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第三中学)黄杰

[摘要]美术课是普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美术课学生教育作用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的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二、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淫秽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淫秽品的毒害而上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裸体扑克和淫秽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学抵制淫秽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淫秽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上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布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

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对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装业、广告业、日用工业、室内装饰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都需要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广大中学生今后将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人在中学美术课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伴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帮助。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皮特勒

施皮特勒 卡尔·施皮特勒(CarlSpitteler,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生生于瑞士里斯塔尔一个高级官吏家庭,1863年就读于苏黎世大学法律系。1865至1870年间转而研究神学。1871年获得牧师职位,随即放弃,应聘到圣彼得堡任讲师。1881年回瑞士,在伯尔尼一家女子学校任教,与一位来自荷兰的女北子结婚。此后,辗转数外任教和写作。1885至1892年任报刊编辑。1892年继承了岳父家遗产,从此带有妻子、女儿和母亲迁居卢塞恩的别墅,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施皮特勒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方面。他自幼有优异的艺术家秉赋,富于幻想,对音乐、美术、哲学都有很高的兴趣和修养。1880年出版诗集《彩蝶翩遍》。1896年完成叙事诗《叙述曲》。1900年完成的代表作《奥林匹亚的春天》,为他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可以说,这部长诗问世之前,他的作品都外于实验的过程中:《普罗米修斯与厄庇米修斯》(1880)采用了一种类似《圣经》的长篇韵文,《叙述曲》则是叙事诗的实验。他最长于神话史诗,但也没有放弃利用其他类型的诗体来遣兴和试验。在1906年完成的《时钟之歌》里,他汇合了和间与交响曲那种万弦齐发的方式,继续自己的实验。1924年,他继出了最后一部力作《受难的普罗米修斯》。

施皮特勒秉性耿直刚烈、耽于幻想与哲学思辩。艺术上深受雨果、瓦格纳和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哲学上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影响。他力图把运用《圣经》、古代神话同批判时弊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神话和史诗,给晚期人文主义以新生命力,但期诗作因夹杂哲学内容和不媚时俗而不被广大读者接受。他的小说则采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中篇小说《康拉德中尉》(1898)、长篇小说《梦中佳人──伊玛果》(1906)和自传体小说《我的早年经历》(1914)等。

1919年,因“特别推荐他在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的优异表现”,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彩蝶翩遍》、《叙述曲》、《奥林匹亚的春天》、《普罗米修斯与厄庇米修斯》等

小朋友的一封信

小朋友的一封信:你们好!我是书本的小弟弟——电脑。虽然我的年龄比书本哥哥小得多,但是我的功能却比它齐全。无论是文学,地理,几何还是音乐,美术,自然……我都知之甚多。我就像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小老师,能给予你们智慧,带给你们快乐。由于我的功能太多了,不能对你们一一道来,所以我挑了几个与你们的学习,生活,交友息息相关的功能介绍给你们。当你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要查找相关的资料时,就可以向我求助。例如上次四年(2)班的同学要查找关于松鼠的资料,只用鼠标轻轻点击一下“百度”,我就马上给他们提供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知道了松鼠是怎样搭窝,求偶,吃食…...从我这里学到了比书本上更多的知识。假如你在生活上有什么难题,我也有许多“生活小决窍”。那次,陈刚同学在画画时,把墨水溅到了心爱的衣服上。要知道墨水溅到衣服上是洗不掉的啊!想到这,他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灵机一动飞快地打开了我,到网上查找解决的办法。当他验证了我提供给他的“灵丹妙药”时,不禁赞叹“电脑的用处可真多啊!”你想和好友交流思想?你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通通没问题!到网上申请个QQ就OK了。我的好处还多的是,等你们成为我的好朋友时,我再告诉你们吧!当然,沉迷于电脑也不好。所以,你们要合理地运用我呀!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对你们有帮助的好伙伴

不要让这些考分从笔下溜走

不要让这些考分从笔下溜走中国甘肃网4月8日讯■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喊口号、做文章,还应做深入实际的探究和调查。学生们很少有读书看报的时间、几乎没有看电视的机会,而这些,恰恰都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学生们尤其是即将参加中高考的考生,应适当上网、看电视、读报纸。从生活中了解新闻,获取国内外时政的相关信息。

不难看出,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都已关注到了各类试题的生活化,这也充分印证了十多年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向,它的推行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欢迎。然而,效果却为何不明显呢?

“昨天晚上,新闻中还播放了关于世博会的消息,遗憾的是孩子没时间看,可惜一道这么简单的题居然答错了,早知道这样,就不该‘抢’那半小时时间,让孩子看看新闻。”每每考试结束后,我们都能听到诸如此类的抱怨声。平时,家长们说的最多的话也是“别干家务,放着我收拾”、“别在电视前磨蹭时间,赶紧去复习”、“不许上网,抓紧去背单词”等。他们为了让孩子能“赢”过时间,不惜一切地做着各项“服务”。

“你火车那题算出来的结果是几米?”“那个世博是不是这个数?”“第3、4小题的语料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经常上微博,但遇到试题后,却不知该选哪个,觉得每个选项都是正确的。你们几个第一大题的第四小题,关于微博的那道题选择的选项是哪个?”

每年的三、四月份,兰州市的中学生就陆续进入了“模考”环节。考生们一出考场就叽叽喳喳地开始“对答案”。他们普遍认为,在这几年的考试中,很多科目试题出得都很有趣,很有水平,最重要的贴近生活。“真是应了那句话,试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兰州三中的吴同学总结说。

“物理卷凸显生活化,很多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身边事’都作为命题,呈现在试题中。地铁、上海世博等热门话题同样进入了命题者的‘法眼’”。西北中学物理孙老师介绍。“那是一道物态变化原理的考题,要求解释世博会水雾降温系统是如何降温的。题目看上去很新,但原理很简单,所以难度也不大。”兰州一中的考生们相互讨论着。

“在今年全市的“一诊”科目中,物理试题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既有常规题,也有比较新颖的试题。例如选择题通过嫦娥一号、嫦娥二号考查了万有引力的知识以兰州地形为素材考查热学内容,使试题具有乡土气息。”物理孙老师表示。

近年来,不论是全省还是全市乃至全国,中高考各科目中的题型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趋向,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各类新闻事件的理解能力。比如金融危机、节能减排、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问题,题目中都有涉及,很多材料都直接来源于生活。

老师们体会到这一点后,在教学方式上都做了较大改变。根据教材让教学走进实际生活,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生活情景带入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搭配中的学问》时,我安排学生回家看一下自己的衣柜,上衣几件,裤子几条。然后,让学生实际进行搭配,记录共有几种穿法。第二天,在课堂上学生纷纷回答了自己的做法与结果,教师稍微点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通过这种做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际生活,轻松地解决了数学当中的问题。”兰州十一中张老师说。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一说到素质教育,人们就讲要转变观念,仿佛转变了观念就解决了问题。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喊口号、做文章,还应做深入实际的探究和调查。学生们很少有读书看报的时间、几乎没有看电视的机会,而这些,恰恰都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的张剑锋老师说。

“我读初中时‘劳动’课被安排在课表上,每周两节,由班主任带领从事生产劳动(学校有生产地)。80年代末劳动课逐渐被取消,90年代初尚有‘社会实践课’,然而生产劳动被淡化、虚化,‘社会实践’名存实亡。9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表上连‘社会实践’也没有了。

“初中时,音体美课程是开齐上足了的。那时,音乐课虽然不讲多少乐理知识,但老师们会教我们唱很多歌。体育课内容也丰富,学田径、球类、武术等方面的技能。体育设施虽然简陋,篮球架、单杠、双杠、跳箱、木马基本上都是木制品,作仰卧起坐的垫子是草或棕做的。但老师教给我们这些方面的技能技巧。而现在,部分初中在初三学年里,音乐、美术课被主课替代。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学生已经缺乏简单的运动技能。学生到野外上美术课更是奢谈。”张剑锋老师回忆着说。

本报在今年全市“一诊”考试中,特邀一线教师点评试卷,老师们均提出考生应多看报、多看新闻,这是学生能了解“窗外事”的最好途径,更有助于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实现“齐飞”。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学生们尤其是即将参加中高考的考生,应适当上网、看电视、读报纸。从生活中了解新闻,获取国内外时政的相关信息。”兰州市教科所教研组郭彦强主任说道。记者许丽

“火炬银奖”挑战营,幸福两天生活

初夏的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庆春广场的天空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时时吹来阵阵暖风,还夹带着丝丝潮湿的凉意。 正是7月7号,第三期火炬银奖少年出发挑战生活的日子。庆春广场上,一个个欣喜若狂的孩子们领着自己的行李在庆春广场上,期待已久的第三期“火炬银奖”少年评选挑战营就要拉开序幕,会有怎样一个人难忘愉快的两天呢?我同其他学校的两百多位同学一起坐上了长途汽车,开始奇异的旅程...... (一)热烈庆祝开幕式,校辅导员祝贺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在一片绿树成荫的石子土路上,我们把两百位同学分成了20个小队,我被幸运的分到第17小队。每一个小队有一个辅导员,随时随地记录你随时随刻的行为规范。我一路欣赏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是一个生态良好的基地,树木茂盛,草坪肥沃,河水清澈,还有一些有生命的小虫子和我们做伴。 首先,我们的辅导员周老师领着我们来到大礼堂,举行隆重的第三期“火炬银奖”少年评选开幕式,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唱了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队歌,表达了我们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定和喜悦。接着,我们请上了与我们同行的20位辅导员,一一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最后为我们送上了祝贺词。最后,辅导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两天的纪律要求,行为约束,听得我腰杆儿直直的,在心里默默地感受着:原来家中的我是如此懒散啊!致这里才是有规律,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飘荡着清新的芳草气息,慢慢的,弥漫的浑身都是,这气息,是回味无穷的! 在最后,总辅导员黄老师对这次挑战营做了一个开天导语,把我们吓得个个心一抖,慌慌的,还怪冷的。我们可能会与香烟虫同床共枕,与飞虫共享午餐,同野蛇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总而言之,一切小生物都有可能萦绕着这两天的挑战生活的生活,真是困难重重,令人难解!不过,我会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的,希望就在前方,成功不远…… (二)笔试考试,困难重重 没想到这门快就要开始笔试饿,不过,也没什么好难得到我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呵样样都拿手,我大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豪爽气概,大摇大摆的拿出笔和橡皮,还漫不经心地玩弄着手中的笔,衣服久经沙场、严阵以待的样子。当我充满自信、微笑的结果试卷时,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当我瞟了一眼那张试卷,开始答题时,我开始苦恼起来,冥思苦想,接着开始流汗,越来越多的汗,天哪,这是神门题目,我茫然的望着题目,显出一概不知的样子。试卷上考的题目都是关于少先队、四好少年、雏鹰争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第二课堂的知识。 我想了才半天,才憋出一点儿词儿来。开来,我的课外知识太不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太狭窄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仅要把老师上课教的知识学习透彻,还要多多了解相关少先队的知识,积极认真地参观第二课堂,还要关心一些管家新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二项笔试考试是——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写一封信给市长伯伯。写作文?我最擅长了,我转动转动自己的小脑经,就能写字端正、有条有理的把我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的看法和建议及对策写下来,我很自信,相信这一项是不会差的! (三) 新鲜事儿 考了一上午的笔试,还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我的肚子早就饿坏了。跟随者辅导员周老师来到了我们的食堂,每个小队有两小排桌子,分成两组坐下,我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听后老师的安排。只听一位老师大声对我们说:“听好了,我们吃饭不能说一句话,说话扣分,我吹一口哨,你们就齐声喊‘停’,在不要发出声音。每个桌上选出一位卓长,为你们桌的五位同学盛饭盛菜,盛汤,拿水果,做完这些,小组六人坐端正,等口令,口令未下,先动筷者扣分,吃饭要快,慢者扣分,不能浪费,剩饭者扣分,饭后自行洗碗,放碟碗筷,浑水摸鱼,无洗碗者扣分!由卓长分配人员擦桌子,明白吗!”哦!天哪,吃饭也有这么多要命的规矩,我记得头晕脑胀,每一个动作都小心谨慎。接着,我们开始选卓长,大家互相退让,犹豫不决,我勇敢的举起手,微笑着说: “我来吧!”这才让一个浪花涌下去。 真没有想到,刚才真论中自告奋勇当卓长的我是为我组的六位同学盛饭盛菜,盛汤,拿水果的。不过,跟我同桌的同伴都来安慰我,说不用我来擦桌子了,他们会分工这倒给我些安慰,我舒舒服服的去为大家盛饭了,我小心翼翼地打了六碗汤,摇摇晃晃地端到桌前,又快速的吧菜饭打来……忙乎了好一会儿,才回到座位。望着我碗中的菜饭,有两个蔬菜两个荤菜,一碗汤和一小块西瓜,啊,真丰富!是一顿很美奥的晚餐,一定能吃的打响嗝儿!我望着才美妙的午餐,垂涎三尺,就等待着口令! 只听老师严肃地喊:“起立!”哗,齐刷刷地两百号人站起来,老师继续喊:“立正!”我兴奋不已,从来吃饭前没这么激动过,都是被妈妈催地烦了,才愁眉苦脸地吃饭。此时此刻,可能是因为饭菜是自己盛的,可能是没吃过乡村野味,我激动着,兴奋着,两眼发光,好期待就要开饭了,想到这儿,我和同伴互相傻笑着,“请坐!”我的心跳动地更加激烈了,只听老师一声令下:“开饭!”很快传来一阵欢呼声,铁勺发出的声响,我们开始轰轰烈烈地“享用”这份中餐,味道似乎可以比得上法国大餐,虽然,房子简陋,条件不好,饭菜不高档,但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简单纯朴的快乐,自己做事的乐趣! 我大口大口咀嚼着送进口的食物,香喷喷的,美味美味!我很快吃了个精光,倒完菜水后,我自己排队把自己的碗洗好了,安次序叠好。有头有尾的未结束了自己的中餐! (四)睡觉的地方 吃晚饭,辅导员周老师就领着我们来到寝室,睡午觉。穿过一片树林,就来到了我们的寝室,是一幢三层的老式房。门前大大的写着“桂花楼”三个字儿。老师说,一楼住男生,二三楼住女生。 我住在第三层的第11号房间,一进房间,我就问到一股浓浓的乡村味儿,房间里有7张床,都是上下铺子,其中有一张床靠着窗边,是我们的评分老师睡的。不过幸运的是,我第一个进房间,所以选了一个下铺。午睡一切都好,我也睡的很香! (五)尾声 可想而知,我这两天的生活有多美满有多快乐。我体验到了独立的快乐,感受到了团结的可贵,我们还互相留下了QQ号、联系电话。这种同甘共苦的友谊,令我们多么怀念,多么向往!|||

无标题

无标题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浅谈义务教育阶段不够重视美术教育的利弊作者:宜四中美术教师严红关键词:美育、德育、审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下,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到9年,而在这9年中,本应始终贯穿着美育教育。可是,现在我国教育机构还存在诸多十分不重视的现象,没认识到美育能育人心灵,启迪人智慧。而且事实上,绝大部分中小学的美育学科是有名无实,尤其是初中阶段,尽管课表上按教育部要求排的美术课时,可是,每每一遇到有的学科被哪一级抽查,就从上到下都以行政命令,叫停艺术课。本来一周就仅有一节,都被强行占掉,所以造成这般情况,主要因素是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其实,这样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悖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严重破坏了孩子们成长的心理需求,从而忽视了审美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这难道不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缺失吗?不是随便剥夺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接受这方面教育的权利?非但如此,更甚者,他置“审美教育能以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浓厚的情感性和趣味性以及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统一为其特征”①(《中学心理》P213第二自然段)这一理论与不顾,也就是说,根本没有重视,美育: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特点。正是美育的这种生动的,自由的、本质上是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想统一的特点,使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能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审美教育还具有心理保健作用(随便提及:当下,一种以绘画艺术治疗心理疾病专业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此起彼伏的兴起,它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因为,审美教育可以疏导人感情,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比如,当一个人沉浸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时,由于注意力的转移,生活节奏的变换,情感的升华,就可以超脱自身的烦恼,使心情开朗起来,心理稳定,从而促进身心谐调。这就是悦耳的音乐,动人的绘画,优美的舞蹈、奇妙的书法以及秀丽的景色,之所以能怡情悦兴,令人神清气爽的原因。之所以现在中小学生中,时不时有些打架斗殴,甚至不断出现校园凶杀案,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孩子们心灵深处,太缺乏美育功能之应用了,可以这么说,由于各级政府官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基层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太蔑视、和轻视美育的功能了。因为,审美教育它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是:1、审美教育能深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要能动地改造世界,首先需要认识世界。美育能帮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获得并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思考,是青少年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积极态度投入改造世界的斗争。正因为如此,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作品被称为“史诗、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对自然界美的肯定和对科学理论的审美把握,可以给人以深切的启示,甚至可以激发“灵感”,有助于直接而明确发现客观真理,更加完美、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②。(《中学心理》P213最后自然段——第214第一自然段)。这一论断精辟地论证了美育对其他几育地相互渗透和作用,也更进一步阐明了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并不是有的人嘴边挂着的“豆芽学科”。我记得曾经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19世纪前半叶,英国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万国博览会。虽然英国是东道主,可就因为该国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所有产品缺乏艺术性而未获得殊荣奖。当时的英王得知其原因后,召集皇家组委会们讨论,下令把这次盛会所获得的186437英镑的利润,决定除了给帕克斯顿(这次世博会大型展厅——水晶宫的设计者)5000英镑奖励外,盈余分成二个部分:第一,建立博物馆用于教育民众(之所以有“教育民众”之说,就是觉得要使今后的产品一改没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缺憾,就不仅让广大民众有这一意识,而且,要从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的基础教育着手抓好艺术教育),在南肯新顿购买87亩地建立科学和艺术中心。(今天,这块土地上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科学和地质博物馆、帝国科学和技术学院、皇家艺术和音乐学院及1862年世博会后建立的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二,设立科学艺术奖励基金。从这一真实事例不难看出,即便是工业发达,经济繁荣,也不能没有艺术的装点,而没有艺术元素产品还是价值颇低的。因为,没有艺术的一定含量的作品,就没有激发人的愈悦,和对生活热爱的激情,更没有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再比如:“也是英国伦敦,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人们追求科技发展,致使科学与艺术分离,其结果,给人类带来了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人及关系冷漠等社会弊端,从而也是人类认识到,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双翼”③(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底页)。在艺术领域一些资深要人就其重要性而大发宏论者也不乏其人,如著名物理学诺贝尔获奖者、科学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家李政道博士就曾说过: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哥白尼(波兰):在哺育人的天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我们认为首先应该用全部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达.芬奇(意大利)良好的判断力源于良好的理解力,而良好的理解力来自于对良好的规则的阐述和说明,良好规则是良好经验的产儿;使所有科学和艺术之母。以上这些大使们给世人明确了艺术在领域,如科学领域,也不能忽视艺术对之所产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这些理念是要从小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和实质性指导,所以就得呼吁重视与保证美术教育学科在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乃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健康发展始终。另外,目前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审美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教学内容不太切合实际、教学时数不够、教学设备不齐、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再则,因为在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们缺乏对艺术学科的根本性的正确认识,由于不重视艺术学科,就迁怒于这些学科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评价十分的不公平,以至于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师们的价值在他们眼里是很低廉的。例如:同样是每课时40或45分钟(根据各个学校而定),我们艺术教师每一节课的报酬就远远低于其他学科,其他是每节算1.2比值,而艺术学科就只算0.8。像这类问题,应该每节课均等比值,然后以上课总的课时来实算。至于其他有的考试科目,或批改作业量的多少,给折算成课时,也就能够科学体现学科之间的差异,因为我们一艺术学科尤其是美术学科,本人也是每次作业做到认真批改,有些时候还教导面前面批面改,难道说就因为歧视学科,我们认真的劳动态度,也不应该得到肯定吗?不应该到的起码的尊重吗?所以,我们再次呼吁各级相关领导,不要歧视,轻视,忽视艺术学科,更不要歧视、轻视,忽视从事这些教育工作者。当然,在美术教育中,离不开校长们的重视。尽管当前美术教育在贯彻素质教育过程中,也有令人可喜的一面。有的学校领导们也积累了多年的实践,也有所领悟——对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那些“说起来和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也有所渐渐的、慢慢改变。但与国际国内形式发展相比较,又显得像蜗牛爬行一般,其速度与大环境、大潮流相比,又显得太不相适应了,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我热切希望,学校各级管理者们,要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着想,开足、开够艺术学科课时,做好后勤保障,切实重视美术教育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要在像现在,有的初三没按教育部规定的,开设艺术课,有的发了美术书给学生,但课表上却没有排出该科的课。也希望这些现象能尽快消除,让我们翠屏区义务教育真真有一个质的飞跃,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对的起翠屏父老乡亲。2009年3月24日撰于翠屏区第四中学校

2008湖北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着力引导自我省察

湖北卷以往的作文命题,书卷味很浓,但有时失之艰涩。比如话题作文“买镜”、材料作文“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等。2007年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尤其是今年的标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则贴近现实,也贴近了考生实际。引出题目的材料简洁而富有诗意,八个问句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的三个“如何对待”,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你走过一棵树……”这段文字,实则出自龙应台的《什么叫做文化》。原文中接下来的文字,对我们吃透题意不无裨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本题还让人想起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由此可见,“举手投足之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题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感悟自然、提升个人素养。它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的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审题、立意呢?考生应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着重阐释个人修养与言行举止之间内质与外在的关系。具体说来,既可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也可从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入手,还可从“慎独”入手,角度多样,空间广阔(比如以“形于外而发于内,一言一行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品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人与人间的相处”“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心里传递”“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独处而无人监督时同样要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守,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等作为主旨)。考生落笔时,应注意由小见大,既忌空谈泛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也不能简单罗列、就事论事,而应具体分析(或细致描摹)并向生活的

为了明天,从小事做起

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她那蔚蓝的海洋,绿色的森林和草原,抚育着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然而,曾几何时,高大的建筑物与宽敞的马路逐渐占具了葱郁的草地, 漫漫黄沙代替了莽莽林海,随着现代经济的空前发展,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不断遭到人类的破坏,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往日的蓝天白云将会成为人类永远的记忆,那瑰丽优美的生态只会记录在历史的一页中。而现在正大量挥霍着地球资源的人们,愿意看到这一幕吗?

我喜欢生活在晴朗的天空下,喜欢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享受明媚的阳光,我喜欢看到蓬勃生机的绿色,因为那代表着地球的生命力以及人类的希望。有绿色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污染,那里空气清新自然,我们的生态环境还没有被破坏,我们人类还拥有灿烂的未来。然而,我们地球的绿色却愈来愈少,我们不愿意城市中只剩下钢筋水泥,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城市愈来愈冰冷阴沉。

我们总是将环境的破坏归罪于工业污染、碳排放超标等与我们学习生活并不相关的原因,其实,绿色的减少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城市的大量建设,也有我们的一部分原因。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纸张的大量需求,往往也导致了我们对纸张的浪费。许多才用过了一小部分的纸张,便被大家“毫无顾虑”的扔在了废纸箱中。然而,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我们撕掉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的纸张,而是在亲手毁掉一棵棵茂密而富有生命的参天大树。每当一学期结束后,这学期的学习用书就被我们放进了书柜,特别是某些学科教材几乎很少再使用,永远地被我们束之高阁。而下一个年级的同学们在开学后却还要继续购买这类教材,大量的重新印刷的新教材,在一学期后将再次被抛弃。我感到自豪的是,在我们学校,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教科书是重复使用的,例如:美术、音乐等,每一位同学都十分爱惜书本,并且在一学期结束后主动将自己心爱的书本传递给下一个年级的同学。一本整洁的书本,传递着希望,传递着绿色环保与友爱。现在,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开始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本书做起,因为节约了一摞纸,就是挽救了一棵树,也就是让地球多了一片绿色。

绿色,是地球母亲留给我们的希望与警告,当一片片绿色森林消失,一层层黄色沙尘卷起,未来的希望也会逐渐被沙漠所吞噬。生命的绿应该永久保留,别让我们的浪费给地球母亲带来伤害,没有了绿油油的田野与茂密的森林,没有了充足的氧份和清新的空气,人类靠什么生存?节约一片纸张,传递一本书,就保护了一棵树,一片森林。保护环境的历史重任要由我们来勇敢承担。当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地铸起了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才能捍卫资源、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明天,从小事做起,珍惜身边的树林,为了明天,让我们携手保护地球!

命运 改变 幸福

读《大地之灯》有感她,是一个在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双双遇难;他,父母为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出生不久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直到十岁时被接回大城市,母亲却因为受贿案件自杀。他们,从自由的高原和偏僻的小镇来到城市这个束缚心灵的地方,他们,不畏种种不适应,他们,努力改变自己,他们,用青春的血与泪,撰写在繁华闹市中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卡桑,在从小相依为命的爷爷去世以后,似乎是有过一蹶不振的日子,任人摆布,在被草原首富的儿子凌辱后,终于尾随来这里游玩的摄影爱好者来到了城市。他,叫简生。他们之间,似乎是完全不相关的人,他就是把卡桑带到喧嚣中去的人。他深知,作为一个从小不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来讲,这样的行为是多么残忍。因为他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初来城市的那段日子,他因为讲话带着北方的口音,被同学争着模仿,他丢尽了脸。他因为学习成绩有同学差距,被母亲强制着参加了许多兴补习班,在日复一日的堕落中度过了学习的时光。后来碰到了他的美术老师,那个身上永远带着干净香气的美丽的女子,于是,他因为喜欢她,喜欢上了美术,他的老师时常夸他有美术天赋,高中毕业后,他在她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考上了一所极好的美院。她于他,是老师,是初恋,是伴随着他成长的人,更是悉心照顾他的人。简生的母亲,把简生父亲和她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简生身上,以为物质可以满足他,于是拼命地赚钱,却忽略了母子关系,甚至简生为了淮(美术老师)当着他母亲的面把刀刺向自己,他的母亲是悲哀的,在陪他过了十八岁生日的早上,因为受贿自杀。从那以后的一段日子,淮开始全心全意的照顾他的起居。在大学的校园里,他遇到了辛和,一个和淮一样有着干净气质的女子,于是他们结婚了。他知道他和淮不可能在一起,因为年龄,他们一直像挚爱的亲人一样生活着。此时的淮,也已经结婚。卡桑在来到北京后,每天很勤奋的学习,终于在考大学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简生和辛和一个忙着画展,一个忙着摄影。却也懂得无论多忙都经常陪卡桑,在周末一家三口去公园。卡桑在大学选了考古专业后,再一次拍卖会上遇见了迦南,一个罗布泊和中国混血的男子,有着俊朗的面孔,卡桑看到他的第一眼起,心中就重重的刻上了他的烙印。顺利地,他们在一起了,只是按照迦南家乡的风俗,卡桑嫁过去后,只能一辈子默默地生活,在那个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她在快临产的时候还在不停的工作,而且没有工资。是她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叶蓝解救了她。后来,淮生病了,以一个感恩者的心态,简生与辛和离婚,开始照顾简生,在她弥留的日子里,简生日日夜夜的照顾她。终于,她安静地走了。他们,都因为命运的安排,来到那些个本来不属于他们的的地方,却也在适应了以后,不再堕落。都在自己的领域小有成绩。但我总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定要遭受一定的劫难,他们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都有过自己的无奈。他们学着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他们放弃原来的桀骜不驯,他们用阳光和笑脸面对每个新的一天。他们在经历的尾声,或者说在生活这篇演讲当中的一个分号下,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解脱和救赎。他们,是这大地上一盏绚烂的的灯,用奋斗,用面对,照亮这个世界,照亮那些还在前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