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值得我敬佩的人,比如:科学家、数学家¨¨¨但我体会不到,所以,我最敬佩的人是与我年龄相仿的林浩。

尽管小林浩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依旧是百听不厌。

我们还是再来回顾一次吧:

2008年5月12日,8.0级的四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小林浩同其它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时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想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国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的林浩爬出了废墟。但此时,他的班上还有许多同学被埋在了废墟之下。9岁半的他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救人。

经过艰难的救援,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中,他的头部、上身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中断,他与父母失去联系,过了几天后,才见到父母。

当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大声地回答:“我是班长!”全场人都震惊了,就为这一个简单的理由,竟让他就出了两个比他大的同学!

因为林浩在地震中有着过人的勇气,以及为他人着想、坚强不屈的精神,才会使他在2008年8月8日晚上,成为唯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中国代表队前的小朋友。

9岁半的林浩勇救两位同学,不仅绽放出人性光辉,而且,坚强勇敢的行动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林浩的志向是考清华大学。他是我最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学习!

我和爸爸不在陌生

我的父亲是一个上海知青,20岁就去了新疆.那时候我听老人说整个新疆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是汉族人了.所以我爸结婚很晚,我出生时他已经快40岁了. 我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生我的时候新疆的计划生育抓的还不是很严.我妈告诉我,生我主要是因为我爸觉得只有一个女孩子太孤单了,也就是说我来这个世界上是来和姐姐做伴的.呵呵,爸现在一提起这件事总是说: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和他打小就不亲,他很后悔找了这样的原因让我来到这个世上.唯一不后悔的是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听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我很庆幸给这个人当儿子.

因为家里是两个孩子,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抚养也倾注了比别的孩子家长多一倍的汗水.新疆的人口和别处的不太一样,除了本地的少数民族和知青外还有从内地来的农民.我身边的小孩他们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太高,自然对他们的学习也不是很严厉.可父亲有文化,所以对我和姐姐的学习相当重视,管得也很严.爸的性格也是属于很内向的,很难看到他轻易地笑.从那时起,我和父亲眼神中的对视就开始变得陌生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我和他几乎在家几乎是不说什么话.

高中开始的时候去学习住校,我感觉像是蛹化成蝶般的快乐.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我可以去放肆地去做我想做的任何事.也许是多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尽管做了许多的荒唐事,我始终没有干落下自己的学习.每次父亲从家里来看我,我只是冷漠的从他手里接过母亲带的包裹就匆匆离去.我甚至不会去叫他一声,连他的眼睛都不看一下,就迅速的转身离去.每次这样做完这样的举动,我就会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我把这样的举动,看作是我和他两人战争中的胜利.现在想来,那是多么的幼稚.那时的他会多么的伤心,我才明白自己不看他的眼睛是什么原因,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看.

转眼间我就准备考大学了.因为爸是知青,家里面的小孩户口可以办回上海,但一家只允许一个.妈打算办姐姐的户口,可爸坚持要办我的.他说男孩子应该去大城市闯荡.这都是后来妈告诉我的,那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一种期望.爸在上海的亲戚在这件事并不是太想帮忙,于是爸就在上海与新疆几千里路上来回奔波.没有亲自坐过这样距离的火车的人永远也不会体会到这是怎样的辛苦.那时爸已经56岁了,我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想象一个快六旬的老人是怎样的在这样的几千里路上身心疲惫.而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他的儿子可以顺利考上大学.就在那年的夏天,我顺利回上海参加了高考,考上了上海这边的一所大学.

就这样,姐姐在苏州上大学,我在上海上大学.家里面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父母在自豪的同时,也变得更加辛苦.我也在忙着各种各样的我也不知道为何要忙的事情,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拼.虽然也想要改善和父亲的关系,可始终难以启齿.时间总是在这样无情的消逝,我和爸的关系也随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陌生.每次回新疆,妈总是告诉我,我打电话时爸总是在旁边默默地听着.从未给他打过一次电话的我听后心里一阵酸楚.

2005年,在我上大二的时候,父母都退休回了上海.我的学习离家只有2小时的车程,我周末的时候都可以抽空回家去.妈妈从新疆带回来了很多不舍得丢弃的我们家的古董.爸爸也带了不少东西,妈妈告诉我那全是他的宝贝.我从小只知道父亲的严厉,我从不关心他的生活中有什么.也许是自己真的长大了,又或者是出于好奇,我对他的宝贝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最后在妈妈那得知,那是爸爸在新疆生活的记录.有我小时候的照片,刚出生的,满月的,100天的,一周岁的~~~还有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写过的文章,有各种奖状和证书.

父亲在我的印象里,只是那样的少言寡语,很难想象他骨子里透的柔情.我从妈那知道,父亲单位的黑板报从来就是我爸出的,广播稿也是我爸写的.回想起儿时,大广播里流淌出的温暖声音时,我绝对不会想象到爸爸在灯下奋笔急书的情景.即使是通讯的不发达,他的文章也能走出泥泞,走向遥远的远方.他有冰的外表,火的内心.可我始终无法走进他的内心,是我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结束我和父亲之间的冷战.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周末回家了.看到只有妈妈一个人在,我只是随口向妈妈问了句爸的去向.妈告诉我爸去找资料了,他在写一本关于新疆知青生活的纪实体小说.妈说他找了几天的资料,可由于当地的图书管藏书太少就是没有找到.过了一会,爸回来了,还是那样严肃的样子,看样子是又没有找到.吃饭的时候,妈觉得这是个我们父子和好的机会.妈又把这件事说了一遍.爸显然觉得我对他这件事,不会有太高的热情.就在妈说完的同时,百度两个熟悉的字眼瞬间在我的脑海中显现出来.我和同学平时遇到找资料或者其他什么信息时,我们不都在百度上找到了答案了么!我不加思索的就答应了,就是这样的一瞬间,让我和爸20年陌生的情感终于平淡的结束了.

一吃完饭,我就走到我的电脑前,启动后就遇见了那熟悉的两个大大的蓝字.我小声的叫了一下爸,示意让他说出想找的内容.在输入了要找的信息后,在0.133秒出现了大约390多篇有关这样的信息.爸显然是有点喜出望外,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现代科技的神奇.我内心也是一种难以说出的莫名的快乐,我没有让父亲失望,百度没有让我失望.多少年的等待,我和父亲是第一次这样共同地全神关注一件事情.0.133秒是那样的短暂,我和父亲却等待了如此长久.

之后的日子里,我和父亲始终依靠百度慢慢地建立我们父子之间的情感.我开始慢慢地教父亲用百度,他喜欢上了这种现代快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我们有什么问题就去百度上寻找答案.我告诉他百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工具,她对我们现代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爸现在已然是一个百度迷,他甚至连百度的掌门人上什么学校都清清楚楚.我和爸以前的陌生似乎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现在回家,妈老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向我抱怨说:"都怪你教会你爸上什么百度,都不怎么和我说话了.我问他中午是是吃饺子还是混沌,他居然让我用百度查一下."

现在我和爸不在陌生了,也许我们本就不是陌生.但不管怎样,我知道是百度让我和爸的心靠的更近了.爸的生活现在也变的比别的老头更现代了,每天用百度查彩票,查天气,查他渴望知道的一切.百度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另外的一部分是我,姐姐,妈妈.

最近我从百度得知百度搞得"搜索.爱"的活动,已经很就没有写作的我突然有了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把我们家与百度的故事告诉大家.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百度的喜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

百度让我和爸之间的情感不在陌生,愿百度让所有的亲情都不在陌生!

那次我不禁流泪

我是一名初中学生,就在我们正在上课时,我的桌子一下摇摆不停,我原以为是同桌在摇桌子,我刚要说她,但是这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桌子越来越晃,我竟然都摇了起来,就在这时一位同学大喊道:是地震!我震惊了,这时楼也摆了起来,班里传来了尖叫声,老师叫我们赶紧下楼,就在三楼时我看见楼裂缝了并时时落下灰尘和水泥,我一下紧张了起来,再看看头顶的楼梯是否会坍塌,我的心仿佛要跳出口似的,难免会有一些恐怖,又好像是在梦中一样,觉的这不是真的,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不是虚拟的,我于是很快的跑下楼,楼道中鞋子和帽子随处可见。庆幸的是校楼没有倒塌,基本上没人受伤。回到家,只见我家西房的房脊已塌倒在房顶上,房瓦也有点窜,我畏惧的心时时不能平静下来,爷爷一直叫我镇定,别寒怕,我沸腾许久的血液才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爸爸回来了,他打开计算机,查看着这次地震的灾情,令我惊呆的是: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比唐山大地震同样级别还高0.4级地震,并且这次地震的破坏力杀伤力远远高于唐山大地震,就在地震刚爆发后,汶川县的几个村早已无影无踪,其中1/3的房间都坍塌,临近的北川县在短短的两小时内,就目前所知已有7000人死亡。都江堰和成都的两所中学的教学楼倒塌,都江堰聚源中学的十八个班已埋在废墟中;成都的一栋医院楼也倒塌。看着计算机上一张张惊人的照片,我不由感到心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中挣扎,我不由难过;看到一个个人们为失去亲人而痛苦,我心中不由滴血。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灾难,难道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不,这种天灾是谁都无法预测的。人类不是科技很发达吗?但为什么连地震灾害都测不出了?我不由觉得人类很懦弱,很无能。

时间就在畏惧和恐怖中过着,一直到了晚上,我再次打开计算机,就汶川已有313次余震,温家宝总理已前赴救灾现场,冒着余震危险去四川省成都指挥救灾,他看着受难儿童流了泪,并鼓励这些孤儿要勇敢的活下去,说党和政府也会给予帮助,让他们完成学业,并过与常人一样的生活。

在我睡觉的时候,我的心仞然没有平静下来心跳碧并加速。在22∶49时,我感到有震感,我一下子跳起床就往院中跑,过了几秒后不摇了,我进了屋准备不睡觉。爷爷说:“这是余震,不必惊慌,几秒就会有好起来。”这我才睡着了,一睡就到了第二天天明才起床,这我才知道基本上没事。终于到了第二天。

我的心一下又飞到了“四川”,时时刻刻想了解灾情,到我再次打开电脑时,新的灾情让我震惊,汶川已有9219人死亡,据估计有5万人死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汶川县的灾情来说,成都市已派出几百名官兵支援汶川去救灾,湖南、台湾等省都已派出支援队去救灾,并捐款救灾。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老挝乃至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也都伸出援救之手,都捐款,捐赠了无数的救灾帐篷以及一些物资并派出了军队来救灾。

到了16日胡锦涛主席也乘机奔赴灾区,慰问受灾人民和奔赴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们,并也指挥一同抗灾。

在短短的七天多时间里,汶川地震造成死亡人数达28881,受伤198347人,余震已有四千多次。

是啊!大难有大爱呀!

其中一个故事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感人至深。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 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

是呀,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啊!人间的爱莫大于此,有些人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生命;有些人虽幸从,但失去了亲人,更是痛苦万分;有些人为了挽救别人的性命,却放弃了自己生的希望,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我向这些英雄们致敬,以表哀悼……

5月18晚,北京召开大型募捐晚会《爱的奉献》,其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也有人创作了歌曲,以表自己心中的沉痛;也就有许多明星、演员等职业人物都捐了款,都奉献了自己的爱,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也表现了自己的一片心意。在场的许多人都落泪了,太感人了!这次捐款不分职位,不分档次,也不分地位。大家都尽量给灾区人民加油并给予鼓励,都奉献字自动爱心。最后总计募捐超过15亿,是世界慈心协会之最。

我是一名中学生,虽无钱捐,但我可以送上由衷的祝愿,祝愿灾区的孩子能早日上学,能早日重建家园。在此,我呼吁全世界的人们,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可以贡献自己的一点血。

让我们众志成城,一同抗震救灾,地震能摧毁我们的家园,但绝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伸出援救之手,我们会战胜这次特大灾难,会度过这场灾害。

5月13-18日记录

俊儿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感动——读《感动中国――12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有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感动中国》,里面讲述了十二位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每看完一个故事,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了一样……他们有的是运动员,有的是农民工,也有的是警察,他在他们普通的生活中做出了不普通的贡献,让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9岁的林浩,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地震发生的几分中后,他被埋在了废墟里。在黑暗中的林浩,首先想到的是安慰其他同学。他镇定地告诉周围的同学们不要慌,要坚持下去,然后鼓励同学们,带领他们唱国歌,再接着,他开始自救。当他爬出来后,又钻进废墟,救出了两名同学,而自己却被砸伤了脑袋和手臂,并且又被掩埋在了楼板之下,最后终于获救。林浩现在已成了“小名人”、“小英雄”,家喻户晓,可他却认为他只是尽了一个班长应尽的责任。我第一次听到林浩的故事时,我就被打动了。在自救成功后,许多成人都是瘫倒在地上,更何况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呢!可他虽然已筋疲力尽,还是大声安慰同学,并且不顾生命危险,再次钻进废墟。要是每一个班长,每一个同学,每一个人都像他那样的话,会有多少人获得重生的机会呀!在这本书上记录着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在一家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想引导小林浩说出自己的事迹,并表示说出救的一个同学的名字就给一颗糖时,小林浩瞬间泪流满面,他朝主持人也朝现场的所有观众质问:“难道救人就是为了吃粮吗?”是呀,一颗粮怎能与一条鲜活的生命相提并论!之所以林浩在地震时能救出两个同学,不仅是因为自己身为班长,有义务救同学,还因为他知道生命的可贵。 除了少年英雄——林浩,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与事:们可能是身为儿女,孝敬父母;也可能是老师,爱护学生。你可能在电视上,报纸上听说过他们,也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他们,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吧!将感动继续传播下去。||| |||

令我感动的人——林浩

终于,我读完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合上书的一霎间,眼前浮现出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人物是:中国少年——林浩。林浩,9岁,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在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上学。当汶川里氏8.0级地震时,他在自救成功后,又返回危机四伏的废墟中抢救了两名学生,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称号。2008年5月28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一片废墟中,林浩,一个9岁的少年,仅仅靠一双手,从倒塌的楼板下,从震魔的双手中,抢回了两个同伴的生命,并把他们背到父母身边。当同学父母感谢他时,林浩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在地震中,受伤的林浩置自己生死不顾而一举“成名”后,他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但当记者问他的看法时,他却很平淡的说:“我不是偶像,我的偶像是刘翔!我也不是英雄,我是林浩,因为我是班长,我有力气背的动我们班的同学……”林浩经历的地震,他的志向是建造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林浩是我的同龄人,在他平凡的语言中,显露出一个中国少年的不平凡。林浩的顽强精神,坚定的信念,深深的打动着我,他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班长应尽的责任。特别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林浩又一次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个中国少年儿童的魅力,淡定与从容。林浩,我心目中的英雄,你不仅感动了我们同龄人,还有全中国全世界。你是我们的骄傲!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一条联考调研测试作文题带来的反思

225800 江苏省宝应中学 钮勤章

引子:对作文命题的本意的追问

下面是今年扬州市的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卷作文题:以“妙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先来看两位同学文章中的两句话:“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可当我抬头看到别的同学时,我的心情却又平静了些,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呀。”

的确,把大约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难住了,一些作文高手纷纷落马,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作文命题的本意。

我们先来追究一个问题:作文考题主要想测试什么?很简单: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深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但是,绝对不是考察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一些作文基础很好的同学,却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语,而未能展示自己的水平,倘若是个别同学的误解也就罢了,60~70%(抽样统计)的学生呀,这样测试还有什么意义。

反思一:“异彩纷呈”的破题

笔者做了一回有心人,把考卷中的学生对题目错误理解的类型作了一个统计,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同学是把“妙着”误解为“奇妙”“美妙”,他们认为“着”是助词,“妙着”也就是“奇妙着”“美妙着”,所以,写作的重点落在“妙”上,而不是“着”!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语法,不知道“着”作助词时为动态助词,一般是不附着形容词的后面。

2、一部分学生把“妙着”误解为“美妙的着装”,在文中大谈特谈服装的美妙!

3、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把“妙着”看成人名,叙述了一个名叫“妙着”人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4、还有少数学生联想到猫叫声,把“妙着”理解为“妙”、“妙”,去写猫的趣事。

很显然,上列的四种情况,都是曲解、误解了“妙着”的内涵,或与“妙着”无任何关联。

这些破题的思路让人啼笑皆非,也让语文教师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语文的悲哀,还是其他!

反思二:一篇另类作文的精神震撼

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篇另类作文,学生运笔颇辣,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仅仅写出了这个题目给学生带来的答题的尴尬与精神上的痛苦,也显现出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精神的戕害。

妙 着

宝应地区一高一考生

出卷老师出此题目,可谓“妙着”!

此话怎讲?呵呵,辛苦一年,熬到期末考试,扬州市联考啊!分数关系着我们学生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家长的脸色、家长的态度,当然,还有我们最在乎的家长的口袋。此题一出,语文考试落马着不计其数,根本不理解题目所云何事?于是,作文低分将层出不穷。

学生落马了,出卷老师高兴了,很成功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题目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以及异乎常人的思维模式,颇有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水准,真是当之无愧的“妙着”呀:拉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将莘莘学子分为三六九等,靠什么将学生分等,就是这题目!好,这题目出得太有水准了,高考不让该老师去命题真是埋没人才!好在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于是,他(她)跑到联考的命题中展现水平来了。真是“妙着”啊!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次考试,永生难忘那一位高水准的却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会有一种好奇心,是谁呢?我希望有朝一日拜谢这位人才!真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如果我的文字写这么烂而您却读到了这里,那我真诚的感谢您这么负责,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您们老师而言,当您们第一次拿到此题目,不经别人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阅卷吗?也许,我写了这么一堆,只是严重的走题、跑题,甚至是飞题,或许我的这篇作文只能拿5分、10分,甚至0分。我只是凭着感觉将“妙着”理解为“妙招”,我不求您可怜我给我分,我只是想不通,这一正规的考试又为何出如此的偏题(纯粹个人想法),“妙着”,什么东西?写些什么呢?真的不理解写些什么?

开始,我想在这张试卷上写上四个大字:不知所云。后来没有写,是因为那显得我很没有素养,很没有水平。所以,我选择了交流,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妙着”,不是吗?我不求作文能拿高分,我只求下次别出这种题了。

改变赵本山大哥《说事儿》中的一句台词:下次别叫这人出题目啦!别人出题要钱,他(她)出题要命啊!

何为“妙着”?我不懂。我坦白,我笨!

文章是我发现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再请几位老师读读,有的啧啧称赞,觉得文章写得好!更多是批评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值得我敬佩的人,比如:科学家、数学家¨¨¨但我体会不到,所以,我最敬佩的人是与我年龄相仿的林浩。

尽管小林浩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依旧是百听不厌。

我们还是再来回顾一次吧:

2008年5月12日,8.0级的四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小林浩同其它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时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想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国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的林浩爬出了废墟。但此时,他的班上还有许多同学被埋在了废墟之下。9岁半的他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救人。

经过艰难的救援,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中,他的头部、上身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中断,他与父母失去联系,过了几天后,才见到父母。

当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大声地回答:“我是班长!”全场人都震惊了,就为这一个简单的理由,竟让他就出了两个比他大的同学!

因为林浩在地震中有着过人的勇气,以及为他人着想、坚强不屈的精神,才会使他在2008年8月8日晚上,成为唯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中国代表队前的小朋友。

9岁半的林浩勇救两位同学,不仅绽放出人性光辉,而且,坚强勇敢的行动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林浩的志向是考清华大学。他是我最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