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都比以前略有进步,但我觉得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在教学中有一些经验教训还是需要认真反思,以便能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成为以后教学工作有效的指导。

本次考试试题量大,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范围也极其的广泛,侧重于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考查,各占30%。学生在做的时候唯有细心、用心,并且知识面广,才有可能把题答好,取得高分。最让我意外的是解释字义这样的题又上演了,虽是重点词,上课也强调过,但从没复习,学生是很难得分的;更可气的是课本上没有,教参上却莫名其妙出现的“无可厚非”居然又一次被考;还有一些等到毕业前夕才要复习的一些诗句、名句也出现了。

本班的成绩:均分80.29,及格率98.46%,优生23.1(其中有一个分数少加了10分,靳松本应是90.5,误合为80.5)。根据我班学生的现状,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大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毕业在即,深知责任、担子重大。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训练

本次考试中,从卷面情况看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对此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多背精彩的语段。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需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重点还是要写好记实文,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另外,应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写课外作文,并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经常拖欠、回家作业时常不做,课外没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习被动,这是造成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剩下的阶段必须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调学生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

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二小学六年级四班菅丽指导老师:郭瑞军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耀的雨露的滋润;船只的航行,离不开雷达的导航和灯塔的指引;孩子们的知识,离不开老师深情的关怀的无私的奉献。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上课思维,将我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活跃、大胆的举起手来,各抒己见,不在乎对错,至少他们自己思考了,也大胆的回答了,我会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交朋友,用幽默的话语逗笑他们,并解决有些同学之间的误会,让他们学会心胸宽广,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千万不要当心灵丑陋的人。如果有些同学在课下不会做题,没有掌握,我会耐心认真的教他,直到他学会为止。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让我的学生们学会高尚的人品,让他们学会有志者,事竟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守信,学会坚持不懈,学会锲而不舍……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让我的学生们学会充分的利用时间,让我的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课外书,去看外面大千世界的美好。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不断的完善自己,反思自己。我会与那些走在教研教改前的优秀教师为师;与探索教学艺术的同行为伍。我会追随大师们的思想和步履,让他们的精神给我以力量,给我以激情,给我以追求的动力和创新的快乐。

老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蜡烛,熄灭自己,点亮他人;老师是花瓣,绽放自己一时的魅力,凋谢后被人遗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多么平凡而伟大啊!

周彦变了

“哈哈,太好了!周彦变得活泼开朗了,太好了!”

周彦,是我上三年级时认识的,那时候,他的语文不是太好,所以,他就使用了笨鸟先飞,人一己百这个方式,常常好几天都闷在家中不出门,成天与书本、习题、作文打交道,都不去锻炼。有一次,我拨打了他的手机,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了一阵阵埋怨声:“喂?老殷?你怎么现在打电话?我正在想语文试卷的附加题呀,一接电话思路全没了。”“我说你是书呆子,还真不假,去不去打球?”“真是思想极度空虚,思想非常无聊啊,不说了,我还要做呢,88。”话音未落,电话里就传来了“嘟嘟”的声响。你说这个周彦,未免认真过头了吧,长此以往,他会不会……

果然不出我所料,周彦的语文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他的视力却急剧下降。上课时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无奈,他妈妈只能带他去眼镜店验光。不验不知道,一验吓一跳,周彦左眼280度,右眼300度!!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的体育成绩也很差,400米跑他总是倒数第一,期末成绩只能是及格。

事后,周彦闭门反思了好长时间,从一个宅男变成了一位爱运动的小学生,终于脱胎换骨。我们找他打球,他总是爽快地答应,他也懂得了合理分配课余时间,知道劳逸结合,语文成绩更好了,体育也不错,和之前判若两人。

有一个星期日,我打电话找他,谁知打了三次都是无人接听。因为只有几步路,我便去他家中找他,谁知家中的门锁住了,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一定是和家长买课外习题去了,唉,书呆子。”

我只能只身一人去北校操场打球。刚进体育场,我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操场上顶着烈日练球,一投,不进;再投,不进;还投,进了!他挥汗如雨,看上去动作有些生疏,我猛然醒悟,周彦?周彦!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像一个平时考30分的人,今天突然考了95分,让人不敢相信。

我走过去,周彦和我碰了碰拳,我这才发现他全身都湿了,衣服上往下滴汗,我断定,他一定打了两三个小时了,可他看上去却一点都不累,真令人匪夷所思啊!

我们一同站在了起跑线上,周彦先做了“闪电侠”博尔特剑指终点的动作,又说出了懒羊羊的一句经典台词:“让我们一起奔向夕阳吧!”话音未落,我们并肩冲了出去,不分上下。

周彦用他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我不再是一个书呆子,我要让你们对我刮目相看!

我由衷地感慨道:“周彦,真的变了啊!”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分六(1)班六年级:殷砺嘉

心灵里的港湾

心灵的“港湾”

——教学随笔

马桥小学 罗礼香

说实在的,现在作为一名乡村小镇的中心小学教师很幸运,但是也很辛苦。班级学生人数之多,学生来源之广,学生能力、基础层次不齐,进入班级时间的不同,给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每天的工作是超负荷的运转,家长的高分数的期望及教师本身工作的繁重……让每个工作的老师身心疲惫,力不从心。还有教师生活的环境刺激着老师的灵魂:住的不如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不如别人充裕;待遇不如别人拿的多……我们老师队伍中有几个能够利用假期出去旅游,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有几个教师能够给自己盖起一栋小楼?有几个老师出门时有自己的车子……但是,我们的教师可以不是物资财富的富裕者,但不能是精神上的贫穷者。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不断的运用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大脑,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让我们的心态平和,少些浮躁。我想能够让我们排泄心中浮躁的只有书。书,让我们落寞的心感受点慰藉,让不安的心有个暂时停靠的“港湾“。

教师工作就是良心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肩负着千家的幸福、祖国的未来。要想真正的成为一名潇洒、深得领导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的教师太难。不得不常使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胜任教学就得不断的增长知识,教师如果没有条件行万里路,但要读万卷书。真正的惭愧:我们小学老师家里,有几个书柜里能找出几本中外教育家的著作?当然,即使有几本书又怎能闲下心来静静的捧上书去与那些作家交流?

能够抽工作之余静下心来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读关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因为教师的每天工作疲惫,晚上回家等着自己的并不是放松休息,还有家人需要我们。何况教师身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大染缸里,工作之余的消遣方法太多了。

我常常只有利用暑期长假,做心灵的休整。我从十年前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走出小镇,不管到哪儿,我都要去书店看看,购一本好书。这书就是我暑期的必读作业。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上大学的儿子一起在县书店看书时,我拿着一本世界名著《鲁宾孙漂流记》,儿子问我:“妈,你怎么买这样的书?”我说:“我得什么书都看,不然学生说哪儿我竟然不知道,那怎么行。”“儿子说:“你是被学生所逼呀。”我说:“也不完全是,不说博览群书吧,多读点总是好的多。”当然我每年还自觉的订阅业务杂志,供自己平时随手翻阅、学习。让我爱不释手的杂志是《教师博览》。我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订阅《教师博览》。《教师博览》就这样进入了我的“生活”。而且我还常常向同事们推荐书中的文章。因为书是我“受伤”心灵的“港湾”。

从我三年前接手现在的这个班时,班上有十几个学生是老师所棘手的“刺儿头“。他们普遍问题是学习习惯差。每天听讲坐不住、手一直在那里摸东摸西,一刻也闲不住;作业是最难完成的,要么做一题,要么题都不抄,塞进书包,放学就“溜”,我只好追到他们的家里,在家长的督促之下,掏出作业本,我也只好给他另起作业;还有的题目抄了,可是没做也交来,问他,他说不会。就这样,不会也不问。班上能够让老师放心的,就只有那十几个,不到一个月,我就心力交瘁,灰心丧气。在我郁闷的时候,我拿起我抽屉里的因为这班学生而尘封的《教师博览》,我想排泄我胸中的烦恼,我想从书中找到一点慰藉。嘿,别说,只要翻看书,我竟然从书中找到了我心灵的“港湾”。

《教师博览》一书中有中外教育家,成名人物的故事;从古到今的有关教育的故事;有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的方向,教育各式各样学生的方式方法……你都能从这书中汲取到……一篇篇故事,一个个人物都能引人深思,开拓的视野,让你手捧书籍时,心灵能找到一份慰藉,让自己的心找到了可以停歇的“港湾”;当你放下这书时,你会感到是那样的不舍;当你放下书后,书中的思想、理念、……都会让人回味无穷。难怪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从书中真正的感到教育的过程是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从心灵里得到一次洗礼。因为教育不仅仅是要我们的教育对象得到教育,而且也是我们教育者自身得到提升的机会。我要把我所看的书中的故事变成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光我看不行,要让我的学生也能对书感兴趣。

去秋暑期还没有开始,我因病住院,出院后,由于身体的原因,我必须在今秋开学时请假休息。我当时虽然生病,可我想:哎呀!今秋我终于可以不再继续教学这班学生了。因为我想我的身体就是因为这班个别学生给气成的。我的内心没有因为生病而苦恼,反而为可以不再继续教学这班学生而沾沾自喜。我把我的工作作为负担,长期以来让自己感到苦恼的包袱。

由于长时间的暑期生活,加上身体的慢慢恢复,我又从书柜里拿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用心的一页页、一篇篇的读着。读着读着,我渐渐的发现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作为人民教师怎么能够视学生为工作的负担。如果教师把这样的学生向外推卸,那学生的前途将走向何方?如果教师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职责,那我们的社会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局面?我既然成为了一名教师,承担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无怨无悔。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艰难而漫长的历程。正如俗话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存在的,不同于他人的一个个个性的人。我越读越惭愧、越激动、越后悔自己的不道德的想法。学生们的成绩可以不合格,但是他们的人品必须合格。他们将来可以不是什么“家”,但是,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合格的社会公民。我们的工作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祖国的未来负责。我决心:我不能放弃这班学生,我毕竟和他们共同学习了两年啊!两年的时间,我和我的学生应该拥有多么深的感情那!他们毕竟是来学校受教育的,如果他们都是那么优秀,那么出色,还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呢?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对,太急于求成,不了解学生……我也和学生做错事一样,应该迷途知返。现在我仍然和我的这班学生在一起,我的心态平和了,因为,我不能把我的学生看做是盛知识的容器。我要针对他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走进课外书中。让爱看书的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故事。鼓励大家资源共享:有书大家交换看。看书的书名登记上墙,自选读书竞争对手,每读一本书写一张读书卡,向对手交流读书收获,明白的道理,自己读书时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每月交流一次: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好处。培养学生从书中获取自律的营养品,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还原书本,让学生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很多学生也从书中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灵的“港湾”。

那是去秋的一天早上,班上一个最文静,眼睛最大,眼睫毛最长的一个女孩,她来到我面前,低着头,有点羞涩的递给我一个软皮本子。我以为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补交的呢!我接过本子后她却犹豫着没有马上离开。我想:你想等着挨吵吗?我不经意的随手翻了翻手中的本子。“咦?怎么这么多篇日记我都没有批改吗?”我似乎是自言自语。她怔怔地望着我,小声地说:“不是,是我写得书呀,想请老师给我看看。您不是经常说我们也能成为作家吗?”“哦,写了这么多呀!那我一定好好地读,好吗?”她看我收下她的“作品”,甜甜地笑着走开了。

来到办公室,我细细地读着。发现本子的封面有个题目《紫铃晨光》,每一篇文章都有个题目。故事的内容都很真实,且具体完整,就是不够字斟句酌。可是仔细品味,字里行间却透出孩子的童真童趣,天真和很真诚,善良和无私。真是不简单呢!我内心好激动、好幸福,好像是自己的作品问世了。

这时,我回想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常常提醒自己应该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动笔的乐趣,提供一个写作的摇篮,让孩子们拥有梦想。成为一种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他们长大以后,所学的书本知识或许不记得,但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技能却伴随他们一生。我确信自己这样的教学思想是对的,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在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宁静的港湾。

我回想到我刚接手这班孩子时,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教室里的孩子仍然你追我打,你喊我叫。我不得不大声喊“安静,上课了。”他们才极不情愿的“钻”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坐下后的难受劲如坐针毡。一节课里,你得不断的维持秩序。一个月下来,我几乎每天嗓子嘶哑。

一天晨会时,我津津有味地给他们讲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知他们是否懂了,但是他们却听得很安静,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瞪得炯炯有神。讲完一个小故事,我问:“好听吗?”“好听”,他们齐声喊。“如果你们每天能够遵守纪律,那老师就每天给你们讲个故事”。我故弄玄虚地说。“好”,他们大喊。我依照诺言,每天的晨会讲个故事。有时我故意把故事的结尾留住让他们猜,或让他们自己去读书解决。

再后来,我问:“你们谁会讲故事?”有些孩子举手。我说:“我们请他们来给大家讲故事好吗?”我请了两个胆子大些的上台讲。虽然不够生动,但是声音洪亮,故事完整。我带头鼓掌。边问:“你的故事从哪儿来?”他们说是自己看书知道的。“啊!你小小年级真了不起,难怪你这么聪明了。你会自己读书,会讲故事。如果你每天把自己发现的身边的故事写下来,那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作家,让我们大家,还有更多的小朋友,连外国小朋友都看你的故事。那你有多神起呀!多了不起呀!”我无不夸赞地说到。看着孩子们充满憧憬的眼神。我想:得用他们自己的故事来激发他们看书和写作热情,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晨会讲故事的习惯不变,不过我每天批改学生日记时我特别留心。我要把孩子们中间写得好的日记留着,利用晨会给孩子们念他们日记中的故事。念后还问:“故事写得好吗?哪儿好?”学生热心地参与评讲。然后,我神秘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班小作家某某写得。我给他批了个‘特精彩’。倒时看谁本本上的‘特精彩’多呢!每月根据本子上的特精彩评先班级‘小作家’之星,教室里办个专栏,被评上的,你的名字后面将会贴上一颗红红的小星星。”孩子们的自尊心很强,内心潜藏的好胜心给激发起来了,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孩子们渐渐地喜欢上了看课外书,课余丰富了。纪律渐渐好了,孩子们竟然坐得住了。

孩子们看课外书的多了,可是如何让孩子你们学会观察,喜欢上动笔写自己的故事呢?我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他们在讲的同时,我抓住他说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读,看看在加上哪些词句就更精彩了。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我随手写下他们的发言。再读读看,这就是我们每天精彩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多吗?想想说有?孩子们都举手了。我说:“这就是日记,日记写起来难吗?”就这样慢慢打消孩子们写日记的为难情绪,日记的内容丰富了,日记的质量提高了。

现在孩子们已经上五年级了。抚摸着手中的这个小本子,我感觉它已经不是个普通的本子了,它是载着孩子们走向成功的梦想。我要让好多的孩子都有梦想。细细地读着本子上的文章,题目是《紫铃晨光》,然后是人物介绍,接下来,每个故事为一章,每个故事大约有一千多字,像大人写电视连续剧一样。抚摸着这寄托着孩子梦想的本子,我要很好的鼓励她,激励大家。我特地买来一个颜色鲜艳的水笔,对全班学生说:“我们班上有个小作家,作家的作品很优秀,她真的在写书,已经写到十二章了”。边说边举起手中的本子,翻给大家看。全班学生目光炯炯,有的是羡慕,有的是惊讶,但是,大多数是佩服。

可能是影响效益,现如今,我们班上动笔写“书”的孩子已达到三十多个呢!最多的就是这个领头的孩子已经写到近八万字了,十几个已经超过万字。就连那几个平时最不爱作业的,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孩子,也已经写到近一千字呢!内容虽然是大同小异,但是,他们在经历一个向目标奋斗的过程。我经常走进教室看到的不是他们津津有味地读课外书,就是他们聚精会神伏案写作的情境。

我能做的唯有每天当好他们做忠实的读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我所盼的是每天送给我看的“书”,我看不过来。而我所能为他们做的只有在他们的“书”上写上最能激励他们的评语。鼓励他们坚持,凡事只有能够坚持就是一种成功。即使梦想不能成真,但是坚持写作,也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影响他们的人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够让孩子渴望读书,潜心的写作,这就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最大幸福。作为语文老师能够随时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学生心灵里的情感变化,在学生心灵里筑起一道绚丽的彩虹,将来为社会做出微薄之力,这就是语文老师心灵里最温馨的港湾。

是书教育了我,启迪了我的心智,是书让我又和我的学生“重逢”,“重叙旧情”。我在书中深深的感受到:在我面对这班学生的成绩无望时;在对教育工作失败后灰心时;在我心里那种很铁不成钢的心态占据我心灵的上风时……我烦躁不安的心在书这个“港湾”里得以平复、休整……让我不再彷徨。我的学生也因为爱上了书,而很多孩子有了梦想,坐不住的孩子也能静静地读书,调皮的学生也能书写自己的生活故事,脾气暴躁的孩子也因为有了书文静了……书是人生旅途中最慰藉的港湾。

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博客征文】 我从2004年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以来,迄今已有7年,在这7年间,我在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又经历了一个不断蓄积、不断升华从而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现在从“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几个方面做一总结、汇报,以期在回顾反思中提炼、深化,对未来的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理性的规划。一、 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深化与提升我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植根于农村基础教育这块沃土上,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农村中学的一线上。回顾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真是感慨良多。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日俱增,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2004年被评为一级教师后的这七年在教育教学思想方面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一)因热爱,所以要教好一九九四年,我光荣地成了一名教师,在磨刀石中学教初中语文。这是我一直以来十分向往的职业,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以我全部的生命和热爱投入工作,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出于这样的一种责任感,我勤勤恳恳地工作,工作之余孜孜以求地进行业务学习,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那时将自己的职业看成是奋斗终生的事业,所以有一腔热血、有满腹热情想要把自己全部的知识教给学生。觉得教育教学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过程,我不断给予,学生不断汲取,教书育人就应在这样的一个“教师输出,学生输入”的过程中完成。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理念,虽出于一片赤诚,但效果却并不一定好。有时我的一片热情并不能换来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于是在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中,我开始意识到教师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投入教学,还要从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跳出来,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审视教学,以更加科学、系统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融为一体。我开始思索: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的教育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思索促使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转变、提升。(二)要教好,所以要探索工作十余年,一级评完了正是心态容易懈怠、精神容易松弛的阶段。而正是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探索使我有了前进的不竭动力。第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很容易陷入琐碎的具体工作中,而忽视理论的提升。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困惑和迷茫我意识到,工作不能用蛮力,要会用“巧”。这个“巧”就是用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于是我由过去的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书籍,改为同时学习教育理论书籍,我自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贡献给孩子》等书,真是感到受益匪浅。当用这些理论指导起我的教育教学时感到事半功倍。于是我年年订阅《语文教学通讯》、《教师报》、《黑龙江教育》等刊物,以从中汲取营养。理论的学习使我不再单纯将教育活动看成是教师单项付出的过程,我认识到:教育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想有效进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诉求,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汲取者。特别对于我所教授的农村孩子,他们其实有着强烈的对知识的渴求和改变命运的愿望。如果能够让他们将这种内在的求知欲转变为学习的动力,那么学习对许多孩子来说将不再是痛苦,而是快乐。同时我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想法整理出来,写出了一些论文,这些论文有幸获得了有关专家的认可,给了我一些奖励,这是我对于理论的钻研更有信心了。第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了思想上的转变,接下来就是行动上的探索。虽然已经是工作十余年的“老教师”,但我依然不断向身边的教师们学习,从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同时在备课时不仅关注知识的准确性,还努力探索适合本班学生、适合本节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机动,对学生积极性的重视,使我的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索的平台,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第三、践行“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丰富提升使我对“教书育人”四个字有了深入的认识。育人并不仅是将优秀的知识思想灌输到学生心里的过程,也是把学生内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出来打过程,也是让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在学生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起面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走出校园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可能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从1994年到2003年,我做了九年的班主任,在这九年中我以“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以深沉的爱为基石,采用“了解、激励、自主教育”的方法做他们成长中的“领路人”和“支持者”,与他们共同成长。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虽然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内心的欣慰感与成就感是对我付出的最好回报。我的班级班风良好,学生学习自觉,劳动争先恐后,班干部都认真负责。学生们毕业后,都长大了,成熟了,再也没有了先前的顽劣之气。看着他们的变化,我内心是无比的喜悦,许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都成了社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栋梁之才。我也真正地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甘苦,教师的责任之重大。(三)有探索,所以才提升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多年的学科教学的研究,我自己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曾为此沾沾自喜,但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后,加上学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教育理念又有些滞后,于是我克服了孩子小家务多等困难,坚持学习新课标,新的教育理论,看《现代教学设计》、《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系列丛书,研究《新课程教学案例》,以转变教学理念,适应现代教学。在学习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边教学边实践,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写了十几篇教学论文,分别获得省市级不同等级的荣誉证书。2010年撰写的论文《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得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观念的转变的重要性。传统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重视讲授、讲解,而不知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相对于讲授法而言,探究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于是便改变了我以往曾自以为很是成功的教学模式,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堂课上课前,我都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听为主动学,从而激发和鼓励学习。而在设计问题时,我则重在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样的问题解答起来需要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有些问题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则教育学生不要只停留在一个答案上,而是去发现其他的答案,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理论指导实践,我的课堂气氛是融洽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2010年我被评为牡丹江市级优秀教师,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为此殊荣激动不已,我知道,这是组织对我多年孜孜不倦地学习与钻研业务的肯定,这更将激励我向着人生的更高目标奋进,我将更加努力,更加踏实地在教育的沃土上耕耘——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和学者型的语文教师。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付出与回报(一)在学科教学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我1994年走上三尺讲台, 2004年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2011年申报高级教师,这一历程历时17年,这漫长的17年我植根于农村基础教育这块沃土上,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农村中学的一线上。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教育这个事业,并默默地一直在努力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的光和热。虽然我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是我无怨无悔。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已经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未有过敷衍塞责,始终认认真真钻研教材、教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始终为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而不懈求索。难以忘记,工作之初,刚刚专科毕业的我边教学生边学习,每天晚上在灯下苦学,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读书,不懂的地方就去问有经验的老师。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加上我的勤奋学习,我所教的学生平均成绩慢慢赶上来,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极大的提高。难以忘记,为了达到本科学历,我报名参加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的函授学习。为了能通过入学考试,我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收到了函授班的录取通知书。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我于一九九八年拿到了本科文凭。难以忘记,工作的前十年,我一心扑在教育学生上,同时仍然坚持学习。因为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必须拥有一桶水。我每天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业余时间自学,晚上经常学习到深夜。这样在在接下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感到自己得心应手,业务水平有了质的的飞跃。如起初在讲课文时,我心里明白,可是语言总不能那么有条理,后来经过学习之后,我能够将课文深入浅出、有条不紊地娓娓讲透,学生的成绩自然得以较快提高。也还记得在教学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作文水平。同时自己也常读书写文章,以指导学生写作。因此,我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获奖。也还记得,班里有几个学生学得较吃力,下班后我就把他们几个叫到家里,一个一个地教,直至他们学会为止,有时竟辅导至深夜,饭都顾不上吃,丈夫和孩子都很厌烦,但都无奈何,因为我的倔脾气——我认为对的事我一直做到底,谁也休想阻碍了我。那几个学生后来成绩都提高了,有的甚至考上了中专、大学。但我从来不以此为傲,我只是为他们高兴,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也还记得,评为一级教师后,自己没有停步不前,而是在十七年深厚的积累之上,进一步钻研,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切实有效。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始终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对待教学,在教学中钻研、在钻研中提升,在提升中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今,回顾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知,教学既是教师对学识的丰富、对生命的充实,也是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对一个年轻生命的热爱与塑造。教学,是教师生涯的重心所在。(二)在以德育人的舞台上不懈前行工作之初,我对学生进行的是“爱的教育”。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我便当他们的大朋友,经常与他们一起打球,一起读书学习,他们也很愿意听从我的教诲。但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仅仅有爱是不够的。逐渐地,我对学生的教育由全身心的热爱,转变为“严”的教育。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以一个严师的形象出现,我觉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所以,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力求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力求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当然仅有对学生的“严”是不够的。我深知,在班级管理中,我必须率先垂范,用语言感化他们,用行动来影响他们。真挚的爱护与严格的要求并不矛盾。我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思想上的知己。学生懂得了我的苦心,能够在我为他们营造的严格有序而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他们一批批地走向社会,成为品性正直、生活态度积极、肯于为他人奉献的公民。为此,我曾几次获得市、镇、校级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称号的背后是一个中年教师拳拳的赤子之心。(三)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执着奋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成为立足教学实践的“科研型”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思想的积淀,我把这些与当前的先进教育思想融会贯通,形成全新的认识,指导自己的教学。所以科研工作成为我近二十年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这里我孜孜以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七年来,我有十余篇科研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励;多次在市“一赛五评”活动中获奖。同时我还不忘带领年青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钻研与探讨工作。人到中年以来的我,业务纯熟,工作兢兢业业肯吃苦,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中坚力量。因此,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我也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教学经验。例如,我校青年教师董景亮,文化素质高,但教学经验少,我便指导他上课,几乎每一堂课我都跟踪听课,他悟性高,进步很快,一个循环下来,已成为有能力的青年教师了。还有青年教师赵红梅,在我的指导下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已成为我镇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可以说“传帮带”工作正是我们的教育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之一。三、未来教育生涯的方向与规划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成败荣辱都已化作了深厚的人生积淀,成为我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回首十多年的从师之路,那些曾经的付出已融入学生们蓬勃向上的生命中,那些曾经的求索,已经化作教育乐土上一片属于我的独特风景,我似乎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但我的心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我知道,我不能止步,生命不息、教育不止,教书育人是我一生的事业。“老骥伏枥”尚且要“志在千里”,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没有理由止步。我必须利用我工作生涯剩下的时光,将我这么多年所累积的知识与思想更多地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我的学生。所以,我才在不惑之年之际申报高级教师,不为名与利,只为对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注入新的动力,只为未来的教育生涯确定新的方向,只为告诉年轻的同志:一个满怀赤诚的中年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真值得我们反思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真值得我们反思在美国生活多年,我很有兴趣观察中美文化观念的差异,尤其自己身为家长,又从事少儿工作,更有机会搜集有关子女教育的众多故事。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本份老诚,但天资平平,学习成绩一般,家长投资培养其才艺也不见大气色,使爹妈失望。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校成绩一贯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

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光彩,也是亲友们夸奖羡慕的对象。家长便放弃不争气的大儿子,投资时间金钱来重点栽培小儿子。为他选送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

高期待高压力下的老小,很羡慕哥哥的清闲自在,但他还算听话,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哈佛大学,家长更为之自豪无比。然而,从哈佛毕业之后,老小却什么事都不想做。他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哈佛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这个哈佛“避业生”多年闲荡而无所事事。

而那个不起眼的老大,家长以往没有为他施加过多压力,反而使他有空间时间参与轻松多元的课外活动。他没有像弟弟那样被父母迫使着奔忙于上课外技艺班,却当了多年童子军,有机会在主流少儿组织中接触更广泛的项目,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懂得要靠自己努力取得成绩。他读的虽是极普通的州立大学,却有机会展示和锻炼领袖能力。大学毕业后他不好高骛远,勤恳工作从普通岗位作起,表现非常出色,后来又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天地。

如今,这家父母是提起大儿子就骄傲,提起小儿子就叹气。回想当年截然相反的情景,难道是家长看走了眼?选错了培养重点?还是教育方式有问题?或是社会环境改变了孩子们?

这类望子成龙,龙却不甚争气的例子并不少见,在亚裔中的比例更高些,或许因为亚裔家长望子成龙之心甚于其他族裔。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栽花插柳都得根据季节环境和品种特性,不适时宜地瞎种或揠苗助长,难免适得其反。

迄今,海外华人社区对高压力高期待带来的不良培养后果依然认识不足。华人们常津津乐道亚裔孩子们在学校出类拔萃,名牌高校内亚裔学生比例远高于亚裔人口百分比。若再继续跟踪,从名校毕业后在专业领域干得不错的亚裔虽也不少,但多是从事一般技术工作,进入高级管理阶层和某些具社会影响性职业的亚裔却极少,低于亚裔人口百分比。与美国其他族裔相比,亚裔显得早期超前,后劲不足。原因何在?这并不能全怪种族歧视,而应从亚裔的培养方式与奋斗目标来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应该承认,即便是在美国长大的亚裔,很多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领袖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等)仍有缺陷。而造成此缺点的原因,多半与家长仍追崇东方教子观念,片面追求学业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有关。这是在亚裔尤其华人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教育误区,即家长总想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培养塑造孩子,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追求,甚至阻止孩子参与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剥夺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换来的往往是培养出心智不够健全的畸形人才。这种方式更与西方的教育观念格格不入。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美国学校和校外少儿组织从小教导孩子的准则。

而不少成年后来美的华人家长,自己没在美国接受过初等中等教育,往往不明白这种理念,还按中国传统方式来管教孩子,有意无意地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期待去制定未来志愿,这必然引起在西方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的反感,他们早晚会对此进行反抗。有的孩子中学时期就有主见敢与家长对抗,也有的孩子屈于家长的压力多忍几年。像此例中的小儿子就忍到了大学毕业。实际上,忍的时间越长,对孩子们的伤害越大。有些孩子为了顺从家长而进了并不喜欢的大学(哪怕是名校),选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哪怕是热门赚钱行业),后来又转校改行,或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反而浪费了时间、精力与金钱,欲速则不达!还有人因长期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发生精神病变甚至轻生,更是悲剧。但即便在悲剧发生之后,华人家长和全社区也常是就事论事,很少追根寻源去发掘隐藏在我们族裔文化中的造祸原因。

通过这两兄弟的典型例子,华人家长们起码可以从几方面检点一下自己的作为,对比一下中美、东西教育理念的差别。

一.你为孩子提供平等机会了吗?

虽然家长们会疼爱所有的子女,但因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不同,家长往往得用不同的方式来分别对付之。问题是,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出发点和机会却应该公正平等,也就是说不能“偏向”。传统的中国家长有重男轻女的习惯,对儿子的学识和本领期待更高,提供的机会更多。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点通常已不为广大家长效法了。但家长们却可能比较喜欢和重视聪明能干的孩子,尤其是所谓“神童”,而忽视了表现平庸或有缺陷的孩子。此例中的家长就是没有为两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在两个孩子心中都留下了不平衡的阴影。不过对老大成了一种正面激励,而对老小却产生反面消极作用。由于家长教育方式的失误,其苦心并没得到预期的结果。

如果家中是独生子女,同样会有不平等现象,因为孩子会与其他同学朋友相比。有时家长一相情愿让孩子学这补那,孩子们反而不领情,认为被剥夺了像其他孩子那样的童年欢乐和自由选择。

如果孩子有生理缺陷或行为问题,不但不能放弃他们,反而应该付出更多心血关怀培养,仍然要为他们创造与正常和天资儿童相同的机会。此类孩子长大后成为出色人才的例子并不少,都与家长和社会的长期关注分不开。家长们应记住,在培养孩子时,应该“有教无类”!

二.你了解孩子的潜能与兴趣吗?

这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其实都有能力和才干,只是表现的早晚与方式不同。而家长却过早下结论,而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以合适的方式开发他们的潜能。

早期教育理论主张重视0到3岁幼儿的智力开发,这实际上是要通过亲子交流,发现孩子的性格特征和潜在能力,而并不是要教这么小的孩子学认字或弹琴等专门技能。然而,不少华人家长并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何天份或爱好,还误以为培养孩子学习技艺越早越好,送年幼孩子去上各类课外班,其实这反会“揠苗助长”。因为幼儿学习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如果孩子本来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愿意模仿弹琴或跳舞,不妨让他们自由发挥一阵。过早让幼儿上课,他们很可能会受不了枯燥而使兴趣消亡,就更别提学出成就了。即便是年龄稍长的孩子,如果没对准他们的特长兴趣去培养,也会枉费时间金钱。我听不少华人朋友说,让孩子学那几年钢琴真是大大地浪费。但每年仍然有许多华人孩子在家长督促下前仆后继地加入学钢琴的大军。

怎么才能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呢?家长除了多关心和观察孩子之外,还应在学业之外多创造些允许他们演练和展示各类才能的机会。每个家长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带孩子做所有文武活动,这就需借助社会少儿团体的资源。不少华人家长认为美国的课外少儿组织往往玩多于教,学不到实际知识,宁可让孩子参加课业补习班。其实,为孩子创造多元化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各类活动,正是美国提倡的一种培养全面素质的途径。看起来,美国课外少儿组织是今朝玩体育明日搞艺术后天办露营,每样只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孩子们却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项目,从中发现自己是擅长体育还是热爱艺术。见多识广的“万金油”也是很有用的啊!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如果真正喜欢什么,会主动提出要去学,只要孩子的要求是健康正当的,家长当然应全力支持。家长还要创造民主环境,孩子才敢于说出自己的喜好和要求。虽然孩子的兴趣时常会转移,家长也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学什么,而应以支持鼓励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努力,同时正面引导孩子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坚持不懈取得成就。

三.你是否爱标榜炫耀孩子的成就?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中国家长的一个“陋习”。在“望子成龙”、“耀祖光宗”等传统意识指导下,华人们也爱把孩子的优劣,作为衡量家长是否称职的要素。然而,美国的教育主张以个人为重,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家长的期待。

华人社会中的爱攀比、讲面子、父以子贵等风气,在海外依旧浓厚。这种攀比炫耀,不仅造成家长之间对孩子期待值的“军备竞赛”,更为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健康的阴影。对此不在乎的孩子还好,如果孩子受家庭文化影响较深也养成爱攀比习性的话,他们长大后怎能适应西方的主流文化?在美国学校中,学生若斤斤计较考分、名次、获奖等等,是很招别人反感的。有这种习惯的人,走上社会也会遭到孤立。

当家长们宣扬孩子得了什么嘉奖或名次,考上什么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之时,孩子们却在指责爹妈此举的无聊。此例子中的小儿子,恐怕就是对家长曾拿其当作炫耀资本的行为感到厌恶透顶,才作出逆反之举。

人都要学会正确对待功名和挫折,家长们首先得以身作则,孩子们才能在正确影响下健康成长。不然,会一代一代重蹈覆辙。不少华人恐怕还记得自己童年时对家长严厉管教的逆反情绪,可如今为人父母却又不自觉效法,真是苦了孩子们。

盼望自家出“天才”或“神童”并以此为荣,不是健康的教子观。称职家长最应该为子女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正常人应该有的生活,尤其是亲情、快乐等感情需要。

四.什么是成功的标准?

此例中的家长的另外一个失误,是未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天才”,什么叫“成功”。“天才”是人已经具有的内质,小儿子当年具有天份,长大后这些才能并不会消失,只是看他想不想、会不会将这些才能发挥出来。就像当初家长不该小看大儿子一样,现在也没有必要为小儿子叹气。不妨表示,两个儿子都在过他们所选择的生活。像这家小儿子这类青年,仍然是大有潜力的人才。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家长更应该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充份信任,让他们去选择事业与人生。

小时候的“神童”长大成为平庸之人的例子中外皆有,追其原因,都是由于教育不当,拔苗助长。美国也曾有十一二岁就进大学的神童,但在缺少同龄人的环境中,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适合其年龄的正常关注,心理、感情成长得不健全,对一些需要较丰富知识和经历才可理解的课程难以消化,有的后来成了一事无成的牺牲品;有的不得不长大几岁后重新读大学,反而耽误了时光;还有的虽然学业上有所造诣,社交等综合技能却极度欠缺,丧失了正常的人生。目前,明智的美国家长和学生们本人,都懂得人生不可速成,不愿意选择提早毕业或跳级,而希望充份享受该属于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或小学、中学、大学时光。

中国一度兴盛大学办神童班,总体来讲也不算成功,近年这股热已经减退,大学的神童班逐年减少。但一些华人家长仍期待自己家里能出个把“神童”,那些介绍如何培养“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甚至百多年前某外国人培养孩子成为“天才”的早已过时的理论,才能有那么大的热销市场。

东西方对“成功”认识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往往以“名”、“利”、“权”、“地位”等来衡量成功与否,好象进名校赚钱多职位好名气大就是成功了,成为所谓“人上人”更被奉为成功的偶像,而忽视了人们真正的喜好及人生的快乐。此例中的家长,就是把进名校当作成功的标准人生的目标,所以小儿子在达到此要求后,就以“大功告成”来回应家长。其实,上好中学名大学,只不过是人生中学习知识的一种过程,将其当作奋斗目标是本末倒置,用其衡量成功与否也不对头。

美国人大多不像老中这样在乎名校招牌和职业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作其喜欢的事,过其向往的生活,无论贫富贵贱,都是成功的人生。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人更不会认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也崇尚吃苦耐劳个人奋斗,目的是改变自己挑战人生。如果说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期望他们将来成为凌驾别人头上的“人上人”,准会被认为心态不端。如今的新一代定义成功和人生的标准,又与前辈不同。因此家长们若以老辈的中国式标准来定义成功,会有背于西方主流文化,更会被新一代所嘲笑。

可以说,具有天才素质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成功。而所谓的成功者,更不一定都是天才。那些流传世上的论述“培养天才”、“成功之道”之类的书籍,其实都是不切实际之谈,因为根本不可能按照一种蓝本把所有人都克隆成“天才”或推向“成功”。身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应该从眼下作起,根据孩子们的特点,为他们创造充份发挥自我潜能的环境,不错过人生的每个成长阶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向成功。

我的成长历程

我是一个活泼阳光的少年!我来自湖北省洪湖市第七中学。我叫吕卓清,我妈妈对我名字的解释是:卓越而清新!而我的伯伯却总是这样认为——卓越的清华学子!

在我5岁的那年,妈妈为了培养我的定力,将我送去学软笔书法。在王老师的书法学习班里,我是年纪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5岁的我对什么都感觉新鲜,我是个坐不住的小小男孩,因此,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对我的付出自然就多了很多。而我也似乎很听话,学得也极其认真。我的性格开始有了一点改变,由只能左半小时到可以左六十分钟,脾气也没有那么急躁了,毛笔字开始成型,并且越写越好,越写越觉得有趣。半年后,老师为我报名参加了“市青少年软笔书法”大赛。当时,我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比赛场地设在书法家协会大门外,围观的家长和行人实在太多了,我自然成了他们议论的焦点: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还站在板凳上参加比赛,真是太有意思了。这么小,会写字吗?议论的人们也引来的摄影师。这样的架势将只有五岁半的我吓哭了。我的哭声再次引来了人们的笑声。在妈妈的安慰下,我平静了并拿起毛笔开始写我的作品。结果,我的软笔获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后来,妈妈又将我送去学习硬币书法,妈妈常说:“字如其人,希望你能写好每一个字。”对于妈妈的话,我牢记在心。从此,我与书法接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写字,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了。我爸爸是个篮球爱好者,而且,他的篮球也打得不错。都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就会打篮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是不会打篮球。然而,我们班打破了这种说法,因为我们班篮球队员有一大半是班上的学习尖子生。我还是我们班篮球队长呢!我真正接触篮球并爱上它,是在小学的4年级时。有一天,我在院子里打乒乓球,一个篮球飞了过来,差点击中我。我拿起球灵机一动,使劲向篮框扔去,结果可想而知——没有挨着篮框边。球主嘲笑我说:“小朋友,这不是你玩的东西,你玩不了的。”年少气盛的我根本不会服气,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学好篮球,不能让人看扁了。就这样,我注意力由乒乓球向篮球转移了,天天缠着爸爸教我打篮球。篮球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于篮球的热爱程度越来越强烈了。在球场上,我也结识了两个好朋友。他们起步比我早,球技比我高,我们既是学习上的对手,也是球场上的好朋友。

妈妈常对我说,学习和玩耍要两厢兼顾。学习时要认认真真的,玩就要开开心心的。

我不是个很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写起作文也总是三言两语,枯燥、空洞。妈妈着急了,要我学习之余多课外书,小学时,只要是老师建议看的课外书,妈妈一定会替我买回来。就是这样,我的阅读兴趣日益增长,作文水平也逐渐提高。

在学习中,我也遭受多不少的挫折。

在刚刚步入中学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毛孩的我。上课,听半截,玩半截,根本就没有把它当回事。第一次数学测验,我考了个116分就洋洋得意起来了,自认为很了不起,不用担心数学,慢慢的,数学明显的下降了。临近期中考试前的几次测验我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这使我很着急。又有一次竟然只考了82分,这个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明白学习是不能有一点马虎,也容不得丝毫侥幸和虚假。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数学科,英语、语文这两科也有明显的下滑。从来不用担心考不好的语文也让我受到了打击,英语就更加不用说,也只能勉强进入班级中上游的行列。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了压力,也正是这些压力给了我动力,让我在学习中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也正是这些动力让我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能够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我被数学老师任命为科代表,这个压力让我不敢有任何的松懈。

我知道,一份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由于我的不断努力,本学期,我也荣幸的成为了学校学生会主席。我明白,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过,我不会因此而放弃我所喜欢的篮球和书法。

人的一生就是“追求,奋斗”四个字,嬉笑酒晏,网络游戏过后又留下了什么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可以说他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书中的许多实例让人受益非浅。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阅读此书。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所给的一条最好的建议。同时我也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从此书中使我知道了一些以前有可能是自己所没注意到的,那就是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学生,而不是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要从课堂中的点滴来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能为他的点滴进步感到高兴、欣喜。也许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使学生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其实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而是看你会教不会教。读到这里我觉得要让学生想学,愿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平时经常鼓励、赏识,但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对待学生,因为孩子的感情是十分细微的,我们要留意我们的每个细节,多给他们创设学习的机会,要不断给他们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有了老师的赏识,学生就会变的有自信,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愿望:要努力的追求知识!其中评价也是一种教育工具。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就如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动力,也有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我觉得不同的年级段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就像低年级:应给其树立信心。我们有时可以故意去忽视学生的缺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能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田,那么还愁学生不爱学习?就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打好基础,掌握牢固的知识,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争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吧!记得中国有些古话:“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材”。打骂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势。打骂只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像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当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领悟大师在教育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大师的这种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探寻的精神,去思考新时期的教师、新课改下的教师又该给自己提提哪些建议呢。

自我反思

新的一年来了,我们大家高兴极了!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又比以前懂事了一点。 过去的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显微镜是荷兰得列文虎克发明的。只要把两种东西的优点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另外一种东西。虽然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可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和同学讲话,这些都是我的不足之处。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总是跟学习不用功的同学一起,又不看课外书,所以现在成绩那么差。有时,我想努力学习,可过了一会就把这话忘得一干二净。 个学期,我要把成绩追回来,要到班级得前二十名才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反思

今天试卷发下来了,看了自己的分数,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不仅这样而且我的奖品也泡汤了。 这次考试主要失分在阅读题和作文上,由于作文审题不认真忘了写感受所以扣了很多分数。按课文填空失分是因为错字,少字,错了一个词。课外阅读的第一篇也是没看见题目要求。这些足以说明我的“马虎病”太严重了。 小学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基础差那到了初中、高中、大学只好越来越差,所以我应该抓住时机,好好学习。首先我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调整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娱乐的时间。其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对待考试。另外要多看课文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方面。不懂就问。 我总结了考试没考好的原因: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许多会做的题目扣分。2、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 以后我要温故而知新,要懂得灵活运用。还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发言。上课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