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几乎同处于一个时代,他们几乎有着一样的人生道路,功名似乎成了他们所有的人生目标,唯一的差别大概就是范进那略带讽刺的中举罢了,一季繁华,却注定了他的一生苍凉,是悲哀吗,还是只是命中注定。

当我很残忍的将范进和孔乙己放在一起时,似乎我能想到的只是两个落魄的读书人罢了。孔乙己,孤高的读书人,毫不例外的想着功名和仕途,“窃书,窃书读书人干的事,能算偷吗?”这大概是提起孔乙己我所能想起的唯一的话。但这样的读书人,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魔爪,苍凉的一生,他最终被人们慢慢遗忘,唯一记住的恐怕是他欠下的酒钱吧,这算是中悲哀吗?但不管怎样,至少,在我的心中,他的头是抬着的,虽然有些底气不足……

范进,执着的读书人,为了仕途之路几乎倾家荡产,然而,却始终抱有着对自己的信心和对自己美好未来的信心,他穷尽一生只为求一个功名,听来不免有些心酸。但就是这样的读书人却在最终考取功名后疯了,也许他是对功名看的太重,或投入的太多了吧,为了读书,他几乎活的低三下四,或者说苟且偷生,然而追逐内心梦想的脚步却从未停息,也许他的成就就来自于他的执着吧,但自己牺牲太多了点,在别人的眼中,这样的付出,这样的结局,已然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罢了。

当范进遇上孔乙己时,我实在想不出他们会如何擦出怎样的火花,也许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彼此的奚落和嘲讽吧,也许是因为孔乙己一生的碌碌无为,最终沦落为众人不齿的小人,也许会是因为范进的疯癫,与来之不易的官职擦肩而过,也许还有很多,可也许的事谁都不知道。

也许我们可以阳光一点,看到孔乙己的高傲和不屈,看到他对于读书的那种诚挚,看到范进的执着,不屈服,看到他对待梦想的敢于付出……

如果我可以书写历史,我真诚的希望像他们一样的读书人都可以走上仕途之路,完成自己一生的梦!

结局(转载)

他就是孔乙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他朝天喊道,“让我受尽他人嘲笑,受尽折磨,要知道,这种痛苦比其它任何痛苦都来得深刻,让人饱受煎熬。天开眼,看看我的遭遇!”

他这样发泄着,突然间,一位神仙带着微笑向他走来。孔乙己便瞬间拿定了主意,爬到神的跟前乞求道:“神啊,我知道您掌握人类的命运,您可否满足我一个要求,要知道,这个要求对于万能的您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神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不满当前的境遇。凡人啊,让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请你告诉我,你想要做什么?”“当官!”孔乙己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做官可以有钱!”神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前方,孔乙己会意地向前走去。神带着他的微笑消失在空气中。

半途中,孔乙己路过一座葡萄园,当时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孔乙己不禁往里面张望。意外地,他见到一只垂头丧气的狐狸,孔乙己很奇怪。狐狸开口说道:“善良的人啊,我想你一定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被关在栅栏里。三天前,我发现了葡萄园,我十分想吃葡萄,但是,我无法越过这栅栏,于是我狠心绝食三日,终于瘦到可以钻进这些栅栏,我便饱餐了一顿,然而,当我想离开时,却发觉自己吃得太饱,钻不出来了。我只得再饿三天,才能出去。”孔乙己听罢笑笑,继续上路。

孔乙己来到城里,借了点钱,凭他的“之乎者也”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政府部门的官员,由于神给予了他高智商,他步步高升,终于成了高官。由于大权在握,许多人找他办事,顺便带上礼品红包,他来者不拒,一律照收。孔乙己成了富人,但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孔乙己被判受贿罪终身监禁。

在铁窗里,孔乙己又开始抱怨,“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我?”他道,“让我满足欲望后却受如此的痛苦,天开眼,看着我的遭遇吧!”正在这时,神出现了:“你还抱怨什么,孔乙己?”“神啊!我知道你是万能的,但你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命运呢?这样,倒不如被丁举人打死痛快,干脆!”神说道:“还记得葡萄园的狐狸吗?我不曾教你贪婪,这一切皆是你欲望过度膨胀的后果,怪不得别人。”

六月高考,七月流亡

当我们回顾历史,摇旗呐喊“举子的时代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高考已出其不意地压的人喘不过气。

将数十年劳苦付诸一纸试卷,这是中国大多数青年学生不可抗争的命运。历史继续上演着九小时改变人一生的戏剧。九小时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即短暂又漫长。短暂是十年磨一剑的短暂。漫长是心徨徨然似惊似喜似哀似悲的漫长。考生们是在用这九个小时做一场盛大而隆重的赌博,赌注是数十年的劳苦学习,他们希望的开盘结局是四年的安心以及四十年的安逸。而他们中又有几人能偿所愿?

六月我们在高考,我们也在准备着流亡。

当然有人会说:“金榜题名”为人生极致。然而在古代科举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的儒生境界,也早已被后世冷峻的史家揭露的体无完肤时,人们是否在考虑当今的高考制度有没有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是不是有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撑。回眸短暂的高考史,人们定然悚然而惊,我们在高考,而我们又不足以拿高考作为信仰,那我们的信仰何在?

当代信仰危机时代的中国,高考似乎难以成为社会出纳的载体。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不接轨是人们不愿正视的问题,这正是一种不完善的文化系统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文化信仰,社会教育家们各施其职,但始终没能完善,不能结合成一种统一的文化体。要想使高考制度至善至美,当务之急是完备青年学生的文化信仰。

在信仰危机的世道,考生们孜孜以求,除了可怜兮兮,苟且偷生的书生梦想之外,还有什么呢?千千万万读书人为了高考交付了自己本该斑驳陆离的青春。在高考的路上,我们没有听到壮阔的军号,只剩下了哀歌声声。但愿在新的文化制度下,我们不要见到新范进、孔乙己者流。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学生都是批量生产,似乎是在应试的模具中制造,然后交付给社会,个个都型号相同,不生任何枝节。而老师的处境也极为尴尬。老师本是园丁,是育才的有机质,今却成了应试教育下培养应试人才的工具。他们最了解高考,他们也最明白,我们是在高考,同时也在流亡。

六月,高考来的太突然,但流亡已注定。七月又有几人能喜。成绩好,他们在感叹只让十年苦读成了今日欢笑一场的成本

眼光

有些人总喜欢看着别人的眼光行事,是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电影《像小强一样活着》中的“小强”就有一套能把乌鸦说成凤凰的本事。还有些人总爱不讲实际地卖弄,只为博得他人的羡慕。如孔乙己整天在酒馆内炫耀着他的学问却最终落了个死不见尸的悲惨结局。人纵然不能独为自己而活,但也不能活在他人的眼光里。

在他人眼光的泥潭中挣扎着却死也不愿意离开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卓越的人。伽利略生命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别人的不懈、冷漠或敌视的眼光中度过的。那个战火纷飞年代,议会派和保皇派之间明争暗斗,天主教徒与清教徒亦斗争激烈,但无论是哪个政权、哪个教派都对伽利略投来了仇恨的目光,因为他们不能容忍一个队君权与神权、专制与迷信提出挑战的人。伽利略可不管这么多了,无论别人怎样看他,或者认为他是个傻子,他日复一日的研究和思考从未停止过。一场真正的革命正在这个四分五裂受神学思想统治的国家里悄悄地酝酿着,新的科学时代被伽利略所开创!作为对被人们仇视了80年之久的这样一位不屈不挠的战士的补偿,他的名字被永载史册。相比之下,那些与伽利略同处一个时代的神学者们,在他人崇拜的眼光中骄傲地度过了一生,在光辉的史册里,却注定是平庸之辈。

逃离被他人眼光所纠缠着的苦海,其实并不难。苏轼年轻时曾胸怀凌云大志,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为博君王一笑,或博众生仰慕。可这在黑暗的封建统治下,实在难以成功,于是他终究放弃了这样的生活,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不必为他人的一笑而活,既轻松又愉快。为了这样一个思想的转变,陶渊明用了30年,苏轼用了60年,还有更多的人至死也未能领悟。其实何必太注重他人的眼光,而让自己生活得压抑痛苦呢?轻轻一回首,烦恼皆抛在了脑后。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有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为他人为眼光而活,才能活出精彩。悉尼•布雷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生理学家,相传他小时候其实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曾多次因摆弄一些自制的小发明而被老师批评,并惹来了许多同学嘲笑的眼光。成年后他仍是那么不拘一格,并因违反和公开批评学校不合理的信条而差点辍学,也因得罪不少亲朋好友而使家庭不和睦。他曾被别人多次阻挠进行科研工作,他所作的事情常招致同事不屑的眼光。不过他却走上并一直走着他所信仰的那条道路,从未离开过。也因如此,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成果为世界所惊叹。

人诚然不能独为自己而活,但也大可不必为他人的眼光而活、也许就像刚刚爬出洞口的一只小强,世界那么大,它走着自己的路,仿佛谁也没有看见它。

我“早恋”了

亲爱的你还好吗?想起你我在一起的日子,至今我依然历历在目。

在学校我是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无论班级大小事情,总会询问我的意见,只要重大活动我必定会参加。可是这样的我却“早恋”了。我和“你”的相遇就像大多数人一样,起初只是好奇想去了解一下,可是我却不能自拨。

那天我很失落,也许是因为学校的事情太多,我很累,很想停下来休息,可是命运却不给我这样清闲的时间,总是让我浸泡在无尽的琐事与课业当中,也许我不能像孔乙己一样执着,也许我不能像陶渊明一样洒脱,也许我不能像传说哥一样清闲,但我也想找回属于我的那一片寂静辽阔之地。那时我遇见了你……初次遇见你,我很好奇,也很快乐,你给我带来了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真的我一下子喜欢上了你。

我和“你”的相遇注定着一个悲凉的结局。认识“你”后,你给我带来了生活中不曾有过的刺激与快感,于是我慢慢的和“你”走到了一起,于是“我们”恋爱了,原本好学生的我也开始变坏了,总是和“你”熬到深夜才和你分别,第二天挂着黑眼圈在课堂上想“你”,期盼着放学的铃声。放学后我与“你”在一起让我很快乐,于是我就把作业这回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我更加的想和“你”在一起,于是我开始逃课,每次跑去与“你”相见。就这样时光在飞逝。那“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陪伴在你的身边,睁开眼是你,闭上眼还是你,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你那时陪伴了我十分之九的时间。但也许就是这样注定可我们分离的结局。

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从山顶滑向地面,考试分数下来了,一向90分的我却没有考及格。我失望了,眼泪顺着我的侧脸滑落下来,我低垂着高傲的头颅,第一次有被别人骑着的感觉。那晚我没有去找“你”,那晚我在思索着“你”给我带来了什么,结果是没用任何东西,我毅然决定与“你”分手,虽然我清楚内心里依然会恋着你,但我更清楚青色的苹果是苦涩的,此刻我只能说,别了我的挚爱——网络游戏。

背光的胜战

往往,我们看到的都是处在光亮之中的事件,而极易忽略掉躲在暗处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甚至是不为人知的事件。就说战役,我们了然知悉那些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长勺之战等等,但还有一些是我们所不知的战役,而且还是胜战。

李清照VS祝英台

李清照和祝英台这两位女子都要放到爱情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交战”。看她们的结局而言,或许是祝英台赢了,毕竟她最终得以与梁山伯化蝶双飞。而爱情的简义,无非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哪怕生死。这一点祝英台做到了,但李清照却孤独悲伤了终生。可是,单凭这点,祝英台是不足取胜的。若说起真正的高尚爱情,那是只有李清照才做到的——不为失去而伤心欲绝,甚至轻生,而是坚强地活下来,并活得有价值。她将自己所有的苦,所有的愁,所有的思,都寄付于词,既具有文学艺术价值,又体现了爱的一个崇高境界。我想,李请照的丈夫也绝不会希望她像祝英台一样为爱殉情,就算最后可以比翼双飞。因为爱,是希望对方能坚强地活下去,因为生命仅有一次,爱却可以永续。

猪八戒VS孙悟空

这两个人物一放到一起,大家绝对不会有争议地断定孙悟空会是赢家。论能力,论相貌,论武器,论头脑,猪八戒都不如孙悟空,而且猪八戒还好吃懒做,好色。但这场PK中,猪八戒偏偏就赢在了好色这一点上。

好色,大多时候是说这人不正经,思想不正,心术不正。但若人不好色便不是人了。好色最基本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异性的正常反应,是一种好奇心的体现。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便是青春期的正常生理反应。哪怕猪八戒。他也会有青春期,就算是动物,也会有发情期,更何况猪八戒也是人,只是不过是被贬下凡间投为猪罢了。但孙悟空似乎对异性没有任何感觉,确实符合他不羁的性格。但这却是不正常的。所谓出色的人是在正常的基础下做出超常的事。在正常的理判下,是猪八戒赢了,赢在正常。

孔乙己VS屈原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与历史上有名的屈原二者无疑是天地之别。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纵然屈原有多有才,纵然孔乙己有多不是,但屈原也有不足,孔乙己也有优点。而这,便是孔乙己为什么会胜屈原的原因。

孔乙己虽然有陋习,虽然一直作为笑话存活,但他仍一直活下去,承受着别人的嘲笑活下去。相反的,屈原则跳江身亡。总有那么些人说屈原是不愿存活于浑浊的世间,所以跳江。但是觉得,那是逃避,脆弱的表现。即使不能抱心中大志,即使满腔悲愤,也有活下去的理由。爱国,不仅只是体现在参与国政,为国家文化做贡献也是爱国的体现。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什么一定要“钟情”于为政呢?作为屈原,确实应该向孔乙己学习,学习孔乙己一直存活下去。其实我一直在想,大街上的乞丐那么多,他们的生活没有自尊,但却一直活下去,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与其这样活着,倒不如死去。但他们还是这样地活着,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只是还不想死,只是很自然也很自觉地活着,待生命殆尽。这应该是作为人,作为生命最基本的光辉。

背光的战役,那些意想不到的胜利产生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也产生了,那是因为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但一个人的优点过多,便会令人们轻易忽略了他的缺点,就算看到了他的缺点也不会认为那是所谓的缺点,还为此辩解。所以背光胜战易赢,却难为人知。

看客

扎着金色六翼的天使说:“天堂即将降临,只有精英才拥有在二十年后进入的权利。”管中窥豹,人们望见幸福的咏叹,洁白的羽翼和金色的光辉。“这是天堂!”渴望的人们,拼命的争抢得到幸福的机会,大门还未开启,大理石上一留下厚重的红色,浓稠的血腥。这承载人们无限愿望与憧憬的天堂之外,堕落为阿鼻。“爱恨只在一瞬间。”体弱的少年,悄悄退出争抢的人群,带着老师了留下的问题望着他们,静静思索。这是夜晚,他拿着羽毛笔在纸上写着:“你爱我,愿拉着我一起走进天堂。而我却将一脚将你踢落。那么你,是否依然爱我?”这是为了解答而冷酷的试验,少年似乎并不在乎天堂。昏黄的灯光,影影绰绰,琥珀的月盘,沉凝静美。少年的眼眸,清亮着思索,莹润着对理想的执着,脸庞清秀透出着稚嫩的坚定。夜深,月明,初阳,午日,暮色。时间带走了天堂的洁净,铺上红砖断骨。人们嘶吼,疲惫,瞳孔深处,却燃着鲜艳的火焰。少年听见那声音,如苍白的灵魂对着尼采大叫:”小丑而已!诗人而已!”如冷漠的人们看着孔乙己在吼:“窃书……不能算偷!”时光里,这已为青年的人看着前仆后继的人群,看他们头破血流,看他们粉身碎骨。离天堂开启遥遥十年,便失去了资格。可无尽渴求的人们仍旧疯狂。隐居的智者语调似喜似悲,叹息:“为了天堂,不惜性命,值得?”“值得!”人们大吼,仿佛灵魂中的呐喊,“那是真理的殿堂!那是完美的乌托邦!那是上帝的国度!”他们义无反顾:“那是理想之地!幸福之地!希望之地!是吾等奋斗一生的追求!”他们勇敢无畏:“理想就在眼前,没有拼搏、奋斗!到死也只是枉来了一生!”思索的青年,身形似乎震动。他听见屈子低声吟道:“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望见天堂洁白的墙壁上写着一行字,那是泰戈尔流淌的字迹:“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是最后的时刻了,爱他的人拉着他走向人群,奋力挤向大门。大门渐出一条缝,倏而大开——青年想起老师最后的课题,突然一脚将爱他的人踢开,看着那人痛苦而不可置信的眼神,沉默着错失了最后进入天堂的机会。他是离天堂最近的人,被允许透过天堂的窗子窥探成功者们。青年看到了“天堂”的全貌,那荒凉而狰狞的世界,黑与红成了咏叹调。“这是地狱!”成功者们哀嚎。青年看着,默默离去,他并不关心他们之后的下场,并不执着老师的课题,并不好奇那人的反应,似乎已不重要。眼眸中那曾经和人们一样鲜艳的火焰不知何时熄灭,只余空明。步入中年的他在纸上勾勒:“……选择追寻梦想的人,收到历史的愚弄,结局可悲而可笑……如同飞蛾扑火……我宁可选择成为旁观者。”于是浮生之中,他已成为芸芸间的看客。后有时人笑谈:“看客,明哲保身,虽有大志不能发,虽有大智不能尽,是和异于庸人尔?”

等待

茫茫绿野,悠然青葱。正午的阳光很烈,毫不柔情地压着地面,压得人只吸进了浑浊与燥热。那些田里的绿意也被压得瘪了身子,像是困倦了。

——奶奶,给它们浇浇水吧!

——再等等,等到阴凉些了才可以浇水的。

——不能再等了,再等它们就死了。

——喏,你不懂。现在给它们浇水,这么烈的阳光会把它们烧死的。

原来,等待是为了保护庄稼。奶奶几十年的农耕经验全在于一个“等待”。等适宜的季节播撒种子,待适宜的条件料理作物。等待讲究自然的规律,建立在“合适”二字上。

那什么是合适的等待?合适的等待就是要把握时机,在最准确的时候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长勺之战中,为何强大的齐国会败在鲁国的手中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等待”二字。齐国三次击鼓,士气一再低落,曹刿便是在等待中找取了时机,让鲁国军队士气大振,一举驱逐了齐国的兵马。鲁庄公大喜,要乘胜追击,而曹刿的回应依然是“等待”。他沉浸下来,望其旗靡,车轮辗过的痕迹遍地交错,混乱不堪,才确保强大的齐国确是败了。

由此可见,等待是理智的体现,是机遇到来的预兆。

然而,等待固然是好,但过分的等待只会使机遇流失,令自己颓然。

像悲哀的孔乙己,他一生都在等待,等功名利禄的到来,等科举考试的红榜上赫然出现自己的大名。他整日无所事事,便只坐在酒店里干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了个举人。然而他一味的苦等,却等来了自己悲惨的结局,他从不想着放弃无用的等待而奋然起身,自己去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等一次,但不要等一生。正是因为孔乙己无动于衷的干等,鲁迅才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他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等一场空梦,那他的一生也不会如此凄惨吧!

等待,是为了更好地奋进。但是理性的等待并不是无思想、无目的的追求,它的前提是合适,而不是明知不可能却依然等待的顽固。

如果说,战争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那么等待也需要目的、理智和适宜。

让书香净化我的心灵

让书香净化我的心灵

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四(4)班 周亦文

书,是银河中漂流着的、最美丽、最引人注目的文学之星。它带给人无穷的学识与想象,让人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各种事物。所以,每当我拿起书,都会轻易地沉醉于书海,仿佛与书融为一体…… 我看书的速度很快,可以用一目十行来形容。常常只需抓住几句中的重点词,就可以了解那段的大概意思,优美的词语也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中。因此,我便大量地阅读了许多书籍,而且每本书、每篇文章都给我许多启迪,让我的净化心灵之旅既精彩,又轻松。如:

<<安徒生童话>>让我对弱小贫穷的人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同时为他们美好的结局欣喜若狂. 《老人与海》让我明白了,当一个人遇到困境时,应冷静机智地想办法解决,用尽自己所有的办法。不可放弃,因为当你决定放弃的那一刻,便注定要失败…… 《我的妈妈是精灵》让我明白爸爸妈妈工作生活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作为大人,也有工作的烦恼,生活的烦恼,只是他们从不对我说起,而我一直以为他们是无忧无虑``` ``` 《给我三天光阴》让我明白了身体健康的珍贵与重要性,海伦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近日看鲁讯的<<呐喊>>,被作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所震撼,封建社会对中国人民残害太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身体精神都受到摧残,跟如今社会比,真是新旧两重天. …… 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可以让我体验人生,看历史云淡风轻,看地理走遍世界;书让我喜怒哀乐,看事情不再片面,学会换位思考. 我读书,是因为书中有知识的海洋,可以让我尽情遨游,与书同在,一步一步地走完漫长的净化心灵之旅,方可有一颗纯净的透明心。 透明心,可以让人变得喜欢淡然处事,平平淡淡,有着与世无争的性格,与人于事单纯善良,就像窗外那不弯的翠竹。 我希望,一旦我拥有一颗纯净的透明心时,必定带着梦想在天地间闯荡,创下了自己的小天地……

书海泛舟

□白林立

书籍是有年龄的,一步步地与我同行。幼年,它是保姆,带领我走入汉语的世界;少年,它是老师,教我领略词句的美妙;青年,它是智者,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撷取朵朵精彩的浪花。

走近那朵睿智的浪花,古朴的书香扑面而来,它是——

儒家经典之作:《论语》

抚去厚厚的灰尘,千百年来一直在文化的宝库中闪耀的星星——《论语》映入我的眼帘。手,轻抚书页,一阵阵古雅的墨香浸入心脾。带着满心的愉悦和崇敬一页页翻过,泛黄的书页记载了历史的沧桑,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溢其间的智人慧语使我的心一会儿厚重,一会儿轻盈,一会儿又豁然开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浓缩了孔子坚贞的气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折射出孔子谦逊的品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饱含着孔子对后人的叮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矣”,再现了孔子不屈的人格。

一段段精辟的语句从眼前跳过,一朵朵智慧的浪花在心海里翻腾,灵魂也不禁浸染了古朴的书香,一颗浮躁的心渐渐趋于平静。

走近那朵刚毅的浪花,咸咸的海风扑面而来,它是——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咸咸的海风带来了鱼的腥味,一副大大的鱼骨随着海潮的起伏流落到沙滩。落日的余晖留下了灿烂的金黄,将雪白的骨头染成了金色……平平淡淡的结尾,掩藏了多少毅力和勇气,却掩藏不了他——文坛硬汉给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年老的捕鱼手一次次的坚持,在历史的海滩上书写了“人,就该勇敢地面对失败”十个镏金大字。洋洋万言凝结成这十个字,表现了海明威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思想。一个硬汉,不会畏惧任何命运的挑战。当老人挥动着最后的武器——船桨,击退鲨鱼一次又一次的劫掠,硬汉的气势在半空中腾起,引导着一个又一个的灵魂坚韧执著地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

人生道路充满了荆棘,却阻挡不了硬汉前行的脚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闭上双眼,一股男子汉的豪气在胸中激荡,我的思想在《老人与海》里

久久地驻足。

走近那朵苦涩的浪花,一股悲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它是——

鲁迅的得意之作:《孔乙己》

一阵阵笑声在凄凉的空气中传播着,人们的冷漠、麻木、无情令人窒息。一幅咸亨酒店的世俗风情画,便已锁定了孔乙己必然的悲剧结局。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无论是上层人的世界,还是下层人的世界,他都被隔绝在外,永远也走不进去。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透出岁月的沧桑,长衫从来不曾补也未曾洗。他口呷着酒,手拨弄着已剩不多的茴香豆,显出惬意的模样,就在他自高自大自满自得的时候,别人可容不下他的这份得意,每每取笑他:“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于是一层层笑浪在酒店里一次次地掀起高潮,直到他在酒店彻底地消失……此时,人们只遗憾失去了一个穷极无聊时取笑的对象。

合上书,心还在叹息,眼前久久停留着孔乙己那被打折腿后的惨状。

每一个晨昏,每一个冬夏,我泛舟书海,沉迷在书的世界,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玉露琼浆,我的心日益充盈、愉悦而宁静。

【点评】 作者在书海中泛舟,撷取了三朵或睿智,或刚毅,或苦涩的浪花,来扮靓自己心灵的天空,所选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

文章用三个小节引领读者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吸取智慧的果实,在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学得男子汉的豪气,通过鲁迅的《孔乙己》看透封建社会的悲凉。

可以看出,作者阅读面广,感悟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素养。文章结构清晰,首尾圆合,语言流畅,思想较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