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读《荷叶咏》有感—(作文评讲课例文)

读《荷叶咏》有感—(作文评讲课例文)

文 / 王老师 读后 类作品 作者:宣城二小六(2)班 昝慧 最近,我读了一篇郑伯琛的散文——《荷叶咏》,感受万千。 文章开始用很多古人赞美荷花的诗句,而后,却笔锋一转,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如果这些美丽的荷花没有了荷叶会怎样呢?接着,作者就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最后,总结了一些观点得出一结论:荷花离不开荷叶。从医学角度说,没有荷叶,荷花就会枯萎。而假设荷花可以存活,没有了荷叶的衬托,只剩下光秃秃的一枝花,也不会美丽的。因此荷叶是十分重要的。 我觉得,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像荷叶一样的人。例如那辛勤劳动的清洁工人。如果你来到一个城市中,发觉这里的马路不但笔直宽阔,而且十分干净,周围绿树红花,空气清新,也许你会感叹到: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此时此刻你不能忘记辛苦清扫公路的清洁工人呀!没有他们,或许这个城市会到处布满垃圾,臭气熏天。真正值得赞扬的应该是那些可敬的清洁工啊! 还有那为学生日夜操劳的老师,他们为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呕心沥血。所以,当你正崇敬着某个伟大的名人,你也许应该去了解这些伟人的启蒙老师啊。 如今,奥运会刚过,那些得了金牌的运动员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红人,很多人崇拜他们,什么郭晶晶、张依林、田亮……成了大家心中的偶像。可有谁关注过他们的教练员呢,是那些教练辛苦地训练运动员,指导运动员,才使他们有所成就。 我们应该尊敬、关注生活中的“荷叶”! 自评:文章比较具体,但应该抓主一个事例详细描写。

形容八月的美好词语

形容八月的美好词语最好是用诗句表示:例如:一、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雨后荷花

昨天下午下过雨后,我来到了滨河公园看荷花。 荷花池中零零星星地开几朵荷花,让人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后,真觉得少的可怜。但是,那荷花依然娇艳无比。让人感觉舒畅极了,可以算是“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只见池中开着三朵荷花,还有一朵是花骨朵。看那开着的荷花,花瓣片片均匀分开,淡粉淡粉的,好像是婴儿娇润的脸,不禁让人想摸一摸!几片绿绿的荷叶上落着雨珠,在一抹阳光下,好像涂了金粉。一阵风吹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荷叶也跟着动了动,那露珠就好像无数生命在颤动。那个花骨朵儿好像要破开,黄色的花蕊迫不及待地往外钻。荷花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为人们展示着它那轻盈的身姿。 我看着荷花,想:下雨之后,雨点为什么打不坏荷花呢?有人告诉我,每当下雨时,荷叶会自动卷起为荷花当一把伞,不让它被打坏,可惜的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亲眼看见荷叶为荷花遮雨这一幕。 说到这里,我不禁由荷花联想到荷叶。荷花固然美丽,但是,没有了荷叶的衬托,它的美丽就要减半了。我们可以想象到,没有荷叶只有荷花,那将是一幅多么单调无趣的画面。人们往往只赞美荷花,很少赞美荷叶,荷叶也不计较,只是默默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说明了叶的无私。 我想到这儿,抬起头——快下雨了。我恋恋不舍地别了荷花池。我想我爱荷花,我也爱荷叶。 [点评]文中流露出作者对荷的喜爱与赞美,不由得让我也想到李商隐的一句诗“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杀人”。就“荷叶遮雨”这一段的描写,我认为作者过于浅显,可以由荷叶遮雨联想到什么呢?但文章整体还是不错的。

荷花与荷叶

有人喜欢娇贵的牡丹,有人欣赏妩媚的玫瑰,还有人喜欢朴实的米兰,而我独爱优雅的荷花与清淡的荷叶。

曾经我在一家农家乐,我被院里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了。早晨,进门再走十几步就能朦朦胧胧地看见一池淡雅的荷花和翠绿的荷叶被薄薄的轻雾笼罩。描写它们的千古佳句一下从我的脑海涌现出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和采莲,莲叶荷田田”、“荷叶罗裙一色裁”。。。。。。

这一池的荷花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的靠着粗壮的荷花还未开放,像个害羞的姑娘,把脸羞得粉粉的;也有的荷花已经含苞待放,像一位纯真而又可爱的少女;还有一些荷花只打开了一二瓣花瓣,像美丽公主睡的柔软的小床。。。。。。

鲜花总要绿叶伴,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一枝枝荷花站立在庞大的水面上是多么的单调、孤独啊!荷花的根在水下的泥土中,吸取泥土的营养由茎传送给叶儿。没有了荷叶就没有东西会为荷花送去日月之精华,这样,世界就不再会看到一枝枝、一簇簇娇艳的荷花了。

我的二姨妈是中药师,她告诉我“荷叶作中药材可以清火解毒”;妈妈说:“荷叶可以煮成粥,甘甜可口”;爷爷说:“荷叶可以当茶叶清单怡神”;爸爸说:“荷叶全身都是宝啊!”

荷叶虽然功德无量,但它从不骄傲自满。当人们赞美荷花的时候,荷叶从不抱怨、不争宠、不嫉妒,因为它认为荷花的漂亮也有自己的功劳,所以,它悄悄的笑了。

荷花别样红 荷叶更护花——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西湖的景色果然非同一般,放眼远眺,层层叠叠的山峦连绵起伏,环湖三面,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定睛细看,千条万条柳丝飞扬,轻轻吹拂着湖面,嬉戏着湖水;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西湖一角,荷叶亭亭,荷花朵朵,美丽的“出水芙蓉”正随着风儿翩翩起舞。湖光山色大不相同,格外引人注目。

西湖的六月,正是仲夏时节,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湖边的小草无精打采地歪下了头;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嘶叫着“知道了,知道了”,你到底知道了什么?听着就让人心烦;趴在青石板上的小狗伸长了舌头,喘着粗气,仿佛在诉说“热!热!热!”;太阳“无私”地放着金色光芒,晒得整个世界都蔫了似的。可这不影响诗人杨万里笔下描写的映日荷花,满塘的荷花,远远望去像碧波上荡漾着无数的帆,接天莲叶,清淡美丽,煞是好看。走近细看,水中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仙子,粉红的脸蛋,绿色的纱裙,在风中摇摇摆摆,仿佛在与身边的“舞伴”跳着优美的舞蹈;池塘中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像青春少女温柔的笑脸;有的才开了两三片,像含羞的小姑娘才敢露出自己的脸蛋;有的还是花苞,像一双小手紧张地合在一起。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戏耍其间。忽然,一只身着玫瑰红衣裳的蜻蜓,落在了荷花仙子的头上,“仙子姐姐”,她们热切地打着招呼,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听,她们津津乐道地谈着什么?肯定是昨夜做的好梦吧。几条活泼的小鱼从荷叶下游过,亲吻着荷花仙子的“双脚”。好痒哦!荷花仙子舞动的更加富有激情,她的脸庞越发红润,更加美丽动人,仙子姐姐们紫里含着红,粉里带着嫩,白里透着红,紫的优雅浪漫,粉的活泼可爱,白的纯洁无暇。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荷花是那么的引人注目,荷叶也丝毫不差,看,荷叶的颜色是那么的美丽,近处的是碧绿的,远一点的是墨绿的,中间还夹着一些带有点嫩黄的新叶。一片一片的荷叶浮在水中,宛如一张碧绿的大毯,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们是那么的团结,紧密的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打,就是

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虾戏闹。它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看啊,那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当人们指点、欣赏着荷花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啊!

我甘愿做这样的荷叶。

点评:家乡的荷花

我的家乡有一个小小水池,里面生长着许多亭亭玉立的荷花。 开头简洁,干净,不丢泥带水。很好! 清晨,柔柔的风儿唤醒了睡梦中的荷花,迎着红霞,它们舒展着自己边迷人的身躯,有的昂首挺胸,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有的躲在碧绿的荷叶后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以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的姿态。 荷叶的中间,滚动着颗颗露珠,犹如珍珠一般晶莹剔透。风儿一吹,几滴露珠落下来,“叮咚,叮咚”,静寂的水池中,宛如一支美妙的歌曲。 写荷叶中的露珠,并且有声音描写。 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给荷花上的露珠带来了五光十色的色彩,美丽极了。风儿轻轻的抚摸着荷花,荷花像粉蝶那样翩翩起舞,摇来摇去,散发着阵阵荷香,引来了几只蜻蜓,小蜻蜓站在荷花上面,它们也被这境(景)色迷住了。 不但用耳朵去听,也用鼻子去闻荷花的香味,把眼睛、耳朵、鼻子的功能全调动起来了欣赏。另外还有蜻蜓观赏荷花的细节,很精彩! 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大大小小的荷叶撑起千万把绿色的小伞,水下的鱼儿在阴凉中欢快的嬉闹。 中午写得不具体,可以把荷花下面的鱼儿的动态、颜色写得具体一些。 夜晚,水面上升起一层薄薄的雾,累了一天的荷花静静的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还可以写得具体一些。 我爱家乡的荷花。 总评:依次写了荷花从清晨到晚上的变化,描写得生动具体,并且语言简洁干净,各种比喻运用得十分恰当,的确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