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一年级数学 (第一 册)备课

教师邓辉 授课

时间第 周 10 月 13 日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物,图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0~7小卡片,小棒若干根,直尺。

教学预案评价意见

一、复习铺垫

1、请几位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这六个数字,让学生读数。

3、按顺序读数:()2()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张桌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先数学生的6张课桌,再数讲台上的1张。

师:图上有多少张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先数已经摆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有7把椅子”

师: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学生的课桌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你发现这些点是怎样摆的?

(2)同桌合作,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进行展示。

(3)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表示。

3、教学数的顺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时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颗呢?(7颗)。

(2)运用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自己再从0读到7,从7读到0。

4、比较大小。

(1)先利用学具摆出圆片的个数,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本43页的

5○6;6○5;6○7;7○6。

(2)集体订正,并提问为什么5<6;6>5;6<7;7>6。

(3)小游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5、明确6和7的序数意义。

出示第43页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4)小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几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指导书写。

(1)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2)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6、7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描出6、 7。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3题。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课堂总结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 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学习活动的表现。

新课改 教研课 四年级数学广角里的植树问题

新课改 教研课 四年级数学广角里的植树问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新课标义务教育第八册数学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刘焕艳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栽树、两端不栽、只栽一端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2.通过动手画、动手摆等数学活动过程,探求新知,从中渗透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一种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拍手歌”不仅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其实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请观察老师的手势是哪个数字?生:2.师:这个2代表什么?生:两个手指头。师:可是老师还看到了另外一个数字1你知道它代表什么吗?生:手指缝。师:在这里我们把手指缝叫做间隔。谁能完整地说叙述一遍。生: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师做动作学生叙述:生:三个手指之间有两个间隔。生:四个手指之间有三个间隔。生:五个手指之间有四个间隔。师:手指与间隔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数学广角里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师:什么事植树问题呢?•课件出示: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他们中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生:同座与同座之间有间隔。课间操站队时同学之间有间隔。窗户与窗户之间有间隔---------课件出示:一排排整齐的树。师:这些树与树之间都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栽种的,既科学又合理。二、进入知识乐园:我动手、我动脑、规律我寻找师: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生:植树节。师:对,是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师:今年我们学校将要建成花园式的学校,校领导给我们四年三班安排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让我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课件展示: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请按照每隔4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小组讨论探究要求动起来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笔画一画:动嘴说一说:小组汇报师板书:xml:namespaceprefix=vns="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两端栽树植树棵树=间隔数+120÷4=5(个)5+1=6(棵)两端不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20÷4=5(个)5-1=4(棵)只栽一端植树棵树=间隔数20÷4=5(棵)师:三种方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植树棵树?课件展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只栽一端效果图。重点强调: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三、进入开心乐园用规律勤思考生成问题解决好小结: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和植树问题很相似,其实我们利用植树问题的策略,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其它类似的问题,你们想试试吗?四、回顾整理,反复提升。学习永远是件快乐而有趣的事,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广角(合理利用时间)

新课标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广角(合理利用时间)新课标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广角(合理利用时间)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刘焕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烙饼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择优求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学重点: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学具、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及探索新知:(一)、1.星期天的下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2.你平时沏茶都需要做些什么?3.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别要多长时间?4.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利用你手上的工序图片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的安排方法需要多长时间?5.学生讨论后上黑板上摆一摆,并说明理由。xml:namespaceprefix=vns=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6.师归纳: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少。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约时间。7.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想用最拿手的烙饼来招待她。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8.如果只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如果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9.小明的妈妈和李阿姨,还有小明,他们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几张饼?10.三张饼,怎样烙才能最快?11.大家拿出学具摆一摆:12.师黑板上摆一摆后归纳:三张饼的最佳方法。13.生讨论:14.师归纳:15.从烙饼的张数和烙饼的最佳时间你可以看出什么?烙饼的张数3=烙饼的最佳时间16.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二、反馈练习:三、课堂小结: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老师希望你们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好你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四、家庭作业:五、板书设计:接水1分钟洗水壶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1分钟xml:namespaceprefix=w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教学反思:“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小研究,要求让学生以圆形纸片替代饼,自己先进行烙饼活动,自主探究1张饼,2张饼,3张饼的最少烙饼时间。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特别是3张饼怎么烙这个重难点,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充分以生为本,师只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3、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烙饼问题”,它所呈现的是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学生体会的还不错。本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生本理念”体现的还不够,教师放手的力度不大,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师讲的还是太多,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也不多。

培养小学生九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九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2.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数学语言讲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3.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4.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③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施为过程为:(1)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溯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依着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2)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思想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炼、准确。要能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3)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他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随时针对“疑难”研究探讨。(4)低年级,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跟着教师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要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教师要注意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5)中高年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读书的技巧。在普通读的基础上,重点内容,难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画,认真推敲课本上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怎样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线段图与应用题的关系,如何看懂各种图表等。5.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①培养学生认真正确的看、听、读、说的学习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要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④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自查,用短程目标的管理,推动学生主动自查作业。互查,针对小学生好胜争强的心理,开展学生作业互查活动。6.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①启做议练。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②点化自学。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7.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8.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须天天布置预、复习作业,还要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9.快节奏有亲理习惯的培养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提高教的效率,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的效率。①竞赛训练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竟赛、游戏等方法,训练做题又准又快的能力。②手势会意法。教师运用事先与学生约定好的,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领会的手势信号来传递信息,以提高效率。

逆转的思路——数学学习那些事

在奇妙的数学王国,到处都是充满刺激的挑战。在你勇闯数学国的时候,你会忘记所有,当你披荆斩棘攻破难关时,你是否感到快乐?步入六年级,学习的繁重使我没有时间去温习课本,有时就连新讲的知识也是似懂非懂。看着作业本上一大堆条件的拓展题,经常是无从下手。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打扰”妈妈后,妈妈忍无可忍地问了句“你上课干什么去了?!”真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这可惊出了我一身冷汗,急忙拿出纸笔和妈妈探讨起来。望着妈妈那愤怒的眼神,我不禁说:“这不是我的错,我上课时发言可是很积极的,但不知为什么一看到稍有难度的题就晕。”妈妈听后竟丝毫不惊讶,而是不慌不忙地找出一道题,慢慢说:“为了考察下你现在的水平,给,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我顿时倒毙,用颤抖的手接过题一看,顿时又昏了过去。题目是这样说的:一份稿件,甲乙两人合打12小时可完成,现在两人合打,由于中途甲因故停工5小时,因此用了15小时才完成。如果甲单独打,多少小时完成?天呀!好像很复杂!我定眼一看,是求时间的。“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这条公式可是丝毫用不上。“总数没有,时间模糊,工效没有,这可怎么算嘛!”我忍不住抱怨。谁知妈妈则是一脸得意地说:“这可是限定时间的,仔细想想吧。”说完,哼着歌去做饭了,留下一个目瞪口呆的我。我仔细地读了两遍题,喃喃自语:“既然是求时间的,那就要知道效率和量。总共做了15时,甲有5时没做,那甲就做了15-5=10小时。他的工效就是1÷﹙15-5﹚=1/10。乙工效是1÷15=1/15,乙打的速度就是(1-1/12×10)÷5=1/30甲的速度是1/12-1/30=1/20。由此可见,甲要单独打完全程需要1÷1/20=20小时。列出算式就是:1÷﹙15-5﹚=1/10 (1-1/12×10)÷5=1/30 1÷(1/12-1/30)=20(时)答:甲单独打需要20小时。我激动的拿着解题思路与过程,飞奔到厨房嚷嚷着:“妈妈!我做出来了!我做出来了!”妈妈蛮有兴趣的看了看,说:“嗯,还不错,需要鼓励。不过貌似你还没找到最佳途径。”妈妈拿过笔,慢慢说“来,你看,甲乙合共效是1÷12/1,若按做了15小时计算,那则做了1/12×15=5/4。这时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他们的量会超过单位1?”“那是因为把甲休息的时间也算了进去。”“那好,这样甲的工作时间就是1÷(5/4-1)÷5=20时。列出算式就是:1/12×15=5/41÷(5/4-1)÷5=20(时)答:甲单独打需要20小时。我不可思议的看着妈妈的算法,再看看自己复杂的算法,真是自愧不如。妈妈一顿一顿地说:“数学最怕死学习,做题想要简便正确就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法。数学还要肯钻研,那才能体验出其中的快乐。”是呀,数学并不是什么大老虎,只要你肯钻研,它就是纸老虎!妈妈与我一同探讨问题的情景成了我忘不掉的回忆,在我勇闯数学城堡时,我体会到了数学那能令你忘记一切的快乐。你,是否也是如此?

这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答案却在灯火阑珊处”呀!