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揠苗助长》有感

以前我曾在课本里学过一篇名叫《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当时我没有完全搞懂“揠苗助长”中,宋国人只是把秧苗拔了一下,为什么就会使秧苗都枯死了呢?

放暑假了,我找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看,这是一本充满知识的百科全书。原来陆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是:植物的一部分长在地下,植物的地下部分有根茎;最初生长的是主根,它是由幼胚的胚根中长出的。主根向四面八方分叉,形成侧根。主根和侧根上有密密麻麻的根毛,用来吸收水分和肥料,植物就是依靠这些养料来生长的。有的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如一棵枣树的根,根深约12米左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都依靠根来吸收。而且还能把植物固定在地下不让风吹倒。“揠苗助长”寓言里,宋国人把小苗向上拔,使根须脱离了土壤,受小苗受到损伤,由于秧苗得不到水分和养料,必然是要枯死的。

通过读《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使我读懂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肯定会把事情办得更遭。

读《百科全书》有感

不久前从同学处借到《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读完之后,热血沸腾感慨万千: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与支撑力量,这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与地位的决定因素。目前许多国家和民族把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看成21世纪竞争成功的关键。为营洁世纪的挑战,必须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唯有科学知识得以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社会才能走向科学时代,各项事业才能迅猛发展。《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不像一般的书,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图片、图名、图注、特别提示、参考文献及说明等,书中所讲的全是自然环境,内容丰富,条理清楚,特别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自古以来,宇宙在人类的心目中就一直是神秘而不可知的,正因如此,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用星座定位星空中的星星,发现月亮的圆缺变化,昼夜的循环交替,四季的寒暑交替,利用观察到的天象创制历法……这些都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最好证明。尤其值得自豪的是近一百年来人类对天体的研究已经从太阳系逐步扩展到恒星世界、银河系及星系集团,宇宙的神秘面纱也慢慢地被揭开。据书中介绍,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星球,它拥有山河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有智慧的人类,还有许多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然而这美丽的一切都是在地球漫长的46亿年时间的一点一滴的演化形成的。大气令蓝天出现,碧海令最初的生命诞生,地壳运动造就了高山平原,也为人类创造出宝贵的矿产资源。承载生命的地球与其他星球相比,显得与众不同,从河流、湖泊到海洋,从沙漠到草原,每一块地域都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那里生活着众多适应此类环境的物种,而人类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人们不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参与到地球的改造中。但是人类的生产生活破坏了太多的原本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美丽的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人类也不得不为自身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残酷的现实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有从现在开始用心呵护我们的家园,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来一层一层揭开宇宙的神奇面纱,我们更要积极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奥妙与神奇,让地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读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这本书终于被我吃完了,好辛苦啊!不过这本书令我了解了许多知识。《昆虫记》的作者就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法布尔。他是用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们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试验,真实纪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出了昆虫的奥妙。在《昆虫记》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孔雀蛾中舍腰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了解到我不知道的知识:舍蜂腰有着美丽的动人的身体和聪明的头脑,但是它十分怕冷;孔雀蛾长的很漂亮,是来自欧洲的,它们不懂得吃,所以只有两三天的寿命,它们一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找一个伴侣。这些知识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以后遇到像螳螂一样是个“披着羊皮的狼”的昆虫我就会多加防范了,就不会轻易被它们的外表所蒙骗,上它们的当。《昆虫记》这本书的内容不仅确切,而且这本书上妙语连珠。《昆虫记》既不同于一般的昆虫故事,又不同于普通的昆虫百科全书,这是一本令人惊奇,令人叹色,令人流连忘返,令人怦然心动的书。法布尔经过仔细观察和试验,全面地写下了一个个昆虫各方面特点,让我们记忆犹新。

读后有感

我十分喜欢看百科全书,由其是关于动物的秘密,今年寒假,姑姑借我一本《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之自然.环境》。刚拿到,我就认认真真地看起来,天天爱不释手。 里面的天文地理另我大吃一惊。砗磲是一种大型双壳贝类,最大的壳长可达两米,重300公斤,贝壳可用来给婴儿做洗澡盆。砗磲不仅是双壳贝类之王,而且也是贝类中的老寿星。生命周期可达80—100年,甚至活到数百年。砗磲也能产生珍珠,1934年,有人从砗磲中取出一颗亘古罕见的大珍珠,重635千克,珠质洁白,晶莹夺目,人们给它起名为“真主阿拉珠”。 和砗磲相比,蜉蝣可差远了。蜉蝣的成虫往往活不到一天,一般几个小时就死亡了。其实,蜉蝣成虫寿命很短,幼虫寿命却很大。幼虫在水中要经过1—3年后才变成亚成虫,爬出水面蜕过皮后变为蜉蝣成虫。如果把它在水中生活的阶段算在一起,寿命还是不短的。蜉蝣的成虫之所以短命,主要因为它的嘴已经退化,不能再吃东西的缘故。 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探索更多的秘密,并且多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蜂鸟的故事__读《百科全书》有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百科全书》的动物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动物和它的小宝宝 的生活 ,体形和习惯。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蜂鸟了! 蜂鸟主要生活在拉丁美洲的古巴等地。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粗细不及熊蜂,卵重0.2克。 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它飞翔起来持续不断,而且速度很快,发出嗡嗡的响声。它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时不仅形状不变,而且看上去毫无动作,像直升飞机一样悬停, 只见它在一朵花前一动不动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它用细长的舌头探进它们怀中,吮吸它们的花蜜,而且仿佛这是它舌头的唯一用途。我真想做个这样子的采蜜机,那样,就不用蜜蜂,也能吃到美味的蜂蜜了!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是呀!自从我读了这些科普书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

读《森林报》有感

寒假里,我阅读了由前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维•比安基写的《森林报》。《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书。这是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在这套书里,作者维•比安基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份来写,每个月份都有一个有趣的名字,比如:“冬眠初醒月”“候鸟回乡月”“歌唱第三月” “鸟儿做窠月”等等,让人读起来饶有趣味。 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林中大事记”这里的内容了。“林中大事记”这里主要写了动物们在经历了一个冬天以后的动态:首先由秃鼻乌鸦揭开了春之幕,兔妈妈也生下了不少小兔儿,头一批花出现了,动物们有的准备上路去冻土带,有的正在建自己的住宅…… 《森林报》不仅讲了发生在森林里小动物、植物们的故事。还讲了城市里的新闻呢!不信,你来看一看《森林报》(春)的第二篇——“城市新闻”吧!每天晚上,猫儿们都要在屋顶上开起音乐会;在楼顶上鸟儿们都在自己的住宅内享受;麻雀和椋鸟在椋鸟房旁吵架;街上出现了一群没睡醒的苍蝇;石蚕从水里爬出来;列斯诺耶的观察站也成立了;许多第一批的动植物都来到了春天…… 我从书中也了解了不少关于大自然的知识。比如我从“春天的计策中”知道了:在春天的时候,一些小动物为了不让猛兽抓住自己,就改变自己身上的毛色——将毛改成灰黑色,在黑色的泥土中就不会很容易被发现了;从“松鸡交配的地方”知道了松鸡交配先要叫几声…… 在这本《森林报》中,我看到了很多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了解到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跟着作家维•比安基一起到森林里去走了一番,跟动物们玩了一回。读了这本森林报,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这本《森林报》是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森林报》真是一本百科全书啊!

读《恐龙世界大百科》有感

我有一本《恐龙世界大百科》,这是一本介绍恐龙知识、揭开恐龙世界之谜的科普书。 这本书的编排和教科书大有不同。第一点不同是:《恐龙世界大百科》全书有很多精美的图片,使史前恐龙栩栩如生地重现在我们眼前;第二点不同是:教科书只有一个标题,而《恐龙世界大百科》这本书不仅有主标题,还有辅助标题和小资料……这使我们能够对主题生物和知识点有个基本的了解。我非常喜欢这种有意思编排! 我经常看这本书。每当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会感到四周在慢慢地消失,我的眼前出现了侏罗纪的世界:到处遍布着茂密的森林。头顶飞着天空的主宰者——翼龙,树上爬着灵巧的“蜥蜴”——美颌龙,地上行走着恐龙中的巨人——雷龙,水中游着中生代的“海豚”——鱼龙……各种恐龙在我身边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和我和谐地相处着……我真喜欢这奇幻的恐龙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