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辛卯年二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直播现场。

场下座无虚席,无一不是《论语》热忱的“研读者”。场中,蕴涵着智慧的蓝色布景前,一方木质且设计考究的讲台后方,站着一位身着月白色小西装的短发女子,只听她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给大家解读:“……《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没错,她就是于丹。就是她,用浅显的生活实例,诠释深奥的国学精粹—— 《论语》。她引领当代人,品味经典,寻找精神的家园。

然而不想,当镁光灯再次聚焦在于丹女士身上时,人们却忽然发现,这素衣女子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目之所及,皆是此番旷景!

“这儿是哪儿?”于丹心里犯起嘀咕。“是梦?”她掐了自己一把,却是生疼。“呵,难不成是穿越?”于丹自嘲的一笑。身上依旧是那月白色小西装,似乎除了环境,一切正常。她举目四望,想寻人问问这是何处,不想却瞧见两小孩与一白发老翁。两个小孩似在激烈的辩驳什么,老人家在一旁静静地听。于丹走近这三人,听见他们的对话。一儿说:“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于丹心惊,才发现这三人均身着粗麻古装,正当困惑,便听见另一儿说:“吾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极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听罢这番话,于丹顿时发觉这似是《列子•汤问》中《两小儿辩日》的内容,“难不成这老先生就是孔老夫子!?”于丹揣测。老先生思忖片刻,说:“恕吾不能决也!”两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此刻,于丹心中已了然,心知眼前的老翁是孔子无疑,心神有些恍惚,不料却听见孔子开口问道:“阁下来得正巧,敢问阁下可知小儿问题之解乎?”于丹错愕错愕,不知是否该回答。孔子见她不语,又道:“非难为阁

读《孔子》

读《孔子》奥运运这场盛典随着阵阵诵读声徐徐拉开序幕,热情的中国人以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尽了中国人待客的热情与真诚。当年的这些论述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不失为金石良言。相信来自世界各国的宾朋会深切感受到中国人的真挚与好客。现当代,孔子文化世界行,纪录片《孔子》,孔子网,孔子奖,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孔子,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忙忙碌碌的暑假期间,我也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在几个夜晚舒心的阅读后,我认为,《于丹论语心得》无疑是一本好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这个曾经被捧被批的圣人,因为朝代的更替主权的轮换曾遭受过天与地的对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却如此亘古不变。这一次,他又借着于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性的成长。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作为一个功课繁忙的高中生,常常会在学习中对一些安排充满了怨气,总是会想,为什么我要在这埋头苦学,他却可以自由自在的玩。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功课。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种问题,在我们同学中,也常常听到朋友们这样的牢骚。刨去青春傍身,年轻气盛,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书中写的多好,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学子,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孔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涉取这种智慧,我们从小就应该有选择、有规划地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历练,逐渐地提升自己。这样就走到了“三十而立”之年,这个,首先是内在的立,有了成熟的思想,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可以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四十不惑”之年,能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你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五十知天命”之年,关键在于一个“知”字,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一切。 “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了此一生,无怨无悔。这就是论语,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许有些我还不够明白但希望我能在这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吧。圣人的智慧就是圣人的智慧,品完后我如此喜悦;圣人的智慧也终归是圣人的智慧,品完之后发现自己如此不足。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在浮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走近历史星空

某夜,皎月当空。独自一人,仰望星空。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久已太平。

忆往昔,是你们―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火烧南夷是你海般的智慧,独守空城是你异于常人的勇气。“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你忠诚的写照。可在历史的长河中你却悄然流逝,只留下后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滚滚东流之水在历史的长河中奔向前。

回首春秋,孔子周游,访于齐鲁,春水自流。你是一个出生在国家衰败的人。你空有一腔抱国之志,却入仕无门。面对日渐衰败的国家,你也只能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来激励自己。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是百姓心中的英雄。你胸有大志却受奸人所害。只能徒呼奈何!当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热血豪情已随金牌顺风而去。但人们心中的英雄必将流芳千古

你虽一界文人却有救国之志,你虽身为书生却拥有武将的胆气。你虽明知身死,却甘愿为国捐躯。刑场上一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惊醒了多少中国人?

经多少风风雨雨,在《坟》中渐渐成熟。恋百草园,坐三味屋,也曾朝花夕抬;过海留日从文弃医,几度入彷徨呐喊;救民水火。横眉冷对千夫指;荐血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

似乎看见你伏案写作的背影,在烛火中闪动。桌上层层的稿纸,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此情此景,百闻不如一见;此景此情,心中思绪万千。

愿苟活者在您的身上看到未灭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将列奋然而前行!

天空依然那么美丽,群星依然那么神秘,白云依然那么飘逸。历史的天空中,众星璀璨。他们的光芒照彻古今,他们神采奕奕,风采依然。这一次心灵旅程,历万水千山,睹古今先贤,真可谓“名不虚传”,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天空幽蓝如梦,星星调皮的眨着眼睛,在宁静的夜幕中闪烁着晶莹。

我们仰望头顶这片天空,历史因你们而多彩,明天将因我们的创造更斑斓。

一步步,一步步地走近

一步步,一步步地走近 看啊!二十九个脚印呈现在老北京的上空,从过去到现在,历史的巨人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入鸟巢。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古老而又自强的中华民族,洗净了百年前阴影,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头衔,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29届北京奥运会。 回首往事,中国经历了多少波折…… 1908年,中国人发问了,中国人何时能够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何时能够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中国人何时能够主办奥运会? 1932年,中国选手刘长春,孤身一人参加了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奥运的舞台上亮相。 中国正一步步,一步步地走近奥运。 1960年,中国获得了历史上的首枚奥运奖牌。1984年,中国获得了历史上的首枚金牌。此后中国越战越勇,成绩不断提升,已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体育强国。 中国正一步步,一步步地走近奥运。 08年同时也是和多灾多难的年头,但中国人坚信人定胜天,不断创造奇迹,成功举办了这届奥运。 回望中国的两次申奥,7年的筹备,世界也在惊叹中国今日的改变。在对奥运精神的弘扬中,中国努力改变自己,努力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国的友人。向世界展示中国对和谐,和睦,和平的追求。 中国,已经走进了奥运! 经历百年风雨,古老的中国,已经化身成为青春的中国。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弟子”对世界人民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巨大的画卷徐徐打开,叙述了五千年的蜕变。中国不仅真实的展示了华夏民族五千年厚厚的文化积淀,更展示出现代中国的年轻与魅力。刷新了中华人民的形象与风貌。随着火炬的点燃,中华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新的篇章。这是祖国的骄傲,更是民族的自豪! 听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奥运的脚步近了,中国的脚步正一步步,一步步迈向新的未来。 林佳俊

走近贫困生家庭

走近贫困生家庭

──记赴饶北山区“城乡帮扶”活动

9月9日,我跟学校同学和市爱心福利会赶赴饶平县三饶镇,参加 “城乡帮扶”活动。我们一同走近贫困生家庭,一同亲自体验山区贫困生的生活。

饶平一中。走进这所校园,一座历尽沧桑黯然失色而又显得颇为恢宏的古老建筑──饶平孔庙映入眼帘,孔庙里面有一尊孔夫子的铜像,铜像上,孔子双手捧书,眼睛望着前方,让我感觉他像是在看着我,要带着我一起到书里的世界遨游,带着我去他的那个年代看看。这里的人们都很敬重孔夫子,认为孔夫子给他们带来灵气,所以,这次活动的联欢会场地就选在这。时间接近了,孔庙热闹了起来,大家都非常期待联欢会的开始。

联欢会开始。首先,领导们致词,接着是主办方──市爱心福利会送学习教材给学校,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笑了,笑看那么开心,那么美,我想这也就是福利会想要达到的目的吧。双手捧起一颗心,一颗红红的心──将一份令人暖心的心意捧起,送给这些贫困生,让贫困生也能上学,也能和普通人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堂……然后,就是精彩的文艺节目,舞蹈,歌唱,朗诵,乐器演奏,令人目不暇接,片片掌声此起彼伏,我相信,这一天,大家都很开心。

仰望天穹,如此湛蓝,我想问:“今天我要见到的‘贫困’会是怎样的?在这同一片蓝天下,差别会有那么大吗?”

午后。走进贫困生家庭。

黄银贞,15岁,在饶平一中读初二(一)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上学期期末考全级第一。8岁丧母,父亲经亲戚介绍外出打工,家有一妹(14岁),一瘫痪在床的奶奶。

来到世芳埕,走上一条被鸡棚、稻草挡住大部分的小路,一股臭味扑鼻而来。穿过这条凌乱不堪的羊肠小道,来到黄银贞的家。一进门,只见狭窄的小客厅里,大大小小的奖状整齐地贴满墙壁,这些对银贞姐姐来说,应该是一种激励吧。看着银贞姐姐的成绩奖状,我从心底佩服她,也许应了那句:在逆境中成长,更加努力吧。

走进另一个房间,她的老奶奶躺在床上,她的妹妹站在床边照顾奶奶。低矮的木质屋子显得特别的阴暗潮湿,屋子里的家具都十分陈旧。

我问银贞姐姐:“你们一家的生活单是靠父亲的收入维持的吗?”

银贞姐姐说:“我们是靠爸爸打工那点微小的收入和两个姑母寄来的一点钱维持生活的,两个姑母很照顾我们,在生活上帮了我们不少忙,她们都很希望我能读好书。”她还告诉我们,在家里,她负责照顾妹妹,从12岁起就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还要帮忙做一些家务。

在谈话中,我发觉,银贞姐姐并没有因为生活中的困境而产生自卑心理,反之,她乐观面对生活,努力学习。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是很难在其他人身上看到的,也许正是拥有着这样一种心态,银贞姐姐才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专心地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应该就是银贞姐姐不同与他人的吧。

黄晓纯,16岁,在饶平一中读初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父亲在潮阳打工,一年回家一次,母亲在镇内打工,有妹妹(14岁),弟弟(12岁)。

来到范厝埕,通往黄晓纯家的那条小路乱石满地,杂草丛生。走在凹凸不平的小路上,脚硌得很疼,一股难闻的气味令人浑身不舒服。

我和孔子有个约定

我和孔子有个约定打我认字起,孔子就是我最忠实的偶像,我总认为能在孔子的‘之乎者也’‘君子乎’之类的半懂不懂的话里听出点什么,我总认为认识孔子就能变得像他那样知识渊博,受人敬仰,为了也和孔子一样有几千个弟子,我努力读书,没事就去到处了解有关孔子。渐渐,我成了我们家的小孔子,有一次爷爷教我一道数学题,可是怎么教我就是不懂,爷爷就不耐烦的说“笨死了,这么简单都不会,不会是猪吧,不会都不知道请教老师。”我却面不改色的说“我不是再请教你吗?是你没本事教我,这不能说明我笨,只能说明你不行。呵呵。”“再说,孔子有句话说得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的不就是我吗?"爷爷被我说的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又耐心的教下去,即使我还是昏昏沉沉。一天夜里我像往常一样睡觉,想做一个好梦,或许是白天太累,很快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在一片柳树下,景色很美,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有鱼,简直是人间仙境,同时看见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站在小溪边,手背在后面,很有学问是的,手里还有一本书,明明就是我回到了古代,这可是真的梦想成真了,我走过去问这位叔叔“叔叔,你叫什么?”一个熟悉的名字在耳边想起,孔子,他原来就是孔子,终于可以和孔子这样如此近的站在一起。我激动的讲不出话来,他问‘你想要一本论语吗’,是我的语录,以后我们就可以经常在这里见面,我可以教知识给你。”“真是太好了,当然想要,我最崇拜您了,孔叔叔,我要向您学习呢。我也想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下午了,他把那本论语给了我,和我说“你一定要好好看,我有空再来,那里面教你怎样做人,教你怎样学习,好多道理,应该够你学的了,祝你好好学习啊,我相信你会很出色的,再见,我先有事了。”我们在依依不舍中分别,以后我一边读书,一边期盼着孔子再来看我,我一定不辜负孔叔叔对我的期望。我和孔子有个约定,在我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还来看我,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为了这个祝福我一定努力学习。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初二(13)班高寒

走近《论语》

朋友,不知给你上过课的老师们有谁?是班主任?普通老师?优秀老师?代课老师?实习老师?年过半百的“老教师”?那些啊,和我比起来,可都不如我厉害,你可知道,咱们北京东路小学的孙校长亲自来为咱们五(1)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公开课!

今天,我们北小五(1)班的同学们穿着整齐地上了车子,前往目的地——东南大学礼堂,为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生动精彩的语文课。

一进大礼堂,可把我吓坏了,那么多的语文老师注视着我们。为了使咱们放松心情,孙校长一开始和我们玩起了“猜名字”游戏,大家顿时轻松起来。不久后,我盼望已久的语文公开课在孙校长那响亮的“上课”声中开始了。这次的内容是“走近《论语》”,《论语》我们在晨读中早就读过了,但正如孙校长说,温故才能知新。我们大家在他的带领下又读了六条论语,每一条论语,那孔子所说的经典语句,在孙校长那一个个幽默生动的小故事里,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不同于以往的体会。不愧是北小的校长啊,上课就是不一样!我暗暗赞叹道。

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还有些不习惯,手心里全是汗,也不怎么敢举手,但后来,我在校长那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下,敢发言了,有自信了,有感悟了,胆子大起来了,自己手心里的汗也少了许多,轻松多了。这应该就是孙校长上课的魅力所在吧。

学习了这节课,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圣人之言;我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孙校长能再次为我们五(1)班上一堂精彩生动的课。

地址:黄埔路2号干休所2--101

电话:13951640072

穿越时空,走近孔子,传承思想

暑期,通过网络我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电影《孔子》,它向我们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群雄纷争的诸般景象,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重新启封的故事,更是一种儒家文化和儒家精神的传承。透过《孔子》,我仿佛穿过了时空隧道,来到一代圣人孔子跟前,聆听他的谆谆教导。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奠基者,自那以后,不少君主都沿袭着他的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着实影响了后人。看着电影,模糊的那人、那事、那景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使我有幸品味他的儒家思想。 影片着力诠释了孔子的思想,他的聪慧,犹如一支冰冷的利箭,时常穿梭在乱世中,让敌人措手不及,没有回旋之地。但古往今来,往往一种思想的谛造,总会遭到反对派的竭力反对,在鲁国,孔子不能如愿实施他的主张,更有潜在的危险,被无情地赶出鲁国,艰难地周游列国。他的弟子——颜回,毅然抛弃了自己的金钱、地位、名誉,义无反顾地与孔子一起去宣扬儒家思想。此外,其他弟子居然也效仿颜回,背井离乡,跟随孔子四处流落。弟子们这种爱师胜于自身的一切也让我赞叹不已。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就要认准。在流落各地的过程中,虽然整天饥肠辘辘,吃尽苦头,受尽苦难,但至始至终没有一个人退缩、放弃。孔子一众的坚强和执着更打动了我的心。回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屡屡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吓到,与他们相比,实在让我羞愧不已。 自古雄才多磨难。当一条冰封的江面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为他们担忧。孔子一行艰难地在江面上行走,真是举步维艰啊!突然,冰面崩裂,正驾驶着马车的颜回和一车的竹简,全都掉入江中。看到这时,我都紧张地握紧了拳头,祈盼颜回能安然无恙。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擅长游泳的颜回并没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头扎进冰冷的江水中,拼命打捞恩师的竹简,全然不顾孔子和旁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平时一惯对孔子言听计从的颜回,在刺骨的灌水中,重复着竹简的打捞。 人的生命终究是脆落的,在颜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抱着竹简,拼尽最后一丝气力,把竹简抛出水面,自己却慢慢沉入江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钟爱的弟子在眼皮底下消逝,孔子悲痛欲绝,他把打捞上岸的颜回紧紧地拥在怀里,虽想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颜回,但身躯业已冰冷、僵硬,依旧徒劳无力。颜回,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儒家的“仁”和“爱”, “忠”和“孝”。此情此景,我怎能不为之动容?怎能不为之震撼?颜回的壮举,分明是在提醒我要珍惜知识,崇尚文化。 苦心人,天不负。后来, 鲁公 君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忏悔了。孔子一行在历经种种磨难后,重又回到鲁国。从此,孔子不再涉足政治,潜心研究学问,终成一代教育家。临终前,孔子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我想,这句话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必定会有不同的见解。我的理解是,功过是非,自有历史来评定。 《孔子》这部电影使我抚案深思,但又受益匪浅,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要走近孔子,去学习他,了解他,传承那些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