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后,我们非常兴奋的坐车到了北京大学,怀着对未知景色的遐想,继续进行着我们未完的旅行。

还是一样的导游,还是一样的的队伍,我们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顺着一条道路我们来到了博雅塔塔底,再往前走看到了未名湖,竖在旁边的四块石头上写着“画舫平临萍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未名湖中还有一个湖心岛。又看到了蔡元培铜器像(1868—1940),他是北京大学的创始人(以前叫燕京大学)。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门,人世楷模”。又看了南北阁,图书馆等景点。我们看到了华表,这两个华表本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左右,此华表1742年制,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还有一个在清朝是八国联军烧颐和园,遗留下来的一个珍贵文物:日晷(也就是古代时利用太阳可以造成阴影的原理制成的钟表)我们又看到了勺钟亭:勺钟亭位于未名湖南边的一个小山上,1929年为燕京大学校钟而建。亭内悬挂一口大钟,钟为青铜所制,敲击的声音在百米之外都很清晰声音连绵不绝。钟上刻有精美的龙,海涛和八卦图案,并有大清国丙申年制字样,使用满汉两种文字。

北京有太多太多的著名景点了,这次我只参观了一这小部分,希望我下次还有机会来参观这美好的风景。

颐和园

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今天的导游袁佳艺,你们可以叫我小袁,也可以叫我袁导。今天我们来到我们的首都北京,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颐和园。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

首先我们来到颐和园最有名的长廊。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美呀!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共有273间,你们信吗?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这美丽的画,而且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副是一模一样。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寿山。看到那个耸立在半山腰的八角宝塔形的三建筑啦吗,那就是佛香阁。房顶上方闪闪发光的是琉璃瓦。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啦。

现在我们已经在万寿山山顶了,这里是观看颐和园的最佳位置。正前方就是昆明湖啦,游人常说想一面镜子,像一块碧玉,你们是否有同感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昆明湖很大,看到湖中心的小岛啦吗?走过这座小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啦。这座石桥叫十七孔桥,这座石桥有三多,1多是桥洞多,2多是石柱多,3多是狮子多。这座石桥有上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每个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

好现在我就先介绍到这里,大家自己在转转吧,1小时后我们还在这里回合,请大家遵守时间。

东南营四年级:袁佳艺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 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 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

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在广阔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访)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记北京的颐和园

在北京的第七天,我们去了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我们先到了长廊。绿柱子,红栏杆,一眼望不到尽头。长廊上画了几千幅壁画,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累了,乏了,我和妈妈坐下来,仔细观看眼前的一幅画。画上有一个跪着的小姑娘,她的面前站着一个抱着小孩子的女人,这是怎么回事?真让人浮想联翩。

然后,我们来到了佛香阁。站在佛香阁上,昆明湖的美色尽收眼底。湖面波光粼粼,像天宫仙子洒向人间的碎金细银,十七孔桥像一条白色的玉带安卧在湖的两侧。池水碧绿,园林清幽,整个湖景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湖面上的一只只船,像小鱼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下了山看佛香阁,那才叫壮观。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葱郁的树掩映着,耸立在半山腰的佛香阁,朱红的宫墙若隐若现,给佛香阁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美,让人赏心悦目。

游览结束了,我们一家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颐和园。通过这次游览,我知道了:颐和园是一座博物馆,永远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颐和园又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风景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颐和园更是一张名片,向我们炎黄子孙乃至国际友人展现着中国灿烂的古文化……

颐和园

颐和园香山公园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上山可乘大型吊椅式游览索道(全长1400米,落差431米),松林餐厅、香山别墅是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住在这里,散步即可到达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向东数公里便是驰名中外的颐和园。往南还有八大处公园等旅游景区。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旅游车上):大家好!“中旅”旅行社欢迎你们的来到!我姓钟,是“中旅”旅行社的实习导游。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驰名中外、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希望我们能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旅程,也愿我和颐和园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好了,下面我们就开始游览颐和园吧!

(颐和园大门口):大家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颐和园,它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方的郊外,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它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古往今来,她以其无以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万寿山):我们现在登上的就是万寿山。万寿山,高58.59米。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请大家往下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的建筑物,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簇拥下似众星捧月,溢彩流光。这些建筑群依山而筑,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昆明湖):欣赏了气势磅礴建筑艺术,我们再来领略一下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你们看,这尽收眼底便是人间仙境般昆明湖。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圆面积的3/4。湖中有一坐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型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那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形态互异、婀娜多姿。浩淼烟波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在湖畔岸边,还建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湖面上还有许多载着游人的龙船,也有游人划着小船在湖面上荡来荡去。长廊也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在长廊漫步,景随步移,长廊内的有趣画面与长廊外的楼台景阁,使人目不暇接,兴趣盎然。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被这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吧!那就赶紧拍摄下那精彩的瞬间吧。

颐和园最美

暑假里,我跟妈妈到北京游览过颐和园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其中 ,我最喜欢颐和园了。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苏州街和佛香阁。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 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昆明湖的北岸边就是万寿山,山上修建着著名的佛香阁。它一共有八层,八角形,非常雄伟,是皇帝供奉佛像的地方。山上共有四个小长廊,长廊的顶上是一幅幅美丽的古典壁画,画的是四大名著里的许多人物。

顺着昆明湖北边的石头小路继续往北走,就到了颐和园最北端的景点——苏州街了。苏州街是一条仿照苏州风格建造的街道。街道中间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小河的两岸是街道,河上架着一座座木制的拱形小桥把河两岸的街道连接起来。街道两边分布着好多古香古色的小楼,小楼里开着许许多多店铺,有书社、绸庄和卖各种江南小吃的特色饭馆,特别热闹.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游览颐和园

去年五月一日,我在首都北京游览了驰名中外的颐和园。

从我们住的白石桥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颐和园。这时的颐和园正值春季,像个美丽的大公园。在一座座布满琉璃瓦,金碧辉煌的宫室旁,不时嗲温暖追着奇花异草俊俏的身影。合欢树、太白花、千年古松……这些花草树木形态各异,颜色不一,衬托着富丽堂皇的宫室,很值得观赏。

我们走上了一条五彩的花石子路。粗看上去小路上碎石凌乱不堪,五花八门,可细细研究,却大有意趣。五彩的石子组成了各种图案,或花草、或人物、或宫室、或器皿,真是美丽动人。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长廊。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观看昆明湖上的景物而建造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长廊。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长廊的顶有二百七十三个五彩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侧有红柱,红柱之间由绿色的围栏相连。绿栏很低,人可以坐在上面欣赏昆明湖的美景。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望去,一座玲珑宝塔耸立在山上,这就是佛香阁。

登上佛香阁,向下眺望,园内的景物大半尽收眼底。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昆明湖。昆明湖湖面很静,像一块翡翠。小船从上面轻轻滑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仿佛是划在翡翠上的一条碧痕。微风吹过,水面荡起粼粼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十分好看。远处,十七孔桥的影子倒映在水里,模模糊糊的,不清楚,不真切。

夕阳西下,我从佛香阁上下来,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匆匆走出园门,结束了一天的旅行。

游览北京大学

吃过午饭后,我们非常兴奋的坐车到了北京大学,怀着对未知景色的遐想,继续进行着我们未完的旅行。

还是一样的导游,还是一样的的队伍,我们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顺着一条道路我们来到了博雅塔塔底,再往前走看到了未名湖,竖在旁边的四块石头上写着“画舫平临萍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未名湖中还有一个湖心岛。又看到了蔡元培铜器像(1868—1940),他是北京大学的创始人(以前叫燕京大学)。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门,人世楷模”。又看了南北阁,图书馆等景点。我们看到了华表,这两个华表本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左右,此华表1742年制,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还有一个在清朝是八国联军烧颐和园,遗留下来的一个珍贵文物:日晷(也就是古代时利用太阳可以造成阴影的原理制成的钟表)我们又看到了勺钟亭:勺钟亭位于未名湖南边的一个小山上,1929年为燕京大学校钟而建。亭内悬挂一口大钟,钟为青铜所制,敲击的声音在百米之外都很清晰声音连绵不绝。钟上刻有精美的龙,海涛和八卦图案,并有大清国丙申年制字样,使用满汉两种文字。

北京有太多太多的著名景点了,这次我只参观了一这小部分,希望我下次还有机会来参观这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