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外星人朋友:

你们好!我是一个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地球人,虽然你在遥远的外星,我不认识你们,更不知道你们是否真的存在,但我依然下定决心给你写这封信。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有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想请教你们。呃……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得懂我们人类(这是我们地球人对自己的总称)的信,但是我还是要向你们讨教的。比如:你们住在什么星球?你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不同?你们长得什么样子?你们吃什么东西?UFO不明飞行物怎么让我们人类看见了?唉!真不好意思,一口气问你们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对你们太好奇了呀!

对了,还有呢!恐龙的灭绝跟你们有关吗?你们真的会派许多小行星来撞击我们的地球吗?啊!如果那样,那真是太可怕了!我不想看到那样的场面,战争是残酷的。要知道我们人类也不是好惹的,到时一旦打起来,还不知谁胜谁败呢!不过,我最希望我们和平共处。

我们地球是非常强大的,是不可摧毁的。你们可知道,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块神奇的土地,我生活在亚洲的中国,那就是我的祖国。我们中国现在日益强大: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如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潜艇、火箭等等。我们的卫星可能都飞到你们那儿去了吧?哈哈!厉害吧!

在中国的一个城市,这里有着十三朝古都名城,也是最具魅力的城市——洛阳。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如: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真是数不胜数呀!这就是我居住的地方,我的家乡。

外星人,你们那儿是不是也很美丽?我有可能前去参观吗?如果收到我的来信,想来地球玩的话,到时可别忘了一定来找我呦!我的详细地址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三小五年级(2)班。记得一定来找我呀!

祝你生活得快乐,幸福。

地球人:窦锴婧

2011年10月22日

洛阳市东升第三小学五年级二班五年级:窦锴婧

晴空一鹤排云上——浅论刘禹锡诗文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摘要:唐代诗文名家辈出,李杜更是名家群山中的高峰,所以赵翼有“李杜诗篇万口传”的感叹,然而在唐朝这座诗歌的森林里,不仅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等参天大树,更有“诗豪”刘禹锡这等不老松,“诗豪”刘禹锡的诗文气度恢宏,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白励的乐观精神,其诗文更折射出具有独特性质的人格魅力,使得其“诗豪”之衔名副其实。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魅力;影响;折射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汉族,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生于嘉兴(今属浙江)的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有《刘宾客文集》。中唐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优秀散文作家和杰出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不仅在文学史上成绩斐然,在哲学史上,刘禹锡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也是独树一帜。毛泽东也为此做过评价。他在1959年3月1日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对》,这篇哲学论着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其文章在中唐异彩纷呈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可与韩愈、柳宗元媲美(《陋室铭》)可为例证)。他的诗歌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他的诗现存。700余首,大致可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二十三的贬谪经历是刘禹锡的人生低谷期,但乐观旷达的“诗豪”刘禹锡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而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在他的笔下,别样的人生情怀也呈现出别样的流光溢彩,其人格魅力也是在其诗文中尽显,二者相互辉印。刘禹锡的诗词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但仍傲岸不屈、屡败屡战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可谓“旷古烁今”。

一、桀骜不驯、屡败屡战

“永贞革新”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人文大事件,唐顺宗时期,永贞元年(公元508年)这批敢于迎新并挑战礼教的文人志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声势虽然浩大,主张不可说不新,可是自古以来整治革新便难免流血杀头,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也轰轰烈烈的失败了,失败的一方也有血的代价,主导者王伓不久病死,王叔文次年被赐死,这“二王”离世让人不禁唏嘘,然而还没有结束,“二王”麾下八名得力干将(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他们又合称为“二王八司马”。这“八司马”当中最具才情的莫过于刘禹锡与柳宗元了。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诗人从朗州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借游玄都观观花之际,写了这首诗,在那里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表现了他的傲岸不屈:“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题用了“戏赠”二字,极言讽刺,寓意深刻:“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紫陌”,这里指京城的道路。东汉张衡《西京赋》言道:“木衣绨绵,土被朱紫”,兴荣街道繁华。“红尘”,尘埃。诗人用“紫陌红尘”,描绘离开长安城的道路和路上扬起的尘土,衬托出了街道上人喧马叫,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无人不道”道出了人们看花后的愉快与满足。诗人虽没有直接写人们去时的情景和看花的细节,却通过人们看花古来津津乐道的情景展示了玄都观内桃花盛开、红雨弥漫的空前盛况。在行文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的桃树有近千株,全是在我刘禹锡被贬离开京城后道士们栽种的。“玄都观”,道教庙宇叫作“观”,玄都观在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诗人由物及人,写到了自己,引发了自己无尽的感慨。“桃千树”,极言桃花之多,如此盛景是在诗人被贬离京的十年中所出现的,由此道出十年来京城的变化,也道出了人事的变迁。“桃千树”比喻朝中政治上投机取巧、新得势力的权贵,而那些熙熙攘攘的看花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奔走权门的阿谀奉承之徒。于戏谑之中,暗藏讽意。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更是令他的政敌难以忍受,句中之意很明显: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们,你们哪一个不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后才爬上去的!此诗传出,得罪权贵,执政者当即以“语涉讥讽”再贬刘禹锡等为远州刺史,实际是靠镇压永贞革新起家的宪宗不愿起用他们,因为启用他们则意味着自我否定。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体现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斗争精神,也体现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正是由于此诗“语涉讽刺,执政不悦”(《旧唐书》),刘禹锡以诗获罪,三月又远去更为荒僻的连州。如果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十年,初回京师,能写下这样富有战斗性的篇章,是很可贵的话,那么更为可贵的是,他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十四年后,大河二年重回长安,再有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锋芒更胜当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连垣百亩的庭院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半数的地面上长满了苔藓,庭中的桃花早已不知去向,满院的油菜花此时开得正旺。这时的玄都观,已是无人游赏,那百亩庭院已半是青苔,往日那灿若红霞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代替它的是不足以观赏的菜花,那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而上次因看花题诗被贬的刘禹锡却又重返长安,旧地重游!诗人刘禹锡在此还是以“桃花”喻指那些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就连皇帝也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现在有的只是“菜花”。他们当年虽然红极一时,但其腐朽堕落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最终还是被历史无情的淘汰。此时的诗人却恰恰相反,重新回京,豪情壮志不减当年,他戏谑地写道:“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种桃的道士你哪儿去了,从前来看过桃花的刘禹锡今天又回来了。短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毫不妥协的精神,他以最后的胜利者的姿态告诉那些消逝了的权贵们,昔日的“刘郎”今天又回来了,又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可你们哪儿去了?正义终归是要战胜邪恶的,此时的诗人可谓心比天高,气贯长虹,毕竟时间证明了一切,他和当年的革新派人士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刘禹锡作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表示丝毫不为十四年前因诗得祸而悔恨,不会因屡遭贬谪而屈服,而为再题笔赋诗而欣喜,而且说题为《再游……》是为了“以俟后游”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傲岸不屈。但是,这个“再游”又引起执政者的“不悦”。他又被派出长安,到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这一闲散的官,可谓“祸不单行”。但正是如此,精神才越加彰显。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诗人面对政治上的逆境不屈不挠,但采用的态度和方式却不尽相同。陶渊明说自己误落尘网,一旦挣脱,便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表现的是一种傲岸;李白也曾遭受“赐金放还”和“流放夜郎”的打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的是他豪迈不羁的个性,失意后的决绝,也是一种傲岸,而刘禹锡则与众不同,从游玄都观这两首诗来看,时间上贯联诗人二十四年的被贬生活,可谓时间之长,但从诗中看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进步的政治思想,从未在逆境中向当权者屈服,并且一直以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显示了他百折不回、傲岸不屈的杰出的品格,白居易说他“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实际上也是对他人品的评价。可见其“桀骜不驯,屡败屡战”不同凡响。二、追求执着、信念坚贞纵观刘禹锡的诗集,其中许多诗篇都表现了他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他的《浪淘沙》(五首)其一中这样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词为诗人久历风波之后所作。黄河喻指当时黑暗现实,作者此处借用汉代张骞寻找河源的故事,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暴雨,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实是表现了诗人坚决不向来自保守、顽固势力的压力与阻挠低头,决心坚持斗争到底的豪迈气概。“银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全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另外在《浪淘沙》其五中作者还这样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不要说小人的谗言,宛如江河一样深不可测,不要说被贬官的人,就好似流沙一样沉沦江河。这两句诗人表明了所所处时代官场的险恶,奸邪之人在皇帝面前妄进谗言,隐害忠良,导致正直清白的人被贬谪,这些谗言宛如江河的浪涛一样汹涌,致使许多被贬谪的人如同沙子一般沉入了水底。开首两句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或者说,谗言如浪深,迁客却未必是沙沉。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迁谪之客逆境中也不都会如沙沉江底。也有的还会努力奋争搏击不已,明白表露了他的坚强意志。联系刘禹锡的政治生涯看,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小人陷害,对此有着深切的体验,故而此两句的比喻运用显得非常生动贴切。“莫道”、“莫言”二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奸佞小人的忿恨之情,也体现了他坚定无畏的达观态度,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千淘万漉虽然辛苦,但去掉了散沙,就能得到闪光的金子。诗人在句中借点题之“淘”字,道出了前两句比喻的真意。用沙里淘金作比,把清白正直而遭受贬谪的人喻为金子,把进谗言的小人喻为“狂沙”。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坚信被诬枉的正直之士,不管遭受多大的痛苦,其不实之罪最终还是会被洗刷干净,体现自身真正价值的。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所知。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反映。从这两句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他在逆境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成为历代志士藉以励志的千古名句。不可否认,很多诗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他“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但更多地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且想的更多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借此来逃避现实,摆脱苦闷。与刘禹锡相比,李白多了一些对社会的失望,而刘禹锡则比李白多了一份坚定与执着。刘禹锡可谓“真金”,而这“真金”也在烈火的频繁的煅烧中,越加的熠熠发光。三、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1、直面现实,勤取奋进刘禹锡虽备受打击,长期谪居,却坚强不屈,直面现实,勤奋进取。他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写道:“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人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这首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刘禹锡的高尚情操。“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作者通过看和想,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中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又崇尚“鹤仪形”,勤奋修德,心存社稷。虽然诗人的理想和现实有矛盾,作者也深感苦闷,但他仍借饮酒,清琴陶冶性灵,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2、心境新颖,翻陈推新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给我们的不仅是收获的意味,更多的是凄凉伤怀,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然而“诗豪”毕竟是诗豪,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刘禹锡在被贬朗州时,写下了《秋词》两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3、逆境不衰、老境不颓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这位有“宰相之器”的诗人,被贬前后共达二十三年之多,调离和州,赶赴洛阳,途经扬州,遇到老友诗人白居易。两人在屡遭贬谪后终于重逢,心中感慨无限。在为重逢而庆贺的宴会上,白居易吟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吟叹梦得君“二十三年折太多”。身处逆境的他并没有意志衰退,却依然不屈。他在酬谢的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是他逆境不衰的最好写照。“永贞革新”失败,打击沉重,且二十三年谪居“巴山楚水凄凉地”,诗人在首联中回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这么漫长的岁月,这么凄凉的巴山楚水,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令人精神颓废,万念俱灰。但刘禹锡以他坚韧的品格,不屈的意志没有“似沙沉”,纵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他始终不改初衷,逆境不衰。诗人以“沉舟”、“病树”白比,虽感惆怅,但又相当达观。因为作者明白,这仅仅是个人的沉滞,生活的新陈代谢规律却不会停滞,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满怀信心,以昂扬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迎接属于他的春天。诗人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更是体现了乐观放达的情怀。古人常说:“人生不满百,常作千岁忧”。而刘禹锡面对衰老,却不象许多人那样消极悲观,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写道:“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满天”,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他晚年写的一首《始闻秋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诗人面对衰老、多病,激情不改,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感,事实上晚年的刘禹锡也的确精华不衰,以其风骨更是赢得了“诗豪”的美誉。总之,刘禹锡诗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不畏“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他的傲岸不屈、逆境不衰,令人肃然起敬,精神为之一振,而刘禹锡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节操的自我扞卫,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当今社会有些人自觉生不逢时,牢骚太盛,不思进取,平淡的日子、平凡的工作把胸中的远大抱负渐渐淡化,青年时代的指点江山、飒爽英姿不复存在。面对刘禹锡、我们应感到惭愧,应检讨自己,我们也应守住自己的意志,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拚搏,有志者应奋勇前行,重新扬起远航的风帆,也将会拥有满天彩霞,顶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参考文献资料:[1]马永林石兴利.中国文学名着[M].延安:延安大学出版社,2006[2]吕薇芬.张燕瑾.隋唐五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程郁缀.唐诗宋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刘维治.唐宋词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萧瑞峰.彭万隆.刘禹锡自居易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夏于全.唐诗宋词鉴赏[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

[9]网络资料来源,如:新浪、谷歌等…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高三:xujiawen1989

洛阳赏花

四月,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洛阳去观赏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BR> 车辆很快就到了洛阳国家牡丹园。哇,只见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真是名不虚传。<BR> 我随着人流进入了牡丹园。只见各色牡丹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黑海撒金、赵粉、火炼金丹、银红巧。。。。。。品种繁多。尤其凤丹白,亭亭玉立,雪白的花儿犹如仙子翩翩降落人间。微风过后,群花起舞,我仿佛置身仙境一般。仔细观察凤丹白,它有两至三轮花瓣,花瓣为陀螺玉白色,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啊!那从淡黄色花蕊里散发出来的清香让我陶醉了。<BR> 我倘徉在花海中流连忘返,不停地和“花仙子”合影,我被她们的雍容华贵所倾倒,我要用照相机留下这千姿百态的笑容。<BR> 我相信,所有在这里的人们,共同感受到了牡丹花的靓丽和魅力。。。。。。<BR>

;凯撒巨亏CKJvhLKSvjbhgklsfjp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我眼中的魅力

潘岳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字安仁,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千百年来,男人得到的最高赞誉就是“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无论环肥燕瘦的时代审美观如何改变,他一直是中国美男子的标准。

对于潘岳的檀郎玉貌,历代都有称颂,有首《菩萨蛮》曰:“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亲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面发娇嗔,搦碎花打人。”更有甚者曰:“潘岳妙有姿容,少时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环之。”讲的是他出游时,无数少女为之疯狂,忘却矜持,大庭广众之下,手拉手地将俊俏少年围于中间,送他新鲜水果,潘安出行一次,竟也能满载一小车花果而归。

魏晋风度,讲究精神、品格、气度,魏晋的绝代风流人物,翻过来倒过去,任凭你用什么标准,潘岳总不出前五列,因他不仅貌美,且文采斐然,因此有“潘岳悼亡犹费词“的美誉,他的诗文我最记记犹新的也自然是悼亡诗中的句子:“命也无奈何,长戚令自鄙。”“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李商隐也赞他:“只有安仁能作赋,何曾宋玉解招魂。”

不过“帏屏无仿佛,翰黑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凛凛凉风起,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发寒。”“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我也甚是喜欢,因为坚信一个人怀念另一个人的时候,应该是安静地想着,这种力量可瞬间抵达白发苍苍的彼岸,悼亡诗不是比辞赋,不是可拿在手上把玩的锦绣文章。

然而六朝文风绮丽空洞,徒饰增华,后来他再入洛阳,一身傲骨已折。他已学会了见风使舵,成为贾氏外戚集团的御用文人,我多是有疑,贾家本就与他交好,他犯不着如此,况且一个人再落拓,基本的风骨还是在的,这多半是不喜潘岳的后人附会的,因他曾替贾氏作书陷害太子,致被灭族,这却是真切的事。

魏晋虽好,却是不属于平民小吏的,他是才子,却挣扎在政治旋涡里,十年宦海沉浮不得救赎。不如当年做一个小小县令,也许生活会更简单,快乐一些。

当年他在家乡种的桃花,现在也将开了吧。只是当年的檀郎,再也回不来……

我若在唐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长安

我若在唐,定在长安。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都代表不了那盛世的长安,大唐的长安。

七宝香车在青石板上辘辘地碾过,绚丽的流苏在阳光下旋动。而我,素色面纱,眼波流转,花颜初绽。挑起那珠帘,

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所谓,何当金络脑,走马踏清秋。

所以,我定会着一袭白衣,衣角处缀着些细碎的玉石铃铛,眉心贴着那状如三点桃花的翠色花钿,在秋日出行。我会骑一匹黑色骏马,快马扬鞭,让风不停地吹起我的青丝和面纱,在别人的惊疑声中踏马而过。那样畅怀,那样逍遥,那样神秘而自由地走遍长安。

也许,我会选一个晴日,去仰望那皇城中央的大明宫,看着它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檐角在日光下闪闪发光。也许,我会选一个微风的日子,去那会昌寺里敬香。在风中聆听檐角上玉石风铃的倾诉,看袅袅檀香在香鼎上方一点一点消散,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香。也许,我会选一个飘落点细雨的日子,去拜访那长安郊外的终南山。撑一把天青色的纸伞腕上晶莹的勾玉和着伞柄上碧色流苏摇摆,踏过那堆积的落叶,在竹林间行走。

长安,长安,我多想在那儿大醉一场。是的,枕着长安的月,吹着大唐的风,大醉一场。

醉生梦死。

大梦无边。

一梦千年。

终于,当我醒时,我是多么欣喜的发现,原来,我仍在大唐,仍在长安。

洛阳

我若在唐,定在洛阳。

那个被武则天奉为神都的洛阳,这些天儿是否赶上牡丹的倾城怒放?

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长安城里那自由张扬而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会在那高高的绣楼之上,推开那朱红的窗,让几丝雨飘入闺房。

也许,我会参加闺中女子一年一度的才艺大会,于众人注目之下,白衣胜雪,落落大方,玉指轻拨,一曲《广陵散》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也许,我会在落雪的日子,拿出珍藏的茶具,生火,煮茶,架锅,碎茶,筛茶,储茶,量茶,亲自体验着茶文化。邀一两位知己,观雪,品茶,看浅碧的铁观音与小小的白瓷杯相映成趣,浅酌慢饮,想着重似铁,美如观音的美誉,相视一笑。也许,我会在柳絮纷飞的日子,拿出那视若珍宝的碧玉萧,轻启朱唇,让那《忆故人》飞入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白衣蹁缱,衣角轻扬,曲罢,停萧远望,绝代风华。

这样的洛阳,这样的女子会不会让人很心醉?

我会在这儿,沐浴熏香,煮茶吹萧。

然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等着你的拜访。

辋川

我若在唐,定在辋川。

前去辋川,只是为了追求王维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诗一步。

一步一景。

也许,我会在辋川的竹林间起舞,在辋川的月下起舞。那里的竹一定比别处的更加青翠欲滴而干劲挺拔,那里的月一定比别处的更加皎洁明亮而独具魅力。没有胡舞那般的妖娆明艳,魅惑众生,没有霓裳那般的柔若无骨,倾国倾城。只有那清水芙蓉般的清丽,三千桂子的安宁和那空谷幽兰的超凡脱俗。也许,我会在辋川的小溪旁戏水,用修长的玉手拨弄浅浅而行的溪水,将溪上零落的花瓣爱怜的拾起,将双足放入水中涤洗。然后,如孩子般拍打起水花,亦或在鹅卵石间寻找一两只稀少的小蝌蚪或是误入的小鱼。也许,我会靠在松树下,小憩一会儿,等那些松针落满了水袖,再惬意地伸个懒腰,悠闲地起身,去读那佛家的道义。

一天一天,就让时光

给外星人的一封信

给外星人的一封信洛阳市涧西区东升三小五二班窦锴婧辅导老师:黄晓霞亲爱的外星人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个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地球人,虽然你在遥远的外星,我不认识你们,更不知道你们是否真的存在,但我依然下定决心给你写这封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有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想请教你们。呃……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得懂我们人类(这是我们地球人对自己的总称)的信,但是我还是要向你们讨教的。比如:你们住在什么星球?你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不同?你们长得什么样子?你们吃什么东西?UFO不明飞行物怎么让我们人类看见了?唉!真不好意思,一口气问你们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对你们太好奇了呀!对了,还有呢!恐龙的灭绝跟你们有关吗?你们真的会派许多小行星来撞击我们的地球吗?啊!如果那样,那真是太可怕了!我不想看到那样的场面,战争是残酷的。要知道我们人类也不是好惹的,到时一旦打起来,还不知谁胜谁败呢!不过,我最希望我们和平共处。我们地球是非常强大的,是不可摧毁的。你们可知道,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块神奇的土地,我生活在亚洲的中国,那就是我的祖国。我们中国现在日益强大: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如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潜艇、火箭等等。我们的卫星可能都飞到你们那儿去了吧?哈哈!厉害吧!在中国的一个城市,这里有着十三朝古都名城,也是最具魅力的城市——洛阳。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如: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真是数不胜数呀!这就是我居住的地方,我的家乡。外星人,你们那儿是不是也很美丽?我有可能前去参观吗?如果收到我的来信,想来地球玩的话,到时可别忘了一定来找我呦!我的详细地址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三小五年级(2)班。记得一定来找我呀!祝你生活得快乐,幸福。地球人:窦锴婧

赏洛阳王城灯展

每年洛阳都有灯展,身为一名洛阳人,由于离王城公园较远,不是白天去看就是看别人带回的照片,我还没有真正的晚上去欣赏灯展。今天终于可以亲眼目睹王城灯展的魅力了!

王城公园门口,彩灯高悬,大门上安装了一排彩灯,灯火通明。大门上面,用霓虹灯制成的几个大字“2011春节王城灯展”。门前四根高大的彩色灯柱,美丽无比。走进大门,是灯的海洋,是快乐的世界。正中央一个高大明亮的“九兔送福”,两侧各个花灯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棵树上都挂上了许多灯笼。

首先是一个“闹红火花灯”展现了民间的传统风俗,接下来是“龙腾虎跃花灯”,每当老虎吼叫一声,老虎就会前爪跃起,而龙则向空中腾飞。白马寺花灯呈现在我们眼前,四个和尚坐在那里念经,中间一个炉子,里面还窜着火苗。最前面是两匹白马,两边还有两座房子,里面有和尚在撞钟、打鼓。

女皇花灯、福满人间花灯、动物狂欢节花灯……让我看的如痴如醉。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帘,我定眼一看,那不正是我们蓝天明月老师吗,还有快乐雪娃娃。我们和老师在一起沿西边的一条小路走,平日里看着那么平凡的牡丹仙子雕像现在也这么美丽。牡丹仙子周围,全是牡丹灯,一朵朵的牡丹灯把牡丹仙子的雕像照的绚烂夺目。前面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音乐,啊?这不是阅兵进行曲吗?难道王城公园里也开始阅兵了?我们急忙跑上前去,哦,原来是祖国万岁花灯,展现了2009年的国庆时的景象,一座袖珍型的天安门城楼巍然屹立,城楼前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三名仪仗队员站立在国旗旁,各种装甲车从他们身后开过,太壮观了!

我们经过动物园门口时,突然听见有人喊:“动物园不要门票,免费进!”哦,动物园里面还有个花灯呢,好像是个中国结。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一看,九龙中国结。最上面是一条龙,中间的结由8条龙盘成,最下面有两条张牙舞爪的龙,体现了中华民族敬仰龙的美好信念。早就听说王城公园里有个仙鹤花灯,是唯一在水上的花灯。我们来到一个湖旁,终于找到了仙鹤花灯了!在湖里,有好几只亭亭玉立的仙鹤,还有一朵一朵的莲花。湖上一座小桥把两岸连为一片,站在小桥上看仙鹤湖,真美啊……

花灯可真多啊,兔子之家花灯、鲤鱼跳龙门花灯、中国腾飞花灯、百鸟朝凤花灯、玉兔迎春花灯、雄狮起舞花灯……看的我们眼花缭乱。通过这次赏灯展,让我大开眼界,一饱眼福,同时让我又一次的体会到了喜庆中国年的气氛,百姓们的生活也过得更红红火火了。

充满魅力的洛阳樱桃沟

看到“魅力的樱桃沟”这几个字,很吸引人吧!五一节,爸爸听说樱桃沟的樱桃熟了,就带我去哪里吃樱桃。我们兴高采烈的坐上车,想着樱桃沟那美丽的景色。

我们上午九时来到了目的地,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山沟弯弯曲曲,沟两侧的山坡上,挤挤挨挨地长着樱桃树,真像一个绿色的大飘带,微风一起,绿叶飘飘,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近看樱桃树的主干也就半人高的样子,而枝干却很茂密,因为营养充足枝叉向外伸展,形成了一束束绿色大伞,不愧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篮子和伙伴们冲入山沟,跑入樱桃林,然而让我大失所望。在郁郁葱葱的樱桃树上,我们怎么也找不到一个樱桃,我大声喊:“爸爸!樱桃早就被别人给摘完了,连个影子也找不到。”爸爸急忙追上我们说:“昨天网上还说这里的樱桃这两天成熟,怎么会没有呢?”没办法,我们只能顺着沟,往前冲啊冲!一直跑了一个小时,还没找到一个甜甜的樱桃。这时骄阳似火,疯狂奔走的汗珠凝聚在我们的脸上,真有一种中暑的感觉。我扔下篮子,躺在青青的草地上,只得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沐浴。

经过我们向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由于今年春天受到了雪灾,樱桃花被冷空气带走了,所以今年就吃不到这鲜美爽口的樱桃了。这时我们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满腹怨言,我的腿犹如灌满了铅一般,无法抬起。

我们几个被爸爸拽到了人民公社食堂,这时我的眼前忽然一亮,这是什么呀?原来是织布机,还有石碾和石磨!我拿起木杆,用力向前推石磨,可是大石头却纹丝不动,好像在反对我推它似的,我又使出吃奶的劲儿向前推,可大石头只走了不到一分米,后来我和伙伴们一块推才把石碾给制服了,可转了不到三圈,我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了。

最后我们几个又来到山沟里抓蝌蚪,我们拿着剿网,在小溪里和蝌蚪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成群结队的蝌蚪就像我们的小俘虏,一网下去三五十个,放入桶中,只见它们长得像一个个黑豆芽,在水里翩翩起舞。玩一会放了再抓,我观察着它们,心里想:它们也是一条条小生命呀,它们属于大自然,我不能让它们归为己有,应该让它们都变成青蛙,在田间帮助农民伯伯消灭害虫。

这就是樱桃沟,这里留下了我们的快乐和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