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风中等待着。黑压压的,四围都是人。可是,我静静地呆着,不和任何人说话,抱着自己,做出很冷的样子、仅仅是,静静地呆着。枪声又响起,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轮到自己。

老师突然朝我们招手:“初二的到这边来准备!”我想终于可以开始了。赶紧跑吧,跑完了便能不再受这寒冷,跑完了便能消失,静静地结束这一切。

枪在离我最近的位置,“啪”的一阵响,见到身边的人都冲了出去,便也撒开了跑。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滑稽,却能感觉到耳边嗡嗡作响。从跨开第一步时,我就已看不清身边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

极快,忘了上午只跑了一半却已气喘吁吁的事。不知道此事赛道上有几个人,兴许那时我是最后的,可我却不知道,那时我未想过这些繁琐的细小的事,即使在冷风中已有半小时。

半圈,体力并没有因为一开始的快速而到达极限。我甚至是感到如此的轻松。我知道,此时此刻,跑道上的我们是主角。过的两个转弯处,都有为我加油的声音。之前便想过,尽管对他们说:你们要给我加油啊!可我仍旧认为我不会听到。现在却能听到我的名字,后面跟着:“加油啊!”

一圈,跑到边上看的人是如此的多。以前的同学可能看到了我,却默默的不做声,兴许是怕被我现在的老师听到加油声,然后让师长认为我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或者是和别的班的人勾三搭四。又可能是他们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对这一天所发生的事都不曾关心,他们在风中跳着,穿的不多,像我之前一样,生怕感冒。我本不记得是跑了一圈,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我前面。耳边还是有加油声。我将翘起的衣袖放下,虽是在跑,却两臂赤裸还会觉得冷。我未想过我会是最后一名。即使以前八百米跑了五分钟,即使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即使朋友们知道后都露出惊讶的神情,我都未曾想过,我会垫底。

我本就不愿如此轻易的认输和放弃,因为这样我才能活到现在。有人说,参加运动会的都是成绩差的,可能的确是这样,但并不完全正确。参加运动会的理由不会仅仅是因为成绩不好,想将心力暂时的着重于体育,还有别的原因的。不需要别人去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就可以了。没有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能做。

一圈半。以为会体力不支,却还在跑。或许此时,整个人已经不是我。还能跑么?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已有人用手捂着胃,却还在跑着,我用余光瞥见她脸上写的是痛苦。能感受到身旁一人讶异的目光,她一定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她竟看到我在笑!仅是淡淡的,微笑。自己此时却能感到快乐。原来跑步并不是什么难事。每天早晨跑5分钟,十五天,慢跑四百米就不再气喘吁吁。

还剩五十米。我张开了嘴,大口呼气起来。最后是该冲刺了,有人在陪我跑,因为有声音一直在耳边说:“要冲刺了!快跑啊!……xxx加油!”超过了一个人,前面的人离我不远,不顾自己此时的形象如何,我拼命的跑了。

到终点的那一刻,我只听到体育老师响亮的声音:“800!”那是我的号码,不知道自己是第几名。停了下来,头嗡嗡作响,大概大脑里面所有的细胞都被振散了。眼前漆黑,同学为我披上衣服,扶着我……

清醒过来一圈的人都围着我。我闭上眼睛对他们说:“谢谢你们……”我笑着,害羞,却觉得很有必要说这句话。班长立马拍着我的大腿说:“行啊!你请我们吃必胜客吧!”大家都笑了,我喊道:“疼!”

夏港中学初二:钱亚文

特殊的爱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对父亲的报答与感谢……说到这我想你们应该知道了吧!那就是——父亲节呗!父亲的爱是伟大的,永远默默地奉献着那无私的爱……虽然看不见,但却深深地感受得到。为此我做了一件对于我来说“惊天动地“的事——帮爸爸做一个“感恩父亲饼”,这可是我才在杨老师那“偷师学艺”而来的,可不简单啊! 早早的我便起了床,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时,把任务抢了过来……先在一个碗里打破鸡蛋……再加入面粉、盐、味精,还有小葱。但有一个最简单也是百分之百“致命”的要点,那就是少放一点盐。要是太多,你那费九牛二虎之力做好的饼恐怕“心”就碎了!废话少说,做到这步我端了一个小平锅,倒了点油均匀地匀过锅底。等油稍微热了点,就把面糊糊倒了一点进去,这时一定要转锅,让面糊糊均匀地成一个圆形并贴着锅面,仿佛是贴心的小棉袄一般!这时,我又拿起铲子身手敏捷地将它像运动员一样,来了个“前空翻”,翻上来的这面真是香气诱人啊!连妈的美梦都被这饼香勾醒了,随着香味飞一般地“疾驰”而来,她满脸疑惑地问我:“你在干什么呢?”我神秘地告诉她:“待会谜底就会揭晓了!”这时连我自己也“涎滴成河”了!最后我把早已准备好的火腿肠迅速切成丁,像裹春卷一般将烙好的饼裹了起来,然后又用从蛋糕店里买回来的奶油在盘的中央挤上了“父亲节happy”的祝福语。爸爸的瞌睡也没能逃脱我的“香饼大法“的诱惑,他早已满眼困惑地盯着我,直到看到了用奶油挤的字才恍然大悟,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还一个劲地说:“好吃,好吃,香脆可口、颜色可人、富有营养”。他笑了,笑得那么开心,笑得那么满足,笑得是那么的幸福……爸爸吃了我的“感恩父爱饼”,仿佛看到了我的真心,感受到了真情,体味了我的孝心!

登上讲台的第一年——一学年教了三个班纪实-心灵火花-

人们常说:岁月不饶人,想想的确如此。如今,我站在这个令人神往的讲台上已经度过了大约3960天。23年前的9月1日,是我登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天开始了。那么在当上老师的第一个学年里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就请您走进我的故事中吧! 五年级六班 三天 1988年8月底,我准时到分配的学校报到,一同来这个学校当老师的还有我的好多同学。我们的到来,为这个学校增添了活力,直到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仍然坚持在教育教学岗位的第一线,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工作着。 那年我24岁,年轻活泼有朝气。记得当学校领导宣布我带毕业班的时候,我惊呆了,我刚当老师,还没有经验,怎么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呢?心中虽是这样想的,但想到了这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于是暗下决心,争取要把班级带好,各方面不能落在其它班级的后面。9月1日这一天,我站在讲台上与学生见面。我向学生作了自我介绍后,就请学生也进行自我介绍。他们一边说,我心中一边记,他们介绍完之后,我随口叫了几个学生的名字,被叫到的学生有的害羞,有的惊讶,有的低下了头,我看到他们的面部表情各异,心中乐了。第二天,我就在下课的时候与学生坐在一起,了解他们以前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班级纪律,进行班干部个别调整。当我在有条不紊地按照工作计划去做时,没有想到第四天上午接到了学校的通知,马上交接班,去接四年级的一个新班,这个班是从四年级各个班级抽出来的学生。说实话,记得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不爽,心想: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呢?想着想着就流下了眼泪。后来想通了,或许是学校担心我刚上班没有经验吧,这样也好,可以减轻一些压力,这样想着,在第四天就又接上了一个新班。 四年级十二班 两个月 四年级的这个班与五年级六班差别很大。那个五年级六班整体来说比较稳当,虽然只有三天的接触,但彼此留下了好的印象。可是当我第一次走到四年级这个班教室门口时,教室里好像炸开了锅:打闹的,喊叫的,教室里乱跑的,我站到讲台上的时候,他们也好像目中无我这个老师。特别是有几个个子比较高的男孩子更加明显,我一眼就知道这几个学生不好管理,但是我没有多说什么。我说了上课之后,大部分学生有所收敛,他们几个似乎感到没趣就坐好上课了。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在上好课的同时主要整顿纪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那几个特殊的学生我一直在注意观察,发现他们都爱跑,喜欢体育运动。记得当时学校恰好进行长跑比赛,没有想到这几个特殊的学生报名的积极性非常高,于是我就给他们报了名参加比赛。在比赛的前几天那段时间里,他们每天早晨坚持长跑,为此还有个学生当时伤了头部,尽管如此,仍然没有放松,依然坚持长跑,最后在学校比赛长跑的时候,他们竟然跑了学校的前三名,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后来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要向他们学习,要学习他们时刻为班级争光的精神,即使受伤,也没有放弃。这几个学生听了之后顿时感觉到脸上有光彩了,后来,学习的劲头也足了,他们也不再大喊大叫,乱跑打闹,而且还帮助我维持班里的纪律,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记得这年十月份上旬的某个星期天,我带着四年级十二班的学生登上狮脑山,来到了“百团大战纪念碑”前。我们久久地伫立在这里,缅怀先烈。后来,我们来到一片空旷的地方,我席地而坐,看着他们在那里跳着唱着,是那么高兴,那么无忧无虑,多美的一景啊!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那些照片至今还保存在我的相册里。后来回到学校后,他们学习的劲头足了,不再是那样顽皮,好像在刹那间懂事了许多,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后来的分别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原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教室的限制,要进行分校。这个四年级十二班就是准备要到另一个学校去的学生。记得那是十一月份中旬的一天,那时的十一月是异常寒冷,当我得到学生要带着椅子,凳子到另一个学校的时候,心中顿觉难受。虽然只相处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好似呆了两年,我最不放心的还是那几个男孩子,于是分别与他们多次沟通交流。那一天,我们在教室一边等待着出发的命令,一边在教室里唱歌,唱了一首又一首,唱了一曲又一曲,把他们会唱的歌全唱了。后来,出发的命令下了。路上,寒风呼啸,脸好像刀割似的难受,孩子们的双手冻得通红。我们顶着凛冽的狂风来到了新的学校。当我要返回原来学校的时候,他们在操场向我招手,招手,直到我下了那个大坡,依然还能感觉到他们的眼神,他们的神情,但是我没有勇气回头再看他们一眼。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他们早已成家立业,现在不知他们之中还有几个能记得我这个曾经在两个月给了他们欢乐童年的老师。 五年级四班 一个半学期 送了四年级十二班的孩子们返回学校后,我又接了一个新班——五年级四班。原来这个班的老师也到了新的学校。当我一来到这个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距离,学生的话不多,抵触情绪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似乎这些学生一直都在想着那个曾经教了他们好几年的老师,在经历了前两个班的经历后,我对他们的这种情感能体谅到,也一直在努力与他们建立师生情感,但我知道,在短时间里要学生接受一个老师谈何容易啊!我们就这样有距离地过了两个月。第二个学期开始后,由于学生面临着毕业,时间很紧,因此我们必须把精力都转移到毕业工作上来,同时我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拉近距离,建立情感,最后也有一些效果。在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上了初中,开始了他们的初中生活。 人的一生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第一天,第一个,第一年,而我登上讲台的第一年就经历了许多,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工作中的。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种锻炼,后来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不论学校给我什么样的班级,我都能欣然接受,而且很努力的,脚踏实地地去做每一件事。 岁月匆匆,二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好似昨天刚刚经历。我和孩子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您还想读我的故事,那就耐心等待吧!

幸福的六一儿童节

我们期盼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到了,所有的孩子在这一天都欢欢喜喜的。快乐、激动、幸福和轻松,表达着我们少年儿童的心情。在这个世界上最天真、纯粹、美丽,而且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每个人心里百分之一万地在想像今天的快乐!

上完了上午两节课,我一想,再有十分钟就正式开始我们的儿童节庆祝活动啦!也就是说,马上就要开始游园活动啦!游园活动就是我们学校为了庆祝六一,每个班由同学们准备各种美食,我们可以凭票进入各个班一起分享那里的美食。

刚一开始,我们都迫不及待地以世界冠军博尔特的速度开始疯狂地到处游园,急着抢着吃美食,喝果汁,品茶水,吞薯片,咽糖果,个个忙得不可开交,小嘴巴一直在不停地运动。因为吃得飞快,一块零食卡在噪子里了,差点噎着了!

我还没出我的终级杀手锏呢,这可是最吸引人的“联欢大表演,快乐一世间!”就是六一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演小品,有的讲笑话,有的跳舞,应有尽有!大家开心到家喽!我们班有俩节目,一个是集体背诵六月的诗,还有一个是四位同学一起唱歌,唱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曲《相亲相爱》,噢!当然了,唱歌的其中也有我!整个联欢会,我们激情四射,心情奔放,好像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开心地迈着大步,永往直前,又勇往直前!

这次六一儿童节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在游园活动里,我懂得了爱心的互相传递,联欢会也是,没有同学们的付出,哪里会有如此精彩的表演呢?让我们把爱心传递下去吧!一首歌曲的名字叫《心愿》,有一句歌词这样唱: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这句话就是感谢为我们付出汗水与心血的老师,是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是老师给予了我们这么棒的条件,是老师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关爱着我们,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绽放,并照射出无限爱的光芒,我们成长着,让那爱的光芒散发出惊人的威力,也照耀别人,照亮世界所有的黑暗角落,让所有的人都发出爱的光芒!

在这里,我衷心地祝大家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青青叶子

那些日子,我们曾一起走过 原本打算用这段时间做些别的事情,可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坐在电脑前,因为我无法肯定今后的人生路,我能一直清晰地记得那美好的流年,可我能够肯定的是,青春的云朵那么美丽,因为它薄似纱淡如风,但青春的云朵太容易被风吹散,容易流逝。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用文字记录我的青春。写给初中三年陪伴我的人,因为那些日子,我们曾一起走过! 一 写在第一页,掀开叶子初中生活的第一天。 来到新的学校,陌生的空气里荡漾着别样的味道,一种新鲜,一种挑战。原来那个机灵古怪的小叶子,已经长大了,让我不得不去掉那个“小”字,记录下她新的生活。从小她就真得如同一片渺小的叶子,没有花朵的雍容富贵,但叶子也从不羡慕花儿的娇艳美丽,因为她同样是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叶子。 可她现在所置身的这所学校,不是他喜欢的乡间的田野,有花朵也有杂草,还有轻松自由的空气。这里更像一家花店,花朵繁多,新鲜娇艳,更经过了店主的精心打扮显得信心勃勃。还好,她的身边有她的好哥们温雨,她紧紧握了握温雨的手,又感受到了力量。 叶子喜欢搭着温雨的肩,大声的说“我们是哥们儿嘛!”如果让她认认真真地叫好朋友,她还真有点说不出来呢。叶子和温雨从小学就很要好,她一直想告诉温雨,有这样一个好姐妹陪她从小学走入初中,她感觉有多么得幸福。可她一直没有说过,因为温雨的心中一定明白。她们又分到了同一个班,十四,一个并不漂亮的数字,“我是初一十四班的萧叶……”叶子嘴里碎碎的念着,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感觉。“又在同一班,这是不是就叫缘分呐?”她突然转头问温雨。“缘分?是我比较背吧!”温雨看着一脸陶醉的叶子,言语打击她一下,其实心里比叶子还高兴。 在操场按班级站好了队,叶子和温雨聊着天,被一个声音吸引,转头看见一个男生,正在和他身旁的伙伴聊天,看那熟悉亲密的程度不亚于她和温雨呢。仔细看了他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有一种很亲切很熟悉的感觉,叶子在心中暗暗笑自己,因为她很确定他们怎么可能认识? 在队伍旁边看见了的班主任,叶子本来梦想可以有一个长相漂亮,身材迷人,知识渊博,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聚集一切人性优点的女班主任,可见到班主任的第一眼,在外形上没有幻想中的满意,一般水平。有点失望,不过人很好也说不准。 走进教室,座位只要是一男一女搭配就好,可以暂时随便挑。温雨坐在叶子的前面,成为叶子同桌的是一个男生。“hi!”叶子和他打招呼,可叶子在看到他的一瞬间心中猛得一惊,这不就是刚刚那个让她感觉很亲切的男生嘛?!是缘分,还是冤家路窄?可恶的是,他居然对叶子不理不睬。看到他的反应,叶子有些失望,开始在心里评价自己的新同桌,长相,一般!衣着,一般!声音,一般!唉,自己真得是在十四班吗?简直是在一班嘛!刚刚的亲切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班主任站在讲台上,作了自我介绍,她姓闫,她说了很多,其他的话叶子有些忘了,可她至今还清楚得记得闫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我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的!”那一句让叶子对这位老师一瞬间充满了好感,也开始期待初中的生活。 第一天,简单的报道和见面很快结束了。这意味着一个挑战的来临,军训! 烈日炎炎,好像是所有军训必备的场景。叶子第一次参加军训,全班站在操场上,叶子的心里在恐惧什么,更深处其实是在期待些什么。见到了他们的教官,和想象中的出入并不大,军装穿得整整齐齐,站得挺拔笔直,表情威武而严肃,长得其实还算英俊,叶子想,如果他能多笑一笑的话,一定会更迷人的。 教官姓陈,说话的声音真是够大,不,那完全是在吼话!站在离你远的地方说话那叫雄宏,站在离你近的地方说话你就可以体验一下震耳欲聋这个词的意思,相比之下,哪本字典的解释都不够生动。“其实我没你们想象中的那么严厉,不会要求你们一动不动的,如果你们想动,喊声报告就可以了。”他的声音很好听,叶子心里有点可惜,长得帅,声音好,这么好的明星气质不去好好利用,真是浪费!听到陈教官的话,同学们心里放松了些,队伍有一阵微微的骚动。“别动!”是陈教官震耳欲聋的声音。同学们一惊,又恢复安静。他的声音刚刚还很好听,一瞬间变得尖厉了。叶子终于看见了他的笑,不过,是坏笑。 站在操场中间,进行军训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练军姿。叶子不知道自己站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还要站多长时间,只觉的汗在不停得向下流,刺眼的阳光在眼前晃来晃去,耳边是教官一阵阵“别动!”的喊声。叶子好像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她的大脑像死机了一样,怎么也无法启动,感觉脱离了这个世界,只是茫然的站着。“还有十分钟。”教官的提醒让叶子感觉到了希望,她度过了平生最漫长的十分钟。叶子明白了自己一开始在恐惧什么了。中间休息,终于可以回到教室休息了,所有人的手中无一例外都抱着宝贝似的水瓶。教官摘下帽子,露出他短短的头发。不够帅,却显得干脆、清爽。“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教官一脸坏笑,“其实刚刚我说还有十分钟的时候,还有半个小时呢!”“什么!”“骗我们……”“我说怎么显得那么长……”教室炸了锅,嘿,教官激起了公愤呐!“你们应该谢我呀,我是为了让你们觉得有希望一点。”其他俩个班的教官听见动静,也来凑热闹,还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消息“你们教官可是我们部队的主唱,你们让他唱歌呀!” 一阵掌声,教室更沸腾了,那两个教官已经逃走,我们也暂时忘了刚才的旧账。教官倒也没有太推托,是一首英文歌,虽然叶子听不懂歌词,可那歌声是那么美,陶醉在歌声中的教官显得很帅气。听着教官优美的歌声,拼命的鼓掌的时候,叶子好像隐约感觉到了自己最初内心深处期待的东西。 每天早上开始军训的时候,教官都会不动声色的让他们把队伍站在阴凉的地方,有的时候还和别的班抢地盘。叶子心里有点感动,真的,教官的任务部是折磨他们,其实他也在处处为他们着想,怕他们受苦受累。害怕他“别动!”的吼声,其实他偷偷吃润喉片的时候同学们都有看到。 军训很快结束了,噩梦一样的日子即将结束了,可每有欢呼,更有同学看着即将离开的教官哭出了声。他们要教官的签名,电话,叶子没有哭,可她却在那一刻明白了自己内心的期待。她很清楚自己不会忘了他的,这个高声喊着“别动!”,有明星气质,歌声很好听,不时会露出一丝坏笑得教官。 二 如果不是因为波折,我想叶子不会发现和他之间的缘分,如果不是因为缘分,我想他不会成为叶子初中生活中不舍的记忆…… 军训过后,就要正式开始上课了。 第一天,叶子去的有些晚,到了教室,发现自己的座位旁边坐着另一个人,个子不高,看起来更文静一点。那个男生呢?叶子心里有点疑惑,向前张望,发现他和第一天报道的时候一起聊天的男生坐在一起。叶子心里猛然有些失落,毕竟这个人,是除了温雨之外,在这个陌生的校园里,第一个带给她亲切感的人。可这感觉是那么短暂的一瞬间,连叶子自己都没来得及察觉到,就匆匆坐下上课,开始了和新同桌短暂的相处。 还记得叶子在中学上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走进来得是一位女老师,穿一条连衣裙,显得清爽漂亮。“我姓李,是即将与大家相处三年的语文老师。”还记得那堂课讲的是论语,将孔老夫子几千年前的经典语录呈现在课堂上,叶子被这个年轻的老师折服了。《于丹论语心得》是之后有的,之后每次听于丹将论语,或者是看她书的时候,叶子都会情不自禁得想起第一堂课,想起李老师穿着连衣裙将论语的样子,面带微笑,挥洒自如,口才不亚于于丹,却比于丹多了份亲切。 和温雨坐同桌的是一个胖胖的女生,名叫冯静如。你是不是想起了一位明星,没错,名字是很像。她看起来家境还算富裕,不过总穿着一间黄色的衣服,看起来也不是太贵。温雨有点好奇,随口问她:“你怎么总穿这件衣服呀?”“没办法呀!”冯静如很认真地回答,“只有这件衣服比较宽,穿得上嘛!”她说话的样子一本正经,可爱的程度不亚于梁静如呢!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班主任要按照身高重新分班了。因为女生比男生多,叶子和一个女生坐在了一起。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相互认识,另一个女生就想要和她换座位。因为她不想和男生坐在一起,她叫李佳佳,叶子天生是个热心肠,很痛快答应了。一张脸突然闯进她的脑海,是他!同样是一闪而过。却让他的心头涌上一阵暖意。坐到了那位女生的位置上,她在东张西望在自己的新环境,顺便看看温雨的新座位在哪儿,和旁边的同学聊天。不知为什么,她好像忘了他的同桌,猛得一回头,叶子看见了他,虽然低着头,可足以让叶子惊讶!真的是他,那个吸引了她的注意,让他感到轻切,第一随意搭配挑座位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男生。也是那个打招呼没有理她,和她仅仅坐了一天同桌就跑开,连他名字都不知道的男生。叶子的心里在打鼓,不知道和他今后相处的日子是喜还是忧? “我叫萧叶。”叶子遇到不认识的人,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可能都是她先开口打招呼的。“我叫海风。”他的回答让叶子很吃惊。“海风?!你没有姓吗?”“拜托,我知道萧是姓,难道你不知道海也是姓吗?”姓海!叶子的心里好羡慕他,因为她做梦都想到海边去,她总幻想海边有一间木屋是自己的家。可惜的是她海鲜过敏,不敢贸然跑到海边去。“刚开学那几天和你坐在一起的那个男生,你们很要好吗?”叶子想找点话题聊聊,“他叫海辰。”“他也姓海?”叶子很惊讶,这么奇怪的姓,一个班里居然有两个人同时姓海,还是好朋友。“他是我哥,肯定和我一个姓啊!”海风的笑,让叶子一下子想起了陈教官,也有那么一点坏,可是并不招人讨厌。第一次的谈话不是很顺利,叶子看起来像一个无知的小孩子。海风,叶子心里默默念着,哼,要是我有姓海的命呀,才不起这么粗不可耐得一个名字呢! 他们之间的相处就这么尴尬的开始了,事实上,海风已经成为叶子一天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只是她没有意识到。 最初的日子还好,因为彼此不熟悉,倒也客气,说的话不多,而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和不客气。第一次借海风的东西是一支笔,叶子忘了带。写着写着,突然墨变多了,叶子意识到圆珠笔的滚珠掉了。天呐,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把笔的滚珠弄丢,居然还是别人的笔。叶子看看海风,心里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对,对不起,你的笔,被我给弄坏了,是……”“没关系。”海风打断了她没说完的话,宽容的一笑,接过了笔。叶子心里松了一口气。说句题外话,还好那是他们刚刚成为同桌的时候,要是现在可就没那么好办了,叶子不掏钱赔,这事一定没完。 海风出场了,叶子的初中生活从此正式开始,他们的故事,十四班的故事也精彩上映。 三 虽然太阳看起来,每天都是相同的样子,可事实上,每天的它都是新的;虽然叶子看起来,每天也没有太大变化,可事实上,每天的叶子都是新的,都在成长。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闫老师宣布了一件事,学校要举行运动会,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叶子天生就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一听到运动会更始热情高涨。她盲目的兴奋,可实在搞不清楚该做什么?体委拿来了比赛项目的名单。三千米长跑下面赫然写着体委的名字:于跃然。体委是一个女孩子,你听人家的名字,跃,天生就有运动细胞。于跃然黑黑的皮肤显示着她的健康。和她交往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轻松的事情,她整个人时刻散发着运动的纯真与热情。 叶子想自己也要报个项目,拿个名次,为班里争光。叶子拿着项目名单,和海风讨论他们要报的项目。跑步的项目是被叶子首先排除的,短跑没速度,长跑没耐力,叶子可不想丢人现眼。跳高跳远?不行。铅球铁饼?看着自己瘦弱的胳膊,叶子有点失望,原来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热情高涨就可以拿到好名次的。“你呢?”叶子问海风。“我,我报了跳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叶子和海风已经比较熟悉,那些对不起,不客气说的也少了,没了最初的客套,多了一份熟悉与默契。“嗯,有道理,你喜欢篮球,弹跳力不错。个子又高,一定可以拿个好名次。”叶子觉得自己说话的口气有点像教练。“用你分析呀,我那么强,你呢,你报了什么。”海风的口气好像有点嘲笑叶子,可他却笑着看着叶子,目光让人感觉很舒服。不过叶子没有注意到,他的心里愤愤的,嫌他笑自己。“我……,我什么也不善长,就算报了名,也不可能拿到好成绩的,本来还想给班里加分的,真是的,什么也做不了……”“萧叶,闫老师找你!”正说着,听到班长林浩阳在喊自己。林浩阳是一个个子不太高的女生,可学习好,不太爱打扮,也显得很精明。 叶子来到了闫老师的办公室。“箫叶,这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各班的方阵要上场,老师希望你引导员,可以吗?”闫老师直切主体,叶子的心里豁然开朗。是呀,不能当运动员,可以当引导员呀!开幕式上的表演同样可以给一个班级加分的。“当然行啦!那是我的老本行,我小学的时候就是引导员。”叶子答应得很爽快,看得出来,闫老师很高兴。叶子的心也很明亮,她觉得她终于为这个班级做了点什么,感觉自己在慢慢融这个集体了。 紧张的准备,那一天很快就来了。 叶子换上统一要求的短裙,早上,穿裙子很冷,可叶子的心里早已燃烧的无法控制。很快轮到十四班上场,叶子努力感受着音乐得节奏,控制着队伍的步伐,展示着十四班的自信与风采。主席台上读着为十四班写的过台词。叶子清楚的听着主持人为她们喊着:“十四班!加油!”叶子的心在那一刻溢满了自豪。那一瞬间的感觉直到她现在想起,还是那么真实。 鼓舞人心的开幕式很快结束了。比赛紧接着开始了。铅球场地在十四班的正前方,同学们都为自己的铅球选手吴泽加油,他体重不少,力气当然也不小。跳高比赛场地在操场的另一端,离十四班比较远。可叶子还是看得见那个高高瘦瘦的身影,虽然离得很远,虽然只有一个背影,可叶子很确定的知道那个人是谁。可能因为距离远,他的奔跑,他的跳跃在那一瞬间化成一道美丽的弧线,像流星划过天际,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 叶子的分析没错,海风真的很擅长跳高,他拿到了第二的名次。比赛回来的海风赢得了全班的掌声。休息时间,叶子向海风祝贺,“那当然了,我这么强!”“我这么强。”是海风的口头禅,不管什么事情,他都爱强调一句。来到这所重点初中的学生每个人都拥有光辉的过去,叶子不知道海风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可他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好像很自信,真是,我不就没报比赛项目吗?叶子感觉这个人有的时候很蛮横,很霸气。刚才还在想他优美的弧线,一瞬间,叶子的心里有充满了不满。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三千米长跑。于跃然的实力不言而喻,也是她带给了所有人信心。几圈下来,跑道上选手的距离已经逐渐拉大,每当于跃然跑到十四班的位置前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是那么热烈的为她加油。剩最后几百米,这是最关键的时候,是每一位选手都疲惫不堪精力耗尽,想要放弃的时候。可在这几百米不放弃反而冲刺的人却有很大的可能创造奇迹。 看着于跃然气喘吁吁却拼命奔跑的样子,大家是那么拼命的给她加油,他们喊着于跃然的名字,喊着十四班加油,把自己所有的热情与力量迸发。于跃然一定感受得到力量,因为她的步伐开始加快,所有人都看得到她是多么努力,不,是拼命!在看台上的叶子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她感受到了青春的热情,更感受得到,这个新成立的集体,越来越团结,融为了一体。这一刻的叶子突然好想哭,当和其他的班级坐在一起,她是那么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班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家。在那一刻,叶子好像长大了,在友情甜蜜荡漾开来的氛围中…… 四 无论是军训还是运动会,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无论他们最近发生了多少意想不到的事,可这毕竟是一所学校,将近一个月过去了,彼此之间熟悉了,他们来到这里的主体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学习,因为他们来到新学校的第一次月考就要来了。 叶子的心里第一次这么紧张,她知道这是成为初中生以来,留给同学和老师的第一印象,她很期待,她希望自己在中学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希望可以收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她也很害怕,她知道这里优秀的学生太多了,她怕自己排在众人之后,成为一个没人理睬的差学生。还记得下午要进行考试的那个中午,叶子的心乱成一团,整整一个中午,强迫自己闭上眼,却怎么也睡不着。那时的情景还那么清晰,闭上眼睛,仿佛就在昨天,看来,古人说日月如梭,还真不是骗人的。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考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卷子发了下来,叶子看到自己的分数,感觉有点懵,好一点也不过九十出头,想起自己在小学时的分数,从来没有这么低的。完了,叶子的心里暗暗的想。她没有心思看别人的分数,一个人失落的回到了家。打开门,迎上来的还是爸爸妈妈笑盈盈的脸,叶子低着头,不知道该怎么把分数告诉爸妈。她害怕的结果终于出现了。她成了一个差学生,没有人喜欢,没有好的未来的差学生。“叶子,怎么了?”叶子没有回答妈妈的话,其实,叶子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不是成绩出来了?”爸爸问。“嗯。”叶子点点头。“多少?考了多少?”叶子感觉得到妈妈的语速突然的提快,分贝也一下子变大。“我……”叶子的嗓子好像被什么梗住了,说不出话来,其实她多想把分数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告诉爸爸妈妈不要失望,自己还有三年的时间,还是可以努力的。可她说不出来了,不是不敢说,而是她自己也不确定,她无法承受突然之间的落差,不知道自己努力就真的可以取得好成绩吗?她真的没有信心。爸爸妈妈明白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多问。“没关系,才第一次考试嘛,以后还有三年的时间呢!”爸妈一向善解人意,可叶子心里明白他们抱了多大的期望,她们的不责怪让叶子心里感觉更加不安,眼泪就那么争气的流了出来。 叶子努力克制自己的眼泪,可她无法控制,她有多少抱歉,多少难过,多少失望,多少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 第二天,叶子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学校。“我们第一次月考的名次出来了,老师贴到教室的前面,同学们下了课可以自己来看。”闫老师的话让叶子的心深深叹了口气。下了课,名次表的周围围满了人,同学们都争着去看,叶子一番犹豫,还是决定勇敢的面对现实。她挪动沉重的脚步,苏雅迎面走了过来,“考得不错呀,全年级九十多名。”“什么!你不是骗我吧?”叶子一惊。“骗你干嘛?成绩都在那儿,你自己去看。”苏雅一指名词表。叶子急不可耐得要冲过去,“哎。”苏雅拉住了叶子,“你也不问问我?”“哦,你考了多少名?”“一般啦,六十多名……”“祝贺你!”叶子等不到她多说,她的心太急了。苏雅是个爱炫耀的女孩子,她生怕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叶子看着自己的名次简直激动的要死,看来初中和小学还真是不一样,功课便难了,分数变低了,可不代表成绩不好。叶子的心乘上了过山车,她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宣泄自己的快乐,真想快点告诉爸爸妈妈。叶子回到座位,却发现海风失落的坐在座位上,那表情和昨天的自己那么像,叶子明白为什么,他刚才看到了海风的名次,比自己足足差了九百多名。“哎。”叶子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安慰一下这个讨厌的家伙,虽然在没见到他之前叶子本打算要问问他,他是不是还是那么强。“你不要说话。”海风一个字都没有让叶子说出来。海风从课桌里拿出了书,“好好学吧!”叶子被一种莫名的力量触动。这个家伙好像不那么讨厌了。顺便透露给你“好好学吧!”后来也成为了海风的口头禅。 第一次月考就这么过去了,大家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感受到了压力,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五 如果生活是一道证明题,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命题人给出的一个个条件,我们努力生活好每一天,就是为了了解每一个条件,求解生活。可那些看透生活的先哲们却忘了告诉我们,生活本来就是无解的。 叶子就读的小学并不注重英语教学,所以叶子的英语基础很差,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基础。这是上初中前叶子最担心的问题,自己的英语成绩还不足人家的四分之一。说实话,当他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是位英语老师时,她的心里有些担心和害怕。 现在的叶子,是恐惧英语的。 叶子坐在座位上,看着今天的英语作业在发呆,海风在旁边给她讲着湖人,讲着篮板,还有他对最新战况的汇报和分析。叶子压根听不懂,就算听得懂也不会对他们感兴趣的。英语作业就够烦人的了,在加上海风没完没了的讲解。海风站起身来,猛地向上一跃,将手中的纸团向垃圾桶扔去。“yes!三分!”随着海风激动的身影,他的身体不偏不斜踩在了叶子的脚上。“啊,你干什么?!”叶子的声音突然之间爆发。“怎……怎么了?不小心踩你一下,你有必要那么大声吗?”“你没事不走过去扔垃圾,投什么三分球啊?”“那你干嘛把脚塞到我脚下,怕我踩不到你吗?”叶子的心情本来就很糟,又被海风踩的那么重,可他非但不道歉,还那么凶的说自己。叶子趴在桌上,一滴眼泪不由自主的溢出了眼角。叶子感觉得到海风在侧着头看自己,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又把头侧了回去。叶子感觉自己真是糟透了,她看着旁边的海风,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讨厌的男生,那么自负,那么蛮横,那么无情,会把女生起到哭还不说对不起,生活,真的是很无情的。 叶子和海风开始了冷战,他们一直僵持着,好几天没有说过话。其实他们心中的气都已经消了,可是为了那莫名其妙的面子和自尊,他们拼命撑着,有好几次,叶子好像忘了这件事,不由自主的同海风讲话,海风也差点叫出了叶子的名字。可就在他们即将启齿的时候,又被什么无言的提醒,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叶子依然在为英语头痛,其实她不是听不懂,可总是感觉自己的英语比别人差,总是缺乏对英语的自信。早自习前,闫老师让叶子和葛莉娜把昨天的英语作业收上来。葛丽娜是一个微微显胖的女孩,和叶子一样扎着一根马尾辫。叶子很快完成了任务。“萧叶,葛丽娜。今后的英语作业都由你们来收,老师希望你们当老师的英语科代表,可以吗?”科代表,英语科代表?叶子的将这个词在心里重复了好几次,她觉得这太突然了。抬头的瞬间,目光与闫老师的目光相撞,在那目光里有鼓励,有信任。没错,那满满的亲切叶子清清楚楚看得到,叶子的心也感受得到闫老师的用意。嗯!叶子使劲地点点头。她告诉自己,不把英语学好就对不起闫老师的一番心意。坐回座位,叶子的心还沉浸在一种微妙的感觉中,那突如其来的幸福, 叶子要好好品品。 不知是科代表的头衔,还是闫老师的信任,总之,现在的叶子对英语充满了自信和期望。看到旁边的海风,叶子想起几天前的事,当时的自己确实是因为心情不好有些迁怒于他,反映也过于强烈了些。“我们和好吧,如果同意的话,就和我借胶带纸。”叶子写了一张小纸条,递给海风。“可以借一下胶带纸吗?”海风转头问她。叶子递过胶带纸,那一瞬间的轻松,就如他们脸上的笑容一样。其实他们一直在硬撑着,只需要这样小小的一张纸条,一切就解决了。“哎,这道题怎么做呀?其实几天前就想问你了。”叶子笑着接过练习册,其实他也有可爱的一面,不那么讨厌嘛! 现在的叶子心情真是好的不得了。突然之间,一切事情都有了圆满的解决。有的时候生活就像过山车一样,最低谷过后就是最高潮。虽然生活是一道无解的题,可这道题做起来还是趣味无穷的。 六 “艰苦”的学习仿佛是一场战争,对于我们而言,敌人又很多,我们以为敌人是家长,是老师,是考试,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家长会。其实我们不知道,真正的敌人是那个控制情感的自我,我们的理智正在和欲望作斗争。 无论在当时看来是多么愚蠢,多么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时光流逝,那些事成为记忆长河中的永恒的时候,仿佛一切可以变得美好起来。 真是祸不单行,残酷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家长会马上就要召开,摆在面前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考验。好像自从爸爸妈妈参加第一次家长会的时候,叶子就对家长会有一种恐惧。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让所有的学生在操场上玩,他们在教室里一说就是好长时间。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偷偷看一眼自己爸爸或者妈妈的表情,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那种提心吊胆的滋味叶子一直记得清清楚楚,隔着玻璃,你可以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看到他们说话的嘴型,可是你永远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有没有告你的状。 上了初中这种恐惧感依然强烈,而且绝大部分同学和叶子一样,有着相同的感受,他们怕父母批评,也怕父母失望。只有极少数,前三名的学生,永远高居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会期待家长会带给他们的荣耀吧! 坐在叶子前面的那个叫吴军明的男生,不客气一点讲,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老师讲的课,留的作业,一切都与他无关,所以他的成绩自然也是垫底的。不过他倒是很乐观,常对别人说,别看我成绩不好,要是我生在古代可是个明君,要不然怎么叫军明呢!哎,真是可惜了他这位人才,现在是二十世纪。不过这位好像与世俗无关的“明君”也开始忙了起来,因为家长会迫近,他说,我妈呀,留着短发,一看就很厉害。我倒不是怕她,我实在不忍心伤我妈的心呀!其实,他就是怕挨揍。 海风的努力果真得到回报,他比第一次月考时的成绩前进了近二百多名,叶子问他:“谁来给你开家长会呀?你一定会受到表扬的。”“应该是我爸吧!哎,虽然进步了,可这个分数还是很差劲……”“好好学吧!”叶子和海风同时说出了这四个字,叶子就知道他会这么讲。至于叶子呢,她的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不会很惨,但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知道爸妈会不会满意自己的分数呢? 下午就要开家长会了,第二天吴明君来到学校居然显得很轻松,很自信。“哎,你不怕挨揍了?”叶子笑他。“挨揍,他们也要有理由,有机会才能揍我呀?”叶子虽然不明白他这话的意思,但也没有细问。闫老师叫了几个学生在家长会的时候帮忙,当然也包括叶子。 因为开家长会的原因,下午同学们都没有到校。教室经过一番简单的布置。黑板上写着“搭起沟通的桥梁”几个大字,字清秀中透着刚劲,一看就知道是冷心月的字。冷心月可是一位才女,写得字漂亮,画得画漂亮,说话做事那都是十足的淑女,和叶子完全处在两个不同的极端。时间快到了,叶子也越来越忙。爸爸来了,叶子把自己的座位向爸爸一指,爸爸自然意会,坐在了座位上。叶子看见温雨的妈妈走了过来,甜甜地叫了一声阿姨,自然也换来了对方甜美的笑容。远远看见有一位长头发的阿姨走了过来,叶子赶忙迎了上去,“您好,您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啊,哦,我是,那个……吴军,吴军明的妈妈……”叶子发觉她显得很紧张,好像什么怕被别人发现了一样。“他的座位在这边。”叶子虽然满腹疑惑,还是带她到了吴军明的座位前。 家长会开始了,叶子坐在了一个空座位上,闫老师说得很全面,和叶子想得一样,闫老师表扬了海风,表扬他的自强和努力。家长会结束了,大部分家长都围到了讲桌旁边,想和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叶子看见吴军明的妈妈站起身,急急忙忙的走了。因为走得急,她那披肩的长发被轻轻吹起。叶子一下想到了什么,她记得吴军明说过,她的妈妈是短发,所以一看就知道她很厉害。可面前的这位明明是长发垂肩啊!难道…… 第二天,叶子刚匆匆收齐英语作业,坐到座位上,还没容叶子开口问清楚吴军明昨天的家长会是怎么一回事,门砰的一声就被推开了,所有人吓了一跳,看见闫老师气呼呼的冲进教室,那表情,就像有人欠了她八万块钱没还一样。“吴军明!”吴军明一惊,站起身来。“昨天的家长会,你的家长有来参加吗?”闫老师的口气变得平静了些,可还是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轻松。“昨天我妈不是来了吗?您没有见到她吗?”吴军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小声试探着问。“那问什么早上你妈打电话,问学校为什么突然决定不开家长会了?”叶子在后面偷偷看见吴军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昨天来给你开家长的是谁?”“是,是我姑姑,我姑姑的小姨,的,的好朋友……”天哪,照他这样说下去,连奥巴马都能让他绕成亲戚。“到底是谁?!”闫老师的声音突然提了一个八度。“是我花五十快钱雇来的。”“啊!”同学们又被他吓了一跳。“你为什么这么做?”“我,我怕我爸妈揍我,想起来电视上都是这么演得,就想试一试……”“够了!跟我到办公室来!” 过了一会,吴俊明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怎么样了?”叶子问他。“还好,还活着。”“你难道就没看,电视上演的最后不都被发现了吗?”叶子对这个“明君”真是没话说。“是啊,还演他们最后都被叫到办公室,臭骂了一顿。”海风也过来搭腔。“哎,怎么会这样呢,我,我是怕我妈伤心。”吴军明还在说着这句话。最后,吴俊明的妈妈还是来到了学校,留着短发是真的,可没有像吴军明说的那样,一看就很厉害。相信有了这次教训,这样的事吴军明是再也不会干了。无论吴军明说的是真是假,无论他是不是真的怕他妈妈伤心,可叶子相信,每一个子女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虽然有的时候他们显得无所谓,可其实他们也怕伤父母的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长会可以不再这么让人恐惧,可以不再是我们的敌人呢?

毛泽东事迹

毛泽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这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发出的一则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毕业后即可担任教师的招生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年前,他考入全省高等中学的试题就是《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他以梁启超的“以教育为主脑”之说立意下笔。现在,再三权衡,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面对着滔滔北流的湘江:东侧靠着粤汉铁路。隔江望去,西岸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周围的大自然环境是那么优美。经常驰过的火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又不时传来时代的气息。

第一师范创建于一九○三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Ы惭У某南书院。同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只有一江之隔。一九一二年改称现名。它的规模、教师力量和设备,都是毛泽东以往读过的几所学校所不能比拟的。校章规定的教育方针“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即“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各种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很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У取1纠匆咽切悴牛?让?蠖?笫?咚甑暮叔衡,也一起考了进来。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皇朝变成了共和,中国却并未由此获得新生。人们在革命前所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到来,相反,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又演出复辟闹剧,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严峻的现实不允许人们长期沉浸在迷惘之中。新的一代在探索着新的出路。

毛泽东当时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他为自己规定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①。一九一五年九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这以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齑其躬(意思是: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字华生,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一九○三年留学日本,改名怀中,意思是身在异邦,心系中土。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以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而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他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假期里有时也放弃回家的机会,到板仓杨宅请教。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一九一四年,毛泽东和同学们曾组织一个哲学小组,还请杨先生担任指导。师生之间,相交甚深。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七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

这对青年毛泽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

杨昌济在长沙的学生先后以千百计,他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对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看来,杨昌济一开始便把这个学生看作“异材”的。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一九一五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从四月到八月,毛泽东共去拜访了黎锦熙近二十次。九月,黎离湘赴京,在教育部做教科书特约编辑员。两人仍书信不断,相交介乎师友之间。黎很看重他,在这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可大造”。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①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七十七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积了有好几网篮。后来送回韶山存放。一九二九年国民党军阀何键派人到韶山抄他的家,族人听到风声,就把它们连同毛泽东存放的书籍报刊一起烧掉了。一位塾师先生从火堆里抢出两册教科书和一个笔记本。

幸存的这个笔记本,是一个九行直格本。前面有他手抄的屈原《离骚》、《九歌》,后头毛泽东把它题为《讲堂录》,是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听课笔记,也间有读书札记。主要是修身和国文两门课的内容。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和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在湖南交织扎根。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在近代以来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这一批又一批的人物,绝大多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影响。他是湖南衡阳人,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晚年因隐居在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著述宏富,在学术上能独树一帜,富于批判精神。他崇尚实学,主张“理依于气”,强调“行”在认识过程的作用,颇能开一代风气之先。

近代湖南,还出了一个曾国藩,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兴将相”集团,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曾国荃等。他们也都曾受教于岳麓或城南书院。一方面执守理学,同时又师承王船山的实学。曾国藩便着力传刻《船山遗书》,糅和理学与实学,贯通内圣和外王。他镇压太平天国时打着“保卫名教”的旗号,同时又严格地整军治政。他还是早期洋务活动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一心修学储能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他一跨进一师大门,就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气氛。每逢集会,学生们就高唱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毕业生。在他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毛泽东尤其用功,还经常到杨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同时,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涤生”是曾国藩的号——引注)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看来,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稍后,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

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命题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一九一六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吮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着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一九一七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口,形同乞丐。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了纪念这次旅行,他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的课堂并不平静。

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以赞助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五月九日,袁世凯政府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时,与毛泽东过从甚密的易永畦同学因病去世了。五月二十三日,学友会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这是首长达四十行的五言古风,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它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危艰的沉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外患常同内政相联系。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开始复辟帝制。杨度等出面网罗名士,组织筹安会。湘中一度风传在京谋职的黎锦熙也被拉了进去。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九日写去一信:“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还劝黎离开北京这块“腐臭之地”,“急归无恋”。后来弄清了这是误传,他才如释重负,又驰函致歉。

反袁声浪日益高涨,就连昔日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也起而响应。毛泽东当时担任校学友会文牍,主持把三人有关时局的言论编印成《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在校内外广为散发。已从一师毕业的陈昌在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八时接润之兄书,并承赐《汤康梁先生之时局痛言》一本。”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控制着北京政权。曾参与策划护国战争的梁启超,转而致力于南北和解,以防事久引发革命危机。毛泽东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但对袁氏所培植和依赖的北洋军阀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很赞成梁氏的主张。六月下旬,他赶回韶山看望病卧在床的母亲,因南方军队在银田寺一带骚扰,被阻隔途中,越发认为政局应该稳定。

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五日,他两次写信给萧子升,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他说:“国局自上月三十日约法、国会、内阁三大问题解决后,南方相继取消独立,撤除军务院,渐趋统一。此由于南部诸英之深明大义,和段氏之中枢斡运,黎公之至诚感人,其力尤多。……中央举措,究可佩服。”这里,他把段祺瑞、黎元洪反袁的“南部诸英”列在一起来称赞。

湖南人这时驱逐了袁世凯任命的都督汤芗铭。他列举驱汤后的一些消极现象,诸如“暴徒乘机报复”,“自推长官”,无视中央而不得统一等,忧心忡忡地觉得“湘省之祸,比之辛亥为烈”,“杀机一起,报复未已。法兰西之祸,最为可惧,不意此次竟演此恶剧”。看来,在反袁前后,毛泽东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还处于彷徨时期,露出了后来一度信奉过的“无血革命”的端倪。

当时,国内报刊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人希望他下台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毛泽东却在七月二十五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而且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一九三七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这位二十四岁的师范生果然言中。

如果把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一九一六年正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前期,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后期,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他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救济时危的真理,可是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和当时的思想界状况是息息相通的。辛亥革命后几年的痛苦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件好事。旧的路子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道路。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惊醒了世人。许多人认识到,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和巩固,关键是缺少一场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也是一个根本原因。这样,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思想文化领域,主张着重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一九一五年九月,辛亥革命时当过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他撰文强调,“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之觉悟”①。

这就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由来。

很快,在《新青年》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先进青年。这个杂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铸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旧式士大夫的新人。

在《新青年》众多的读者和追随者中,就有毛泽东。当时,杨昌济为这个杂志写文章,还向学生们推荐这个杂志。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发现,毛泽东读了《新青年》后,“读韩文杜诗的兴趣降低了”①。毛泽东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的楷模。”②毛泽东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态,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为哲学便于研讨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③。这样,改造哲学、伦理学,就同变化民质、改造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相当普遍的。

一九一七年前后,毛泽东读了不少哲学、伦理学书籍。在哲学和伦理学之间,他更有兴趣的是伦理学。在他看来:“伦92二、师范生

③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摘自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馆藏资料。45

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科学。”①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记载,“余借毛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旧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这里说的是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毛泽东把它十分工整地抄录下来。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到次年第一学期,杨昌济给学生们讲授伦理学,采用的课本是十九世纪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该书由蔡元培从日文转译过来,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三年出版,约十万字。毛泽东除认真听讲外,细读了这本书,用红黑两色画了大量的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叉等符号。还在书中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绝大多数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原著的引申或批判,小部分是对原著的赞同语和章节提要。他批阅的这本书后来被一位同学借去,直到一九五○年,托周世钊还给了毛泽东。

他当时为什么这样下工夫去读这本书?毛泽东从周世钊手里接过它时,有过解释。他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毛泽东贯穿《伦理学原理》的批语的基本观点,是哲学上的二元论。他说得很明白:“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①他认为,事情有的是发生于自然的,有的是得之于人为的。后来他说自己早年信奉过康德的心物二元论,大概就是指这样的观点。

二元论的特征是调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青年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自然观方面,他说:“凡自然法则者,有必然性”,“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吾人之心灵本之自然,其范围有限,安能有一毫之创作”。这是他从原来接受的唯心主义观念中逐渐解脱出来、走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二元论的通病,是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作出唯心的解释。毛泽东也是这样。他说:“实则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管辖也”;“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

如此强调主观观念的决定作用,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有它的必然性。知识界中推崇思想革命的社会时尚,本身就容易夸大精神的作用,过分强调主观对改造社会的能力;再加上毛泽东本人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主要是孔、孟、程、朱、陆、王以及新康德派、新黑格尔派的思想。杨昌济说自己以《伦理学原理》为教本,“所讲不限于西洋之伦理学说,中国之先儒如孔、孟、周、程、张、朱、陆、王及王船山之学说,亦间取之”②。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陆(九渊)、王(守仁)学派13二、师范生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

毛泽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同此。

47

更为杨昌济推重,毛泽东当然也受到熏陶。他常和蔡和森、张昆弟等讨论宋明理学,研读过朱熹编的《近思录》、《四书集注》和《朱子语类》等,对朱熹、王守仁都很佩服。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便常用这些观点来作比较,发挥原著的一些论述。诸如“孟轲之义内,王守仁之心即理,似均为直觉论”;“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等等。

中国近代社会正处在空前剧烈的变动中,旧的传统秩序渐趋崩溃,外患内乱迭起相承,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这就使“尚动”“主变”成为人们寻找出路的重要倾向。这个时代特点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探索中,并蕴含着浓厚的辩证法色彩。一九一七年,他曾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①的观点。在《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他写道:“此世界中变化万殊。”还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考察当中,说历史从来就是一个治乱交替的过程,声称特别喜欢战国七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那些“事态百变,人才辈出”的时代。认为:“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用这个观点看当今中国,他说:“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对于中国社会,他的意思是“必须再造”,再造的办法,是“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因此,“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造社会的乐观激情。他后来从大乱求大治的想法,看来是早有伏笔的。

在“动”中求变、求新,其内在依据是什么呢?毛泽东当时特别重视两个概念。一个是“差别”。他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如阴阳、上下、大小、彼此、好恶、美丑、是非、正反、明暗、胜负等等。“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另一个概念是“抵抗”,即各种差别引起的压力和反抗。毛泽东特别赞同泡尔生提出的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称其“无抵抗则无动力”的论述,是“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他热情洋溢地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他过去那种向往社会“大同”境界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觉得即使人们真的进入了“大同”社会,“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把“差别”、“抵抗”这两个概念,和“动”、“变”及“成毁”联系起来,表明毛泽东当时的认识已接近矛盾构成事物并实现转化的辩证法观点,还多少同社会历史发展有所联系。他后来关于矛盾普遍性的理论,大体也滥觞于此。

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根本点,就是首先要把握住事物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它的意思,是在面对万千事物时,要从大处着眼,首先抓住它的根本。把根本抓住了,其他枝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以后,他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很有些像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道”(老子)、“理式”(柏拉图)、“绝对精神”(黑格尔),总之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朱熹就曾说万事万物皆源于“一本”,“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杨昌济讲课时,也特别强调,“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此所谓贯通大原也。”①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给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集中表述了对“本原”的看法。

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这样,毛泽东开出了自己的救国药方:“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封信是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八月三十一日,黎锦熙收到信后,在日记里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把“本原”落实到“人心”上面,就是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建设。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把自己这时的主张概括为两个,一个是“精神上之个人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

针对封建专制和束缚个性的三纲五常的旧道德,主张个人主义,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毛泽东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始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他认为,人类的目的在实现自我。但他在个人主义前面加上“精神”两个字,却有他自己的特色。这种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力求达到最高境界,使“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正鹄”不能只是“纯然利己”,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和价值。例如,看到自己所爱的人有难,关键的时候,“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浃,吾意始畅”。否则,自己的生活就不完满,就“未达正鹄”。依此类推,“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他甚至极端地说:“予谓人类只有精神之生活,无肉体之生活。”这种理解,已经超出了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义,包含着新道德观的萌芽。

关于“现实主义”。毛泽东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能脱离现实去追求虚幻的理想和价值,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我”。他说:“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一方面,他反对空谈,“凡吾思想之所及,吾皆有实行之义务”;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道德行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反对盲目动作。毛泽东写道:“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极高”是指追求独立不羁。“极卑”是指我终究又“一毫跳不出此自我以外之世界”。这个矛盾,他已觉察到了,但一时还不能完整地加以说明。

毛泽东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觅着、遨游着。他从中外文化里汲取营养,又闪烁着他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慧之光。他这个时候并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宇宙之真理”。夸大精神力量的唯心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无疑占有很大比重。这期间,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杨昌济的赞赏,得了一百分。

但他这时的思想并没有定型,还在探索过程中。当他写下《伦理学原理》批注时,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道:“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然未定。”既然还“茫然未定”,就得继续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这类状况是常见的。由于他坚持把改造社会、匡济民族危亡作为出发点来进行理论探索,决定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他坚持一种从我做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在进行理论探索的时候,一直特别注重自我思想修养的磨练。

毛泽东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或许,他当时的实际活动比保存下来的几篇文字表现得更富有个性和朝气,对他以后思想发展产生的作用也许也更大。

说来很有趣,毛泽东这样一位后来举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体育论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体育之研究》,全文约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杨昌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陈独秀的。他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说:“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应该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针对重文轻武的颓风,他提出一个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育锻炼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许多好处,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可以说,《体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对体育这个运动形式的研究,毛泽东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这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后来十分著名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编的一套体操。他当时采用的锻炼项目很多,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

所谓风浴,张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记载:“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概。”所谓雨浴,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顶,再返回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同班好友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①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毛泽东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他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曰: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确实一直表现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这种惊83毛泽东传(1893-1949)

①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的批语。所引这段话,是对《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的解释。

54

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对事情能“见得透”的基础上的。这是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近二十个项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学生参加,当选者三十四人,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毛泽东的胆识,半年后有过一次受到众口称赞的显露。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线向北溃退。长沙市民很是惊慌。一师位于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必经之地,随时可能遭受劫掠。学校当局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些零散溃兵途经校门口,都不敢轻易闯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张皇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毛泽东便派人去交涉,他们全部缴了枪。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

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同班同学邹蕴真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旧,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①第一师范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毛泽东的社会活动日益扩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学友会改选时,他担任总务,还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从前这两个职务都是由教员担任的。学友会会长由学监方维夏代理,毛泽东实际上主持工作。学友会开展了许多课余活动,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这年上半年,学校曾办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员上课,办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这学期还办不办?由谁来办?大家看法不一。毛泽东认为这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方维夏同意他的意见,并决定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办,由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十月三十日,毛泽东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倾吐出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的拳拳之心:

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教的是写信、算帐,都是列位自己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快快来报名,莫再担搁!

这则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毛泽东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毛泽东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进了《夜学日志》,说工人要求入学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们分发广告时,“大受彼等之欢迎,争相诘问,咸曰‘读夜书去!’”这大概是毛泽东最初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

在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正在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就是看到毛泽东张贴的《征友启事》后结识的。他们多来自农村,了解民间疾苦,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正如毛泽东后来追忆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①

从一九一六年开始,他们讨论最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他们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猛烈冲击,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生活之追求”②。发生这种“一个翻转”的剧烈思想变动的,自然也包括毛泽东在内。在这个基础上,一九一七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

要成立团体,首先得有章程。一九一八年三月,毛泽东和邹鼎丞开始起草会章。萧三的日记说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萧子升——引注)来坐已久,交阅润之所草新学会简章。二兄意名为新民学会云。”“四月八日,接二兄手书,力主子出洋。附来润之所重草新民学会简章。”“四月十三日,夜,润之来,明日新民学会开成立会。”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个星期天。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萧三、张昆弟、陈书农、邹鼎丞、罗章龙等十三人,再加上没有到会的李和笙(维汉)、周世钊等人。这样,最初的会员就有二十余人。经过讨论,通过了会章,以“新民”为会名,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团体。成立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它的会章重点强调个人修养,政治性还比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当时达到的思想水平,受杨昌济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但它和毛泽东当时的实际想法也有距离。对此,毛泽东稍后曾有一个说明,他说:“会章系鼎丞、润之起草,条文颇详;子升不赞成将现在不见诸行事的条文加入,颇加删削;讨论结果,多数赞成子升。于是表决会章的条文如次……”。①联系到萧子升后来一直不赞成激烈变革、主张温和改良的思想,被他认为是“不见诸行事”而“颇加删削”的条文内容,大致属于毛泽东当时更高远的理想追求。

三个月后,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学会的组织活动问题,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说:“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蔡和森还表示,“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①看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正是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求中国的出路的。

这时,会员多数已经从学校里毕业或即将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呢?学会成立之初,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愿“堆积”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毛泽东也认为,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开辟一个方面,对将来大有好处。“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

两个月后,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他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这年他满二十五岁。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还有谁像林柏原一样美好(四)

杨晨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过那么大的脸,他踉跄的站起来,抹去嘴角的血痕,想要去追被旁边的人拉住。他很大声的指着林柏原的后背说,有种我们运动会上比一比,如果你赢了我,我就放弃莫楚钥,如果你输了,就跪在我面前向我道歉!

林柏原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停下脚步,越过我的头顶,看着杨晨说,你实在很无聊,不过如果你非要和我比,我回奉陪。

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直视林柏原的眼睛。我从他湖水一样深邃美丽的眼睛里看到了我从未见过的桀骜,与之前的温润截然不同。我望着我那么喜欢的林柏原,心里却刮过凉嗖嗖的风。

林柏原......那是我第一次叫他的名字。

他在我的不远处停下脚步,没有回头,然后便又抬脚离开。

在那场吸引众多人眼球的百米短跑赛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最后的赢家会是林柏原。买杨晨赢的是1:1。而买林般原赢的是1:57――而这个,也还是我敲碎存了七年的储蓄小猪,拿我所有的财产买林柏原赢的结果。我怕如果我不支持他,那个会更可怕,让他还未比就先输了勇气。

四月的天气,还是有些冷的。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比赛的林柏原站在了百米短跑的预赛起跑线上,那天他穿了一套运动服,黑色的背心,胸口是白色、黑色和柠檬黄交织的色块,同款式的运动短裤。远远的看他 做热身,他就像春天里一棵勃勃生长的白杨树一般。

我无法进入场边为他加油,只能趴在离他最近的栏杆上,大声喊他的名字,林柏原,加油啊。

我以为他不会听见,可是他却走过来,仰首望着看台上的我,微微眯着眼,笑容很好看的浮现,他说,喂,我不会让你输钱的。

我困窘的说不出话来,紧紧握着栏杆差点捏出水来。他一定以为,我是为了赢钱才来为他加油的吧。

这样也好。

林柏原,你不要输啊。我结结巴巴的说,羞涩的朝他笑。

恩。他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向跑道。

预赛林柏原跑了小组第二,顺利晋级决赛。而被分在另一小组的杨晨也顺利晋级,并且成绩比他整整快了一秒。在短跑的项目中,一秒不是一个小差距。

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因为林柏原。我怕他输。怕不得不棉队杨晨那令人难堪的赌注,怕他不得不向丑陋的人低下他美丽的头,怕他连喜欢的女孩子的资格都没有......

杨晨在决赛的起跑线上向林柏原竖起中指。对于这场比赛杨晨有必胜的把握。因为从参加运动会以来,他从来没有在这项比赛上输过,并且他还是校记录的保持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林柏原怎么会是他的对手?

林柏原并不理他,目光微凉,虽然阳光落满了他一身,我却依然无法感受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热量。

决赛枪声响,林剥原起跑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绊了一下,沿着栏杆往终点跑。

林柏原你不要输啊,你千万不要输!趴在离他最近的栏杆上,大声喊他的名字,林柏原,加油啊。

我想说:残疾人也有梦想

亚运会开幕式至今还念念不忘:芭蕉叶上的小男孩、木棉花揭开亚运面纱、悬空飞人空中伴海鸥飞翔……如果说,亚运会开幕式是“眼睛不够用”,那亚残运会就是“感情不够用”:“珍珍一家人”、 200多残疾人士参演、盲童参与升旗仪式……

倒计时时,不同的灯光构成的亚残会会徽;小巨人在空中移动完成倒计时。我感慨:这意味着人们女里奔跑和奋进呀!

整个开幕式,令我最感动的,还是最后一个环节:是神秘的主火炬点燃仪式。首届亚洲杯轮椅篮球比赛银牌获得者陈琦手持“潮流”火炬坐着轮椅进入主会场。亚残运会火炬在六位残疾运动名将的传递之后,交到了文艺表演的主角珍珍一家人手中。第七棒火炬手是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张立新,他与第八棒火炬手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优秀运动员张海原相互携助,一级一级攀登上主火炬台,将火炬放上吊架,吊架升起,点燃了广州亚残运会主火炬。自这一刻起,广州亚残运会的圣火将持续7天的华丽燃烧,见证运动健儿们创造佳绩。

12月12日,两个平等的数字;亚残运会标识中有四个字母:TARA,其中意思也有平等的意思。也许,这也是告诉我们:残疾人与健全人是平等的。

谁说残疾人不能有梦?谁说残疾人比健全人差?

他们失去的,也许是光明,也许是声音,也许是身体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有着我们正常人没有的,那种坚强的毅力。

张海迪,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李端,军人出身的李端,从来不缺传奇。广州亚残运会上,他轻松获得男子F11级跳远金牌。“战士可以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能被打垮!”李端在赛场上诠释着亘古不变的“军人精神”。

永野美穗(日本),别人用手拉弓,永野美穗却是用嘴。用嘴巴拉弓,需要牙齿和嘴唇配合并用力,要经过无数次训练,一枚女子复合弓射箭金牌对于永野美穗来说来自不易。“虽然很辛苦,不过在射箭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爱这项运动。”

真是些伟大的人们。当你看到,他们比任何一个健全人训练时间还要长时;看到他们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时;看到他们胳膊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时;看到他们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时;看到他们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动作时;看到他们几乎发疯时,你是否被感动了?不,而是深深被震撼了。

亚残会,或许就是他们奋斗了许久后,终于能展示自己的“梦想舞台”。然而,每当我看到残运会上,那些残疾人成功的一瞬间,当我为他喝彩时,更想的是安慰那些失败的人。我想:如果我是亚残运会主席,我就会给每个残疾人选手发一个奖牌。

也许,也许,我不能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我不能倾听到残疾人的心声。但是我想说的是,看残疾人运动会,让自己可以更加反思,感悟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