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 伯伯家有一只小画眉鸟,三个星期大,羽毛还没长好,稀稀疏疏的,由于离开妈妈太早,还不会自己找虫子吃,喂它鸟食它又咽不下,于是伯伯、伯母就每天早上起来去小区的青草地里捉5条虫子给它吃。伯伯把小画眉鸟放在我手上,小画眉鸟在我手心里跳着,发出小小的叽叽喳喳的声音,仿佛在寻找它的妈妈呢!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伯伯家。 2007年9月16日 在前几天里我一直都惦记着小鸟,今天我又来到伯伯家看见小鸟长大了不少,羽毛也丰满了许多,它会自己洗澡了:啄一点水,嘴巴碰碰羽毛让羽毛湿润,再啄一点水,嘴巴碰碰羽毛让羽毛彻底湿透,再甩甩干,重复几遍就洗好了。它还是没忘记我,跟我很好。好奇地用手指碰了碰它的嘴,它张开嘴轻轻把我的手指咬在嘴里,再放开;有时还轻轻地啄啄我的手呢!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2007年9月23日 我把一只虫隔着笼子扔给它,只见它歪着头,仔细看动静觉得喂食人没有恶意的时候,一下子就伸长脖子一下子叼起,捕到食物以后立刻缩回脖子,站在木杠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它的脖子一伸一缩不到一秒钟,就吃进去了,多么灵巧啊! 等到吃饱了,喝足了,它就会在笼子里跳起舞来,一会儿跳到笼板上,一会儿飞到架子上,有时候还用欢快的鸣叫为自己伴奏,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别以为它只是个贪吃的家伙,如果你到伯伯家做客,就会亲身感受到它的热情好客。它会向每一个人表达问候“啾咕,啾咕”。真可爱! 2007年9月30日 它渐渐长的像其他的成年画眉鸟了,它变成了一只浅褐色的小鸟,它那桔红色的小嘴又尖又硬;它那水灵灵的黑眼珠后面有一条又白又粗的眉毛,眼睛周围的一圈白色的细绒毛向后延伸,我想这就是它名字的来由吧。它那美丽光滑的翅膀金光闪烁,光洁的羽毛好像搽过油似的,自然地舒展着。尾羽又宽又长特别有精神。它挺起胸脯犹如得胜的将军,不可一世。 这只可爱的画眉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快乐,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它。

山楂树之恋的追忆

还是想要写点什么来给我缤纷的生活。

昨日还对中秋节万般的盼望,如今已在八月十八日对中秋节百般的留恋,不愿这过去的往事被记忆遗忘。中秋节那天和姥姥姥爷一起过得很快乐。晚上一起看了《山楂树》,感觉自然是好的不得了,毕竟这部电影我自从看了宣传之后就急不可耐的拭目以待,所以便带着一种期盼和愉快的心情投身电影里。

和姥姥姥爷在一起理所当然的有种撒娇顽皮的冲动,我无意装出一种稚气向我亲爱的他们表现,仿佛实现了一种莫大的幸福,这种至亲的亲情在我和姥姥姥爷之间永远存在着,从未也永远不会分离。

我爱你们!

从家出来去电影院的一路上我都兴奋的跑着,宛如一个无邪可稚的孩子,只知道一个劲的向前跑,也只是懵懂的知道梦想在前面,需要自己不断的追逐才能够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在那晚,跑起来的喜悦和激动溢于言表。

进了放映厅,过于激动地情绪才适时的克制住,不太大的厅子里很快坐了很多慕名前来观看的人,我们大概是怀着同种早已闻其名所以渴盼的心情聚到一起的。

记得某天晚上,我看了电视上的《山楂树》首映发布会,老毕和经纬是主持,发布会弄得有声有色,演员和导演都出席了,直到李雪健和奚美娟老师一同登台表演的那首《山楂树》诗歌朗诵时,我被深深的吸引,一字一句直入心底,又因过于突兀而猛地从心口窜出,我的眼泪随着诗意真情的语句缓缓淌出,真的,那么神圣的爱情我第一次有了耳闻,也仅仅是一部虚构的影片。神圣的爱。

到得较早,等了十几分钟之后电影很准时的开始了预告。

很巧,他们就相遇、相识了,自然而然的,找不到一点造作的痕迹。静秋是一个年少烂漫的小姑娘,在遇到三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他对她的爱让她成长了很多,很多。

电影里极度渲染了男主角的热情大方以及后来对女孩产生的无怨无悔的爱意,他的笑容大气、阳光,好像能够包容一切的不顺和烦忧,于是在对女孩有了感觉之后每每都会向她袒露他最真挚美好的笑容,一个是开朗大方洋溢着阳光的男孩子。女主角有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清雅名字,静秋。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家里父母都被打入左派,她下面还有一弟一妹等着受尽折磨的母亲抚育,家庭状况堪忧,十分令她悲哀。更由于她的性格里也天生潜藏着

孤僻和内向的特点,所以她真心的笑是在遇到爱情以后才偶尔会见到的。

很多的事情没有来由和结束,很多的道理没有根据和例证,很多的人儿有缘无缘的,擦肩而过了。

这部电影最使我们感动的莫过属三对静秋的无止的爱了。

那种在不经意间遇到之后产生的爱情令我有些费解,我想爱情的溪流很少会从这里发源,的确是将一见钟情完整的讲述了出来。时间定格在四十年代,那时儿女情长是不被人们所提倡、重视的,观念相对开放的小伙子毫不保留的把他对女孩的爱交予了她,而她,是位因众多因素使得比较守旧封建的乖巧女孩,两者相遇犹如水火相遇,也许结局亦如水火般的不相容。

那么多在一起的经历,我流过泪,情节零零碎碎,纷纷扬扬,不停的飞入我的眼睛和大脑,被感动的唏哩哗啦。那些核桃、冰糖、山楂果和运动服里铭记着所有,所有他来得及来不及要她保管好的爱情。相处已是很久了,他们总算一起笑过。

美好的事物总像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样最终被无情残酷的现实撕破。正当我要为他们来之不易的爱情拍手鼓励时,不幸的事情出场了,三换上了白血病。电影里的情节将我们带入又一个低潮,一直压抑的气氛猛然又陷入不安的沉静之中,我静静的聆听着每一句对白,一句句都无意识的伤感,如言别般不堪。

最后,静秋几经周折终于赶到三的身边,他在为了见她最后一面而垂死挣扎,几近僵硬的暗黑色的躯体缠满了白色绷带,眼眸依旧是那般的深邃,泪水始终没有留下来,里面不远处埋藏着一座为她而建的爱的宝藏,她终于真正的理解了,终于明白了珍惜的含义。她肆意的泪水和哭泣的脸庞也许被他无力睁大的眼睛看到了,很是心疼却无法制止,他转过了头,望向天花板,她的目光紧紧跟随,一张傻气的合照端正的挂在他头上方目力所及的地方。世界失去了声音,她哭泣的神情永远刻在了他的脑海成为了挥之不去的牵挂。 他不得不离开了,泪水一直在淌落,淌落。

……泪水再次朦胧了我的双眼。

绿茵回忆

一. 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在秋天里不停地忧伤,我不要。总觉得秋日特有的阳光里闻得出慵懒的味道,暖暖的,一点不凄凉,跟泥土一样美好。 坐在教室里阳光最好的地方,呆呆地看着前排女孩黑色的碎发被阳光涂成亮亮的茶色,心情突然就很好。把手里怎么也弄不懂的物理题堆到一边,机械地盯着老师一开一合的嘴,忍不住地想,现在的一高,在举行他们的足球赛吧?二. 真的是很喜欢足球这个东西。 很小的时候,不明白爸爸总是半夜爬起来看一场球赛有什么意义,然而不知不觉中就渐渐地被同化了。再大一点,像很多不懂事的小女生一样为了追风少年欧文开始真正注意到这种叫足球的运动。记得那时侯的自己几乎是个足球盲。却还为自己没有更俗地喜欢小贝而窃喜不已。 在那种干净明澈又傻得冒泡的年纪,我并没有注意到足球已经一点点地植入还幼稚的心。没想过自己会真的那么热爱这项运动,也没想过当年无所不能会表演很神奇的马赛回旋的齐达内会在一个轮回后撞上马特拉齐。 真正明确自己对足球的态度是在上初中之后,曾经跟一个球踢的不错的也很懂足球的家伙同桌,很有意思的一个男生。他喜欢巴萨,自然对于我支持皇马的态度极为不满,总嘲笑我头发不算长见识却也那么短。经常在巴塞罗那赢球后拿着体坛周报冲进班里不停炫耀,而每每在皇马弄个三分回来时对当天的报纸表示无视。 流云一样的日子里,我们为那些微不足道争论不休,像吃路边摊一样,最廉价的幸福。 我很怀念那种亲切的时光,其实他一直都不知道,我很早就已经在心里悄悄肯定了巴萨的实力。我没有刻意去强调,他也是。可能德科、埃托奥跟古蒂、劳尔他们谁强不是重点,中心思想是,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快乐。 不过那种快乐,是在很久以后才慢慢发现的。三. 回到足球上来,曾经觉得皇马就是心中最完美的球队了,那么流畅的短传配合,那么华丽惊艳的攻势足球,劳尔、菲戈、齐达内、、卡西利亚斯、罗纳尔多、卡洛斯,五个足以傲视足坛的名字组成的银河战舰令人心驰神往。我喜欢那样的皇马,有明星,也有本土球员,还有一个温和而聪明的教练博斯克,当然,还有永远都不灭的斗牛士精神和皇马特有的浪漫气息。为了这支令人心仪的队伍,小学毕业那年,我不顾一切地跑去北京,想要感觉一次那种伯纳乌才洋溢的幸福——一次就好。不知道是否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在那以后,皇马就开始不断偏离我心中的完美。陆续引进了正在颠峰的小贝、欧文、巴普蒂斯塔还有最近的卡纳瓦罗,如诅咒一般,这些巨星在伯纳乌行同梦游,状态骤降,又不断伤害自己培养起来或忠心耿耿的战将们。看着小贝远走美国进入事业最低谷,欧文离开利物浦便霉运不断,巴普蒂斯塔被冷酷地送到酋长体育场,卡纳瓦罗加盟至今表现奇糟,还有那些我曾那么痴迷的马克莱莱、莫伦特斯一去不复返,总感到一阵阵心寒,当年温情的梦幻皇马已变成冷冰冰、散发出铜臭的商业战舰,也再也没有足够的信心称霸西甲。而同桌很不屑地说皇马是匹“死马”时,我也没了把它当成活马医的热情。 也许皇马的改变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而我心中的纯白地带也随之永不重回。四. 初中的班上也组织了一支队伍,集合了班里足球的精英,其实也差不多就是男生中风云人物的汇聚。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地上的残雪都还没有化掉,男生们跟六班下了战书,我拉了好朋友阿珂还有一堆人咚咚咚地冲到工大看他们比赛。 忘掉了那次的比分,忘掉了那些进球的瞬间,却一直记得他们努力的样子,整场比赛没什么战术也几乎看不出阵形,但是比赛时看着那些家伙自始至终都紧绷的表情和赢球后狂喜的快乐,没来由的就被触动了,足球带来的另一种享受头一次那么真切地被我感受到。 很多时候技术的

泪尽未尽

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女孩跑了出来,跑到这块小小的竹林边。这儿,大概是学校里最隐蔽的角落吧。

正是午后时分,天气晴好,阳光像利剑,生硬地拨开竹叶,投下一块一块强烈的光影。

女孩面墙席地而坐,把脸埋在双膝上,用发冷的双手抱住双臂。她周身冰冷,唯有双眼干涩而且燥热。刚刚抬起头,双眼便被日光猛得刺了一下,疼。

疼。女孩一向对疼痛很敏感,一些细微的疼痛会让她泪水涟涟。而现在,女孩只能痛苦地皱皱眉头,又把头埋下。双眼火燎火燎的,干燥得似乎要胀出来。

可,女孩没有流泪,依旧没有眼泪。

女孩突然得就不会流泪了。刚刚参加了话剧比赛的复赛,女孩是主演,在剧中有个要哭的戏份。以往排练时,女孩总会动情地流下泪水,引得观众一片唏嘘,可就在刚刚,在刚刚的复赛上,女孩竟忽然地没有了泪水,话剧顿时失去了感人的效果,比平时的排练差劲得多。这可是复赛,代表学校的啊。

女孩想想就难受极了,她自己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约约地担心。

女孩的担心不是无来由的。女孩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外向型女孩,有很多朋友。她只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平凡女孩,没有朋友,生活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照理说,演话剧这样的活动,好像和女孩没有一点关系,可话剧的编辑偏偏就选中了女孩,并且是主角。

选女孩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角是个孤癖的女生,这和女孩的性格很像。而且女孩的心理脆弱,易动情,这点很像主角。

其实,在编剧小乙心里,还有一个原因,使她有些武断地把女孩选作了主角。

在彩排的时候,女孩和很多同学有了接触,开始成为朋友。比如说被称为“才女”的编剧小乙,幽默天真的阿珂,都善良友好,对女孩很真诚。女孩的哭戏演得真好,动情,也让大家对她生出了几分敬意。

女孩每次流泪,心中总会跟着渗出几丝怪异的感情。有点自豪,有点踏实,有点安宁。也许在潜意识里,女孩认为,是泪水间接地为她创造了友谊吧。现在,没有泪了,友谊呢?

女孩坐在地上,坐在竹林边,坐在强悍的阳光下,听自己的恐惧与失落串连,结成同盟,打倒自己的坚强。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忽然地就不会流泪了呢?她很想问问谁,看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难题。可是,她能向谁诉说呢?也许现在,小乙、阿珂还有其他人,都在埋怨自己吧。

女孩随便揪下一片竹叶,那纤细的竹子便扑簌蔌地摇晃,斑驳的光影也随着扑簌,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竹叶不很平整,有一道道纹路。女孩顺着纹路一点点撕开竹叶,安静地发泄情绪。

朝儿,你在这儿。

女孩猛的回头,是小乙。朝儿……她反复在心里掂量这个名字。这是女孩剧中角色的名字,但小乙总是这样称呼女孩,连平时见面也是这样。女孩的真实名字几乎已经没人叫了,大家都“朝儿朝儿”地喊她。听到这个名字,女孩心底会重重叠叠地现出些凄凉;如果不是演了话剧,原来大家都不会记住自己呀。

朝儿,你没事吧。小乙关切地在一旁坐好。朝儿你不要自责,我们不怪你的……

小乙的话像玉做的钉子,一下一下扎在女孩心上,因为细致,所以,格外的疼。

女孩坐不住了,她的心里鼓动了一团火气,似乎即将喷涌出来。她迅速地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开了。

小乙的声音戛然而止。

太阳在头顶强烈地照着。

女孩跑回了教室,这是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正是活动课,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十来个人,有斜倚着桌子看漫画的,有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有认真刻苦地做作业的。女孩呆坐着,她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中间隔着一层真空,看不到,却也捅不破。

小乙站在教室的后门,定定地看着女孩,她很想走上前去,对女孩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过去。

女孩低头想找本书,却看到什么东西从课桌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她捡起一看,是一团废纸包裹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女孩会心一笑:阿珂最爱吃棒棒糖了。她在手里把玩着这枚棒棒糖,舍不得吃下去。

小乙看得一清二楚。她想:朝儿的心里,其实是柔软的呵。

女孩每天都会在抽洞里发现一枚阿尔卑斯,这成了一个习惯,温暖的习惯。一枚小小的阿尔卑斯,微酸却甜的味道,成为女孩味蕾上美丽的回忆,也是,心里的别样依托。

倏忽就到了春天,就到了春游的日子。春游是要分小组的。去年的春游,女孩就没有去,今年,她真不知道怎

忧伤体?请理智看待!

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一个人的忧伤是心情,两个人的忧伤是感染,很多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忧伤就应该称其为问题了——忧伤无错,错的是一种时代风貌。忧伤的来源,大概是一个群体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吧。

细看“忧伤体作文”,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华丽的词藻、空虚的美感、抽象的逻辑,还有最重要的,无来由的忧伤。凄美的东西往往能给人更大的心灵冲击——古往今来悲剧比喜剧更受人追捧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于是,在这种披上了艺术外衣的凄美语言诱惑下,青少年们往往为之所动:再加上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难以彻底解决的忧郁或烦恼,而这种烦忧又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忧伤体”产生共鸣,由此心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之感。这些因素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记诵、抄录,然后是模仿——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思考。而且“忧伤体作文”的产生和盛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原因,绝不限于以上两点。

面对社会上一片对“忧伤体作文”进行口诛笔伐的浪潮,我却认为“堵不如疏”。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分析它的产生原因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对策——还是说,对忧伤体作文的讨论,仅限于互相对立的唇舌大战吗?

关于“忧伤体作文”,往小处说,它不过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不能把当代所有青少年一概而论:对于真正有辨别力、内心充实、认识深刻的人来说,他们总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会被忧伤迷惑。所以,批评是必需的,但大可不必把问题夸大化,甚至认为全体青少年都萎靡不振、难以挽救。往大处说,或许这种现象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插曲,毕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具有世界眼光和美好梦想的中学生们很可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情绪低落、心声彷徨。然而,精神颓废、基调灰暗的文艺风格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出现,难道只是中国的问题吗?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思想独立而又容易迷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不顺扩大为难以排遣的忧郁,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心灵会愈加坚强。从“忧伤体”来说,它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艺风格,并且为很多人所欣赏。“忧伤体”也是没有错的,不过把这种风格带入作文中就实在不妥了。对于那些些忧伤体作文的人,他们怕是被负面情绪和错误思想腐蚀很深了吧!

这样分析“忧伤体作文”,看起来它似乎是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它又确实是种不良现象。忧伤作文”的出现,主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我也想请同学们认清“忧伤体作文”的不合理,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毕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写作风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这飞扬的青春的不是吗?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一所中学向美国学生做演讲时,呼吁美国青少年要胸怀大志,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学生:“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这为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不仅是同班、同校的学生在同自己竞争,整个世界都在同自己竞争,而自己的思想态度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每个中国青少年都沉浸于“忧伤”中不可自拔,何来中国的腾飞?何来“大国崛起”?!

“忧伤体作文”反映的不仅是一种文章风格,也不仅是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导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如果这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颓废情绪继续发展蔓延,势必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即使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的担忧与责问中,我们依然要看到,更多的中学生是思想积极向上、为人真诚善良、做事勇于担当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早已引起社会的瞩目——在奥运、亚运进行时,他们为国家呐喊助威;在汶川、玉树、盈江以及日本地震后,他们为逝者祈福,为灾区捐款;在“李刚门“强拆迁”等社会事件中,他们飞扬文字,表达睿智的见解;在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泄漏等重大事件中,他们密切关注,认真思索……许多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情相加,却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阳光自信、关注社会的健康形象。还有,每年喧动一时的高考

转角遇见时光机

“嗨!体育成绩又得了个不及格,可真是倒霉透顶了!”我边走边抱怨,一转弯我遇到了时光机。

“这是什么东西?”只见地上放着一个半透明的收音机状的东西,我拿起来一动就被吸了进去,出来时我发现街道上都是一些黄头发的老外,用眼睛一搜索,“内山书店”四个字映入眼帘,我大喜,见鲁迅先生是我的一个梦想,我急奔进去,只听有两人正在用日语谈话,其中一人穿中山服,头发倔强的竖立着,面色发黄,手拿烟管。“啊,鲁迅先生!”我惊诧得轻轻叫了起来。他平淡而沉稳有力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小朋友,你买书吗?”我激动得有些发抖,“是的是的。”我快速回答着。走近书架,拿下那本印着八分体字封面的书——《铁流》,我特意回头望了一眼鲁迅先生。他轻轻点点头,投出赞许的目光。如何让他知道我来自70年后呢?我思考了一会儿,未打开书便故作大声地背诵起来:“铁流啊,你向前奔流吧,血的海洋也阻止不了你的前行!”背完后,我紧张极了。这时,一双温暖的大手拍着我的肩,那个沉稳的声音又想了起来:“小兄弟,我们到屋里谈。”

鲁迅把我带进了书店后面的一间小屋子,屋子里只有两把椅子。这应该是鲁迅先生结识和隐蔽进步人士的地方吧!鲁迅先生和我面对面坐下了,我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来由。他听了,用高兴而又充满好奇的眼光看着我。鲁迅先生很急切的问我七十多年后的事,我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七十多年的变化用沧海桑田也无法形容啊!我只得将一些事情简化了说,结果鲁迅先生刨根问底,慢慢地将大事一件件地说出。只见鲁迅先生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时一脸悲哀,时而满脸兴奋,不时插上一两句话,最后还长叹一声道:“民国时期屠杀的是人的肉体,而‘文化大革命’残害的是人的灵魂啊!”我点点头。当我把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告诉他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说到杭州湾跨海大桥,他很有兴致地让我画下来,而当我讲到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时,鲁迅先生夹烟的手抖着,眼里含着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面对着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战士,我不禁讲起了美国的霸道主义行径,讲起了改革开放的阻力和困惑。鲁迅先生郑重地说:“你们走的道路是光辉的,要走下去!改革也是一场触及各阶级利益和灵魂的革命,要分辨真正的革命者,相信只要发动广大群众,斩除帝国主义的根源,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能打败帝国主义。改革的路漫长而曲折,要做韧性的战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对帝国主义的最好反击!”

尽管时近黄昏,但我和鲁迅先生谈得还是很尽兴,尤是鲁迅先生,丝毫没有停的意思。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群巡警扰乱了我和鲁迅先生的交谈,鲁迅先生忙立起,说:“你快回去!”“你跟我一起走吧!”我说。“不,我还要坚持斗争,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记住,路是人走出来的!”说完,便往外走去。

我自言自语:回去吧!耳边传来一阵风声,我又回到了2010年。

……

就如做梦一样,如同做梦一样,脑中多了一些记忆,手表却一点也没有走过。回头看看,那半透明的时光机却不见了。鲁迅。我默默地念着这个名字,想起了刚才的一幕幕。鲁迅,还在斗争着……

回到家,我也开始了奋斗,为自己,为祖国,也为了鲁迅先生。

天,有没彼岸

很多年,一直在这里看天空,我想知道天到底有没有彼岸。 记忆中,老人们说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会相隔很远,甚至,你最思念的人,就在天的彼岸看着你。 云卷云舒,世界沧海桑田。 草原上,狮子在追逐着它的猎物,被追逐的羚羊惊声尖叫,远处似血残阳平添了一分悲凉。 我一直对她说故地的传说。 她一直微笑着听,从来不说话的,因为……她是个哑巴。 她只会用手中的石刀在地上画出一片图画,表达她想说的一切。 我很喜欢你说的故事,你真的想不起来你的名字了吗? 恩。 哦,那……我叫你盘古可以么?没有名字很难过的。 恩,好。 盘古,我记得他是你故地的开辟者吧? 对。 我梦见你是这个世界的开辟者,是真的么? 恩,算吧。 哈,这个名字真适合你啊。 恩。 没有来由的,我突然想起了发现她的那一天。 是一个黑夜,天上一个很大的白色圆球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我躺在山上看这满天空的黑色,想着破碎的从前。忽而,一条银线像一条突如其来的伤痕一般出现。 是什么呢?我总是有点好奇,更多的是希望与期待。 跑过去。 在跑的过程中,我才想起我的这么些日子一直都是在奔跑的,从一开始就是。 到了,一棵植物粗壮的枝干已成空心,里面有一个圆圆的球。 我费劲地把那个球抱了出来,在白硬的表面敲了一下。 咔咧!一条条裂纹散开,吓我一跳。 圆球碎了,碎的非常彻底。 里面是一个小孩,很小很小,只有我的一个拳头大。 她睁开眼睛,看着我,小嘴咧开,对着我笑了起来,小手对我抓来,我一将把她抱起来,感觉到她的小手紧紧的抓住了我的肩膀。 我决定养她,因为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孤单。 狂奔,继续狂奔。 无边无际的黑色始终围绕在身边,驱散不去的黑色,带来的更多的是恐惧。 同伴呢?为什么没有他们的身影? 这个世界里没有丝毫同伴的气息,我竟然没有多少关于他们的记忆,只知道要找到他们,必须,因为他们是我存在的意义。 绊倒了,脚下是个很硬的东西,拽出来一摸,异常熟悉的感觉,是谁呢? 实在记不起来,却感觉非常熟悉。 谁呢?是谁呢?我只知道这是同伴做出来的一把斧头。既然这样……那……他们有可能在这里! 我拿起斧头,重新站起来,向前奔跑,大声呼喊着,没有回应,空空的世界吸收了一切。 跑着跑着,我累了,跌坐在地上,整个世界只有我的气喘声音。我绝望地把斧头一挥,不留神,一线光,那不是斧头的轨迹,而是空间的裂缝! 再砍一次,裂缝更大了,一点一点,裂口的边缘向周围扩散,白色的一切,淹没了所有的黑色。 依旧没有我希望的身影。 多少次从梦里醒来,总有点失落。 还是漫天星光呢,这天,很是好看,像她的眼睛。 还睡一下吧,明天天亮后还要带她去找地方居住呢! 回头看了看她,安静祥和的微笑在她脸上挂着,是那么的好看,却又那么熟悉,也许是错觉吧! 恩,睡了。 盘古,你知道么? 恩?什么? 你……你的真名……叫伏羲…… 伏羲……好遥远的名字…… 不,不遥远,伏羲就是你啊,盘古。 那……你为什么知道呢? 因为……我是女娲…… 又是这样一个零碎的记忆,零零碎碎的断片在脑海里纷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块挣不开,扯不脱的网。 记忆里的人影憧憧,明明形体是那么鲜明却始终想不起相貌。 轰!天上传来一种轰鸣。 抬头看,原本蓝得可以透出灵魂的天,这个时候却成了乌黑。 不对,天不是平时的天,它在下降,一直下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速度。 来不及了! 后面是一座很高的山,天,已经把那山压的变形,以至于不停地崩毁成细小的碎块。 难道,这个世界也还是要失去?我突然冒出这个念头。 不行,我还没有彻底把这里找一遍!我还要找到我的伙伴! 只有这样了,顶!把天顶上去! 远了,远了,她距离我越来越远,不是我们相隔了多远,而是我现在太高——天有多高我必须有多高。 她在喊叫,我却听不清。我弯腰下去,想听她的声音。 暮地,天碎了,我瞪着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所措。 她飞起来了,说:“笨蛋,顶啊!我来补!” 恩?还会有谁会叫我笨蛋?只有一个人啊!只有她…… “你呀,还是那么木讷,快,伏羲,顶住,我去弄石头。” 伏羲?她叫我伏羲?那……她是女娲? “哎呀!这么多漏洞了啊,笨蛋伏羲,我补我补。” “女娲……” “哎?想起我是谁啦?” “恩……” “好啦!补了这个破天再聊。” “女娲……” “知道你想说什么,放心,同伴都在这里,不过,要等很久很久以后有了形体寄托才可以在一起。来,我们做几个人看看,用泥巴做,来吧!” “你……不是她吗?” “对,我是她,她是我,我一直都在,只不过……我那个时候不想醒来嘛……” “……” 希望这恒久的期盼,不要错落成悲情过往。 天空,见证着我们的等待,不管过去多少年,只要这个世界在,我们的希望永不断绝! 等到那一天,大家都能站在这里,看朝阳从天地间出现。

风云绰号班

咱们班上人不多,但绰号却不少,男生有什么“黄瓜”、“ 海蜇”、“ 黄昏” ,女生有什么“雀鸟”、“ 朱元璋”、“ 大雯”……数不胜数,当然也少不了我的啦! “黄瓜”真名叫黄旭涛,或许是因为他姓黄,人又长,才叫黄瓜吧!“海蜇”其实是吴哲,至于绰号由来嘛,还真忘了。最有意思的要属“黄昏”了,“黄昏”听起来还蛮接近原名的,老师爱叫他“辉煌”,其实他的真名就是——黄辉。 我们女生的绰号也不比男生差啊!“雀鸟”刘甜这名可是她前任同桌“烤卤猪”的杰作哦。“朱元璋”真名叫朱源源,好好的一个淑女名硬是被改成了猛男名,真是命苦啊!“大雯”的来由就简单了,因为名字里有个“雯”字,所以同学们都叫她“大雯”,其实她的原名可好听了,听,有人在喊了:“林静雯,借橡皮用一下。” 说了这么多,我的绰号也该出世了。“洪哥”、“ 洪姐”、“ 黑妞”、“ 黑炭”都是我。有时候我真郁闷,我不就是比一般女生稍微“活泼”了一点、黑了一点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包青天不也很黑嘛,还不是名垂青史?不过还得谢谢你们,没给我取“洪颜祸水”、“黑中极品”,要不我真得找根面条上吊算了。 嘿!我忽然有了个好主意。我看咱们班可以改名了,不应该在叫603班,干脆叫“风云绰号班”也不赖呀!你们觉得呢?

葵花

儿时在街上玩耍,常唱着这样一支歌:“什么鸟儿爱奔跑?什么鸟儿爱歌唱?什么花儿水中开?什么花儿向太阳……”其中这“向太阳”的花儿,就是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什么叫向日葵呢?就因为葵花的花盘会转动。每天早晨,太阳刚一出来,花盘就向着太阳。从早到晚,不管太阳在什么位置,葵花总是向着太阳。这,大概就是它的名字的来由吧。 那么,葵花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呢?记得小时候,我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的一个儿子,觉得总在天上太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到了这时,他又觉得还是天上好玩,后悔极了。想回到天上去,却再也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 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上了中学,学习了植物课,对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了科学的认识。植物学家发现,在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由此看来,葵花向太阳,不是什么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种本能。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成熟的季节,个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杯口粗细的茎秆上顶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大花盘,在肥大的葵叶衬托下,真有气魄,真威风呀! 葵花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也是春种秋收。一般在芒种前后播种,几天后,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了。起初嫩芽只长出两个荚,浑身上下都是深绿色。荚厚厚的,是略长一点的椭圆形,没有一点棱角,茎也很光滑。当它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样子和颜色完全变了。先前的深绿色都渐渐地变浅了。新长出的叶子每片都有了一个叶尖,整个叶子成了桃形。茎也粗了,同时长出了短短的绒毛。在顶部,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这时,只要水肥适当,它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到了六七月份,它长到一人多高时一般就不再向高处长了,像芭蕉扇般大的叶子从下往上逐渐变黄了,只有那个顶部的花蕾却迅速地长大了,像一个大花盘。 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精神抖擞,像是站岗的卫土。花盘有无数的小黄花,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葵花成熟时,那大花瓣和小黄花就逐渐地脱落了。在小黄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来。 葵花可以供人们观赏,但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作物。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篱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叶子还可以沤肥…… 初秋,骄阳普照着万物,庭院里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阳,看着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们的党……

小金鱼

小金鱼 今天上午,语文老师让家里养了金鱼的同学把金鱼带到学校里来,一起放在讲桌上的金鱼缸里,让同学们陆续上来观察。同学们带来的金鱼各式各样,种类很多,有“狮子头”、“一点红”、“珍珠”,还有“泡泡鱼”……其中,我最喜欢“泡泡鱼”了,因为它周身乌黑,好像穿了一套黑色的晚礼服。它的眼睛后面有两个鼓得像小气球似的黑泡泡,这也许就是它名字的来由吧!“泡泡鱼”的尾巴像一柄张开的枫叶,它游动的时候,尾巴总是有节奏地左摇右摆,同时鳍不停地向后划动着,仿佛划船的桨儿……金鱼吃食很有讲究,也非常有趣。当我们把食料投进金鱼缸时,首先是一只金鱼游了过来,但它好像只闻了闻食料的气味,就迅速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这条金鱼又再次游到食料前,吃一口,却又吐了出来;吃一口,又吐了出来……如此反复几次,当它终于确定食料没有问题时,就会邀来同伴,一起分享美味。只见一条条金鱼瞄准食料,猛地扑过去啄了一口……吃完之后,它们还吐出一个个小泡泡,不知那是它们在呼气,还是在打着饱嗝呢……多么可爱的小金鱼啊!我爱小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