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一首催人泪下的歌,一部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这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长篇章国小说——《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喜;看到关羽败走麦城,我怒;看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哀;看到诸葛亮三气周瑜,我乐。好一个三国鼎立的故事。第三遍就是现在读的了,不知怎么了,我每次看到蜀国发生了什么事,我的感情却不会起伏,但我看到曹操大获全胜时,我就高兴得手舞足蹈。通过读了这么多遍,我开始渐渐喜欢上了曹操这个乱世奸雄,他足智多谋,他虽然没有孔明那样的智慧,但他却有孔明所没有的武力;他虽然没有刘、关、张那样的力量,可他却有刘关张所缺乏的智慧。总而言之,若蜀国与魏国打起来,那就是刘关张加上诸葛亮对上曹操一个人啊!可曹操输过几次?1:4这样的比例,还不会失败,可见曹操真是乱世出英雄啊!谈完了蜀国与魏国,再来谈谈吴国。作者罗贯中花在吴国的笔墨显然没有魏、蜀两国多,可吴国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若没有吴国,那魏国不平就灭了蜀国吗?若没有吴国的周瑜,怎么会引发出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呢?话说回来,吴国的周瑜也是个人才,周瑜想到大烧赤壁,为孙权出谋划策,一生为吴国也立了不少战功,可惜他忌贤妒能,最终落到了被孔明气死的下场。谈完了这三个国家,再看看三国中的种种人物吧!刘备,是本书中我最讨厌的人,仁慈是他唯一的法宝,一到危机关头他就大哭痛哭,接着他的两个兄弟也抱着他一起哭,一个哭喊弟弟,两个哭喊哥哥,难道刘备的江山就是哭出来的吗?吕布,是书中我觉得最厉害的人物,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一齐上阵,都没能拿下吕布,而且刘关张三人也不是吃素的,连这三人都不能搞定吕布,请问,三国中谁还是吕布的对手?诸葛亮,在书中简直就是神的化身。占卜大师,计谋大师,就连口舌也锋锐无比,几句话就把人说死了,这诸葛亮还算是个人吗?木牛流马这种“高种技”,连唐宋时期都未能发明,可诸葛亮轻而易举就造出来了,他这样的“神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中的人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唯独留下了这本《三国演义》,这标志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读了这么多遍《三国演义》,我对它的评价就是:“我爱三国”。东方红小学五年一班王昱博指导教师:张允

读《三国演艺》之赤壁之战有感

《三国演艺》中我认为最经典的战役是赤壁之战,当时曹操83万大军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团灭孙权和刘备,可能是曹操太不走运了吧!当他准备进攻是风向突然改变了加上刘、孙的士兵们血战,他那83万大军居然全军覆没!最后落到败走华容道的地步。

当曹操的大军全部被歼灭时他决定逃走,而逃跑的路线必须经过华容道。诸葛孔明给张飞、赵云下了任务后竟留下关羽,这是关羽急了,说到:自从我跟随大哥以来每一次大战都没落下我,这次怎么.........”诸葛亮说:“云长兄有一处本来要你去把守的可是我怕你.......,我知道你讲义气,你把守的那个位置是曹操的必经之路,所以我怕你放了曹操。”关羽这时说到:“军事你太多心了,当初我斩颜良、诛文丑,替他解了白马之围,已经报答了他的恩情;今日相见,我自然不会放了他。”“既然云长兄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有什么好阻拦的呢。”随后关羽又立下军令状!然后便离去。

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这个人生来就是个小心的人,如果他要杀曹操绝对不会只派一个武将去阻拦,而现在他就派了关羽一个人,这就说明他早就知道关羽不会杀曹操!所以他才派关羽去。他为什么要派关羽去呢?当时刘备没有什么实力,而刘备是要发展的,现在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曹操,所以他要讨好曹操,当曹操成功逃回魏国后一定不会忘了刘备的人情,所以会对刘备手下留情。说到这了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既然要讨好曹操为什么当初诸葛亮要去东吴游说周瑜打曹操呢?这一下又要体现诸葛亮的聪明了。当时他去游说周瑜开战就是要挑起曹操与孙权之间的战争,所以他去游说周瑜。他在当时就算到了后面几十年的事情,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聪明了。

在赤壁之战中还有很多故事体现诸葛亮的聪明,如《草船借箭》。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我们来看一下吧!三国中没有描写诸葛亮的生活习惯,我相信作者也不会写,因为他不是脑残。在这里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没有半点推辞,我想诸葛亮早就想好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但是他怎么就是到第三天就有大雾,看来诸葛亮是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而且每天都看天气的情况,其次他肯定对天文是很了解的人,因为后面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接东风可不是吹的吧!看来“人活着就是为了一次一次的证明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把船开到曹操的水寨边,他怎么就知道曹操一定不会派兵出寨,如果曹操派十艘战船出战那我就损失了一个天才呀!看来诸葛亮是很了解曹操的而且不是一般的了解,能够把曹操的心思找琢磨透,就算是朝夕相处的人也不一定可以,就更不用说曹操跟诸葛亮这中敌对关系的人了,他们能说句话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以上是我对诸葛亮的评价,我觉得做人能够做到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很敬佩诸葛亮!

读 后 感

读 后 感读后感——读《三国演义》有感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这本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主要讲了汉王朝之后蜀.魏.吴三国鼎立,他们都想一统天下而相互撕杀的事。这本书还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本书中让我刻骨铭心的有三个佳句。第一句是在第二十七回—诸葛亮草船借箭,黄公覆献计受刑。中的“军士把奄奄一息的黄盖抬出去后,鲁肃来到诸葛亮的的小船,问到:‘今日周瑜责黄盖,先生为何袖手旁观,不发一语?’诸葛亮笑道‘子敬难道不知周瑜今日打黄公覆,是他们定下的计策吗?我为何要去劝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机智.聪明,周瑜与黄盖之间的关系入手足,不然黄盖怎能忍着让周喻打呢?第二句是在第三十九回—关云长单刀赴会,曹孟德平定汉中。中的“孙权听说刘备已经攻占西川,就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去讨要荆州。诸葛亮猜到了诸葛谨的来意,便向刘备献计,假意还荆州的一半地方,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并使诸葛谨前往荆州向关羽讨要。”这句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看出诸葛谨投奔了东吴的孙权,荆州并不是刘备他们自己的,而是向东吴借来的,现在他们要将荆州要回去了,可是蜀国的文臣武将们都不同意归还东吴,然而诸葛亮用计来夺取荆州。最后一句在第四十一回—曹孟德斜谷退兵,刘玄德汉中称王。中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汉中受文武官员的拜贺,称汉中王;封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余官员也各有封赏。”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刘备称王之后,文臣武将们很顺从刘备,大将也是些天下人皆知的精将,诸葛亮的智力也深受这些人的佩服,这也不劳刘备至仁至义的理国、安民。人们对《三国演义》中的几位人的评价是,刘备:一代乱世枭雄,纵横一生落幕;诸葛亮:隆中便晓三分,旷世奇才死而后已;曹操:叱咤风云,雄霸天下,能臣,奸雄;周瑜:青年才俊,一战成名,一生光辉与骄傲。读史书可以懂兴衰,知更替,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我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中国古典名著,我推荐大家读一读《三国演义》你也会有许多收获!莲华小学五年级三班陈琛月

我看《三国演义》

我非常喜欢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一开始,我还是浅薄的三国迷,可是后来,我买了许多书,在电视上听了许多教授讲解的三国,我开始成熟了。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站在诸葛亮也就是刘备这一面写的,草船借箭三国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件事情,大家试想一下,曹操那个时候如果放火的箭,他们那些船不全部被烧毁,鲁肃和诸葛亮还能存活?曹操不会这么笨,他不会不放火的箭,诸葛亮他也不会这么笨。

而空城计更不对,首先时间不对,而且,就算历史上有这件事情,也不会是诸葛亮,而是曹操,这是时间错误和人物错误。

周瑜嫉妒诸葛亮更是胡说八道,周瑜自己长得帅,而且也非常又有才干,根本不用嫉妒诸葛亮,再说,赤壁之战火烧曹营也不是诸葛亮想出来的办法,这又是个大错误,周瑜的功劳被诸葛亮抢去了,而且,我自己的观点是,我不相信诸葛亮会借东风,最多是他预测那天会有东风,大家都知道,神仙是古代的人迷信,很多人说他是半仙半人,我不相信这点,而且,难道诸葛亮他想风什么时候来它就什么时候来吗?他是风神?当然不可能!

当然,以上几点都不是我自己的猜测,都是专家说的,还有的就是,曹操并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也是专家说的,曹操是想奉天子而不是挟天子!关于挟天子一说是诸葛亮等等人说的,他们是曹操的敌人,你说,敌人说的话能是真的吗?!

再一说,那就是曹操一开始是想做能臣的,当时有一个评论家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要知道,当时是东汉末年,官都是买的,就算是自己考上的,那也要交一半的钱,曹操上了好多次书,可是皇帝没有采用,反而,曹操老是被调来调去的,他是秉公职守,得罪了好多人,可是他爸是位列三公,所以许多人不敢告曹操,你看,这种时代,腐败成这样,后来,董卓入京,大杀宦官集团,袁绍是反对董卓了,成立了军队,可是袁绍也没有用的,反对的那些人个个贪生怕死,曹操看这样子,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起兵。

还有一条重要的,那就是,诸葛亮也许不是三国最聪明的人,最聪明的是贾诩,他神机妙算,猜透人心,当然,这个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人非常有名,一开始是张绣的谋士,后来投靠曹操,给曹操雪中送炭,说不定,他还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当然,对于那些肤浅的三国迷,心中也就只有诸葛亮是最聪明的。

对于诸葛亮,罗贯中是不断把他提高,把他神乎其神,但是诸葛亮熟知兵法、聪明、智慧化生我倒是相信,对于不研究三国历史的人,都崇拜,我研究了好久,虽然贾诩很聪明,不过,我更佩服诸葛亮,因为大多数人都崇拜他,不过我希望大家不要被三国演义蒙骗,毕竟它只是演义,三国历史要看《三国志》,不要真的以为他是半仙半人,神仙这个词原来没有,都是古代人迷信,所以,大家也别迷信。

我对三国还有好多看法,以上这几点是证据确凿,希望大家能看清三国演义的真实面目!当然,小说就是小说,当然要有比较精彩的情节,乱编故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希望不要扭曲历史,使人们看不到真实的一面。

(我现在小学6年级,先来这里发文,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阅读经典西山区马街中心小校四二班李童今天,我想自己评价一位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他杰出的军事本领可以从《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这两个故事中反映出来。首先,我们要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讲:孙权和刘备要攻打曹军,可是缺少箭,士兵们没有信心,这时诸葛亮说:“我可以在三日之内借到十万支箭。”将士们都不相信,可他们不知道诸葛亮早就算好第二天会有雾。第二天,河上果然大雾弥漫,诸葛亮带兵乘船到了曹军城下,士兵们又是打鼓、又是吹号,曹军以为来了很多人就慌忙往城下射箭,诸葛亮早就让士兵在船上做了很多稻草人,曹军射出的箭全都射在稻草人的身上,等船上稻草人身上全都插满箭的时候,诸葛亮赶快让士兵们乘船离开了。《火烧赤壁》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又是讲: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刘备和孙权的士兵足以攻打曹军,仔细观察后他们决定在赤壁这个地方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曹军以为那天不会刮东风,只会刮西风,可是诸葛亮凭借它丰富的天文知识知道那天一定会刮东风,所以,刘备和孙权用火攻的方法打败了曹军,从此,天下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才华横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杰出人物。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他传奇的故事为世人传颂!

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东汉末年当时的时局动荡,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谁也不愿意为皇上或者其他人而所一兵一卒,天下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来反抗昏庸无能的统治者,而这其中也不乏野心勃勃的奸诈小人,于是董卓这一野心勃勃的小人便拉开了三国争霸的帷幕。诸葛亮,是高瞻远瞩的,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这样的智者,历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诸葛亮一出山就用博望坡一战的完胜展现了自己无穷的才华,在赤壁巧借东风和草船借箭,让兵力并不优于曹军的孙刘联军在装备上与曹军不相上下,正是这前提才能让周公瑾完美的实施他火烧赤壁的雄伟计划。“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此来形容诸葛亮是丝毫也不为过的。这一战也铸就了三国鼎立和诸葛亮的英名,但也许是天妒英才,诸葛亮所辅佐的刘氏集团并没有得到统一天下的机会,而且在刘备死后少主刘禅的无能更是亲手将蜀国一步步送向灭亡,即使诸葛亮有再大的才华也无力回天。诸葛亮的一生也许并不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他的一生一定是充实而精彩的,如果把三国时期比作一场漫长的舞台剧,也许诸葛亮才是这部戏真正的主角吧。他的智慧是超穷的,但是他毕竟还是人,作为一个人就不可能将所有的事全部预料完全,这些并不完美的事也许才使得他的故事更富传奇性吧,也许让马谡驻守街亭本身就是一个已经注定的失误,但是当失误发生之后,他选择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错,挥泪斩马谡,这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虚伪的,因为毕竟他与马谡的错是相同的,一个丢掉了性命,而另一个只降官职,但是在我而言,这并不是虚伪的表现,我反倒认为这是一种勇于承担的表现,他当时已是德高望重的丞相,在发生街亭失守的时候,他大可将自己与马谡的错一手遮盖,只要他不说,朝野之中谁敢禀告当朝皇帝——扶不起的刘阿斗呢?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并不是碍于形式,而是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全体军士看在眼中,他做了,又怎能要求别人不做呢?如果全军都是一种以官瞒事的状态,谈什么讨伐曹操,又谈什么平定天下呢?诸葛亮,是德才兼备的,在当时天下大乱之时,不同阵营的将士们都是互相仇视的,谁也不服谁,更不会去夸赞其它阵营的将领了,但是智慧超穷的诸葛亮他做了,他毫不掩饰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对司马懿的欣赏,这时司马懿还没有真正出场,没有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他曾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曹操曾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在司马懿还没有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乱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诸葛亮作为当时的顶级军师武将见过无数,连关张两位也不得不对这位军师不住的称赞。猛将,这在三国时期是最不缺的:吕布,马超,关羽,张飞,张辽......数不胜数,但是久经沙场的诸葛亮则对白袍小生-赵云偏爱有加,还曾夸赞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乱世扶危主,唯我常山赵子龙!”,诸葛亮再次用他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赵云身上的发光点,作为一员武将,赵云的胆识和人品无疑都是一流的,但他不像众多三国战将那样主要以武勇扬名,他有勇有谋,见识不凡,人品高洁,择贤而事、恪尽职守,处事谨慎、思虑缜密,大局为重、秉公直言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欣赏的并不是阿谀奉承的小人,他欣赏的是有才华,有良好的品质的人才,对于大多数的大臣来说,部下的赞美是重要的,但是对于更加超凡脱俗的人来说,一个有才华的对手和有好品质的下属这才是他们的追求,这也是人生新的高度。诸葛亮,是忠心耿耿的,在当时天下大乱之时,拥有威望及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合乎道理的,诸葛亮在当时已经名扬四海,多少能人志士仰慕与他的才华与为人,在刘氏集团中又有多少人是奔着诸葛亮才投靠的刘备的呢?若诸葛亮不是一心一意的辅佐刘备,他大可用自己早已深入民心的伟岸形象和军士对他的拥护反刘备,自己成为蜀国的领袖,带领着蜀国与吴魏抗衡。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没有为了一己私利再度让黎民百姓陷于水生火热之中的狠,他不愿为权而失去自己一生的追求—天下太平,这显示出的是他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坚持和对自己所追随主公的忠心,这才是一个大智大德的人所应具备的。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喜爱他的足智多谋;喜爱他的德才兼备;喜爱他的忠心耿耿;喜爱他的为人处事,对我而言诸葛亮这才是三国真正的英雄。兰州十四中学初二二班何山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阅读着《上下五千年》,阅读着书里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感人故事,不禁心潮澎湃。虽书中英雄辈出,但我却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喜欢他的神机妙算。三国初期,诸葛亮跟随刘备奔走于乱世,在东吴期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便叫他三天造出10万之箭。诸葛亮并不推脱,而是爽快的答应了,在第三天五更时分,诸葛亮叫装满草人的草船行驶至曹操大营之下,虚张声势大声擂鼓,吓得曹操没穿鞋就忙于应“敌”轻而易举“借”来只多不少10万之箭,好友徐庶评价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他日后对好友鲁肃说道:“如不上不通天文,下不识地理,何以领兵打仗呢,”令周瑜自叹弗如。空城计更是完美的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胆识。面对司马懿率15万大军压境,而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的西城。文武众官都力劝诸葛亮退守,而诸葛亮却临危不惧,命四周城门大开,独自一人弹琴城头,琴声时而舒缓时而惊心动魄,谨慎的司马懿连忙马不停蹄奔退15里。唐代诗圣杜甫读后赞叹不已,写下名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更喜欢他过人的政治才能和对刘备的忠心耿耿。诸葛亮不提倡分裂,他在隆中对中曾说过:联吴抗曹,以待时机,灭吴统一华夏。诸葛亮随刘备进了蜀川以后以聪明才智和赏罚分明的政治策略稳定了蜀国的局面,形成三足鼎立的历史现状。他又促进了西蜀的文化,经济建设,使蜀国成为文明有序的国家。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国的今天的地位,后人写了这样一句话: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可见诸葛亮先进的观念和奖罚分明的方法。他对刘备27年来忠心耿耿,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本可以自立为王,可他没有废除刘阿斗,而是全心全意的服从并尊敬他,虽然他不理朝政,但诸葛亮仍然没放弃他,他在千古名篇《出师表》中写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七纵”等一个个神出鬼没的故事,更留给后人一个个知识和高贵的品格。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为后人传唱千古。江苏省南通市范第二附属小学五(5)班冯新惠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想必大家一定读过四大名著吧。《三国演义》应该是人人都读过吧,不知道大家对里面的人物还记得几个呢?不过大家可能知道争天下的三个人吧:刘备,孙权,曹操。但是我要讲的并不是这三个人,而是辅佐他们的人,我认为辅佐他们的人更加比较的厉害吧。我今天要说的是我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诸葛孔明。想必他的聪明才智是大家都公认的吧。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三国时期任蜀汉丞相,辅佐刘备打天下。他打仗的事迹大家都应该顺口说出那么好几个,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白帝城托孤火烧新野,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六纵孟获.......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处事注重调查研究,瞻前顾后,深思熟虑,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非凡的品格。所谓品格,顾名思义,即入的品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的“德行”。我国古代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德行,讲究人的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在我的脑子中我记得最清楚的就应该是草船借箭了,这个故事为后面的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l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鲁肃信以为真,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当时正在训练水军的是蔡瑁和朱允,他们擅自指挥射箭,当然这已经中了诸葛亮的计策了,开始射箭,诸葛亮这个计谋真是一石二鸟之计啊,既借到了箭,又除掉了曹操的两名训练水军的大将,当然了这中间也少不了周瑜的帮助了。如果让我评价诸葛亮我可以用淡定来评价他,于是不慌不忙,这也表现出了他的自信吧。苏州市平江中学初一九班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这句俗语可以看出诸葛亮拥有超出常人的智慧。要知道,三个人才能顶得上一个呀!他的聪明让后人惊讶,让后人赞颂。 说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将他置于死地。于是,周瑜请来诸葛亮,对他说:“军中缺少箭支,请先生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从容回答:“十天之内必要用,我愿三天之内造好。”“军中无戏言!”周瑜心里暗暗高兴。诸葛亮神态自若:“我愿立下军令状。” 很快,两天已经过去了,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周瑜见状心里暗暗高兴:只剩一天时间了,你连一只箭也没有造出。过了今天,我便可以除掉你这个东吴大患了! 第三天凌晨,大雾弥漫在江面上,天空漆黑一片。诸葛亮问周瑜借了二十条船,并约鲁肃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悄悄离开东吴,驶向曹营。并敲锣打鼓,加大声势。曹操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士兵放箭。就这样,数万支箭犹如雨点般射向稻草人。当天空露出了鱼肚白,诸葛亮立刻下令返航。临走时,船上的士兵一起喊到:“谢谢丞相的箭!”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气得脸色发青却又无可奈何。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飞快离开了。 诸葛亮之所以能完成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正是由于他的智慧。他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知道周瑜心怀叵测,也清楚鲁肃忠厚老实,更明了曹操生性多疑。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有丰富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这场胜利中,他正确判断天气状况,风向、大雾都帮助诸葛亮成功“借”到了箭。 真是爱看书的孩子,从小作者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国》看得比较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