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他为了力谏君主不得而自溺于汨罗江。传说乡民怕屈原的遗体被鱼啄食,就在水上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粽子投进江中,引开鱼虾。自此以后,赛龙舟和吃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

今天下午放学,妈妈说给我一个惊喜,带我到自由市场,准备给我买香囊和五色线。让我突然想起今年的端午节快要到了,进入市场,人山人海,叫买声不断。忽然,一种奇异的香味扑鼻而来,迎着香味观看,琳琅满目的各种香囊和五色线使我目不暇接,有十二生肖的、还有心形的、珍珠式的、各种花形的香囊;香囊旁放着绿色的艾蒿,挂着形色各异五色线。我精心挑选了一对珍珠式五色手链和一个马形香囊,预祝属马的我能辟邪驱瘟,身体健康,也祝贺所有人健康长寿!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妈妈买了一把艾叶后,我们一起准备回家。这时,我想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还有的说为了纪念爱国将领伍子胥和孝女曹娥。尽管流传不同的说法,但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一个好人,一个值得大家敬重的人,各种说法中更倾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时至今日,端午节已成为中国人民中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在欢度端午节时,我想: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那些曾对国家做作贡献的人们,让他们永载中华名族的历史史册。

端午节

端午节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里买棕子,我们来到了超市我看见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棕子,有肉棕,白米棕,蛋黄棕等等。妈妈给我买了我最喜欢吃的蛋黄棕,然后付了钱就回家了。回到家里妈妈给我煮了我喜欢吃的蛋黄棕,我看见妈妈给我煮的蛋黄棕就迫不及待的拿起蛋黄棕吃了起来,我边吃妈妈边给我讲了一段有趣的传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很多著名诗篇。他还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国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并且把他一家人贬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优愤,跳江自尽。老百姓们知道后就去打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老百姓们崇敬他、怀念他,两千多年来,每逢端午节,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说是拿粽子去喂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每逢端午节,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我这时吃的更香了,因为被屈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表达了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品尝了香喷喷的粽子后,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窗户上都放上艾草,据说可以驱赶蚊虫。每个房间都会挂上菖蒲,据说它可以驱邪逐魔。今天过得真快乐——不仅享受到粽子的美味,而且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故事及习俗。河南省南乐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三班

端午节的来历

今日,端午已经来到,相信大家对这个节日已经比较熟悉了。下面,我给大家说说端午节是怎样来的。 关于端午的学说,大家最熟悉的就应该是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比较广,叫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很多,如过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上百度去看看。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二个是纪念孝女曹娥,第三个是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那么,人们在过端午时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第一个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第二个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第三个是佩香囊,据说可以避邪驱瘟;第四个是悬艾叶菖蒲;第五个是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第六个是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小时候记事起端午节好像就只有吃粽子这一风俗,感觉家里人也不是很重视这个节日,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因为我超喜欢吃粽子的。

好了,介绍这么多了,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我没有列出来吗?呵呵,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产生了众多节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直到现在,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呢!

端午节

端午节端午节-------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作文大赛五年级五班 郑凌云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还有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庆祝气氛中领略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端午节

早晨,我和妈妈吃好早饭,走到电脑旁边,开始查起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我输入端午节三个字以后,电脑的屏幕上马上显示出了我要查找的资料,我就迫不及待地抄了起来。 电脑里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古诗、来历,和传说。其中,我最敢兴趣的是古诗,上面写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小古诗,古诗陆游的内容是这样的《乙卯重五山》,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写了“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这首诗还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建的内容。 到了“端午节”那天,心灵手巧的姑娘们早就聚在一起做香袋了。小朋友们一人胸前挂一个,有红的、有黄的、有深蓝的,还有翠绿的。别提有多好看了。 大人们就忙着包粽子了。伴着一阵阵糯叶的清香,粽子煮熟了。香香的粽子有白米粽、赤豆粽、蜜枣粽......应有尽有、美味无比。 中午过后,赛龙舟比赛正式开始,大人和小孩们三五成群地去龙舟大赛的现场观看节目。那里已经聚集了五颜六色的龙舟了。每一条船上的人都穿着统一的昭服装,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整洁而又壮观。 比赛开始了,每条船里的人都用力地划着木桨,而且还很整齐呢!龙船向前快速地驶去,仿佛就像一只箭。水面的波浪拍打着斜坡,一浪接着一浪。观看的人也不甘示弱,为他们鼓劲加油。不知不觉,比赛就结束了。胜利者就高兴地蹦了起来。我也为他们感到自豪。 这就是有趣的“端午节”,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粽子,又能看赛龙舟比赛,我太喜欢过“端午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