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我马上就可以坐在窗前,一边品尝月饼,一边欣赏月亮啦!

可是天公不作美!这该死的“森拉克”台风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要赶在中秋节,害得我 “中秋赏月”的计划泡汤了!

不过,我还有特别版本的中秋赏“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中秋买“月”

月亮可以买到??才不是呢!我买的是月亮的复制品,蛋糕店里都有卖的。午饭后,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凯福西饼屋。哇,那里的人可真多!我们挤了进去,只见柜台上的“月亮”琳琅满目。我挑了四个“广式月亮”、六个“苏式月亮”,因为我更喜欢苏式的。付了钱,售货员姐姐把“月亮”装在精美的盒子里。我提着“月亮”,心里美滋滋的,想:这下,我可以大饱眼福…哦不,大饱口福啦……

中秋观“月”

大家应该都猜出这月亮就是月饼吧,我也不隐瞒了。终于等到晚上,妈妈拿出月饼递给我吃,我装作不贪吃的样子,把月饼放在桌子上,眼睛却不停地瞟向月饼。你猜我是在干什么嘛?哈哈,我正在为写作文打地基呢!只见这广式月饼身子圆圆的,穿着一件绣花的综色衣裳,上面还写着“草莓”两个字。她静静地躺在桌子上,好像在等着我去品尝呢!

中秋闻“月”

我走了过去,用鼻子嗅了嗅月饼,没什么香味!我轻轻地剥开月饼,一阵草莓香扑鼻而来,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中秋吃“月”

我大喊一声:“妈,我吃月饼啦!”然后狼吞虎咽地把月亮吃了下去,没味道!我又拿了个哈密瓜月饼,细细品尝,甜甜的,香香的,有一点点哈密瓜的味道。真是棒极了!

怎样,我的另类“中秋赏‘月’”还不错吧!

我心中的“月亮”

——《月在天心》读后感

我的家乡是个小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那儿,我有过太多关于月亮割舍不下的记忆。

刚升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蛮远的,再加上还要上晚自习,每天到家都要九点多钟。那个时候,早已是众多人家休息的时间了。父亲为了锻炼我走夜路,晚上不再接我。放学之后,一个人要走很远回家,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来说,难免会胆战心惊。但是有月亮的时候,心就会像林清玄说的那样慢慢地沉淀下来,对夜的恐惧也不复存在。

《月在天心》是一篇很贴近我们生活的文章,就像里面写的:“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可不是吗,月光是亲切而又有着微微凉意的。尤其是在夏天酷热的白天之后,月光总是会让人感到那清新的凉意。经过一天的学习。走在独行的路上,望望月亮,顿觉驱走了那烦躁的思绪,连心底都是一片让人舒畅的清明。

夜里的月光是很亮的,尤其是没有云朵的晚上。偌大的夜空挂着一轮玉盘似的圆月,月下的景物清清楚楚的显现出来,纯粹的让人想到膜拜。但是当你仔细一找,却发现不知要拜向何处。就如同那文章说的:“那不像是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的,那片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及至从屋檐下,墙垣内微微地渗出,有时候会误以为万事的本身自在的光明。”

也许你会有了疑问,在我们行走的时候,月也在动,这究竟是真还是假: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就如同你本身的独一无二。当月亮照耀我们的时候,它们是发着光。心灵之月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住所,如何让它长久的发光,关键在于你是否知道它的存在。作者说:“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散发着月的光明,那就是知觉到自己是月亮的人”

回归自己,让自己心中的月发光吧!

诗中“月”

小时候,妈妈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古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好处。我问妈妈什么叫“好处”,妈妈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月光正洒进来,风吹杨叶沙沙伴唱,还有龙山河里的青蛙愉快的呱呱的叫声,把妈妈的吟哦声衬托的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月夜,因为《水调歌头》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古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问妈妈宫阙是什么意思,妈妈说,你不是天天想住在宫殿里吗?宫阙就是宫殿。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地读了下来,读了许多描写月的古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哦,这首诗我懂得。窗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诗人抬头遥望清冷的明月,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读着读着,这诗句中的意境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不喜欢古代的小孩子的思想,美丽的月亮不应该只是白玉盘,它更应该是明镜。读到“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时我笑了,原来几千年前的小孩子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啊!

李商隐有一首《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还有明朝的诗人边贡的《嫦娥》:“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两相对照,嫦娥的寂寞和对人间的思念跃然纸上。

渐渐的,我读诗读出了乐趣,也试着开始写一些小诗,同时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这就是读诗的好处。

“月”是诗人执著的初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黃昏后”。

黃昏真是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时的万物,都蒙上了一层熏着香味的醉意。

那醉意來自月光。

月光总是会将一些事物渲染得华美。比如约会。

恋爱中的男女,似乎总是躲避着阳光,向往着月光,虽然两者来源相同。

然而月光是清幽的,缥缈的。它帶给人们一种溫润的触觉。

于是,约会就有了可以触摸的事物。朦胧的月光遮住了几丝羞涩,几丝慌张, 两人开始手足无措,言语开始迷离。两颗心若即若离,月光正好来调和:

“月出皎兮,月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中的男子一定在默默注视着对面的女子。月光下的伊人靜若处子,洁白无瑕。两人虽然相见,但间着一层弹指欲破又无可捉摸的隔膜,那思念更加浓了。

这叫做“朦胧”---诗人追求的意境。

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初恋?那原因实源于此。

懵懂又纯真,让人难以忘怀,这样的境地,如浮云,想要抓住它又无法驾驭它,一掉下來,就伤了自己。所以,初恋的结果是悲伤的。或许,一切唯美的东西都是悲伤的。

月光是可以帶來这样的感动的事物:簿如蝉翼的,蒙着一层轻雾,看不见结局。

诗人最倚仗的莫过于它。

一个孒然高悬于苍穹的星球,冰冷,黑暗又毫无生机。它只能靠着太阳來反光。

但古人不知道这些。

所幸他们不知道!

人与月的距离,恰是人与人的距离,原始的,唯美的。

它抖落一地轻纱,为最初的感动保鲜。

一川银光,哀而不伤。

“月”是诗人执著的初恋。

创造心中的“月亮”

唐传奇当中,有在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吧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的奇,想的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

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够做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

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流过,竟有鞭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嘴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明天-我够不着过去淋浴着月亮清辉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徒然缩小小到只剩下我和我的烦恼。

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会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要好人地糖衣服。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想没想过,剪个月亮给自己照明??

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个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汶川地震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掩埋在废墟长达几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了。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

人得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路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端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