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的亚洲杯小组赛的最后一轮,中国国家队以0:3大比分输给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小组赛即遭到淘汰。这是27年来中国首次没能在亚洲杯的小组赛上出线。

随后国家队就回到了北京,主教练朱广沪在重大的压力之下被迫提前下课。他本人也受到了足协的指责。

那我们就要想,中国足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教练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教练虽然有责任,但绝对不是主要责任。大家想想,中国足球什么时候有过兴旺?没有。那米卢又如何呢?是啊,他是带中国对首次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小组赛三场皆负且一球未进的成绩恐怕不能让球迷们满意吧?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失败了,教练们都说,要好好总结,失败了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解决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了,才会取得成功。但是次次失败恐怕就不好了吧?!所以,问题绝不完全是出在教练身上。

那问题又出现在哪里呢?难道是球迷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现在中国足球整个体制上。现在出现在中超足球场上的丑闻不断,什么赌球啊,打假球啊……最严重的应当数黑哨了。我看电视转播,大约估算了一下,平均每一场球重大误判就有一个,裁判判罚尺度不标准每2场就有一次,多可怕的数据啊!每当出了问题后,中国足协都说要整治,但效果又如何呢?怪不得国外的煤体们都说,如果中国足球老实依靠裁判踢球,那中国足球永远也进不了世界杯前16强。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不可能。

我是个热忠于体育的人,也是热忠足球的人,我实在是不忍心再看到中国足球这样下去。现在很多球迷都已经远离了中超而转看更为精彩的德甲和意甲,中国足球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就真的只有到灭绝的地步。作为中国足球忠实的球迷,我希望足协的高层管理者们能深刻的反思一下自己,真正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且拿出行动出来。我相信早晚会有一天,中国足球会露出崭新的面貌,打造全新的中国足球,在世界的顶级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前进

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前进使用冀教版语文教材进行新课改,已经一年多了。为了实践新课标中倡导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笔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对自己执教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实验改革,为了使自己有所提高,也为了与广大的同行进行交流,现对前阶段教学做法总结如下,并浅陋地谈一谈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反思。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最新论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既教给学生以语文学科特有的知识,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课文《庐山云雾》、《蜘蛛》等,既要学习说明文特有的文体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的、辨证的精神思想。如《庐山云雾》中关于云雾既有利也有害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辨证思想教育的难得材料,必须充分理解和运用。此外更没有轻视字词的教学,因为那是基础的基础。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探究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能,教学时笔者注意了对此进行开发。比如,单元教学前布置学生自主通览教材,自主积累词语,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自主查工具书的能力。再如,留作业时有时采取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题目的办法,使其量力完成,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尊重了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本学期学生作业较上学期人均多完成15次。日记多数达到学期50篇以上。再有,让学生自出题目,自行测验,小组研究等,以期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三、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联系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的两大基本功.新教材每个单元自成整体,课文与写作实践联系紧密。单元教学重点与写作要求相辅相成。因此教学时不能割断这种联系。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重点是“人类的朋友”,写作训练安排的主题是“可爱的动植物”,课文中涉及的说明文的知识及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及文章的写法,在作文中就有所体现。再如,第五单元教学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说明文为主,写作实践安排的就是以“春雨惊春清谷天”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据次此,教学是要从课文中提取写作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理解、把握,并用来指导写作实践,再通过写作的实践巩固阅读,这一点教学开始就该有个清醒的、理性的、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并且贯穿教学的始终。四、引领学生走近名人、名著课文中有许多名著节选,如七年级下册选自《西游记》的《龙宫“借”宝》,选自《水浒传》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和冬妮娅》等。这些作品既然来自名著,教学时就没有只局限于课文本身,而是进行延伸扩展阅读,链接相关资料,将学生的视野扩展到原著,激发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有所了解。同时对作者如诸葛亮、陶渊明、郦道元、鲁迅、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古今中外名人,让学生有所了解,将此作为一种特殊文化感染、陶冶学生。五、教学中对学生给以人文的关怀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对他们的困难包括生活、学习、心理的给予解决,使之先“亲其师”,再“信其道”。例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或日记时,总会发现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写出的心里话,我总是认真的写上自己的观点,或鼓励、或表扬、或批评。都让他们体会到为师者的关爱。在作业里我采用画笑脸,写鼓励句子等手段提高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发现错误时极少打叉,只在错误上画一圆圈,并在此圈上再伸出另一个圈,前者标志错误,后者表示需要改正并改在圈里,我称此法为“放气球”,不使用看上去红艳艳实际却冷冰冰的大叉,我以为体现着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和人文层面上的关怀,同时也是严格的要求。六、坚持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大语文思想教学中,向学生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思想,让他们平时多观察、体验、思考、感悟生活,并形成文字,写在日记和作文里,说在课堂上,积累在头脑中。同时让他们明白,教材里所有的东西也都是生活在作者加工后的产物,只要他们愿意,同样可以写,同样可以发表,同样可以成为作家。以上是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但也存在着问题。例如:一、学生的学习观念尚待加强,教学层面尚待加深。著名的语文教师魏书生教学的第一件事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其次才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而我们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基础不高,常常陷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致使学习活动低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知识,文化,精神三管齐下,比如讲汉字字义是知识,而讲造字法是文化,能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而由这个汉字引发的人文思考就是精神。二、学生知识面、阅读面狭窄,兴趣单一而且常常不在语文课堂上。据我调查,学生手里能被称为课外读物的人均不到1册,阅读量严重不足,即使有读物也被电视吸引了眼球,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被单一的视觉活动取代,而决不是眼、口、脑三维的阅读,也就是说阅读目前受到了来自影视的严重冲击。鉴于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展阅读的相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阅读的骨干,培养“领头雁”。三、学生生活知识贫乏现在的学生在家极少参加生产劳动,亦极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生活积累少之又少,对生活缺少感悟,这既影响了对作品文本主题的理解,也影响了写作质量的提高。仅以七册下第五单元写家乡气候特点与农作物的关系为例。在我讲了两次,说了大量关于节气的谚语知识后,又让他们回家走访老农,两周过去了,仍写不出来,最后只好对付一篇了事。为此,笔者认为,语文生活化的大语文观点要坚持,在扩大阅读范围,开拓阅读视野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还应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为语文所用。问题的确很多,也的确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素养、水平。同时也提高自己。

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还对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作了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谈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在这些坐位变换和热闹场面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功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重“合作”轻“自主”。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文时,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最好?”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等。

(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得生动活泼,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在交流时,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二、重“形式”轻“探究”。

在一次听课中,初读课文后,执教老师说:“小组合作,相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话音刚落,教室里气氛活跃,热闹非凡。可静心观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有的学生在读,有的学生在相互嬉闹,有的学生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为了谁读哪一部分而争论不休。整个活动过程看似热闹,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自主、交流、互动。

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学习是和探究、自主结合在一起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先思考以下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开放性。一个好的课题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形成合作的能力。

(二)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准备。如刚才的案例中,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教师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显然,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作学习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以上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这样安排:先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几遍,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充分表现出来,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想好后跟同学谈谈。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有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三、重“主体”轻“主导”。

如我在执教《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以小解说员、小导游的身份来解说喜欢的一对动物的互惠互助的过程,可以把喜欢的动物的互惠互助过程编成故事来告诉大家,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学生开始活动了,场面看似喜人却很混乱,自由组合后难以组织引导,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即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

反思:教师缺乏适度的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作适度的点拨、指导,在分组学习前,可以先选择一对动物的互助互惠用表演或者解说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看一下,由扶到放,让学生先有初步的印象,再进行分组学习时,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小组组织不成功。合作小组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过程,而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后,就使得一些兴趣相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走到了一起,而一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成了这节课的旁观者,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措,引起课堂的混乱。小组合作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小组内的学生应力求均衡,并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也将受益。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

几点反思

这是一堂公开课,也是一堂研究课,但我很少上公开课,所以感觉还是紧张。由于揉合了多个课题的研究,因而里面的成分有点复杂。上完之后,想作一下反思。 《春夜喜雨》一诗由我和五a班的王老师一起上,我是今天下午第二节课,她是第三节课。就本首古诗而言,我们选择这一部分作为上课内容,也是希望能够上得深入些,因为景山教材的课文普遍偏长,而且由于教研的上课时间很难定下来,因而还是古诗灵活些。我们分别在自己的班里上的课,事先只通知学生去作了预习和查找资料,没有作过任何试教,也没做任何课件,我们打算展示的是家常课的真实面。 有关我对诗的理解,我已在今天发到上了,可以说我对诗所表达的意境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我真正传达给学生,却还是相当困难的。我不可能像讲解员一样地讲解,也不可能像写作文那样地阐述,我必须应时而动,因人而异,要有各种预设和生成。这次感到比较困难的就是对合作共同体运用的介入以及环境建设之于教学的影响研究。 首先,在合作共同体的研究上,我所要体现的是小组在课堂过程中的部分合作。我预设的是几个个体学习较为困难的环节,如:写出描写春雨好的词句;研究“好在哪里”的几个方面;用现有的古诗改编作诗来赞春雨等。其间学生积极性较高且各有不同表现的是作诗,出于好奇或诗兴大发,各类诗都改出来了,甚至有长短句、现代诗,最后有几位同学改得还是恰如其分的,也颇有诗意和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讨论还是卓有成效的。由于这个难度较大,所以不少学生没有考虑成熟时就把所谓的“诗”拿出来了,而后面的同学在吸取了别人的意见之后,就改进了不少。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让学生写出描写春雨好的词句来的时候,他们却迟迟写不出多少来,有的是冥思苦想也憋不出几个来,由此,我觉得这里不仅有必要小组合作来激发大家储藏的能量,更有必要全班合作说出更多的语句来,而且我觉得这里的小组合作不如全班合作来得好,即由学生个体自由发言,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得感悟,从而激发自己的想像或联想来产生新的词汇、句子,而在课堂上我让小组内的同学尽其所有地讨论并记录下的词句可能是很有限的,而且还进行小组间的竞赛,这种动机虽然出发点不错,但实际上学生的合作是缺乏分工和协作的,每个人只是在堆切或搜索,没有互相之间的默契配合。而且,让我感到有点冷场的是学生的组间竞争意识也并不是很强,也没有一下子投入到合作中去。不过,让我看到同学们的合作态度还是很不错的,互相之间也有较好的聆听意识,发言时也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能按一定的顺序彼此发表观点、见解或自己的想法,很少见到不顾他人而抢着说的,也很少不参与进去的。在让学生讨论“好在哪里”时的小组合作,我要求每组具体分析一至两个方面,我发现学生挑选的往往是他们所熟悉或喜欢的方面,因而有几个方面是全班小组都没有涉及到的,这一点我在预设中已预设到了,因此,我在指导他们时,引导几个学有余力的小组去思考他们难以理解的两个方面,即诗的后半部分,很多同学不能理解这几句的春雨好在哪里,特别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方面,同学们对酣畅的雨理解不够,因而我帮助一两个小组一起来理解雨在这方面的好,而且我在后面的深入理解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同时我加上了自己的语言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易于理解。其间,我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对每个组都作了相应的辅导和关注,我觉得合作时老师的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老师不应该只是学生合作学习后的判断者,孰对孰错只是结果,重要的是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其次,是环境建设对学习的作用。这一次是因为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研究的缘故,我们要让环境布置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营造一种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氛围或形成一种相似的环境感受,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所以,我在课堂中首先是在平时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室里的书香气,满目的好图书能让人马上就爱上了阅读,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觉得惬意和舒坦,适宜学习,一旁的绿叶红花营造了一种自然的清新,一种绿意盎然,浓郁的自然风情在教室里荡漾,增添了别样的情趣。而在这堂课上,我更是让春天进驻教室,让诗文融入其中,我用柳枝装点黑板,将黑板分成三部分,分别呈现了古诗、板书、随记,又用古诗挂图贴于墙上增加诗的学习氛围,还有大量的相关的背景知识、诗人介绍、古诗选粹等,紧紧围绕杜甫展开,我也将我的分析文章贴了出来,其目的一是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我对诗的理解,另外也是让他们在写感思时有所深入。 其三,朴实扎实与融会贯通。学校提出了朴实扎实的教学作风,这与我的习惯吻合。在课堂上,整节课我注重的是我自己的课堂风格,即知识的浸润性、渗透性和感染性,我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读讲(今天发挥得不好,由于准备过于细致、过于考虑课堂的连贯性而影响感情的投入和智慧的传接)来让学生感悟诗文,感受情感。在知识上,我讲究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以及大量的积累与运用,如在古诗的分析和感悟中我引用了很多的古诗名句来解释,并作了对比、比较或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并对以往的知识作了相应的巩固,对新的知识进行了渗透,如引用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来解释“润”,引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对比“细无声”。在能力训练上又以改诗、写词句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这些诗词功夫,对诗的锤炼也有了感悟。因而,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实实在在能力的培养,可以他们并不会在考试中出人头地,但必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后发制人。 其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统计如下。 关于合作分组调查情况:全班39名同学,调查中希望小组人数是4-6人的有30人,8人希望是2人,1人希望是8-10人,说明现在的分组方式是合理的;希望位置形式是圆桌形的有27人,选择马蹄形的有9人,选择传统形的3人,说明小班化的教学或者说合作型的教学应该给人一种更合适的形式,让人有合作的感觉,圆形从形式上来讲更易于接受,但也可能是选项的缘故,不过,学生希望形式有变化是可以肯定的;希望的组合方式,选自由组合的30人,选由老师安排的5人,选随机组合的4人,说明学生更多地喜欢有小团体的活动,更希望与好朋友在一起学习,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亲近感,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去考虑其他方面如两极的分化、同学的变化、班级的整体等;在希望的活动形式中选结对活动的只有6人,选小组活动的18人,选全班活动的15人,可见小组活动并不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可能有时候全班活动更能让学生有一种在大家庭中的感觉,更有在班级中的感觉,所以小组活动只能是片断,不可以反复或长期或整段地使用,否则易招学生烦;在选择你希望你组员的水平与你之间相当的11人,稍逊的只有1人,略强的16人,无所谓的11人,看得出绝大部分同学都不希望与比自己差的同学在同一小组,这应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教育有关,也与学生的上进心有关,至少有近一半的同学是希望与比自己好的人学习的,因为那样自己会因此而受益,但他们往往只懂得索取,却缺少奉献,这也与整个社会的教育是相关的。 在合作过程中的活动自评:对老师的任务布置清楚的达到100%,说明学生是知道该干什么的,只不过有时不想干或干不了;对老师布置任务后参与态度积极的占33人,有5人较被动,1人选漠不关心,看得出人的主动性还是有的,而且较强;在小组活动中,认为自己出的点子新颖的占11人,一般的占25人,不好的3人,这是充满自信的表现;在组员发表意见时,关注别人发言的占31人,急于表达自己意见的6人,不感兴趣的2人,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好的合作者,能够注意合作的品质,部分因为过于显示自己而不能自控,也在情理之中;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解的29个,有时参与的9人,不参与的1人,这也说明大家的参与意识还是很强的,能够思考起来就是好的,也就是小组合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在小组讨论中对其他成员提供帮助时,有27人表示乐意,有10人表示一般,有1人不在乎,有1人不乐意,看得出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帮助人是快乐的,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是不错的。 有关小组参与状况的调查:大部分都选了“参与活动热情高”、“组员分工明确”,而“组员反应”上以一般居多,出的点子大多选新颖有创意,合作效果也基本是“愉快有成就”,有一小部分选“基本能达成一致”,没人选“完不成任务”。 关于组间互评表,我觉得学生缺乏仔细的对比,因而显得无从下手,对每个人的具体的细节,他们也不能具体举出,因而这样的表格可能意义不大,也缺乏实际操作性,实际上,学生在进行小组评价的时候,很少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哪怕对其他小组或个人的印象也都是整体性的,无法截然分开来,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评评你印象中最好的合作者,或最积极的参与者,或最有成效者,但人不宜过多,两三个即可,可作榜样用。 关于组员分工,我觉得还是不能截然分开或断定每个人干什么,在每堂课里,每个学生的分工都可以是不一样的。在这堂课里,每组学生基本上都做了分工,如组长为组织和记录者,有一人为发言者,每一个组员又是讨论参与者、资料收集与提供者,他们要做的是如何进行资料的整合,如何根据问题思考并取舍,如何讨论和总结,因此,有一个核心的组织者是很重要的,而且组员的积极参与也是必需的。 五、公开课的经验不足,有时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或因为紧张投入不进去,而且,公开课不足的地方是很多东西上了以后还是要去补的,如为了课堂结构的完美,为了追求课堂的流畅而忽视了即兴的亮点,为了抓重难点而忽略了基本点,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等,一些公开课的课堂技巧还需要去学习和锻炼。 总的来说,一堂课给我的收获是不小的,尽管累,也算是有所值的。 (时2006-3-30午夜)

偷偷加分的苦恼

偷偷加分的苦恼课间,小组长向我汇报小组学习情况时,向我反映了一个情况:他们组的小健为自己偷偷加了2分。事情是这样的,为了加强班级班级管理,提高课堂成绩,我采用了一种奖励办法:凡是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看法的同学可以加一分,纪律表现好的可以加一分,每周评比一次,并综合评出每月冠军。办法实施以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间纪律性,可是小建是一个成绩不够好,纪律又差的孩子,开学这段时间以来,他没有得到几分,为了能让自己多得几分,他就偷偷给自己加分。听了组长的反映,我没有批评小建,而是对我的奖励办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我采用奖励办法来激励学生,这是没错的,但它只适合于善于表现的学生。分析像小建这些好动同时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更需要信赖、激励和鼓励。他们并不愿意远离人群、远离伙伴、远离老师,他们同样渴望欢声笑语、渴望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更渴望老师的认可。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教师的义务。学生有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我们做教师的不得不考虑到问题。为此我采取了一些尝试:一.划分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我认为,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实际的能力不同,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用整齐划一来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公平的。于是我给学生分成ABC三类,给每一类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小建是属于C类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要求是管好自己,不影响周围同学就可以加一分,成绩上只要有提高也可以加一分。这样一来,C类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论是纪律还是成绩都有了一定提高。二.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保证学生一同发展学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他们每天的生活有离不开集体,使每一个学生融入集体,彼此互相帮助是作为教师的目标。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通过自我表现认识到自身价值,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学习情感与态度在同伴关系中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逐渐提高其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群体观念。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我把ABC三类学生打乱分组,保证每组中既有优等生,又有后进生,并使他们在彼此学习,生活中共同提高。我想: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及时作出准确、富有艺术、富有激励性的差异性、个性化评价,使教师的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展示自己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让加分评比与他们有缘,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今后在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我的教学管理机制,更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面前畅所欲言,打开心灵之窗,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孩子们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彻底让偷偷加分的现象不再复发。

让创新与反思同行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2002年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2003年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2002年10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

论小组建设

论小组建设论小组建设刘晓林竞争就像是狼和羊的故事。如果你是羊,那么在竞争中,你会被狼吃掉,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地努力和学习,你才会变成狼,只有你成了狼,才可以与狼共舞。-----------题记刚开学,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全方位地跟踪学生。将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实力相当的人及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组,发现了很多有才之士。为了激励他们,本着“配好千里马,用好老黄牛,带好小毛驴”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千里马”、“老黄牛”、“小毛驴”三种类型。以达到“培优补差促中间”的目的。千里马:优等生(正组长)。他们是感召力强,组织能力好,严格律己,有威信的、带头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带好“小毛驴”的工作者,并且还要相互竞争,使自己也要进步。老黄牛:中等生(副组长)。他们既要保持现在的成绩,又要团结互助,不断向前发展。小毛驴:潜能生(纪律组长、劳动组长)他们是暂时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但在“千里马”的帮助下前进的学生。以此为基础,我在小组的整体格局分布中,体现了“纵竞横帮”的风格。但是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组长没有经验,组员不肯配合,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千里马怕影响自己的学习不教小毛驴,预习、完成学案及上课流程无时间把握,任务分配不合理,组内部不团结等。问题的暴露,让我一直在反思,感觉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给学生交代清楚小组合作的利弊关系。所以我决定首先给学生做思想方面的工作,让学生树立一种团队意识。随后分批找三类型学生的代表谈话,让他们在班级中做宣传工作,让组内成员及小组团结。其次是在班级中大力夸赞“小毛驴”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慢慢引导其他同学对他们的看法,让他们自信,在他们进步的时候给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继续保持着进步;在他们犯错的时候给他们耐心的讲解,让他们不因为一次的失败而丧失信心,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再次,给学生传授高效课堂,解释到:“所谓高效,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反复强调着“最短时间”,让学生有一种时间观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上述问题慢慢淡化了,随后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加分扣分制度,让他们增强集体荣誉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懂得团结力量大。慢慢地,对子组之间、各组员之间,有了默契。随之,大部分问题就慢慢解决了。我喜欢激烈的竞争,然而紧张的氛围让我充满动力,更有执着向前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止尽的追求。然而,我发现,他们之间的竞争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激烈。他们没有压力,自然缺乏前进的动力、必需的危机感,甚至就连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总想眉头苍蝇一样乱撞。曾记得,我在班级中给学生解释竞争的“竞“时。对他们说“竞争就是站在兄弟的头上,并超过兄弟。”因为竞争是残酷的,只有竞争才能达合作,只有合作才能进步。也许,他们是真的懂了吧!进入班级,一种强烈的竞争氛围慢慢扩散了。他们开始比知识、比能力、比创新、比分数。随之,每个人都在进步,每个组都在进步,班级更在进步。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没有合作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同样,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

就从现在开始

几天前,我在浏览搜狐体育新闻的网页时,突然看到一个很醒目的标题——“中国勇夺世界杯季军”。这时,我感到很疑惑,因为国足根本没进世界杯呀!所以,我带着这个疑问仔细地看了这一则新闻,原来是远在英格兰的中国盲人足球队在盲人足球世界杯的铜牌争夺战上,凭借王周彬的一记远射1:0小胜东道主英格兰,从而获得了本届比赛的季军。其实,早在小组赛中,中国队就以四战2胜1平1负积7分的稳定成绩,小组第二出线。然而,在半决赛上,“斗牛士”西班牙队凭借一个点球,小胜中国队。最终,“桑巴军团”巴西队获得了本届比赛的冠军。看到这里,我似乎对盲人足球这项特殊的运动有点感兴趣。于是,我下载了一段盲人足球队全场比赛视频来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发现,盲人足球比赛进行的过程中是需要全场高度安静的,这是因为盲人运动员是看不见球的,所以每支队伍都需要一名“导游”用声音来引导运动员享受足球的快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上帝虽然为你关上一扇门,但自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说的这,我作为一名曾经受过专业系统化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很难想得到他们是如何训练的。但是,我从视频中看得出场上5名球员强大的凝聚力以及他们对引导员无比的信任。并且,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训练的,但是从他们的每一脚传球中,我都看得出这都是通过他们刻苦勤奋的训练所换来的结果。其实,从这件事当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即使身体残缺的人也可以创造不残缺的完美。所以,作为健全人的我们,首先应该尊重他们,既尊重他们是社会组成的一员,也是尊重他们团结﹑勤奋刻苦﹑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崇高精神,并同时学习这种精神。其次,我们也应该反思中国足球这个大集体整体水平不高的真正原因。

风吹遍校园

11月26日的下午,逸夫小学五五班举行了“感恩的心”主题班会。随着优美的开场白,班会开始。首先是两个感恩故事,读完后,同学们争先发言,说出了自己的主见与体会,都说得非常精彩。接着,是小记者李梦臻来现场采访一下大家。以更新颖的视角提出一些拐弯抹角的问题,“为什么小丽要离家出走?”“为什么小丽不感激她的妈妈?”……不过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把文中那种浓浓的情都感受到了,所以完整地回答了小记者提出的问题。然后,就是各小组的展示了。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感恩呢?各小组用了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出来。“儿歌”小组自编了一首儿歌——《感恩之歌》,说出了要在学校里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从小事做起,要和同学和睦相处,有矛盾要解开,小题不大做。

“倡议”小组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号召我们大家共同感恩身边的人。比如,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那些助人为乐的人,感恩奇妙的大自然,感恩团结的班集体,感恩只要能感恩到的一切东西。感恩他们送给我们的恩赐。

还有很多小组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他们要感恩,他们都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听了他们的感恩表述,同学们不禁脸红起来。是啊,我们感恩过多少个需要我们感恩的人呢?同学们低下头,静静的反思,惭愧极了。

最后是大家齐唱感恩的歌,同学们用最优美的歌声阐述了自己感恩的心,也表决了决心——我们要学会感恩。雷鸣般掌声响起,精彩的班会落下帷幕。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并懂得了不仅要具有一颗感恩的心,还要学会如何感恩。只要人人都具有感恩之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反思

我是一个有一点缺点,却发现不了而又有一点骄傲自大的人。 在班级里,我是个新上任的体育委员,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组长。每次上课提出并解决问题时,我们组总是得到满分五十分,这让我觉得无比自豪;考试时,我认真,仔细,总能考到高分,也使我感到无比地高兴。可我就是有一个缺点——管不住自己。 近两天,我对自己十分地不满意,爱说话的坏毛病又开始犯了。今天一早,我们班上操时,因为走路时十分不端正,所以留在了操场上练习,我罚得是心服口服,谁叫我们不认真地作操呢! 老师为此狠狠地批评了我们。 唉,我真想改掉我的坏毛病呀!我就像一张洁白的纸,有一个黑点的白纸,白色是我的优点,黑色是缺点,我要将目光集中在优点上,将优点不断地扩大,从而变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将缺点 这个词从我的脑海中除去 。过去就已经过去了,我们别在意它,去发现并开阔自己光明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