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花好月圆,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那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

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溅。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

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的,轻轻的,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闲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丝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的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小宇宙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虽然看不见,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但他的心里永远都是充满着光明,他的行为可以告诉世人,他的作品可以告诉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也曾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练,最终破茧成蝶,扇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纨绔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手捧冰冷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远逝的芳华。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这么大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呢?

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唯美的旋律里,心想着世上还有多少如阿炳一样的人在艰难地生活,而自己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思绪难以平静。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缕缕苦涩……

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的心里。那淡雅却包含着无尽悲哀的乐曲洗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

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我的梦中定有阿炳。

听《月光曲》有感

我们静静的坐在教室里,默默的听着这美妙的月光曲,享受着甜美的音乐的滋润。在这里,我仿佛向文中的主人翁看到了些从未看到的奇幻的“色彩”。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月光穿过层层云雾,如牛奶一般静静地泻在了幽静的湖面上,我仿佛就坐在那洒满月光的瑞士琉森湖上轻轻荡着小舟,不知怎么的听起来像是有人在轻声地吟唱。我被着音乐所感染了,这段曲细致而沉静,又略带些犹豫。让我感到了冥想的柔情,感到悲伤的吟诵,也感到有阴暗的预感,甚至体会到作者当时心弦的波动。 这时候,乐曲的风格突然一转,像一只轻快的舞曲,由刚才那瑞士琉森湖上轻轻荡着的小舟化成了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我仿佛又走在了贝多芬走的那条幽静的小路上,又听到了那一阵阵的钢琴声,我被着音乐所感染了,这段轻盈的曲调,带给我温暖与快乐,仿佛是瞬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呀!我仿佛从甜美的梦中醒来一般,音乐把我带入了激涌澎湃的场景,我仿佛看到那奶一般的海不平静起来。它翻滚着,呼啸着,汹涌着,澎湃着!一个接一个向海岸上的石壁猛烈拍来……风平浪静了,月光仍旧是泻在海面上,但不一样的是,我感到了,感到了,作者的心弦再一次的澎湃!这段曲仿佛是爆发的热情,犹如人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人从心底发出来的倾诉声。好像是人的心情达到了沸腾的顶点,然后变得沉寂起来,再结束全曲。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乐论》中的一句话: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音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朋友想想吧,在我们之中还有多少人为禽兽?为君子者,一起动庶吧!

成功的方法——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今天,我读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它使我陷入了沉思: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有信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才可以成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学小提琴的时候,拉的非常难听,声音就像锯床腿一样,自己都听不下去,更何况别人呢?“我”十分沮丧,但没有灰心,一个人跑到树林里去练琴,遇到了音乐学院的教授。为了激发“我”的自信,她谎称自己是一位聋人每天倾听我练琴。最后,“我”终于写出了着名的《月光奏鸣曲》。

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是一路平坦,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风雨,总会有荆棘。当困难、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不能退缩,要充满信心,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可是每次画不好,自己不满意时,就灰心不想画了。每当这时,妈妈就对我说:“不要遇到一点小问题就灰心,成功的路上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一定不要退却,要勇敢地战胜他们,这样才能成功。”听了妈妈的话,我静下心来,又继续认真地画起来。

六年的绘画学习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头疼脑热,我都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得到了小小的回报,收获了很多成功与快乐。我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在各项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奖项。素描考级已经到了6级。姥爷非常欣赏我的画,精心挑选了几张挂在他家的墙上,逢人就“炫耀”外孙的杰作。小学毕业前夕,我煞费苦心绘制了一本卡通人物图画,送给好朋友邓英杰留作纪念。他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竟然舍不得放下,说这是最好的礼物。我听了感到无比快乐。

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见彩虹。我知道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还会遇到很多苦难,我知道怎样去迎接它,战胜它。

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六年级:李金岩

心 有感 动

——听《致爱丽丝》有感

1600年以前,圣诞树之夜,一个贫困但却可爱善良的女孩子:爱丽丝,恳求一位年轻人实现她的邻居:雷德尔的愿望——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因为雷德尔已经瞎了,所以愿望无法实现,年轻人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不由自主地在钢琴上弹出一首曲子,他的专注,使得音乐给予了他的力量,雷格尔仿佛重新复明了。那一夜他们是快乐的,那个年轻人就是贝多芬,而那首曲子就是名曲《致爱丽丝》。

再次听到《致爱丽丝》的经典曲时,已经是深夜了,群星闪耀的夜空下,偶然的机会,再次听到了它,心为之震了一下,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如清水般滑过人心中最柔软的部位,不禁有一种陌生而又极其熟悉的感觉,为什么世间有这样天籁般的声音,几个玲珑透彻的音符,疏疏点染,忽隐忽现,一种清澈的旋律,宛转天空,它有着千万种风情变化,灵魂被深深地感染了,在夜晚最安谧的一刻,它如同淡淡忧伤的月光靠近了我,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难以忘怀的旋律不停地出现,这首永恒的音乐,如同秋风吹抚过迷茫的人们,秋风一般,抚慰着伤感,忧郁之人,人类情感中最敏感的一个片段应该就莫过于被人安慰时,这首明朗得如一湖秋水的曲子,总能一直久久回荡在人们心头,或许是因为我们情感会随之产生共鸣。

而且曲子永远是清晰,它不同于交响乐、摇滚乐一类比较嘈杂的音乐,这种极致的音乐在某一瞬间的一个音符会给人永远的舒适,这个感动瞬间总让人怀念。

每当曲子响起,心中总有一种割舍不去的感动,让人无怀忘怀,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记忆中的永恒,我想知道,当你听到《致爱丽丝》你是否拥有相同的感受。

听二泉映月有感

听二泉映月有感

那是一首净如水、美如画的乐曲,那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二胡曲,那是一首震撼人心的民乐。它的创作者就是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 大多数人了解阿炳都是从《二泉映月》开始的,我也不例外。当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阿炳的一生,全部融入了这一池泉水、这一轮月光之中,《二泉映月》是阿炳用生命写成的。 阿炳在中年后双目失明,整日以卖艺度日,但这并没有泯灭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仅坚持创作,还写出了《听松》、《龙船》等著名乐曲。 海伦·凯勒说过,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要用心灵去感受。音乐中的意境之美,就是最美丽的东西。《二泉映月》就需要人们用心去聆听,它曾被小泽征尔称为是要跪下来听的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都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的盲人的思绪情感,它融合了阿炳的一生! 起初,琴声宛如蜿蜒曲折的小溪从山上缓缓地流下,又似一阵阵冷风吹过,我好像看见了如墨的夜色下,阿炳带着那把与他相依为命的二胡坐在二泉边,奏着那舒缓而又起伏的曲子。淡淡的月光照在水里,显得格外幽静。然后,旋律渐渐高昂,好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奔腾,似乎是阿炳在倾诉命运的不公,强烈而激愤。接着,旋律升到了最高潮,阿炳把他经历的坎坷、心酸,全部倾诉到了乐曲中,仿佛是千军万马在耳边驰骋,又好似滔天巨浪在翻滚着,这是阿炳在痛诉社会底层的黑暗。但再悲惨的生活,也阻挡不了阿炳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二泉映月》也许就是阿炳一生的写照,它融入了阿炳的一切,有爱、有悲、有恨。 聆听着《二泉映月》这天籁之音,冷冷的夜,凄婉的旋律回荡在夜空中,久久、久久地不能散去……

把握生命 永不低头

把握生命 永不低头——读《贝多芬传》有感 他是德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是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他是欧洲大陆叱咤风云的音乐大师。他,就是贝多芬。 每次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我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为之心潮澎湃。我的文笔尚显笨拙,不能写出心中所有的感触,我也不能完全领会贝多芬的情感,但从那急促的节奏,粗犷的旋律,狂野的伴奏中,我似乎感受到耳聋的贝多芬对世界的宣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是不幸的,他贫穷,他残废,他孤独,他痛苦。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苦难铸成欢乐,用痛苦换来欢乐!是贝多芬告诉我,面对挫折要百折不饶,只要勇于向命运挑战,就能书写生命的辉煌!惟有与命运抗争,才能活得精彩,活得不朽! 贝多芬是勇敢的。在那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年代里,左有歌德,右有尼采;前有海顿,后有舒伯特,而贝多芬依然坐得高傲与自负,仍然以他温暖柔和的古典音乐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贝多芬是顽强的。无处不在的挫折使他的灵魂更加高贵,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情的他面对耳疾的痛苦毫不畏惧,自强不息,不屈不饶,最终登上了音乐殿堂的顶峰。 贝多芬是伟大的。耳聋,对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这正如他所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英雄,本身就注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难。正如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似乎已成为古今中外一条不变的真理,又是多么残酷和无奈!人类每一伟大成就的诞生,都必然要有个人的牺牲。凡想成就大事的人,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让我们紧紧牢记这一点吧。把握生命,永不低头。在这追梦如火的季节,我不愿意人生如梦,我会为理想勇敢穿过荆棘泥泞,握住青春,让那万水千山只等闲。 向贝多芬致敬!

品《二泉映月》有感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那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

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溅。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

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的,轻轻的,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闲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丝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的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小宇宙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虽然看不见,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但他的心里永远都是充满着光明,他的行为可以告诉世人,他的作品可以告诉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也曾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练,最终破茧成蝶,扇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纨绔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手捧冰冷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远逝的芳华。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这么大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呢?

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唯美的旋律里,心想着世上还有多少如阿炳一样的人在艰难地生活,而自己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思绪难以平静。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缕缕苦涩……

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的心里。那淡雅却包含着无尽悲哀的乐曲洗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

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我的梦中定有阿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