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家乡,有的住在富饶的岛上,有的住在偏僻宁静的小山,我的家乡就位于风光秀丽的小城——临朐。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几十年的辛勤努力,家乡又谱写了一段新的辉煌!

以前,家乡住的是用黄泥盖成的小茅屋。简陋就不结实,一阵大风刮过,屋子就“摇摇欲坠”了。人们走过的羊肠小道,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晴天只要一有车行走过,那地上的灰尘就呛的人们喘不过起来。更别提下雨天了,地上的土都变了样子,满是泥泞。人们走路一拐一拐的,倒像是在扭秧歌。听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没得吃,没得穿,常常三天才吃一顿饱饭,家里都是几年才添一件新衣服。

那个时候,有辆自行车那就是乡里的首富了。要是有家人买辆自行车,保证每个人都抢着去借!

学校是知识的来源,可一个乡镇没有几所学校,没有几个识字的,也没有几个考上大学的。一个学校,就一间房子,一群孩子就在一个房间里学习。而且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不管你几岁,都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着去上学。冬天,脚冻得红肿了,也不能治疗,只能让伤口自己慢慢恢复。

真是万事皆苦啊!

现在,我就像坐着时光飞船,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20年后的家乡。

一排排高楼大厦,一辆辆小汽车,和以前的小茅屋、自行车比起来,真的是不值一提啊!平坦的柏油公路、一座座高楼大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校也数不胜数,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上学的待遇。这都离不开党的英明指导啊!

家乡的风景区也得到了有力的开发,像石门坊、老龙湾、沂山等风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未来,我们是“建筑师”,由我们来谱写。

相信吧,家乡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更加辉煌。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适应时代的发展,正确认识家乡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振兴家乡的责任感。家乡,我永远爱您!

云南之旅

云南之旅 广东省深圳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小学部五(3)叶桐 (一)1日29日,星期六,下午5:15,我和彭形影一家一起坐上了去云南昆明的飞机。在飞机上我兴奋的不得了。一下飞机就见到了这次云南之旅的导游,张导、刘导,她们俩用热情的微笑迎接了我们,这次旅游由她们俩负责。张导是主导,刘导是全陪。云南被称为‘春城’、‘花都’,因为他四季长春,不论春夏秋冬,总是那么暖和。云南拥有25个少数族,比如:傣族、彝族、白族、侗族、独龙族等等。好吃的也有很多,比如过桥米线、气锅鸡、饵块包油条等等。一出飞机场她们就带我们来到了兰桂坊啤酒街,晚上9:30我们在昆明三星级宾馆新金花宾馆里住了下来。(二)第二天早上8:30我们来到了号称第一大奇观,昆明四大天造奇林之一:石头层叠而起形成的“森林”——路南石林,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进石林,便看到了石林洞,在石门右侧石峰上有“石林”两个大字于拔地而起的石柱,山峰,引人入胜。石林不仅有“阿诗玛”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撒尼人多彩的族风情。有两座石峰顶上夹着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被夹在两座石峰的中央,是大地震的时候塌陷下来的。它左边高,右边底,看样子好象随时要掉下来一样。人们戏称它为“良心石”,没做亏心事人走过那两座石峰,那块石头便不会掉下来。而做了亏心事的人,走到那块石头下的时候那块石头便会掉下来,砸伤他,在石林还有几块非常有意思的石头,其中一块像只猫,一块像老鼠,还有一块像只小狗,这可真是“狗抓老鼠多管闲事”。下午,我们来到了“七彩云南”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在北京博物馆参展了的十七年的普尔茶。还有许多昆明特产,比如:傣家竹编剑,川木雕,昆明牙雕,乌铜走银,锡工艺品,云烟,珠宝玉石,等等。晚饭后,我们赶到了楚雄住进了楚雄福宝山庄。(三)第三天早饭后我们从楚雄来到了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这是一座千年古城,唐代的南昭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将它作为都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使大理拥有“文献名邦”的美称。我们先来到了大理的苍山。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又称点苍山,古时称为熊苍山、灵鹫山。苍山有19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为4122米。苍山一共有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下泻东流,注入洱海。有18溪,溪水清澈,四季长流。我们坐缆车来到了苍山看到了“天龙八部”中描述的460平方米的“珍珑棋局”。每个棋子都有课桌那么大,重的不得了。几乎没有人能般动它,因为它是大理石做的。我们在棋盘里跳来跳去,跑来跑去,乐不可支。(四)晚饭后我们准备前往丽。丽地处云南西北部,玉龙雪山之阳,横断山脉南麓。来到丽,我们住进了丽古城的客栈,放行李后参观了丽古城这座古城与雅典、巴黎等国际知名的城市同时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我们在古城里乱窜,找不到回客栈的路了。忽然想起导游说过,丽古城的岔路口多,死胡同也多,一不小心就会迷路。所以,要想知道怎样回客栈必须看河流。丽古城有一条助人辩识方向的河。如果顺着水流的方向走,便可以回到客栈。于是,我们顺着水流的方向走,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客栈。(五)第四天早饭后,我们来到了玉龙雪山下的白水河,白水河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清澈的河水,它源自于周边的雪山融雪,经过层层过滤,清澈无比,又以白石为底,所以水流经这里,显得格外明净,白水河由此而得名。在那里,我们听导游说在白水河里洗手“一洗沾福气,二洗沾财气,三洗沾梅花运”我听后连忙下车洗了两次手,沾点福气,沾点财气!随后我又骑着牦牛在水里照了几张相片,骑着牦牛,我害怕的不得了,因为那牦牛老是回头,我怕它啃我脚趾头。我们在白水河停留了1小时,然后我们坐缆车来到了终年积雪不化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位于丽的西北部,距离县城约15公里。雪山上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植物王国"之称。种类繁多的植物。而且玉龙雪山主峰还是一座处女峰,尚未被人类征服。雪山上的雪厚的可以到小腿肚子。我们还在山上玩了打雪仗,把小康叔叔打的落花流水。下山后我们坐着车准备前往大理。(六)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位于下关以北13公里,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古城外有条护城河,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是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古城的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显得十分的古朴。另大理人爱花,每户都有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素馨兰争奇斗艳。苍山雪泉进城过街,向东直奔洱海。再那里我们看到了云南十八怪中的:牛奶做成片片卖。还品尝了白族的“三道茶”。随后我们来到了大理洋人街,在洋人街导游介绍说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国初云南人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那里是洋人会聚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洋人,我跟彭形影还和洋人说了说话。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崇圣寺三塔,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面写着“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照了几张相片后我们便住进了泛亚酒店。(七)第五天一早,我们从丽前往昆明,一天坐了七个小时的车,在车上,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听导游说云南人叫苹果叫“屁股”这样游戏来了,导游让我们学她说一种ABB形式的词语,比如:绿油油,等等,我们有的说红彤彤,有的说黄澄澄,还有的说海蓝蓝,其中有一对夫妻说“色迷迷”和“火辣辣”,最后导游说,你们用我的屁股接上你们说的词“我的屁股色迷迷”“我的屁股火辣辣”哈哈哈,他们两的词真是笑死人,从此我们就叫他们夫妻两为“火辣辣”“色迷迷”。下午我们来到昆明的市中心的金马碧鸡坊,在车上听导游说“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轴线的三市街与金碧路交叉口,高12米,宽18米,具有典型的昆明俗特色,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名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名碧鸡坊。该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被誉为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历史上曾有这样一天,当太阳将要落山,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刚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投射到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的街面上;两个影子最后交接。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大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60年才能出现一次。”晚上我们便住进了温泉大酒店。(八)第六天一早我们便来到了昆明世博园世博园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展览基地,位于昆明东北郊,距离市区6公里,汇集世界各地园艺成果。我们只在门口照了几张照片,然后便来到了昆明花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花,有玫瑰,满天星等等还有许多干花,种子。听说有一种干花把它放在家里不用浇水,它就会慢慢开花。下午,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深圳!

指导教师:李飞

远逝的乌镇

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远逝的乌镇

文 / 宋朝布衣

寒假去了一趟乌镇。乌镇曾是有名的,它原名乌青,由乌镇和青镇组成,分属于湖州府乌程县和嘉兴府桐乡县。两镇隔河相望相距,相距十里。后来,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居民相接,二镇遂联而为一,合称为乌青镇。又后来,因为乌镇这边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青镇一方,就把全镇统称为乌镇,而青镇之名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乌镇地处三州之会,水陆之交,是江、浙二省,苏、嘉、湖三府,以及吴江、吴兴、秀水、乌程、桐乡、嘉兴、石门等7县的交通总汇,很早以来就有“三郡七邑之门户”的说法。

和江南的其它小镇一样,乌镇依水建镇,水网纵横,支河共有三十条,可直通南浔、平望、嘉兴、陈庄、石门等市镇;市河从南流向北,阔且深,是乌镇河道的枢纽,沿河两岸都是繁荣的商业街道,居民大都傍河两岸分布。昔人曾有咏常青坊诗云:“三桥贯跨苕水,七巷远通花柳溪;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灰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乌镇桥多,也以桥著称。时朝万历时,乌镇就有77座桥,到清朝康熙时有124桥,乾隆时有116桥,清末有129桥。那时,乌镇简直可以说是桥的世界。如今,古时的桥多已不存在了,镇子的西栅倒还有两座,仁济桥和通济桥,高高的半圆石拱、依旧平整的台阶以级石头缝里郁郁郁葱葱的野草,无不在叙述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乌镇曾是江南名镇,在一个时期它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市镇之冠,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超过湖州、嘉兴两个府城。但如今,乌镇已经沦落为一个安宁得近乎有些寂寞的小镇了,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了老人们“话开元”的谈资和不太多见的游人们追思过去的依凭了。沧桑变灭寻常事,何况乌镇的变化还远没有沧桑之巨,但也足够人们发一些世事无常之慨了。实际上,乌镇的萧条是无可逆转的,因为它之所以繁荣的基础是水上运输,而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的出现及其网络的形成,水运的衰落实是历史的潮流。这样的沧桑变灭在嘉兴的另一个小镇上也发生过,那就是盐官镇。盐官随着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随着沪杭铁路的兴修而衰落。这种变故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平常至极,即使是当地的居民,也多懵懂不清,只是若天地有情,该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吧。

因为财富繁盛,乌镇曾当然地成为“人才渊薮”,是人文荟萃之区。早在梁代,那位以编集《文选》而著名的多才多艺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曾在这里筑台读书,迄今还留下了一个已夷为平地的昭明台。虽然这个传说颇让人怀疑,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乌镇文风之盛确有渊源。到了明清时代,乌镇更是出了数以十计的进士,官至极品者也有十数位。而这些曾经羡煞万千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们,如今也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了,连他们的名字也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提起了。乌镇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茅盾了。茅盾之于乌镇,就像丰子恺之于石门、王国维之于盐官、徐志摩之于硖石、查良镛之于袁花,这些只有嘉兴本地人才知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凭借着这些名人传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造化。

茅盾故居座落在小巷里。门对市河,想必是当时乌镇的黄金繁华地段。也许是门庭冷落,也许是时近中午,纪念馆只开了一个小小的边门,其余都上了一色乌黑的门板。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门票亦由纪念馆隔壁的小店代售。纪念馆朴素而简单,像其它的名人故居一样,陈列着图片、实物,没有讲解员,但楼上楼下有箭头标志着参观的顺序,一圈走下来,正好是茅盾先生的一生。站在中午寂静的院落里,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想茅盾先生的一生,该有多少悲欢泪血,是怎样一天一天真实的累积,而后人已经无法想见,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先生的书籍,以及陈列在这儿的不多的照片和图片,但这些东西和他一生的经历、感受、思想比起来,又是那么微不足道。逝者己已,我们可以凭借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小街闲逛,不想竟看见了“严独鹤图书馆“。严独鹤,也是乌镇人,”鸳鸯蝴蝶派“作家,著有《人海梦》。曾长期主持《新闻报》“快活林”副刊,与长期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周瘦鹃并称一鹤一鹃两巨擘,也算是乌镇的名人了。只是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这所房子,小院里已剩断壁残垣。那么,这个小图书馆以及联系着这个小图书馆的名字,或许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即使有

家乡四季

家乡四季 我的家乡在临朐,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好地方。 春天,蒙蒙细雨给大地罩上了一层薄纱,细雨如丝。美丽的句月湖畔,开着美丽的花,长着青青的草,美丽极了。 夏天,骄阳似火。站在老龙湾的雪化桥上,一股清风把凉意吹入我的骨髓。在翠绿的竹林里,有休闲乘凉的地方。看看鱼儿在水里嬉戏;看着孩子们在追逐打闹;看着远处那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秋天,是游客们参观石门坊的季节。山上那火红的枫叶向我们招手,好像在欢迎远客光临此地。枫叶像?贤淼牟氏迹???搅降仄?髟诳罩校?阕鹤盼道渡?奶炜铡H嗣翘兆碓谡饷览龅摹昂斐恰崩铮?嫦袷恰笆?徘镒怼毖剑 冬天,最纯洁而又最美丽的雪花在天空中飘飘扬扬,苍松翠柏挂满了白色的银条,千姿百态,如同要迎接七仙女下凡似的。在几场大雪中,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更给临朐的冬天增加了几分气派。 我爱我的家乡—临朐。形成了一幅自然的水墨画。

临朐之行

临朐之行今天,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因为我要去临朐参加“手拉手”活动,老师要求七点到校。不一会儿,老师便让我们上车,车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了目的地。在车上,我就听见了锣鼓声、口号声,我们兴冲冲地下了车,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纸坊小学。他们没有教学楼,每一个教室都是平房;他们没有塑胶的操场,操场只是用泥土、泥块组成的,上面还有一些杂草,但他们却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真是不一般呀!我们来到了阶梯教室,教室非常大。没过一会儿,纸坊小学四年级一班的老师来了,他带着一副眼镜,身穿一件灰色的西服。他带着一队学生来了,老师便开始让我们自己找伙伴,经过交谈,我和一个名叫白雯雯的小女孩成了好朋友。来到操场,先由罗校长和各学校的学生代表讲话,很快,到了互换礼物的环节,我把一个铅笔盒和一个精致笔记本给了她,她也给了我一个笔记本。很快到了中午,我跟着她来到了她的家,她的爸爸、妈妈在家,她还有个可爱的小弟弟。她家也是平房,外面有一个大院子,她的爸爸和妈妈热情地招待了我,中午,我们吃的很丰盛,我们吃了油卷,还吃了许多菜,如:西红柿炒鸡蛋、茄子、青椒,吃完饭后,她的妈妈觉得送的礼物太少了,又送给了我一个笔记本和一瓶果汁,随后,我们便一起结伴去上学了。时间过的可真快呀,我们离开了纸坊小学,我们上了车并没有直接回学校,我们又去了石门坊。啊!石门坊的风景真美呀!我们爬呀爬,总算到达了山顶,我看见满山的红叶,好美!我们站在巍峨壮丽的山顶放声大喊。最后,我们又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了学校。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