果是看一至两小时的书,我们就可以空出些时间,搜索资料了。

建立了校讯通博客之后,同学们都喜欢没事往上面发文章,读书笔记也就越写越多了。同学们都会在读完书后写读书笔记,这是个好习惯。但是,却没有多少会在读完书后作批注画圈圈的,这是读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有了批注,写起读书笔记来也方便。不要求连作者的资料都要顾及到,但是至少那些多音字或者生词要处理一下。比较有心的同学还会专门准备一个本几下书上的好词好句,以便以后写文章时引用。

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书籍就会成为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