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中的梦,你美丽多彩的外表就映入了我的眼中,是你陪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路程。是你给了我开拓视野的快感。是你给予我多少天真浪漫的幻想。

犹记得,在我还是个稚嫩空白的年级,爱玩爱闹调皮捣蛋,却总喜欢抱着你,缠着你,听你讲王子公主、女巫仙女的故事。和你一起坐在秋千上,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笑得没心没肺,然后幻想着自己是个公主,住在大大的城堡里,一切显得如此梦幻……

后来,我进了学校,我开始惊异于你的博学和变化多端。在我眼中,你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你教会了我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语言——汉语;是你,让我在数字的天地间穿梭;是你,使我明白家乡以外风景的旖旎。

我与同学有了矛盾,哭着回来找你,你笑得一脸慈爱:“朋友之间贵在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我因为贪玩看动画忘了写作业,你收起了笑容,严肃而郑重:“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挑食剩饭,乱丢衣物。你一脸不赞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不尊父母,反叛任性。你摸摸我的头:“百善孝为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你又讲了“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的故事。

再后来,我转了性子,喜欢找一把软椅,泡一杯香茗,在冬日的暖阳下与你探讨古今中外,趣闻轶事,与名人对话,临历史场景。

我惊叹于你的无涯。在你的眼里,我仿佛看到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体会到了苏子“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胸怀。“而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情趣。

我拜服于嵇康断头台前那铮铮醒世琴音,那一曲《广陵散》,那弥久不散的天地正气。

我看到了那被“弃脂水”淹没的“渭流”,看到阿房宫付诸于霸王项羽的一炬之下,空余断壁残垣……

眼前又仿佛出现了哥白尼为了科学而受迫害的惨象。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世界。达尔文苦心孤诣写下《物种起源》。霍金用一根手指与人探讨自己的《时间简史》。

我数不完你的好,道不尽你的没。列强侵略,民不聊生,你痛心疾首。改革四起,反抗压迫,你顿首欣慰……这些我都记在心里。

我的好伙伴,感谢你陪我一路走来。路上的艰辛只有你知道。我的好伴侣——书

童年,我与动画片一路同行

在我的相册里有这样一张照片:我坐在床上,一动不动,瞪大双眼,头上顶着一个小碗,全神贯注地在看着什么。那时,我才六个月。妈妈说:当时我刚刚能坐稳,却表现出超长的“坐功”,半个小时眼不眨、身不动,把我的小脑袋当桌子,小碗往上一放,平平稳稳,不斜不掉。这就是动画片的魅力。

稍稍长大了一些,我又表现出超人的记忆力,哪个频道、几点、演什么动画片,我记得比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都清楚。上幼儿园了,我已经不满足只在电视上看动画片了,节假日妈妈带我出门的时候,我要求去的不是游乐场,而是音像商店。就这样,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把音像商店的动画片光盘几乎都搬到了我们家。现在,小学生活都要结束了,近六年的时间里,我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只要有一点点空暇时间,我都会与动画片相依相伴。不过,我看动画片的工具已经从电视、DVD,过渡到网络在线观看了。如果说,把爱看动画片的朋友称为“发烧友”的话,那我就一定是“高烧族”。

动画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它是快乐的使者,指引我走向那扇门,那扇充满幻想、充满快乐、充满童年色彩的门!我喜欢它们丰富的画面、热闹的场景、迷人的情节、动听的歌曲、可爱的卡通形象 ……看着看着我常常忘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动画片里的一个人物,随着它们喜,随着它们忧,随着它们上天入地。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对动画片的热爱。只要一有空,我就钻到动画世界里去了。有时和舒克与贝特在一起玩;有时又和柯南在一起破案;有时与小豪、小烈驰骋在四驱跑道上;还有时与铠甲勇士一起伸张正义,甚至有时与蛋神一起到了2090年…… 真是快活极了。

说了这么多,您一定认为我是一个玩起来就什么都不顾的“小顽童”吧!这还真让您猜对了。但是,我把看动画片的这种忘我的、乐在其中的精神也用在了学习上,成绩也算是顶呱呱了。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能够看到我创作的超级动画片,希望我也能够成为动画小名人哦!

问与进步同行(2006年高考四川卷作文)

思想是进步者的灵魂,问便是捷径;探索是进步者的步伐,问便是路径;追求是进步者的目标,问便是筹码。人生曲折无常,爱问解疑释惑。没有问的精神,便没有人生的辉煌;没有问的思想,便没有人性的光芒;没有问的精华,便没有人类的进步。

问与进步同行。问是进步的助推剂,把人类的推向远方的象牙塔;问是进步的起跑器,将人类引导光明的方向盘;问与进步同行,爱问才会赢,爱问才会拼,爱问才会有进步的希望之环。

问是什么?

问是人生的进步解答器。问是人生进步的引导者。人生难免会经历风风雨雨,也会有阳光灿烂。但是阳光与风雨总是一并相连,心怀风雨无阻的大志,用爱问的精神奔向人生的顶端。或许你会说有疑就问,有些不妥,但是人总是要活得光明,人总是要活个明白,人总是要追求进步的曙光。所以三思而问又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候我们会觉得难得糊涂是一种哲学境界,“三分糊涂”往往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糊涂”是建立在“七分明白”的基础之上的。

爱迪生一生问个究竟,问个明白,他成就人生的辉煌,也创造了人类的光明,是问把他引向世界的前沿,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辉煌,也使自己问鼎灿烂的光芒。鲁迅先生流芳百世,名声震天,但之初他在弃医从文时同样在不断的问自己,拯救人类的思想比拯救人类的身体更重要的论断是问的精髓,终于他与进步同行,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篇章,成就了问与进步携手相行的人类奇迹。名人的爱问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现代生活中也不乏缺爱问的形象和光辉闪闪。百度,谷歌,搜狐,等搜索引擎引领社会和人们走向爱问才会赢的另一端,不懂的问题只要上网问一问,百度搜一搜立刻有无数了解答扑面而来,让我们着实感到新科技给人类带来了点点滴滴的指导之光。

问与进步携手肩并肩,问与人生进步手牵手共达人生智慧的宝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种执着而又令人有时候“讨厌”的精神,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问题迷迷糊糊地在脑海里呈现,难道这只是人生的必经之途吗?问与探索同行,问与进步同行,问与人类前进的曙光同行啊!没有问就没有思路上的突破,没有问就没有方法上的攻关,没有问就没有思想上的进步,没有问就没有实质上的完美!

问是一种

此生足矣

可与书籍相伴,吾此生足矣——题记当霸主与虞姬相识,他能拥着虞姬成就西楚霸业,他此生足矣;当李太白与汪伦相识,造就一段“深千尺”的情谊,他此生足矣;当陶渊明看到田园美景,潇然撇下纷扰政事,投入简朴的乡村生活,他此生足矣;当我于书籍相遇时,能尽情陶醉于这份恬静的书香氛围中,我亦此生足矣。 薄薄书页,浸满人生百味。阅《红楼》,品黛玉,宝玉,看家族兴亡血泪史,体会在封建生活中的辛酸与无奈;读《童年》,与高尔基同行,行走在他童年生活的苦涩里,感受他骨子里的叛逆与反抗;阅《朝花夕拾》,同鲁迅共回忆,回忆他童年生活的欢乐与自由,品味他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读《名人传》,了解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看他们的不幸遭遇与不朽成就,领悟“苦难才能造就人”的真谛所在。博览群书,尝书中百味,感人生喜怒哀乐,我的情感更加丰富,我此生足矣! 短短篇章,遍布雄心壮志。在苏俄,硝烟时起,恶战群发,罢工,游走处处是,却又保尔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三国,三足鼎立,征战纷纷,战胜、屈服事事有,却依然存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肠;在北宋,政权更替,皇位之争,明争暗夺不间断,却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心。埋首书海,看信念之力,识忠畅之功,我不在漫无目标的生活,我的生活变得有条理,我此生足矣!段段文字,皆有内心狂喜。我被“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大赦之喜感染;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视死如归之喜而震撼;又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童真之喜所陶醉。与书相伴,我会体会到五金喜悦,我此生足矣!世间万物,唯有书籍给予我丰富的情感,给与了非一般的雄心壮志,给予我无尽的喜悦,让我心灵为之狂舞,为之陶然,与书相伴,我此生足矣!

让创新与反思同行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心间绽放

PS:好久没发文了哦。。随手发一篇,,也证明证明我这一热血青年还活着啊。呵呵!

文明是一枝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文明是一颗星,折射出闪耀的光芒;文明是一捧土,育出美丽的生命……

文明就是待人真诚诚实守信,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文明就是不乱扔垃圾,文明就是不随地吐痰,文明就是不损坏绿化,文明就是不横穿马路……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当然,许多人都接受过文明礼仪的教育,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

原本整洁的地上撒上了瓜皮果屑,其实垃圾桶就在几米前;原本清澈的河流上漂浮着塑料袋,制造了难以瓦解的白色污染;原本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学会了用粗话骂人,因为父母平时的激烈吵架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和不可磨灭的创伤。

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上到处都是口香糖的残渣,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居然有60万块口香糖,有些不足1平方米的地方竟然有9块口香糖,满地的口香糖残渣与庄严的天安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听了这些数字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这就是我们口中的文明么?这就是我们大力宣扬的文明么?

可能有许多同学都明白,作为文明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文明的事情。可是,行动却显示出了他的心口不一。

为什么不能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心间真真正正地绽放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更应该将文明牢记在心,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付诸于行动。

不乱扔乱吐,不出口成“脏”,热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热心替别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能做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而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文明人,诚信人!!

与文明同行,我们身边就会有更多的笑声。

与文明同行,自信、自强、自立就会成为我们的诤友。

与文明同行,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将会春色满园、鸟语花香。

与文明同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文明之花开在我们的心间,让那芬芳飘逸的花香溢满人间!

与名家同行

与名家同行 在世态炎凉的今天,也行只有在名家的奋斗历程与创作的著作中才能截取一丝圣洁与美好吧? 名人不是天生的,是在同命运的不断抗争中磨练出来的,而他们也曾经同我们一样默默无闻;也曾经遭受过命运的嘲弄;也曾经在迷茫中徘徊。但他们凭着自己必胜的信念走向了光明,也许那句“逆境出人才”是对的! 贝多芬在追求音乐时,残酷的耳聋;爱迪生创作过程中的无数次的失败;莫扎特贫困的差点儿做了乞丐……是他们在黑暗中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着代代人们,使人们熬过多少个人生的寒冬,迎来了生命的春天。所以,人们崇拜他们,有人说:“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同行者”。我想:只有站在名人与伟人的肩头,才会走得更远,所以,我们应时刻与名家同行。 人们不仅惊叹于名家们的经历,也同样惊叹于他们作品中完美的人物形象。 风靡全球的《鲁滨逊漂流记》,其中的主人公鲁滨逊,他不甘于安逸的生活,私自出海冒险,每次都历尽艰辛,当被独留在荒岛之上,与世隔离的28年里,他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而是努力的改善生活条件,不屈不挠,自己做船、房子、围墙、面包等等,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与物质的“王国”,因此成了千万读者心中的英雄。 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驰誉国内外。主人公“保尔”这一光辉的英雄形象,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定格,挥之不去。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对工作的严肃认真;对朋友的真诚无私;对困难的顽强搏斗等等。一系列的描述,向人们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心中保持着一份永远的神圣,对真理的追求会使生命绽放出最迷人的花。 法布尔的《昆虫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尔基的《童年》……这些无不是名人们智慧与命运的写照。在著作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去感悟作品的真正内含,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会使在作品中汲取知识,得到升华。 与名家同行,学习他们的精神;与名家同行,感悟生命的价值;与名家同行,创造出同样美好的明天。 当你站在成功之巅时,你会发现自己是走得最远的人,因为你站在名家的户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