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一块的石板,青青的,湿湿的;镶嵌在朝向河边的路上。小河傍着小镇,弯弯曲曲。让孩子们去挑水,是小镇的时尚。于是,小镇上的男娃儿女娃儿都统统被赶下了水:先学小桶,后挑大桶。要懂得生活和劳动,先从挑水开始,这是第一课。水都不会挑,还能干大事?小镇人如是说。吃水用水,虽不花钱,但须勤劳。洗衣、淘菜、杀鸡宰鸭开膛……都可去小河边。不远不近,去去来来,轻松自在。小河有永远看不厌的风景:柳树、翠竹、水码头、石板桥;清澈见底的水下,有无法捕捉的“耗儿鱼”和采之不尽的水草;久雨初晴的日子,阳光下的小河便成了“半边天”们的世界——所有的声音,所有的色彩和无数优美的曲线都在这里交织、展现……我们,都挑水去。三三两两地结上伴,大声武气在吆喝,唱歌、玩笑。要好的伙伴,我先帮你挑,你再帮我挑;如你有事,那你家里的水缸我就“承包”了。挑水,也有学问。较难的是在石板桥上蹲下将双桶从桥的两侧同时浸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站起身挑起来;更难的则是在桥上蹲下弓腰将双桶从桥的同一侧同时浸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站起身挑起走人。此外,水桶内上上口处一般都配有一圈竹篾片编成的水圈以防水溢出。不用水圈也能将水满当当地挑回家,也有其技巧。不用水圈,用最难的方式打水入桶,用最快的速度挑回家——逞强好胜的我们常常作这种劳动技能的竞赛;女娃儿则靠边站,只有旁观喝彩和崇拜的份。在这青青的石板,湿湿的石板镶就的路上,我们周而复始地踏过一年,一年,又一年……十六岁是花季。于是,那河边,那路上,以及肩上那根悠悠闪闪的扁担,都浸透着花瓣的馨香。少男少女初长成的季节,心事就开始萌芽、破土……九九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就不在河边坐了,或留在小镇或离开小镇,用挑水扁担磨出的铁肩去承受那人生中的又一副重担。于是,那支悠悠闪闪的挑歌又有了其深刻的内涵……至今,小镇依旧,小河依旧,那一块块青青的石板湿湿的石板镶就的路依旧——勤奋地劳动和真诚地生活至今依旧是小镇永恒的主题。家乡的小河离开家乡快半年了,我在梦里也想念那条小河。生长在那里,贪婪过小河的乳汁。每天,不管日立中天,还是鸡啼月晓,小河边总会飘起欢歌笑语,那是家乡人汗水的痕迹,梦想的折射。我为家乡小河的淳朴,美丽,无私而陶醉。小河边树木葱葱,麻利的翠鸟点过水面,留下圈圈圆晕;笨重的鸭子浮过,划破水面上树的倒影;风起,粼粼的波光在阳光下格外的明丽耀眼。家乡的小河,美丽的小河。小河环绕着家乡,像一条冬日里美丽的围巾,温暖家乡人心窝。小河又似一汪清泉,滋润家乡人的心田。她更是一条贯穿家乡身躯的血脉,给家乡以活力。家乡的小河,无私的小河。好想,再一次走近她,聆听簌簌的洗衣声;再一次投入她;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嬉戏;再一次站在她身边,看看天空红河泻火时的靓影。家乡的小河,令人思念的小河。飘得愈远,对家乡小河的思念就愈深。

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动,宛若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悄悄走来

童桥

我的童年快乐是从家乡开始的。家乡有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窄窄的石板桥,桥的对面就是我童年的学堂。每天我都会踏着这座窄窄的小桥去追逐我孩提时的梦。

每天清晨出门奶奶都会叮咛我,“要好好上学,过桥的时候要小心。”那时候我总爱玩,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但我很理解奶奶的良苦用心,所以每当我路过这座石板桥的时候,心里总会想起她的那一番话来。

有时候时间早,我就会放下书包静静坐在石桥上面沐浴暖暖的阳光,听听潺潺的流水声和悦耳的鸟鸣声,心里憧憬着如诗如画般的明天。渐渐地,这个小桥成了我心灵的伙伴,清晨时它成了我快乐的起点,黄昏时它又是我幸福的归途,每一次经过这里,心里总有种和老朋友谈心般的感觉,温馨而惬意。

有一年冬天,家乡下了一场很大的雪,雪花如白鸽翱翔一般在空中轻轻飞舞,风儿把片片雪花撒了一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雪白的冬衣。这天,我穿梭在白悠悠的乡间小径上,继续追寻童年时代的梦。这时的石板桥就像一块天然的大雪糕,真不想损坏这大自然送来的精美艺术品。然而,桥那边的朗朗书声就宛若一曲天籁之音,飘在漫漫雪花之中,朵朵雪花就像是跳动的串串音符,和着朗朗书声在空中起伏跌宕、漫天飞舞。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堆满厚厚雪花的青石小桥上,鞋底与桥上的积雪相互摩擦就好似音乐厅里荡着的悠扬音律,声声入耳。看着石板桥上留下的那一串小脚印,我笑了,难道这就是岁月的足迹吗?

雁来雁往,花开花落,昨日的束束暖阳,照不到今天的树叶。岁月流逝,我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了,但往昔的小桥带给我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历历在目、永远铭记。

(指导教师:苏元炜)

家乡的风雨桥

我的家乡是一座古老而有又文明的小县城——贵州黔东南锦屏县,至今现在有三座大桥,其中两座有着民族风情的桥叫做风雨桥,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第一座风雨桥名叫赤溪坪风雨桥,它是由独石拱桥桥长148米,宽6.1米,高16米。有3墩2台、4拱、拱跨度30米。楼有4廊5亭小青瓦盖顶,木桥高11.8米,桥脊上“双龙抢宝”、“丹凤朝阳”堆塑造型更是栩栩如生,尤如腾空飞跃之势。桥上飞檐流丹,翘角凌云。桥下潺潺江水碧波荡漾。 尤其是到了晚上,整座桥边檐的彩灯亮起来,这时的桥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阁楼,美丽极了。第二座风雨桥名叫清水江风雨桥,说到这座桥,它可神气了,因为它属于我国最长的、也是最高的风雨桥,它的桥长是177.46米,宽7.8米,此桥与赤溪坪风雨桥不同,桥顶有两条龙。风雨桥,又称回龙桥、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侗寨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故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而最具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风雨桥集桥、廊、亭、塔、楼、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桥状似长廊,两侧有凳,遭风遇雨,行人可以在上面躲避,故名风雨桥。啊!我很庆幸成为此地的子民,我爱我的家乡——风雨桥!

名师点评:小作者的叙述严谨自然,对于自己家乡的两座风雨桥如数家珍,写得非常生动,我们也能从作者的叙述中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者生动的描述使得风雨桥的形象鲜明突出,很有代表性。作文的结构也很清晰,一段内容就是一个小论点,使得作文看起来格外整齐,很不错。小作者的叙述也很流畅自然,很不错,继续努力!

(作文网特聘教师:王老师) 2011-12-9 23:10:45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坐落在这个社会平凡的一角,它没有巍峨峻拔的高山,没有奔流不息的河川,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打动我的心弦。

暑假,我又回到了我久违的故乡,那生我育我的地方。

伴随夕阳的脚步漫步在田间小路间,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整个村庄。溪水静静地流淌在村落间,水依然是那么的碧绿,那么的清澈,犹如一条晶莹透亮的碧玉带镶嵌在故乡的怀抱。怎么?那条小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雕刻精巧的石板桥,它静静地躺在那里,饱含微笑地望着那美丽而有顽皮的小溪扭动着身姿,嬉戏着穿过它们远去了。

昔日里狭窄崎岖的石板桥,如今改革换貌变成了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走在路上,不再被坑洼的石块而绊倒,心里也坦实多了。道路旁高楼树立,不再是当初破旧低矮的土砖房了。人们的生活也宽裕了,告别了那整天用柴火煮饭的烟熏火燎的日子,用上了便捷的电饭煲。人们家里都陈列着精致而美丽的家具。电器也是人们的生活中广泛推广。曾经的放牛郎也背起了书包上学堂,校园里阵阵郎朗的读书声,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日照当头,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汗水湿透了衣裳,顺着他们的身子往下淌。

猛的,三年前的情景又在脑海里浮现:秋高气爽的时候,农村里迎来又一个农忙,人人都在抢收,抢种;数九寒天,人们又穿着厚厚的棉衣,冒着风,踏着雪去为麦苗积肥;春暖花开三月天,为了防止稻田干涸,晨雾起初之时,抽水机和放水人便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年四季,大叔、大伯都一如既往的辛劳,一如既往的繁忙。

想着想着,我情不自禁地买了一瓶矿泉水递给一位正在忙活的老伯。他接过水瓶并微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孩子!不过你还是把这个拿给他喝吧!他身体不好,又比我辛苦!”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另一块田地中的老伯,我不禁心头一征,此时我觉得老伯的形象是那么那么的高大….

故乡啊!你不仅风景在变,连你的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呀!随即望着老伯黝黑的脸,淳朴的笑容,我拿着水瓶向另一块田地跑去….

记得曾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乡》:一个由美丽转为萧条冷落的乡村,而我的故乡却是一个由落后走向繁荣、文明、秀丽的另一个村庄。这怎么不让我为村庄而骄傲,而自豪呢?

故乡,那曾生我育我的地方!

我爱家乡的郇阳广场

峨嵋岭下,涑水河畔,有一个美丽的县城,那就是我的家乡。那里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广场,就是郇阳广场,

郇阳广场的前面,是一个圆形的音乐喷泉,当悦耳的音乐响起时,喷泉就有节奏的翩翩起舞。有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有时像天女撒下的花瓣,有时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只把你全身淋透!水退之后,那儿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有的在那里滑冰,有的在那里追逐嬉闹,真是自在及了!

音乐喷泉的后面,就变得宁静多了:那里有一条小鱼池,那里就成了老人的栖息之处,你瞧,有的在石板桥上老家常,有的做在石板凳上拉起了二胡,还有的成群结队的在一块扭秧歌,真是好不自在啊!

郇阳广场成了临猗县人民向往的地方,在那儿,可以听到孩子和老人的欢声笑语!

啊,故乡的郇阳广场,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郇阳广场!

我的家乡乌镇

我的家乡乌镇是一个水乡古镇,比起一些大城市来说,乌镇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水乡古镇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乌镇的河是乌镇的筋脉,大河,小河纵横贯穿整个乌镇,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河流。微波荡漾,河中鱼儿游来游去,仿佛是在倾听游人的脚步声;一会儿,鱼儿又钻下水底,似乎在和嬉戏玩耍。河面上,轮船发出呜呜的响声行驶着,好像在说:你瞧!我在水上行驶得多快!在东市河,你就看不到大轮船的踪迹。一艘艘乌蓬船在河上缓慢地行驶,一位衣着朴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睛望着前方,双手握住船桨,悠悠地摇着.船桨在手中摇动,水面扩散出一道道微波。这乌蓬船比起那大河上的轮船,让人感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有河必有桥,乌镇的桥主要以石板桥为主.石板桥都是拱形的,在桥的半圆形桥洞上往往写着桥的名字.桥,对所有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乌镇的桥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几棵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在石缝里茁壮成长.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一阵微风,让人感到清爽自在。 乌镇的弄也是非常的多,主要分部在东,南,西,北栅,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东栅弄堂.东栅的弄堂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边那一幢幢陈久的民宅,并排的通向弄堂的尽头.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头望望蓝天,天变得又细又长,云好像寄害羞似的,只露出一点点.早晨,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亮被黑夜笼罩的大地时,沉睡中的弄堂慢慢地苏醒起来,苏睡的第一声就是的露水滴在地上的声音,接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人们从鸟儿的歌声中醒了,弄堂一下子热闹了,上班的上班,洗衣服的洗衣服,一片忙碌的景象.中午,酷热的太阳对着大地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量,可弄堂里太阳光一点儿也晒不进去,因为房屋像一排排卫士阻挡着酷热的太阳光的入侵.傍晚,太阳落山了,夕阳将弄堂染成了红色,弄堂里人们聊天,乘凉,夜幕渐渐地降临,弄堂里人们都已回屋睡觉了,弄堂又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乌镇还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茅盾,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还有一些著名景点,如修真馆,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百床馆,酒作坊等等.这些都是旅客必去的地方。 乌镇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小桥

家乡也应该算是水乡吧,很多水沟缠缠绕绕着小村,自然桥也就多了。 家乡的水沟都不宽,也就十来米吧,架在沟上的桥都很简陋,往往就是下面两个桥墩,上面几块长长的宽石板,而这些石板排列并不紧密,两块石板中间一般会有很大的空隙。但这样的桥还算稳固,虽说没有桥栏,但因为沟都很窄,水又不是很深,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水流并不觉得害怕。这样的石桥在小时候的家乡已称得上是象样的桥了,都架在家乡通向外面的重要的路上,要承受着人走车轧牲畜踏。虽说这石板桥看起来很粗糙,却能历时间的风雨,小村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桥建于什么时候,关于这些桥的故事也多是一些不小心从桥上失足的传闻。这桥的悠久历史虽然从没有人提起,现在回想起来却可以揣摸,因为那些桥面厚厚的石板都已磨损得厉害,本来该是方形的条石楞角都已消失,成了圆润的了,它们也就成了石桥历史的象形文字,那两块条石间不窄的孔隙就是因为日久天长的雨雪侵蚀吧! 在一些乡间小路上,把水沟的两岸连在一起的则是用木桩和树枝搭起来的小桥。这些桥都是临时搭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财力,但也很难持久。一般就是村民觉得有些小路走到沟边断开很是不便,到对岸要么涉水,要么去绕很远的路。如果是夏天涉水还行,其它季节涉水会很不舒服,况且如果负重的话,涉水更为艰难;去绕行,路就会太远,因为沟一般都很长,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一些村民自发组织在一起,跟村里说好,砍上一些树枝,粗壮的做了桥桩,细些的铺成桥面。桥面的树枝铺得很厚,铺好后再在上面垫上更厚的一层土,踩实,小桥就架成了。人走在这小桥上,稳稳的,很是方便,再也不必涉水,再也不必绕远,对这临时小桥心会生出喜爱,对架桥人也生出感激。只是这小桥的材料过于单薄,或许就是很偶然的一辆牛车从小桥上走过,小桥就会有些变形。如果一场大雨,这小桥上的泥土会被雨水带走,小桥露出它的骨架,雨过后,某个勤快的村民会重新给小桥补上肌肤。但小桥的生命还是过于短暂,可能一年过后,它已经只剩一些痕迹,再也不能担负曾经的使命。 而在一些更少人行走的羊肠小路上,还偶尔会在水沟边看到一座独木桥。一根木头孤零零地躺在水面上,每日看着身下的水流,静候着有人从自己身上攀过。独木桥总让人心生恐惧,走在这桥上总会心惊胆颤,两腿发软,但为了不涉水,为了不绕远,也只能冒险。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走独木桥时,吓得手脚并用,连滚带爬,走过桥时,已全身是汗。虽说只是独木成桥,一样担负了桥的使命,让路途变短,只是现在这样的桥已销声匿迹,再也看不见了!

家乡的山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我家乡——浙江缙云县的一座山。这山又高又大,它坐落在我婆婆家石板桥的前面。虽然是去年登这座山的,但是我对那次登山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那天中午,我们在婆婆家吃完饭,便在外面聊天。我看见前面有座碧绿的山,也不知怎么的,我很想登上去,于是我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我们走过石板桥,来到山脚下。要知道,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对于这次的登山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可我依然兴致勃勃,迫不及待的想登到顶。我又望了望,这山出乎意料得高,一眼望不到尽头,只是看到郁郁葱葱的大树,一层层、一排排地往上延伸。我们顺着崎岖不平的路往上走。一路上,许多鸟叽叽喳喳地叫唤着。有些停在枝头稍做休息,有些则不停地在上空盘旋,仿佛正在举行欢迎仪式,欢迎我们的到来哩!我们又走了一会儿,眼前有一座小桥,旁边有几棵没成熟的柿子树,下面有一条潺潺的小溪流。但这时的我已经疲惫不堪,汗流浃背,眼看就要到山顶了,可我再也不想走了。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在一旁的爸爸告诉我说:“坚持一下,你的目标就在前面啊!”妈妈接着爸爸的话说:“加油,山顶会有意想不到的‘礼物’呦!”我禁不起这般诱惑,忘记了疲劳,立刻振奋起来,沿着山间小道继续向目标奋斗着……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我的脚又酸又疼,都快累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低着头,拨弄着草。妈妈大声喊到:“佳钡,快看上面!”我一抬头,惊喜地看见了一幅完美的草原画卷:蔚蓝、纯洁的天空中,有着许多形态不一的云彩,有的像奔跑的骏马,有的像吃草的可爱绵羊,有的像睡觉的白小兔……我想:上面这么好看,下面一定更好看。于是,我又向下看。果然,下面的景色比上面的一点不逊色,得以媲美:一条又宽又大、清澈的河水在长石板桥下淙淙流着,仿佛在演奏美妙的交响曲,村庄旁边有生机盎然、苍翠欲滴的草树和粉红相间的野花。这一派大自然的景象让我们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连精疲力竭的身体也放松了下来。微风吹拂着大地,暖烘烘的。我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一切。我恍若听见了树木的呼吸声,小鸟合家欢聚是其乐融融的谈笑声。“这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每当我想起这些时,我仿佛觉得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礼物。这座山也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也是我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我希望这美丽的情景可以伴我们左右,让大自然的气息充满我们的世界,让每个人体验这种无可比拟的快乐的心情,用这种心情去热爱生活。

我的家乡临海

我的家乡临海山美、水美、人更美。 水美。就比如东湖吧!东湖里的小鱼在湖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摇摆着尾巴,像红红的枫叶在摆动;时而来个脑筋急转弯;时而吐出小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泡泡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还有几只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它们纵身一跃,甩掉身上的水,跃出水面。身子一扭,溅起一朵朵晶莹透亮的水花,水面荡漾着一圈小圆晕,又钻进水中了。泛着微波的湖面;像撒满了点点金银。随着碧波的泛动,闪着无比耀眼夺目的光彩,加上几艘五彩游船的点缀,更是充满了欢乐。湖面上架着一架九曲桥。蜿蜒的石板桥,一直由湖的这边,经过湖心亭通到湖的那边,弯弯曲曲,给这湖中美景添上灿烂的一笔。东湖的水真清呀!蓝天、白云、树木都倒映在水中。咦!怎么我也出现在水中了。我手一动,水中的我也一动,我一跳,水中的我也一跳,我装作哭的样子,水中的我也装作哭的样子,我伸手摸水中的我,谁知一碰,水中的我就模糊不清了。真好玩。 人美,比如一个小偷偷了一个人的钱,看到后面有人在追,就把钱撒在马路上自己跑了。我们临海人看见了也不会去捡拿来用,就算捡了也是还给失主的。 怎么样!我们临海就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