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军长征的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动人的篇章。雪山是红军前进的阻碍之一,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草地又成为红军前进的阻力,很多战士倒在了草地里,再也没有起来。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遇到困难险阻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困难险阻面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友爱之情。看了红军长征时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将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今天的我们怎能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要不怕困难,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精神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要自强、自立,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红军精神永相传读《倔强的小红军》有感

《倔强的小红军》是一篇讲述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一位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红军掉了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自己默默地忍受着饥饿和疲惫,只啃着一个发黑的牛膝骨“充饥”。把死的权利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动人事迹。想当年,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红军战士除了要克服路途中缺衣少食的困难,还要经受艰苦环境和疾病的困扰,顽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攻击。几十万的队伍到达陕北时只剩不足三万人。回顾长征途中一位位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只求为新中国的新生做一份贡献,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歌。虽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但不应包括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儿童,故事中的小红军,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父母的疼爱,在学校享受读书,享受知识,享受友情的孩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由此我想到了智斗日本鬼子的小兵张嘎,想到了机智护送鸡毛信的海娃,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而失去宝贵生命的英雄王二小……虽然他们都已离开了我们,但我坚信,长征精神不会倒,奉献精神不过时。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勇救两名同学,年仅十岁。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因为自己是班长;开封县兴隆乡邵寨小学三年级学生牛志安,两次跳入水中,将两个小伙伴救上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年仅12岁;重庆垫江县11岁的学生刘春梅父母双亡,她和患病爷爷相依为命,每天4点钟起床做早饭,然后步行40分钟上学,回家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帮家里干农活。她在日记里写道:“爸爸,我没有辜负您的遗愿,我每天都给爷爷洗脚按摩,让他的膝盖没那么疼!”……每当我看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常常会流下幸福的泪水。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少年一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看到红军精神在发扬光大,看到华厦大地的美好未来。时光匆匆如流水,却褪不去烈士仁人的报国豪情。岁月荏苒今非昔,不变的是奋斗的情怀,奉献的赞歌。伟大的中国,东方的巨龙,伴随着“天宫一号”的升空,一定会腾飞在世界民族之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今天,我读了《我爱中国共产党》这本书,我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我们哪能站在课堂上发言;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的家园。我们从今走到了繁荣富强;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吧,毛泽东爷爷在1935年金秋10月的七言律诗《长征》中的第一句诗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诗深动而真实地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壮举。这是在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受命抢渡金沙江,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后,红四军团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命令,日夜兼程急行红军240里,于5月29日清晨飞抵泸定桥四头的桥头堡,红军都是英雄好汉呀!只有英雄才会出去和敌人战斗,出去保卫我们的家园。22名战士背插大马刀,身挂冲锋枪,奋不顾身与敌人战斗。我们红军凭借自己的力量。一鼓作气占领了泸定桥,和左岸北上的红一师胜利会合。后然,红军历经了千难万险,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过了草地北上,去了陕甘。读了这本书,我很感动。'

红军

孙明是强渡乌江的21名勇士之一,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邓小平主办的《红星报》上,登载过他的名字。孙明的故事在泸定流传甚广.

纪念活动点击查看更多>>

•腊子口战斗十几岁的无名战士--“云贵川”

•全国大学生代表重走长征路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出版物展销活动揭幕

•达拉河的诉说

•成都军区“夜老虎团”剪影

•向洒满鲜血的土地鞠躬――访湘江战役发生地

回忆怀念点击查看更多>>

•长征中的红管家

•红军的日用品

•老红军曾克林忆长征:往事依稀恍若梦

•塔卧:见证红二六军团风云岁月

•追记历史:聆听长征之“谋略篇”

•胡守富:贺老总用烟斗敲我头

研究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长征中红军各方面军播撒下革命火种

•有一种财富叫“纠错”

•毛泽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不可设想

•聆听长征【战斗篇】

•长征中党的建设成果丰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长征研究:摊开历史的掌心

革命圣地今昔对比幻灯点击查看更多>>

音频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第一个重走长征路记者

长征组歌

这样重走长征路

重要战役点击查看更多>>

四渡赤水出奇兵

强渡乌江天险

长征简介点击查看更多>>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这是首次提出和使用“红军万里长征”一词。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

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二万余里的长征”。

重要会议点击查看更多>>

遵义会议

两河口会议

长征史点击查看更多>>

•长征中的六次会师

•红军参加长征的部队

•长征中党的几次重大抉择

•从数字看长征

•长征中牺牲的中高级干部

•参加长征的各个部队行军概述

•长征中的外国人――洪水

•长征中的年长者――周素园

•长征中少数民族战士――天宝

•长征中走出的女将军――李贞

路线图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四渡赤水河示意图

长征故事点击查看更多>>

•红军为什么长征

•一对“夫妻将星”

•3位老红军的传奇

•领导人夫人们如何随夫长征?

•照顾红军伤员的大娘们

•一家人的长征

•“标语王”长征建新功

•她曾为陈毅放哨送饭

•草地与“皮鞋”

•茅台镇红军留轶事

•两军会师的信使

•坐着担架打直罗

图片资料

长征人物

<<点击查看上一组•点击查看下一组>>

老照片

<<点击查看上一组•点击查看下一组>>

纪念场馆

<<点击查看上一组•点击查看下一组>>

献花留言

兰花

杜鹃

荷花

马蹄莲

水仙花

玉兰花

菊花

梅花

留言区

•伍修权将军一家三代的“长征缘”

•目睹毛主席用兵直罗镇--老红军郭

红军,不羁的灵魂

红军,不羁的灵魂

大桥口小学追梦文学社 余存哲

指导老师:狄香云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长征就像一个传奇故事,我们只是在课本中读到过,从电影中看到过,听老辈人讲起过,并不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用心走入《长征精神代代传》一书,看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品长征路上的点点滴滴,悟红军英雄的铁骨忠魂,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也禁不住为自己以往的无知而懊悔。

同学们,童年时代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天真的遐想?今天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不觉得无比幸福吗? 这幸福来自于一个不羁的灵魂――红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的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曾记否,一曲如泣如诉的《十里红军》,唱出了红军长征出发时根据地人民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唱出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曾记否,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错误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曾记否,那马尾巴的妙用,这可是“红小鬼”们想出的“偷懒”的法子,在过雪山草地中起了大作用,成为长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难忘那,四渡赤水的传奇,它是毛主席战略战术上的得意之笔,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难忘那,过雪山草地的艰难,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满地,靠着顽强的革命意志,他们勇敢地挺过来了。

难忘那,强渡大渡河的悲壮,子弹似飞蝗扑来,巨浪似猛虎冲来,17勇士跃身登岸,迅速占领滩头阵地,谱写下永垂青史的壮丽诗篇。

这是国家的自豪,这是民族的骄傲,叫我们怎能遗忘!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声。风风雨雨七十载,中华民族从任由外人宰割到屹立世界东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从改革开放到构建和谐社会,几经沉浮,世纪的钟声已敲响,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取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

冬之路,柳叶走不了,它经不起严峻的考验;云之路,家禽上不去,它只满足于珊栏的快乐;路之路,池水上不了,它只沉醉于僵死的安逸;只有不羁的灵魂才能沿着希望之路走下去。面对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是伟大的工农红军领我们走出了这艰苦卓绝、英勇壮烈的第一步,才有了今日全新的中国,我们更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灌溉了神州大地繁荣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让红军这不羁的灵魂,激励我们在新长征的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英雄

红军队伍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英雄聚会,而长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壮烈的一次英雄们的英雄行动。他们用胸膛挡住敌人的枪口,用一道道势不可挡的人墙,碾过敌人凶残的一道道封锁线,在枪林弹雨中架起一座座桥梁。英雄们,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你搀着我,我搀着你,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我心中无我。他们这样一路走来,一路高歌,踏遍不是清山绿水,走过的不是渔落村庄,更不是什么大道,走的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荒芜人烟的草地和敌人精心设计好的天罗地网...

英雄倒下了,又倒下了......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了,他们不会停,他们不能停,噙着泪目送远去的灵魂,那是英雄的魂魄去的是天堂吧?他们这样想着,即而昂头挺进。

英雄,是累了吧?那就躺下吧,没人会说你懦弱、无能。因为自你踏上这万里征程的第一步起,你便已是英雄。以后的每一步都是在演绎着英雄的故事。英雄无罪!

英雄们,太累了,那就躺下歇息歇息吧!万里绵延的草地给你们作床铺,万丈雪山给你们棉被。这支队伍来为你们作守护神,睡吧!

不禁再一遍:英雄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他们就是英雄,英雄的定义被他们诠释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有英雄:义无返顾支教西部的大学生徐本禹,舍身救学生的人民好教师殷雪梅。肩负祖国使命,穿梭于枪林弹雨的外交,大使孙必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好公仆牛玉儒,任长霞......

他们都是英雄,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着亿万中国人,他们就是英雄,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是他们温暖着我们的心,诠释着亘古不变的定义――英雄。可悲的是,现在的我们是亿万中国人中选的十个,二十个,但毕竟我们的心还会感动。等到十年,几十年后,不知在这个极度物质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还会找到英雄?英雄尚在,我们的心是否还会感动?

噢,才知道,那时的英雄百万倍地多余现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花儿红了,红旗红着,英雄何用?!

诠释,温暖!

英雄的史诗《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军长征的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动人的篇章。雪山是红军前进的阻碍之一,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草地又成为红军前进的阻力,很多战士倒在了草地里,再也没有起来。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遇到困难险阻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困难险阻面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友爱之情。看了红军长征时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将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今天的我们怎能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要不怕困难,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精神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要自强、自立,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红军精神永相传读《倔强的小红军》有感

《倔强的小红军》是一篇讲述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一位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红军掉了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自己默默地忍受着饥饿和疲惫,只啃着一个发黑的牛膝骨“充饥”。把死的权利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动人事迹。想当年,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红军战士除了要克服路途中缺衣少食的困难,还要经受艰苦环境和疾病的困扰,顽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攻击。几十万的队伍到达陕北时只剩不足三万人。回顾长征途中一位位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只求为新中国的新生做一份贡献,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歌。虽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但不应包括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儿童,故事中的小红军,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父母的疼爱,在学校享受读书,享受知识,享受友情的孩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由此我想到了智斗日本鬼子的小兵张嘎,想到了机智护送鸡毛信的海娃,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而失去宝贵生命的英雄王二小……虽然他们都已离开了我们,但我坚信,长征精神不会倒,奉献精神不过时。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勇救两名同学,年仅十岁。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因为自己是班长;开封县兴隆乡邵寨小学三年级学生牛志安,两次跳入水中,将两个小伙伴救上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年仅12岁;重庆垫江县11岁的学生刘春梅父母双亡,她和患病爷爷相依为命,每天4点钟起床做早饭,然后步行40分钟上学,回家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帮家里干农活。她在日记里写道:“爸爸,我没有辜负您的遗愿,我每天都给爷爷洗脚按摩,让他的膝盖没那么疼!”……每当我看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常常会流下幸福的泪水。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少年一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看到红军精神在发扬光大,看到华厦大地的美好未来。时光匆匆如流水,却褪不去烈士仁人的报国豪情。岁月荏苒今非昔,不变的是奋斗的情怀,奉献的赞歌。伟大的中国,东方的巨龙,伴随着“天宫一号”的升空,一定会腾飞在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